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未來課堂與微課程設計

未來課堂與微課程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2-18 13:17:18

Ⅰ 未來課堂是什麼

未來課堂一個班就10個人。老師至少得博士文憑,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要求老師上課。

Ⅱ 暢想未來教育,未來的課堂將是什麼樣

未來課來堂就是基於先進源教學思維的課堂未來課堂區分於傳統課堂,老師轉變為學習組織者,核心任務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習學習內驅力。未來課堂是教育信息化進課堂的新型表現形態,本質上就是回歸教學的本質,改變以傳統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完成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價值的傳承,人格的塑造,習慣的養成,這也就是催生著課堂教學的革命。未來課堂是基於物聯網技術,高度整合了先進教學設備和海量教育資源,以未來教育雲平台為支撐,以「思維可視化」教學理念為指導,實現一對多互動教學,多屏互動分組合作學習,情景化教學,高效開展多種教與學模式活動的課堂環境。

Ⅲ 如何設計微課與物理課堂教學相結合

國外的研究中,與「微課程」相關的名詞有Mini Course、Micro Lecture和Micro Lesson等,而且人們對微課程的研究取向並不完全相同.在國內的研究中,與微課程相近的概念有「微型課程」「微課」等不同提法,目前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但基本已達成這樣的共識: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鍾左右(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2]微課程教學內容組織方式的創新,除了具有時間微、內容含量微等特性外,還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性.
第一,微課程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微課程並不是指為「微型學習」而開發的微型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關中客,2011).[3]盡管微課程早期提出者並非從微型學習的角度而提出的,但人們已從不同角度去踐行了微課程的微型學習和碎片化學習,直至踐行了泛在學習的產生,讓傳統課堂教學可以延伸到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或兼而有之,使得學習成為連續統的全景化學習觀(祝智庭等,2008).[4]
按照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於2008年秋提出的微課程建設共有五個步驟:一是羅列出核心概念;二是提供上下文背景知識;三是錄制、製作1~3分鍾的教學視頻節目;四是設計出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課後任務;五是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到課程管理系統.[3]雖然戴維·彭羅斯本人沒有直接提到微課程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但它圍繞著「錨定式教學」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已隱含著該理論與方法的應用.
第二,微課程是一種新型的「課程」組成單元.微課程的主要載體是短小精悍的微視頻,也可以是其他媒體形式的微內容,如文本、音頻、動畫、軟體等.我們從微課程的發展歷程來看,它與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的「學習對象」概念相類似,但它所不同的是,目前出現的微課程概念大多是由一個視頻文件組成,以講授一個「知識點」(包括概念、知識、問題等)為主體,它與學習對象相比較更加強調「視頻」這一媒體的應用,這與慕課的核心內容——基於「視頻教學」不謀而合.在我國最初的基礎教育領域實驗中,微課程只是一種微視頻課件,著重在於解決傳統教材由靜態文本向動態資源轉變,以及解決傳統教學視頻「顆粒度」過大問題.但在慕課的影響下,微課程的含義開始延伸,它不再僅限於對「知識點」的講授、問答、演示、練習、反饋等教學環節的加入,並且將覆蓋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它包含著教學(學習)目標、內容、資源、活動和評價等必要的課程要素,並以整合課堂教學或在線教育應用為基礎.因此,微課程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媒體、工具和資源而存在,而是作為一種新型的「課程」組成單元而存在.

