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數學畫校本課程定位
1. 2010年吉林教育第2期目錄去哪裡找
- 學困生,教師能為你做點什麼 張丙庭;(3)
- 「同課異構」因何而異 蔡金忠;(6)
- 淺談閱讀在政治教學中的作用 高芳;(7)
- 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康興國;(8)
- 基於任務型模式的中學英語教學體系構建探討 曹明傑;(9)
- 展現形成過程,優化概念教學 蘇惠蘭;(10)
- 對創新性教學的再思考 熊宇紅;趙凱;(11)
- 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 關志輝;(12)
- 碰壁點撥式數學教學模式 朱琦;(13)
- 在課程整合中有效學習——淺談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陳紅梅;(14)
- 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與實踐 陳翀;(15)
- 芻議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嵇紅梅;(16)
- 摭談「幼兒師范生物課的情感教育」 李凱;(17)
- 把脈當前的語文綜合性學習 王惠琴;(18)
- 淺議小學生數學學科素養形成策略 郭衛峰;(19)
- 淺談研究性學習 李艷紅;(20)
- 讓「生命化作業」彰顯數學魅力 朱萍萍;(21-22)
- 領悟教材精髓——領悟教材內化教材提升教材 劉小紅;(23)
-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傳承與創新——一堂農村小學英語課的啟示 顧秀嵐;(24)
- 尋找滲透數學思想的突破口 胡煌英;(25)
- 重視課外閱讀 促進學生發展 張曉培;(26)
- 淺談寫字教學中的筆畫變化 王向紅;(27)
- 架設經驗與新知之間的橋梁 何永菊;(28)
- 淺析籃球活動中的接球動作 王全友;張平;(29)
- 論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中的創新能力培養 谷玉艷;(30)
- 淺議英語總復習的方法 張志英;(31)
- 淺析音樂教學中價值觀的教育 黃小琴;(32)
- 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探討 季婷婷;(33)
- 談生活教育理論與應用題教學的整合 王華祥;(34-35)
- 淺談兒童鋼琴興趣的培養 夏玉英;(35-36)
- 讓興趣為英語學習插上翅膀 盧蓉;(37)
- 話課堂 論教學
創實效——再議如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實效性 鄭傑才;(38) - 京歌好聽亦好唱 陸萍;(39)
- 如何在中學政治教學中強化時事教育 婁方應;(40)
- 新課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張彩華;(41)
- 讓小學生享受英語學習過程 顏玉秀;(42)
- 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 孫伏龍;(43)
- 新課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學 王永華;(44)
- 讓幼兒在活動中養成愛心意識 陸霞;(45)
- 注重作業習慣 提升學生素質 李新建;(46)
- 關於高中理科班歷史教學的一些嘗試 楊偉明;(47-48)
- 淺析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羅先雲;(48)
- 優化教學,約會精彩 費菊梅;(49-50)
- 准備情緒 投入創作——「活動作文」教學探究 曹當妹;(50)
- 自製教具 上好物理演示課 孫永才;(51)
- 巧用插圖 增強英語教學效果 王霞;(52)
- 淺談體育課「用心就好」的反思 馮靜;(53)
- 一題多練,有效發展學生能力 吳祥珍;(54)
- 運用趣味教學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王雪;(55)
- 立足語文談綜合——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初探 祝林梅;(56)
-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郁瑾;(57)
- 立足課本,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柳華玉;(58)
- 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凸現策略 王玉根;(59)
- 高中政治教材素材的剪裁 邊洪偉;(60)
- 探討體育與健康課的活動氛圍的創設 沈維珍;(61)
- 英語課如何導入 左桂芹;(62)
- 對大頭娃娃舞引入中學體育校本課程內容的探索 鄭建娣;鍾聲;(63-64)
- 讓興趣彌漫在閱讀的空間 徐志華;(64)
- 識字教學也可以如此美麗——聽朱柏峰老師上《詞串識字》有感 潘利斐;(65)
-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收尾方法 衣華玲;(66)
- 注重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寶紅梅;(67)
- 觀、疑、議——古詩文教學感悟點滴 凌粉萍;(68)
- 詩畫結合 情境相融 姚風雲;(69)
- 淺談學生習作的批改 張永兵;(70)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談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 徐平屏;(71)
- 語文教學中想像力的培養 陳向東;(72)
- 由「70%」引發的思考——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 蔡巧雲;(73)
- 作文與作文教學的誤區和建議 王化文;(74)
- 小議語文作業的溝通價值及其有效開發 章燕君;(75)
- 讓孩子心中的話自由流瀉——《找春天》教學實錄及評析 王懷耘;(76)
- 開放式作文教學之我見 李穎;(77)
- 略談樂府與歌行 景曦紅;(78)
