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課程標准對倍的認識教學要求

課程標准對倍的認識教學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2-19 07:22:13

㈠ 談談對課程標准的認識

一、新課標的新理念

1.強調每個學生都要以良好的心態發掘自己的潛在智能,回努力聯系自身的生答活經驗,學會獨立自主地去獲取知識,去探究解決問題,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式,在挑戰自我、戰勝自我中學會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2.強調大膽嘗試、勤於動手,學會通過「做中學」,通過親歷事實索取反思體悟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

3.強調在與同學、與老師、與社會人的交往溝通、合作探究、團結拼搏中,進行資源共享,交流分享,學會用合力提升自己,用合力促進共同發展。

4.強調在自主互動中學會尋找事物整合點進行綜合思維,在綜合學習活動中實現個性智能建構。

二、新課改的內容和要求

1.轉變教育教學功能。體現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改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㈡ 什麼是課程標准課程標准和課程目標有什麼不同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相比,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闡述的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

課程標准和課程目標的區別:課程標準是一個指導性文件,包含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課程標準的其中詳細表達教學目的的一部分。

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後,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課程為中介才能實現。

(2)課程標准對倍的認識教學要求擴展閱讀:

(一)知識與技能(一維)所謂知識目標,這里主要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識(教材中的間接知識)、意會知識(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等)、信息知識(通過多種信息渠道而獲得的知識)。

知識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知道動物也是有情感的;通過學習,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所謂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須的活動方式。

(二)過程與方法(二維)所謂過程,其本質是以學生認知為基礎的知、情、意、行的培養和發展過程,是以智育為基礎的德、智、體全面培養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氣質等個性品質全面培養和發展的過程。

過程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認識分數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所謂方法,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採用並學會的方法。方法目標的表達舉例:通過學習,採用並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或問題探究的方法,或問題的觀察方法,或思維發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決xx問題的方法等)。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所謂情感,是指人的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態度體驗。所謂態度,這里不僅指學習態度和對學習的責任,它還包括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等。

目標表達舉例:通過學習,端正學習態度,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學習,在交往中能表現出寬容、忍耐的態度。所謂價值觀。本指對問題的價值取向的認識,這里也可指學生對教學中問題的價值取向或看法。

