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考試成績 » 影響大學生學業成績的非智力因素有那些

影響大學生學業成績的非智力因素有那些

發布時間: 2021-03-06 08:43:29

A. 請問11問:學習成績與非智力因素有關嗎

談到這個問題時,我想起了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在談到他的成功時說的話:多年攻讀數學,既不分節假日和星期天,平時也聽不到下班的鈴聲。這種專心致志培養了我對數學如醉如痴的感情,經常弄出一些讓人們見了很不理解的笑話。我只要一鑽進數學這個王國里去,外面的事就都忘掉了。在充滿公式、數字元號的王國中,我感到興趣盎然。有時為了證明一個定理,我往往採取幾種甚至幾十種不同的方法,通過不同的途徑,反復進行演算,稿紙塞了一麻袋又一麻袋。陳景潤成功了,這種成功的因素,除了他的智力以外是什麼因素呢?請注意我加點的幾詞:感情、興趣、反復、感情是對摘取「皇冠上寶石」的美好願望,興趣是對所從事的數學研究的熱愛,反復是對挫折不畏的堅持性。成功的願望、興趣、堅持性,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而不是智力因素。事實告訴我們學習的效果如何,個人的智力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說學習成績與非智力因素是有著密切關系的。我國古代就已經看到了非智力因素對一個人成就的影響,清代的學者顏之說過:「聖人是肯做工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的聖人。」意思是說,聖人與庸人在先天資質上沒有什麼差異,只看誰肯於勤奮,肯於用功,肯用功的人就是聖人,不肯用功的人就是庸人,他指的「用功、勤奮」都是非智力因素。中國人所崇拜的聖人孔子說到自己時也十分感慨,他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志之將至,雲爾。」意思是說我用起功來忘了吃飯,快樂時忘記憂愁,不知不覺就已經衰老了。」孔子說出的也是他成功對非智力因素的關鍵作用。郭沫若也說過「任何有成就的歷史人物莫不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的。」那麼究竟什麼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從廣義上說就是與智力因素相關的所有因素,主要有注意、情緒、情感、意志、動機、態度、價值觀念、自我觀念和性格特點等等。從狹義上說非智力因素就是對智力活動直接起作用的心理因素。有人提出至少有六個因素,它們是:抱負,就是個人的理想;獨立性,就是自主能力;好勝心,就是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的期望值;意志力,就是對自己的工作的堅持程度;求知慾,就是對知識的學習與追求的程度;自我觀念,就是如何正確地科學地評價自己,自知之明的程度。這六個非智力因素都是對人的智力活動與學習成績起成敗作用的相關因素。對於非智力因素的其它內容,例如上面已經談到的如注意、情緒、性格特徵等,它們對智力活動與學習成敗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注意,離開注意就不能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或經常分散,也是學不進去的,學不進去,學習成績怎麼可能好呢?再例如情緒,一個人情緒不好,經常不高興,在困難面前總是恐懼、憂愁,況且又不會科學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他的學習效率怎麼可能提高呢?反過來假如一個人上述的非智力因素十分健全,良好的注意品質使他總是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地指向學習中的某一個目標,拿得起也放得下的心胸,使他的情緒總是處於樂觀愉快時,精神就飽滿,這種最佳的心理狀態,能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是不容懷疑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都是與學生學習成績相關的重要因素。它們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智力因素影響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這表現在智力的發展對非智力因素的依賴使用。例如智力的發展依賴參與學習的人動機要明確、情緒要熱烈,意志要堅強。沒有這些非智力因素的保證,智力就不能發展,反過來,正是這種依賴作用才促使非智力因素得以發展。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又反過來保證了智力的發展,所以說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其次非智力因素還表現在對智力因素的補償作用。中國有一句古語是「勤能補拙」,就說明了這種補償作用。要想使我們的學習效率與成效提高除去要重視到智力因素,也要重視對自己智力因素的培養與發展,這樣才能使你變得更聰明。

