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敘事

校本課程敘事

發布時間: 2021-02-19 06:53:40

1. 教師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一位中學教師的親歷親聞的介紹

教師專業發展抄的敘事研究是襲一本從中學教師的角度出發告訴讀者學校的中層幹部可以怎樣去做,怎樣在崗位上獲得成長。以教師職業生涯中期階段為研究重點進行了真實而豐富的描述,目的是找到影響教師職業生涯中期專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解決一些教師中存在的職業倦怠等現實問題;同時,也為同類教師理解自己的專業發展提供借鑒啟示。並描述了教師們各自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典型故事,記敘了他們成長的歷程。

2. 教育敘事和教育案例的區別

教育敘事研究與案例研究是博客中常見的研究表達方式。由於其具有直接記錄教師教育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受研究規訓與理論演繹的羈絆相對較少等特點,因此是最適合一線教師經常性、日常性開展研究的最佳方式,也是課題研究、論文寫作的基礎和重要的素材來源,博客上最主要的日誌形式。教師一旦養成了寫敘事、做案例的習慣,也就養成了經常性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觀察、總結和自省的習慣,這對促進教師教育經驗的積累、實踐智慧的生長是非常有益的。

1、教育敘事

(1)什麼是教育敘事 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敘"就是敘述,,「事」就是故事。教育敘事其實是一種敘事化的教育反思。

教育敘事的5個特點

真實性:敘述的是來自己教育實踐中已經發生過的教育事件,是真實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虛構的事件。人物性:敘述者既是說故事的人,也是他們自己故事裡或別人故事中的角色。情節性:談論的是特別的人和特別的沖突、問題。敘事不是記流水賬,而是記述有情節、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可讀::閱讀者可故事情節中看到教學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用內省、比較的方法去解釋報告中的問題解決。感悟性:敘述作者的體驗或感受。

教育敘事的基本框架:

問題產生的背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但不必須面面俱到,關鍵在於說明故事發生有何特別原因和條件。問題發生的情境:必須有一個鮮明問題或矛盾以及問題產生的具體情境。可以對實際情節進行選擇,凸現焦點。要有生動的細節的描寫。描寫一般採取敘議結合,即描敘+分析,描敘夾分析。問題解決結果或效果的描述。主要內容結構:背景、問題、細節、結果。

教育敘事的寫作要求:

必須基於真實教學實踐,不能虛構。必須蘊涵有意義的教學事件、"教學問題"或意外的"教學沖突"。必須具有情節性和可讀性。完整情節,突出戲劇性沖突,有人物的語言、內心活動,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不是記流水賬。敘述要具體、生動,講究文筆的清新優美。不應該是對活動的籠統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說明,應具體。必須具有典型性,蘊含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具啟迪作用。 要有問題性,應捕捉教育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如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教學沖突,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學事件之後獲得的某種教學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師忽視了教學事件之後導致的某種教學遺憾。要有解決問題的過程、採取的方法措施與效果 。

以"敘述"為主,夾敘夾議。要盡可能地"描寫"教師自己在教學事件發生時的"心理"狀態,常常用:"我想……"、"我當時想……"、"事後想起來……"、"我估計……"、"我猜想……"、"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等等句子。心理描寫是將教師的個人教育理念、個人教育思想滲透在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上,體現教師在"反思"某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時顯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個人教育思想。

2、教育教學案例(及課例)

(1)什麼是教育教學案例 教育教學案例是對包含有解決某些疑難問題,某些原理、方法、策略運用的教育教學情境故事的描述,故事中滲透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現在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指導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和教師教學行為發生的變化,體現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實踐性經驗,體現了教師的創造力,搭起了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教學案例的分類和構成:

教育教學案例一般由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與啟示、案例問題幾部分構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它進行分類。如按校本研究內容分有:培訓案例課堂教學案例學校教育案例校本教研活動案例校本管理案例校本課程開發區域校本研究案例。

(2)教育教學案例的基本要素

背景。案例事件發生的環境和條件。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主題。案例主題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觀點。案例必須要有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這個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題是什麼,如是說明如何轉變後進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學生思維, 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 。

案例事件的撰寫要求

凸顯主題。案例事件要能反映案例主題的某個案例問題。在撰寫案例事件時,根據主題和問題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交代特定的內容。與案例主題和問題有關的環境、氛圍、人物語言、行為和內心活動要著重寫,還要將某種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工作原則、活動構想蘊含其中。

