孔慶東的高考成績
A. 求一本書 急!!!!!
我們一起上清華
677分、663分、647分、615分,這是今年成都外國語學校同一個寢室的專4名女生的高考成績,其屬中兩名分別為四川今年高考文科第一名和第三名!在這4個學生中,有3人同時考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專業,另外一人則以全額獎學金考入美國蒙霍約克學院。高考結束,這4名女生再創下一個奇跡——在即將邁入名校前夕,她們拿起了筆,寫出了《我們一起上清華》一書,揭秘她們的高三生活。
高三的她們是如何相處的?如何學習的?如何看待愛情的?又是如何面對高三學習生活情緒上的低潮?四名女孩用細膩而獨到的文筆一一向讀者展示了她們高三生活的點滴。
發這么多..- -
B. 北大孔慶東素質很高嗎
他素質高不高我不知道,但只是覺得他罵香港人這事有點過了而已,不過我非常支持回他草記者,我覺答得他罵記者罵的好,是個男人,尼瑪現在還談素質??誰錢多誰就有素質,我反到看不起那些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批評這個那個怎麼不好那個不好的人!有種就出來像個男人,有話就得說出來,不要支支吾吾,敢做敢認!
C. 孔慶東: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最不喜歡學語文
說起語文,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生,馬上會想到的,是作文和閱讀。這也是中、高考語文試卷中分值最高的兩大部分。為了能將作文和閱讀學好,很多家長從孩子小學就送他們進課外作文班和閱讀班,這種補課甚至持續到高中。但一撥撥的孩子步入社會後發現,補了這么多年,還有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工作總結寫起來都發愁。十幾年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在學什麼?我們又應該學什麼?
首先,在我看來送孩子去作文班,這不應該說是家長的誤區,應該說是家長的無奈。高考、中考,各種語文考試的試卷結構是這樣分割的。而現在的輔導班都是應試輔導班,輔導班開設的課程既然是這樣設置的,那麼家長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從之。
家長雖然這么做,但同時也感到茫然,茫然的背後就是懷疑,這樣整行嗎?功利性的補作文,補閱讀,並不一定能夠真的提高語文水平,或者說最好的目標也不過是僅僅提高了語文的卷面成績。提高了語文考試成績不等於提高了語文水平。現在的很多學生,不要說中學生,就是大學畢業了分配到工作單位,連個工作報告都寫不清楚,這大有人在。
這說明語文教育出了大問題。語文本來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龐然大物,就好像一頭大象,我們現在是處在盲人摸象的階段,有的人專門管象腿,有人管象鼻子,有人管象尾巴,不管它本來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割裂地去看,只能學得支離破碎。所以說,現在是我們整個的教育理念出問題了,大概有十年以上的時間我們是處在這樣一個階段。當然這個問題不僅僅體現在語文上,其他方面也一樣,其他功課也這樣,但是語文表現得比較嚴重,語文的改革可能會起到一個龍頭的作用。
在《語文教育要恆溫》中,孔和尚寫道:現在語文教學過於偏重修辭、文采,培養出來的學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不見得好。這可以說是我們中
文系老師感同身受的,有些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文采絢爛、口若懸河,但黑白顛倒、是非混淆,腦子里一團漿糊,這就不能說他的「語文好」。
並不玄妙的語文,為何難住了學生?我們要認真的到源頭反思,語文是什麼?語文本來不是那麼玄妙的東西,語文就是說話,寫出來的也是心裡的話,就是自己會說話,能夠聽懂別人說話,就可以了。比如說閱讀一篇文章,怎麼證明你讀懂了?所有設置的問答題都應該圍繞著學生懂不懂。我們現在形成了一些套套,框框,在字里行間無中生有的搞出一些題目來,這些題目跟學生懂不懂沒有必然的關系,甚至明明這個學生讀懂了,但是命題者要挖空心思設置一些陷阱,沒事找事,所以使學生不解:明明我讀懂的東西結果證明我沒有讀懂,漸漸就對語文產生厭煩情緒了。其實大人說一段話,小孩是能懂的,但是,這樣的框框教育,小孩好像越長大理解能力反而越差了。這種考試模式給孩子造成一種什麼心理呢?就是他覺得我永遠是不會對的,他永遠在揣測另一個人的心思。每天都做這種題,老有錯誤,老在很簡單的地方犯錯誤。比如「這里作者表達的是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學生說了一個思想感情,不對,命題者的那個是唯一標准答案。天長日久,青少年孩子正在成長階段,他就會老覺得這個社會有很多神神秘秘的東西,這個神秘的東西我永遠也摸不著,永遠也靠近不了。一部分學生想辦法去揣測、迎合。這就造成了他工作以後迎合領導的性格。另一部分學生就放棄了,反正我沒這本事,永遠也猜不對。這是語文教育中最被討厭的現象。