- 讓學生「富」起來——怎樣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陳錦鳳;(79)
- 語文課堂教學信息反饋的現狀與對策 陸昌霜;(80)
-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淺議 劉曉雲;(81)
- 優化課堂提問 指導有效閱讀 趙曉麗;(82)
-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 鄭三福;(83)
- 優化復習過程,提高語文素養 曹珊;(84)
-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實現教學減負增效 許晴;(85)
- 閱讀教學中語感能力培養策略談 董柯;(86)
- 在情感體驗中學語文 王承娟;(87)
- 激趣、設疑、拓展、求變——提高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初探 姜小玲;(88)
- 淺析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伍鳳賢;(89)
- 如何創設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境 張淋淋;(90)
- 中學物理興趣教學模式探析 邢永彬;(91)
-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何松先;(92)
- 自由選擇 自主探究 劉素芸;(93)
- 漫談「數學與生活」 全翠花;(94)
- 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沈永玲;(95)
-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物理課堂教學策略 邵生貴;柳少華;(96-97)
- 數學課堂中的快樂之旅 卜曉娟;(97)
- 淺談物理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實驗的開展 周微;(98)
- 初中物理合作探究之我見 張金鑾;(99)
- 幾何圖形計算公式的體驗教學法 張霞;(100)
- 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嘗試 陳煉;(101)
- 淺談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訓練 王先井;(102)
-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新方法初探 劉冰;(103)
- 淺析數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張榮;(104)
- 關注學生的創新思維,實施有效教學 冒國平;(105)
- 愛是良好教育的基礎——對單親家庭子女教育問題的思考之一 梁平安;(106)
-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的嘗試 任雲雲;(107)
- 例談情感體驗,讓學生學會關愛 王朝陽;(108)
- 初中數學差生的學習障礙成因分析及轉化 張占武;(109-110)
- 給有過失的學生搭個「梯子」 孫春艷;(110)
- 淺談教師在「師生對話」中的角色定位 吳素飛;(111)
- 淺談初中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龍安瓊;(112)
- 用音樂的旋律搭建情感的橋梁 張鳳;(113)
- 淺談教師心理品質與學生成長的關系 陳鳳雲;(114)
- 讓學生當自己習作的「主治大夫」——小學高年級習作評改「自改自評」「互改 許霞;(115)
- 淺談校園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王洪波;(116)
-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齊艷春;(117)
- 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夥伴 羅慧芳;(118)
- 適度約束
自由放飛——教師如何適度掌控體育課堂紀律 龔留風;何勝;(119) - 讓孩子在愛的沐浴下成長 丁淑英;(120)
-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李榮艷;(121)
- 淺談中澳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差異及啟示 鍾麗莉;(122)
- 教育孩子應寬嚴適度,嚴字當頭 尤恆年;李玉蘭;(123)
- 提高教師素質勢在必行 徐景章;(124)
- 依託草根化研究,大面積提高教師素養 姜北光;(125)
- 構建校外少先隊活動陣地 促進少先隊員全面發展 唐立新;(126)
- 談如何激發教師參加培訓的內驅力——以佛山市三水區小學教師培訓為例 劉光達;(127-128)
- 強化班級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范玉蓮;(129)
- 論幼兒園青年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教育管理 孫寒冰;(130-131)
- 小學畢業班語文復習的策略與措施 包白娣;(131)
- 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思考與實踐 薛翠娣;(132)
- 吉林省四平實驗中學 (2+133-134)
2. 「如何進行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 詳細