B. 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一個成功的人勢必要具備一定的智慧,但往往決定他們成功與否的是非智力因素。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能直接反映客觀事物的某種屬性,但它對人的認識活動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為您總結了非智力因素有哪些,讓您對您的人生進行一次全新審判。我們常說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參與學生學習活動並產生影響的個性心理的因素,如情感、興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稱作對心理過程有著起動、導向、維持與強化作用,又不屬於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內容十分廣泛、復雜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在生活中,有遠大的理想與目標,高抱負,愉快的情緒、對事業的熱情,興趣與愛好,活潑的性格、寬闊的胸懷,對挫折的忍受性與意志力,自信心與好強心,都屬於非智力因素的內容,若將其仔細劃分,可以根據非智力因素對心理活動的調節范圍以及對學習活動直接作用的程度,總結出三個不同層次,第一層次,指學生的信念、理想、世界觀。它屬於高層次水平,對學習具有廣泛的制約作用,對學習活動具有持久的影響。第二層次,主要是指個性心理品質,如動機、意志、需要、興趣、情緒情感、性格與氣質等,這些屬於中間層次。它們對學習活動起著直接的影響。第三層次,指學生的榮譽感、自製力、頑強性、學習熱情、求知慾望和成就動機等等,它們是與學習活動有直接聯系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產生具體的影響。這些因素充滿活力,對學習的作用十分明顯。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於真理的追求。」一個人在探索的道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只有能堅定信心,最終跨越鴻溝,才能得到成功,這也是非智力因素較為重要的原因。現在的學生正是需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品質,充分利用和調動非智力因素,才能獲得好成績。

C. > 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內容有:

1、興趣與愛好

2、愉快的情緒、對事業的熱情

3、對挫折的忍受性與意志力

4、活潑的性格、寬闊的胸懷

5、自信心與好強心

6、遠大的理想與目標

7、高抱負

8、焦慮

非智力因素又稱非認知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動中,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由於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對學習活動起著起動、導向、維持和強化作用的個性心理,因此,心理學家們把那些個性心理作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內容。

(3)影響大學生學業成績的非智力因素有那些擴展閱讀

非智力因素的結構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體構成。其結構包括與智能活動有關的情感、意志、人格傾向性、氣質、性格等因素。根據非智力因素對心理活動的調節范圍以及對學習活動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將非智力因素劃分三個不同層次。

第一層次,指學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觀。它屬於高層次水平,對學習具有廣泛的制約作用,對學習活動具有持久的影響。

第二層次,主要是指個性心理品質,如需要、興趣、動機、意志、情緒情感、性格與氣質等,這些屬於中間層次。它們對學習活動起著直接的影響。提升孩童智力

第三層次,指學生的自製力、頑強性、榮譽感、學習熱情、求知慾望和成就動機等等,它們是與學習活動有直接聯系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產生具體的影響。這些因素充滿活力,對學習的作用十分明顯。

D. 影響大學生專業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影響學習的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動機、態度、目標期望、歸因、態度與價值觀、自內我效能感、容習得性無力感等。

非智力因素對學習地影響直接表現為學生學習有無積極性。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在學習行為中表現出來地認真、緊張、主動、頑強、投入的心理狀態.學生若處在積極地學習狀態下,就會表現出認知活躍、情緒興奮和意志努力,並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其主要外在指標就是學生對待學習地注意狀態、情緒傾向和意志(毅力)。

(4)影響大學生學業成績的非智力因素有那些擴展閱讀:

學習願望或學習意向就是這種需要在學生身上的主觀體驗,表現為好奇、興趣、愛好、學習地理想和信念等。正是這種對學習對象的好奇、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對學習活動的愛好,以及對學習地理想和信念構成了學生學習行為地內部驅動力。學習需要是使學生產生某種學習、維持某種學習行為的根本動力,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力。

E. 非智力因素都有哪些

一、什麼是非智力因素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復雜過程。要提高學生學習的成績,不僅需要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像力等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也需要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獲取學習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那麼,究竟什麼是非智力因素呢?