當前在學校里,學生對語文是最不感興趣的。這和我們的教育宗旨是完全違背的。按理說語文應該是最受歡迎的,現在為什麼這樣?要回頭看看我們國家什麼時候語文教學狀況比較好。比如說大家都公認古代比現代好,毛主席時代比現代強,這十幾年是相對弱的。我們希望這十幾年是前進過程中走過的一段彎路,再過十年八年我們又能重新恢復。我們總結一下,古人是怎麼學語文的,那個時候學語文非常簡單。沒有這么多的ABCD選擇題,它是一種整體認知。就是你學了一篇課文,把它熟悉了,首先把裡面的字詞都解決了,有不明白的就問,老師解釋,大家議論。沒有不明白的大家就念兩遍。這個念很有作用。我們過去說書聲琅琅,現在校園里沒有念書的聲音了,因為考試不考,凡是考試不考的學校都不練。你不念書,這書有什麼意思?聽不見讀書,念書,這語文課有什麼意思?比如說,一篇課文「武松打虎」,學生念時,心裡就有一種英雄情懷,他就把裡面的思想、感情,潤物細無聲地學到了,不需要老師1234地講,第一這篇課文反映了武松的英雄主義精神,第二、第三……讓學生背下來。根本就不需要講,老師領大家念課文就行了,課文里包含什麼思想,只要學生不問,老師不一定講。我們現在是老師不講也不行,不講老師就顯得沒學問。老師通過這個來證明自己有學問,好評職稱。如果老師上課什麼也不講,只領著學生念課文,人家就說你不負責任,家長也不放心。其實,老師領著學生搖頭晃腦地念課文,是最好的教學。我最拿手的功夫,其實不是講課,而是朗誦和吟詠,乘法口訣我都能朗誦得讓你肝腸寸斷!
還有寫作文,就寫生活中有意思的事,隨便寫出來就行了,不要去給學生過多的講怎麼寫作文。第一段怎麼寫,第二段怎麼寫。越講就會把學生的頭腦講得越笨,越講他就越不會寫。到最後,孩子們寫出的是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人本來是有想像力的,但他一想像你就說他不對,就扼殺了他的想像力。老師總說學生的作文沒有聯系生活,沒有聯系實際,何必一定要聯系生活實際呢?要以文章本身作為它的標准,事事都要聯系生活實際那不成了框框了嗎?
在作文教學中,很多老師和家長認為,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所以,有的孩子一篇作文改了四遍。老師覺得作文會越改越好,但學生卻把這個要求當成負擔,甚至覺得這對自己是種打擊,我的作文不合格,老師讓我一遍又一遍地改。有的老師不知道培養、保護學生的寫作興趣。
孔和尚認為,這種教育方法是錯誤的。文章當然可以改,但什麼情況下改?如果說有很多錯別字,有很多病句,要改。作文有明顯的技術性錯誤,老師一指出來,學生豁然開朗,原來這兒寫錯了,改過來之後,文章不更好了嘛。這樣改的結果是老師、學生都高興,就達到目的了。
如果老師覺得文章不合老師的意,不合老師的某個軟標准,這樣的文章老師可以給學生講,應該怎麼寫更好,但是,另寫一篇可以,不要在這個文章基礎上再改。我們看作家寫小說,看一個導演拍一個電影,有一些地方我們不贊同,不同意。我們不能要求這個導演重拍一遍,不能要求這個作者重寫一篇小說。重新寫一遍可能還有新的問題。我們只能希望他在下一次創作中有所超越。這個道理同樣適合於學生寫作文,不要讓學生一遍一遍地改。文章不是數理化習題,數理化做錯了,老師指導再做一遍做對了。作文不是。我再強調一遍,語文不是一個單純的學科,語文是一個大全,是一個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納的一個大全的學科。語文聯系著整個人生,語文也可以在人生中學。語文里天然就有生活、有政治,一個語文真正好的孩子,他不可能不愛國,不要單獨把愛國主義這一條拿出來,這樣會損害你的教學目的。你把課文里的風景講得很好,人物講得很好,他自己就會愛這篇文章,所以,要有整體認知。
人在生存中要具備的很多能力,都蘊涵在語文的學習當中。數學學好的孩子就邏輯能力強,而語文呢?它的學習是整體性的。想像力、理解力,洞察力等等,這些能力可以在語文學習中同時得到培養。台灣作家張大春也說過,語文教育不是一種單純的溝通技術教育,也不只是一種孤立的審美教育,它是整體生活文化的一個總反映,決定了我們有多少工具、多少能力、多少方法去反省和解釋我們的生活。
語文學得好,一定對其它學科是有幫助的。比如做數學題,你分析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分析語法。一道應用題就是一個句子,等於是把這個句子的各個部分分析清楚了,也就是把已知條件弄明白了,已知條件弄明白了也就做出來了。本來學科之間就是相通的。
