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三維教學目標
Ⅰ 教學目標優秀教案是如何體現新課程三維目標
,我上了《金屬資源的開發利用》這節課,感概頗深。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其實這是一節反思過後,重新上的課。因為新課標雖然已進行了好幾年,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直到自己對新課標條件下課堂教學進行研究開始,對新課標進行了反復的研究和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實踐、反思。想方設法研究一套新課標條件下適合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相結合的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下面是我對《金屬資源開發利用》一課的教學設計的反思。
一、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確立設計這節課的教學主線
根據這節課的重、難點:金屬冶煉的原理和方法,我確定教學主線是:從
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淘金知識入手,引入金屬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得出除少部分金屬以游離態存在外,大部分金屬都是以化合態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然後啟發學生:既然大部分金屬以化合態存在於自然界中,那麼這些金屬要從化合態到游離態(單質),有什麼方法呢?再從學生初中學過的煉鐵反應,讓學生討論怎樣實現將氧化鐵轉化成單質鐵的方法?過渡到鋁熱反應,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後,分析這是一種通過加熱條件下的氧化還原法。再啟發學生思考比鐵更活潑的金屬和活潑性比鐵弱的金屬,又用什麼方法冶煉呢?金屬的冶煉技術與金屬的活潑性有關嗎?有什麼關系?讓學生進行討論,歸納得出金屬冶煉的方法。再從鋁熱反應,結合課本圖表《常見金屬的冶煉原理》,讓學生分析反應的實質,歸納得出金屬冶煉的原理。最後再從鋁熱法煉鐵引出金屬冶煉的步驟及資源的綜合利用。
二、真正使用新課標條件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整節課都是圍繞著從金屬的化合態到游離態的實現進行探究式教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新知識之間的聯系,一環扣一環地連接,循循善誘。打破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設計,將內容具體化,問題化,引導學生去討論、分析、歸納。真正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進行知識穿插,圍繞重、難點知識,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活動,突破難點。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特別深刻。
三、創設教學情景或引用生活相關事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生活中相關的例子引入新課,更符合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過程。更能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會使課堂氣氛更活躍。也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
四、注意課堂問題討論的可控性,關注學生的課堂動態
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討論的問題,教師要掌握好「度」。還要認真關注一些學生提出的巧妙的問題和方法,做到因勢利導。比如:金屬要從化合態得到單質,有什麼方法?學生也許只能想到加入還原劑的熱還原法。對於電解法和熱分解法,則需要教師提示學生才能獲知答案。但是有時侯個別學生會想到鉀能置換鈉,所以不能把知識講得太死,太局限。再如,從金屬冶煉的方法條件,可預知金屬出現的遲早時間。
五、精選課堂練習,實現自我評價。
一節課下來,究竟學生對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那必需要進行評價性練習的反饋。課後基礎性的練習就足夠了。課堂上的練習主要體現基礎性。當然還可以設計一些技巧性的練習,作為課後思考。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上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更好的教學方法,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有我們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在新課標理念和三維目標的指導下,去大膽地探究、嘗試、實踐、摸索。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業務水平。
Ⅱ 新課程標准中的三維目標分類是指什麼
1、知識與技能:知識是指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技能指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和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新課程三維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一、改革原因
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既往的七次課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對於促進中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目前中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同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肩負的歷史重任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中國基礎教育課程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固有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所產生的危害影響至深,這與時代對人的要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第二,傳統的應試教育勢力強大,素質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實。
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脫離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課程評價過於強調學業成績和甄別、選拔的功能。
課程管理強調統一,致使課程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及產生的不良影響,都足以說明推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針對性。
二、主要課程類型
1、學科課程與經驗課程,這是從課程內容所固有的屬性來區分的兩種類型。其中,學科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傳承人類文明,使學生掌握人類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經驗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使學生獲得關於現實世界的直接經驗和真切體驗。
2、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這是從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來區分的兩種類型。其中,分科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使學生獲得邏輯嚴密和條理清晰的文化知識,而綜合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相關學科的整合,促進學生認識的整體性發展並形成把握和解決問題的全面的視野與方法。
3、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這是從課程計劃中對課程實施的要求來區分的兩種類型。其中,必修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共性,而選修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4、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這是從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主體來區分的三種類型。其中,國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
上述各類課程所具有的特定價值以及每組課程類型所具有的價值互補性,意味著它們在學校課程結構中都擁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即學校的課程結構應當是由各種課程類型共同構成的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Ⅲ 課堂教學三維目標是什麼
