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國學誦讀校本課程

國學誦讀校本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2-17 18:50:35

① 求國學經典活動方案一套

匯賢雅國學 做了很多國學活動,你可以去他們的網站找找。

我找到的:

國學活動策劃

匯賢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研究、教育和活動交流的大型綜合性公司。公司下設少兒國學課堂,並承攬國學講座和傳統文化活動的策劃與實施。公司依託卓越的國學教育師資團隊,傳遞先賢理智的為人處事之道,傳播古為今用的管理智慧,營造和合互敬的團隊氛圍。公司現已成功組織各類國學講座和傳統文化活動,為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培訓提供了優質的服務,獲得良好的口碑。

服務項目
1. 國學主題講座的策劃和實施;
2. 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的策劃和實施;
3. 經典誦讀主題活動的策劃和實施;
4. 傳統節日主題活動的策劃和實施;
5. 傳統文化與和諧團隊建設主題活動的策劃和實施;
6. 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共建主題活動的策劃和實施;
7. 傳統文化主題廣告的策劃和實施;
8. 傳統文化主題的國際文化交流與展示的策劃和實施等。

優秀案例
一、 匯賢雅國學啟蒙課堂;少兒國學夏令營;化身觀音,慧心永續,體悅安然,通絡易經,天問,等大型國學活動。
二、 招商地產「當代社區的精神家園」——聖訓典禮;孝為先; 禮之行;禪之心;國學系列活動。
三、 招商局招商地產「尊師重道」——師之技;師之道;師之魂;教師節國學特別策劃活動。

② 如何更好的開展《國學》課程教學

古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繁星,千百年來,滋養了多少代中國人。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三千餘年前夫子諄諄切切,語重心長地教導年輕人應學詩,三千餘年後的1999年的一個春日,我們同樣聽到了江同志在「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上的勸勉:「學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也提出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階段目標」中更明確要求誦讀、背誦優秀詩文,小學階段不少於160篇(段)。隨著《課程標准》的頒布,古詩文教學開始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
我校教師開發的以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的校本課程《國學》,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工程,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不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不僅是為了開發一系列的課程文本,而更加註重參與過程本身。
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中華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當今學習與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且為之振臂而呼並付諸實踐者,可謂鳳毛鱗角。趙朴初、冰心等知名人士倡議,著名作家老舍的兒子舒乙做董事長的北京市聖陶聖陶實驗學校,便打出了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響亮口號,讓小孩子從一入學就學習《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中國古代經典作品。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開始有了「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絢麗與壯觀。
以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的校本課程《國學》,作為弘揚中國優秀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首次閃亮登場,這里已經盪漾起誦讀至聖先師儒家文化的童音,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陣營中回響了起最富朝氣的孩子的吶喊。
二、課程教學理念
《國學》課堂教學必須打破沉悶無趣的氣氛,改變一成不變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的教學方法。《課程標准》的理念應當在教學中得以體現。
1、直面經典,真心接觸:「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程標准》)《國學》校本課程當然也應體現這一點。教師不能再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與詩詞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能懂會學的自主解決,即使是疑難焦點,教師也不急於揭曉,而應巧設台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
2、加強誦讀,引導想像:「凡物各自有根本,風雲萬變不離宗。」(顧況《行路難》)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已為大家所共識,而古詩文的教學中,「讀」尤其應當成為「正宗嫡派」之法。這一點,古人有許多精闢的見解和優秀的經驗,自無須贅言。《課程標准》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國學》校本課程也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採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
3、課堂開放,學科融合:「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標准》)《國學》校本課程的課堂當然也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如,課前課後對作者生平、創作背景、鑒賞介紹、相關作品等資料的收集、交流;教師嘗試走下講台,把講台讓給學生;允許鼓勵有不同的理解、見地。此外,教學中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聯系地理、歷史、自然等知識讀懂詩意,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情景等。
4、縱橫聯系,指導運用:教學貴在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能「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朱熹)。《國學》校本課程,除了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學習步驟,學習方法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法橫向的遷移運用。

