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各省語文成績語模擬題匯總
① 求一套各地高考模擬語文卷子
第I卷 (選擇題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相同的—組是( )
A.熾.熱/敕.造 檀.香/亂彈.琴 招.供/昭.然若揭 B.雋.永/眷.顧 鍾磬./擎.天柱 裨.將/稗.
官野史 C.瀆.職/篤志 商賈./緊箍.咒 阡.陌/纖.塵不染 D.掮.客/慳.吝 花蕾./打擂.台 揩.油/白頭偕.
老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惦量 通緝 李代桃疆 平心而論 B.唐突 神采 蠱惑人心 不謀而合
C.慣例 布署 分廷抗禮 突如其來 D.捍衛 搏弈 以逸代勞 惹是生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經過傳統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的______,我們精神上才有 了華夏兒女的文化印記。
②上海世博會是第一個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會,中國在______過程 中也在全力實踐這一理念。
③朝鮮媒體近期接連發表評論,________美國接受朝鮮提出的簽訂和平協定以替 代《朝鮮停戰協定》的建議。
A.熏染 籌辦 督促 B.熏陶 籌措 督促 C.熏陶 籌辦 敦促 D.熏染 籌措 敦促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項是( )
A.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其成名作《透明的胡蘿卜》即將編人高中語文選修教材讀本起到了推波助瀾....
B.今年,內地赴港遊客的消費模式已發生改變,以往是慷.慨解囊...,專攻奢侈品,如今則集中購買化妝品、日用品。
C.自從1999年推出「黃金周」假期以來,國內旅遊市場風生水起....,2011年營業收入高達2.25萬億,相當於全國財政總收入的五分之一。
D.中秋、國慶假期前三天,來天池景區的遊客不絕如縷....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項是( )
A.在城市化進程中,由於我們大多隻注重地面建築,不太重視地下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城市地下排水設施的建設,使我們的城市付出了很大代價。
B.市職業介紹中心的工作人員認為,經濟結構調整造成的需求旺盛、人崗不匹配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仍是造成當前「招工難」的主因。
C.出版業當然要講究裝幀藝術,講究宣傳造勢和市場營銷,但要想真正贏得讀者、贏得市場,最終還是取決於內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D.改革開放搞活了經濟,農貿市場的貨物琳琅滿目,除各種應時的新鮮蔬菜外,還有肉 類、水產品、魚、蝦、甲魚、牛蛙及各種調味品。 二、(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儒家思想的當代省察
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儒家思想由於失去了滋養其生存、發展的自然經濟基礎。因此也就基本失去了造血再生的功能。作為價值體系,它的那些具有濃厚自然經濟色彩和等級觀念的內涵必然同當代社會漸行漸遠。科學與民主精神的匱乏,使那些在傳統社會具有先進性的理念,比如民本思想,也被民主等現代意識所超越。盡管儒家思想與傳統社會專制政治並不等同,但歷史上儒家思想依靠專制制度而廣泛影響社會生活也是客觀事實。整體而言,已無法對時代重大問題進行積極回應的儒家思想,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邊緣化是不可避免的。
對儒家思想邊緣化的判斷,並不意味對其影響力的全盤否定。源遠流長的儒家思想。契合了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的演進特點,在歷史的演進中,它的諸多理念已融入民族的血脈當中,從而具有持久的影響力。
儒家思想對於當代社會,既包含積極合理的因素,也具有應否定舍棄的內容,兩者交融共生。例如,在儒家思想中,反對「率獸食人」之暴政、強調「民為貴」的民本主義與「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等級觀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這種共生意味著:儒家思想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並不是邊界清晰、易於切割的對立面,它們不是互相否定、互相排斥的關系,而是一種思想體系中相互呼應、彼此補充的兩種特質。所謂積極性與消極性的分野,是一種基於時代性的判斷,在儒家思想的產生發展之際,就其思想體系的構建者而言,這些「積極」與「消極」的區別並不存在。在此意義上,儒家思想的積極方面是附帶著消極內容的積極,而消極方面則是伴隨著積極內涵的消極,積極方面與消極方面具有某種同質化的屬性,如同一個蘋果的酸甜兩種味道,它們同源於自然經濟基礎這個蘋果的內核,都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特定價值內涵。正是這個內核,導致儒家思想的積極性和消極性共生、交融。