現在有很多老師,還有一部分家長不太重視語文學習,他們必然要受到報應的。語文學不好,其他什麼科都學不好。我給北大數學學院的學生上過課,發現他們的語文都非常好,作文也好。語文好就能理解天地萬物,理解各種東西之間復雜的關系。天下哪門東西最復雜?語文最復雜。其他東西都是很簡單的。其它東西給你的已知條件恰恰夠你做出答案。
當前對學生來說,應試是必須的,你得順應大趨勢,但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應該培養孩子對語文的樂趣。怎麼培養樂趣呢?要加強課外閱讀,不要跟著老師一篇一篇學課文。我給學生講座時說:你們一個學期就學20多篇課文,薄薄的一本書,不虧死了嗎?一個學期至少得讀5本長篇小說。語文書當天上午發的,下午就讀完了,以後跟著老師上課湊合湊合就行了。語文還用那麼學嗎?這是對學生講。如果從老師的角度來講,一本語文書,一個月就應該講完,剩下的時間就該領著學生在文學的海洋里遨遊。不要以為這樣學生成績就不好,考試成績一點都壞不了。當一個學生見的太多了,見到任何題目都覺得很熟悉。如果一個學期領著學生讀了一遍《史記》,那麼還有什麼樣的文言文能難住學生?
對於中學生,我常說,考試不能超綱,但是教學必須超綱。比如奧運會跑100米的運動員,他平時就跑100米嗎?他得跑一萬米才能保證100米跑得好啊,訓練的過程是必須超綱的。考試的時候不能出太難的題,人生「求其上,得其中」,平時教學不想超綱、不敢超綱是老師偷懶的借口,或是自己知識水平不夠。老師水平不一定都高,但老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老師並不一定事事都能指導學生,老師只要組織學生向高端進軍就可以了。參加數學競賽的學生會覺得高考的數學很簡單,競賽題肯定是超綱的。
學好語文其實很容易。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作文之外,我還是推薦寫日記。我說的寫日記不是每周交給老師看的日記,寫日記是加強人生修養的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它不光是提高語文能力,人的一切能力都能夠在寫日記中體現出來,只要能堅持,就會有成效。我小時候,很多同學都寫日記,我不知道現在學生為什麼覺得寫日記是一個很苦的差事,我覺得老師和家長要引導孩子寫日記,不要交給老師看。你隨便寫,願意記敘,願意抒情,願意議論,願意罵人都可以。每天寫那種不給任何人看的日記,每天就寫100字,不多不少。寫到一千回,下筆如有神。你會發現寫日記是會上癮的。學生不知不覺就發現寫作能力提高了,拿寫東西不當回事了,老師在黑板上寫一題目,學生一點都沒有畏難情緒,什麼都能寫。現在的學生怵作文,一到作文課,滿臉愁雲,就是因為沒有寫的興趣。家長送孩子去作文班,給孩子買很多優秀作文選看,卻忽略了作文不是學出來的。「世事洞察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要學好語文,就要珍惜每一個生活細節,用樂觀的眼睛去看世間的一切。語文就是思想,語文就是生活,語文就是你這個人。學習語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靈魂。
D. 永遠的高三八班 孔慶東 作批註
《47樓207》壓軸文,關於作者高中生活的極佳散文。
E. 求:孔慶東
【人物簡介】
孔慶東,北大教授。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直系傳人。人稱「北大醉俠」。
[編輯本段]【經歷】
1964年生於哈爾濱,1983年自哈爾濱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後師從於北大中文系的兩位名師:是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現當代小說戲劇研究和通俗文學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評。曾經在韓國最著名的梨花女子大學任教2年。著有《47樓207》、《空山瘋語》、《黑色的孤獨》、《口號萬歲》、《獨立韓秋》、《匹馬西風》、《誰主沉浮》、《青樓文化》、《超越雅俗》、《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笑書神俠》、《四十不壞》『《千夫所指》、《生活的勇氣》等文集、選集。近年在多家電台電視台和多所大專院校設壇講授金庸武俠小說,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金庸和魯迅!並出版《正說魯迅》。
風格:不修邊幅但卻更加平易近人,有魯迅先生的味道。
[編輯本段]【孔慶東作品】
慶東之作,混亂不堪,有評有點,有著有編,版本復雜,收藏較難。今稍羅列,掛萬漏千,還望孔學專家,細心補正糾偏。
高考作文速成訓練:接力出版社1994。
青樓文化: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
議論文論據小詞典:接力出版社1996
