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生物課程標准
『壹』 中國高中生物課程標准與ngss區別
Ngss屬於關於生物的愛好的標准,所以人們並不受到什麼限制,而高中的生物課程是有專門的考試的目的的,而且也有教科書來進行限制,所以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比較自由,一定要符合標准。
『貳』 高中生物《新課程標准》是哪年施行的
2003年《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的頒布,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正式拉開序幕。
『叄』 高中生物新課標課程標準是什麼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在吸納現行高中生物學教育有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構建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課程具體目標包括:1、知識。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3、能力。
內容標准:必修1、2、3。和選修1、2、3。
具體內容相當於以前的教學大綱太多了,很具體。但並不神秘,可以比附以前的會考目標。
『肆』 2016年靖遠縣第二中學高二期末考試生物答案下列是關於基因蛋白質和性狀三者關系,描述錯誤的是
你可以上這個網址上看看,因為一些表格復制不過來http://www.jsyzsw.com/shownews.aspnews_id=465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考試大綱生物(送審稿) [日期:2008-11-29 9:54:26] [字體:大 中 小] 一、考試目標 普通高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是面向全體普通高中學生的達標性考試。其考試目標是:以高中教育培養目標和生物課程標准中提出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為指導,全面檢測普通高中學生修完生物學科必修課程後所達到的學業水平,考查學生是否達到《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確定的課程目標。重點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本事實、核心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的理解;考查學生對生物科學探究一般方法的掌握;考查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運用生物科學知識和方法作出個人決策、對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形成自己看法的能力;重視考查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對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相互關系的理解。促進學生終身發展能力的形成;引導學校和生物教師落實《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推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二、命題依據 為實現普通高中教育培養目標,普通高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以《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試行)》和《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考試大綱(試行)》為依據,並結合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命題。旨在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體現生物學科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基本思想,全面實現普通高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目標。三、命題原則 1.科學性原則——生物試題符合學業水平考試的性質、特點和要求,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認知規律和發展要求。試卷結構合理,試題內容科學、嚴謹,試題文字簡潔、規范,試題答案准確、合理。 2.基礎性原則——試題要圍繞《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的重點,側重對必修模塊中主幹知識和核心內容的考查。試題要體現生物課程屬於科學課程的基本性質。重視對考生生物學基本素養的考查,突出學科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注重學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初步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杜絕偏題、怪題、難題。 3.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突出生物與生活、社會、環保和當代科技等方面的密切聯系,注重從學生日常生活的常見事例中選擇試題素材,體現從生活走進生物學,從生物學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引導學生主動關心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體現生物學教育的人文價值。 4.公平性原則——生物試題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考慮我省中學生物課程教學實際,命題應注意各市(州)教育發展的差異性,試題選材避免城鄉和地區差異。 5.友好性原則——生物試卷設計應充分體現為考生服務的宗旨,卷面設計整潔合理、圖示圖表清晰美觀,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學習習慣。提示引導友好,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6.導向性原則――――試題要符合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的目的,淡化分數競爭,科學地評價學生是否達到《生物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 試題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使學生改變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獲取生物科學知識的同時,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學知識,構建更合理的知識體系;增進對科學過程和方法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理解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試題應有利於生物課堂教學改革,引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與行為,以全面落實課程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目標為出發點,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生物教學由「應試教育」,轉變為促進學生發展和提高生物學素養。四、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考試能力層級 普通高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根據《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案(試行)》、《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實驗)》和學科特點,將本學科考試能力由低到高分為「了解」、「理解」和「應用」三個層次(用A、B、C表示),較高層級包括較低層級的要求。學科考試能力層次與實施方案中提出的能力層次關系如下:《實施方案》能力層次 識 記 理 解 簡單應用 綜合應用 本學科能力層次 知識 了解 理解 應用 技能 觀察或鑒別 驗證 探究 情感 經歷 反應 領悟 本大綱使用的符號 A B C 各層級目標的具體要求見表一。 表一: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生物學業水平考試考試目標要求 A水平要求 B水平要求 C水平要求 知識性目標 了解水平:能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徵等。 理解水平:把握內在邏輯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應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聯系等。 技能性目標 觀察或鑒別水平:觀察對象「是什麼」,或鑒別材料中「有什麼」。 驗證水平:為闡明「為什麼」或「怎麼樣」提供實驗依據,或證實物質或結構的動態變化。 探究水平:設計和執行實驗方案來檢驗「有什麼」和「為什麼」的解釋,設計或製作某種研究對象,或模擬研究對象的動態變化 情感性目標 經歷(感受)水平:從事相關活動,建立感性認識。 反應(認同)水平:在經歷基礎上表達感受、態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相應反應等。 領悟(內化)水平:具有穩定態度、一致行為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等。 (二)考試要求 1、知識與能力方面的要求。 (1)能夠用文字、圖表、圖解、模型等形式闡述生物學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尤其是生物學科的主幹知識、核心知識。把握所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良好的生物學知識結構。 (2)能讀懂一般性生物學科普文章,理解有關文字、圖、表的主要內容及特徵,並能與學過的知識結合起來解決問題。 (3)能運用所學知識和題目給定的事實、條件和相關信息,對自然界、生產和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並能把推理過程表達出來。 (4)能獨立完成「考查內容表」所列實驗,包括理解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並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進行綜合運用。 (5)具備驗證簡單生物學事實的能力,並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解釋、分析和處理。 (6)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確認變數、作出假設和預期、設計可行的研究方案、處理和解釋數據、根據數據作出合理的判斷等。