現代化進程中,在缺乏對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科學認識的氛圍下,衍生出一種對傳統文化的膜拜情緒:試圖通過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發掘來滿足轉軌時期社會主體的精神需求,希望以傳統的文化資源來搭建當代的心靈家園,賦予儒家思想以「化現代」的使命。鑒於儒家思想影響力的持久,不可否認,它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擔這個使命。但任何一種傳統文化,不論它的影響力多麼持久深遠,構成它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審美情趣的核心理念都是產生於過去,而不是當代。因此,它的某些內涵必定會和當代社會不相兼容,諸如「民本」、「和合」等,由於和當代社會的一些主流價值觀念,如「民主」、「和諧」具有某些風格相近的「形似」,如果對這種「形似」不加以辯證的分析,這種經過包裝的、「現代化」的儒家思想既不可能實現「化現代」的任務,也無法實現自身真正的現代化。
省察的目的在於尋找揚棄的路徑。由於儒家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共享一個蘋果的內核、同源於自然經濟基礎,兩者間的同質性導致儒家思想的積極方面無法承擔對消極方面的否定、無法獨立擔負起對自身進行揚棄的任務,因此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強大、先進、具有時代精神的文化血液的注入與引領。(選自2012-09-23《光明日報》,有刪改)
6.關於儒家思想邊緣化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儒家思想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自然經濟,在當今社會條件下,儒家思想本身已基本失去了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B.儒家思想價值體系中,那些具有濃厚自然經濟色彩和等級觀念的內涵,只能會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要求。
C.儒家思想缺乏科學與民主精神,它的一些在傳統社會具有先進性的理念,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現代意識所超越。
D.儒家思想在歷史上廣泛地影響了社會生活,靠的就是專制制度,這樣的歷史客觀事實足以證明它與當今社會的不相兼容。
7.對儒家思想積極性和消極性的認識,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儒家思想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共生共存,是同一種思想體系中相互呼應、彼此對立的兩種特質。
B.儒家思想在產生發展之際,並不存在積極性和消極性的區別,基於時代性的判斷才有了二者的劃分。
C.儒家思想的積極性和消極性同源於自然經濟基礎這個內核,兩者因此而具有某種同質化的屬性。
D.儒家思想的積極性和消極性表現為共生、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無法截然分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項是( )
A.儒家思想就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來看,既表現出邊緣化的趨勢,又體現出持久性的特點。
B.傳統文化資源不能用來搭建當代的心靈家園,因為它們的某些內涵必定和當代社會不相兼容。
C.現代化進程中,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認識,應該加以辯證分析,不應該帶有情緒化傾向。
D.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只有引入具有時代精神的文化血液,才能完成對儒家思想進行揚棄的任務。
三、(12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
曹伯啟,字士開,濟寧碭山人。弱冠,從東平李謙游,篤於問學。至元中,歷仕為
蘭溪主簿,尉獲盜三十,械徇.諸市,伯啟以無左驗①
,未之信;俄得真盜,尉以是黜。累遷常州路推官,豪民黃甲,恃財殺人,賂佃客誣伏,伯啟讞得其情,遂坐甲殺人罪。遷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訪使王俁交薦,擢拜西台御史,改都事。關陝自許衡倡道學,教多士,伯啟請建祠立學,以.表其績,朝議是之。涇陽民誣其.尹不法,伯啟核實,抵民罪。四川廉訪僉事闊闊木以苛刻聞,伯啟糾黜之。
延祐元年,升內台都事,遷刑部侍郎。宛平尹盜官錢,丞相鐵木迭兒欲並誅守者,伯啟執不可,杖遣之。八番②帥擅殺,起邊釁,朝廷已用帥代之矣,命伯啟往詰.其事。次沅州,道梗,伯啟恐兵往則.彼驚,將致亂,乃遣令史楊鵬單騎往喻新帥,備得其情,止奏坐.前帥擅興罪,邊民以安。大同宣慰使法忽魯丁,撲運嶺北糧,歲數萬石,肆為欺罔,累贓巨萬。朝廷遣使督征,前後受賂,皆反為之游言。最後伯啟往,英人已死,喻其子弟曰:「負官錢,雖死必征。與其納賂於.人,曷若償之於官。第條汝父所賂之數,官為征之。」諸受賂者皆懼,而潛歸賂於其子,為鈔五百餘萬緡。出為真定路總管,治尚.寬簡,民甚安之。
英宗立,召拜山北廉訪使,時敕建西山佛宇甚亟,御史觀音保等以歲飢請緩之,近臣激怒上聽,遂誅言者。伯啟曰:「主上聰明睿斷,是不可以不諍。」乃劾台臣緘默,使昭代有殺諫臣之名,帝為之悚聽。俄拜集賢學士、御史台侍御史。有詔同刊定《大元通制》,伯啟言:「五刑者,刑異五等,今黥杖徒役於千里之外,百無一生還者,是一人身備五刑,非五刑各底③
於人也,法當改易。」丞相是之,會伯啟除浙西廉訪使,不果行。
泰定初,引年北歸,優游鄉社,碭人賢之,表所居為曹公里。至順四年二月卒,年七十九。
(節選自《元史〃曹伯啟傳》,有刪改)
【注】①左驗,證人。②八番:元代對居住於今貴州省貴陽、惠水一帶少數民族的總稱,元苗族部名。③底,到。
9.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命伯啟往詰.
