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准化考試成績怎麼算
㈠ 請問高考總分的標准分是怎麼算的
高考標准化與分數換算
http://e.qq.com 2005年 03月 08日 天利考試信息網
第 1 2 頁
(3)什麼叫標准分
考生在接受測驗後,按照評分標准對其作答反應直接評出來的分數,叫原始分。原始分反映 了考生答對題目的個數,或作答正確的程度。但是,原始分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考生間差異 狀況,不能刻劃出考生相互比較後所處的地位,也不能說明考生在其他等值測試上應獲得什 么樣的分值。
導出分是在原始分的基礎上,按一定的規則推導出來的,其目的就是進一步解決原始分所沒 有解決的問題,或者說,就是為了更好、更科學地解釋分數的含義,進行分數的組合,實現 分數的等值化。這種把原始分數轉化為導出分的過程,稱作分數轉換。導出分的種類有很多 ,最常用的是百分等級和標准分數。
標准分是一種由原始分推導出來的相對地位量數,它是用來說明原始分在所屬的那批分數中 的相對位置的。求法如下:
Z=X-X-/S
式中,X為原始分數,X-為原始分的平均數,S為原始分的標准差。
Z分數是以一批分數的平均數作為參照點,以標准差作為單位表示距離的。它由正負號和絕 對數值兩部分組成,正負號說明原始分是大於還是小於平均數,絕對數值說明原始分距離平 均分數的遠近程度。一批分數全部轉換成Z分數後,它們的整個分布形態並沒有發生改變。Z 分數准確地刻劃了一個分數在一批分數中的相對位置,但是,由於Z分數有負值,常帶有小 數,不易被人理解和應用。因此人們在Z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轉換,從而發展起了一系列其 他形式的標准分。轉換通式為:
Z′=αZ+β
式中,Z′為其他形式的標准分,α是轉換方程的斜率,β是轉換方程的截距。
我國普通高校全國招生統一考試所使用的標准分,就是用剛才介紹的方法進行轉換的。
即:
T=500+100Z
公式中取500為平均分,100為標准差
(4)標准分制度的內容
建立標准分制度一般應由以下環節構成:①各省仍按以往的方法組織評分,然後合成每個考 生的各科原始分,並且統計各科的每個分數上的考生人數。②國家教委考試中心在部分省級 考試機構的配合下進行當年與往年的分數等值。
國家教委考試中心確定原始分數與標准分數的轉換關系, 各省考試機構根據轉換關系,得出省級常模量表分數。(各省在轉換時,可以根據分數分布 具體情況有些微調)③各省考試機構公布省級常模量表分數。(原始分不公布)
高考標准分數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數(包括全國常模和省常模)、等值量表分數組成。具體講: 常模量表分數反映一次考試考生成績在考生總體中的位置,分數值與這一位置有關。由於高 考是全國統一考試,分省進行錄取,所以標准分數轉換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把全國考生做為 一個總體進行分數轉換,另一種是把每個省的考生做為一個總體進行分數轉換,這樣建立的 常模量表分數能夠准確地刻劃考生成績在總體中的位置,使不同學科的成績能夠進行比較, 但還不能以此進行逐年的比較。為了彌補這種不足,就需要等值量表分數來完善。
(5)標准分數的理解和使用
常模轉換分數是根據高考的目的,按照正態分布的原理,把原始分數轉換成標准分數。這種 標准分數的平均分為500,標准差為100,每一常模轉換分數都與該分數以下的考生數與考生 總數的比例有確定的對應關系。