常州市北環中學 鄒浩芳 教育的本質是使人得到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越來越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形成並熟練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可以使學生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可以使學生在「情感與態度」(包括行為習慣、心理品質等)方面得到發展。簡單地說,教育可以使人在知識和技能、能力、人格(情感、態度、價值觀)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我們教數學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一些數學知識、掌握一些數學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方法,養成一定習慣,形成一定觀點。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頭腦分析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用數學的精神追求理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應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筆者本著對數學教育事業無比熱愛的態度,本著對當今數學教育現狀的無限擔憂,通過幾年的思考,於2005 年在《成才導報·江蘇教育周刊》發表了一篇名為《芻議數學教育的課程設置》的文章,該文主要闡述了當今數學教育以及正在實施的課程改革主要還是停留教學層面上,還未正真上升到數學教育的高度;主要還是停留在數學課堂教學方面的研究,還未正真著眼於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上。該文將數學教育課程分為科學數學、藝術數學和計算機數學三大類,並且簡要的闡述了每一類中應該包含那些數學內容以及需要通過那些途徑來實現這些目標。 正是由於新課程教材的編寫、課程的設置、課程的評價標准還沒有發生革命性的改變,因此需要我們這些從事數學教育、教學一線教師不斷的「上下求索」,對於我們來說,及時的開發出一套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文化)、完善學生的數學人格(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頭腦分析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用數學的精神追求理想)的校本課程是當務之急,也是實現從數學教學向數學教育轉變的一條必經之路。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和實施的課程。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建設肩負著真正實現數學素質教育的責任和義務,是真正實現數學教學向數學教育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它著眼於發展學生的興趣、需要和特長,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體現師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具有鮮明的學校特色。 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以上幾個要求,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從教師、學生的實際出發,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可持續發展考慮。因此我們為《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進行了基本的定位:以通俗易懂、激發興趣、拓展視野和教材補充進行研究為我們的基本要求,以挖掘數學文化中的教育功能為我們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完善學生的數學人格為我們的核心宗旨。 在確定了課程開發的基本要求、研究方向和核心宗旨以後,就要進行本課程基本框架的 構建工作了。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在現狀下,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經過我們反復的思考和研究,同時邀請專家親臨指點,最終我們確定本課程的基本框架,本課程的設計理念就是要「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所有的過程基本上都是以學生的活動展開的,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本課程共分為六個章節,分別是:《古老的數學》,《好玩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智慧的數學》,《先進的數學》和《美麗的數學》。 在《古老的數學》一章中,並不是把數學史作為一門研究數學的起源、發展過程和規律的學科,而是根據現代心理學發現的一個體現數學史的認知功能的「遺傳法則」。從數學一次又一次的飛躍中尋找數學發現的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體會數學家們為尋找這些知識的付出的艱辛。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從本質上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作為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的教材,讓學生體會「只有付出努力才會獲得成功的人生道理」,「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數學精神」。 在《好玩的數學》一章中,利用心理學中「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的規律,以一系列數學游戲為載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並不是「枯燥」的代名詞,真正的數學其實可以是樂趣無窮的,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以這種興趣作為他以後學習數學的動力和源泉。