其事 詰:追查 B.止奏坐.
前帥擅興罪 坐:因為
C.尉獲盜三十,械徇.諸市 徇:巡行示眾 D.治尚.
寬簡,民甚安之 尚:崇尚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伯啟請建祠立學,以.表其績 B.①涇陽民誣其.尹不法 ②以.勇氣聞於諸侯 ②則或咎其.欲出者 C.①伯啟恐兵往則.彼驚 D.①與其納賂於.
人,曷若償之於官 ②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 ②不拘於時,學於.
余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曹伯啟公平斷案的一組是( ) ①俄得真盜,尉以是黜 ②伯啟執不可,杖遣之
③闊闊木以苛刻聞,伯啟糾黜之 ④伯啟讞得其情,遂坐甲殺人罪 ⑤伯啟核實,抵民罪 ⑥治尚寬簡,民甚安之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土豪黃甲,倚仗自己有錢殺了人,卻誣陷自己的佃戶,讓佃戶屈服認罪。曹伯啟
審得實情,定土豪殺人罪。
B.八番帥擅自殺人,引起邊境事端。朝廷命曹伯啟前往處理,為了大局,曹伯啟只奏請懲辦前帥擅殺之罪,百姓得以安寧。
C.御史觀音保等因請求緩建西山廟宇而被殺,為此曹伯啟彈劾台臣不及時勸阻,致使皇上蒙受了殺諫臣的壞名聲。
D.皇上詔令曹伯啟參與修訂《大元通制》,曹伯啟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議,只是由於曹伯啟調任浙西廉訪使,他的建議未能實行。
第II卷 (非選擇題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伯啟以無左驗,未之信;俄得真盜,尉以是黜。(4分)
(2)第條汝父所賂之數,官為征之。(3分)
(3)是一人身備五刑,非五刑各底於人也,法當改易。(3分)
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①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注】①舊游:指故交。孟浩然在四十歲去長安應試,落第後出遊吳越,本詩即寫在途中。
(1)這首詩通過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試作簡要分析。(4分)
(2)本詩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個小題)(6分) (1) 人生如夢, 。
,秋水共長天一色。
(2) 長橋卧波, ?復道行空, ?
(3) 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 。 (4)亦欲以 , ,成一家之言。 五、(12分)
16.根據語境和上下句銜接,下面語句語序排列正確的是( )(4分) ①可見把一切社會現象硬塞到「階級觀點」的框子里,會得出多麼荒唐的結論! ②比如說「美」吧,不同的階級當然有不同的審美觀。 ③階級社會里的現象,也並非都是階級斗爭的現象。 ④然而不同的階級有時也有共同的美。
⑤再如語言,那是沒有階級性的,已有公論。
⑥過去封建皇帝、皇後休憩的園林,今天不是成了勞動人民游覽的場所,並給人以極大的美的享受嗎?
A.①②④⑥⑤③ B.③②④⑥⑤① C.①⑥②④③⑤ D.③②⑤①⑥④ 17.提取下面一段話的主要信息,寫出四個關鍵詞語。(4分)
從甲骨文到草書、行書的各種書法藝術,間接的反映了現實某些方面的屬性,將具體的形式集中概括為抽象的意象,通過視覺來啟發人們的想像力,調動人們的情感,使人們從意象中體味到其間所蘊含的美。這也是一些講書法的文章里常說的「舍貌取神」──舍棄客觀事物的具體現象特徵,而攝取其神髓。
18.閱讀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話概括「我」的經驗(劃線部分)。(不超過20個字)(4分)
想得清楚,就說得清楚。說得清楚,就寫得明白。這樣說對嗎? 對是對,但是不全面。就我.
