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體育考核成績分析
❶ 怎樣用spss分析學生體育成績
首先你要確定 你想通過分析體育成績達到哪些目的
比如 你想了解學生總體的版體育成績權分布情況,那就用總體的描述性分析就好了,可以知道成績的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標准差這些
如果你想了解不同性別的成績差異,則用獨立樣本均值t檢驗 進行分析
如果你想了解不同班級的成績差異,則用方差分析等
所以要看你想了解哪些方面
❷ 高一體育不及格會怎麼樣是一學期算一次分還是一學年算一次分
你說的體育不來及格是不是《國家源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不及格?體育課不及格的可能性不大,只要你認真上體育課,都會及格。體質測試不及格確實會影響畢業。
2014年的體質測試規定高中、大學的體質測試學段總評分數如果達不到50分以上,將不能發畢業證。如果你一年不及格,後面認真練習測試分數高些,總評達到50分以上就可以了。
體質健康測試沒年測試一次。一般是在每年的10月、11月測試。
❸ 高一體育成績不及格會不會對高考有什麼影響
高考是不考體育的,不必擔心。但是,對你的成績有影響,在評優或者評獎的時候,沒有別人的優勢
❹ 你把體育納入學生考核成績的范圍,對此你是怎麼想的
因為有一些體育生,他們的素質是非常差的,但是他們卻可以通過考核,非常的不公平,對於那些文化生。
❺ 分析目前體育課學習成績的評價方法,指出存在問題,求解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對體育與健身課程相當重要,在日常教學實施過程中,如何確定評價標准,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成績,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有效手段,是二期課改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新一輪課改中評價體系倡導的是「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理念,學生學習評價作為課程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因為學生學習評價集中體現著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價值取向,影響課程發展的方向。特別是課程目標主體取向評價的提出,更加強調每一個學習者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反省意識和能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運用好單元學習評價,能有效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的行為進行反省,從而不斷提高自己。
以往的學習評價在很大程度上給學生以不公平的終結評價。學生評價的單一、片面、呆板的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差異遠大於智能方面的差異。學生體能受身高、肌肉類型、心肺功能等遺傳的多種先天性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身體條件不能選擇,但他們的自尊卻都是平等的。學生積極參與快樂的體育鍛煉,教師採用「人性化」、「多元化」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我學習評價和同學間在學習探究新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相互評價來發現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並能激勵自己更有效地為獲得終生受益的體育鍛煉的方法而努力進取,將是我們一線教師每天面對的研究課題。
評價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體育與健身課程學習評價強調要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學生之間的評比,提倡學生學會用課程標准、教育目標和自己的過去進行比較,並從比較中客觀地了解和評價學生,從而為每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和條件。因此,體育學習評價的目的主要體現為:
❻ 如何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求解答
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是體育課程教學中重要的環節。評什麼?怎樣評?事關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曾經歷過幾次評價方法的改革,但在應試教育的桎梏下,仍然沒有超越應試教育的控制,最後還是成為應試教育的一件工具。《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曾明確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由此,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中,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和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有效手段,是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中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1.轉變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強調評價的反饋和激勵功能
素質教育不是選拔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為特徵的教育,注重全體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李嵐清同志在《基礎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曾引用了陶西平同志的這樣一段話:在基礎教育階段不要要求教師去做伯樂,教師應該是園丁,伯樂是專門挑選千里馬的,伯樂並不是不要,但在義務教育階段,你對每個學生都要盡心盡職地去培養,經過盡職盡心的培養,這些學生里將來也可能會出現千里馬,那你實際上也起了伯樂的作用。這就是說,基礎教育應是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選拔尖子。由此可見,素質教育需要的評價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而不是選拔式的評價。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有些體育教師的精力主要放在培養千里馬上,總是期望自己能成為某大型運動會冠軍的啟蒙教練而一夜成名。這些體育教師往往對於少數體育尖子倍加愛護,忽視其他大部分普通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從而使得普通學校成為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搖籃,使得學校體育僅為競技運動服務。然而,在競技運動中,只有少數人或者說只有冠軍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如果體育教師只重視評價的甄別功能而忽視其激勵功能的話,就只能造成大部分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獲得的是失敗體驗,毫無樂趣可言,從而最終不喜歡上體育課。
另外,在學校工作緊緊圍繞著升學這個指揮棒轉的氛圍下,就自然會出現以考試代替評價的傾向,過分強調終結性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過程性評價的反饋和激勵作用,體育學習評價也難免如此。有人認為:體育課程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它自身不存在應試教育的問題,把體育放入中、高考體系只是為了提高體育課程的地位。其實,在過去學科中心課程理論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體育課程本身也存在某些應試教育的傾向。例如,為了達標測試和中考體育加試中考什麼教什麼的現象,在體育學習中過分依賴運動成績來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情況的現象等,都過分強調學生的考試成績在評價中作用,這是應試教育的表現,是把考試與評價等同起來的表現。
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要求體育教師注重課程的育人功能,把體育學習評價作為有效手段,充分發揮評價的反饋和激勵功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2.由體育教師制訂評價標准,突出學生的個體差異