內容要真實

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學實際,是真實情景,不虛構,不杜撰,不誇張,不歪曲。為了表達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適當增刪一些細節、場景等:為了保護正當的隱私權,可以虛構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註明虛構的部分)。

情景要完整。

把情景交代清楚,目的是:說明故事發生的環境和條件,以便案例的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從而既能設身處地思考案例中的問題,也能擺脫情境的束縛,去探討更深層的問題。要寫出解決問題的全過程,要有問題的發生、過程、結果,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情景要具體,要寫出事件發生的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環境、氛圍,人物的語言、行為與心理。

取捨要恰當

情景介紹要主次分明,恰當取捨。盡量寫好主要事件,精簡與主題或問題關系不大的內容。應是一件文學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課堂實錄無論主題是多麼深刻,故事多麼復雜,都應該以一種有趣的、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講述。為了引發其他教師的觀點碰撞和思維,也為了便於與其它教師間進行討論交流,可有意選擇經常會出現的、典型的、猶豫不決或導致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中的典型事件。

敘述要客觀

寫作教學案例的教師必然有自己的觀點。但在寫作中,只能客觀地介紹典型事例,不能直接地提出問題,表述觀點,不能流露感情的褒貶。要讓讀者仔細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對案例事件的描述應是坦率的、中立的,對教師的心理活動、觀念沖突、情感等方面的描寫也應是個觀的。

要揭示人物的心理

行為是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案例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通過對人物心理的揭示,向讀者展示,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育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深入人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案例不同於教案和教學實錄的地方,好的案例應該能夠發揮這個特點和優勢。

撰寫案例基本步驟

①了解教學背景;②觀察教學過程;③課後訪談調查;④資料整理分析;⑤整理撰寫初稿。

案例的寫作方法

一是寫自己親自經歷的案例,二是采訪編輯案例。采訪編輯案例是到實地采訪、觀察、收集一些事實、公開發表的資料和數據後寫作而成的,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則可以將被采訪者的名字和有關數據進行掩飾性處理。

好案例的基本標准

①有鮮明的案例主題。②有清晰的案例背景。③有典型生動的案例事件。④有深入淺出富有啟發性的案例分析和啟示。⑤具有值得研究的案例問題。

3. 地方課程信息,心理,書法7-9年級一周排多少節課

首先指出的是綜合實踐課程屬於國家課程。國家、地方、學校是國家規定的三級課程。
1999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正式提出「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即三級課程、三級管理。 國家:制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審議省級上報的課程推廣方案;評估全國范圍內的課程質量。 地方:開發地方課程;指導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 學校:開發校本課程;選用教科書。 三級課程包涵的課程,以中小學(1-9年級)為例,列表如下: 國家課程:1-6年級: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7-9年級:思想品德、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並沒有給出權威性界定,只是從綜合實踐活動所包括的內容和目標兩個方面進行了說明: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並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自小學3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3課時。 地方課程:(各地自主開發,省廳審批。規定性與自主開發性相結合)環境教育、安全教育、書法、傳統文化、健康教育、人生規化……
語文學科的學法指導、名作賞析、閱讀寫作、英語(Q吧)學科的寫作方法指導、英語興趣小組、英語奧賽輔導、社團課程等都屬於校本課程。
寫「自己」的一類作文時,最好能通過一個較小的角度,比如一件物品的變遷,寫出自己的成長過程和青春煩惱等,較為深刻;

4. 研究成果到底有哪些形式

項目的成果形式的種類有:

1、學術論文

2、軟體

3、設計技術資料

4、實用新型專利

5、外觀內設計專利

6、帶有容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4)校本課程敘事擴展閱讀

科技成果根據其性質可分為三大類型:

1、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與應用研究領域中所取得的新發現、新理論。其成果主要表現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基礎模型或發明專利等。

2、「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過程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礦產等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

3、軟科技成果是指在研究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動中所取得的理論、方法和觀點,其成果主要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出現。

5. 如何撰寫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就是講敘教師在教育學過程中的故事,包括故事發生的背景,故事自己與學生的切身體會以及故事情節以及對故事的思考和反思