個人的經驗而言,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想不清楚,我努力去說,一說再說,就想清楚了。同樣,有些事情,有些道理,老是說不清楚,我仍努力去寫,一寫再寫,就說清楚了。
我的經驗是:
六、(18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9—22題。
紅綠燈下 遲子建
在城市,當你走到十字街頭時,往往會與紅綠燈相遇。
說來好笑,我最初來到城市時,最怕的就是過街。在西安和北京求學期間,只要是有天橋和地下通道,我絕不走十字街。我對紅綠燈不信任,它們閃來閃去的,像是兩只鬼眼,變幻太快,常常是綠燈一亮,我起步走,卻遭逢側向駛來的一串汽車,它們占據了半邊路,阻斷你。等它們過去後,你再前行,綠燈的心房就顫動了,紅燈隨之亮起,你被隔在馬路中央,身前身後是川流不息的車輛,有被鋼鐵夾擊的感覺。此時我總會聯想起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中,那個被卡在機器中的工人,覺得自己是工業化時代的一個可憐蟲。
我喜歡回到故鄉,其中的一個緣由是,在鄉間路上,我不會為紅綠燈左右。能夠阻斷我腳步的,有時是一群黃昏中歸家的羊,有時是幾只正午時通過堤壩、要下河戲耍的鴨子。
據說在交通事故中,死於紅綠燈下的行人佔了很大比例。闖紅燈,是肇事的元兇。有時是汽車闖紅燈殃及行人,有時是行人闖紅燈自蹈黃泉。不管責任在哪一方,倒霉的總歸是人。所以家長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在過十字街時,如臨虎口,總要拉起孩子的手。在幼兒教育中,學會通過紅綠燈下的街口,也成了必修課。走到紅綠燈下,人的心就會緊張起來,你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稍有不慎,就會釀下慘禍。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著人的生死。
我在哈爾濱生活以後,習慣了走紅綠燈。前些年,每當過十字街時,看見綠燈閃爍了,我會一路飛奔,分秒必爭,搶在紅燈敲響警鍾時到達街對面。由於年輕,體力充沛,我與綠燈的賽跑很少有輸的時候。當街口的行人集體闖紅燈時,我也尾隨其後,大搖大擺地招搖過市。汽車像一支支飛來的箭,刷刷地在我們身旁呼嘯而過,可是大家對它們毫無懼色,我也心底泰然。
二OO二年初春,愛人離開哈爾濱時,帶我去花店買花。我們到了海城街的鮮花批發市場,我選了一束紅色康乃馨,幾枝黃玫瑰。當我把玫瑰拿在手中的時候,愛人說,別老買黃色的,換點鮮艷的顏色吧。於是,我挑了兩枝嬌艷的粉色玫瑰。他捧著康乃馨,我拿著玫瑰,散步回家。經由紅軍街橋下的十字路口時,恰好趕上綠燈眨眼了,我說等下一個綠燈再過吧。愛人說,你跟著我,能搶過去的!他個子高,步伐大,很快就跑到街對面了。我呢,一見紅燈亮了,腿立刻就軟了,向回撤。這樣,我站在街這頭,他站在對面,我們中間,是一台連著一台的疾馳的車輛。車輛就像汪洋大海,把我們分開了。三天後,愛人在回故鄉的山間的公路上出了車禍。故鄉的路沒有紅綠燈,可是他為了早點回到工作的地方,急於趕路,還是出了事故。他的心中,看來一直亮著一盞顫動的綠燈啊。他是一個瘋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趕,趕,趕,這種「趕」,使我們一個在此岸,一個在彼岸,永隔著萬水千山。他像流星,以為自己生命的光華還很漫長,卻不知道當他飛速掠過天際的時候,迎接他的卻是永恆的寂靜。
愛人離去後,我身邊沒了陪伴的人,可是路還是要走下去的。我曾在十字街頭為他焚燒紙錢,都說那是靈魂聚集的地方。再經過那樣的路口時,我感覺有無數的靈魂在幽幽地歌唱。遠遠地看到綠燈要變幻了,我便會放慢腳步,在路邊靜心等待;人們蜂擁著闖紅燈時,我也會原地不動,氣定神凝地候著。紅綠燈下那些步履匆匆、神色慌張的路人,在我眼裡是那麼的可憐可笑。
我想,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生命的鍾表,不能一味地往前撥,要習慣自己是生活的遲到者。人是弱的,累了,就要休息;高興了,就要開懷大笑。郁悶的時候,何苦要掩飾自己,對著青山綠水呼喊吧。我們可以與友人暢飲,一醉方休;也可以對那些邪惡的人當面示以唾棄。我們可以在月夜下多幾分纏綿,也可以在旅途中因著美好的風景而多幾日的停留。
是的,我們要給自己多亮幾盞紅燈,讓生命有所停頓,有所沉吟。這樣的紅燈,就是我們生命中不息的火焰!只有這樣,弱的生命才會變成強的生命,暗淡的生命才會變成有光華的生命!當生命的時針有張有弛、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時候,我們的日子,才會隨著日升月落,發出流水一樣清脆的足音。
19.第二段詳細描寫經過十字街的過程和感受,在文中有什麼作用?(4分)
20.結合文意,賞析文中劃線句子。(4分)
(1)在我眼中,十字街就像匍匐在大地的十字架,它主宰著人的生死。
(2)他是一個瘋狂的旅人,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向前趕,趕,趕,這種「趕」,使我們一個在此岸,一個在彼岸,永隔著萬水千山。
21.本文以作者不同階段走過紅綠燈下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請概括後兩個階段作者走過紅綠燈時的情感。(4分)
22.作者對人生有了怎樣的徹悟?我們還可以為自己亮起哪些紅燈?請聯系文本與實際談談你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深秋,黃葉紛紛從枝頭上落下來。有位哲人看到了說:「落葉並非隕落,是勝利凱
旋!」
要求:分析、理解材料寓意,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議論文。
② 全國各省市高考題模擬題精編卷(全國卷)中的語文古文翻
