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成績制度
⑴ 如何利用積分制度使小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
一、利用積分制度使小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建議從以下幾個環節開展:
1、設定合理的評比的周期:
可以每天按照孩子當天的表現發給孩子積分卡片;
每周公布一次「積分銀行」的分數;每月兌換一次獎狀和獎品;
期末按照得到的積分進行總評比。
2、「積分卡——獎狀加獎品"的評比方式:
根據學生的表現發給學生積分卡片,每天將卡上的積分存入「積分銀行」。每月根據學生在「積分銀行」的積分卡分數在班內開展評比,分別評出金獎、銀獎、銅獎及努力獎
3、制定詳細的得分細則:
語文課、數學課表現好,上課積極思考、積極發言的+2分。
科任課表現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的+2分。
課間排表現好+2分。
學習成績或各方面表現有進步+2分。
考試成績得100分+10分,95分以上+5分,90分以上+2分。
4、有吸引力的獎品設定:
通過一些小小的創意獎品讓孩子知道去回報、去感恩、去努力、去爭取。比如孩子喜歡的變形金剛、奧特曼、小魔法棒等。愛玩永遠是孩子的天性,這些都是男孩、女孩們最喜歡的玩具,同樣可以通過努力得到。
二、利用積分制度使小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興趣的意義:
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們積極性,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綜合考評孩子們的學習狀態,實行積分獎勵制度,通過對成績優秀、表現努力、有明顯進步的孩子以積分卡及獎品、獎狀的形式鼓勵,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⑵ 哪年的哪個教育文件規定小學成績評定實行百分制
小學教育文件規定,實施百分制的話,這個是沒有統一規定的,現在都是等級評定
⑶ 小學生成績中優、良、及格和不及格在分數中如何界定
一般考試成績,滿分100分,優秀指得分在85分以上,良好指得分在75分至84分,一般指得分在65分至74分,合格指得分在60至64分,不及格是低於60分。
學生學業成績採用百分制,各學科成績,以平時考查和期中考試占該學期成績的40%;期末考試成績占該學期的60%。上學期和下學期的成績在本學年成績中分別佔40%和60%。
(3)小學生成績制度擴展閱讀
學業等級評價的相關要求規定:
1、對卷面考查點判斷正誤。按正確率85%以上為優秀、75%以上為良好、60%以上為及格,其餘為不及格的標准,評定出每部分的等級。
2、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部分的等級為基準,兼顧綜合能力部分的等級,評定出卷面等級。以期末終結性考試的等級為基準,兼顧平時單元檢測和實驗操作考核,評定出學科學業等級。
3、學業成績以班級為單位,計算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質量分析要根據課程特點,分項分類統計正誤率,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
⑷ 求小學考試與評價制度如何寫
學生考試與評價制度
建立與課程改革相符合的評價與考試制度,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前進的制度保障。為了促進我校學生素質的健康發展、全面提高,實現我校辦學的科學可持續發展,根據《桂枝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細則50條》,制定《桂枝小學學生考試與評價制度》。
一、指導思想
評價與考試制度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為指導,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服務教師素養提升、推進學校科學發展為旨歸。
二、評價原則
1、評價與考試要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要有利於教師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有利於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評價的內容既要關注學生學業成就,又要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評價的標准主要包括發展性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評價標准既要體現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又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評價要力求方法多樣、方式靈活,除紙筆考試或直接檢測外,還要通過觀察、訪談、綜合實踐、動手操作等多種形式,提高評價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5、評價不能只關注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把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把學生發展的過程作為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6、要確立多元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家長等方面),實行多元評價,做到公正、公平、真實。
7、不能以紙筆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不以卷面分數作為評價標准。
三、評價要求
(一)關於學生考試的要求:
考試內容要依據學科課程標准,改變就教材考教材的傳統做法和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狀況;要力求科學、全面、合理地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綜合進行評價。
考試應以學科課程標准為根本依據,杜絕出偏題、怪題,一般按7:2:1的比例命題。杜絕用未經教育主管部門同意的試卷對學生進行考試。
對學生平時的知識與技能的檢測,由年級備課組或教研組共同研究,任課老師結合班級學生實際自主命題實施。試卷應體現層次性,努力使各個層次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感到成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單一的考試成績不公開、公布,不排列順序;禁止以考試成績作為升級或班級、座位安排的依據。成績只作為教師反饋教學、反思教學以改進教學之用。
考試命題應加強變式測試(即不斷改變題目形式,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加開放性試題,以有利於培養學生個性,減少機械記憶,注重內容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每次考試時,考試成績的評定方式要靈活,如對不及格的試卷可不記分,讓學生通過一些其他學習途徑(如開卷)再考一次,及格了記上成績。考試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試應與其他評價方式相結合;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選擇相應的考試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試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
