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校本課程記錄表
Ⅰ 小學音樂課怎麼上
音樂課是一門具有開發價值的課程,它對兒童思想品德及人格塑造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前農村音樂課教學現狀,往往是以教學生一唱歌為主,顯得枯燥,沒有符合音樂課「寓教於樂」的特點。音樂課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營造民主、和諧、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並提高音樂審美能力。但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過程中還未被充分合理利用。為了傳承地方文化,合理開發農村小學音樂校本課程資源,提高農村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現談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
我們農村音樂老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採用農村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才能促進音樂課的發展。地方和學校應結合當地環境和民族傳統文化,開發具有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學校的廣播站是音樂教育的重要資源,學校領導不僅應該加強管理,還應要求學校的有關部門配合音樂教育活動及音樂課堂教學,經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樂,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學生本身是一種很好的資源,教師應該及時發現他們,讓他們在音樂課堂中呈現自我,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與音樂課一同成長。
二,應重視家庭和社會環境
對學生音樂愛好、審美情趣的影響,在教學中要善於運用民族民間音樂資源,使學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可組織學生聽民間藝人表演等。課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將傳統的以唱為主的形式改變為唱、跳、奏、說、畫、演等合為一體,增加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由於每個同學對角色的理解不同,在演繹的過程中會存在著差異。因此,在開展各種活動時應要求全體同學都要參與,以小組為單位,將他們分為導演組、舞蹈組、伴唱組、伴奏組、美術組等,每個小組都有具體的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每個組表現都很積極,常常用課余時間在班裡或借用音樂室排練他們自己編寫的話劇、小品,編排舞蹈和時裝表演等節目,然後他們利用周末或班對會等時間,展現他們的作品,從主持到編排節目以及拍攝都由同學們自己完成,他們如願以償的開展了別開生面的「班級音樂會」活動。由於整個活動是每個學生主動參與,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和審美能力。通過這次的活動,我深深的感覺到,有時,教師和學生適當的進行一下角色變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不僅能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讓學生成為學習音樂的主人,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音樂課給他們帶來地快樂。
在民主平等的環境中,學生用自己的能力擔任不同的角色,發揮自主的作用,盡情享受音樂的樂趣,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才華。
三、音樂課堂中,鼓勵音樂創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設計生動有趣、富有創造性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盡情想像、盡情釋放感情的平台。教師通過挖掘教材內容,營造愉快輕松的教學環境,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讓學生在感受音樂之美的同時創造美,通過動手、動腦、動肢體,激勵其創新的精神、勇氣和能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思維無拘無束的空間。課中可開設「音樂大擂台」、「藝術大比拼」等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力,自由創作,如:彈琴、打鼓、跳舞、吹笛子、拉二胡等。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搖籃,他們通過參加表演,對音樂作品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從而激發了學生創新的潛力。
四、音樂課中的情感教育
音樂是一門藝術課程,課堂中教師利用各種手段,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對歌曲的熱愛。課堂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盡情想像、盡情釋放感情的平台。音樂作品有它們各自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它可以把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思念、悲痛、憂傷以及最刻骨銘心的回憶等等變成旋律。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深入分析教材,應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創作時的意境、風俗人情等,並透過作品的表面層層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內心情感,讓學生從心裡喚起情感共鳴。如歌唱時讓學生用不同動作來表示自己情感。當歌曲起伏時用舞蹈的動作來表示自己的情感,高昂時用舒展的雙臂來表示自己的情懷,低沉時用道具體現自己的心情。學生通過肢體的表演感受音樂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歌曲,熱愛大自然。
總之,新理念,新方式會給音樂課堂帶來新的變化。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課堂教學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音樂、藝術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現。
你也好意思!農村孩子上學不容易,你說應付?你也配當老師!!!
Ⅲ 小學六年級校本課程目錄
課程表嗎?
