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課程
A. 課程教學大綱有什麼作用
課程教學大綱是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課程性質、目的和任務而規定的課程內容、體系、范圍和教學要求的基本綱要。它是實施教育思想和教學計劃的基本保證,是進行多種媒體教學、教材建設和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依據,也是指導學生學習,制定考核說明和評分標準的指導性文件。 統設必修課、限選課和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大綱(或教學要求)由中央電大統一制定;選修課的教學大綱既可選用中央電大的,也可由省級電大自行制定;自開課程的教學大綱由省級電大自行制定。教學大綱對平時作業、實驗、實習、社會調查和平時成績等都有具體規定和要求,除此之外還有對學習的建議,學生了解這些內容,對制定個人學習計劃會有所幫助。
B. 教學大綱一般由以下哪幾個部分組成
教學大綱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版業的時數分配等,有權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
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教學大綱是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章節、課題和條目敘述該學科的主要內容的教學指導文件。
(2)教學大綱課程擴展閱讀
教學大綱的編制應當從學科內部處理好科學性與思想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關系。教學大綱首先要體現科學性和思想性結合的要求,所列出的論點,都應當是科學已經檢驗過的,符合客觀規律的的知識。
教學大綱的編制還應當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堅持理論與實踐一致;觀點與材料統一。在重視理論傳授時,不能忽視實踐的訓練,應使實驗、實習、社會調查等教學形式在相應的學科教學大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C. 教學大綱與課程標准有何區別
首先得確定兩個概念的定義:
1、教學大綱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2、課程標准現在也叫新課程標准(簡稱"新課標"),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准,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經過全國近300名專家的共同努力,18種課程標准實驗稿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
簡言之:教學大綱是以前的叫法,新課程標準是教學改革後的叫法。沒有本質區別。
D. 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
緒論
教學目的要求
了解語言的社會本質及其作用,掌握有關現代漢語的基本概念,了解漢語的特點和現代漢語規范化的意義。對現代漢語課程的性質、內容、學習方法有明確的了解。
一、語言和語言學
語言是語音語義結合的符號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
二、口語和書面語
口語和書面語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二者有不同的風格。
三、普通話和方言
(一) 普通話即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它是在近代漢語基礎上形成的,白話文學的流行和「官話」的推廣促進了現代漢語民族共同語的發展。
(二) 現代漢語民族共同語與方言的辨證關系。其中尤其應注意弄清為什麼以北方話作基礎方言。
(三) 現代漢語七大方言的基本情況:代表城市、通行的大致范圍。
四、現代漢語的特點
通過與古代漢語和印歐語系比較來認識。
五、現代漢語規范化問題
現代漢語規范化的意義、標准以及推廣。
六、現代漢語課程的任務、內容和學習方法。
第一章語音
教學目的要求
掌握現代漢語語音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方案和普通話語音的特點,能分析和拼寫普通話音節,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
第一節 語音概說
一、 什麼是語音
二、 語音的性質
語音四要素的作用。人體發音器官的構成及作用。社會性質是語音的本質屬性。
三、語音的單位
注意區別音素與音位、聲母與輔音、韻母與母音。
四、 記音符號
第二節 聲 母
一、 聲母的性質
輔音聲母的特性是由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兩個方面決定的。
二、 聲母的分類
聲母可以按發音部位、發音方法來分類。
第三節 韻 母
一、韻母的性質
韻母的特點和結構。
二、韻母的分類
(二) 按內部成分分類,韻母可分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三類。注意單母音的發音及復韻母音色的特點。
(三) 按韻頭情況分類,韻母可分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合稱四呼)四類。
三、 押韻
第四節 聲調
一、聲調的性質和作用
二、調值與調類
三、平仄
第五節 音節
一、音節的結構與特點
二、聲韻調的配合關系
三、音節的拼讀
四、音節的拼寫
第六節 音變
一、輕聲與兒化
二、變調
變調是音節連讀產生的聲調變讀現象。
三、語氣詞「啊」的音變。
第七節 方音辨正
一、聲母辯正
二、韻母辯正
三、聲調辨正
第八節 語調
一、語流的平曲升降
二、詞語的輕重快慢
三、語句的停頓
第二章 文 字
教學目的要求
了解文字的性質、漢字的特點,了解漢字歷史發展的基本情況,掌握漢字結構的特點,了解漢字形音義三者的關系,加深對現代形聲字的認識;理解國家的文字政策,提高用字規范的自覺性;熟練地掌握幾種常用檢字法。
第一節 漢字的特點
一、文字的性質
文字元號包括能記和所記兩個方面。
二、漢字的特點
三、漢字音義之間的關系
漢字音義之間有多種復雜的關系,於是出現了多音字、多義字、同音字等。
四、漢字和漢語的關系
第二節 漢字的字體
一、漢字的起源
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
二、漢字字體的演變
