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是依據
A. 如何依據課程標准設置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推出了新的課程目標,而要把課程目標轉化為老師的日常教學行為是很不容易的,這是推進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程目標與教學設計之間,我們既要考慮 「 新課程目標的內涵有哪些 」 ,又要考慮
B. 課程標准依據什麼進行修訂
1.課程標准修訂的指導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的研製和修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從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為實現我國在戰略機遇期成功轉型的高度著眼,確定語文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認真研究外國母語課程改革的經驗和理念,從本國語文教育的傳統和現實狀況出發,明確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堅持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鞏固改革成果,總結十年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針對語文教育中存在的新老問題,修訂課程目標和內容;進一步研究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和語文課程的特點,提出切合實際的課程實施舉措;從善如流,吸納來自各方面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2.課程標准修訂重點關注的若干問題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本學科中的滲透。本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有必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導向,並努力把它有機地滲透到課程的功能和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的目標和內容等方面,與學科教學盡可能水乳交融,緊密結合。 (2)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理念。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教育規劃綱要還指出,要「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堅持全面發展」。 修訂工作組認為,語文課程應該將人文關懷和道德品格的教育、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的教育,融入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中。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為了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更加豐富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促進學生在語文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思想觀念多方面和諧地發展。 修訂工作組通過研討認為,必須在語文課程中繼續堅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採用「語文素養」作為新課程的一個核心概念,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課程理念,表達了語文水平高低是學生多方面因素綜合體現的思想,語文教育必須促進學生在語文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思想觀念多方面和諧地發展,「語文能力」包含在「語文素養」之中;強調「綜合素質」和學習內容的「綜合」,在教學中努力避免過度細分、低效高耗的狀況,是和黨中央關於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各個方面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相符的,是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相符的。 (3)突出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根據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語文的特點,系統梳理並適當調整課程目標和內容,注意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5)針對語文教學和社會語言文字運用中的突出問題,增強改革力度。關於漢字教育,是這一次修訂工作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 在漢字教育中,要關注寫字的姿勢和習慣,注重書寫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和辨識正誤美醜的能力;要關注寫字過程,引導他們摒棄浮躁情緒,靜心求實,認真練習,努力提高書寫質量。 寫字教育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舉措,要抓緊抓實,持之以恆;同時,又要注意提高效率,盡可能不加重學生的負擔。在第一學段降低寫字量的要求,使課程目標更加切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求在小學階段每天安排練字的時間。 另外,還設法爭取國家語委和有關專家組的支持,在課程標准附錄中增加《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常用字表》,以此為寫字教學、教材編寫和教學評估等提供依據。 (6)關於課程性質的表述和課程標準的「知識內容」與「結構體例」。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沒有直接回答「語文課程是什麼」的問題,因為顧及長期以來語文教育領域里的種種習慣說法,盡可能少用新的表述,以維持穩定,減少波動。要想繞開矛盾,避免爭論,實際上在這裡面形成了許多糾結。這一次修訂需要對此有一個明確的闡述。在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有關的語文知識內容已包含在課程目標中。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程標准沒有像其他一些學科的標准,分「課程目標」和「內容標准」兩個部分,而是將「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結合在一起。
C. 確定課程標準的依據有哪些
國家課來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源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首先應能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其次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D. 課程標准由哪五部分組成什麼是核心部分
有以下五個部分
前言:敘述科學課程改革的背景、課程的性質和基本理念
課程目標:學習目標、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
內容標准:平面構成、色彩構成
實施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建議、評價建議
附錄:含具體目標中行為動詞的定義、教學活動的類型與設計、案例三個部分
內容標准為核心部分
(4)課程標準是依據擴展閱讀: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相比,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闡述的詳細、明確,特別是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習基本要求。
E. 現在小學語文教學是以 教學大綱 還是以 課程標准 為依據
教學大綱是幾年前老師教學的參照依據,課程標準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制定的現行標准,教師依據課程標准制定教學計劃等。 專門有一本小冊子來介紹小學課程標准,
F. 、課程標准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其核心部分是
課程標准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其核心部分(B、課程目標)
英國版在99年頒布的國權家課程標准中強調四項發展目標和六項基本技能,傳統的學業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體現的課程評價發展的基本特徵是( B、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