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高中教材編寫的課程標准

高中教材編寫的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 2021-02-19 17:16:16

❶ 高中版《優秀教案》是根據2020年修訂版課標編寫的嗎

看來不少同行也在用這套書。下學期要教高一新教材就入手了本新版的,符合新教材內回容。作為一直在
用的教案答參考書,這本書還不錯的,新版的教學設計上明顯看出更注重探究活動和核心素養落實這部分。符合當前教學背景下要求的課堂教學改革。

❷ 普通高中標准實驗教科書和普通高中教科書有什麼區別

教科書,按照課程標准的要求編寫的教學用書。又稱課本、教材。教科書是一個回課程的核答心教學材料。廣義,凡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全是教育;狹義,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其涵義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政體)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❸ 《中學歷史課程標准》與歷史教材之間有什麼關系

高中歷史新課程教材與《高中歷史課程標准》 的關系就如同孫悟空與如來佛的關系:教材內容的編寫和結構、風格的設計都必須依據和圍繞《高中歷史課程標准》,並以此作為指導思想和原則。課程標準是我們教學活動基本綱領性文件,明確規定了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對學生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等,由此,教材只是我們的一種學習工具,是課程標准和教學之間聯系的紐帶。教材是手段,課程標准才是目的。任何版本的教材和教輔資料都跳不出課程標準的要求,如同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處理兩者的關系:
首先,認真研究課程標准。
只有認真通讀和領悟課程標准,以此指導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從廣度和深度上把握教學。如此,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選擇恰當獨特的教學方法,才能靈活處理教學內容,才能游刃有餘的駕馭課堂。最終有利於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認識歷史、了解歷史,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人文素養,使學生的到全面發展。
其次,認真研究教材
教學過程中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了解教材的特點,拓展和優化教材內容。
1.注意知識點的前後聯系,構建清晰的知識脈絡。
針對嶽麓版教材的專題性,某些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被割裂開來,為使學生對歷史形成整體認識,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把前後知識點聯系起來,如:必修一第13課鴉片戰爭和第14課太平天國運動之間的聯系,以及兩者對必修二中洋務運動的關系。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中國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遭到嚴重破壞,加上清政府的殘酷盤剝,困苦不堪的人民奮起反抗,太平天國運動由此爆發。而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成為推進洋務運動開展的兩個主要原因,中國的現代化運動由此起步。
在遵循課程標准原則的基礎上,理順各知識點之間的內部聯系,構建清晰知識脈絡,幫助學生了解歷史時間和現象,把握歷史發展的歷程和規律,理解人類社會發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
2.補充歷史資料,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在教學活動中,為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可以適當補充教材以外的歷史資料,如:圖書文字、圖片、漫畫、音樂、影像資料等等。使抽象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比如:必修一第16課辛亥革命中,在講述革命失敗的原因時,引用了影視資料《阿Q正傳》,並通過分析故事中背景和人物的形象、對白和結局,引導學生理解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局限性是導致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同時還可以補充魯迅的文章《風波》、《葯》,使學生產生對革命者的英勇獻身精神的敬仰,認識當時歷史背景下革命的失敗以及革命者不被人們理解的悲哀,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認真研究課程標准,並立足課程標准大膽使用教材,靈活駕馭課堂教學,使自己的專業素養到更好發展。

