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

發布時間: 2020-11-28 19:19:48

『壹』 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是以學生為本還是以學校為本

學生為本

『貳』 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校本課程開發」的

額 。。這個我們原來也搞過這個東西。。
這不是誰理解不理解的問題
這個是每個學版校根據每個學校自權己各自的特色所開展的一項活動。
所以如果你要開發一項校本課程的話,你要想了解這所學校和其他學校不同的地方。根據其特色去開發。
如果你只是要評價校本課程的話,你可以去求助你的老師,他們會把更具體的事項告訴你,
還有疑問去找老師吧。

『叄』 校本課程開發的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一)涉及課程開發的所有要素
校本課程開發作為一種課程開發活動,它涉及課程目標的制訂、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僅僅是課堂的補充或延伸,不是一種課程開發活動,缺乏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
(二)以校為本
校本課程開發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屬於學校的課程開發活動,即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發重視學校及社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調學校辦學特色與理念的凸顯,關注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自發、自願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以其特色需求為目標的自發性課程發展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兼顧地區性或校際間的個別差異,有利於教師根據本地區、本校的特點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
(四)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
校本課程開發能依照社會變遷與學生需求隨時作出調整與改變,課程更富機動性、多樣性與彈性。它不提倡編寫固定的、正規的教材,而是強調活動、過程,以保持較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適應性。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不能等同於學校課程(即學校內所實施的一切課程),它更強調行動與過程,不要求自編教材,可以是活動方案或活頁資料。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比,校本課程開發屬於兒童中心、興趣中心、問題中心的課程,屬於「教師本位」的課程開發。在學術性課程與非學術性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諸關系網路中,校本課程開發更定位於非學術性、選修類、活動類課程。