如某考生物理高考成績為690分,我們就可以查高考標准分與百分等級對照表,得出該考生 以下的考生占考生總數的比例。查表690分對應的比例為097127998(即97127998%),若該生為去年某省理工類考生,去年理工類考生數為9724人,則他超過9445人,比他分數高的考生約有279人(演算法:9724×(1-097127998)),這樣我們很容易看出考生在全體考生中的位置,較精確地刻劃了考生在團體中的水平。另外,再次強調考生的各科成績和綜合分都是用常模量表分數來表示的,各科成績相加不等於綜合分。綜合分是根據各科標准分進行合成,然後按常模量表分數轉換方法得到的。請大家不要與原始總分混淆,也不要誤認為綜合分是各科標准分的平均分。
在使用原始分的省份,考生得知自己的各科分數和總分後,就要用各類學校錄取分數線來衡 量自己的成績是上何類分數線,進而估計自己大概能上哪一類學校。但是在估計中,由於不 能知道自己在全體考生中的位置,所以往往盲目性很大。
使用標准分數以後,考生很容易得知自己的總成績和各科成績所處的位置,然後根據各類學 校錄取分數線在常模分數量表的位置,進而可以比較准確地估計和預測自己能上哪一類學校 ,把握有多大。
標准分轉換以後,考試機構在高考後送到考生手上的和在檔案中存放的是這樣的成績單:
考號 姓名 語文 數學 外語 物理 理綜 綜合分
10050516 張華 592 598 642 581 619 636
百分等級 821 837 922 791 883 913 成績通知單的含義是:
張華的綜合分為636,百分等級為913,則可知張華在全省理工類考生中的位置,即有91. 3%的考生成績比張華成績低。學科成績的含義與之相同。因為各學科成績具有同樣的參照點 ,所以我們還可以對各學科之間進行比較。這樣我們不難看出,張華的外語較好,物理較差 。又如,某理工類考生綜合分為695分,對應的百分等級為974,當年理工類考生總數為110285人,在該生以上大約有2822人,而當年理工類本科錄取分數線為633人,對應的百分等級為908,則上線人數約為10120人,重點大學錄取分數線為658分,除掉多投檔的人數實際能錄5240人(即6228÷12=5240)。從以上情況分析,該生估計可能被重點大學錄取。但是,我們也應知道錄取新生既要看綜合分的高低,還要考查相關學科的成績,另外重要的一點要看考生所報志願學校的生源情況,考生在所報學校考生中的位置以及思想表現、身體狀況、高中畢業會考成績等情況。
(6)原始分轉換成標准分後的分數順序知:各科原始分轉換為標准分,每科成績的排列順序 不發生變化,即原始分高的標准分也高,原始分低的標准分也低,原始分相同的轉換後標准 分也相同。但綜合分的前後順序與原始總分的前後順序相比有一些變化。從總體上說原始總 分與綜合分一致性程度很高,雖然變動的范圍不大,但由於高校是「按總分劃線錄取的」, 人們自然會問:哪些考生不影響錄取,哪些考生影響錄取?綜合分這種前後次序的變動是否合理?
①高分段和低分段的考生。由於次序變化幅度很小,所以不管按哪種辦法計算總分,不影響 其是否錄取。也就是這說,優秀考生不管按什麼辦法算總分都會錄取,差生不管按什麼辦法 算總分,都不會被錄取。
②對總分處於最低錄取線邊緣的考生,由於原始分數算總分與標准分數算總分的方法不同, 兩種總分排序前後不同的幅度雖然不大,也會有少數考生出現錄取受到影響的情況,有的考 生原始分總分未上線,但轉換為標准分後上線了;有的考生原始分總分上線了,但轉換為標 准分後卻沒有上線。但總的來說,這種錄取受影響的情況所佔考生的比例很小。
在原始分總分合成中,各科在總分中的權重是一種自然形成的結果。各科在總分中的權重取 決於各科分數分布的標准差的大小,標准差大(即考生分數分布比較分散,分數距離拉得比較大),在總分中的權重就大,反之標准差小,在總分中的權重就小。也就是說在原始分中標准差大的,在總分累計中作用大,而標准差小的在總分中起作用小,這就使各科在錄取中應有的權重就不能體現出來。顯然,這種原始分累加計算總分是不合理的。使用標准分後,各科原始分轉換為平均分為500分,標准差為100分的標准分,各科分數就有共同的參照點,也有相同的單位,統一到同一「量尺」上的分數。這樣的各科標准分合成轉換為綜合分,保證了各科在總分中的權重,因此是合理的,上述少數學生錄取與否因轉化為標准綜合分後受到影響是正常的、合理的、科學的,這正是標准化制度克服原始分制度的缺點而顯示其優越性的結