於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貞愨,機鑒敏悟。自幼好學,善屬文。舉進士,授秘書省正字。轉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政,排不附己者,出為中部郡太守。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休烈遷太常少卿,知禮儀事,兼修國史。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嘗謂休烈日:「君舉必書,良史也。朕有過失,卿書之否?」對日:「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規過,臣不勝大慶。」時中原盪覆,典章殆盡,無史籍檢尋。休烈奏日:「《國史》《實錄》,聖朝大典,修撰多時,今並無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館所由,令府縣招訪。有人別收得《國史》《實錄》,如送官司,重加購賞。」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陷賊,入東京,至是以其家藏《國史》一百一十三卷送於官。休烈尋轉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五代帝王論》,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賢以體烈修國史與己齊列嫉之奏為國子祭酒權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別名品,宰臣元栽稱之,乃拜右散騎常侍,依前兼修國史,累封東海郡公,加金紫光祿大夫。在朝凡三十餘年,歷掌清要,家無儋石之蓄。恭儉溫仁,未嘗以喜慍形於顏色。而親賢下士,推轂後進,雖位崇年高,曾無倦色。篤好墳籍,手不釋卷,以至於終。大歷七年卒,年八十一。是歲春,休烈妻韋氏卒。上特詔贈韋氏國夫人,葬日給鹵簿鼓吹。及聞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贈尚書左僕射,賻絹百匹、布五十端,遣謁者內常侍吳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榮,少有其比。 (節選自《舊唐書·於休烈傳》)
翻譯:於休烈,河南人。於休烈性情純厚謹慎,機敏聰明。從小好學,善於寫文章,考中進士科,多次陞官任右補闕、起居郎、集賢殿學士,改任比部員外郎,郎中。楊國忠輔佐朝政,排擠不依附自己的人,於休烈出京任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祿山叛亂, 肅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禮儀事務,兼修國史。肅宗從鳳翔返回京城,特別注重聽取臣下建議,轉對於休烈說:「國君的任何舉動都要記録下來,這纔是良史。朕有過失,卿是否記下了?」他回答說:「夏禹、商湯檢討自己,他們開國立業也―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糾正過錯,臣不勝慶賀。」當時中原凋殘,典章幾乎散盡,沒有史籍可供查尋。於休烈烈上奏說:「《國史》一百零六卷,《開元實録》四十七卷,起居注連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興慶宮史館。京城被叛賊攻陷以後,全被焚毀。而且《國史》、《宵録》是聖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沒有保存下來'希望交忖御史台審問勘查史館的有關官員,今府縣招致訪求。有人另外收存《國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購回並從優獎賞。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韋述身陷賊中,此時進入東京,至此將他家收藏的《國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於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國史,獻上《五代帝王論》,皇上非常贊賞。宰相李揆自負才能嫉妒賢人,因於休烈修國史與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請任他為國子祭酒,暫留史館修撰以此來壓制他。於休烈安然自處,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鑒別官員的名望品德,於休烈受到宰相元載稱贊,於是被授為右散騎常侍,依舊兼修國史,不久加授禮儀使。升任禮部侍郎。又改檢校工部尚書,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書,多次進封為東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祿大夫。在朝中共三十多年,歷任清貴顯職,家中沒有一石的積蓄。恭謹儉朴溫和仁義,從不將喜怒之情表現臉!而禮賢下上,扶持後進,雖位尊年高,從無倦怠之色。酷好書籍,手不釋卷,直到臨終。大歷七年去世,終年八十一歲。這年春天,於休烈的妻子韋氏去世。皇上因於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詔追贈韋氏為國夫人,安葬之日賜給儀仗鼓樂。等到聽說於休烈去世,追懷悼念了很長時間,褒獎追贈尚書左僕射,賜給助喪用絹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謁者內常侍吳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問。儒士的榮耀,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的。
③ 高考語文有沒有哪本模擬題全部都是選擇題的(高考必考的15種選擇題)
模擬題全部都是選擇題的,這個應該沒有一般的模擬題都是綜合性的。
④ 江蘇各地 高考或模擬卷 語文附加題練習 哪裡有
757 2008年9-11月江蘇省各地名校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大匯編--文言文閱讀篇(共45篇)
756 2008年9-11月江蘇省回各答地名校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大匯編--文學類文本閱讀(共44篇)
755 2008年9-11月江蘇省各地名校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大匯編--實用類文本閱讀(共42篇)
754 2008年9-11月江蘇省各地名校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大匯編--論述類文體閱讀篇(共38篇)
753 2008年9-11月江蘇省各地名校高三語文模擬試卷大匯編--古詩鑒賞篇(共45大題)
752 2008年9-11月江蘇省各地名校高三模擬試卷大匯編--默寫篇(共38個片段)
http://www.lnyuwen.com.cn/zxsta8.htm
⑤ 求歷年高考語文默寫題及模擬卷中的默寫題!!!
