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漢字的校本課程
『壹』 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校本課程開發。(600字以上)
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思考
校本課程最先出現於英美等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校本課程」雖是一個外來語,但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許多中小學對活動課程的開發實際上就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前奏。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展開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貫徹,我國中小學面臨著正式開發校本課程的任務。於是「校本課程」這一術語便由此而逐漸流行於我國教育領域。校本課程在我國的提出與之在英美等國的出現相比較,雖有一些相似的原因,但也有明顯不同的歷史背景和具體緣由。所以,我們探討這個概念的內涵時,須充分反映我國校本課程的特點。
一、校本課程的涵義和特點
(一)校本課程的涵義
按照現代課程分類理論〔1〕來考察,校本課程並不是一種課程類型,而是屬於課程管理方面的一個范疇,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一個組成部分,即中小學新課程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的校本課程是在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各校的辦學宗旨、學生的特別需要和本校的資源優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這一界定試圖反映校本課程的三種基本屬性,即關聯性、校本性和可選擇性。
校本課程的關聯性,是指課程計劃中的校本課程與同一課程計劃中的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由於校本課程只是新課程計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雖有獨特的育人功能,但決不能取代國家課程及地方課程特有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必然要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密切聯系,形成一個整體。其關聯性有三方面的含義:第一,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國家課程、一地方課程各自的總體目標具有互補性;第二,校本課程的總課時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總課時具有整體性,第三,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對國家課程的育人功能具有輔助性。
校本課程的校本性,是指校本課程具有服務學校、依靠學校、植根於學校的特性。這是校本課程不同於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根本特徵。首先,校本課程以適應學校和學生的特別需要為主旨。一方面,校本課程的生成要以學校的辦學宗旨為依據,要為學校辦出特色而服務;另一方面,它又以本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別需要為依據,即為滿足本校學生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未能得到滿足的種種合理需要而設置。所以,校本課程不是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重復,而是對它們的有力補充。其次,校本課程須依靠學校而生成。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力量是以校長為首的本校教師。第三,校本課程深深植根於學校。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由師生對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優良傳統、校園文化資源以及經過師生加工處理了的網路信息資源有機構成的一片沃土。它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它的根深深扎在這片沃土裡。
校本課程的可選擇性,是指校本課程的多樣性具有滿足學生自主選擇課程的可能性。學生要想充分發展自已的個性,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作為育人藍圖和育人媒體的學校課程應適當滿足學生的這一要求。然而,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只提供學生極有限的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校本課程則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在這一方面的不足。當一所學校的校本課程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時,它能較充分地反映學生的種種特別需要,提供多種多樣的課程門類,讓學生自由選擇。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校本課程的可選擇性是逐步增強、分層推進的。
『貳』 小學校本課程計劃
2006教學工作計劃
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繼續以"關注課堂"為工作主線,並注意整合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
具體工作:
一、認真學習理論,明確課改方向。
要把理論學習作為伴隨課改全程的活動。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知識不斷更新,新的理念不斷涌現,學習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從事著教書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學習。只有那些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的人,看問題才會更准,思路才會更清,行動才會更快。教導處將統籌安排,將學習安排到全校業務學習活動中,滲透到教研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中,既要學介紹具體經驗文章,也要學難懂的理論性較強的文章,防止東施效顰;既要學正面宣傳的文章,也要學提出爭議的評論,防止人雲亦雲。採用理論聯系實際、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要求每位教師做好學習筆記。並經常組織交流,使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本期與上期一樣,每周一篇學習筆記,一月一篇案例設計一篇教育故事。
二、嚴格執行常規,提高教育質量。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法規,任何人無權變更,教導處將不定期抽查教師上課情況,嚴格督促教師自覺按課表上課,嚴禁私自調課或侵佔技能課等現象發生,如有特殊情況確實需要調課的必須報請教導處批准。