㈢ 如何認識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

一、編制課程標准依據的理論基礎《綱要》指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它具有可評估性、可理解性、可完成性、可伸縮性的性質。課程標准編制所依據的理論基礎是:(一)新的學生觀編制課程標准,選擇課程內容最終是為學生學慣用的。因此透視課程標准背後的學生觀,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是個完整的人。作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學生觀,學習過程並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和技能訓練,而是伴隨著創造、追求、選擇、意志、努力、喜怒衷樂等感性的綜合過程,是學生整個內心世界的全面參與。2、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自身的獨特性不僅指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也指學生具有獨特的精神世界和興趣特長。3、學生是個發展中的人。學生,作為發展的人,有種種缺陷和不完善是極其正常的,期望學生十全十美是不切實際的。4、學生是有發展潛力的人。學生有巨大的發展潛能,這已為科學研究所證實。裂腦研究、左右腦功能的研究,潛意識的研究,都為此提供了科學證據。新課程標准中評價方式的轉變,體現了學生具有發展潛能的思想。(二)新的課程觀1、知識或學術理性主義課程觀。這種課程觀把課程視為「學科」,或者把課程視為「知識」,認為課程的價值在於為學生未來生活提供充足的理性准備。2、經驗或自我實現課程觀。這種課程觀視課程為經驗,認為課程是促進兒童自我實現的手段,強調活動在課程學習的重要性。3、生活經驗重構或批判課程觀。這種觀點認為學校課程絕對不能局限於系統化的書本知識,而要關照個體作為「具體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經驗」,因為「人的生活的深刻性只有在獨立個體的生活領域中去尋找」,而不能從個體以外去尋找。並且課程是兒童通過反思性、創造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三)新的知識觀。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已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首先是知識的內涵發生了變化,知識已不僅僅停留在認知疇。除了一般了解的科學知識外,還包括「如何操作的技術」,「如何生活」、「如何理解」等人文方面的知識。其次是知識的性質發生了變化。以前人們認為知識是客觀的,只能被認識和掌握的對象。現在人們認識到科學知識也有主觀的特性,對同一事物,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研究。(四)新的學習觀1、學習者以自已的方式學習。其意一是強調學習者的積極主動性;二是學習活動有主體色彩,即學習的方式不同,所獲得的對信息的理解也是不同的。2、新的學習離不開原有的經驗。學習者原有的經驗是學習的基礎。《數學課程標准》中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3、社會性的互動能促進學生學習。知識不僅是在個體與物理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的,社會性的相互作用同樣重要。因此,教學中要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社會相互作用。(楊莉娟:《活動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觀》《課程與教學研究》2000年第4期,第60頁。)4、學習離不開真實的情境。如《數學課程標准》中強調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就是這一思想的體現,如「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徵,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到操場上選定一個建築物,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這個建築物,體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物體時,所看到的形狀的變化,並用簡單的圖形畫下來。二、「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的區別實際上,「課程標准」並不是一個新詞,早在1912年中國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部頒了《普通教育臨時課程標准》,此後,「課程標准」一詞在中國一直沿用了40年,1952年後,改用教學大綱。這是我國學習前蘇聯教育模式的一個重要表現。而為什麼要把教學大綱改成課程標准呢?這是由於現行教學大綱明顯存在以下弊端:從目標上,只規定了知識方面的要求,在內容上偏難、偏深、偏窄,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要求過高,只強調教學過程,忽視課程的其他環節;「剛性」太強,缺乏了彈性和選擇性。因此,基於我國「教學大綱」的種種弊端以及本次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及改革目標,本次課程改革中以「課程標准」代替目前的「教育大綱」,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置換,至少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理解和考慮。第一,課程價值趨向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應是大多數兒童都能達到的標准。因此,課程標準是一個「最低標准」,是一個絕大多數兒童都能達到的標准。第二,課程目標著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現行的教學大綱關注的是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課程標准著眼於未來社會對國民素質的要求。本次課程改革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第三,從關注教師教學,轉向關注課程實施過程。教學大綱顧名思義是各學科教學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教師教學是教學大綱關注的焦點,缺乏對課程實施特別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第四,課程管理從剛性轉向了彈性我國現行的教學大綱對各科教學工作都做出了十分具體細致的規定,以便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真正能夠起到具體直接的指導作用。教學大綱便於教師學習和直接運用,但是「剛」性太強,不利於教師創造性的發揮,沒有給教材特色化和個性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不利於教材多樣化的實現,無法適應全國不同地區的學校發展極不平衡的狀況。與之相比,國家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學生在某一方面或領域應該具有的素質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個面向全體學生的標准。國家課程標准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設施、評價以及教材編寫做出一些指導和建議。但與教學大綱相比,這種影響是間接的、指導性的、彈性的,給教學與評價的選擇餘地和靈活空間很大。同時,本次課程改革把實施三級管理政策作為重要目標,給地方和學校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數學課程標准與現行大綱在目標和內容樞架上的區別

㈣ 如何在教學中新課標對估算教學的要求

如何在教學中新課標對估算教學的要求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對數量及時間和空間等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認識。」課標對不同學段的估算教學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釋;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
巧妙運用「變」,提高估算技能
1變「可有可無」為「無處不在」。
長久以來,估算在小學數學的教材中一直作為選學內容,且由於這部分內容在編排時,呈現的形式比較單一,沒能體現出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的完整意圖,充當著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所以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原來教材中沒有要求估算的地方也要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估算,活化教材,讓學生感到估算無處不在。在數與代數領域,估算要滲透到計算的每一個環節中。如教師引導學生在系統計算前進行估算,可分析解出的得數 取值大概在什麼范圍內。如在計算2613÷13時,學生容易漏掉商中間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2600÷13=200,所以2613除以13的商肯定比200多。計算中進行估算,對於四則混合運算式題,在計算的過程中,既要觀察運算的順序是否正確,還要對每一步單獨運算的結果進行估算,看是否符合計算的有關規律。計算後進行估算,就是對照分析解出的得數是否在估算的取值范圍內或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從而判斷出在計算過程中有沒有錯誤。
2.變「不願估算」為「喜歡估算」。
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情景,使學生逐步體驗估算的可行性。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復雜的計算都可以由計算機和計數器代替完成,有很多生活事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去進行精確計算。教師一般都要求學生對計算進行驗算,這是完全必要的。但有些教師無論什麼問題一律要求學生用筆算按逆運算的關系或再算一次嚴格驗算。這樣不但加重學生的負擔,而且使學生變得死板。其實,有些錯誤用估算很容易發現,不要每一題都用筆算去檢查錯誤。在教學中通過估算的這些作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學生對估算由被動變為主動。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由此,教師應注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數學估算應該有原則可循,它必然是採用口算形式,在允許的范圍內,越簡單越好。但它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教師對「估算」教學的重視,更需要教師長期有效科學地培養。估算意識的培養,應該從點點滴滴做起,使學生逐步地養成一種習慣, 形成這種良好的習慣以後,他會自覺地進行估算。 鼓勵方法多樣化,重視交流、解釋過程,讓學生進行合理估算。 由於學生對於相關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及思維方式、水平不同, 在估算中方法會多種多樣。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估算方法多樣化,應讓 學生充分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演算法,使學生體會到解決 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進學生進行比較和優化。 估算結果是多樣的,要關注估算結果是否合情合理。讓學交流估算方 法尤其重要,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決問題的需要就是好方法。因此 不同的情境會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師教學中要強化估算意識並結合教學內容作好估算示範。

