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
Ⅰ 美術課程標准主要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美術課程標准由一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前言
一、課程版性質與價權值
二、基本理念
三、設計思路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二、階段目標
第三部分內容標准
一、內容說明
二、內容標准
第一學段(1~2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四學段(7~9年級)
第四部分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二、評價建議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教材編寫建議
附錄
一、案例
二、名詞術語解釋
Ⅱ 美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什麼
美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術課程標準是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的標准,目的是通過課程改革,促進美術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公民。
(2)美術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美術課程標準的教學方法:
1、美術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 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教師不要急於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當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2、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於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通過思考、討論、對話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3、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4、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惟一主角的現象,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
5、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Ⅲ 美術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什麼
你是老師還是學生,你得讓我們知道從那個角度告訴你啊,在說還得看他在你個人心中的一個角度了,
要是老師的話,你只是一個領人進門的一個工具,
做為學生你是否是當它為職業,當它為職業的話答案沒人能告訴你,只是為了就業或上學的話,應該說你上了學,上了班目地就達成了。
Ⅳ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體現了什麼教育理念
美術課程標准修訂時堅持並完善內容,原來的課程標准有益因素需要進行積極地傳承或者延續值得我們去堅持有對文化、對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關注,還有新的學習方式、課程資源的開發等,這些對於學生終身學習、素質的發展,是必要的。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將美術課程定性為人文性;第二,從三個緯度來表述課程目標;第三,精選課程內容;第四,拓展學習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第五,以評價來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第六,積極開發和利用美術課程資源。堅持了美術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兼備的定性: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數字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具有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還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精選課程內容是改革的要點一;美術的知識與技能多,美術課非常有限,要選對他們發展有用的和能夠學會的。還要加以組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分類,繪畫、工藝、欣賞;一種是分級,義務教育分四個學段。分類和分級完成以後就形成了美術課程。學習方式是要點二;學習方式主要是兩種相對的學習方式,即接受性學和研究性學習。過去的我們強調接受式學習。課程改革以後,強調探究式學習或探究性、研究學習,它更能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主體之間的那種相互合作。
美術課程是對視覺性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的。是美術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基本特徵。美術課程最重要的是就是視覺形象,視覺形象是基礎,我即感受、理解、創造。首先是感受。我們觀看視覺形象,要注意它的形狀、色彩、結構、材質、肌理、空間、比例、規格。這就是感受,感受是和觀看並合在一起的。也叫觀察。要整體的觀察方法,這恰是徐悲鴻講的「盡精微致廣大」,就是從大的地方著眼,看細節,然後又把細節跟這個整體進行比較。作品細節豐富、具體,但卻不失整體效果。第二就是要理解。比如面對《格爾尼卡》這一視覺形象,要理解它。告訴孩子,這是立體主義風格。再如畢加索畫《哭泣的女人》,畫的有正面、有側面,把它們結合在一塊兒了,是立體主義的一個特點。作者還把形象拆開以後重組,並運用了象徵寓意的手法。其中半牛半人是邪惡勢力的代表;馬的死亡預示著生命的死亡。因為馬是一種沖動性的力量,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釋,屬於那種內需力、力比多、生命本能。第三就是要創造。美術不僅僅是去動動嘴、動動腦,它還要去創造。用筆,然後運用技法,來改變材料的形態,創造出一種新的形象。藝術創造過程是一個愉悅的過程,藝術學習也應該是個愉悅的過程。應該跟其他課程拉開距離,應該強調它的感性、愉悅性,讓學生真正地發揮個性,大膽想像,自由表達。美術課應該是一種開放的、感性的,還有一種愉悅的課程,美術課要上出美術課的一種感覺來。首先美術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向少數有天賦的、有興趣的、有條件的孩子開放,應該向所有孩子開放,要選擇、組織課程內容、採用教學方式都要體現這點。比如,畫素描要訓練長時間,先從石膏開始,然後頭像,有一個完整的過程。中學沒有那麼長時間給你學素描。所以要從公民這個角度出發,可以學習明暗推移法,畫法比較概念,也不過分考慮光源的變化和影響力,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也容易表現。第二要激發學生興趣。興趣,其實是一個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因為沒有更多的外在誘引和壓力可以導致學生學習美術。所以,美術學習的過程,應該給學生帶來一種快樂。第三要關注文化與生活。任何一件美術作品,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它的創造主要看它的背景,而且它的背景基本上就是文化背景。所以要真的理解作品的含義,就要了解它的框架、它的環境,通過整體來觀照具體的作品。進而去了解它的文化,這是一個雙向的促進,互動的過程。當代文化在交融,要有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什麼是我們自己文化,什麼是他人的文化,什麼是我們人類需要去共同打造的文化。美術欣賞可以從形式的角度出發,也應該從文化的角度出發。比如故宮中的東六宮、西六宮,形狀就是六根短線,所謂「坤六」,它就是跟這個坤卦這個圖是一樣的。坤是女性的代表,所以這里是有講究的。還有天壇,我們教孩子欣賞天壇的時候,可以從形式的角度來說,如對稱、對稱、主次、呼應、統一等。所以講一個藝術品的時候,其實可以從兩個角度可以揭示它,即一個是比較純粹的形式角度,一個是文化角度。第四是注重創新精神。美術,它本身就是鼓勵創新的,要不斷地創新。