『肆』 「校本課程開發」的涵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求解

一、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
校本課程開發的涵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其狹義是指校本課程的開發,所開發出來的是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的校本課程。其廣義是指校本的課程開發,既包括校本課程的開發,也包括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它直接體現著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和目的。依據各個學校不同的教育哲學與資源條件,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表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同時,由於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過程,它的內容相應地表現出開放性和拓展性。當前,大多數學校將校本課程分為必修課、活動課和選修課。從活動方式角度分析,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包括:
1.課程選擇。這是校本課程開發最普遍的活動,是指在眾多可能的課程中決定學校付諸實施的課程計劃的過程。2.課程改編。指針對原有課程,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進行一些學科上的修改。校本課程中的課程改編主要是指教師對正式課程的目標和內容進行某些具體的改動以適應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3.課程整合。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課程整合的方式一般有關聯課程與跨學科課程兩類。4.課程補充。指為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而進行的課程材料開發活動。課程補充可以是矯正性和補救性練習,報紙、雜志、聲像材料、圖畫、模型的摘選等。5.課程拓展。課程拓展的目標是拓寬正規課程,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內化價值觀和掌握技能的機會。6.課程新編。校本課程開發也可以開發全新的課程板塊和課程單元,例如,特色課程、鄉土課程都屬於這一類。
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無論哪一個都與教師直接關聯,或是由教師為主體進行的開發活動。教師都是課程開發的主要承擔者、實際的操作者,在整個課程開發活動中處於核心地位。
二、學生:校本課程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
現代教育理念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這就決定了學生的發展是校本課程研製開發和具體實施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促進學生高品質的學習和個性的和諧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之一。
在校本課程研究中,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和能力傾向,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內容(如,國家審定通過的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中的內容)進行適時的選擇、補充,乃至改編、整合和創新,在此基礎上開發學生喜歡的校本課程內容。
例如,《好大一棵樹》就是東北地區某師大附小進行國家課程校本化處理的一個典型事例它是在充分考慮了學生的需要和年齡特徵的基礎上,經過不同學科的教師合作開發的一個綜合課程內容,屬於在六年級學生中開展的小課題學習活動。這個內容共分為三個板塊:一棵樹的價值、回收廢紙、一次性筷子。通過品德課與數學課的整合,學生們不僅在活動中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激發了數學學習興趣,鍛煉了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了探究的快樂,同時,強化了節約意識,提升了思想品德修養。
上海市某小學開發的低年級數學校本課程思維訓練活動課,則是列入學校課程計劃的數學活動課屬於學校自己開發的校本課程。這種活動課,在課程目標方面強調學生在興趣中擴大數學視野、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創新意識;在教學內容上,讓學生在參與中探究,在探究中創新,在創新中求得發展。以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思維訓練活動課③為例,其基本內容分為活動性內容、探究性內容和讀寫性內容。
另外,學生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作用是隱性的,學生的需要有時候不能通過學生自己表達出來,但這並不代表學生的作用可以忽視。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教師必須主動與學生及時進行交流和溝通,隨時了解學生的需要,及時調整課程實施的進程,以求優化課程實施效果。
三、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力軍和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
當前,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活化教材轉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和踐行。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尤其要關注教師的這種角色轉變。在這里,教教材通常是指教師只是按照國家統一的課程標准、教學計劃、教科書進行教學,教師只扮演著被動的課程接受者、實施者的角色。而用教材教,活化教材則集中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選擇、運用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教師從心理上、角色定位上都發生極大變化,積極性、主動性高漲,有利於課程實施的高效順利進行。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師不僅是主力軍和直接的執行者,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
為此,教師首先要對國家標准標准以及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做到心中有數。因為校本課程開發並不是開發校本教材,而是按照國家課程標准,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以教師為群體,以自主、開放、合作的形式,形成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課程,既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校本化處理,也包括針對本校實際自主創生的新的課程內容。當然,就目前我國中小學實際而言,前者占更大的比例,而後者所佔的比例視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不超出國家規定的12%(如,新課程關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及比例中規定,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比例為12%)。教師只有在較好地把握課程標准對相應內容的要求,較好地理解一套標准實驗教科書的基礎上,密切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進而開發出適合本校學生需要的課程內容。實踐表明,那種撇開課程標准和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憑自己的經驗和理論進行的所謂校本課程開發,往往是不可行的。
其次,教師還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學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准確把握學生的需求和認知水平,才能將理想的課程,經過實施的課程,轉變為學生習得的課程,進而不斷提升校本課程的生命力。畢竟每位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他們的內心需求、愛好特長、思想表現、品行修養、學習能力、學習動因以及心理素質千差萬別,對課程有不同的興趣和接受能力,作為教師,理應當想學生之所想,想學生之所需。為此,了解學生,既要從宏觀上熟悉學生的整體發展狀況,又要從微觀上把握學生個體的鮮明特徵。同時,學生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資源,在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中,教師也可以從學生那裡獲得意想不到的智慧和靈感。
再次,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也是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條件。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由於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學經驗,對教學往往缺乏必要的監控能力,這就使他們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的需要把握不準,也就不可能很好的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因而,重視對新教師的培訓,關注教師的不斷成長和專業發展,變得尤其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往往不是孤軍奮戰,更多情況下需要與其他教師通力合作。 校本課程整合作為校本課程開發(或稱校本課程發展)的一種模式,是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重點之一。這就需要不同年級、不同科目教師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圍繞著共同的研究主題重新建立起新的非正式的、開放的組織氣氛和組織制度,從多學科的視角以平等對話、開放、合作的組織方式研究、設計、實施校本課程整合的學習主題④
,形成校本課程開發的共同體。
四、校長:校本課程開發的領導核心
對於課程改革有這樣一種說法 動不動在局長,改不改在校長,好不好在教師。可見,校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校本課程開發與否,校長是校本課程的領導核心,所以,校長的素質在校本課程開發中至關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校長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應該具有六種職責:確定明確的辦學宗旨、建立良好的課程決策結構、建立良好的校內溝通網路、協調影響校本課程開發的各種因素、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建立一個民主開放的組織機構與五種素質領導能力、規劃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交際(合作)能力。
就校本課程的實施現狀而言,筆者認為,發揮校長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領導作用的基本前提,在於校長首先要具備必要的素質和能力,這些素質和能力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一)是否具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和先進的教育理念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命運。校長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反映著校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境界,決定了校長對校本課程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作為一校之長,應該考慮諸如學校的教育目標什麼?辦學特色是什麼?教師有什麼特點?學生有什麼需要?學校和社區之間的關系如何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思熟慮,在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和學校生存需要的前提下,密切切合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實際,校長就會逐漸形成基於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比如,如果校長一開始就把課程開發定向為促進教師和學校的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的話,那麼,在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校長更多的是關心教師的積極參與,讓教師在開發過程中提高課程意識,形成發現問題的習慣,養成課程開發的能力,構建一個積極、創新的教師課程開發的共同體。其中,充分調動起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成為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關鍵。
(二)是否具備有效交流與協調的能力等領導才能
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領導人,校長必需具備一些基本的領導才能。中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具有有效的交流與協調的能力,是校長領導才能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這既有利於得到上級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又有利於得到課程專家的指導,更有利於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進而有利於創設校本課程開發所需要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三)是否具備必要的課程知識
校本課程開發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作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開發出的校本課程有效和高質量。如果校長缺乏必要的課程知識,要想成功地領導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將是不現實的。比如,前文所提到的某師大附小的校長,自己既是課程論方面的專家,又在校本課程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對課程方面的相關知識十分嫻熟,對當前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動態時刻關注,同時,無時無刻不在考慮本校的具體實際,因而能夠領導本校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取得顯著成績。當然,這樣的小學校長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還是少數,這也並不是說,所有的校長都要具備相當高的課程知識水平。只要校長平時注意積累必要的課程知識,時刻關注課程改革的新動態,就會對校本課程開發有幫助。
(四)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事物不斷發展的助推器。學校的發展是在不斷創新中實現的,而校長的創新能力是核心。我們認為,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利用中,校長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校長自身要有敢於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和信心;要有不斷學習的良好品質;要善於反思,不斷提出新的見解和主張;要永遠不滿足於現狀,針對學校發展的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進行大膽改革和創新。