㈡ 標准分怎麼算(不要說這么復雜的)
如何理解標准分
如何理解標准分 實行標准分制度是標准化考試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標准化考試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的高 制度一直以來實行的是原始分數制度。原始分數就是考生在一份試卷中所得的卷面分數,往往用百分比的形式出現。例如:一份試卷的滿分是100,得到 75分就意味著答對75%,但是原始分往往受 試題的難易影響,題目難了,原始分數就低,題目易了,分數偏高。如,一個人高考數學原始分是 75分,這個成績到底是高還是低?這如果是在84年高考理科數學中的成績(當時該科平均分只有 35.9分)這就是一個很高的成績了;若這是 86年高考文科數學的成績,則只是一個中等的成績(當 考文科數學的成績,則只是一個中等的成績(當時該科平均分是 73.8)。因此,使用原始分制度 再加上試題本身的不穩定,考試中的分數就不等值,考生的水平就難以進行科學的比較。而標准分 是按正態分布原理而建立的分數制度,其主要特點是:分數不但可以反映考生的水平高低,還可以 直接反映出該分數在全體考生中的位置。我們看下面的例子,這是平時考試中,老師們經常作的統 計圖,以便了解每個分數段的人數。
附圖
當人數足夠多,試題確實能反映考生的水平時,考生的成績便會趨於這樣一種「兩頭小中間 大」的分布(見上圖中的虛線),我們稱之為正態分布。經人們長期研究發現,與人有關的事物統計下來大多數都符合這種分布,如人的身高、體重、智力等;並且正態分布曲線與橫座標所圍的面積是恆定的(見下圖)。
附圖
例如,中線兩邊的面積各佔50%,中線加一個單位以左面積是84.13%,朝兩個單位以左面積 是97.72%,三個單位以左的面積是 99.87%,等等。
標准分制度正是以這為根據而建立的。我省高考實行的標准分把中線處成績定為500,每個單 位為100。當高考後,全體考生的一個單科的原始分評出來後,將所有分數從高到低排序(見見表 一,高考單科成績百分位與標准分對照表),然後按每個分數的累計人數百分比轉成標准分。例 如,50%位置的分數轉為500分,84.13%位置的分數轉為 600分,以此類推。這樣,有了標准分 我們就可以知道某人的水平,也可以同 時知道其在全體考生中的位置。如某人語文得了600分, 表示他比全省84.13%的考生要好,如果全省有10萬考生,則他的語文排在約16000名左右,而原 始分是不可能知道分數的位置的,這正是標准分的好處之一。
其二,以往高考是以原始分的總分劃線錄取的,由國家教育部按各科的重要性和在中學的學 習時數規定了各科在總分中的權重,例如語文在理科類中所佔有的比例應該是120/710=16.9%, 生物應佔有70/710=9.8%等。我們看一看下面這張1985年全國高考理科的各科平均成績表:
政治 語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生物 外語 合計
滿 分 100 120 120 100 100 70 100 710
平 均 分 68.5 56.7 60.0 54.3 60.2 33.2 61.6 394.6
實占總分% 17.2 14.4 15.2 13.9 15.3 8.4 15.6 100
應占總分% 14.1 16.9 16.9 16.9 14.1 14.1 9.8 100