對非智力因素的涵義,心理學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非智力因素是指影響學生學習動機和個性品質的心理因素;有的認為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對學習有影響的心理因素;也有的認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非認識因素」;還有人認為非智力因素就是「人格因素」。

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參與學生學習活動並產生影響的個性心理的因素,如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稱作對心理過程有著起動、導向、維持與強化作用,又不屬於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內容十分廣泛、復雜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的內容和結構

(一)非智力因素的內容

由於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對學習活動起著起動、導向、維持和強化作用的個性心理,因此,心理學家們把那些個性心理作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內容。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內容有:

1.興趣與愛好;

2.愉快的情緒、對事業的熱情;

3.對挫折的忍受性與意志力;

4.活潑的性格、寬闊的胸懷;

5.自信心與好強心;

6.遠大的理想與目標;

7.高抱負;

8.焦慮。

(二)非智力因素的結構

非智力因素的結構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體構成。根據非智力因素對心理活動的調節范圍以及對學習活動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將非智力因素劃分三個不同層次。

第一層次,指學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觀。它屬於高層次水平,對學習具有廣泛的制約作用,對學習活動具有持久的影響。

第二層次,主要是指個性心理品質,如需要、興趣、動機、意志、情緒情感、性格與氣質等,這些屬於中間層次。它們對學習活動起著直接的影響。

第三層次,指學生的自製力、頑強性、榮譽感、學習熱情、求知慾望和成就動機等等,它們是與學習活動有直接聯系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產生具體的影響。這些因素充滿活力,對學習的作用十分明顯。

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一)國外研究

對非智力因素的早期研究,認為天賦高的兒童除智力以外,其他方面都比普通的正常兒童要差。天才兒童總被認為是身體虛弱、病態、情緒不穩定、神經過敏、性情古怪和離群獨處的人。

對非智力因素的近期研究(20世紀50年代以後)否定了早期研究的觀點。如布雷(D.W.Bray)在他的《天才研究中的一些問題》一書中認為,人的傑出成就的產生是能力、個性和環境三種因素有力配合的結果。許多研究都還認為:各種個性的不同方面與各種能力結合後會導致有高度成就的特性「結合體」。許多研究者注意到天賦高的兒童在情緒和心理上具有很高的穩定性,還具有幽默感、獨創性、好奇心和新異感。有的研究還指出,天賦高的兒童在禮貌、紀律、自我批評、合作性、獨立性和敏感性諸方面都超過了一般兒童。

近期的研究中還有人提出以下觀點。

1.對活動的強烈需要和愛好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他們認為一個學生有學好某學科的能力,但由於缺乏興趣,學習成績並不突出,只有當學生對這門功課發生了興趣,有了強烈的需要時,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取得優良的成績。

2.對學科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熱情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包達列夫(А.А.Водалев)的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一門學科的態度會在他的知覺、思維、記憶和想像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跡。學生缺乏積極的態度,就會阻礙他的活動潛能的發展。他們認為成功的取得與熱烈的情感是分不開的。冷漠無情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創造者的。

3.焦慮與學習成功有一定的關系。斯皮爾伯格(Spleberger)認為:能力中等而焦慮低的學生,其成績較同等能力而焦慮高的學生為優;能力低的學生,無論焦慮高低,其成績均劣;能力強的學生,無論焦慮高低,其成績均優。這與能力強的學生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也強有關。

4.人的意志、性格與能力發展有關系。賽爾金娜(В.И.Сулнкина)指出:性格特徵對能力發展,尤其是意志對科學家的創造力的發展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品質。有的研究還指出,開朗的性格,對自己的潛力和成就能保持謙虛態度的品質,是一個真正學者必需具備的一種性格特徵。

(二)國內研究

近十幾年來,國內心理學工作者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學習成功中的作用進行了比較研究。這些研究著重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與智力、學業和人格有關的測試,作出相關分析,以獲得關於某種個性品質在學習成功中所起作用的數據。主要的研究有以下幾種。

1.叢立新在《教育研究》1985年第4期發表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普遍影響》一文中指出:「在智力水平不同的三個組中,非智力因素優秀者達到高考分數線的人數,都高於非智力因素不良者。」

2.祝蓓里在《心理科學通訊》1986年第5期上發表的《對青年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的研究》一文,通過對85名普通大學生和74名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學生非智力因素進行的比較研究,發現:少年班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更有耐力和堅韌性。這些智力優秀的大學生,看書能坐上幾小時,根本不顧氣候炎熱,也不顧身體的疲勞以及外界對他們的誘惑。