高考題選(背誦默寫)
1、默寫(4分)(1983年全國高考題)
1.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________________。轉軸撥弦三兩聲,_________________。
2.賈誼《過秦論》: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______________。於是廢先王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愚黔首……
答案:1.猶抱琵琶半遮面未成曲調先有情2.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焚百家之言
2、《崇高的理想》(陶鑄)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民英雄就揭竿而起,把反抗強權,救民於水火之中作為自己的理想。」(1986年全國高考題)
「揭竿而起」一語見於_____時期文學家_______寫的《》。其中講到陳涉起義時,說他「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____之中,率之卒,將__________之眾,轉而攻秦;______________,揭竿為旗,天下____________,糧而_______從」(6分)
答案:西漢、賈誼、《過秦論》、阡陌、疲弊數百、斬木為兵、雲集響應、贏、景
3、下面的四段選自要求背誦的課文,找出其中字句、出處無誤的一段。(3分)(1987年全國高考題)
(A)不是年輕的為年老的寫紀念,而在這三十年中,卻使我目睹許多青年的血,層層淤積起來,將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泥土中挖一個小孔,自己延口殘喘,這是怎樣的世界呢。(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B)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韓愈《師說》)
(C)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蘇洵《六國論》)
(D)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去義者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答案:C
4.從白居易《琵琶行》、柳永《雨霖鈴》、姜夔《揚州慢》中各選一個描寫月色的句子填在橫線上。(3分)(1988年全國高考題)。
《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霖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揚州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琵琶行》:別時茫茫江浸月,唯見江心秋月白,繞船月明江水寒
答其中1句即可(不能答「春江花朝秋月夜)
《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
《揚州慢》:冷月無聲
(對1句得1分,有錯字或詞序錯了都不給分)
5.《阿房宮賦》中有「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話,請分別默寫出課文《六國論》《過秦論》中總結六國和秦國滅亡原因的一句話。(4分)(1989年全國高考題)
《六國論》:
《過秦論》:
答案:《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或: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或:故曰弊在賂秦也。
《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評分標准:默寫出六國、秦國滅亡原因的句子得2分,錯字或漏字不給分。
6、有一句詩說:"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有一個與這句詩意思相近的句子,請把它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1991年全國高考題)
《陋室銘》: 。
答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評分標准:不完整不給分,有錯別字不給分。若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一並寫出不扣分。
7、在橫線上默寫《沁園春.長沙》的詞句。(3分)(1992年全國高考題)
攜來百侶曾游。____________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 ___________。指點江山,激
揚文字,___________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揮斥方遒 糞土當年萬戶侯 浪遏飛舟
評分標准:全對得3分。多一字、少一字或錯一字均扣1分,扣完3分為止。
8、寫出下列各詩詞名句的下句〔任選四句〕(4分)(1993年全國高考題)
①蚍蜉撼大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韓愈《調張籍》)
②無邊落木蕭蕭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③春蠶到死絲方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無題》)
④問渠那得清如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觀書有感•一》)
⑤待到山花爛漫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
答案:①可笑不自量②不盡長江滾滾來③蠟炬成灰淚始干④為有源頭活水來⑤她在叢中笑評分標准:每對1句得1分。句中若出現錯別字該句則不得分,入「蠟炬」寫成「蠟燭」,不得分。
9、寫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三句)。(3分)(1994年全國高考題)
(1)它山之石,_________________。(《詩•小雅•鶴鳴》)
(2)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論語•衛靈公》)
(3)_________________,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4)_________________,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5)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史記•李將軍列傳》)
答案:(1)可以攻玉(2)必先利其器(3)己所不欲(4)老吾老(5)下自成蹊答對一句得1分,答對三句得滿分。如有錯別字該句不得分。
10、寫出下列各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三句)。(3分)(1995年全國高考題)
(1)________________,戶樞不蠹。(馬總《意林》)
(2)有朋自遠方來,________________(《論語•學而》)
(3)身無彩鳳雙飛翼,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無題》)
(4)________________,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5)________________,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答案:①流水不腐;②不亦樂乎;③心有靈犀一點通;④不以規矩⑤滿招損
評分標准:答對一句得1分,答對三句得滿分。如有錯別字該句不得分。
11、補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三句)。(3分)(1996年全國高考題)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滕文公下》)
(2)莫愁前路無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適《別董大》)
(3)忽如一夜春風來,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業精於勤荒於嬉,___________________ 。(韓愈《進學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答案:(1)威武不能屈 (2)天下誰人不識君 (3)千樹萬樹梨花開 (4)行成於思毀於隨 (5)由儉入奢易。答對一句得1分,答對三句得滿分。如有錯別字該句不得分。
12、(3分)29.補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選三句)。(3分)(1997年全國高考題)
(1) ,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2) ,教然後知困。(《禮記?學記》)
(3) ,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4)寄意寒星荃不察, 。(魯迅《自題小像》)
答案:(1)(故)不積跬步 (2)學然後知不足(3)停車坐愛楓林晚 (4)我以我血薦軒轅。答對一句得1分,答對三句得滿分。如有錯別字該句不得分。
13、寫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選三句)。(3分)()(1998年全國高考題)
(1)_____________,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2)_____________,人間能得幾回聞。(杜甫《贈花卿》)
(3)舊時王謝堂前燕,_____________。(劉禹錫《烏衣巷》)
(4)______________,早有晴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答案:(1)玉不琢不成器(2)此曲只應天上有(3)飛入尋常百姓家 (4)小荷才露尖尖角
