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成績評價的原則
❶ 教學評價的原則有哪些
音樂教學評價原則有以下五個原則性:.方向性原則
這是音樂教學評價必須遵循的最基本原則,它要求在對音樂教學進行評價時必須把握素質教育的大方向。具體說,要看音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還是面向個別尖子;要看音樂教學實施的是基本素質教育還是職業教育或專業技術教育;要看音樂教育是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發展還是扼殺了學生的發展潛能。
2.全面性原則
音樂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音樂教學的成果是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因此,評價音樂教學也必須從系統的整體出發,進行盡可能全面的評價,反映在教學對象上,要看教學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即是否真正使每一個教育對象都得到了發展;反映在教學內容上,要看是否在唱歌、器樂、欣賞、創作、音樂知識等各方面取得成果;反映在教學方法上,要看教師是否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正確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反映在教學途徑上,則要求對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進行全面衡量;反映在學生的音樂發展上,要看態度是否積極,興趣是否濃厚,感受、表現、創作音樂的能力等各方面是否都取得了進步;反映在評價信息的來源上,要求不僅從教師、學生方面搜集信息,而且還要從領導、同行以及家長方面搜集信息。
3.鼓勵性原則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是搞好音樂教育的重要前提,這既關繫到整個音樂教育的成敗,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能否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而學生音樂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首先離不開別人對他的鼓勵,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音樂成就評價時,特別要注意無論是評價的方式還是評價結果的描述,都必須是激勵性的而非打擊性的,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4.過程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就是把評價貫穿在教學始終,參與學習音樂活動及其評價的過程比音樂學習所獲得的結果能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愉悅和滿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為學生創設參與評價的情境,進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審美評價習慣及全面的審美評價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5.情感性原則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生對它的掌握更主要的還是體現在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上,這是一種感性層面的東西。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鑒賞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因此,通過音樂來考查學生對音樂本身的情感體驗,而不能從零散、孤立的音樂知識出發,來考查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檢查教師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學習成績,為教學改革提供依據,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由於對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也由於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水平不高,理論探討不深入,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也相當落後。可以說,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具有統一標準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制度,以至於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合符中小學音樂教學規律的行為往往被人們認為是錯誤的,而一些違背中小學音樂教學規律、與素質教育目標相背離的行為,則往往又被人們加以肯定並推廣。因此,認真探討並建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評價標准,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建立科學合理的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標准,首先必須確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評價原則。
❷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評價應遵循哪些原則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評價應遵循哪些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在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我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評價以此為評價理念,注重評價的原則和方法,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綜合實踐活動成為學生喜愛的教育活動。
一、評價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不必強調結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而注重學生獲得結果的體驗過程;尊重多元,鼓勵並尊重學生極富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在活動中,不斷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等。學校、教師在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參與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要注重學生親身參與和學生全員參與,強調課程計劃規定的課時活動量的參與情況和參與態度的考核,即學生是否參與了活動的某些環節,參與是否主動積極。同時重視學生自覺參與評價。
2、主體性原則
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強調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使評價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改進、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的課程,讓學生自我評價有助於學生明確活動目標,從而自覺的嚴格要求自己。
3、過程性原則
評價的內容集中於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情緒情感、參與過程、投入程度和能力養成,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僅僅針對得出的結論,即注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
4、差異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承認學生的差異,承認不同學生的學習在不同的發展方面有差異。設置本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優勢,選擇性地學習,讓自己的優勢潛能得到充分地發展。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中,就決不能要求學生都整齊劃一,相反,它允許學生在不同問題的研究中,學習不同的知識,鍛煉不同的能力;即使在對同一問題的研究中,也應該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收獲。總之,差異性原則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大特色。
5、多元性原則
包括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標準的多元、評價形式的多元。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准,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❸ 如何評價學生學業成績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我校制定了學生學業水平測評方案。
(一)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教育的本質在於促進人的發展,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創造適宜於孩子們成長的環境,使學生實現思想、智力、心理、實踐、身體、創新、審美能力的全面、和諧與可持續發展。(二)體現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狀況。對學生進行學業評價的基本出發點是反映學生全面發展的情況。學業評價按照素質教育要求進行全面發展評價,關注學生的特長和潛能,體現學生之間的差異,促進學生在打好共同基礎的同時,實現有個性特長的發展。通過評價主體的互動、評價內容的多元和動態的評價過程,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