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主動意識到自己愛玩的游戲原來與數學緊密相連,從而為學生學好數學培養內在驅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學生玩游戲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鞏固看似乏味的知識,讓學生的學科知識在游戲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在《有用的數學》一章中,根據《數學課程標准》: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設計了很多貼近學生、符合實際、利用學生現有知識能夠解決的生活實例。這樣做可以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些在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數學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究,學生通過對這些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夠更具體更深刻的理解什麼是數學,知道學習和學好數學是很有用的,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在驅動力。 在《智慧的數學》一章中,通過穿插一些有趣的數學小故事,以改變人們認為科學研究枯燥無味的看法。本章內容主要包括有趣的數學問題、經典的數學問題、奇怪的數學問題。通過對「有趣的數學問題」的研究,使學生對數學中的存在的智慧產生強烈的好奇與追求,從而激發學生天生的求知慾;通過對「經典的數學問題」的研究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方法,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通過對「奇怪的數學問題」的研究,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先進的數學》一章中,主要學習和研究數學軟體「幾何畫板」的使用方法。通過對幾何畫板軟體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改變學生「數學枯燥論」和「數學無用論」的觀點;可以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另外,通過對幾何畫板軟體的學習,可為學生學習其他計算機軟體打下了一個結實的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電腦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數學教育上的貢獻。 在《美麗的數學》一章中,展示給大家的是數學的美麗無所不在,數學的符號、公式、演算法、圖形、表格、方程、解題思路、解題方法
3. 快樂體驗數學3畫蘋果
活動抄目標:1、在看看、說說中感受金金、藍點點、青藤之間追求融融童真的過程,體驗友情的魅力。2、嘗試在問題情景中觀察、分析畫面,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活動准備:東方娃娃07年3月綜合版25本
4. 小學數學校本課程有哪些好題目
所謂校抄本課程就是把國家的必修課程、省市地方課程以及根據本校資源實際開設的課程三類課程進行整合,狹義上的理解為第三類根據本校實際開設的課程,比如如果是離山近的農村可以開發以山為內容的校本課程,體育傳統活動「登山」、科學方面的「研究動植物分布」與環境的關系等.總的來說,就是課程開發的主體不同.
1、題材源於生活.教學要基於學生的生活
2 突出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
3、給予足夠空間.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4 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5、體現演算法多樣.尊重學生的個性
5. 八年級人教版數學第一學期校本課程材料答案
我覺得你買一本課課通之類的教輔書 有配套答案的 還能幫助你學習 你這樣問沒人幫你弄得
6. 小學數學校本課程講義或者教案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55/down-11758.html
小學數學校本課程開發案(2)
課題:面積是多少
適用年級:三年級
知識背景:學生已經初步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並會計算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
設計目標:1、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面積含義的理解,進一步了解面積與周長的區別與聯系,初步探索一些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操作實踐、交流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各種不同的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設計說明:本案例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學習材料」,即學生上課使用的教材。其中「說一說」旨在引導學生對所學面積的知識進行整理和總結;「拼一拼」和「畫一畫」是書上例題和練習的拓展,旨在引導學生比較周長和面積的區別;「數一數」和「量一量」是兩種基本的求面積的方法,旨在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拓展思維;「估一估」是面積教學中一個重要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在思考和交流中,形成初步的量的概念,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本部分使用者則為學生;第二部分為「教學參考」,即教師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的主要教學過程,為教學此內容的教師提供參考,使用者為教師。第三部分為「教學反思」,即內容設計者在教學後對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進行的綜合思考和修改建議。
第一部分 學習材料
面積是多少
......