從表中我們看到數學和語文應各占總分的16.9%,但實 際只有14.4%和15.2%,而政治 應佔14.l%卻佔了17.2%,這說明當年高考總分劃錄取線時,政治成績起了很大的作用,而語文、 數學成績的作用就相對降低了。這種原始分相加的方法就好像將100元港幣加上100元人民幣再加 上100美元得到的「300」元一樣,不能反映其價值的高低的。1999年廣東省實施的「3+X」科目 改革方案,將不再分文理科類,採取了綜合分標准分和X單科標准分分別劃線的方式,即將每個人 語文、數學、英語這三科的標准分加起來得到一個總分,然後按總分的高低排序,按以上方法轉 換成綜合分的標准分(見表2),X科目的各個學科也按原始分高低分別排序轉換成各科目的標准 分。
使用標准分的意義
第一,標准分可以反映考生在全體考生中的位置。 例如:某理科考生綜合分為500,表示他在全體考生中50%的位置上,90年廣東省高考理科 和體育類考生總數約78850人,所以他大概是39425名。 又如,某考生英語成績700,表示他在全體考生中處於97.72%的位置,若今年廣東省全體考 生數180000人,則比他高分的考生約 4104人。
第二,標准分便於劃錄取分數線,甚至在高考前就可以劃出。 例如:當知道了考生的總人數為80419人,又知道第一批錄取數是4278人,分數線若按錄取 人數的110%劃出,即4278*110%/80419=5.85%,從標准分百分位表(見表 3)中可以查出錄 取分數線是660分。
第三,標准分便於各市、學校以及考生成績的比較。 例如:甲乙兩校考生高考物理平均分分別是550和560,則查標准分位置對照表(見表3)可 以知道550位於全省考物理的考生的69.15%之上,560分則位於對.57%的考生之上。
第四,標准分便於各科成績之間的比較。 例如:某考生數學700分,語文680分,表示其數學成績位於全省 97. 72%的考生之上。而 語文在全省考生的 96.41%位置。 又如;某校有50名考生,歷史成績平均640分,地理成績平均580分,表示該校考生的高考歷 史成績在全省91.92%的位置,而地理成績在 78 81%的位置上。
第五,各科成績轉換成標准分後再相加,較之原始分那種「美元加港幣加人民幣」的相加方 式要合理,原因是標准分實際上是將各科原始分轉換成統一的「度量衡」再相加。這種統一的「度 量衡」,也有利於保證了總分中各個單科成績的應有權重,換句話說,不會因為某個學科試題容 易了,分數高了,在總分中佔了便宜,也不會因為某單科試題難了,分數低了,在總分中所起的 作用小了。
㈢ 體能測試標准化成績怎麼計算,要公式
招警:1000M-4分05秒為60分,加5秒減5分,減5秒加5分
引體向上-1個15分,內以後多一個加5分,18個為滿分容
立定跳遠:2米為50分,加減10CM加減5分
4X100M記不清了
㈣ 申請留學需要的標准化考試成績是什麼成績
在國內辦理自費出國留學手續需要經過五個環節,即:取得國外學校錄取材料→所在單位同意→省教育廳審核→公安部門申辦護照→使、領館申辦簽證→(出國准備)
(一)、備好國外學校錄取材料及其它相關材料(國外學校錄取材料的翻譯復制、辦理去向國所需的公證件如畢業證書和身份證等、按使、領館要求出具衛生防疫部門的體檢材料)。
(二)、向所在單位申請並開始辦理有關手續(在校生向所在學校辦理學藉和交費等手續;在職人員向所在單位辦理離職和經濟關系等手續;無業人員向所在街道、人才中心等單位辦理有關手續)。
(三)、到省教育廳進行自費留學資格審核(帶戶口簿、身份證及國外學校入學通知書去省教育廳領購留學申請表、審核表和有關資料;按要求填寫有關表格,並備齊所有材料;將符合要求的表格和應備材料送交省教育廳候審;按規定時間憑身份證去省教育廳領取審核證明信)。
(四)、到市公安局申辦護照(帶戶口簿、或身份證或所在單位同意出國函件,去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領取《應私出境申請表》或《出境人員申請審查表》;填寫有關表格並簽章;去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遞交有關表格並帶齊jw109表、四張二寸黑白照片和有關材料的原件、翻譯件、復印件;領取護照)。