③ 三年級國學朗讀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照進心靈的一縷陽光》。
走進我們惠廠小學,你抬頭看一看,就會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鐫刻著鎏金的大字,它們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讓我們惠小的校園變得熠熠生輝。「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這十五個字道出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如一縷縷陽光把我們稚嫩的童心照亮。
側耳聽一聽,你會聽到每班琅琅的誦讀國學經典的聲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讀《三字經》,讓我們學會了用榜樣的行為規范自己的舉手投足夠;「聖人訓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讀《弟子規》,讓我們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孝」文化對人性深處的撞擊與激發;「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讀《增廣賢文》,讓我們學會了取捨得當,人格光亮。正如我們可敬的朱校長在國學經典這套校本課程里所寫的那樣:「國學經典讓我們熱愛春花秋月,熱愛人間喜悅,能喚醒我們生活中的優美與飛揚,享受人生中的快樂與柔軟!」這一席話,如一縷陽光讓我們孩童的心變得溫暖無比。
升入五年級後我們每周都要誦讀《增廣賢文》,它就像我的良師益友,循循善誘;又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的心田,讓我沐浴在經典的芬芳中。「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恩」、「千經萬典,孝弟為先」讓我牢記要孝順自己的父母親。爸爸媽媽對我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為了讓我健康幸福地成長,他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我也要為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飯;要懂得感恩,記住他們的生日;要好好學習,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這些不都是《增廣賢文》帶給我的啟示嗎?它就像一縷陽光照亮了我的心靈。
記得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七點半,我們照例舉行升旗儀式。我看到藍藍的天空飄著幾朵雲,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著,我聽到了校領導說:「今天我們要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的頒獎儀式,請獲獎的同學上來領獎……」「我會獲獎嗎?那次誦讀,我背得應該是100分吧,為了能夠誦讀好,我一回家就拿出《增廣賢文》這本書,開始給媽媽讀,給弟弟讀。聽媽媽說,我晚上睡覺做夢時,還背著」知己知彼,將心比心。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簡直是走火入魔了。我好想聽到我的名字,心嘣嘣直跳,忐忑不安,終於念到我們五年級的名單了,當我聽到」劉新萌「時,我懸著的心才放下了,我真是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著一朵幸福的雲。我高興地跑到升旗台前,從陳麗芳老師的手裡接過獎品,此時我的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腦海里想到了那句」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的名言,讀書確實讓我收獲了很多很多,而讀國學經典更是如一縷陽光一樣,成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燦若雲霞,輝耀千秋。願我們的校園從此書聲琅琅,翰墨飄香;願我們的同學從此文思泉湧,談吐高雅;願我們都以經典為伴,將國學精粹繼承和發揚光大,讓國學這一經典成為照亮我們每個人心靈的一縷陽光!

④ 國學經典、普通話、傳統文化如何滲透在小學科學中

一、結合教材內容,搜集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精選典型案例。根內據思想品德內容分熱愛祖國、孝容親尊師、誠實守信、尊重自然、保護環境、關愛生命、守法維權等搜集國學中精粹部分,勵志怡情,明理啟智,激發民族情感和神韻。
二、誦讀經典,感悟道德,陶冶情操。國學中有許多靈活的形式可以為學生記誦,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諸子百家、四書五經、詩詞等語言精煉、語句簡潔、格式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朗讀經典美文,記誦經典名句,耳濡目染。
三、開發以誦讀經典為主要內容的國學校本課程,弘揚民族精神。國學是我國古代對人進行人文、道德教育的一門很重要的課程,至今仍值得借鑒。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發揮國民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建設」。
四、舉辦形式多樣的國學教育活動。道德教育不能採取簡單的說教的方式,「道德教育應當是潛移默化的,滲透在文化作品、精神產品和公共空間的道德教育更容易成功。