美術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的實施,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觀,積極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有利於營造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一些學習氛圍,多給學生感悟美術的機會,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還有就是要探索各種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教學手段,用一些現代媒體,比如說電腦、網路。還有要鼓勵學生健康樂觀的心態和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特別強調就是健康樂觀的心態。要強調體驗,在具體的環境中把自己內在的一種感覺、感受,釋放出來。體驗的方式很多。比如,化裝、模仿動作、設置情境、觀看視頻、講故事,都能喚起內在的體驗。美術課就應該讓學生換一種體驗以後來理解或者表達,這樣才有它的價值。再者評價非常重要,目標和評價構成一個完整的過程,沒有評價過程是不完整的。評價可以幫助看到優點並加以發揚,看到缺點並加以改正。評價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批評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不斷地來完善自身。依據美術課程標准進行評價,注重美術學習表現的評價,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美術作業,鼓勵運用美術檔案袋、展示、課堂討論等質性評價方法。還有要重視教材編寫,好的教材應該呈現課程目標和呈現課程內容,還應該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同時還應該具有感性、美觀大方這么個特色,還要通過要素和欄目來展現學習過程,通過一些欄目設置,像討論活動、相關鏈接、要點提示等,方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依據美術課程標准編寫的教材,實現內容組織的綜合性和合理性,妥善處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外國的關系,鼓勵教材呈現方式多樣化等。是師生對話、互動、交流思考的平台,發現和創意的一個起點,教材的編寫一定要體現出它基本的結構應該包括為什麼學,目的是什麼,學什麼,內容是什麼,怎樣學,方法是什麼,學到什麼程度,等等。教材還要有動感,要將靜態的知識和動態的過程結合在一起,這樣才會是一個好的教材。最後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可分為校內校外的,也可以分學校資源、社會資源、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網路資源,等等。應該滿足學生學習美術基本條件,其他還提出了完善學生的基本材料和設施。第三條要求豐富美術教學的圖書和影像資源,另外要拓展校外美術教學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網路美術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積極開發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網路資源也非常重要。學生可以從網路上下載資料並列印出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改造、變化,完成自己的作業。
以上觀點是對這次學習課程標準的理解,以便以後踐行到教學實踐中。
Ⅳ 美術課程標準的介紹
美術課程標準是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的標准,目的是通過課程改革,促進美術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公民。
Ⅵ 美術課程標准中 綜合 探索 什麼內容
一、了解基本的美術語言。所謂美術語言,一是指造型藝術的基本構成因素,諸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料等;二是指將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二、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三、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側重觀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線條、結構、明暗、肌理等是怎樣圍繞著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說作品的主題進行組織的,還可以把課內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活動相結合,並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擴大學生視野,增強感性認識,創造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情境。四、了解民族的傳統的藝術。1、了解中國畫。2、了解傳統工藝。
基本的美術素養不僅僅指的是對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應該具備基本的藝術態度。那麼基本的藝術態度包括哪些方面?(1)有敏銳的視覺意識,對視覺現象和美術作品能做出積極的(或許還應該是獨特的)反應;(2)能自覺而大膽地運用美術的媒材和方法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情感,追求藝術化生存;(3)能不斷追求更高的審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這里講到的視覺現象打個比方:當我們走進一個新裝修好的大商場,對裡面的物品的擺放,環境的布置,這些美術現象,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必須要有敏銳的視覺反應,對這些視覺現象要作出積極的、獨特的審美判斷,甚至可以帶點批判的眼光。我們的美術教學應該承擔起應有的任務,培養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教會學生用美術這一特殊的視角去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學會生活。
