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指標體系
A. 什麼是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
【答案】(1)促進發展性學生評價體系的構建。學生評價是在客觀描述評價對象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價值判斷。客觀描述可以分為定性描述定量描述,定性描述是對事物質的方面的分析與研究,定量描述是對事物量的方面的分析與研究,二者相互結合、相互補充,才能真實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從而提高學生評價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強調持續性描述,即成長記錄,全面、准確地描述學生的成長歷程,而這正是發展性學生評價的靈魂,也是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構建與實施的必然追求。(2)有效發揮學生評價的引領作用。教育評價的基礎和核心是價值判斷和價值引領。價值判斷是在客觀描述的基礎上,根據評價者的需要和願望對客觀事物作出的評判,它是一種客觀性與主體性統一的活動。對於學生評價而言,評價者教師的教育價值觀是實施價值判斷的內在依據,也就是說,學生評價容易受教師個體的價值觀的影響。因此,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既充分表達了當代學校教育的價值追求,使各種價值取向在教育評價中保持一種「合理的張力」,也以此引領教師的教育價值觀的重建,反思現實中的教育問題,實現教育評價的增值探索。(3)完善人才的選拔方式。教育評價作為一種價值判斷,在客觀上能起到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發展狀況進行鑒定的作用。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變了以往把學科的學業考試分數當作評價人才、選拔人才的唯一標準的單一模式,運用綜合的評價方式選拔人才,從學科學習和基本素質兩大維度實行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選拔人才提供全面、豐富、具體的學生發展狀態的描述。
B. 科學學科學生學業成績評價辦法
1
、建立學生課堂表現觀察制度
課堂表現記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知識與技能、
科學思考、
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四個角度的發展目標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定。
通過課堂表現記錄,
對學
生學習的評價,
關注的就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
而且更關注了學生整個
科學探究中對知識技能、
掌握的過程與方法、
情感與態度。
採用教師定期量評價
的方式,劃分好、較好、一般三個等級,並記錄下學生的課堂精彩表現,最後綜
合起來給予總評,給出鼓勵性的評語或者指出今後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發展。
2
、建立小組合作評價制度
合作評價是指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中組評。
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都有不同
的表現。例如有誰的解決問題思路廣泛,誰的方法最精妙,誰在本次合作中的進
步最大,誰的貢獻最多等等。
3
、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在學期結束時對學生進行的全面評價,
包括學業成績、
學習態
度、
學習方法、
探究與實踐能力、
合作與交流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
主要目標是
給學生的學業和其他發展評定成績,提供及時的建設性的成績反饋。
4
、具體幾個方面評價:
1>
、平時表現(由教師評)
50%
A
、課堂表現
(
20%
)
B
、書面作業
(
20%
)
C
、其它學習態度
10%
)
2>
、期末考查
30%
實踐操作(實驗操作)(
30%
)
3>
、自評、互評
20%
A
、自評(
10%
)
B
、互評(
10%
)
4>
、具體評價要求
:
①平時表現(由教師評)
50%
A
、課堂表現(
20%
)
操作辦法:
教師每班准備一份名單。
在每次上課時把學生的表現記錄下來,
主要看學生回答問題,
實驗分析,
實驗操作中的表現等,
有好的表現就打五角星。
不認真行為,
就記三角形。
期末根據所得五角星和三角形,
確定在課堂表現方面
的分數。
B
、書面作業(
20%
)
操作辦法:
根據平時作業的批閱情況記載確定該學生
獲得的分數。
作業一
般是打等級制的,可分派任務給課代表或小組長列表記載。
C
、其它學習態度(
10%
)
操作辦法:
主要包括教師布置的實驗材料的准備情況
,
科學課上的積極性
,
作業的訂正情況等。根據記載情
況給予一定的分數。
②、期末考查
30%
實踐操作(實驗操作)(
30%
):由教師出題由學生單獨以實踐操作完成
一定的實驗答題,
也可採用抽題方式學生分組進行設計和實驗,
實驗中的現象分
析等情況可以讓學生記錄在紙上,實際是一種實踐和書面相結合的考查方法。
③、自評、互評
20%
A
、自評(
10%
):
可以編制問卷讓學生自評,看結果確定學生的分值。主要是列舉本學期學生
應做到的一些具體事例,
讓學生對照自己做到了哪幾條,
再加上最後幾個開放性
的問題讓學生答。
B
、互評(
10%
):
通過小組討論對小組中的成員進行評價是有其合理性的。
具體操作辦法:自評中的問卷由小組中的成員共同討論,給本小組中的成
員進行評定。
④、最終結果的呈現
把學生三個方面所得的百分數按以下標准轉換成等級。
如:
90-100
為
「優」
,
80-89
為「良」,
60-79
為「及格」,
59
及以下為「不及格」。
C. 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是什麼
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目標學習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所倡導的。布盧姆認為只要有最佳的教學,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多數學習者都能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
學習目標與人生目標不同,它比較具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它可以使我們比較容易地享受成功的歡樂。增加我們的信心。
因此,目標學習法也是成功教育的主要策略之一,同時,實現學習目標也是實現人生目標的開始,只有使大小、遠近目標有機的結合,才會避免一些無效勞動的發生。
(3)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指標體系擴展閱讀:
學習目標的方法特點
教學內容是由許多知識點構成,由點形成線,由線完成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構成彼此聯系的知識網。因此明確目標,就要在上新課時了解本課知識點在知識網中的位置,在復習時著重從宏觀中把握微觀,注重知識點的聯系。
另外,要明確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應該掌握的層次要求,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不同層次,最重要的就是明確學習重要目標,即知識重點。有了目標能增強我們學習的注意力與學習動機,即為了這目標我必須好好學習。
可見,明確學習目標是目標學習法的先決條件。目標學習法的核心問題,是必須形成自我測驗、自我矯正,自我補救的自我約束習慣。對應教學目標編制形成性檢測題,對自己進行檢測,並及時地反饋評價,及時矯正和補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學習目標
D. 學生學業評價中有哪幾種參照方式
1、目標參照評價,又稱絕對評價,它是指以預先設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標為評價基準,來衡量評價對象到達完滿程度的一種評價。有人也稱它為標准參照評價。在學校以學生為教育對象的測定中,關心的是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也叫做到達度評價,學校中教學評價多屬於此類。
2、常模參照標准評價,又稱相對評價,它是指在某一個集團中(班級、學校、地區、國家),以這個集團的平均狀況為基準,評價每個被評對象在這個集團中所處的相對位置的一種教育評價。
它的客觀性很強,並已經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有一套測量和統計方法,它適用於選拔性考試。它是以正態分布的理論為基礎,所表示的是學生之間的比較,而與教育目標無很大直接的關系。一般大型的標准化考試、升學考試、心理測試,以及各種競賽性考試等屬於此類評價。
(4)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指標體系擴展閱讀:
評價功能:
1、導向、監督功能
教育評價意義之一就是通過評價手段得出實證性發現和診斷性意見,能夠為區域教育質量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政策、改進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和科學參考及有效監督。
2、鑒定、管理功能
鑒定是教育評價最根本最主要的功能,鑒定的目的在於檢驗教育工作和教學成果,從而為提高教育質量、完善教育管理系統、規范教學秩序、加強對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培訓等提供依據。
3、診斷、激勵功能
對學生在學業、綜合素質、發展潛能等方面的現狀、矛盾和問題進行診斷,分析原因,「對症下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