⑤ 如何更好的開展《國學》課程的建議

《國學》校本課程開發指南第一部分 前言古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繁星,千百年來,滋養了多少代中國人。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三千餘年前夫子諄諄切切,語重心長地教導年輕人應學詩,三千餘年後的1999年的一個春日,我們同樣聽到了江同志在「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上的勸勉:「學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也提出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階段目標」中更明確要求誦讀、背誦優秀詩文,小學階段不少於160篇(段)。隨著《課程標准》的頒布,古詩文教學開始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我校教師開發的以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的校本課程《國學》,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工程,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不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不僅是為了開發一系列的課程文本,而更加註重參與過程本身。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中華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當今學習與傳承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且為之振臂而呼並付諸實踐者,可謂鳳毛鱗角。趙朴初、冰心等知名人士倡議,著名作家老舍的兒子舒乙做董事長的北京市聖陶聖陶實驗學校,便打出了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響亮口號,讓小孩子從一入學就學習《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中國古代經典作品。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開始有了「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絢麗與壯觀。 以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的校本課程《國學》,作為弘揚中國優秀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首次閃亮登場,這里已經盪漾起誦讀至聖先師儒家文化的童音,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陣營中回響了起最富朝氣的孩子的吶喊。二、課程教學理念《國學》課堂教學必須打破沉悶無趣的氣氛,改變一成不變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的教學方法。《課程標准》的理念應當在教學中得以體現。 1、直面經典,真心接觸:「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程標准》)《國學》校本課程當然也應體現這一點。教師不能再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與詩詞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能懂會學的自主解決,即使是疑難焦點,教師也不急於揭曉,而應巧設台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2、加強誦讀,引導想像:「凡物各自有根本,風雲萬變不離宗。」(顧況《行路難》)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已為大家所共識,而古詩文的教學中,「讀」尤其應當成為「正宗嫡派」之法。這一點,古人有許多精闢的見解和優秀的經驗,自無須贅言。《課程標准》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國學》校本課程也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教育之優秀經驗,下接現代教學理論的「活水」,採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3、課堂開放,學科融合:「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程標准》)《國學》校本課程的課堂當然也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如,課前課後對作者生平、創作背景、鑒賞介紹、相關作品等資料的收集、交流;教師嘗試走下講台,把講台讓給學生;允許鼓勵有不同的理解、見地。此外,教學中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聯系地理、歷史、自然等知識讀懂詩意,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情景等。4、縱橫聯系,指導運用:教學貴在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能「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朱熹)。《國學》校本課程,除了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學習步驟,學習方法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法橫向的遷移運用。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一、總目標《國學》校本課程通過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進行文學、思想的「積累和熏陶」。所謂積累,即,積累豐厚文化底蘊,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所謂「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學會做人,為終身發展奠基。二、階段目標當前新課程改革要求對課程實施三級管理,其中之一就是開設本校課程,這為學校開設國學課程提供了空間。《國學》校本課程對不同年級年段要求也略有不同——一、二年級誦讀《唐詩宋詞》《三字經》;三年級誦讀《唐詩宋詞》《弟子規》,四五年級誦讀《唐詩宋詞》《論語》,六年級誦讀《大學》《道德經》。第三部分 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根據《國學》校本課程的學習規律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國學課的教學基本方法可確立為「四化」教學方法,即「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1、 誦讀化「誦讀化」即誦讀為主,理解為輔,這是《國學》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於以下三方面思考。其一,古人讀經書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義」、「略通大義」。在教學方法上,以口授和誦讀為主。宋代朱熹主張先讀《近思錄》,次讀:「四書」,而後及於「五經」,均要求熟讀成誦。古代國學教育,經過長期積淀,逐步形成了以讀經為主要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日臻完善的《國學》校本課程體系,是中華民族的教育瑰寶。其二,小學生正處於人生記憶的黃金年齡,在這一時期讓學生誦讀記憶《國學》的精華內容,他們將會終生受益。因此,加強誦讀恰好發揮了學生記憶強的優勢。其三,國學教材以《唐詩宋詞》為主,還選編了《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古代經典篇章。這些「之乎者也」的古文,思想內涵深刻,不易被學生理解。現在先讓學生「不求甚解」地背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沉澱在腦海中的古典精華經過反芻,逐漸會被消化、理解,慢慢領悟其中的深刻內涵,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內化為自我的思想精髓。「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記憶」是古人學習最常用的學習方法,這種古老的讀書方法經過千百年來的實踐,成為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古為今用」,選擇「誦讀、記憶」的方法進行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背誦古典名篇,引領他們把無意識記憶轉變為有意識文化儲備,使他們從小腹有詩書,在本國傳統文化滋養中成長。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優美的古典音樂,色彩鮮明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創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國學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古典文化的韻律和氛圍里,誦國學,學國學,身心受到陶冶,激發他們對國學的熱愛。音樂是極富感染力的藝術門類,可選擇《漁舟唱晚》、《陽關三疊》《春江花月夜》等中國古典名曲,配樂誦讀,學生聽著悠揚的樂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3、故事化「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來詮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國學》校本課程所選內容,皆中國古典優秀文化,其內涵豐富,它蘊含著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讓學生破譯文章的宏旨要義是教學的難點。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學時可把故事引入課堂,用精典的小故事來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含義,突破了教學難點。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故事化」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課文,受到教育,可謂是「潤物細無聲」。4、生活化「生活化」是指《國學》校本課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更好的生活,讓生命更有價值。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學中可以設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的環節,把學國學與學做人聯系起來。這樣,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學生的生活。使《國學》生活化,讓學生把中國傳統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內化為一種品質,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他們「我欲仁,斯仁至矣」。二、評價建議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從學校教師教學管理來說,應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課程標准》,針對《國學》校本課程,建立一定的教學管理制度、評價體系。如,語文教師古詩文素養提高、教學計劃的安排、教案的撰寫,教學的效果等都可納入教師考核范疇,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前提下,激勵、指導教師不斷學習,積極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業務水平。 從學生《國學》校本課程學習的評價來說,主要應體現以下幾點: 1、評價主體多維化:首先是改變目前佔主流的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指導學生自評、互評。由於古詩文的學習還常常在課余進行,還可請家長共同參與,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交互的活動。 2、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評價課內所學,還要評價課外的閱讀;不僅評價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掌握情況,還應「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課程標准》)以及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習慣、態度和方法等。 3、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不僅關注學生會背多少古詩文,更應注重學生發展的過程。《課程標准》關於古詩文閱讀評價有這樣的建議:「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近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古詩文素養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礎之上的,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應該注重平時的、過程的評價。 4、評價形式多樣化:除常規的解釋、背誦、默寫,還可採用朗誦、猜謎、賽詩會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中高段還可嘗試採用主題研究匯報的形式,(例:同是寫春天的幾首詩,在寫法和情感上的異同之處;從陸游、杜甫的幾首感懷時事的詩,看陸游或杜甫的愛國情感等。)使評價更具綜合性。筆試形式也可進行創新改進,如看圖寫詩,據文寫詩等,而且應鼓勵不同答案。