(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認識某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進行美術學習和創作的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慾望。在美術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發展美術實踐能力,激發創新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的有效手段。
人的行為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情趣性行為;另一種是意志性行為。所謂情趣性行為是指行為的目的與行為的過程基本上同一,這種行為給人的是輕松、愉悅和舒暢。而意志性行為極大地受到目的左右,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必須運用自己的意志強迫自己完成一些行為。通常給人帶來的緊張、艱澀和痛苦。美術學習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意志性行為。那麼小學生學習美術,會動用他們的意志嗎?不可能。所以要激發學生學習美術內在興趣,使美術學習成為一種情趣性行為。
1、貼近生活,激發興趣。美術課程改革中強調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共鳴,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學生的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有機的整體。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藉助幻燈、錄音、錄像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音樂、影視、圖片等藝術資料,創造一個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不僅可以豐富、映證和深化教學內容,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引發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興趣。
3、巧妙設疑,激發興趣。古語雲:「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設置疑問,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式教學的核心。在美術課中,巧妙設置疑問,才能激發學生認識上的沖突,造成強烈的求知慾望,點燃思維的火花,也才能使學生形成探索的目標,從而推動教學目的與任務的實現。
4、教具演示,激發興趣。教具的運用,雖然是教學過程中起輔助作用,但設計巧妙,用得恰當,可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5、運用競賽,激發興趣。兒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根據這一特點。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6、組織討論,激發興趣。圍繞某一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爭辯,讓他們各抒已見,互相啟發補充,使問題獲得完美的解決,提高他們的學問積極性,使他們對這一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萌芽了解決此問題的慾望。
7、採用游戲,激發興趣。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在美術教學中,把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滲透在游戲中,使學生愉快的氣氛中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
課堂激趣只有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把趣味性與知識性、科學性結合起來,並能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美術課必然會活起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會更濃。
(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第一,從美術學科的角度來考慮,它提升了美術學科的內涵,使美術學習成為了一種文化的學習。作為人文性質的美術學科,承擔著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人生價值觀,並內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務,而作為文化學習的美術學科,它又承擔著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揚的教育任務。因此,要使美術學習「視為一種文化學習」,只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才能使學生體會美術作品中所隱含的各種信仰、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了解美術與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相互之間的聯系,才能使學生學會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並對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二,從文化的多樣性角度來考慮,它加深了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了解,培養學生對我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尊重並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就應該使學生知道,我們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藝術是我們祖先從昨天走向明天的進程中所留下的印記,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之一;使學生知道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在歷史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此同時,世界上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藝術家所創造出的文化和藝術,也是多元的。因此,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還應使學生能夠欣賞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價值及思維方式;增進學生對自己民族文化和藝術的了解,開闊視野,培養對其他國家文化的接納與尊重。