3.吳福元在《教育研究》1987年第5期上發表的《大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與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非智力因素對大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比智力因素的影響還要大;這種影響隨入學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強。他通過對中學生的研究發現智力和入學考分中等的人,性格特徵為審慎、冷靜、理智、自立自強、不依賴別人,學習上採用「笨鳥先飛」的方法,後來他們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而智商高、性格特徵更順從、缺乏信心、畏縮退卻、不願獨立創新、學習上表現為喜安逸,只求過得去的學生,結果學習成績處於全班中下的水平。

4.筆者近幾年來,以中國少年智力、非智力個性測驗為課題在北京市的十幾所中學進行了測試,研究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智力的測查方面主要對學生進行了五種能力的測量:①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②正確使用書面語言的能力;③在掌握一定常識的基礎上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④對詞彙的理解能力;⑤符號記憶能力。每項最高分為20分,15分以上為優,10分以下為差。

F. 影響學習心理的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家庭環境,學校環境,還有學生自己的興趣問提,我是一個學生專,在學習這個過程中,我認屬為影響我最多的還是我自己的問題,小時候不是很懂事,對學習沒有什麼戒律。好多時候都不認真做作業,愛玩,但是還有一個影響就是家庭的環境,在我的家裡,姐姐原來可以上很不錯的學校,姐姐是愛家的,家裡的一舉一動她都很在乎,所以中考那段時間里,家裡發生好多事情,姐姐的心就不是很在學習上,姐姐的成績就沒有考到理想的成績,希望家庭里的成員都要注意哦!盡量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家庭環境。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成長。