上世紀90年代末才漸次引起我國教育研究者的關注

教育敘事基於兩點考慮:一是構思新的研究主題 二是 希望在寫作風格上突破常規的學術語言

教育敘事的特點:真實性:用事實說話,關注實然的故事而不是應然的推導

故事性:對事件細節的關懷(人物的表情,姿態,語言,動作以及人物的內心世界)

情境性:對事件細節的關懷(人物的表情,姿態,語言,動作以及人物的內心世界)

可讀性:語言生動形象

研究性:對意義解釋的追求(並不是簡單的講故事)

人類講述並傾聽著故事,我們用敘事進行交流和理解人與事件,在敘事中有我們的思考與夢想

教育敘事內容

教育思想:感悟 體驗 問題 觀點

教育活動:教學活動(公開課)德育活動 研究經歷 個人成長經歷

教育對象:學生的認知特點 情感特點人格特徵 心裡健康問題

教育敘事題材的發掘與選擇

  1. 課堂題材 教學的亮點 突發事件

    每堂課的教學過後,每次班會課後,教師若進行一些理性的思考 ,對比自己預設的方案,一定覺得某些方面可以改善,如果把具有典型意義的反思記錄在案,長此以往,老師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一定會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2. 課外題材

    課外活動中的故事

    班團隊主題活動

    學生社會活動

    社會考察活動和實踐活動

  3. 學生題材

    學生的成長故事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例:對某一個或幾個有特點的學生或整個班級進行長時間記敘 比如教師要研究後進生的轉化,便鎖定某幾個學生,進行個案分析和教育,把每次的轉化過程和學生變化記敘下來,幾年下來就會形成具有借鑒意義的轉化資料

  4. 教師題材

    記錄成功的教育教學活動(四課四反思)

    教學中的遺憾(小汽車被摔壞了)

    記錄心理的困惑

    教學探索活動

    教育研究活動

    例:教師記敘自己的成長經歷,是一種選擇自己作為對象的敘事研究,也值得一試

    教育敘事的撰寫

    第一種方式:

    敘事者一開始就帶有明確的研究問題,並根據問題制訂了具體的研究計劃,在實踐中按計劃實施一定的研究行為,仔細觀察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收集各種資料,並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寫出敘事研究報告,撰寫敘事研究報告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驟:

    確定研究問題

    選擇研究對象

    進入研究現場

    進行觀察訪談

    整理分析資料

    撰寫敘事報告

    第二種方式:

    敘事者一開始並沒有帶著明確的研究問題,而是在教育事件以後發現了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並通過回憶,訪談等手段來收集有關材料,了解事件發生的過程以及各種細節,最後寫出敘事報告,也可以說是敘事案例

    在這里敘事的質量不在於你提出了什麼深刻的理論,而在於你是否敘述了某個生動的,有意義的事件,事件本身的典型性 新穎性和生動性是決定敘事質量的重要因素

    案例的內容(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教師學生題材)和形式(倒敘,插敘,順序,按時序,按主題)多種多樣,但是案例的組成部分具有相同之處

    敘事案例的組成一般應該包括:事件展現(背景,過程)+反思分析

    一線教師教育敘事案例的撰寫

    擬定題目(生動活潑,吸引眼球)

    案例的題目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揭示案例主題的題目

為了學生的學而教,過招-27分 入學的頑童成長記錄,校園布滿成長的意義

概括案例的主要內容

一堂特殊的作文課,教學中的喜怒哀樂

用案例中某個具有代表性的或者具有特點意義的事物的名稱作為案例的題目

高高的舉起你的左手 一杯水的教育

用課題作為案例的題目

2.明確主題

主題是案例的靈魂

3.選擇材料

選擇材料的基本原則是:選擇與主題有關的材料,精心組織

4.確定案例的形式與結構

5.撰寫的寫法

背景的寫法

有的背景可以不單獨例出,而是把它融合在案例的過程之中

大背景(如教育理念,德育理論等)

小背景(如校本課程,班級現狀等)

過程的寫法

敘述過程中要加入場景的描寫和研究者心理活動的描寫,多側面展示事件的過程

在客觀性的敘述中,可以插入主觀性的論述(想法,思考,評論),凸顯所敘述事件的意義和價值

反思的寫法

敘事研究除了故事性的描述還包含對事的分析 反思可以揭示案例的主題,彰顯案例的意義,理論解釋是對所述事件進行的分析與思考,是敘事者對事件的評論,或闡述通過這一事件所得到的感受和啟事