第三,從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橫向聯系的角度來考慮,它可以促進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取得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理解。對美術的學習與理解不能單純地局限在本學科的知識技能的層面上,而應與美術有關的文學、戲劇、音樂、地理、科學等學科的知識進行聯系與融合。只有通過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才能使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形成橫向聯系,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共通之處和相異之處,自覺主動地融會不同學科的內容,形成跨越學科的橫向性、綜合性學習。
第四,從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角度來考慮,它可幫助學生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歷史上的一些問題。美術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和人類審美意識的體現。只有培養學生從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來認識美術,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深入地研究美術的性質和特殊的規律,進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因此,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就是在培養學生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使學生學會分析各種事物的來龍去脈和內在的聯系,從整體上去把握事物的各種現象,從而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質,探究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勇於提出問題,對只重模仿、輕視創造的教學要求敢於提出不同意見,美術實踐中敢於標新立異,另僻蹊徑,對按照自己的構思進行創作表現有執著追求的精神。創新能力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從多種角度進行思考的能力,產生新的非凡設想的能力,善於發現和使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在美術學習中,美術創新能力應是發現美術工具特殊的使用方法、材料的新用途的能力;在繪畫、工藝製作過程中,運用不同於他人的方法手段的能力、獨特的美術創作構思和繪制出新穎作品的能力等。創作繪畫或工藝品的能力是美術創造能力。即在美術學習活動中,學生按照自己的構思獨立繪制「想像畫」、「命題畫」、「創作畫」、「詩配畫」、「插圖」、進行各種「美術設計」以及非模仿的各種工藝品的能力。對與他們生活比較貼近的或通過參閱有關資料可以理解的美術作品,能夠發表獨立見解的美術欣賞能力也是美術創造能力。
(五)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
小學美術評價,是一種發展性的學生評價。實施發展性評價需要樹立一種全新的評價理念,解決好下面一些環節:
1、明確評價功能
改變評價過於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強調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美術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既要關注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等方面的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及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2、確定評價標准
對小學美術的正確評價,是提高學生美術素質的重要一環。當前對小學生美術評價主要存在著「一人評價、一次評價、一個標准評價」的誤區。所謂一人評價,就是教師一個人的評價,忽視了學生、其他老師、社會等方面的參與評價;一次評價則忽視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過早下結論,沒有將及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結合起來,看不到學生的發展過程;一個標准評價,如憑畫得「像不像」、「技能性」等單一性的評價標准,而忽略甚至束縛學生的個性發揮。這些現象,在當前的小學美術課評價中並不少見。因此,應具體注意以下兩點:
1.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的需求、愛好、長處、短處的不同,發展速度和軌跡的不同,發展的目標也具有一定的個體性。2.要改變「像不像」、「技能性」等單一化評價標准,體現美術的多樣性、個性化、創造性等基本特徵。
3、確立評價主體
從評價主體上說,可以分為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互評和教師的評價等方法,而學生的自我評價比教師的評價更加重要……。要讓學生學會自評、互評,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者。」1、充分明確學生參與評價的重要意義: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是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的重要方面,能增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有利於學生認同評價結果,激發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地發揮評價作用。2、教師在參與評價中應發揮主導作用,要在評價中使同學之間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的評價應避免相互橫向比較帶來的負面作用,應加強互相交流,關注同學的優點和特長,促進自我反思,改進學習。
4、注重評價過程
發展性評價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突出評價的過程性,在教育教學全過程中全面關注學生發展過程。美術課的評價不僅要看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包括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精神、學生的美術操作技能、對於問題的認知水平和探究能力、對於各種教學情景和創作時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以及與同學交流表達自我視點的能力等。美術教師一定要注意收集學生學習全過程中的狀況數據和資料,根據評價標准描述、判斷,提出反饋和改進建議,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
Ⅶ 2012小學美術新課標課程基本理念是什麼
(一)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應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注意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地區學生素質的差異,使本《標准》具有普遍的適應性。應注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應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五)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標准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