(五)、去大使館申辦簽證(按不同國家的具體要求備齊如護照、照片、入學通知書、經濟擔保書、學歷證書、成績單、個人履歷書等材料)。
(六)、出國准備(換匯;購票;出境)。
㈤ 成績如何標准化。。
就是我要做個學校歸屬感對學習成績的預測作用,這只是個學年論文,意義並不太版大,我就是權想了解下研究的過程。。我現在可以找到問卷,效度的信度沒問題。。。現在也有大學生的成績,但是是三個專業的,我可以分出來學校歸屬感的高的被試,但是我怎麼把因變數也就是成績分成高和低,也就是三個專業的成績我沒有辦法用總分作比較,怎麼辦?我想過一方法,就是三個專業分別做,但那還不如就做一個專業的。。。謝謝前輩了。。。
㈥ 考試總分是150分,但要按標准轉換成120分,怎麼轉換
考試分復值的兩種轉換方製法:
第一種方法:首先需要假設一個考試成績,比如假設在總分為150分的卷子中,考試成績為80分,如果需要將該成績轉換成120分考卷中的成績,則需要先求出該成績在總分為150分的卷子中的佔比,再用該佔比乘以120,即120*80/150=64,得64分。轉換圖如下:
(6)標准化考試成績怎麼算擴展閱讀
在標准化測驗中,為使分數有可比性,需將原始分數轉化到具有一定參照點和單位的量尺上去,使之變成既有明確意義又方便運算的分數。最常用的是標准分數。
標准分數可以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一個給定分數距離平均數的標准差。在平均數之上的分數會得到一個正的標准分數,在平均數之下的分數會得到一個負的標准分數。標准分數是一種可以看出某分數在分布中相對位置的方法。標准分數能夠真實的反應一個分數距離平均數的相對標准距離。
㈦ 標准分是什麼怎樣算
標准分是一種由原始分推導出來的相對地位量數,它是用來說明原始分在所屬的那批分數中 的相對位置的。
考生在接受測驗後,按照評分標准對其作答反應直接評出來的分數,叫原始分。原始分反映 了考生答對題目的個數,或作答正確的程度。但是,原始分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考生間差異 狀況,不能刻劃出考生相互比較後所處的地位,也不能說明考生在其他等值測試上應獲得什 么樣的分值。
導出分是在原始分的基礎上,按一定的規則推導出來的,其目的就是進一步解決原始分所沒 有解決的問題,或者說,就是為了更好、更科學地解釋分數的含義,進行分數的組合,實現 分數的等值化。這種把原始分數轉化為導出分的過程,稱作分數轉換。導出分的種類有很多 ,最常用的是百分等級和標准分數。
計算
Z=(X-X_bar)/S
式中,X為原始分數,X_bar為原始分的平均數,S為原始分的標准差。
Z分數是以一批分數的平均數作為參照點,以標准差作為單位表示距離的。它由正負號和絕 對數值兩部分組成,正負號說明原始分是大於還是小於平均數,絕對數值說明原始分距離平 均分數的遠近程度。一批分數全部轉換成Z分數後,它們的整個分布形態並沒有發生改變。Z 分數准確地刻劃了一個分數在一批分數中的相對位置,但是,由於Z分數有負值,常帶有小 數,不易被人理解和應用。因此人們在Z分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轉換,從而發展起了一系列其 他形式的標准分。轉換通式為:
Z′=αZ+β
式中,Z′為其他形式的標准分,β為基準分,一般等於原始分的平均分X_bar,α是擴大系數,一般等於原始數據的標准差S。
高考標准分
我國普通高校全國招生統一考試所使用的標准分,就是用剛才介紹的方法進行轉換的。
即:
T=500+100Z
公式中取500為平均分,100為標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