超越雅俗——抗戰時期的通俗小說: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誰主沉浮——1921年的文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連城訣》評點: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與嚴家炎合評)
47樓207——北大醉俠的浪漫宣言: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初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3再版。
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通俗小說卷: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審視中學語文教育: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與摩羅余傑合編)
程小青代表作:華夏出版社1999
空山瘋語: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
自己的園地——關於周作人: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初版,2007再版(與程光煒等合著)
井底飛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獨立韓秋:京華出版社2002(因故絕版)
酒徒——王安憶小說選:江蘇文藝出版社2003(與張禕林合選)
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初版(合著)
黑色的孤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3
金庸評傳: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
口號萬歲:華齡出版社2004
醉眼看金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合著)
四十不壞:華文出版社2005
偉大的二重性格——解讀魯迅經典:花山出版社2005
20世紀中國通俗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與范伯群湯哲聲合著)
匹馬西風:新世界出版社2006
47樓萬歲——孔慶東精選集:知識出版社2006
笑書神俠:中國海關出版社2006
千夫所指:中國長安出版社2006(博客一集)
江湖·俠客·情——走進金庸的《笑傲江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正說魯迅:中國海關出版社2007
孔慶東評點魯迅小說: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
孔慶東品讀金庸俠語: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溫柔的嘹亮——北大醉俠演講錄: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作文應該這樣寫: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合著)2007
生活的勇氣:中國長安出版社2007(博客二集)
古龍一百句: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與龐書緯合著)
孔慶東文集:重慶出版集團2008(1-12卷)
百家講壇--孔慶東看武俠小說
百家講壇-魯迅
[編輯本段]【孔慶東的博客】
東博書院—— http://blog.sina.com.cn/kongqd
東博書院保衛部工作守則: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初犯我,我讓三分。
人再犯我,我回一針。
人恆犯我,斬草除根。
東博書院主要武功
寒玉同學說:文盜有先後,樹葉有專攻。
咱這東博書院也不能包治百病,見誰來了都給一把芒硝啊?老衲尋思了一袋煙的功夫,暫擬東博書院主要武功如下:
語文八卦掌,現代文學六合拳,通俗文學掃堂腿,武俠連環套,金庸倚天劍,大韓民國瘋魔爪,戲劇流星錘,大眾文化一陽指,地域文化梯雲縱,教育九陽真經,高考改革擒拿手,黨史斷魂槍,軍事乾坤大挪移,毛澤東研究互搏術,宗教思想打狗棒,反腐倡廉蛤蟆功……其他功夫則煩眾施主另請高明也。
F. 求孔慶東「遙遠的高三八」全部內容
《遙遠的高三八》是孔慶東的《47樓207》中的一篇文章 。整個《47樓207》都不長,寫的很不錯,值得一看。他的文字真的用的很好。字數有限,無法打完!