❹ 高中語文考試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的區別

語文新課程資源網·高中專區——人教版、蘇教版、語文版、粵教版、魯教版的資源倉庫
語文新課標無論是從目標要求還是結構體例上,都開辟了新視野:
(一)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與現行高中語文大綱的主要差別如下:
1、課程理念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吸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繼續堅持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根據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學生發展的需求提出:更強調課程的時代性;堅持「共同基礎」,重視「差異」,強調課程的「選擇性」;突出高中語文課程的三個重點。
2、課程結構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教學資源和教學評價。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前言——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實施建議——關於教材編寫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建議,教學建議,評價建議。
3、課程實施方面: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課程目標、內容、要求、進度和實施方式比較封閉單一,學生發展空間受到很大限制。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建設「必修+選修」的課程體系,實行學分制。實施機制靈活,具有開放性,有利於學生興趣、需求和智能的多樣化發展。
(二)
從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文本來看,課程標准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課程標準是確定一定學段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的綱領性文件;第二,它描述的是學生學習所包括的主要領域及大多數學生在每一學習領域能達到的學習目標;第三,它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第四,它為學校課程規劃、實施與評價提供了一種參照;第五,它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
原有語文教學大綱,不足以完整地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變化。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語文學科性質、應到達的標准以及內容框架。語文學科性質、地位作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以及各學段安排構成語文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另外,對教材編寫、教學要求、教學建議、教學評價等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和要求。但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時間或數量等具體內容。這是課程標准與直接指導教學工作的現行教學大綱的本質區別。
語文課程標准與現行教學大綱的區別,首先表現在前言部分。課程標准對語文學科性質、價值與功能作了定性描述,簡述了語文課程領域改革的基本理念,並對語文課程標准設計的思路作了詳細說明,便於教材編寫者和語文教育工作者整體把握課程。語文課程標准用盡可能清晰的行為動詞,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描述,具體劃分為多種性質的目標。
語文教學大綱的重點是對語文教學工作作出規定,主要表現的是基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若干教學建議,使教師更加關注知識點,關注學習效果,容易忽視語文學習過程與方法,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與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准最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目標發生了根本轉變。課程標准不僅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提出目標要求,這必將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適應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三)
語文課程標准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重視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培養社會責任感,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的人生設計和選擇。

❺ 高中的現行教材和課改教材有什麼區別

據悉,目前全國已經有32家出版社出版了59套高中新課標教材,包括8個領域12~13個科目。湖北省高中新教材之所以「花落」人教版,這不僅是由於人教版高中教材長期以來的權威和主導地位,更是因為該社的高中新課標教材是目前通過國家審定的學科最齊、品種最多的新教材版本,共11個學科12套教材,計有:思想政治、語文、數學(兩套)、英語、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美術的必修和選修模塊教材。
「雖然學校有選擇教材的主動權,但估計不會『輕舉妄動』。」漢口一所省示範高中教研負責人表示,既然我省力推人教版,絕大多數高中肯定執行。畢竟我省屬於高考自主命題,沒有學校敢冒險「玩另類」。

人教版教材:冊數大大增多 但學生負擔不會加重

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各學科課程標准,教材是按模塊和專題的設置而編寫的。按照各科的課程標准,除了體育與健康這一學科教育部規定只編一本教科書外,其他學科少則設有6個模塊,多的則有26個模塊和專題,也就是說應編寫26本教科書。
教材的總數雖然增加了,但這並不代表學生學習負擔的加重。因為在教材中選修部分的比例加大,而選修部分是按照總學分的要求和學生自己的學習興趣來安排的,因此不僅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這種選擇范圍的加大反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習方向。在學習必修課的時候,學生可以對某一個學科的基本知識有一個概觀的了解,如果對其中一個方面感興趣的話,就可以參加相關選修課的學習,使用那種選修課教材,深入了解該學科某一分支的內容。
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規定,高中畢業要獲得144個學分,學科學習的必修學分為93個,約為43本教科書,選修學分只有28個,也就是十幾本教科書。這十幾本教科書分在幾個主要學科,每個學科也不過是1~3本書。
以具體的教材為例:翻開高中《語文2》這本教材,在第一個板塊「閱讀鑒賞」的選文中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由國內知名翻譯家徐遲翻譯、美國思想家梭羅的《瓦爾登湖》的片段——該書在美國散文史和環境保護領域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外,在16篇選文中還包括了4篇演說稿,這在舊版式教材中是很少見的。由此可見文章編選者在選文思想性和文學性兼顧方面所做的努力。第二個板塊「表達交流」安排了5次活動,包括「寫作」和「口語交際」兩個部分,重點在開掘學習者利用中文進行表達的能力。第三個板塊「梳理探究」則為學生提供了一些可供進一步研究開掘的題目,如中國成語、修辭、姓氏等,供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之用。「名著導讀」通過向學習者推介中外經典名著而使教材具有了一定的開放性,而在巴金小說《家》的推薦語中說這本小說是「一種青春型的寫作」,和以前刻板的評價相比頗有新意。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