1.《離騷》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懷,對廣大勞動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古代英雄叱吒風雲、馳騁疆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曾對「學」與「思」二者的關系作過辯證論述,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就後唐庄宗耽溺於伶人而喪國的史實,告誡後人應記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文人詞客十分講究煉字煉句,往往為了一個字而冥思苦想,盧延讓《苦嶺》中曾有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杜甫也有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令人非常敬仰。
6.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門,看到滿樹的雪枝,不禁感慨地說:「真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名句回答,如還能引用其他詩人描寫雪景的詩句,可加分),你知道的其他詩人描寫雪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
7.王安石《元日》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詩句藝術地概括了年復一年辭舊迎新的春節景況。
8.***同志在澳門回歸慶典講話中引用唐朝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對台灣同胞的關心思念之情。
9.崇儉反奢,歷來是我國詩文中的重要內容,《左傳》中有「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的句子。請再以「儉與奢」為話題,寫出司馬光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隱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身教重於言教。對此,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其身正, ;其身不正, 。」
11.人們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時,常引用「春風化雨,點滴入土」的俗話和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
12.談到太平天國洪、楊內訌這段歷史時,人們不禁會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嘆。(曹植詩)
13.我國古典優秀詩歌中,常常突出一個典型事例來概括事物本質。晚唐詩人杜牧根據飛騎送荔枝一事,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14個字,便勾勒出唐明皇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
14.《荀子•勸學篇》指出:「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與韓愈《師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觀點是相同的。中國古典詩歌由於多用比興手法,因而取想特別豐富、巧妙而多變,使詩歌形象更為突出。
15.聯想是回憶的一種形式。表象聯想就是表象之間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與孤鶩齊飛,_______________」,這是由空間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聯想。「故壘西邊,_______________」,由歷史事件發生的地點聯想到有關歷史人物,這是相關聯想。」問君能有幾多愁,_______________」由「愁」想到江水長流,這是由特徵相似引起的聯想。「露從今夜白,_______________」,時令、月色,觸景生情,傷心折腸,這是因果聯想。《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由琴聲想到珠玉聲,是聲音的類比聯想。
16.從曹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文天樣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譚嗣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夏明翰的「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我們看到了志士仁人對「生死」所做出的最簡單而又最精闢的詮釋。
19.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用晏殊、柳永、辛棄疾詞中所創造的三種境界,來說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的三種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種對學問、對事業的企望和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種對學問、對事業執著專一的追求和獻身精神;「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種在學問、事業追求中理想實現時的喜悅和歡樂。
20.「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蘇軾《水調歌頭》)這兩句詩,深深祝願自己和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能健康長壽,共賞明月。藉此寄託對親人的殷切思念。
21.清末進步思想家龔自珍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詩句常被呼籲大膽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辯家所引用。
2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詩人由自身貧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現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表現詩人蔑視權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評價諸葛亮一生偉大功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杜甫在《登岳陽樓》中由個人身世轉寫國事危難,感傷涕零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猶豫不決而出場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詩的主旨,更是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
28.李賀《李憑箜篌引》中直接摹寫樂聲激越動聽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30.在當今深化改革的時代,許多站在改革前沿的開拓者,矢志探索創業新路時,多引用屈原《離騷》中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兩句詩,高適《別董大》中也有兩句詩正好與上述詩句中「無故人」意思想反,這兩句詩是:「 , ?」
32、杜甫《衷江頭》中有兩句詩「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姜夔《揚州慢》中也有兩句詩與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這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王之渙《登鸛雀樓》中蘊含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白居易《琵琶行》描寫琵琶聲「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前赤壁賦》形容洞簫聲「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這都是通過音樂引起想像,運用一系列比喻描寫聽者的感受。
35.遊山玩水,賞心悅目。人們對山水的不同感受,全因心情有別。南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的《文心雕龍》中有兩句詩寫出了遊山玩水的飽滿激情,這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古代陽關,位於現在的甘肅省敦煌市西南,如今,由於經濟的開發,人煙稠密,交通發達,那裡再也不是王維在《渭城曲》里所描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了。
37.對於問題的認識,所處位置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宋代大詩人蘇軾曾在《題西林壁》一詩中有相似的兩句,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一代名相諸葛亮曾在《誡子書》中,對名利和為人作過精闢的論述,後人也常將此句作為座右銘以自策,這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建卷
11.默寫。(6分)
(1)補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選兩小題)(4分)
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 。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② ,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
③想當年,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根據下面的問題,用課文原文回答。(只選一小題)(2分)
①在《觸龍說趙太後》中,觸龍認為,父母應該怎樣愛子女?