三維目標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新名詞。它是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達到的三個目標維度,即:知識與技能(Knowledge & skills);過程與方法(Process & steps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三維目標」是一個教學目標的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獨立的教學目標,它們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這三個緯度就是K、A、 P,加上學習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為O,就是我們所說的KAPO模型。
拓展資料:
一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二維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
三維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把握目標
「整」就是整理,「合」是組合,「整合」就是根據完整性、系統性與有序協調的原則進行整理,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效果。要整合三維目標,前提是要整體解讀文本,科學確定每一個維度的目標。「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在閱讀文本時,首先要確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點。如教學人教版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組《翠鳥》《燕子專列》《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路旁的橡樹》四篇課文,就不能簡單地與學生泛談要保護環境。可以根據文本特點和學生實際,分別確定「人類的朋友」「關愛生命」「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
然後,再確定知識與能力的落腳點、過程與方法的展開點,如緊扣文本中的「它從那麼遠飛到這里來,是要和我們做朋友的呀」「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飢寒交迫、瀕臨死亡」等語句,進行朗讀感悟、想像體驗等,全面制定教學目標。
組合目標
目標的逐維分解有利於目標的具體化、操作化,分解目標只是教學目標設計的第一步,關鍵是把分解後的目標整合起來,整合的目標更有利於目標的結構化和整體化。如王自文老師設計的《古詩兩首》(《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課的教學目標:
①藉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②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像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
③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在目標的表述形式上,雖然沒有出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明顯的提示語,但是每一條目標都很好地把三維目標交融在一起,並且分層遞進,為課堂教學達到三維目標和諧共振奠定了基礎。
1956年,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立足於教育目標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他提出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目標領域。根據布盧姆等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結合我國的教育教學實際,新課程將課程(學教)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Ⅳ 如何理解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指向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在品德、才智、審美等方面的成長。三維目標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素質教育在學科課程中培養的基本途徑,集中體現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客觀規律。 知識與技能這個目標與我們以前的課堂教學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上課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學生傳遞人類文明的結晶,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我個人認為知識與技能是不能獨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知識能促進技能的發展,技能上來了也能幫助人們吸收理解掌握新的知識。過程與方法這一維目標我認為因該更加重要,其實在傳授知識得同時,我們總在進行著過程與方法得習得。有時我們說過程與方法可能比知識更加得重要,因為我們學習得知識是靜態得知識,是人類文明得積累,是過去得東西,是人們在經歷過的過程中保留下來得文化遺產,這樣總是跟在時代的後面。隨著時代的進步,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沒有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學習所有得知識,同時也不可能學習所有得知識,但是人們掌握了學習知識得過程和方法那樣就好了,那樣就會一通百通。因此我們有時候說經歷對一個人的得成長太重要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得目標是教師在教學中寫教案非常困難得,其實沒有什麼必要那麼為難,我們學習知識得最終得目的是什麼,不就是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嗎,理解世界的本質是什麼得問題。如果看周圍得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這不就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嗎。其實我們學習知識得同時,經歷了過程與方法,當學習了知識的同時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同時也經歷得過程與方法,在這樣的經歷過程中情感態度和世界觀就發生了變化。所以不是很難得事情。大家不要把三維目標想的那麼復雜。其實就在你的身邊,也就是你本人經常那樣做的。
Ⅳ 教學三維目標是什麼三個維度的詳細解釋,確定三維目標的原則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 知識與技能:即每門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 過程與方法:即讓學生了解學科知識形成的過程、「親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學習,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即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社會公民等。三維目標的設計也應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是指「三維目標」的確定要依據科學的原理原則,具有科性、知識性,目標的實現過程要與學生的 身體發展和心理發展順序相一致。
2、 教育性原則:即「指三維目標」的確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要有利於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養,是否有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愉悅學生的身心、拓展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個性。
3、合理性原則:是指「三維目標」的確定要遵循合理性原則。這里既包括教學計劃所提出的各項指導目標要與新課程教育目標相符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應密切聯系形成有機的整體; 同時教學目標的確定應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需要。
4、 可行性原則:是指「三維目標」的確定要在國家統一要求基礎上考慮了地方、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 要為學生的自主活動准備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動場地保證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5、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三維目標」的確定應貫徹統一原則。不管其按照「階梯式」還是「螺旋式」都應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程,注意情節的過渡和知識體系的統一。