⑥ 學校怎樣開展國學教育

【「中華國學」團】這個問題有點兒復雜。
簡單點說吧,首先是師資的培版訓,老師沒有過硬的基本功,只能權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
其次是有針對性的選擇教材內容,能自己編寫校本課程更好。
第三,要有合適的時間和場地。
第四,在中考和高考指揮棒的揮舞下,要做好家長和學生的思想工作。
就這樣吧!不知滿意否。

⑦ 我要辦誦讀經典的手抄報,請給我一些關於誦讀經典的資料,有圖片更好

一、認識經典誦讀的意義,增強誦讀活動的信心
傳統經典詩文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我們之所以開展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其主要目的和意義在於:一是這項活動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語言文字應用水平,對於鼓勵人民群眾,特別是中小學生認真學習、了解中華經典詩文的內涵,增強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將傳播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與傳承弘揚中華文明並重,是語言文字工作新的工作思路,既推廣了普通話,又傳承了民族經典。二是這項活動有利於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經典詩文中承載著「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倫理觀,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於我們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通過誦讀活動,讓這些傳統美德根植於中小學生幼小的心靈,對於豐富學校德育內容,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孕育純朴的民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三是這項活動有利於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中華經典詩文內容豐富,文字精煉,體現了我國語言文字的高度凝煉性和表達應用技巧。利用中小學階段這一人生的黃金時間廣泛誦讀經典詩文,不僅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而且對於夯實學生的文化功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四是這項活動有效補充現行中小學語文教材教學內容。根據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1--6年級應學會2500個生字,認識3000個生字。把經典詩文中的精華部分移植到學校教學中,為完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識字教學等目標開辟了一條捷徑。如《三字經》(1128字)、《弟子規》(1080字)等幾個篇目,其文字總量達到3000多字,其中不重復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煉,是現行其它教材所不及的。因此,廣泛深入地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一舉多得,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二、認真組織,精心謀劃,經典誦讀初見成效
新課標「要求1~6年級學生誦讀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誦讀80篇(段),合計240篇(段)。」 誦讀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兒時誦讀的古典詩詞,盡管當時不解其中的含義,卻常常一生難忘,終身受益。古往今來的許多國學大師,都具有博聞強記的特點。茅盾能將《紅樓夢》倒背如流,錢鍾書先生也能任人隨便從書中抽出一段來,他就能流暢無礙地背出來。正因為他們頭腦中存儲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識,做起學問、寫起文章來才能旁徵博引,成為一代大家。我們在中小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旨在開發學生的記憶力,打好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底,使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獲得提升。
近年來,我市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利用推普周開展誦讀展示,並舉辦傳統誦讀比賽
