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論試題及答案
1. 你認為小學課程與教學論是一門人文科學么為什麼
1、課程與教學論:課程與教學論作為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課程和教學論這兩個相互獨立又內在關聯的學科按照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要求進行必須整合的產物。
2、學習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方法: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聯系實際,學思結合;注意擴展學習。
3、學習課程與教學論的意義:課程與教學論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課程與教學論需要系統的學習;課程與教學論是教師的基本專業工作,學好它幫助你在今後更好的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第二章 課程的基本理論
一、識記:
1課程:教學內容及其進程的產物。
2:學科課程:從各門科學領域選擇部分內容,分門別類組織起來的課程體系,又稱為分科課程。
3:活動課程:兒童自己組織的一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學習,經驗得到豐富和增長,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
4:綜合課程:將兩門或兩門以上的學科綜合設置為一個學科的過程。
5:隱性課程:正式課程以外的任何一種形式或全部的教育活動。
6:課程計劃:是關於學校課程的宏觀規劃,一般規定學校課程的門類,各類課程的學習時數以及在各年級的學習順序,教學時間的整體規劃等。
7:課程標准:既學科課程標准。它具體規定某門課程的性質與地位、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課程實施建議等。
二、理解
1、簡要回答課程與學科的關系?
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學術意義上的學科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主要因素,是現代課程知識的主要里來源,課程意義上的學科課程是現代學校課程的主體,是一種與活動管理相對應的課程類型。
2、影響課程開發的因素有哪些,他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外部因素:社會:社會的性質決定課程的性質:社會政治領域決定著課程的政治立場和育人方向;社會經濟領域決定課程課程實施的物質條件和效果;文化狀況決定著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特色。
兒童:兒童觀又直接影響到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人們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認識決定著課程組織的心裡邏輯;
知識是課程的本質,課程是知識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
內部因素:學制:學制的規劃與課程的規劃往往相伴而生;
2. 小學科學教學論的答案 謝謝
哈爾濱探索科學兒童實驗室成立於2013年7月,實驗室致力於中國的兒童科學實驗教內育,讓中國容的孩子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感受到歐美的科學實驗教育!在實驗室的課程中孩子會了解歷史知識和人物,親自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感受和理解實驗在生活中的應用!學會獨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一些科學發明和創造都來自生活,自然科學的知識會使孩子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在成長的道路上立於不敗之地!人類發展到今天靠的不是模仿而是創新!我們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創造型的人才!
3. 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
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
在很多人眼裡,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很難做。其實內,只要你找到了方容法,這些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是非常容易的,因為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全是書上的。我向大家推薦一些小冊子:《題典速查》,不管你是在平時復習,還是在考場上找答案,絕對能讓你提高10倍以上的速度。
說是《題典》,因為這本小冊子綜合了市場上正規出版的所有資料,並且刪除了重復的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讓你一冊在手,就能最大限度地覆蓋最多的考點。
說是《速查》,這就是這些小冊子最大的優點。市場上的那些資料,就是一本撕去了拼音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又打亂了頁碼的字典。讓你找其中的一個字,容易嗎?我的《題典速查》採用獨創的「索引法」,讓你找答案,如同查字典一樣簡單,讓你看一眼就能做一道題,讓你的學習效率提高10倍以上。詳細描述還是到我「網路空間」看看吧,有圖文並茂的描述。
4. 《小學科學教學論》作業答案 北師大網路教育
1、A,2.A,3.B,4.A,5,D,6,B,7.A。8.D。9.B。10,A。11,A。12.A、13.D.14。B。15,D。
1特徵是啟發式教學,體現在實驗教學,圖片教學,提問教學等幾個方面。
2主導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多元性原則藝術性原則
1STS課程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實現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的聯系。
一是在講述科學事實、概念和原理時,滲透有關的技術、成果及其相關的社會知識,使科學的學習滲透與之相關的技術應用和社會影響的內容,使學生在學習各種理論知識時,了解這些知識分別在實際生活的什麼地方得到應用(科學與技術、社會)。
二是在講述技術內容時,闡述這一技術中所蘊涵或應用到的科學原理、這一技術主要的應用領域,並指出科技發展史上這一技術的出現對科學進步所產生的推動作用,以及對社會發展所產生的正負影響(技術與科學、社會)。