答: , 。
②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徵期望達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麼?
答: , 。
答案: 11(6分)
(1)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②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③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2)1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2文武並用/垂拱而治
廣東卷
15.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1)故木受繩則直,——,——,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苟子《勸學》)
(2)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王實甫《西廂記》)
(3)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林逋《山園小梅》)
答案:(1)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3)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江蘇卷
15.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兩小題)(4分) -
⑴西風緊,北雁南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實甫《西廂記》)
⑵____________,凝絕不通聲暫歇。____________,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⑶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論語•子罕》) 』
答案15、(4分)
⑴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
⑵冰泉冷澀弦凝絕 別有幽愁暗恨生
⑶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上海卷
(三)填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選4句)(4分)
13.(1)越人語天姥, 。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2) ,猿則百叫無絕。 (吳均《與朱元思書》)
(3)江流天地外, 。 (王維《漢江臨泛》)
(4)江山如畫, 。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5)青山遮不住, 。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6)君子坦盪盪, 。 (《論語·述而》)
答案 13.(1)雲霞(霓)明滅或可睹 (2)蟬則千轉不窮 (3)山色有無中
(4)一時多少豪傑 (5)畢竟東流去 (6)小人常戚戚
北京卷
13.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4題限選作3題)(6分)
①賈誼《過秦論》;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
, 。
②《孔雀東南飛》: 。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 。
③李賀《李憑箜篌引》; ,李憑中國彈箜篌。 ,
芙蓉泣露香蘭笑。
答案 13.(6分)
①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士不能彎弓而報怨
②君當作磐石 磐石無轉移
③江娥啼竹素女愁 崑山玉碎鳳凰叫
④廢池喬木 猶厭言兵
全國卷(河北、河南、安徽、山西)
13名句名篇默寫(二選一)(5分)
(1)細草微風岸, 。 ,月涌大江流。 ,
。飄飄何所似? 。(杜甫〈旅夜書懷〉)
(2)工欲善其事, 。(〈論語衛靈公〉)
江南好, 。日出江花紅勝火, ,能不憶江南。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 。此情無計可消除, ,卻上心頭。
答案
13、(1)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官應老病休 天地一沙鷗
(2)必先利其器風景舊曾諳 春來江水綠如藍 兩處閑愁 才下眉頭
全國卷(黑 吉 桂)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
(1)舍南舍北皆春水, 。 , 。
盤餮市遠無兼味, 。肯與鄰翁相對飲, 。(杜甫《客至》)
(2)百川東到海, ?少壯不努力, 。(《漢樂府·長歌行》)
幾處早鶯爭暖樹,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 ;盈虛者如彼, 。 (蘇軾《赤壁賦》)
答案
全國卷(四川 雲南 貴州 陝西)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5分)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_____。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對月。_______,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_______。(李白《將進酒》)
(2)句讀之不知,_____,或師焉,或不焉,_____吾未見其明也。(韓愈《師說》)
海內存知己,_________。無為在歧路,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__________?(高適《別董大》)
答案 13.(5分)
(1)奔流到海不復回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 天生我材必有用會須一飲三百杯
(2)惑之不解 小學而大遺 天涯若比鄰 兒女共沾巾 天下誰人不識君
只給一題評分。
湖北卷
17、補寫出下列一段話中空缺的部分。(4分)
古代詩詞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 ⑴ ,送我至劃溪」;王維《 ⑵ 》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⑶ 《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姜夔《揚州慢》中的「二十四橋仍在, ⑷ 」。
答案 17.(4分)
⑴湖月照我影 ⑵山居秋暝 ⑶李清照 ⑷波心盪,冷月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