Ⅳ 微課與微課程有什麼區別

微課的字義應該是微小的課、微型的課。東北師范大學主辦的全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質課大賽所倡導的「微型課」比賽方式是最接近微課字義的概念。我國第一個提出微課概念的是廣東佛山教育局胡鐵生老師。他把「微課」定義為:「按照新課程標准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 。實際上是一個以課堂教學視頻實錄的片段為核心的教學資源包。因此,胡鐵生老師提出的「微課」概念與微課的本來字義是不同的。

微課程屬於課程序列。從課程論的觀點來看,課程包括課程設計、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四大范疇。我們平常的教學工作,屬於課程實施與評價。微課程教學法認為,微課程是雲計算、移動互聯環境下,有關單位課時教學活動的目標、任務、方法、資源、作業、互動、評價與反思等要素優化組合為一體的教學系統。因此,使單位課時教學活動具有了設計、開發、實施、評價的性質,即把單位課時教學活動課程化了。而微課,只是微課程配套資源之一。可見,微課程中包含著微課,微課被包含於微課程之中,兩者緊密相關,但是,不是一回事。

下面的圖片可以說明它們的區別和聯系:

很高興第一時間為您解答,如有問題請及時追問,如果滿意,請採納!

Ⅳ 與傳統的課堂比較,微課和翻轉課堂各有什麼優勢

翻轉課堂」 最大的優勢在於全面提升了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中, 主動內化知識, 教師也走下講台, 指導小組學習,甚至進行個別輔導。長遠來看, 這種教學方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都是不無裨益的。「翻轉課堂」 面臨的現實教學問題及困惑「翻轉課堂」 要得以有效實現, 最根本的是學生課前的深度學習和真正將課堂上的互動引向更高層次。然而具體實施中,我也經歷了不少的困難:

第一, 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教育技術能力。比如視頻和學案需要精心准備,我前後一共錄了3次視頻, 編輯視頻也花了不少時間。如果想要做得更好, 還可以做專題網站、 開通博客等, 讓師生充分共享教育信息技術帶來的方便。當然,這樣就會大大增加教師課前准備的工作量。另外, 相對於美國學生可以人手一台平板電腦, 以及便捷快速的互聯網, 我們還需要更多硬體和軟體上的支持。

第二, 教師對學生的課前學習缺乏監管。學生是否認真進行了視頻學習?視頻上留的思考題
是否認真完成了?公式的推導是自己完成的嗎?據我了解, 這次課前學案就有學生是抄來的。學生在剛聽說要這樣翻轉地上課時很興奮,課後, 我主動找他們談心的時候, 他們卻告訴我:「課外真正發生深度學習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有些疑問要查閱資料不知道在哪裡查; 有些可能老師點一下就解決的問題自己卻需要思考很久等等。」

