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
①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游戲化教學
游戲化教學:
指以游戲為手段,貫穿幼兒園的整個教學活動,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並融於各種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的一種教學方式,其實質是讓幼兒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如何開展游戲化教學:
幼兒園要開展游戲化教學,首先要認識到兒童游戲的兩大類型。
1、兒童游戲的兩大類
第一類兒童游戲是傳統受到廣泛重視的兒童自主性游戲, 如角色游戲、建構游戲和表演游戲等。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模仿和想像,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建構游戲,又稱結構游戲,是幼兒利用各種自然或非自然的物品,如泥、沙、雪、積木、插塑、金屬片等,將現實生活與幼兒想像相結合,進行構造的一種游戲。建構游戲中,特別需要關注的是積木游戲,這是不可替代的幼兒發展與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尊崇兒童的游戲天性,給兒童豐富快樂的游戲體驗,讓兒童在游戲中充分連接生活經驗,從而獲得自然整合的學習發展,是自主性游戲關注的重點。
與此同時,另外一類「有目的游戲」也成為游戲研究的重要內容。有目的游戲又稱「游戲工作」,在進化游戲理論的研究中,重新定義為「進化的游戲工作」,成為研究者高度重視的新的游戲研究重點。有目的游戲有更加清晰的教育目標,針對兒童某個領域發展的要求,採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和組織幼兒學習。有目的游戲兼有游戲與活動雙重特徵,可以靈活地成為幼兒園課程的有效組成部分。例如,很多幼兒園在班級設有益智區、科學區等活動區域,以供幼兒自由選擇、自由尋找同伴、自由開展游戲。
2、幼兒園游戲區域材料的投放
這是幼兒開展各種游戲區域活動必需的玩具材料。比如,角色游戲區域,幼兒開展各個角色游戲主題活動所必需的基本設施和道具屬於基本材料范疇。研究不同主題的角色游戲,我們發現這個區域的基本材料主要包括:模擬娃娃、桌椅、小床、衣櫃、物品架、廚房爐灶(灶台、水槽、冰箱)、洗衣機等。這些基礎材料體積相對較大,擺放也基本固定,沒有明顯的主題特徵,可供兒童開展各種類型的角色游戲主題活動。基本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營造和創設角色游戲開展的環境氛圍,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為幼兒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獨立的角色游戲活動區域和平台。
拓展材料是指結合兒童具體游戲主題或區域活動大類內容提供的各種輔助材料。例如,在角色游戲區域里,開展「醫院」主題游戲時,需要醫生角色服飾、醫療器械工具等。根據兒童開展的角色游戲活動主題,這個區域的拓展材料又可以分為:娃娃家、醫院、餐廳、超市、理發店、銀行、警署等多個主題類型。在自主性游戲研究中,近年來研究者較多關注的是區域材料的投放和更替問題,探討如何通過玩具材料來拓展構建兒童游戲主題,更好地促進兒童游戲的發展。
創意材料的配置與使用,可能在不同游戲活動區域具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在角色游戲區域中,創意材料是指根據兒童角色游戲主題和情節發展的需要,由教師或幼兒共同開發的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成型或未成型的活動材料。開展「冷飲店」主題游戲時,有教師和兒童自製的榨汁機和各類果汁輔料等,以及製作這些自製玩教具所需要的各種廢舊材料和輔助物品,如橡皮泥、紙張、彩筆、紙箱、積木等。這些創造性的游戲材料通常是適應兒童游戲情節發展的多種需要,由教師和幼兒手工加工改造而成,具有時效性和模擬性,能夠滿足兒童多種多樣的游戲需求。
3、教師有效指導游戲
在幼兒園的環境中,無論是自主性游戲,還是有目的游戲,都應當潛藏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要求,期待著兒童通過游戲探索、學習、拓展各種有效的學習經驗。與之相關的是,無論是兒童的自主性游戲,還是幼兒園課程設計的有目的游戲,教師都不能處於無關旁觀狀態,必須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
在自主性游戲中,要求教師必須要有兒童在游戲中學習與發展的概念,要有兒童學習與發展階段過程的框架性認識,要有符合兒童特點規律的、支持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游戲活動指導。否則,任何一個游戲活動區域都可能成為兒童心理舒適而輕松待著的地方,永遠不會自動形成對兒童學習與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的環境。
② 如何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及游戲化教學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於集體教學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等都是有效的活動組織形式。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幼兒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學習進程參與學習過程。基於此,我們大膽設想,將生活、游戲和教學融合起來,從生活、游戲中延伸教學,從生活、教學中產生游戲,讓生活經驗、教學內容為游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並真正通過游戲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學的內容。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開始了實踐探索。