(三)探索科學可行的學生學業評價方式,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根據我校的實際,制定科學可行的評價方式,規范、完善評價的內容、標准、方法和程序,加強公示、監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設,確保學生評價工作的實效和公正。通過探索學生學業評價方式,建立健全學生評價制度,形成實施素質教育的長效機制。二、基本原則(一)導向性原則。實施學生學業評價方案,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初中新課程改革精神,反映初中新課程方案的要求。通過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結果的使用,給初中教育與學生以正確的導向。(二)操作性原則。方案實施要為家長老師學生所理解與接受,操作簡便、直觀。方案的指標體系合理,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操作實現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則。加強學業評價工作的制度建設,提前公布評價的內容、標准、方法、程序、人員和有關規章制度,並廣泛徵求師生和家長的意見。保障評價工作公平、公正、公開進行,對學生的評價全面、客觀、科學。(四)發展性原則。堅持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適當收錄反映學生成長過程和發展水平的描述與實證材料。正確發揮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突出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全面評價學生的素質,客觀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長。(五)教育性原則。對學生的評價過程實質是對學生的教育過程、引導過程,提高學生全面發展的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過程。評價的過程、目的首先在於對學生進行教育。
❹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理念、原則和內容
作為學生的家長,我們自然希望學生能夠學有所成,針對學生的表現我們用一些評價評語勉勵他們,希望他們能夠更加努力。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評語家長」,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評語家長(一)
1. 該生忠厚誠實,性格開朗,心胸開闊,樂於助人。有禮貌,愛勞動,發言積極。能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人生態度積極樂觀,對待學業認真,能主動與老師和同學交流,與同學相處和睦,互相幫助。
2. 該生富有朝氣與信心,常能帶給班級一股青春與清新的氣息,能與同學朝夕相處、融洽和睦,愛好體育,敢講真話、能做實事,善於思考學習認真,上進心強、思想純朴,待人隨和、誠懇,處事穩重,同學關系好,熱愛集體,樂於助人,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3. 聰明伶俐,學習能力強,但諸事淺嘗輒止,缺乏恆心。大多數情況下比較懂事,但有時表現較任性。做事有原則,但有時缺乏變通。
4. 該生品行優良,待人誠懇,表裡一致,思維靈活,領悟力強,活潑好動,愛好廣泛,性格開朗,學習上能深入鑽研,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方法,一貫保持旺盛的拼搏進取精神,學習非常的刻苦自覺,成績優良;熱心助人,集體觀念較強,心直口快,不隱瞞自己的想法,做事有魄力,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5. 該生聰慧多思,善於把握自己,把握時間。率直、聰穎、上進,對自己要求嚴格,有主見,對事情能夠認真分析,思想上要求進步。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能力強,成績穩定,能保持前列。
6. 該生能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政治學習,自覺性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聰穎好學,積極思考善於發問。性格開朗熱情大方。做事負責干練。主動參與班級活動並能做好組織工作,深得老師的信任和同學的好評。該生能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嚴格要求自己,為人正直真誠,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行為舉止文明,學習認真,有充分的自信心,有敏捷的思維,學習上較認真刻苦,能始終圍繞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善於把握自己,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7. xx同學在校刻苦學習,對學習決不放棄,從中獲得知識和樂趣。團結同學,樂於助人,有著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關愛同學,懂禮貌,學禮貌,做一名有禮貌的人,並將這一切落實到實際生活中,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團隊合作精神和做事責任心。一直堅持努力拚搏,為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努力。
❺ 小學實行等級分制評價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一、實行等級制的目的
1.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使小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成長.
2.積極引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全面素質培養.
3.充分發揮教育評價在辦學方向上的導向作用,促進學校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
4.大力改變社會、家長對學生片面的期望,創設素質教育的社會環境.
二、等級制評定的內容
1.評定的范圍包括小學一至六年級學生按規定所學的全部課程.
2.評定的內容包括學科課程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活動課側重參與程度及效果.
三、等級制評定的形式
1.小學各年級取消期中考試.小學升初中實行就近入學,對口直升.
2.學生學業成績評定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學業成績評定採用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第,填入學生素質發展報告單.
3.加強平時學生學習過程的作業檢查和單元檢測,針對作業和檢測結果評定等級並寫出診斷性評語、指導性評語和鼓勵性評語.
4.期末進行一次終結性檢測.
四、等級制評定的操作
1.命題考試.由縣教研室代擬命題並制卷,各學校負責組織考試、閱卷評分工作.考試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綜合能力三個部分構成.
2.評卷定等.語文、數學、英語以統一檢測成績為依據評定等級,其餘學科由學校及科任教師評定等級.按檢測成績85分及以上為優秀、70分及以上為良好、60分及以上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的標准,評定出每個學生每門學科的等級.未及格者在《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單》相應欄目標注「補考」,次學期初由學校自行命題補考後再判定等級,並在學籍卡中標注補考等級.
3.統計分析.學業成績以班級、學校為單位,統計及格率、優秀率及合格率.城區小學取消優秀率.質量分析要根據課程特點,分項統計各類正誤率,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三科檢測具體分數不得對外公布.
五、《小學生學業成績等級評價制度》從本學期開始實施,作為本學年小學評估的重要條款.
❻ 進行教學評價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以參與教學活動的教師、學生、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教學設備、場地和時間等因素的有機組合的過程和結果為評價對象是對教學活動的整體功能所作的評價。進行教學評價應遵循以下原則:
(1)客觀性原則。
教學評價要客觀公正、科學合理不能主觀臆斷、摻雜個人情感以致評價不符合實際情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如實地反映出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業水平使他們心悅誠服、調動起積極性才能作為指導改進教學工作的依據。故客觀性是評價能否發揮其功能的基礎違反客觀性原則就會喪失進行評價的意義。
(2)發展性原則。
教學評價應著眼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動態發展著眼於教師的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某生此次考試成績在全班相對來說並不高但跟他過去的相比卻有進步評價時就應予以肯定和表揚。即使對成績不及格的學生也不宜一味指責使他們心灰氣餒、放棄努力。評價應是鼓勵師生、促進教學的手段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而不是整人的工具。
(3)指導性原則。
教學評價應在指出學生的長處與不足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性意見使被評價者能夠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不斷前進。教學評價應經常給師生以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為教學指明方向和增添前進的動力。如果評價缺乏指導性不能指明存在問題和前進方向就可能使師生陷入盲目性或誇大自己的優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或只看到出現的問題而喪失前進的方向與信心。
(4)計劃性原則。
教學評價必須緊密配合教學工作有計劃地進行為教師和學生經常而及時地提供教與學的反饋信息以便有效地調節和改進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無論是一門學科的教學評價還是一個班一個學校的各科教學評價都應在學期開始時做出計劃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