G. 學生成績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為人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只要能和孩子成績掛鉤的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每每聽到別人對孩子的評價:「你家孩子學習成績真好」「你家孩子又得第一了」......心裡多少都是自豪的,究竟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
一、智力因素
從鄉村中學到北京的人大附中,什麼樣的學生都教過的王金戰老師憑他30年的教育經驗,得出一個結論,智力因素占成功的比重不到10%。難道王老師是說,智力因素對於學習成績來說並不重要嗎?
當然很重要。但是王老師認為,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差距不大,而真正的成功,並不主要因智力水平的差異決定。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學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
智力水平較高的學生,他們可能學起來要容易一些,快一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不能調整好師生關系,無法堅持,也會遇到很難化解的矛盾。所以,在任重而道遠的學習問題上,真正的差別並不是體現在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在其它方面。比如心態、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等。
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優勢:
1、求知慾較強,喜歡閱讀和思考
2、專注力較好,較能堅持做好一件事情
3、記憶力強,學習東西很快
4、喜歡有智力挑戰的事情,比如玩高深的游戲,捉弄別人..
我們可以發現,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具有學習上的先天優勢,這些優勢只有在如下條件具備的前提下才能發揮出來:
1、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得到保護,允許他們去深度了解一個某個領域的各個方面,比如自然的探索,宇宙的探索;
2、有好的成長環境去滿足他們專注的閱讀和工作的機會,比如父母關系和諧,家庭條件優越,他們不被經常性的打擾;
3、他們被允許去學習他們喜歡的事情。不會因為父母在學習方面的過高要求,而拒絕他們的主動學習的需要,比如編程、創新設計等等。
4、能夠提供足夠的智力挑戰的游戲或活動。比如圍棋、橋牌、填字游戲等。
5、有足夠的愛的感受,被尊重的感受,以及相對自由的成長空間。
現實情況是,有很多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因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因為教師的錯誤教育方式,讓他們失去了這些好的成長前提,他們的能力被限制,他們的思維被限制,他們探索的精神和能力被限制,他們的心靈被挫敗,最後一樣會遭遇失敗。
大多數家長和教師,高舉應試教育的指揮棒,簡單粗暴的向孩子索取成績,索取好的行為習慣,用學習成績來綁架成長的正當需求,大量佔用孩子的業余時間,用痛苦的方式去逼迫孩子學習,這樣不僅敗壞了孩子的心態,對孩子的智力有極大的損傷,最後孩子在痛苦的過程中,慢慢的失去了他們應有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最後泯然眾人,甚至徹底變成廢人。
由此可見,現實生活中,智力因素占成功比重不到10%,因為大多數家庭都不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也不懂正確的教養方式。出於對孩子天生使命的尊重,父母真的應該盡快加入到家庭教育的學習中來。
二、非智力因素
30年專注幫助差生成功的經驗,讓王金戰老師深深地認知到,非智力因素對於孩子整體的學習狀態影響更為深遠,占成功比重的90%。
這里,非智力因素,用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來說,就是情商。但是情商這個概念遠不能代表這其中的內涵。
那麼非智力因素的哪些方面會影響到學習結果呢?
1、穩定而健康的心理狀態最重要。我們試想,一個患得患失的人,一個遇到困難忐忑不安的人,一個不敢面對變化的人,他們能夠在漫長而繁復的學習過程中保持堅定的方向和不屈不折的心態,去面對和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嗎?
2、健康的身體狀況。一般來說,不良的嗜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比如經常暴食暴飲,不能基本的定時定量飲食均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更為嚴重,但是極其隱性的一種影響身體狀況的現狀是,父母對孩子高標准嚴要求,簡單粗暴的教養方式,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僅讓孩子心理狀態極其糟糕,還會帶來身體上的各種不適,且無法從病理學上找到原因。
還有一種隱性的健康殺手是,父母對孩子正常的生活環境缺乏安全感,過度焦慮。比如害怕感冒逼迫孩子喝水,害怕營養不良逼迫孩子吃飯,害怕生病逼迫孩子多穿衣服,害怕孩子小病好不了,動不動就送醫院,這些源自父母的心理問題,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健康的人,不正常的人,從而變得真正的不健康。
3、父母關系水平。父母之間關系好,互相懂得愛,能夠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彼此能夠妥協謙讓,則會讓孩子感覺非常安全可靠,並能從中習得良好的溝通和交際能力。而那些不能通情達理,總是把問題推卸到他人身上,遇到問題不能正常交流和解決的父母關系,則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緊張,擔心家庭會崩潰。同時也從來不知正確而良好的溝通是什麼,如何去表達愛。這樣的孩子,不僅在家裡受折磨,在社會上也會遇到非常多的挫折,從而人生走向悲慘的苦境。在這種狀態下,他們怎麼可能有心思把學習搞好?生活對他們來說就是萬般的不如意,未來根本就沒有什麼意思,活著就是一種痛苦。
4、老師的影響力。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某些學科上找不到感覺,甚至厭惡學習,都與老師的影響有關。如果師生關系不好,如果老師經常在精神上忽略孩子,在尊嚴上打擊孩子,在行為上孤立孩子,那麼孩子必然會厭惡老師,看到老師就緊張,就害怕,肯定學不好這個學科。但是,大多數情況並不是那麼極端,多數情況都是因為老師沒有處理好一件事情,沒有完全考慮到孩子的感受,說話方式不是很到位,讓孩子厭惡老師從而厭學。不解決這種問題,你給孩子多報幾個課外班也是於事無補,畢竟孩子在學校學習生活的時間更多一些。
由此可見,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學習搞不好,有厭學的情況,並不是討厭學習本身,而是他們自身心態不佳,健康情況不妙,討厭父母的關系,討厭父母的教養方式,討厭老師的不公平或者錯誤的看法和行為。他們往往會用放棄學習的方式來懲罰父母,懲罰老師,其實最後真正受到傷害的是自己。這就是:拿著自己的前程來懲罰別人,實在是不高明啊。
三、如何從非智力因素方面幫助孩子呢?
1、因為厭惡老師而厭學。作為學生,需要善於發現老師的優點和可愛之處,同時要明白每一個人都不會完美,要學會接納老師的不完美。作為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改變對老師的看法,同時也要向老師傳遞孩子的善意和努力。
2、父母關系和親子關系不好而厭學。作為孩子首先要學會和父母關系劃清界限,父母的問題是他們的問題。然後要善於明確的向父母表達你的意願,確保他們明確你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仍然需要理解和接納父母的不完美。作為家長,首先需要處理好夫妻關系,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以及愛的表達。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努力幫助他們發展核心能力。
調整好家庭關系,師生關系,孩子的心理狀態就能越來越健康,他們的精力就會逐漸用在自身的發展上,那麼作為學生,他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學習搞好,而不是放在各種糾纏不清的事情上情緒上。

H. 影響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有那些

非智力因素

一、什麼是非智力因素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復雜過程。要提高學生學習的成績,不僅需要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像力等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也需要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獲取學習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那麼,究竟什麼是非智力因素呢?