6、 現實性原則:教育是為社會服務的,忽略了教育的現實意義就等於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三維目標」的確應反映時代的主旋律,讓學生掌握時代信息,把握時代的脈搏,奏出時代的最強音。
7、 過程評價性原則:是指「三維目標」的確定要有利於學生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促進體腦合一, 知行統一;有利於激發雪學生的興趣和內驅動力,使學生態度認真, 積極主地參與實踐活動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有利於個性的發展和整體認知。有利於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生活、學會生存。
8、效果評價性原則:是指「三維目標」實現後有利於學生集體在知識、能力和情感認識等方面的進步體現,有利於學生個人拓寬知識面,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後的行為表現; 既能體現學生的技能增長, 又能體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既能體現教學活動的直接效果,又能體現學生發展的外顯性效果成長的內隱性效果,體現出良好的課堂教學價值。
總之,「三維目標」的設計既有統一的要求,又有個性的需求和個性的優化,教師在三維目標的設計上要把握好原則與非原則的因素,既要符合課標的要求,又要符合教學實際的需要,教學目標才能真正體現新課改的要求。
Ⅵ 新課程標准中的三維目標分類是指
(1)知識與技能:知識是指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技能指獲取專、收集、屬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和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Ⅶ 什麼是教學三維目標
三維教學目標不是三個目標,而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它集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素質教育在學科課程中培養的基本途徑,集中體現了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客觀要求。
(1)第一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2)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
(3)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7)新課程三維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三維的課程目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既沒有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沒有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
1956年,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立足於教育目標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他提出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目標領域。根據布盧姆等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結合我國的教育教學實際,新課程將課程(學教)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Ⅷ 新課標中的三維教學目標指的是什麼如何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
新課標三維教學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
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
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
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三維的教學目標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既沒有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沒有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它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並非是三個各自獨立的教學目標.
Ⅸ 新課標中的三維教學目標指的是什麼如何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
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
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
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
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
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三維的教學目標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既沒有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沒有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它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並非是三個各自獨立的教學目標。
Ⅹ 什麼叫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
下面說說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每一科都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都說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但具體到每一科它們的體現是一樣的嗎?新課標妄圖用一種理念把所有的學科都統管起來,這樣的做法不是實事求是的,教數學與教語文的目標、方法竟然高度一致,這如何都難以叫人信服,至少得分個文科理科吧?比如語文大力提倡什麼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就是不懂什麼是語文的表現,語文能力與素養主要不是研究出來的而是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發展來的,所謂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語文學習中也基本上是中看不中用,顯得比較熱鬧,實際上很容易走上形式主義,合作學習的最基本的基礎是學生有合作的習慣,合作的習慣需要從小培養,而我們的學生就比較缺乏,這不是一兩堂公開課、示範課就可以解決的,許多公開課都以前後四人小組合作形式來體現新理念,內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淺薄與虛假。合作探究只能說是許多學習方法中的一種,絕對不是永遠對每一學科每一學段最有效的。
應該說新課標提出三維目標是有一定價值的,但也容易造成人們認識上的一種模糊。其中表現之一就是導致輕視知識的傾向,課堂上刻意追求情感態度價值觀或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而造成知識能力目標的缺失,演胡編的現代版的話劇就以為是走進文學情感空間,扮演歷史人物叫感受歷史體驗古人情懷,談感受、講體會、說想像,卻不願認真讀幾遍書,忽視對文本本身的關注,熱衷於搞一些很花哨的東西。在三維中,我們認為最為關鍵的依然是以前提的雙基——基本知識與基本能力,在抓好知識與能力目標達成的前提下也關注另外的兩維,既達成「教學」的因素也達成「教育」的因素,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也不是獨立的貼標簽式地而更多是滲透式的體悟式的。認為情態價比較虛不易測量因而忽視的做法肯定也是不對的,我們應當讓自己的教學具有教育的元素。
對三維目標另外一個模糊的認識就是以為每堂課必須體現出「三維」,比如許多新課改下的新的教學設計開頭幾乎都是「【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值得商榷的。三維目標的實現固然要從每一堂課做起,但它更應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有時可能通過一個章節、單元、模塊,時間上可能是一個月、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甚至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各個學科的具體表現側重也並不一樣,試圖在每一堂課中都將「三維」實現得盡善盡美是不切實際的,有時應要扯上就會顯得很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