過去我國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標准(如國家體育鍛煉合格標准等)是由少數權威人士或專家制訂的,體育教師只是執行者,這使得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結果帶有很大的局限性。實際上,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的運行情況最了解,他們在體育課程評價過程中應是最有發言權的人。筆者認為應把制訂評價標準的權利下放給體育教師,這樣有利於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客觀、更全面、更准確。
持傳統教育觀念的人認為,成績面前人人平等,因而要用統一的標准來要求每一位學生。過去我國就是用統一的標准來要求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生,從而造成學生的個體差異被抹煞,所培養的學生出現千人一面的現象。社會的發展對人的個性充分發展的要求愈來愈強烈,我們的體育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強調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而這一要求又是一元化的體育學習評價標准所不能滿足的。因此,體育學習評價標准必然要多元化,體育教師應針對每個學生的特殊情況,確立不同的發展目標和相應的評價標准。3.全面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我國以往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內容基本上局限於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定,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養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評定。這對學生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因為學生無論在體能、技能、興趣、個性等方面是存在很大差異的,有些學生不用怎麼努力,體能和運動技能成績也能達到優秀,有些學生天分較差,無論怎麼努力,成績依然無法及格,從而嚴重挫傷了這部分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削弱了他們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遠離體育活動。另外,我國過去和現行的體育教學目的和任務除要求學生掌握運動基本知識和技能外,還有諸如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習慣、增強學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鍛煉意志,培養勇敢、頑強、朝氣蓬勃和進取向上的精神等目標。然而,我們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內容僅僅局限於體能和運動技能,其他目標並未在評價中體現出來,使得有些教學目標形如虛設,從而造成體育學習評價與教學目標脫節的現象。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體育學習評價不僅僅局限於運動技能,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運動參與,如日本、加拿大、美國等。我國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也十分強調對學生體育學習的綜合評價,在評價體能和運動技能的同時,更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意和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以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理念,真正體現評價的公平性。具體地說,體育學習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1)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如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體成份等;(2)掌握和運用體育與健康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如了解體育與健康對於人和社會的價值和重要性、掌握體育與健康的相關知識並能運用於實踐的情況等;(3)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如能否主動參與體育活動、能否積極主動思考並為達到目標而反復練習等;(4)學生的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如能否克服各種困難與障礙、能否運用體育活動等手段較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能否理解和尊重其他同學和老師、能否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等等。4.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有效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
持傳統教育觀念的人認為,定性評價的方法是簡單化、不客觀、不科學的方法,過程性評價會造成教師的工作量增大等。因此,我國以往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只能由體育教師採用定量的方法,在學期結束時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然而,學校課程追求的是對人的培養,應注重給學生提供成功體驗,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單純採用定量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將無益於此。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則不僅注意終結性的評價,而且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僅注意定量評價,而且重視定性評價;不僅注意絕對性評價,而且重視相對性評價。並且,在對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學習進行評價時,不太強調單純的記憶,比較強調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1)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應採用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在體育課程中,定量評價比較適合於評定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但很難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養成、意志品質、自信心和自尊心、合作精神等。因此,僅採用定量評價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體育活動情況,不能反映學生達成多維度學習目標的情況。因此,應該制定一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以衡量學生整體健康水平為主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如果教師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也一定能解決體育學習評價唯量化的弊端。(2)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應採用終結性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過去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學生的評價只重視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忽視成績後面不同的動機取向和努力程度,忽視體育學習的內在情感體驗和學習態度,從而造成學生為了考試而消極地進行體育學習的現象。因此,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應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進行,即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隨時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進行各方面的評價,以便於學生隨時發現問題(包括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問題),並及時加以改進,然後再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作一個終結性評價。這樣才能准確、公正地評價一個學生,既能保證評價結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還應採用絕對性與相對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絕對性評價是把冷冰冰的絕對分數作為衡量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根據。這種簡單、片面的評價勢必導致教師為分數而教,學生為分數而學,使分數成為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直接動力。這樣不利於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的整體發展情況,不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而相對性評價則有助於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建立起體育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近些年來,國外許多國家在體育課程的學習評價中,特別是對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價中,往往是將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結合起來,例如,德國在評定學生體育學習成績時,運用社會參照標准(即絕對標准±1)的評定方法進行,即最終得分=社會參照標准±1
