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程標准
①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是怎樣敘述的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提出了「面向全體小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對象問題。 小學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小學生。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公平性);同時,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 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因材施教)。
2、學生觀問題。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經驗→需要)例如,美國教師教學《運動小車》研究怎樣快或慢一點?(經驗概念化→提升→發展)學習科學是一個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他們提供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夥伴。
3、學習方式問題。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知識不是給予的,知識是生成的。例如《熱對流》的教學,圍繞液體中有沒有這種現象讓學生探究,怎樣把冷水、熱水分開?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他們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4、內容選擇問題。 小學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技發展趨勢、適應於社會發展需要和有利於個人發展的內容,並強調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
5、課程資源問題。 小學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教材不是聖經,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與練習、評價等方面提供教師、學生更大的選擇機會和創新空間;信息社會更具開放性。
6、評價問題。 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①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②指標是多元的;③方法是多樣的;④評價主體(教師、學生、家長等)。
② 什麼是《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中的科學探究內容:科學探究是科學研究過內程的本質特徵,具有重容要的教育價值。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將有利於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主動性。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讓學生將探究式的學習與其他方式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以獲得最佳的學習結果。
③ 《科學課程標准》的課程目標有哪些特點,我們應該怎麼把握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回放的視野,具備包答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④ 17版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有哪些新變化
精彩速讀
1.根據「新課標」從今年起,小學1-2年級也有科學課啦!科學課將成為小學階段與語文、數學一樣重要的重點科目。
2.明確新增了技術與工程內容。
3.明確新增對社會與環境的責任,不僅僅是科學技術在現實上的應用,還在新增了科學技術對倫理、環境、生活影響的思考。
關於新課標不得不知的幾點變化
1
兩個新增
1.明確新增技術與工程學。
讓學生體會到「動手」的成功和樂趣,養成通過「動手做」解決問題的習慣
明確了STEM中的'T'和'E'的重要性,即技術與工程
2.明確新增對社會與環境的責任
不僅僅是科學技術在現實上的應用,還在新增了科學技術對倫理、環境、生活影響的思考。讓學生關注周圍技術世界的發展,體驗科學技術對個人生活、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
兩個變化
1.劃分了三個學段。
學習分為1—2年級,3—4年級,5—6年級,更加詳細化
對於低年級開設科學課,通過小實驗、小游戲的體驗對科學知識有感性的認識
2.學習評價方式更多元。
舊版本:
行為表現評價
紙筆測驗評價
綜合評價
新版本:
課堂教學評價
學生的自評和互評
終結性評價
1)紙筆測驗
2)表現性評價
3)真實性評價
4)檔案袋
⑤ 最新的《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修訂稿)頒布時間是多少!
2001年。
⑥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中的教學活動建議有哪幾條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為進一步加強小學科學教育,根據立德樹人工專作總體部署,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屬小學科學課程標准進行修訂完善印發的實施標准。由教育部於2017年2月15日印發,於2017年秋季開始執行。[1] 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在教育部組織修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前,小學一、二年級要按照每周不少於1課時安排課程,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