漢字字體主要有篆書(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國古文和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包括行書)四種。隸書是漢字發展史上的轉折點,古今漢字的分水嶺。
三、漢字的簡化
簡化是漢字發展演變的一個重要特點。注意簡體字與繁體字的特定含義,正確對待簡體字與繁體字的運用。
四、現代漢字印刷體
第三節 漢字的結構
一、漢字的造字方法
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由於古今漢字的形、聲、義的差異,很多漢字已不能用造字法來分析。
二、漢字的結構單位
漢字的結構單位包括筆畫、偏旁、部件三種。
三、獨體字和合體字
第四節 形聲字
一、什麼是形聲字
二、形旁和聲旁的作用
三、形旁和聲旁的局限
第五節 漢字的檢字法
一、漢字檢字法的作用與局限
二、幾種常用的檢字法
熟練掌握部首檢字法、音序檢字法、四角號碼檢字法、筆畫檢字法。
第六節 漢字的規范化
一、漢字的標准化
漢字的標准化就是給漢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便應用。
二、糾正錯別字
了解產生錯別字的原因,掌握糾正錯別字的方法,正確書寫漢字。
第三章 詞彙
教學目的要求
了解詞彙的構成,對現代漢語豐富多彩的語言材料有系統的認識,對語素、詞、熟語的性質、特點、類別有明確的了解,掌握詞義的特點,能分析詞義,能辨認詞與詞的多種意義關系,正確運用詞語。
第一節 詞彙概說
一、什麼是詞彙
二、語匯的構成
語匯由語素、詞、熟語三個層次的構成。
三、語匯的學習
第二節 語素
一、語素及其同音節、漢字的關系
二、語素的切分
三、語素的分類
語素可以從語音、位置、功能角度分類。
第三節詞的構造
一、單音節詞和多音節詞
現代漢語的詞以多音節為主,並呈雙音化趨勢發音;不同音節的詞配合運用,能收到很好的表達效果。
二、單純詞與合成詞
三、簡稱
第四節基本詞和一般詞
一、基本詞
基本詞具有普遍性、穩固性、能產性三個特點。
二、一般詞
三、一般詞的來源
一般詞包括新詞、古語詞、方言詞、外來詞等。
第五節詞義
一、詞義及其特點
二、詞義和語素義的關系
詞義同語素義有一致和不一致兩種情況。
三、詞義的派生
(一) 本義和派生義
(二) 詞義派生的方式
(三) 單義詞與多義詞
四、 詞義的發展變化
詞義的發展有擴大、縮小、轉移幾種情況。
第六節同義詞和反義詞
一、同義詞
同義詞的類別、形成。同義詞的辨析。
二、反義詞
三、反義詞的類別、特點、作用。
第七節熟語
一、成語
了解成語的特點、來源、構成形式及運用。
三、慣用語、歇後語、諺語
第四章語法
教學目的要求
掌握詞類、短語、句子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提高分析語法現象的能力,特別是辨別異同和辨別正誤的能力;掌握漢語語法規律,從而提高理解、分析、運用語言的水平。
第一節語法概說
一、什麼是語法
語法有多種含義
二、語法系統
語法系統不同於語法學系統。
三、語法學習
語法學習的重點在區分語法事實上的異同,辨別表達上的正誤。
第二節詞的分類(上)
一、詞類劃分標准
詞的分類標準是語法功能,即根據詞的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和組合功能來分類。
二、詞的語法類別
現代漢語的詞從語法角度可分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十三小類。
三、名詞、動詞、形容詞
四、數詞和量詞
五、副詞
了解副詞的特點及與形容詞的區別。
六、代詞
代詞的類別及代詞的活用。
七、劃分詞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三節詞的分類(下)
一、介詞
介詞的語法特點。常見介詞的用法。
二、連詞
連詞的功能特點。常見連詞的用法。
三、其它虛詞
助詞、語氣詞、嘆詞、象聲詞的特點。
四、詞類的辨析和詞性的辨識
五、幾組詞的用法分析
第四節短語
一、短語的類別
短語從結構上分為十四類,從功能上分為三類。
二、短語和合成詞的分類
三、短語的層次分析
熟悉短語的切分原則,掌握直接成分分析法,能熟練地分析短語的結構層次關系。
四、短語中的結構助詞
第五節句子和句子的類別
一、什麼是句子
句子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基本語言單位,具有表述性特點。
二、句類
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三、句型
(一) 主謂句
(二) 非主謂句
四、句式
掌握把字句、被字句的構成特點。
第六節單句分析
一、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
二、主謂句的分析
三、析句應注意的問題
四、句子的語義分析和語用分析
五、句子中常見的語法問題
第七節復句分析
一、什麼是復句
二、分句和分句之間的關系
三、關聯詞語
四、復句的類型
五、多重復句
六、復句的緊縮
第八節語氣和口氣
一、什麼是預期和口氣
二、語氣詞
三、疑問句
四、口氣種種
第九節標點符號
了解標點符號的類別和用法,對標點符號的規范性與靈活性有深入的認識。
第五章修辭
教學目的要求
掌握修辭的基本要求和修辭的基本知識,了解各種修辭手段的特點、作用,並能分析修辭現象,運用各種修辭手段,提高語言運用技巧。
第一節修辭概說
一、什麼是修辭
二、修辭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詞語修辭
一、同義詞語和反義詞語
二、上下詞語和模糊詞語
三、列舉和統擴
第三節句子修辭
一、句子的安排
二、句式的選擇
掌握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語句和書面語句的特點及運用。
第四節常用的修辭格
一、辭格及其作用
二、常用的修辭格
掌握比喻、比擬、借代、反語、雙關、仿詞、反復、換算、設問、對偶、排比、層遞等辭格的特點、類別以及運用。
三、修辭格的配合
第六章語言運用
教學目的要求
了解語言在交際、信息傳遞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對語言及語言運用的巨大影響,認識語言表達和理解同角色、語境、文化、語句因素之間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提高語言運用――表達和理解的水平。
第一節語言與交際
一、語言運用與言語交際
二、交際角色
弄清交際角色及與語言運用的關系。
三、交際環境
語境對語言運用有重大影響。
四、交際類型和語體
第二節語言與信息
一、語言運用與信息傳遞
二、句子的解釋因素
句子的解釋因素包括句內因素和句外因素。
三、句子的理解策略
第三節語言與文化
一、語言運用與文化滲透
二、語言的文化內涵
三、言語的文化制約