三是講述社會發展和社會問題時,指出社會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分別用到哪些學科知識和技術,社會生活中哪些實際問題可以轉化為哪些理論問題或技術問題,如何轉化(如把某些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或轉化為科學問題)。同時,指出在科技發展史上,社會發展和社會問題的出現對科學技術的需求,如何成為根本動力推動了科技的發展(社會與科學、技術)。
2一、主動性原則
主動性原則是指學生在科學教育過程中,通過主體意識的培養與確立,把課堂教學過程看作是自己自主學習與掌握知識的過程,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達到學習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科學素養的目的。
二、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原則是指學生在科學教育的學習活動中能堅持獨立性,以自主學習為主,不依賴別人。在行為上表現出能獨立地進行思考,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獨立地承擔並完成科學調查、探究、社會實踐等活動。
三、參與體驗原則
參與體驗原則,顧名思義就是要求學生在科學教育中,積極參與各種學習和實踐活動,並表現為在發現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從中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一種積極傾向和主動行為。參與體驗包括參與意願、參與動機和參與能力三大要素。
四、實踐性原則
科學教育的實踐性原則要求學生從讀科學變為做科學,通過積極地動腦、動手、動口,探索、實際操作,親自獲取知識和經驗,並且運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和經驗,解決周圍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鍛煉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 2021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知識練習題(5)
1.關於受教育者的描述,錯誤的是( )。
A.是學習的主體 B.承擔學習責任,接受教育的人
C.凡是進入學習過程的人 D.非全日制學生不是受教育者
2.依據課程層級的不同,古德萊德提出了五種類型的課程。據此,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方案和教材屬於( )。
A.領悟的課程 B.理想的課程 C.正式的課程 D.經驗的課程
3.誇美紐斯在其著作《大教學論》中提出,應該盡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看看、摸摸、聽聽、聞聞,這主要強調了教學的( )。
A.思想性與科學性統一的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D.啟發性原則
4.某中學唐老師在講授《人類共同的家園——聚落》時,設計了“七嘴八舌話聚落”的活動,學生興趣盎然地敘述了許多列入中外世界文化遺產的聚落,還提出種種疑問。唐老師參與尋找答案的活動,並確定問題的解答。在教學中,他引導學生建立的學習方式是( )。
A.合作學習、接受學習和體驗學習 B.探究學習、實踐研究和鞏固學習
C.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D.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和班級學習
5.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教學內容上會多講一些比較具體的知識和淺顯的道理;在教學方法上,一般多採用直觀教具。這體現了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 )特點。
A.穩定性 B.不平衡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參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C。解析:美國著名課程專家古德萊德認為正式的課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材。
3.【答案】B。解析:應該盡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看看、摸摸、聽聽、聞聞,體現著直觀的原則。
4.【答案】C。解析:唐老師引導學生建立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5.【答案】C。解析:題干中描述的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要採取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體現了教育適應人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知識練習題”,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幫助。更多2021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模擬試題、高頻考點、歷年真題等備考資料,歡迎關注本平台查看!
6. 課程與教學論 小學教育研究方向的考研復習著資料都有什麼 重點需要看什麼書
課程教學論小學教育研究方向在統考時,沒有專門區分出來的,都是統考(全國各專業各方向一張卷子),即101政治理論、201英語或202俄語或203日語、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所以考研備戰的話,專業課備考只要買一本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的大綱解析(高教出版社)再加其他材料即可。如果是大一大二要想擴大視野,增加感性認識的話,下面這些書可以參考:
《教育學基礎》 教育科學出版社 十二所重點師范合編;
《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袁振國;
《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王漢瀾;
《教育心理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儒德、陳琦;
《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吳慶林;
《當代教育心理學》北師大出版社 陳琦、劉儒德 ;
《簡明中國教育史》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王炳照或《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孫培青;
《外國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吳式穎;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