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2001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2001

發布時間: 2021-02-17 11:29:05

⑴ 2001年頒行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有哪些

http://wenku..com/link?url=f-JIP-vATWeZe4hYPQp5BA_UL4HwtQD_oRkC7
僅供參考

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01年和2011年的區別

主要學習的方面沒有什麼變化,相對比2001版的有以下幾點變化:

  1. 引言

  2. 2001:英語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教育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英語教育尚不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3. 2011:英語已經成為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學習和使用英語對吸取人類文明成果、借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增進中國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英語課程有利於提高整體國民素養。英語課程對青少年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 2.總目標:

  5. 2001: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

  6. 2011: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

  7. 3.基本理念:

  8. 2001:

  9.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10. 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11. 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12. 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13. 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14. 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2011:

注重素質教育,充分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

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


4. 課程性質

2001: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主要語種之一。英語的學習既是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發展思維能力、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

2011: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

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

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


5.評價建議

2001:

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作用;

注意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注意3一6年級英語教學評價的特殊性;

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

各級別的評價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


2011:

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

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依據課程目標要求確定評價內容與標准;

注意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樣性;

形成性評價要有利於監控和促進教與學的過程;

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

小學的評價應以激勵學生學習為主;

合理設計和實施初中畢業學業考試。


然後是在目標啊,語言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有了很多改動。

⑶ 誰有《2001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的文件,發給我

網路一下不就知道了嗎

⑷ 2001年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有嗎

沒有,但那時有《義務教育音樂教學大綱》

⑸ 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2001)與2011年版比較研究!應該怎麼去分析比較!側重點!

【新舊課標比較】
與舊課標相比,新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到實施建議都更加准確、規范、明了和全面。具體變化如下:
一、總體框架結構的變化
2001年版分四個部分: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和課程實施建議。
2011年版把其中的「內容標准」改為「課程內容」。前言部分由原來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改為課程基本性質、課程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三部分。
二、關於數學觀的變化
2001年版: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2011年版: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數學作為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三、 基本理念「三句」變「兩句」, 「6條」改「5條」
2001年版「三句話」: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011年版「兩句話」: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6條」改「5條」:
在結構上由原來的6條改為5條,將2001年版的第2條關於對數學的認識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對課程內容的認識,此外,將「數學教學」與「數學學習」合並為數學「教學活動」。
2001年版:數學課程——數學——數學學習——數學教學活動——評價——現代信息技術
2011年版:數學課程——課程內容——教學活動——學習評價——信息技術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處理好四個關系
數學課程基本理念(兩句話)
數學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注重啟發式
正確看待教師的主導作用
處理好評價中的關系
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
五、「雙基」變「四基」
2001年版: 「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011年版 「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並把 「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
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 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六、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
2001年版:數與代數 、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2011年版: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七、課程內容的變化
更加註意內容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如在數與代數領域的第一學段:增加了認識小括弧,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要求更加明確和具有可操作性。

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01版西遊記第十三回概括100字左右

唐僧辭別唐太宗西行。出鞏州城,夜登雙叉嶺,被虎魔王部下擒住。二從者被生吃,正當內要害唐容僧時,被太白金星救了。在嶺上,遇到獵戶劉伯欽,打死老虎,並請唐僧去家裡過夜。
第二天,劉伯欽護送唐僧行至兩界山,正待與他告別,忽聽到感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⑺ 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的主要特點

考試的結果既是考查初中畢業生數學學業水平是否達到《標准》的主要依據,也是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 (二) 教育

⑻ 2001版和2017版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前言部分有什麼異同

最新的小學復科學課程標準是2011版義制務教育小學科學新課程標准(2011版)本次課程改革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⑼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與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的最大差異是什麼

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修訂的依據是什麼?

2001年開始執行的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實驗稿》),「實驗稿」三字說明是一次課程方面的教育改革實驗。將課程改革定為「實驗」,體現的是變革現實理想與科學探索態度的結合。教育實驗大致過程是:以新的理論作指導,設計實驗措施,根據研究目的,在自然條件下,有計劃地貫徹實驗措施,在規定的時間內,就實驗效果進行比較分析或重復實驗,證明、修正或證偽原來的理論假設,揭示教育因果關系,改進教育現狀。此次實驗歷經十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終於在2011年定稿出版。修訂的依據大體有如下幾點。

1.十年中,教育部組織了兩次全國性的調查。2003年教育部對實驗區教師、教研員,就課程標準的認識與建議,開展了第一次調查。2007年為配合《實驗稿》的修訂,按「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對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准(實驗稿)徵求意見的通知」,在29個省市42個國家級實驗區的城市、縣鎮、鄉村,對不同辦學水平學校的骨幹教師、教研員進行問卷調查。這次調查規模大,內容豐富。問卷分客觀題與開放題兩種。對客觀題的選項作頻度分析,對開放題的問題作出歸類——這些問題不作任何二次加工,真實保存原樣——再對問題的類別作頻度分析。修訂組根據整體性的統計分析開展修訂工作。

2. 修訂組收集了十年來報刊書籍網路上的相關文章,對《實驗稿》的教育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作出判斷。召開了多次座談會,進行了多次聽課考察,實地了解實驗狀況,聽取各種意見,研究教學中的新問題、新經驗。修改過程中,教育部還多次組織多學科專家、作家、院士、社會人士「會診」語文課程標准,聽取他們的寶貴意見。

3.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精神,作為標准修訂的基本指導思想。

4.研究十年來世界教育的新變化、新進步,了解別的國家母語課程、母語教學的新發展,據此調整我國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內容和具體建議。

二、《語文課程標准》堅持了《實驗稿》的哪些基本精神?

經過廣泛的而又長期的實驗檢驗,廣大教師與專業人士基本認同《實驗稿》,支持《實驗稿》的理念、目標與內容。所以,這次修訂堅持了《實驗稿》的基本精神,主要體現在 「課程的基本理念」上面。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 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價值觀等人格修養。這一理念追求的是語文方面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而不能忽略任何一面,也不宜以「某一方面為核心」;這些素養要求體現在《語文課程標准》的總目標及學段目標內容里。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嚴格說,由於主體認識的局限性,人們很難說自己能夠「正確把握客觀事物的特點」,所謂「正確把握」也只是一種願望。只能說我們學習歷史,正視現實,規劃將來,在現階段對「語文教育特點」有如下認識;

(1)重視人文內涵的深刻影響,又尊重學生感受的多元;

(2)重視語文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又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獨特體驗;

(3)重視實踐,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4)特別要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據此開展語文教學……

這些認識基本上是語文教師、語文課程專家的共識,是現階段里我們都認可的「正確把握」。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堅定地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 「平等對話、自主閱讀、自由表達」;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這些具有強烈時代意義的表述,是「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具體說明和可操作性保證,是語文教學必須堅持的基本理念。

4. 「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與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新時代語文課程必須處理好的一個重要主題。處理好了,語文教學既有豐厚基礎又有現代活力。語文課程的開放與活力還體現在「以校為本」的課程發展,體現在教師對語文課程更新發展。在當代中國語文教學中產生重大影響的優秀教師,在課程標准和語文教材的運用上,從來不墨守陳規,常常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實踐創新。

有了這幾條理念,學習與落實課程標準的「目標內容」可能就能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