(一) 文化制約著交際角色的言語
(二) 文化是構成語境的重要因素
E. 教學大綱是課程標准以前的稱謂
首先得確定兩個概來念的定義:
1、教學大自綱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定學生學業成績和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准
2、課程標准現在也叫新課程標准(簡稱"新課標"),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我國沿用已久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准,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基礎教育各門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經過全國近300名專家的共同努力,18種課程標准實驗稿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新的階段。
簡言之:教學大綱是以前的叫法,新課程標準是教學改革後的叫法。沒有本質區別。
F. 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有哪些主要區別
課程教學大綱即為課程大綱,課程大綱為課程的教學大綱,裡面標明課程各個模專塊的理論學屬時和實操學時,考試大綱為考核內容及其相應比例分配與課程大綱不一樣,另外還有個教學計劃又與教學大綱由區別。
從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框架結構看,兩者的條目並不完全對應。課程標准有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和附錄5個大條目組成;教學大綱有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要求、教學建議、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課時安排、考核與評價6個大條目組成。
課程標准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參考了教學大綱的要求,但是和「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相關聯的課程目標、課程基本理念、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都與現行的教學大綱有較大的區別。
拓展資料: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
G. 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有何區別
2.在對教學目標的確立方面,教學大綱關注的是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新的課程標准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 3.在對教學管理方面:課程標准關心的是課程目標、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而教學大綱規定了教學重點、難點、時間分配等具體內容。 4.在對教材的編寫要求方面:課程標准精選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調教科書與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而教學大綱過分強調學科自身的系統性、邏輯性。 課程標准中的內容標准部分,按照學習領域或主題組織學習內容,突破學科中心,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努力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的現狀,密切教科書與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打破單純地強調學科自身的系統性、邏輯性的局限,盡可能地體現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課程應首先服務於學生發展的功能。 5.在對教學方式的要求方面:課程標准強調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而教學大綱關注的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習的結果 6.在對教學的評價方面:課程標准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強調過程評價和評價的教育發展功能;而教學大綱關注的是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重視終結性評價和評價的篩選評判功能。 7. 在對教學的影響方面:教學大綱對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和學業評價的影響是直接的、嚴格控制的、硬性的;而課程標准對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和學業評價的影響是間接的、指導性的、彈性的。[好研網]
H. 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而教學大綱則是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
2、教學計劃主要是學科的計劃,或只是學科表。教學大綱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
3、教學計劃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應有相應的教學大綱。而教學大綱是根據學科內容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
I. 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大綱是一回事嗎和課程標准及考試大綱有什麼區別和聯系呢
課程教學大綱即為課程大綱,課程大綱為課程的教學大綱,裡面標明課程各個模塊的理論學時和實操學時,考試大綱為考核內容及其相應比例分配與課程大綱不一樣,另外還有個教學計劃又與教學大綱由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