㈤ 倍的認識評課意見和建議

1、課堂開頭吸引人。

老師上課時,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孫悟空想出題考豬八戒,豬八戒胸有成竹的准備答題。你們想和豬八戒比一比,看誰聰明嗎?

這一故事的導入,一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頓時,一雙雙小手毫不示弱的舉起來!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老師抓住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用他們喜歡的故事導入,使這堂課的開頭深深的吸引住了學生。

2、課堂高潮打動人。

這堂課,老師始終讓學生當主角。先讓學生動手擺幾個正方形,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創設了自主探究的教學情境。根據學生擺的情況板書,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擺一個正方形、兩個正方形、三個正方形分別是幾個四。

3、感想感悟:

學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後,再揭示倍的含義。讓學生從原有的領悟知識出發,在不斷的傾聽、比較中實現知識的遷移,領悟知識的真諦,自主構建倍的含義。在初步感知倍的概念的基礎上,朋老師又讓學生再次通過擺小棒、擺圓片來鞏固和驗證所學的計算方法,使得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4、實際操作:

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獨立操作能力。朋老師的課堂一浪高過一浪。猜猜我校年輕帥氣的葉老師年齡的設計,使課堂掀起高潮,從而從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輕松愉快地鞏固所學知識,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5、結尾扣動人:

游戲是低年級孩子最喜歡的活動。若能在游戲中學,這不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老師用拍手游戲結尾,既鞏固了知識,又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總之,老師的課不僅吸引人,打動人,更讓人回味無窮。

㈥ 倍的認識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怎麼辦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學生對倍的認識
比較陌生,建立被的表象認識回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設答計教學時,我把對倍的認識與理解問題進行了分割,分層教學。《倍的認識》這一課的設計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是認識倍,理解倍的意義;二是在此基礎上,
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解決方法

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到「倍」,對倍感到很陌生,對倍的認識而言幾乎就是一個0的開始。因此,我在設計教學時,首先關注的是學生的數學現實,在學生的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展。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先來認識「份」,份學生生活中接觸的較多,由份引出新概念倍,,接著跟老師說,自己說,在說的基礎上加深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讓學生藉助學具擺一擺,動手過程中需要
教師的指導,利用學生的生成資源,因勢利導,科學評價,實時點播

㈦ 談談你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

一、新課程標准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

1、教師應具有全新的教育觀念

教育不僅具有生產力等經濟功能和價值,而且這種價值和功能要與人的精神世界的豐富,道德品質的提高,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文精神的培養相協調。

2、教師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

「發展知識經濟,提高人力素質」對21世紀的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嶄新要求,這就需要我們轉變舊教學觀念,牢固樹立創新教育觀念,堅決摒棄一切落後的教學方法,改變不適於提高教育水平的傳統作法;對自己所教學的內容予以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創造性的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讓學生走向自主創新的學習之路,這樣才能創新教育,發展教育。

3、鼓勵學生自主的探索與合作交流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的講授法為主,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也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知識、發現問題,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價值。

4、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新課程標准中提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注意因材施教。對於學習成績差、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不能放任不管,更不能歧視他們。教師對他們要熱情關懷,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增強學習的信心,逐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