Ⅵ 未來課堂什麼樣

國內外教育者已經開始了嘗試在無線網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芬蘭「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項目就是其中一家,將新技術與教學方法相結合,向人們展示未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環境。請看鳳凰教育網為您帶來的報道。 未來的教育是什麼樣?未來的課堂又是什麼樣?教育理念的變更,帶來師生角色的變化,也帶來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革新。同時,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也給課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沒有紙和筆,大量應用高科技,學校覆蓋在無線網路之下,教室成為實驗室和生活場,教師和學生角色互換……一些原本難以想像的情景正悄悄地發生,改變著我們的教育。 芬蘭「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項目將新技術與教學方法相結合,向人們展示未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環境。 該項目的理念是運用積極主動、引人入勝的學習方法,取代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授課方式。技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師生通過主動的、親自實踐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和學習。 該項目的主要策劃人之一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吉樂斯蒂·龍卡。她介紹說:「我們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開發主動學習方法。物理空間和技術並不能真正解決所有問題,真正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改進。我們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信息的重構與接收。」 學習實驗室 在學習實驗室中,智能手機、iPad和其他技術都是一個典型學習日的組成部分。 赫爾辛基大學行為科學系的「密涅瓦廣場」是一個學習實驗室,這里的創新建築空間專為營造學習環境而設計。針對不同規模的學習小組和各種類型的活動,學校分別設有大小不同的空間,並應用各種技術。 「這是為教師和學生打造的未來學習環境。」項目經理奧斯卡里·薩勒米表示,「我們並不是要超越技術的發展,而是要讓教師學會如何充分利用技術。這里很重要的一個元素是空間的可轉換性,另外,也運用到了包括排演戲劇在內的其他教學方法。」 該實驗室配備了12台iPad和12部諾基亞Lumia智能手機。這些設備使用了由芬蘭新興技術公司Nordtouch開發的應用程序Flinga,讓師生手中的移動設備與教室里的教學設備相連。在「密涅瓦廣場」里的所有屏幕上都能瀏覽相同的圖片,連小教室也不例外,而且每個人都能對內容進行編輯。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設備對同一份文檔進行編輯,從而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 在一項練習中,學生從iPad上向教室大屏幕發送各自的照片,然後進行整理,將照片與名字配對,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自我介紹。學生還可以通過iPad用特定的顏色標示特定的活動,以表示其對於這項活動的熱衷程度。未來教學法 「在這個空間內,你可以放心地嘗試嶄新的、不同往常的教學步驟。」「密涅瓦廣場」的發起人之一勞里·瓦拉解釋道,「這里所有的研究發現都可以被整合到大學、綜合學校和高中的教學,甚至是企業培訓當中。開發具有啟發性的講座和教學方法,研究怎樣利用新技術、運用新技術支持新的教學方案,這些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這一學習空間可以被分割,也可以被合並,而且這些空間相互之間完全隔音。巨大的玻璃牆讓各個空間中的人可以看到彼此,這是主動學習的一個重要元素。「在這樣的環境中,你可以練習如何在別人的注視下學習和工作。」瓦拉說道。 龍卡將這些空間稱為新功能主義空間,「學習空間應當美觀、易於使用並且能夠激發靈感。這是一個讓人們聚在一起分享學習熱情的空間」。 「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的課程將一直持續下去,「密涅瓦廣場」也將繼續作為學習環境而存在。該項目是RYM——建成環境的科學、技術與創新戰略中心的一部分,它將作為RYM室內環境計劃中的學習實驗室繼續發展下去。 學習實驗室正為未來持久創新學習環境的發展鋪平道路。隨著技術和教育研究的推進,這些學習環境也將與時俱進。

Ⅶ 未來課堂都有什麼課程

《校朋,綜合素質實時評價系統,重點學校,優秀教師的選擇》

近日,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未來學校大會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王素發表了題為《數據驅動的中國未來學校課堂變革》的主旨演講。

教師跟學生是交流互動的,學生要有很大的參與度才可以。有無限多的資源,有非常多的資源可以選擇,要有持續、嵌入式、動態的評價。最後形成不同的學習路徑和教學,這是課堂個性化的學習特徵。

技術可以解決學習路徑的問題,但是技術絕對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技術它可以解決空間靈活、指導精準、學習個性、測評、數據等等。但是課堂的核心是人。所以學生和教師才是課堂變革的關鍵點。只有這一切都發生變化的時候,才能真正實現課堂變革。

在最後,王素表示課堂變革是以數據為驅動的,但是課堂變革的核心是人的觀念。並為在座的教育局長提出建議,希望進行招標時不僅僅購買硬體,而是要留出一部分資金來進行教師培訓。一定要加強教師培訓,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課堂革命。

(家長關心)孩子上課情況,在校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成績好壞都關心

(老師揪心)上百個學生,管理都難,如果每天還需要和家長溝通,根本忙不過來。

(校朋解決)老師記錄學生上課情況,家長自動到反饋。不需要溝通,自動建立起信息傳遞。班級管理更加簡單方便,學生成長檔案自動生成。為每個學生建立有針對、個性、科學的指導方案。

Ⅷ 微課的發展趨勢對未來的教育教學有什麼深遠的影響

微課,這一時代發展的新教育名詞,它是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人類獲取知識內與技能途徑的多元容化而產生的時代產物.微課開始逐漸走進了我們的教學陣地,而如何上好一節微課也成為每個新時代教師應該具有的技能和素養.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