對非智力因素的涵義,心理學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非智力因素是指影響學生學習動機和個性品質的心理因素;有的認為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對學習有影響的心理因素;也有的認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非認識因素」;還有人認為非智力因素就是「人格因素」。

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參與學生學習活動並產生影響的個性心理的因素,如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稱作對心理過程有著起動、導向、維持與強化作用,又不屬於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內容十分廣泛、復雜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的內容和結構

(一)非智力因素的內容

由於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對學習活動起著起動、導向、維持和強化作用的個性心理,因此,心理學家們把那些個性心理作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內容。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內容有:

1.興趣與愛好;

2.愉快的情緒、對事業的熱情;

3.對挫折的忍受性與意志力;

4.活潑的性格、寬闊的胸懷;

5.自信心與好強心;

6.遠大的理想與目標;

7.高抱負;

8.焦慮。

(二)非智力因素的結構

非智力因素的結構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體構成。根據非智力因素對心理活動的調節范圍以及對學習活動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將非智力因素劃分三個不同層次。

第一層次,指學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觀。它屬於高層次水平,對學習具有廣泛的制約作用,對學習活動具有持久的影響。

第二層次,主要是指個性心理品質,如需要、興趣、動機、意志、情緒情感、性格與氣質等,這些屬於中間層次。它們對學習活動起著直接的影響。

第三層次,指學生的自製力、頑強性、榮譽感、學習熱情、求知慾望和成就動機等等,它們是與學習活動有直接聯系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產生具體的影響。這些因素充滿活力,對學習的作用十分明顯。

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一)國外研究

對非智力因素的早期研究,認為天賦高的兒童除智力以外,其他方面都比普通的正常兒童要差。天才兒童總被認為是身體虛弱、病態、情緒不穩定、神經過敏、性情古怪和離群獨處的人。

對非智力因素的近期研究(20世紀50年代以後)否定了早期研究的觀點。如布雷(D.W.Bray)在他的《天才研究中的一些問題》一書中認為,人的傑出成就的產生是能力、個性和環境三種因素有力配合的結果。許多研究都還認為:各種個性的不同方面與各種能力結合後會導致有高度成就的特性「結合體」。許多研究者注意到天賦高的兒童在情緒和心理上具有很高的穩定性,還具有幽默感、獨創性、好奇心和新異感。有的研究還指出,天賦高的兒童在禮貌、紀律、自我批評、合作性、獨立性和敏感性諸方面都超過了一般兒童。

近期的研究中還有人提出以下觀點。

1.對活動的強烈需要和愛好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他們認為一個學生有學好某學科的能力,但由於缺乏興趣,學習成績並不突出,只有當學生對這門功課發生了興趣,有了強烈的需要時,學習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取得優良的成績。

2.對學科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熱情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包達列夫(А.А.Водалев)的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對一門學科的態度會在他的知覺、思維、記憶和想像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跡。學生缺乏積極的態度,就會阻礙他的活動潛能的發展。他們認為成功的取得與熱烈的情感是分不開的。冷漠無情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創造者的。

3.焦慮與學習成功有一定的關系。斯皮爾伯格(Spleberger)認為:能力中等而焦慮低的學生,其成績較同等能力而焦慮高的學生為優;能力低的學生,無論焦慮高低,其成績均劣;能力強的學生,無論焦慮高低,其成績均優。這與能力強的學生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也強有關。

4.人的意志、性格與能力發展有關系。賽爾金娜(В.И.Сулнкина)指出:性格特徵對能力發展,尤其是意志對科學家的創造力的發展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品質。有的研究還指出,開朗的性格,對自己的潛力和成就能保持謙虛態度的品質,是一個真正學者必需具備的一種性格特徵。

