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准框架的是
『壹』 什麼是課程標准課程標准和課程目標有什麼不同
國家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它體現國家隊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我國的課程標準的框架包括: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術語解釋等。
課程目標
1.廣義的課程目標
在廣義上的課程目標的涵義定位於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是一個比較大的視角,涵蓋面是全層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圖,包含了「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又包含年級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
2.狹義的課程目標
在狹義上的課程目標的涵義定位於教育內部的教育與學生的關系,是一個相對狹窄而具體化的視角,它的涵蓋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標」。在狹義上,課程目標不包含「教育方針」,只包含「教育目的」、「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
我也是個教書匠,就我個人的理解,課程標准和課程目標就是宏觀和微觀的區別,前一個是個大方向,後一個是具體操作流程制定。不好說,也說不好。能力有限,只能回答成這樣了
『貳』 課程標準的意義和功能、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框架
基本寬架復是:前言,課程目標制,內容標准,實施建議,附錄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從以上規定中可以看出,課程標准包括以下內涵:
☆它是按門類制定的;
☆它規定本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
☆它提出了指導性的教學原則和評價建議;
☆它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分配等具體內容;
☆它規定了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功能,意義:
『叄』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基本框架是什麼
目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基本框架,從模塊體繫上看,分為必修模塊(信息內技術基容礎)+選修模塊(演算法與程序設計、網路技術應用、多媒體技術應用、數據管理技術、人工智慧初步);從教材體系看,必修+選修,共6本教材;從課程建設思路上看,主要是按如下主線: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管理——信息的交流與評價等。
『肆』 在單元中是怎樣使用課程標准、課程框架問題或形成性評價的
一、確定課程標准。
根據所教學科的課程標准,
思考你的課程標准有關的事項和條目,並適時的上在以後的教學中對這些課程標准進行修訂,使之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創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單元實際過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的一步,確定的學習目標要切合實際,能被你的學生所理解,實現的難度不能太大。要與21世紀技能相結合。在目標設計是要關注活動、任務和操作技能等,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也要涉及。
三、設計課程框架問題
課程框架問題包括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內容問題,在設計課程框架問題時既要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要能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可以把學生進行組,在小組中共享課程框架問題,然後分組討論,並記錄學生的想法和建議,以便及時修改課程框架問題。
四、課程評價
評價包含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完整和准確的評價是有效教學的關鍵,形成性評價評價的目的在與評估學生的需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監控學生學習進程,檢查理解和鼓勵元認知。終結性評價在與展示學生理解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
通過對評價量規、小組討論和交流工具的使用,較好地融合各種評價工具,在單元進程中及時獲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信息反饋,並有效地促進自身單元計劃的修改完善。
『伍』 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有哪些主要區別
課程教學大綱即為課程大綱,課程大綱為課程的教學大綱,裡面標明課程各個模專塊的理論學屬時和實操學時,考試大綱為考核內容及其相應比例分配與課程大綱不一樣,另外還有個教學計劃又與教學大綱由區別。
從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的框架結構看,兩者的條目並不完全對應。課程標准有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和附錄5個大條目組成;教學大綱有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及要求、教學建議、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課時安排、考核與評價6個大條目組成。
課程標准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參考了教學大綱的要求,但是和「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相關聯的課程目標、課程基本理念、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都與現行的教學大綱有較大的區別。
拓展資料: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文件。包括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內容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學大綱還包括參考書目、教學儀器、直觀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學大綱的教材的廣度和深度,一般應是學生必須達到的最低標准。
『陸』 課程標準的基本框架是什麼
《 XXXX 》課程標准
課程編號: (參照我校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上編制的) 課程類型: (專業必修課/公共必修課/教育必修課)
— 1 —
學 時: XX 學 分: XX 適用對象: XX
一、課程定位 (本門課程在該專業中的地位及本門課程的主要任務) 二、課程設計
1.課程設計理念 (建議以「就業面向崗位」的需求為中心,以培養學生XXXX能力為依據設計,應
充分考慮到專業崗位的特點,盡可能的滿足學生的就業需要,兼顧學生就業後持續發展的可能。)
2.課程設計思路
三、能力目標
1.社會能力 2.專業能力 3.方法能力
四、學習目標 五、學習情境
1.學習情境劃分及學時分配(課程總標准)
學習情境劃分及學時分配如表1所示。
表1:學習情境劃分及學時分配
2.學習情境教學設計(課程章、節標准)(每節一個表格)
表2: 學習情境1: XXXXXXX(節名稱)
學習情境2:XXXXXX
學習情境3:XXXXXX …………
六、教材和教參選用
1.推薦使用教材:(名稱、出版社、版次) 2.參考資料;(名稱、作者等。不限數量)
七、考核評價要求
1、評價內容及方式(建議平時過程管理與期末測評相結合,平時成績計40%,期末計60%) 2.評價標准
八、教學資源要求
1、教學設備條件 2、教師團隊
『柒』 新課程標准與以往的教學大綱在目標和內容框架上有什麼區別和突破
1.課程標准著眼於未來國民素質
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學生接受一定教育階段之後的結果所做的具體描述,是國家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具體指標,它具有法定的性質。因此,它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為此,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學大綱已不足以完整地體現課程的變化。必須尋求一種新的完整體現課程改革理念的表現形式。
新一輪課程改革中,人們在重新思考,在國家的課程標准中,究竟應當規定些什麼?經過反復醞釀討論,眾多專家、學者、一線教師一致認為,面對21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的全球化,為培養在新時期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在國家的課程標准中應當首先規定國家對未來國民各方面素質的基本要求,而不是過多地規定通過怎樣的教學過程達到這一要求。為此,對未來國民素質的目標要求和各學科應達到的標准,應當成為各學科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
正是基於上述考慮,課程標准規定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各學科應達到的標准以及內容框架。學科的性質與地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各學段安排構成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另外,對教材編寫、教學要求、教學建議、教學評價等也都做出相應的規定和要求。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分配等具體內容。這是課程標准與直接指導教學工作的教學大綱的本質區別。
課程標准與現行教學大綱的區別,首先表現在前言部分,課程標准對每一學科課程的性質、價值與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闡述了本課程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並對課程標准設計的思路做了詳細的說明,便於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整體把握課程。比如,物理課程標准開篇闡述了課程基本理念,注重學生發展,改變學科本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注重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這一闡述對物理課程的價值功能做了清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