G. 孔慶東寫過哪些書
摘自東博書院:
慶東之作,混亂不堪,有評有點,有著有編,版本復雜,收藏較難。今稍羅列,掛萬漏千,還望孔學專家,細心補正糾偏。
高考作文速成訓練:接力出版社1994。
青樓文化: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
議論文論據小詞典:接力出版社1996
超越雅俗——抗戰時期的通俗小說: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誰主沉浮——1921年的文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連城訣》評點: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與嚴家炎合評)
47樓207——北大醉俠的浪漫宣言: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8初版,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3再版。
中國淪陷區文學大系·通俗小說卷: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審視中學語文教育: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與摩羅余傑合編)
程小青代表作:華夏出版社1999
空山瘋語: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
自己的園地——關於周作人: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初版,2007再版(與程光煒等合著)
井底飛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獨立韓秋:京華出版社2002(因故絕版)
酒徒——王安憶小說選:江蘇文藝出版社2003(與張禕林合選)
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初版(合著)
黑色的孤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3
金庸評傳: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
口號萬歲:華齡出版社2004
醉眼看金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合著)
四十不壞:華文出版社2005
偉大的二重性格——解讀魯迅經典:花山出版社2005
20世紀中國通俗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與范伯群湯哲聲合著)
匹馬西風:新世界出版社2006
47樓萬歲——孔慶東精選集:知識出版社2006
笑書神俠:中國海關出版社2006
千夫所指:中國長安出版社2006(博客一集)
江湖·俠客·情——走進金庸的《笑傲江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正說魯迅:中國海關出版社2007
孔慶東評點魯迅小說: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
孔慶東品讀金庸俠語: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溫柔的嘹亮——北大醉俠演講錄: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作文應該這樣寫: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合著)2007
生活的勇氣:中國長安出版社2007(博客二集)
古龍一百句: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與龐書緯合著)
孔慶東文集:重慶出版集團2008(1-13卷)
膾炙英雄:中國長安出版社2009(博客三集)
撕開的黎明: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
摸不著門: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
千杯不醉:重慶出版集團2009
45歲風滿樓: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H. 畫、孔慶東的《遙遠的高三八班》
網路一下遙遠的高三八就行了
I. 高考狀元是怎麼養成的
孔慶東 有個姓周的老師,說今年乃恢復高考30周年,命我寫一篇回憶自己高考的文字。我掐指一算,1977年恢復高考,到今年2007年,應該是31年哪。這高考可不是生孩子呀,今年生了,明年才算一周歲。高考是落地見分曉,王胡捉虱子,一咬一個響的。可轉念一想,不能放棄這個自我吹噓的機會呀,於是就假裝糊塗,將計就計,溫上一盞殘酒,曝光一點俺當年高考的花絮吧。 我高考那年,是1983年。從1977年算,恰是第7年。7是我最喜歡的吉利數字,逢7必勝。本來以前高中皆為兩年制,我應當1982年高考的。可偏偏從我們這屆開始,高中改為三年制,所以我等於白玩了一年。假如讓我82年高考,我真有可能考成黑龍江文科狀元的。當然83年也有可能,因為每次模擬考試,我都是全省第一。不過第一多了,就麻木了,沒勁了。最後那個學期,沒什麼可學的,除了寫詩填詞猜謎語讀魯迅,就是給其他同學的復習搗亂,比如突然問周圍的女生:「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那條河,是叫色楞格河還是叫色格楞河?」本來人家背得清清楚楚的,讓我這么一攪和,一輩子都迷迷糊糊了。那時唯一能夠刺激我的,就是聽說北大有個什麼「未名湖詩歌朗誦會」,我就想像著,啊!在那煙波浩淼的未名湖上,我們北大中文系的800童男800童女,揚帆破浪,縱情吟詠……知道我後來為什麼經常擠兌北大幾句嗎?就因為北大的實情破壞了俺的大好夢幻,北大對全國人民隱瞞了一個重要事實:那個勾引了無數少男少女的什麼「未名湖」
J. 孔慶東真的是孔子的後人么
的確是孔子的後人,如果孔子泉下有知,一定會將其削除孔氏族譜!永不認此人為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