(二)關於評價的方法與措施
1、要控制平時書面考試次數,學校統一安排期中與期末考試,單元檢測隨堂進行,加強課堂教學信息的反饋,提倡採用實踐能力考試方式和使用成長記錄袋。
2、「成長記錄袋評價法」重視學生發展的全過程,能記錄學生的成長歷程,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個性化地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使學生在體驗成功、感受進步中得到激勵;學生是成長記錄的主要記錄者,成長記錄要始終體現誠信的原則,要有教師、同學、家長開放性的參與,使記錄的情況典型、客觀、真實。「學生成長記錄袋」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來建設,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的意識。成長記錄應收集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最佳作品(成績記錄及各種作品)、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記錄、體育與文藝活動記錄,教師、同學的觀察和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考試和測驗的信息等。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採用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法(如行為觀察、情景測驗、學生成長記錄等)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潛能、不足以及發展的需要。
3、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必須以日常學科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為載體,通過日常學習生活的觀察、軼事記錄、訪談、資料收集、信息溝通等方式,進行描述性評價,不宜採用量化評價。
3、評價與考試要採取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方式方法,如表現性評價、情境模擬、游戲測評、作品展示、學科活動、二次評價、小組合作考試、研討會、小組集體創作匯報等方式方法。
4、實行學生自我評價與多主體(教師、家長、同學等)評價相結合的學生評價方式。在多主體評價中要注重實效性,要認識到這是一項對促進學生發展有著特殊作用的評價方式。在評價前教師應向各主體提供明確的評價要求(根據評價標准、內容、評價說明等),評價時強調描述和品評,淡化等級和相互比較。
5、評價結果的呈現與反饋方式應根據內容和對象而定。內容上,如評價知識與技能可給予定量的等級評定,評價態度、價值觀則需用描述性,評價實踐能力可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對象上,如教師要向家長反饋學生的評價結果,提供的書面材料或口頭反饋要有利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教師自己要使用的學生評價結果,應是第一手的、最真實客觀的資料(有的內容要為學生保密,不得對外公開);向學生本人提供的評價結果,可以用書面也可以用口頭,但評價結果要能激勵和促進學生的發展,要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呵護學生的心靈,因此,在呈現評價結果的同時,要給學生提出針對性的發展建議(希望),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明確努力 的方向和改進的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在語言表述上以鼓勵為主,反話正說,實話巧說。
6、學生成績報告單是每學期向學生和家長進行終結性反饋的統一範式,班主任要在了解學生各科學習、表現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進行填寫,評評寫作具有針對性,體現個性化,字跡工整,各項欄目填寫完整,新學期開學初要收齊交教導處存檔。
⑸ 小學實行等級分制評價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一、實行等級制的目的
1.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使小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成長.
2.積極引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全面素質培養.
3.充分發揮教育評價在辦學方向上的導向作用,促進學校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
4.大力改變社會、家長對學生片面的期望,創設素質教育的社會環境.
二、等級制評定的內容
1.評定的范圍包括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按規定所學的全部課程.
2.評定的內容包括學科課程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活動課側重參與程度及效果.
三、等級制評定的形式
1.小學各年級取消期中考試.小學升初中實行就近入學,對口直升.
2.學生學業成績評定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學業成績評定採用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第,填入學生素質發展報告單.
3.加強平時學生學習過程的作業檢查和單元檢測,針對作業和檢測結果評定等級並寫出診斷性評語、指導性評語和鼓勵性評語.
4.期末進行一次終結性檢測.
四、等級制評定的操作
1.命題考試.由縣教研室代擬命題並制卷,各學校負責組織考試、閱卷評分工作.考試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綜合能力三個部分構成.
2.評卷定等.語文、數學、英語以統一檢測成績為依據評定等級,其餘學科由學校及科任教師評定等級.按檢測成績85分及以上為優秀、70分及以上為良好、60分及以上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的標准,評定出每個學生每門學科的等級.未及格者在《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單》相應欄目標注「補考」,次學期初由學校自行命題補考後再判定等級,並在學籍卡中標注補考等級.
3.統計分析.學業成績以班級、學校為單位,統計及格率、優秀率及合格率.城區小學取消優秀率.質量分析要根據課程特點,分項統計各類正誤率,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三科檢測具體分數不得對外公布.
五、《小學生學業成績等級評價制度》從本學期開始實施,作為本學年小學評估的重要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