(一)對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區域活動是按五大領域劃分、供幼JL小組或個別學習的活動,游戲活動則指角色游戲或創造性游戲活動。因此,很多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時間表上有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之分,但我們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樣的劃分是有問題的,因為區域活動是從活動空間上所作的劃分,而游戲活動則是按活動的性質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活動為中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並作適當分隔,如娃娃家、製作區、運動區、探索區、表演區、建構區等。此外,為了便於幼兒在活動中隨時取用材料並創造性地綜合利用材料,我們還在活動室、走廊上設置了木料區、紙布區、塑料區、金屬區、瓷石區、工具區等材料區,這樣,幼兒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區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選擇的空間。
實踐表明,幼兒從來不會考慮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是何種性質的活動,他們總是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中。如在一次讓中班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報紙、水彩筆,建議孩子躺在報紙上,讓同伴描畫他的身體輪廓。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輪廓圖後
③ 幼兒園如何開展游戲化教學
通過對孩子的觀察,教學實踐與分析,發現幼兒教學是離不開游戲的。兒童是創造性的源泉:在兒童的游戲中,自我與外部世界,現實與夢想,有生命的與無生命 的,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可以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兒童在游戲時滿懷熱情創造種種幻想的屬於自己的世界。每一個正在做游戲的兒童的行為,看上去都像是一個正 在展開想像的詩人。你看,他們不是在重新安排自己周圍的世界,使它以一種自己更喜歡的新的面貌呈現出來嗎?誰也不能否認,他們對這個新世界的態度是真誠 的,對自己的游戲十分當真…… 兒童游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戲中,兒童可以使用大小肌肉運動技能,表達情感,發展感知覺,交流並分享觀點,集中注意力並擴展注意力,增強智力活動和問題解決能力,鍛煉想像力和創造力,練習各種類型的行為,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 那麼,如何進正因為游戲對幼兒的身心有著如此巨大的作用,「游戲化教學」有著其他活動所不能替代的功能與價值,它是教師根據教育要求、教學綱要有目的有計劃地以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生動活潑的一種組織形式,使幼兒能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發展個性。 那麼,如何進行「游戲化教學」呢? 一、選擇恰當的游戲形式: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計劃教學過程中,應當考慮幾條重要原則: 1、 長期計劃包括制定目的與任務:目的是對幼兒教育的總體目標進行描述,任務相對較為具體,與課程計劃、時間安排和一日活動相關。西菲爾茲和巴伯指出:「你可 以根據所教兒童的本性、周圍社區的價值觀以及你自己的價值觀來確定目的。」如在一次畫春天時,有個幼兒園的教師將游戲「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結合起來, 幼兒在游戲中參觀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鮮花、嫩草、綠樹、蝴蝶寶寶等。作畫中因為有了游戲所豐富的實物印象,幼兒自然而然畫出了 生動活潑的圖畫,教學目標「畫春天」自然地體現在游戲中。 2、目的與任務應涉及發展適宜的、個體適宜的、文化適宜的、創造適宜的教育實踐,並且應考慮到你所教幼兒的身體、智力、社會性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 3、 根據不同的學科靈活地採用不同的游戲形式,語言、常識主要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說」的較多,可根據教學要求適當選擇自編自玩的角色游戲、表演游 戲、智力游戲;音樂活動可選擇角色游戲、音樂游戲;體育活動可採用角色游戲和體育游戲相結合;數學活動則可用角色游戲、結構游戲、智力游戲等;美術活動也 可採用角色游戲的形式。同時,在一個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是單個游戲,也可以是多個游戲穿插進行,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生動起來,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學到知 識,以達到最終實現教學活動的目的。 二、創設輕松的課堂游戲環境: 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課堂環境的創設也是非常必要的。 1、 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的游戲主要還是依據他們的現實生活,只要有「典型情景」,幼兒就會進入游戲的世界。如看到一隻布娃娃,幼兒精神世界的媽媽角色就 激活了,特別是女孩子就會產生佯裝成人照顧孩子的願望。