2、本學期將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常州市教研室修訂的《中小學各科教學常規》,修訂我校教學常規要求,使全體教師明確要求,自我對照,切實落實常規,有效地改進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教導處將提倡「推門聽課,翻本檢查」工作制度,繼續實行學月常規檢查制度。
3、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是教師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師成長成材的搖籃。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學習課改理論、寫讀書筆記、鑽研課標教材、集體備課、聽評課,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探討等)、定好主題和中心發言人。教研活動要在「實」與「新」上做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個教研組要創自己的特色,及時、認真總結得失,在期末進行交流,開展先進教研組的評選。
4、抓好集體備課。備課組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集中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著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各班要針對班級實際進行修改,並在教學過程加以調整,倡導課後撰寫教學後記和教學案例。
5、加強對教學質量的調研。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和生命線。每位教師必須樹立「有效教學」觀念,增強質量意識,憂患意識,爭先意識,努力提升所任學科的質量。本學期教導處將加大學科的階段性調研力度,分析存在問題,落實解決措施,力爭不使一門學科、一個班級、一個學生掉隊。抓好幾個調研與比賽,即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二年級朗讀比賽,三—六年級「六一」作文比賽,低年級口算調研,中高年級計算、概念、應用題調研,英語階段性調研。
6、抓緊畢業班復習迎考工作。認真總結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分析我校六年級教學工作的現狀,引導全體教師進一步明確各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及時召開畢業班家長會,加強家校聯系溝通,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支持,為學生復習迎考,打勝小學畢業最後一仗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有力支撐。抓兩頭,促中間,分類輔導,採取學月考試,獎勵前五名和進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畢業考試的優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課改實驗,提升實施水平。
1、加強課改實驗的師資培訓。本學期繼續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把握其精神實質,加強對三年級等使用新教材教師的培訓與管理。
2、加大課程研究的力度。加強教研和科研的結合,以教研為載體,以科研為先導,促進全體教師實施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水平。繼續與教研室多聯系,爭取專家的支持、指導,健全教研製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組制定計劃時要立足本校,結合自身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好每次活動的內容,開展小型、多樣、高效的教研活動,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教研和科研活動真正為提高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服務。學校將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學科的校級教研活動,對品德與生活(社會)等術科教研活動也將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師駕御新課堂的能力。
3、繼續加強課程管理開發的研究,根據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南」的有關要求,加強管理,使之不至流於形式,加強課程開發的研究,繼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本期綜合實踐活動由教師自願報名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組組長鄭志強指導,集中力量進一步開發、完善我校校本課程——《我的家鄉---梓潼》,使校本課程真正成為拓展學生學習領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育學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徑。
四、調動教師熱情,加強隊伍建設。
1、上期,我校開展青年教師賽課,一部分教師在活動中脫穎而出,一部分教師迅速成長。本期,我校將進行中老教師示範課,讓教師們在這樣的活動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不同的教學風格
2、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學歷進修,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水平。加強計算機及其網路技術的培訓,重點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師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上倆節課,由張玉全作好記載。
3、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評優課活動、學術研討和參加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的評選活動,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著力造就優秀教師。
4、繼續組織校課改積極分子、青年骨幹教師、優秀教研組等評優活動,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教學是學校的主要、重點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每一位教師每一節課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教導處本學期將一如既往地深入課堂、深入各班,檢查教學的各環節的落實,使我校的教學再創佳績。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枯,為及時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我校確立的科研課題為:
1、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促進小學生誠信品質的形成(國家級)2語文課題將申報「愉快識字法」(市級)
3、校本教材開發,綜合實踐活動(校)4、數學課題組
路漫漫其修遠兮,親愛的教師們,辛勤的付出,必會換來金秋的收獲。
教學工作大事表
2006年2月
主要活動:
二月份:
1、制定教學工作計劃。
2、召開教研組長會議,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3、各科教師制定學科教學計劃。
4、召開綜合實踐指導老師會議,制定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學常規檢查。
2、召開英語教師研討會,討論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關措施。
3、修訂學校教學常規細則。
4、校新課程教材培訓。(一、二年級數學)
5、中老年教師示範課
8、召開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
9、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計劃。
四月份:
1、學科期中調研測試。
2、徵集、評選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3、畢業班復習教學研討活動。
6、第三次常規調研。
五月份:
2、三—六年級慶「六一」作文競賽。
3、一、二年級口算比賽。
4、二年級朗讀比賽。
六月份:
1、檢查各教研組落實教研活動情況。
2、六年級模擬考試。
4、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
5、評選課改積極分子、優秀教研組。
6、撰寫教學論文與案例。
7、舉行期末考試,做好試後分析。
8、第四次常規調研。
『叄』 關於西沙群島的資料30字
關於語文課堂小練筆的探討
【內容摘要】
語文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在閱讀教學中,要挖掘文本資源,開發校本課程,開辟練筆天地,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習作能力。寫,可在語言經典處設練,模仿文本「依樣畫葫蘆」;可在情節空白處設練,充實文本,解決「無米之炊」;可在思維發散處設練,「橫看成嶺側成峰」拓展文本;可在情感交融處設練,解讀文本,「源頭」自有「活水來」。可在文本生成處設練,開發文本,「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關鍵詞】
小學語文;校本課程;文本資源;課堂練筆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必須發揮教師在使用教材時的主體地位,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留下的空間,開發校本課程。我們的語文教材都是學生學習習作的最好典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課本為範文,讀寫結合,加強課堂小練筆。小練筆,對廣大語文老師來說並不陌生,就是在閱讀教學中融入作文教學,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過去,它一直被認為是「讀寫結合」的最有效的載體。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大語文觀」,對小練筆的應有之義該如何來詮釋?筆者以為,語文閱讀教學應充分利用小練筆這一獨特的形式,賦予它新的功能與使命,為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基」。可以肯定地說,小練筆雖小,但認真挖掘,亦可作出「大文章」來的。
好的練筆,從中可看出學生是在語境中學習課文,以筆歸納了自己的思維、想像、情感等,他們對課文、語言的理解更加透徹,因而能比較迅捷地加以表達,學生的獨立性、積極性得到發揮,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閱讀習作能力。
一、練在語言經典處,模仿文本。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不管是精讀課文、略讀課文,還是「語文天地」里的「閱讀」,每一篇總能尋找到一個小練筆的「抓手」來。對於文本中出現的經典、精彩的語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復「含英咀嚼」外,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練點」,進行仿寫。指導仿寫作文是小學生作文的重要途徑和訓練形式,這樣的仿寫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求學生在豐富的語感積淀下,「依樣畫葫蘆」操練語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
片斷的描寫,是作文的一個重點。要想寫好片斷,可以從仿筆起步。教材中有許多優秀片斷用了特殊句式,教學時學生完全可以仿寫。如《火燒雲》一文,用了「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還有……」的句式,贊美火燒雲顏色的變化,我們可要求學生去讀讀寫火燒雲形狀的變化句子,而後進行仿寫,有學生是這樣仿寫的: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像飛翔的小鳥,一會兒像活潑的小貓,一會兒彷彿賓士的駿馬,一會兒彷彿威武的獅子。盛開的花朵、游動的小魚、叫鳴的公雞,這些形狀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形狀。
教師在閱讀訓練中要善於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指導學生練筆。再如我校的一次課題活動中,一位年輕教師引導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中寫魚的優美詞句之後,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想像一下,貝殼會有哪些顏色,哪些種類,哪些形狀呢?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還有的……,……」來介紹一下,讓我們更加喜歡這些貝殼好嗎?在想像中學生動筆寫下: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多樣,有的像翠綠的草帽,有的像明亮的眼睛,還有的像池塘里青青的菱角,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
2、仿構段練筆