並能初步運用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模型法、演繹推理法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設計可行方案,收集數據。 (7)能對一些簡單的實驗、實踐活動方案作出恰當的評價和修改。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 試題中應有機滲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環境保護意識、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健康的生活習慣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 (1)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生物進化觀點和生態學觀點;系統論的觀點。 (2)認識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性質,能正確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能夠運用生物科學知識和觀念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 (3)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樂於學習生物科學,養成質疑、求實、創新及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4)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5)關心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對我國生物科學和技術發展狀況有一定的認識,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增強振興中華民族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細目 本考試的范圍包括《生物1:分子與細胞》、《生物2:遺傳與進化》、《生物3:穩態與環境》3個必修模塊。考試的具體內容如表二。 表二: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考試內容與要求細目表 必修1:分子與細胞內 容 測試水平要求 A B C 第1章 走近細胞 第1節 從生物圈到細胞 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 第2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觀察細胞(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 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 √ 第2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組成細胞的元素 √ 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 第2節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氨基酸及其種類 √ 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 √ 蛋白質的功能 √ 第3節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 √ 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 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 √ 核酸的功能 √ 第4節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細胞中的糖類(種類和作用) √ 細胞中的脂質(種類和作用) √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 第5節 細胞中的無機物 細胞中的水(作用) √ 細胞中的無機鹽(作用) √ 第3章 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1節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細胞膜的成分 √ 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 √ 細胞膜的功能 √ 第2 節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細胞器之間的分工 √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 √ 細胞之間的協調配合 √ 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 第3節 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細胞核的功能 √ 細胞核的結構 √ 嘗試製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 √ 第4章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1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通過滲透現象探究膜的透性 √ 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 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 第2 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 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 第3 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被動運輸 √ 主動運輸 √ 第5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1節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一 酶的作用和本質 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 酶的本質 √ 二 酶的特性 酶具有高效性 √ 酶具有專一性 √ 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 √ 影響酶活性的條件 √ 第2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鍵 √ ATP和ADP可以相互轉化 √ ATP的利用 √ 第3節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細胞呼吸的概念 √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 有氧呼吸 √ 無氧呼吸 √ 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 第4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一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 捕獲光能的色素 √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 葉綠體的結構 √ 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 √ 光合作用的過程 √ 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 √ 探究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 第6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第1節 細胞的增殖 細胞不能無限長大 √ 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系 √ 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殖 √ 有絲分裂 √ 無絲分裂 √ 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 √ 第2節 細胞的分化 細胞分化及其意義 √ 細胞的全能性 √ 搜集幹細胞研究進展與人類健康 √ 第3節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 細胞衰老的特徵 √ 細胞衰老的原因 √ 細胞的凋亡 √ 第4節 細胞的癌變 癌細胞的主要特徵 √ 致癌因子 √ 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防癌 √ 必修2:遺傳與進化內 容 測試水平要求 A B C 第1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第1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 對分離現象的解釋 √ 性狀分離比的模擬 √ 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 √ 分離定律 √ 第2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 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 √ 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 √ 自由組合定律 √ 孟德爾實驗方法的啟示 √ 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 √ 第2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第1節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減數分裂 精子的形成過程 √ 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 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 √ 二、受精作用 配子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 √ 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 √ 受精作用 √ 第2節 基因在染色體上 薩頓的假說 √ 基因位於染色體上實驗證據 √ 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現代解釋 √ 第3節 伴性遺傳 人類紅綠色盲症 √ 抗維生素D佝僂病 √ 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 第3章 基因的本質 第1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 √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 