具體說:反思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明案例的主題,揭示事件本身所蘊涵的某種意義,使讀者加深對案例的認識與理解

第二:對案例所描述的事件進行總結,提出其成功或失敗之處,並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第三:藉助於事件,發表作者的某些思想觀點,對有關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提出某些問題,給讀者留下思考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味和思考

教育故事寫作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教育故事不是工作總結

教育故事不是理論證明

教育故事不是小論文

教育故事不是經驗反思

教育敘事是有意義的故事敘述(深度)

6. 教師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一位中學教師的親歷親聞的作者簡介

仲麗娟,上來海市人,中學英語高級源教師,學校科研室主任,分管教師培訓、科研、研究型課程開發。近年來,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多篇,5項課題獲市區級一等獎,在上海市和外省市做學術報告20餘次,指導教師和學生課題50多項。其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課程開發。 近年來,她運用校本課程理論,聚焦課程開發,規劃和設計了學校的教師研修制度,並主持「科研方法」培訓班和研究型課程教師培訓班。她十分關注教師發展,分別從職業生涯中期、學校家庭社區合作過程、校本研修、學科教師等多個視角研究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她把自己所學知識毫無保留地獻給教師們,帶動他們共同成長。

7. 教師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一位中學教師的親歷親聞的目錄

引論 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探索——十位教師如何走進我的研究視野
一、研究背景:從「校本課程開發」到「職業生涯中期」
(一)為何選擇「校本課程開發」
(二)為何選擇「職業生涯中期」
二、研究主題:教師專業發展
(一)從「研究目的」到「研究主題」
(二)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核心概念
三、研究方法:敘事研究
(一)「敘事研究」文獻概述
(二)本文對「敘事研究」的概念界定
(三)選擇「敘事研究」的緣由
(四)「敘事研究」過程中我的困惑及探究
四、研究對象:教師、校長和「我」
(一)十位教師簡介
(二)為什麼選擇這十位教師
五、幾點說明
(一)本研究的資料收集與分析
(二)若干研究假設和意義
(三)研究結果的呈現
(四)對倫理、信度、效度、推廣度的考慮第一部分校本課程開發中教師的專業成長
第一章利用大學資源開發社團課程的新手教師:黃燕子一、案主素描
二、課程開發現場:「教你如何做小記者」
三、「新手上路,請多關照」:影響案主課程開發和專業發展的因素
目錄教師專業發展的敘事研究
(一)生活學習經歷是黃燕子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獲得專業發展的基礎
(二)與大學教授合作,拓展課程資源,使黃燕子得到迅速成長
(三)學校對新手教師的影響
四、我的思考:新手教師是否適合參加校本課程開發
(一)新手教師在職業生涯初期應當接受基礎性培養
(二)新手教師需要外界的專業支持
(三)新手教師需要系統實踐知識的提升
第二章在反思中調整探究課程的學科教師:吳迪一、案主素描
二、課程開發現場:從「物理導學網」到實驗教學
三、「好教師一半是天生的」:影響案主課程開發和專業發展的因素
(一)父母、師傅是吳迪發自內心熱愛教育的榜樣
(二)個人素養是成功開設校本課程的前提
四、我的思考:「反思」對校本課程開發有怎樣的作用
(一)「反思」貫穿於吳迪校本課程開發的全過程
(二)吳迪的反思給我們的啟示
第三章重視學生興趣、開發名著閱讀課程的高級教師:茅以蕙一、案主描述
二、課程開發現場:「與名著親密接觸」
三、「不在陽台上看風景」:影響案主課程開發和專業發展的因素
(一)願意帶領學生與一個個高尚的心靈對話
(二)不甘平庸又立足於現實,不為職稱所累
(三)課題組同事之間的啟發和幫助
四、我的思考:校本課程開發要不要以學生的興趣為本
第四章從合作到單獨開發應用性數學課程的教師:肖秋、李冬一、案主素描
二、課程開發現場:「初中應用數學」
三、資源共享、智慧聚合:影響案主課程開發和專業發展的因素
(一)日常探討中生發的合作
(二)現實生活中的理想主義者
四、我的思考:他為什麼選擇退出
延伸閱讀一、我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田野日記選
二、J大學附中校本課程開發教師問卷調查報告
三、黃燕子和學生的課程日記
四、茅以蕙的課程故事
五、一位畢業生眼中的物理教師吳迪