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其實是學生習作的藍本,它們的構段方法和語言表達各不相同。教師要充當有心人,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各類文章的構段和表達方法,找出規律,進行形式多樣的寫段訓練。把教落實到「寫」上,分析文章的思路、結構安排、材料的取捨,藉此訓練學生構思成文。比如《廬山雲霧》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通過對登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雲霧的形態、顏色的描寫,贊美了廬山雲霧的美麗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縱觀全文的內容,可按「古人的贊美→特點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為六大段。仔細品讀全文,我們還能領會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一、言簡意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議論的辦法,增強了贊美的感染力;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氣呵成之感;三、語言形象、生動、有氣勢,採用比喻、對比、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雲霧之美。因此,通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領會文章的語言美、感受廬山雲霧的景色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我們在指導學生學完課文後,就可以引導學生仿照這一課的寫法,練習寫一些寫景的觀察日記。
再如《秋遊景山》,課文按地點的變換記敘了看到的美麗景色,對學生來說是一篇習作例文,可以指導學生學習作者有順序地觀察、有條理地記敘,寫一篇游記或參觀記,這樣一課一得,學生的構思成文就會意到筆隨,揮灑自如。
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課文內容,向生活實踐延伸找准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相似版塊,通過學習將課文的內容延伸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激發學生回憶生活、依照文本的表述方式記錄生活、描繪生活。如:學習了《家鄉的秋白梨》,可以以「家鄉的特產」為主題,讓學生以《我愛家鄉的X
X 》從不同的角度介紹家鄉的特產;為家鄉的特產設計廣告語。
再如《五彩池》第三自然段對五彩池有這樣一段描述「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綵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圈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這段語言生動優美,句中有畫,句中含情,所以我先讓學生反復讀、悟、體會,直到熟讀成誦,然後讓學生想像一下除了這些書上介紹的形狀外,還會有其它神奇的形狀嗎?你能不能把自己想到的選擇一兩種畫下來呢?再
根據自己課上設計的五彩池寫一段話,體現其神奇的特點,這樣的練寫,學生就把文中已理解的好詞好句遷移內化運用起來。這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又是進一步內化運用語言的有效手段。同時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調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鍛煉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通過課堂上有意識的、長期的培養,使學生得到了良好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4、仿立意練筆
教材中許多文章的立意獨具匠心,是值得學生模仿學習的。如《落花生》這篇課文,借物喻人,語言淺顯樸素,但所說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義。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其子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用的人」。教學時,教師要有機地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作者確定主題和表達中心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立意能力。教完這一課,就可指導學生練筆,模仿這課的寫作方法,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東西。學生分別寫了「仙人掌」、「野菊花」、「掃帚贊」、「粉筆頌」等文章。有一位學生在《粉筆頌》一文中寫道:「無數細細的粉末兒徐徐落下來,像簌簌的玉屑兒,像紛紛揚揚的雪花……但我想這更像一種精神,一種默默奉獻的精神,更像一種高尚的人,這就是默默耕耘、辛勤地培育著祖國花朵的老師。」小作者由粉筆聯想到教育戰線上耕耘的老師。《掃帚贊》則說掃帚更像清潔工人,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奉獻,從而說明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索取,而應像粉筆、掃帚那樣為他人無私奉獻。這些文章立意深刻,中心十分明確。
二、練在情節空白處,充實文本
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為學生的寫作訓練提供了極好的機會,這些文章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如果教者在閱讀教學中能善於挖掘教材,挖掘課文言
而未盡之處,依託課文找准訓練點,從而創設情境,那麼學生就會像一顆種子的發芽生長找到了適宜的氣候,水份,有了充分的想像空間,聯想的積極性就高漲起來了,想像的翅膀也展開了。如此讓學生植根於課文,想像於書外,進行課堂練筆,既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解決學生練筆時「無米之炊」問題,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1、抓人物刻畫入手
俗話說,見微知著。文本中一些細微處,若能有心地去發掘,也能顯出「風韻」來的。如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在執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抓住了「飽經滄桑」一詞,請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一張什麼樣的臉。想好了,請用幾句話寫出來。生:「這位拉車的不過三十多歲,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歲。臉黑瘦黑瘦的,布滿了一道又一道的皺紋,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裡充滿了血絲。那亂糟糟的頭發上,蒙著一層灰。看上去,這張枯瘦的臉,像一個霜打的茄子。」給黃包車夫畫像,成了本課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人物的刻畫,除了外貌,還可以引導學生去揣摩人物的內心想法,動筆寫「內心獨白」。如一位年青教師執教《三顧茅廬》,在引導學生理解了劉備求賢若渴,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而後問,面對劉皇叔的三請邀請,如此厚待,如果你就是諸葛亮,心裡又是怎麼想的呢?請拿起筆寫下自己的內心獨白。再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的教學,一位教師在結課時設計這樣一個小練筆:請選擇一個人物寫寫內心獨白。
人物的刻畫,還可以去刻畫人物的語言。如《掛兩枝筆的孩子》在結尾處寫王老師知道了小亮的心事,找他談了話,小亮的兩枝筆又掛了起來。王老師和小亮的談話這里沒有具體說,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寫幾個來回,把王老師耐心教育小亮和小亮重拾信心寫出來。