7. 「校本課程開發」的涵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求解
一、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
校本課程開發的涵義有狹義與廣義之分。其狹義是指校本課程的開發,所開發出來的是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的校本課程。其廣義是指校本的課程開發,既包括校本課程的開發,也包括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關鍵,它直接體現著校本課程開發的理念和目的。依據各個學校不同的教育哲學與資源條件,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表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同時,由於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過程,它的內容相應地表現出開放性和拓展性。當前,大多數學校將校本課程分為必修課、活動課和選修課。從活動方式角度分析,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包括:
1.課程選擇。這是校本課程開發最普遍的活動,是指在眾多可能的課程中決定學校付諸實施的課程計劃的過程。2.課程改編。指針對原有課程,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進行一些學科上的修改。校本課程中的課程改編主要是指教師對正式課程的目標和內容進行某些具體的改動以適應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3.課程整合。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課程整合的方式一般有關聯課程與跨學科課程兩類。4.課程補充。指為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而進行的課程材料開發活動。課程補充可以是矯正性和補救性練習,報紙、雜志、聲像材料、圖畫、模型的摘選等。5.課程拓展。課程拓展的目標是拓寬正規課程,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內化價值觀和掌握技能的機會。6.課程新編。校本課程開發也可以開發全新的課程板塊和課程單元,例如,特色課程、鄉土課程都屬於這一類。
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無論哪一個都與教師直接關聯,或是由教師為主體進行的開發活動。教師都是課程開發的主要承擔者、實際的操作者,在整個課程開發活動中處於核心地位。
二、學生:校本課程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
現代教育理念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這就決定了學生的發展是校本課程研製開發和具體實施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促進學生高品質的學習和個性的和諧發展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之一。
在校本課程研究中,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和能力傾向,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內容(如,國家審定通過的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中的內容)進行適時的選擇、補充,乃至改編、整合和創新,在此基礎上開發學生喜歡的校本課程內容。
例如,《好大一棵樹》就是東北地區某師大附小進行國家課程校本化處理的一個典型事例它是在充分考慮了學生的需要和年齡特徵的基礎上,經過不同學科的教師合作開發的一個綜合課程內容,屬於在六年級學生中開展的小課題學習活動。這個內容共分為三個板塊:一棵樹的價值、回收廢紙、一次性筷子。通過品德課與數學課的整合,學生們不僅在活動中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激發了數學學習興趣,鍛煉了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了探究的快樂,同時,強化了節約意識,提升了思想品德修養。
上海市某小學開發的低年級數學校本課程思維訓練活動課,則是列入學校課程計劃的數學活動課屬於學校自己開發的校本課程。這種活動課,在課程目標方面強調學生在興趣中擴大數學視野、發展個性特長、培養創新意識;在教學內容上,讓學生在參與中探究,在探究中創新,在創新中求得發展。以一年級第一學期的思維訓練活動課③為例,其基本內容分為活動性內容、探究性內容和讀寫性內容。
另外,學生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作用是隱性的,學生的需要有時候不能通過學生自己表達出來,但這並不代表學生的作用可以忽視。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教師必須主動與學生及時進行交流和溝通,隨時了解學生的需要,及時調整課程實施的進程,以求優化課程實施效果。
三、教師: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力軍和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
當前,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活化教材轉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和踐行。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尤其要關注教師的這種角色轉變。在這里,教教材通常是指教師只是按照國家統一的課程標准、教學計劃、教科書進行教學,教師只扮演著被動的課程接受者、實施者的角色。而用教材教,活化教材則集中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選擇、運用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教師從心理上、角色定位上都發生極大變化,積極性、主動性高漲,有利於課程實施的高效順利進行。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師不僅是主力軍和直接的執行者,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
為此,教師首先要對國家標准標准以及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做到心中有數。因為校本課程開發並不是開發校本教材,而是按照國家課程標准,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以教師為群體,以自主、開放、合作的形式,形成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課程,既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校本化處理,也包括針對本校實際自主創生的新的課程內容。當然,就目前我國中小學實際而言,前者占更大的比例,而後者所佔的比例視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不超出國家規定的12%(如,新課程關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及比例中規定,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比例為12%)。教師只有在較好地把握課程標准對相應內容的要求,較好地理解一套標准實驗教科書的基礎上,密切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進而開發出適合本校學生需要的課程內容。實踐表明,那種撇開課程標准和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憑自己的經驗和理論進行的所謂校本課程開發,往往是不可行的。