因此,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圖片觀察、讓幼兒與父母交談、或者親身體驗成人的工作等來豐富幼兒 的生活經驗。 2、提供玩具和材料:教師要提供給幼兒適量的色彩、鮮艷的教具,充分利用頭布、木偶、玩具、自製教具等,讓幼兒在寬松的氣氛 中進入角色,從而進入教師的教學范疇中,真正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如可以設計一幅牆飾,牆飾上有師生共制的花草樹木和幾個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穿著鮮艷服 裝的小朋友,這幾個小朋友的頭、手、腳都是可以活動的。在美術活動時,教師可以用活動小人與幼兒「做游戲」、「跳舞」,幫助幼兒理解人物的各種動態,避免 了單一模仿教師范畫的千篇一律。課余,幼兒還可以玩這些活動小人,給他們擺各種姿勢拍照…… 3、提供輕松的游戲氛圍:設計一個生動、形象 的游戲場景,可以搬出彩色的泡沫墊子拼成漂亮的各種圖形,幼兒和教師坐在一起,既拉近了幼兒與教師的距離,又不會使幼兒一定要「小腳並並攏、小手放放好」 的坐得端端正正,使幼兒以放鬆的身體、自然的神態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如科學教育活動「認識螞蟻」,除了觀察圖片,還可以直接帶幼兒到戶外,提供白糖與放大 鏡,讓幼兒自由結伴,具體真實的觀察、了解螞蟻的特徵與喜好、觸角的功能、以及搬食時成群結隊的習慣等等。然後結合游戲「螞蟻搬豆」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 進一步加深並接受對螞蟻知識的認識。 三、成為幼兒游戲的夥伴: 作為一名好教師,不但是幼兒的老師,同時也要學會如何去成為幼兒的朋友、游戲的夥伴。這不僅會使幼兒信任教師,願意與教師親近,把自己的想法、開心或不 開心的事告訴老師,更有利於教師根據幼兒的個性、性格及所提供的信息來確定適合本班幼兒的游戲內容,以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1、要善於調動 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的大腦皮層處於受刺激、興奮的狀態。這就要求教師自身的心理、語言、形體等各方面首先進入角色,將游離在角色之外的幼兒吸引進 來。不是生硬的說「我們上課了或我們來做作業……」而使用親切、自然的「開場白」如「我們去參觀……」「雞媽媽帶小雞們去玩一玩……」等言語。 2、活動過程中,尊重個體在游戲能力上表現出的差異,尊重並認可幼兒的發現,盡可能多的鼓勵、肯定幼兒的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給幼兒作參考,耐心傾聽幼兒的談話,適時的以角色的身份引導幼兒參與游戲,以角色的身份、啟發性的語言、有目的地指導幼兒掌握技能和知識。 3、在自然愉悅的狀態中結束游戲,重視活動的評價總結,重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所反映出的良好個性品德。 總之,只要幼兒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在游戲中愉快的學習,接受知識,培養了良好的個性品質,就說明我們的游戲化教學達到了最佳的效果。
④ 如何推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
依據幼兒興趣及需要生成活動主題,構建課程游戲化實施框架,逐步實現預設課程向生成課程的轉變,確保幼兒的游戲時間每天不少於3小時,幼兒在自主游戲中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均得到發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各級各類游戲活動的觀摩研討活動,建設課程游戲化資源庫,提高教師課程游戲化能力,讓老師們時刻關注游戲形式、游戲精神、游戲要素
⑤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游戲化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直都是一成不變的,幼兒對這種陳舊老套的學習模式很難產生興趣。孩子更加討厭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很容易使學生出現多動、厭倦或者自卑等心理,嚴重的還會產生一些心理陰影,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是可想而知的。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利用游戲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引起學生的重視,使學生貪玩的天性得到利用。
一、幼兒園教學游戲化實現的有效途徑
1.整合資源,合理配置幼兒園環境。幼兒園的室內環境和戶外環境是幼兒活動的空間,能夠為幼兒進行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和性格發展提供整體的感知環境,能夠促使幼兒對日常生活學習形成最直觀的最初體驗。幼兒園應當通過合理的空間設計和配置、游戲設備和材料的安排,促使幼兒園能夠滿足教育性與游戲性相結合的需要。教學游戲化需要以游戲為核心,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教育。在對幼兒園環境進行有目的的創設以後,還需要充分挖掘被浪費的教學資源。
2.提高教師素質,發展游戲化教學技能。游戲化的教學模式需要實現教與學的游戲化,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也影響著教的性質,制約著教學游戲化的進程。幼兒教師首先應當具備游戲化的教學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不是分離的狀態,應當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幼兒學習應當以游戲為核心,教學活動應當配合游戲活動進行。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並無明顯的界限,游戲活動能夠成為教學的源頭,兩者相互推進。幼兒教師應當主動學習,不斷創設新的游戲化教學模式,整合幼兒園教學資源,組織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