第2節 DNA分子的結構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 √ DNA分子的結構 √ 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 第3節 DNA的復制 對DNA分子復制的推測 √ DNA分子復制的過程 √ 第4節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 DIV> 說明基因與DNA關系的實例 √ DNA片段中的遺傳信息 √ 脫氧核苷酸序列與遺傳信息的多樣性 √ 第4章 基因的表達 第1節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遺傳信息的轉錄 √ 遺傳信息的翻譯 √ 第2節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中心法則的提出及其發展 √ 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 √ 第5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第1節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基因突變的實例 √ 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 基因重組 √ 第2節 染色體變異 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 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 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 第3節 人類遺傳病 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 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 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 √ 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影響) √ 第6章 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 第1節 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 雜交育種 √ 誘變育種 √ 第2節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 基因工程的原理 √ 基因工程的應用 √ 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第7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第1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 拉馬克的進化學說 √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 達爾文以後進化理論的發展 √ 第2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 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 √ 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 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 √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 二、隔離與物種的形成 物種的概念 √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 三、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共同進化 √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 生物進化理論在發展 √ 必修3:穩態與環境內 容 測試水平要求 A B C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 細胞外液的成分 √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鹼度 √ 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 第2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內環境的動態變化 √ 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 √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 √ 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 第2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 √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 √ 人腦的高級功能 √ 第2節 通過激素的調節 激素調節的發現 √ 激素調節的實例 √ 激素調節的特點 √ 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 √ 第3節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比較 √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協調 √ 人體的體溫調節和水鹽調節、血糖調節 √ 第4節 免疫調節 免疫系統的組成 √ 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 √ 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 √ 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清除功能 √ 免疫學的應用 √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調節 第1節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 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 第2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 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 第3節 其他植物激素 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 第4章 種群和群落 第1節 種群的特徵 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 出生率和亡率 √ 遷入率和遷出率 √ 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 √ 第2節 種群數量的變化種群 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 √ 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 √ 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 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 √ 第3節 群落的結構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 群落的物種組成 √ 種間關系 √ 群落的空間結構 √ 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 √ 第4節 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類型 √ 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 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 第5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1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生態系統的范圍 √ 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結構 √ 第2節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能量流動的過程 √ 能量流動的特點 √ 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 調查當地農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情況 √ 第3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碳循環 √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 √ 第4節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 √ 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 第5節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 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 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 設計並製作生態瓶,觀察其穩定性 √ 第6章 生態環境的保護 第1節 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我國的人口現狀與前景 √ 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 第2節 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 保護生物多樣性 √ 可持續發展——人類的必然選擇 √ 說明: 1.為方便教師教和學生學,表中內容基本按教材編排順序陳述,列舉的條目細化到教材中的黑體字小標題。 2.應考的實驗、調查及其他實踐活動放在相應章節中同步列出。五、考試方式、時量與分值考試方式 紙筆測試;閉卷 考試時量 90分鍾 試卷分值 100分 六、試卷結構 1.各類題型與分值 題 型 題 量 分 值 機器評卷 選擇題 40小題 40分 人工評卷 非選擇題 約8小題 60分 2.考試內容與分值考試模塊 分 值 生物1:分子與細胞 約33分 生物2:遺傳與進化 約34分 生物3:穩態與環境 約33分 生物學基本理論試題約佔80%,實驗、探究性試題約佔20%。 3.試題難度與分值 試題類型 難 度 分 值 容易題 0.85以上 約80分 稍難題 0.65~0.85 約10分 較難題 0.50~0.65 約10分 全卷的難度為0.80—0.85。 七、題型示例(略)八、樣卷(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