其次,教師還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學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出發點和歸宿,准確把握學生的需求和認知水平,才能將理想的課程,經過實施的課程,轉變為學生習得的課程,進而不斷提升校本課程的生命力。畢竟每位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他們的內心需求、愛好特長、思想表現、品行修養、學習能力、學習動因以及心理素質千差萬別,對課程有不同的興趣和接受能力,作為教師,理應當想學生之所想,想學生之所需。為此,了解學生,既要從宏觀上熟悉學生的整體發展狀況,又要從微觀上把握學生個體的鮮明特徵。同時,學生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資源,在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中,教師也可以從學生那裡獲得意想不到的智慧和靈感。
再次,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也是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條件。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由於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學經驗,對教學往往缺乏必要的監控能力,這就使他們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的需要把握不準,也就不可能很好的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因而,重視對新教師的培訓,關注教師的不斷成長和專業發展,變得尤其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往往不是孤軍奮戰,更多情況下需要與其他教師通力合作。 校本課程整合作為校本課程開發(或稱校本課程發展)的一種模式,是目前校本課程開發的重點之一。這就需要不同年級、不同科目教師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圍繞著共同的研究主題重新建立起新的非正式的、開放的組織氣氛和組織制度,從多學科的視角以平等對話、開放、合作的組織方式研究、設計、實施校本課程整合的學習主題④
,形成校本課程開發的共同體。
四、校長:校本課程開發的領導核心
對於課程改革有這樣一種說法 動不動在局長,改不改在校長,好不好在教師。可見,校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校本課程開發與否,校長是校本課程的領導核心,所以,校長的素質在校本課程開發中至關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校長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應該具有六種職責:確定明確的辦學宗旨、建立良好的課程決策結構、建立良好的校內溝通網路、協調影響校本課程開發的各種因素、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建立一個民主開放的組織機構與五種素質領導能力、規劃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交際(合作)能力。
就校本課程的實施現狀而言,筆者認為,發揮校長在校本課程開發中的領導作用的基本前提,在於校長首先要具備必要的素質和能力,這些素質和能力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一)是否具有明確的辦學理念和先進的教育理念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命運。校長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理念,反映著校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境界,決定了校長對校本課程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作為一校之長,應該考慮諸如學校的教育目標什麼?辦學特色是什麼?教師有什麼特點?學生有什麼需要?學校和社區之間的關系如何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深思熟慮,在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和學校生存需要的前提下,密切切合學校與社區的課程資源實際,校長就會逐漸形成基於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比如,如果校長一開始就把課程開發定向為促進教師和學校的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的話,那麼,在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校長更多的是關心教師的積極參與,讓教師在開發過程中提高課程意識,形成發現問題的習慣,養成課程開發的能力,構建一個積極、創新的教師課程開發的共同體。其中,充分調動起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成為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關鍵。
(二)是否具備有效交流與協調的能力等領導才能
作為校本課程開發的領導人,校長必需具備一些基本的領導才能。中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具有有效的交流與協調的能力,是校長領導才能中不可缺少的成分,這既有利於得到上級行政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又有利於得到課程專家的指導,更有利於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進而有利於創設校本課程開發所需要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三)是否具備必要的課程知識
校本課程開發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作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開發出的校本課程有效和高質量。如果校長缺乏必要的課程知識,要想成功地領導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將是不現實的。比如,前文所提到的某師大附小的校長,自己既是課程論方面的專家,又在校本課程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對課程方面的相關知識十分嫻熟,對當前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動態時刻關注,同時,無時無刻不在考慮本校的具體實際,因而能夠領導本校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取得顯著成績。當然,這樣的小學校長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還是少數,這也並不是說,所有的校長都要具備相當高的課程知識水平。只要校長平時注意積累必要的課程知識,時刻關注課程改革的新動態,就會對校本課程開發有幫助。
(四)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事物不斷發展的助推器。學校的發展是在不斷創新中實現的,而校長的創新能力是核心。我們認為,在校本課程開發和利用中,校長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校長自身要有敢於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和信心;要有不斷學習的良好品質;要善於反思,不斷提出新的見解和主張;要永遠不滿足於現狀,針對學校發展的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進行大膽改革和創新。
8. 快樂數學 伴我成長的藝術字怎麼畫
快樂數學 伴我成長的藝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