每年的推普周都是進行經典誦讀展示的黃金時期,各校按照市語委的要求,開展行之有效的系列活動,把經典誦讀推向高潮。推普周期間市語委辦要進行兩項有關誦讀的傳統活動。一是舉辦全市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大賽。這項活動我們已成功舉辦了四屆,它已成為我市推普周的傳統特色活動。到目前已涌現出130名優秀選手,他們有的上了中央電視台大風車節目,有的獲全國小主持人大賽金獎,有的考上了傳媒大學……,這都為他們日後成功、成才打下了堅實基礎。二是舉辦經典詩文誦讀大賽。這項活動我們雖然剛剛舉辦兩屆,但由於各校開展經典詩文誦讀的基礎較好,大賽中所表現出來的成績卻是非常優秀。2008年參加全省首屆中華經典詩文比賽,我是3名選手包攬了中學組前三名,一名選手獲小學組二等獎,一個集體項目獲三等獎。由於市語委辦的精心組織,高度重視,市語委辦獲全省團體成績第二名,獲全省最佳組織獎。
(二)利用寒暑假進行定量定篇目誦讀,並適時反饋
自2000年以來,市教育局在每年的寒暑假工作安排中都把「背古詩、誦童謠、閱名篇、讀名著」作為假期孩子們必須完成的課外作業。規定:小學低年級背10首古詩,5個童謠;小學高年級背20首古詩、10個童謠;初中生讀5-10個名篇;高中生讀一本名著。有時市教育局還根據形勢,要求學生在寒暑假閱讀指定書目。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岩》、《把一切獻給黨》、《英才是如何造就的》、《少年鄧小平》《雷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魯迅》等書籍。反饋方式是:開學後,小學生、初中生把古詩文、名篇用規范的小楷形式交給班主任,初中生、高中生寫出讀書筆記或讀後感上交班主任。各校必須把假期讀書活動以讀書報告會的形式接受市教育局的檢查,每學期開學我們都要搞讀書匯報現場會。近兩年我們舉辦了大型讀書匯報會4次。
(三)精心打造書香校園,推動經典誦讀向縱深發展
近年來,我們在打造書香校園上動了一番腦筋。一是要求各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確定誦讀篇目,並在晨讀或午讀時統一展示。有的小學一年級誦讀《成語接龍》,二三年級誦讀《百家姓》、《三字經》,四年級誦讀《道德經》,五年級誦讀《弟子規》。二是學校開放圖書室,班級建立圖書角。我們要求學校把上鎖的圖書室打開,把圖書擺放在走廊、大廳,讓學生隨便閱讀。三是加大對學校圖書的配備力度。2007年,市教育局為30所市直屬中小學,每校新統配5萬元圖書,共計150萬元。有的學生還自願訂閱了《提前讀寫報》和《閱讀資源》,加深了對教科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理解和學習。四是各校紛紛設立讀書節、閱讀節。通過評比讀書狀元、閱讀之星、讀書能手等,推動誦讀活動的開展。五是將經典誦讀列為校本課程,打造學校特色。目前,我市部分直屬小學已將經典誦讀列校本課程,學生誦讀范圍也由小學擴展到了初中,經典誦讀已成為學校和師生的每日常規活動。有的小學一、二年級每周從自習課中安排兩節用於經典誦讀,三、四、五年級則從語文課中每周安排一節用於經典誦讀。初步探索形成了「教讀--領讀--齊讀--自由讀—比賽讀」五環節誦讀模式,經典誦讀活動更加規范。
三、總結經驗,研究策略,努力把經典誦讀引向深入
我們自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以來,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些學校的學生經過誦讀訓練後,老師們反映學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了,上課更能集中注意力,班級的秩序、整潔程度也都名列前茅,老師不在的時候,同學們也懂得自我約束,自製力也進步了,家長們也反映,孩子在家裡也比較聽話、孝順。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的辦學理念,進一步深化經典誦讀系列工程。
(一)抓好試點,積累經驗。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對於我們來說說既沒有經驗可循可又沒有捷徑可走,為避免盲目性,少走彎路,使之能迅速有效地在全市中小學中推開,我們將在市直屬小學進行試點,逐步推廣。
(二)精選精編教材,有本可依。我們將組織教研人員、語文教師精心選擇、精心編輯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論語》、《孟子》、《大學》以及唐詩宋詞等系列誦讀讀本供學生誦讀之用。
(三)逐步將經典誦讀納入課程管理。我們要在管理上將誦讀課與其它課一視同仁,納入教學常規管理,組織語文教師重點研究誦讀課的結構和方法,提高誦讀課的質量。要將經典誦讀列為語文大閱讀內容,進一步拓展閱讀范圍,豐富閱讀內容,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四)定期開展誦讀比賽,讓誦讀成為學校特色。為了使經典誦讀活動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我們將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中學學生、從班級到學校、從家庭到社區,不斷組織各種形式的經典誦讀賽事。讓誦讀比賽成為我們的傳統,成為孩子們的節日,成為學校的特色。我們將對優秀學生、優秀教師、優秀單位進行表彰和獎勵,以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我們相信,深深根植於中華民族血脈里的經典詩文,必將會以其特有的歷史厚重和生命張力,為廣大師生所接受和喜愛。我們願意在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與提高方面做出新的嘗試,我們也希望與全省各地的同行切磋交流,共同推進這項「立德樹人」工程的深入開展。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