六、學生「測量操場」課程日記
七、「初中學生喜歡怎樣的老師」調查問卷及調查報告
八、「校服大調查」問卷及調查報告
第二部分職業生涯中期教師的專業發展
第五章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特級校長:陳時序一、案主素描
二、生涯中期發展旅程
(一)無奈中成為校長
(二)待業後的爆發
(三)全市首開先河的改革
(四)不惑之後去南方尋夢
(五)酸甜苦辣話「校長」
三、我的思考:改革是改革者的雙刃劍
(一)在大膽改革中實踐教育理想
(二)校長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學校的改革與發展
(三)校長專業發展要經得起改革的洗禮
第六章追求卓越的特級教師:常毅一、案主素描
二、生涯中期發展旅程
(一)夯實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
(二)踐行「新基礎教育」
(三)分享實踐智慧
三、我的思考:鍥而不舍成就教師職業生涯
(一)職業生涯起點不高,不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高度
(二)職業生涯中期後段,也能有跨越性的發展
第七章「性格決定職業發展軌跡」的中級教師:劉布穀一、案主素描
二、生涯中期發展旅程
(一)六年一覺「揚州夢」
(二)「U」型四年
三、我的思考:性格與教師的職業生涯
第八章行走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高級教師:吳迪一、案主素描
二、生涯中期專業發展旅程
(一)案例獲區一等獎前後
(二)「片長」崗位的錘煉
(三)讀碩士「悟」出理論框架
三、我的思考: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二曲線」
第九章在反思中走向成熟的小學班主任:陸鳴一、案主素描
二、生涯中期發展旅程
(一)四易其稿的「班級計劃」——與專家對話中的反思
(二)「孫悟空自律我能行」——尋求理論支撐的自覺反思
(三)「陸鳴班級建設法」——開放心態下的積極反思
三、我的思考:在專家和理論的引領下自主反思
延伸閱讀一、三位校長評述「特級校長陳時序」
二、聽劉布穀的課
三、三位教師評述劉布穀
四、陸鳴所在學校校長談骨幹班主任群體的培養模式
第三部分學校科研與管理中「我」的專業生長
第十章研究中體驗幸福的中學科研室主任:「我」一、自傳:工作著,研究著,服務著
(一)學習「研究方法」
(二)耕耘「校本」之田野
(三)確定未來研究方向
(四)與教師們共成長
二、旁白:他人眼中的「我」
(一)領導:管理故事
(二)同事:工作故事
(三)家人:生活故事
(四)「學者」:學習故事
(五)朋友:助手故事
三、專家的思考:從「我」到「我們」
結論十位教師故事的總述與思考一、校本課程開發教師故事的總述
(一)校本課程開發中教師專業發展的共性表現
(二)校本課程開發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共同因素
(三)校本課程開發中阻礙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
二、職業生涯中期教師故事的總述
(一)職業生涯中期教師的專業發展呈現復雜的態勢
(二)「教師個人實踐知識」是職業生涯中期優秀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體現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機影響生涯中期教師的發展
(四)學校組織文化和管理體制影響生涯中期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對若干相關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一)「教師專業發展指向」的功效
(二)師傅和家庭對職業初期教師的影響
(三)職稱晉升對教師職業生涯的影響
(四)職業倦怠——影響教師職業生涯中期發展的關鍵因素
(五)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推進教師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六)校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四、給專業發展浪潮中校長和教師的建議
(一)給校本課程開發教師的建議
(二)給職業生涯中期教師的建議
(三)給學校科研與管理教師的建議
(四)給校長的建議
附錄「主題式」教研的敘事探究一、主題式教研是英語組的特色
二、主題式教研的由來和特點
(一)主題式教研的由來和產生路徑
(二)主題來源和分類
(三)選題方法
三、分年段主題式教研
(一)六年級的朗讀主題
(二)七八年級的閱讀主題
(三)九年級的寫作課
四、探索以英語組為單位的主題教研
(一)別具一格的《錯題集》
(二)中考英語模擬試卷比賽
五、主題式教研的保障制度
(一)學校層面
(二)教研組層面
(三)備課組層面
六、瓶頸問題是缺少「理論引領、經驗提煉」
七、討論題
後記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