2、抓事件敘述入手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的課文的有些內容寫得簡略,或敘述描寫留有發揮的餘地,從而為學生提供了想像、思考的空間。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文本中的這些空白點,讓學生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詮釋空白,放飛出自己的靈性,實現對文本的充實,讓文本更豐滿。
《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是一個古代傳說,記敘了大禹治理洪水,為民造福,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贊揚了他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後」的線索,展現了大禹為百姓謀利益的感人形象。課文緊扣「治水」,由大禹治水前後老百姓生活的變化著筆,一步步地展示了大禹是一位治水的偉大英雄。課文寫大禹治水只寫到「他帶領老百姓鑿山開渠,常常忙得顧不上吃飯」在這里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像,大禹是怎樣治
水的。學生有的寫:「酷暑,大禹帶著百姓,頂著烈日,在38攝氏度的高溫下開山,汗水浸濕了衣衫,他們顧不得擦一擦。」有的寫「最要命的是冬天,凜冽的寒風呼呼地颳起來,他們的手指都凍裂了,一道道的口子張著嘴巴,可是他們只哈了口氣又繼續干起來。」
學生在想像小練筆中體會到了治水的艱辛,心目中大禹的形象更豐滿更高大了,潛移默化地對孩子們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啟蒙,同時他們的靈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地釋放。
3、抓景色描寫入手
布白是文學作品藝術化處理的一種策略,文章布白處給了讀者無窮遐想和無盡感悟的空間。教師要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悟性抓住文白之處進行讀寫創作,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補白」的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
如一位教師上《松坊溪的冬天》一課,「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蓋著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飲水;好像有兩只白色的獅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幾只白色的熊,正准備從溪中冒雪走上溪岸……」配樂朗誦把聽課的師生都帶入了那白雪皚皚
、風光奇特的北國風光,而後執教者默立不語和學生一起在美好的情感氛圍中暢想回味。當學生回過神來,問:「同學們,聽了這精彩的朗讀,你看到了什麼畫面?想到了什麼問題?能寫下來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寫下:「彷彿來到茫茫的白雪世界,這么大,這么美,我迷住了,踩著白雪雕的橋,數銀浪朵朵,我掬一撮雪,感受冬的芬芳。」有的寫:「我彷彿聽到那銀色的小牛吧嗒吧嗒的飲水聲,笨笨的小熊歡快的嬉笑聲,還有沉睡雄師的打酣聲。」有的說:「我看到的是一條銀川,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天上的飛鳥、岸邊的蘆葦……」「教學空白」中的景色描寫,使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遼闊的思維天空中自由翱翔,既發展了學生的想像能力,陶冶了情趣,又提高了表達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還有如《黃山奇山》最後一小節對「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和《看冰燈》中冰雕動物園里的一些冰雕都只是一句帶過,均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把景物寫具體。
三、練在情感交融處,解讀文本
語文課程資源就像一座豐富而亟待開發的「寶庫」,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要我們教師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做個有心人,去努力開發,就能時時處處利用它來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我們的語文教師自身應深入地細讀文本,鑽研文本,要走進文本去產生情的感動,再以「情」來觀照文本,從中尋找出能為深化文本理解「架橋鋪路」的「讀寫結合點」來。有些課文中,有不少
『肆』 江西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的課程
我上了教務在線,查看了一下。保存為圖片了。怎麼給你呢?
『伍』 作文《在拉丁舞校本課程學習中的收獲》500字以上!!!!!!急需!
今天我爸爸開車送我去寶鋼體育館參加拉丁舞比賽。我爸爸開始沒用導航儀,開錯了好幾條路,後來用了導航儀,還是開錯了幾條路,那個地方太難找了,後來我們終於到了。
以前我也來過寶鋼體育館參加拉丁舞比賽,這次來還是發現那個入口處很怪,進去後迎面看到一塊大牆壁,繞了半天才看到人煙,說明它很大。我進去之後,碰到了我的好朋友,是我拉丁舞班的一個男同學,他叫席小彥,他正在和他父母一起在那裡傻乎乎地東張張、西望望。這個寶鋼體育館有兩層,樓上一層是比賽廳和觀眾席,樓下一層是更衣室和通道什麼的,他們正在一樓東張西望呢。
我跟他打了聲音招呼,問他:「你可以幫我把這個號碼牌別在我後背的衣服上嗎?」他說:「好,我會扣,保證一針扎死你!不用害怕,扎死你就保證你一命嗚呼的,不會疼的。」我聽了這話說:「呸!你敢扎死我,我一腳踹死你。」
他幫我別得亂七八糟,後來,他媽媽來了,幫我重新別好了。這時,我爸爸也來了(他剛才停車去了),我們在下面等了一會兒我的舞伴,不見她來,我們便上樓去觀眾席看比賽了。
一開始是單體的比賽,真無聊,我就下樓在化妝間門口瞟幾眼,找找我的舞伴,但沒看到她。算了,懶得找了,反正一會兒入場的地方肯定會碰到她的。然後我在下面看了一會兒我帶來的《爆笑校園》。
突然,第19場比完時,我聽到大賽主持人——校長王艷老師在廣播里宣布:「現在先休息半小時」。我的個親娘四舅奶奶啊!我下午還要去玩兒呢,休息半個小時!我只好去門口看我帶來的小說了。
突然,我看到我的舞伴了,她已經化好妝了,她一見到我說:「哎呀,你怎麼來那麼晚吶?」我說:「你怎麼來那麼晚?!」她說:「你幾點來的?」我說:「我八點半來的。」「呸!我八點就來了,我來得比你要早!」「那你飛哪兒去了?」「我們都和李老師一起看比賽呢。」
『陸』 高中的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有什麼不一樣啊
研究性學習不是有本書嗎?你可以看看厘米那的內容就知道是干什麼的了,這是新課程!裡面會探究一些東西啊,寫什麼報告什麼的...
校本課程一般是班會課,也可以能會上其他課...
『柒』 校本(school-based)」的含義是什麼從英文字面來理解 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 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
based on the school; 基於學校
in the school 在學校進行
carry out by the school 在學校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