『伍』 試闡述小學校本課程開發應遵循哪些觀念

1、打破校本課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師把校本課程看得很神秘,其實,許多學校已開設的選修課、活動課就具有校本課程的性質,只是學校和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還處於無意識狀態罷了。也就是說,許多學校往往有校本課程之「實」,而無校本課程之「名」。校本課程是開放的、多種多樣的。如研究型課程、自願報名開設的體育課選修(乒乓球、籃球等)。可以說,學校里的課程都有校本課程的成分。因此我們說,校本課程就在我們身邊,它並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2、消除開發校本課程影響升學率的擔心
近年來,中考試題命題正在向能力化、素質化、個性化、綜合化的方向發展,各學科考試更體現了這一點,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方向正是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開發校本課程不僅不會影響中考升學率,反而會促進中考升學率的提高。我們應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對待升學率,我們的策略是「不為中考,贏得中考」,滿意的升學率應是素質教育的結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標。
3、教師會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得到培養、鍛煉和提高
教師參與課程的目的是使學校課程更加適合學生的需要,促進學
生最大程度的發展,但就教師本身而言是確立教師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課程開發的實踐過程中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所以教師參與課程開發不僅是編制出一系列的課程文本,更重要的是參與課程開發過程本身。
從校本課程開發角度而言,為了有效地推進新一輪的基礎教學課程改革,教師必須具備課程意識,形成相應的課程觀念。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開設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樣就為學校特色的形成,學生不同興趣、個性和特長的發揮留下了空間。將與課程有關的決策重點從原先的「上意下達」的方式轉變為教師之間的「討論」方式;教師既是教學的實踐者同時又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強了行動研究的意識和能力。
4、課程觀念要更新
由於絕大多數教師原來所學的教育學是沒有課程論的教育學,加上「校本課程」這一概念在我國正式使用的時間並不長,因此,教師對校本課程的認識難免存在一些偏差。另外,學校、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和迷信統編的教科書。這種傳統的思想上的習慣勢力與校本課程的現實需求之間存在的強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將對校本課程的開發帶來觀念、制度層面上的阻力。如何盡快改變這種狀況,將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5、教師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知識和技能的提高
校本課程開發中系統的規劃、理論指導和實踐性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如何不斷強化學校和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學校教師、領導的課程開發技術,使之有課程改革的正確意識,有課程改革的願望和動力,有開發校本課程所必要的知識、技術和能力,這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條件。
6、缺乏課程專家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課程開發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這是課程開發走向科學、規范、完善、發展的瓶頸
7、需要強有力的校內、校外的大力支持。即良好的校內溝通,給教師足夠的自由時間和空間,良好的計劃組織,可用的教育資源方面的信息,外部參照系 ,課程理論與技術指導等方面。為教師盡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做好條件上的支持和准備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