3.豐富活動材料,增加游戲化教學方式。現有的幼兒教學活動一般以幼兒園提供的活動材料為主,很少進行活動材料的創造。首先,幼兒園應當根據孩子的特徵,提供具有創造性和想像力的游戲玩具。其次,教師應當引導幼兒主動發掘大自然賦予的玩具,利用不同的生活空間和自然環境,創造出符合幼兒興趣的活動材料。幼兒教師可以利用季節優勢,冬季可以讓幼兒戴上手套堆雪人,春季帶著幼兒認識辨別不同種類的花草等。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水、砂、石等材料進行活動材料創作。幼兒教師還要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加一定的課程內容,引導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
二、在教學設計和計劃中體現游戲化教學
作為幼兒教師,在計劃教學過程中要體現游戲化教學。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充分考慮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制定合理的目的與任務。目的是對幼兒教育的總體目標進行描述,任務相對較為具體,與課程計劃、時間安排和一日活動有關。幼兒教師在制定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所教幼兒的身體、智力、社會性和情感等方面的特點和發展要求,充分體現教學的游戲化。
其次,目的與任務要適宜。在教學計劃中,要設計適合於發展的、個體的、文化的、創造的教育實踐。
第三,靈活設置各種活動。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科靈活地採用不同的游戲形式。語言、常識主要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可根據教學要求和孩子的特點適當選擇自編自玩的角色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建構游戲。比如說在「今天我休息」的游戲中,因為玩這個游戲可以隨意「購物」、「逛街」,教師和幼兒共同商量出一條游戲規則,即:必須憑「存摺」去「銀行」取錢,沒錢就不能玩「今天我休息」的游戲。游戲中幼兒想出了很多辦法來玩,結束後幼兒在教師引導下根據游戲活動又總結出了更多的游戲規則,這樣游戲內容逐漸地豐富起來。音樂活動主要是發展孩子的音樂能力,可選擇角色游戲、音樂游戲、表演游戲;體育活動主要是發展孩子的運動能力和促進身體健康,可採用角色游戲、體育游戲;數學活動主要是發展孩子的數學能力,可用角色游戲、結構游戲、智力游戲等。
第四,多個游戲穿插進行。在一個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是單個游戲,還可以是多個游戲穿插進行,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生動起來,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學到知識,以達到最終實現教學活動的目的。
第五,游戲環境的創設要體現層次性。幼兒與幼兒之間是有差異的,發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教師在設計游戲環境時要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體現層次性。既要考慮發展快的幼兒,也要考慮發展慢的幼兒,還要兼顧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在適宜的環境中獲得發展。
三、在游戲活動中增強互動、加強合作
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擔負起教育幼兒知識的任務,還要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在與人交往溝通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家庭生活狀況越來越好,人們關心的已經不僅僅是滿足溫飽的問題,而是更加註重文化素質問題。在現代化的家庭中,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家長和長輩們對於孩子有很多的寵愛,對他們的寄託非常大。但是由於孩子在家庭中很少接觸同齡的小朋友,家長又過分寵愛孩子,使孩子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在幼兒教育教學中開展游戲教學,可以增加孩子之間接觸的機會,使孩子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在合作游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小摩擦,這時候教師要起到調節的作用,教育幼兒學會寬容他人,學習做人的道理,讓幼兒在學習教材知識的基礎上,自身的素質得到提高,這樣有利於幼兒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的培養。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對於外界的一些新鮮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是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興趣愛好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能夠為孩子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是塑造孩子的最佳階段,因此,幼兒教育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幼兒在快樂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