Ⅳ 小學校本課程計劃
2006教學工作計劃
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繼續以"關注課堂"為工作主線,並注意整合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
具體工作:
一、認真學習理論,明確課改方向。
要把理論學習作為伴隨課改全程的活動。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知識不斷更新,新的理念不斷涌現,學習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從事著教書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學習。只有那些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的人,看問題才會更准,思路才會更清,行動才會更快。教導處將統籌安排,將學習安排到全校業務學習活動中,滲透到教研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中,既要學介紹具體經驗文章,也要學難懂的理論性較強的文章,防止東施效顰;既要學正面宣傳的文章,也要學提出爭議的評論,防止人雲亦雲。採用理論聯系實際、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要求每位教師做好學習筆記。並經常組織交流,使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本期與上期一樣,每周一篇學習筆記,一月一篇案例設計一篇教育故事。
二、嚴格執行常規,提高教育質量。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法規,任何人無權變更,教導處將不定期抽查教師上課情況,嚴格督促教師自覺按課表上課,嚴禁私自調課或侵佔技能課等現象發生,如有特殊情況確實需要調課的必須報請教導處批准。
2、本學期將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常州市教研室修訂的《中小學各科教學常規》,修訂我校教學常規要求,使全體教師明確要求,自我對照,切實落實常規,有效地改進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教導處將提倡「推門聽課,翻本檢查」工作制度,繼續實行學月常規檢查制度。
3、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是教師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師成長成材的搖籃。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學習課改理論、寫讀書筆記、鑽研課標教材、集體備課、聽評課,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探討等)、定好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教研活動要在「實」與「新」上做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個教研組要創自己的特色,及時、認真總結得失,在期末進行交流,開展先進教研組的評選。
4、抓好集體備課。備課組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集中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著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各班要針對班級實際進行修改,並在教學過程加以調整,倡導課後撰寫教學後記和教學案例。
5、加強對教學質量的調研。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和生命線。每位教師必須樹立「有效教學」觀念,增強質量意識,憂患意識,爭先意識,努力提升所任學科的質量。本學期教導處將加大學科的階段性調研力度,分析存在問題,落實解決措施,力爭不使一門學科、一個班級、一個學生掉隊。抓好幾個調研與比賽,即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二年級朗讀比賽,三—六年級「六一」作文比賽,低年級口算調研,中高年級計算、概念、應用題調研,英語階段性調研。
6、抓緊畢業班復習迎考工作。認真總結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分析我校六年級教學工作的現狀,引導全體教師進一步明確各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及時召開畢業班家長會,加強家校聯系溝通,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支持,為學生復習迎考,打勝小學畢業最後一仗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有力支撐。抓兩頭,促中間,分類輔導,採取學月考試,獎勵前五名和進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畢業考試的優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課改實驗,提升實施水平。
1、加強課改實驗的師資培訓。本學期繼續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把握其精神實質,加強對三年級等使用新教材教師的培訓與管理。
2、加大課程研究的力度。加強教研和科研的結合,以教研為載體,以科研為先導,促進全體教師實施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水平。繼續與教研室多聯系,爭取專家的支持、指導,健全教研製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組制定計劃時要立足本校,結合自身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好每次活動的內容,開展小型、多樣、高效的教研活動,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教研和科研活動真正為提高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服務。學校將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學科的校級教研活動,對品德與生活(社會)等術科教研活動也將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師駕御新課堂的能力。
3、繼續加強課程管理開發的研究,根據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南」的有關要求,加強管理,使之不至流於形式,加強課程開發的研究,繼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本期綜合實踐活動由教師自願報名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組組長鄭志強指導,集中力量進一步開發、完善我校校本課程——《我的家鄉---梓潼》,使校本課程真正成為拓展學生學習領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育學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徑。
四、調動教師熱情,加強隊伍建設。
1、上期,我校開展青年教師賽課,一部分教師在活動中脫穎而出,一部分教師迅速成長。本期,我校將進行中老教師示範課,讓教師們在這樣的活動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同的教學風格
2、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水平。加強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的培訓,重點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師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上倆節課,由張玉全作好記載。
3、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評優課活動、學術研討和參加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活動,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著力造就優秀教師。
4、繼續組織校課改積極分子、青年骨幹教師、優秀教研組等評優活動,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教學是學校的主要、重點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教導處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深入課堂、深入各班,檢查教學的各環節的落實,使我校的教學再創佳績。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枯,為及時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我校確立的科研課題為:
1、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促進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國家級)2語文課題將申報「愉快識字法」(市級)
3、校本教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4、數學課題組
路漫漫其修遠兮,親愛的教師們,辛勤的付出,必會換來金秋的收獲。
教學工作大事表
2006年2月
主要活動:
二月份:
1、制定教學工作計劃。
2、召開教研組長會議,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3、各科教師制定學科教學計劃。
4、召開綜合實踐指導老師會議,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學常規檢查。
2、召開英語教師研討會,討論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關措施。
3、修訂學校教學常規細則。
4、校新課程教材培訓。(一、二年級數學)
5、中老年教師示範課
8、召開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
9、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四月份:
1、學科期中調研測試。
2、徵集、評選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3、畢業班復習教學研討活動。
6、第三次常規調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級慶「六一」作文競賽。
3、一、二年級口算比賽。
4、二年級朗讀比賽。
六月份:
1、檢查各教研組落實教研活動情況。
2、六年級模擬考試。
4、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
5、評選課改積極分子、優秀教研組。
6、撰寫教學論文與案例。
7、舉行期末考試,做好試後分析。
8、第四次常規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