(二)國內研究

近十幾年來,國內心理學工作者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學習成功中的作用進行了比較研究。這些研究著重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與智力、學業和人格有關的測試,作出相關分析,以獲得關於某種個性品質在學習成功中所起作用的數據。主要的研究有以下幾種。

1.叢立新在《教育研究》1985年第4期發表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普遍影響》一文中指出:「在智力水平不同的三個組中,非智力因素優秀者達到高考分數線的人數,都高於非智力因素不良者。」

2.祝蓓里在《心理科學通訊》1986年第5期上發表的《對青年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的研究》一文,通過對85名普通大學生和74名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學生非智力因素進行的比較研究,發現:少年班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更有耐力和堅韌性。這些智力優秀的大學生,看書能坐上幾小時,根本不顧氣候炎熱,也不顧身體的疲勞以及外界對他們的誘惑。

3.吳福元在《教育研究》1987年第5期上發表的《大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與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非智力因素對大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比智力因素的影響還要大;這種影響隨入學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強。他通過對中學生的研究發現智力和入學考分中等的人,性格特徵為審慎、冷靜、理智、自立自強、不依賴別人,學習上採用「笨鳥先飛」的方法,後來他們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而智商高、性格特徵更順從、缺乏信心、畏縮退卻、不願獨立創新、學習上表現為喜安逸,只求過得去的學生,結果學習成績處於全班中下的水平。

4.筆者近幾年來,以中國少年智力、非智力個性測驗為課題在北京市的十幾所中學進行了測試,研究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智力的測查方面主要對學生進行了五種能力的測量:①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②正確使用書面語言的能力;③在掌握一定常識的基礎上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④對詞彙的理解能力;⑤符號記憶能力。每項最高分為20分,15分以上為優,10分以下為差。

I. 影響大學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影響學習的主要非智力因素有需要、動機、態度、目標期望、歸因、態度與價值觀、自我效能感、習得性無力感等(如圖)。
圖顯示出非智力因素影響學生學習的規律。當環境中的內外刺激引發學習者的各種需要時,學習者會根據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對這些需要作出評判,確定哪些重要、哪些具有實現的可能、哪些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標。當斷定某種需要有價值、可以實現且符合自己追求的目標時,這種需要便轉化為動機,推動學習行為發生;同時,學習者還會對學習行為的結果產生某種預期,產生目標期望。目標期望產生後,不僅能反過來促進需要向動機轉化,而且指引行為的方向。態度和價值觀也是影響需要向動機轉化的重要變數,而且還會對目標行為進行調節,使其不偏離目標價值。動機驅使行為,而目標則啟動行為,行為最終的結果無非有兩種可能:目標達成或沒有達成。目標如果達成,行為成功,產生需要滿足後的滿足感。滿足感產生後又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當層次較高的需要滿足後,興奮性增強,原有的需要繼續得到強化,行為持續進行;另一種是當層次較低的需要滿足後,興奮性消失,原有的需要弱化和新的需要出現,原有的行為停止或被新的行為所取代。同理,目標若沒有達成,行為失敗,出現挫折感。無論行為成功還是失敗,學習者都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歸因。對成功給予積極歸因的產生自我效能感,對失敗給予消極歸因的產生習得性無力感;自我效能感使人對今後自己的行為產生積極的態度,習得性無力感則使人對自己今後的行為產生消極態度,不管是自我效能感還是習得性無力感,兩者都會對自己今後的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
上述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影響直接表現為學生學習有無積極性。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在學習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認真、緊張、主動、頑強、投入的心理狀態。學生若處在積極的學習狀態下,就會表現出認知活躍、情緒興奮和意志努力,並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其主要外在指標就是學生對待學習的注意狀態、情緒傾向和意志(毅力)。注意是心理活動對當前學習任務的意識狀態、集中與指向;情緒是對待學習的態度,包括對學習任務的評價、興趣、愛好等;意志是面對困難時,能否頑強堅持下去的心理品質與特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上述三個方面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對影響學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的水平作出分析與判斷。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