。我國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也提出,應將絕對性與相對性評價結合起來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進行評價,如在學生入學之初,通過診斷性評價建立一套學生個人的體育檔案,包括對學生的體能、技能等方面的摸底,並把它們作為學生的入學起點成績,然後將每學期結束時終結性評價結果與學生入學的起點成績進行對照,就可以發現每個學生一學期來學習進步的幅度,從而使每個學生看到自己在不斷進步。5.實現學習評價主體多元化,多方面促進學生學會體育學習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形式只是採用單一的教師對學生的外部評價。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幾乎沒有人會懷疑這種權威式的評價會存在哪些問題。俗話說,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腳知道,那麼最能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則是學生本人,因此應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有些體育教師可能認為,如果連評價的權利也被學生拿去了,教師的權利和地位就會隨之消失。然而,轉換一下思維就會發現,如果體育教師能指導和幫助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讓他們學會自己主動地發現成績與不足的話,一定會有助於激勵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倡導在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時,既要有教師從外部對學生進行的評價,還要有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學生互相之間的評價,或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等等,從而實現學習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這樣既有利於調動體育教師、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又有利於讓學生學會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與他人,讓家長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要求並熟悉整個教學過程,從而建立多方面的良好協作關系,以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體育學習評價應以人為本,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注重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活動中的生命質量。體育學習評價的目的在於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不足,找出原因,以便改進學習策略和方法,其主要功能在於反饋和激勵方面,而不是甄別和選拔。因此,體育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選擇正確的評價方法,全面有效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以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
❼ 怎樣考核體育教師的成績更合理
1、利用上傳《學生體質健康網》的成績對低年級的體育教師進行教學成績考核:
(1)在開學伊始,學校教導處安排有關人員完善新入校學生的體質檔案,檔案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心率檢測圖、體能測試成績、技能水平、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測試摸底。
(2)、測試內容包括:1000米(800米女)、引體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實心球、籃球運球(男生)、排球墊球(女生)。
(3)、學期末教導處安排考核數據,再次採集信息,上報學生體質健康網。
這樣雖然就避免了隨機抽測的,也就避免一些教學成績好的體育教師遭遇滑鐵盧,不能客觀、公正地反映出體育教師的真實的教學成績,考核不能只靠一把尺子、一塊表來進行,一刀切。
(4)、應該用學生的提高程度來評價學生,從而對學生起到鼓勵作用,然後對測試結果與學期初的學生素質測試進行比對,正確的考核出這個班級教師的教學成績。
2、利用中考體育成績對畢業年級的體育教師進行教學成績考核:
體育教師的教學成績很多時候體現的是很寬泛的,很難量化,但是體育中考卻能為之進行公平公正的進行考核,因為體質特差的學生可以申請免考,其餘的學生都要參入的測試。
測試的過程是公平公正公開的,與平時還不一樣的地方是這次的成績是學生自己盡力去拼搏完成的,就算學生因為特殊情況,還可以申請補考,所以這樣的考核是平等的,公正的。
這樣的考評結果能反映出平時體育教師工作的態度,努力工作的成績優、應付工事的成績差,學生體育成績的好壞直接反映出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這種形式的考核,能促使體育教師安心體育課教學,踏踏實實地為提高學生體育成績。
3、利用民主(學生)評議對中年級的體育教師教學成績進行考核:
(1)、由於領導工作千頭萬緒,無法深入課堂逐一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且通常側重於考察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有時還會出現道聽途說、主觀臆斷的現象,無法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給出公平全面的評價。
由此可見,領導評價能否對體育教師教學成績的做出明確的評價,同領導者本身的素質、評價水平、公正的程度具有極大的關系。
(2)、同行間的評價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尤其涉及對教師學科水平、教學技能等方面的評價時,通常需要藉助同行評價,才能保證教師評價具有一定的效度。
但是,由於同行評價不能跟蹤教學的全過程,很難對教師的教學效果給出客觀全面的評價。況且,同行抬頭不見低頭見,有時情感和面子的因素也直接影響著考核結果的可靠性。
(3)、學生評價是指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教師的一言一行完全置於學生的視野之內。
學生對教師有最全面的接觸和最深切的了解,對教師的教學效果感受也最深刻,完全可以對其教學行為給予准確客觀的評價。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才真正知道教師的教學是否使他們提高了所學運動技能的水平及其運用能力,是否使他們真正獲益。
因此,學生最有權利和資格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再者,參與評價的學生至少有幾十人,從評價學的誤差理論可知,學生評價比領導評價和同行評價的誤差出現率要低得多。
(7)高一學生體育考核成績分析擴展閱讀:
教師考核標准:
1983年8月,中國教育部在《關於中小學教師隊伍調整整頓和加強管理的意見》中規定,考核標准: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忠誠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刻苦鑽研教育、教學業務,關心愛護學生,既教書又育人,積極做好本職工作,思想言行堪為學生的表率。
(2)、高中、初中、小學教師應分別具備高等師范學校(或其他高等學校)本科、專科和中等師范學校畢業的學歷或同等學力。
(3)、懂得教育規律,並掌握教育、教學基本原則和方法,基本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4)、能夠努力使用普通話教學。
(5)身體健康,能夠堅持教育、教學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教師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