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應該開發什麼樣的校本課程

應該開發什麼樣的校本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2-21 17:35:08

Ⅰ 開發什麼校本課程

呵呵,是APP嗎

Ⅱ 怎樣開發校本課程

這兩者是校本課程開發的最基本的質量要求,創新性則是較高層次的質量要求。 筆者按照學校行政和教師小組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進程,來闡述它的規范性、靈活性和

Ⅲ 1.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是什麼怎樣開發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

(1)補充國家課程的不足。我國中學課程長期以來是在國家課程的框架和體系下進行,沒有什麼變更或創新,這就造成國家課程中的一些教學內容和方法不適合一些地區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校本課程注重實際情況和需要,彌補了國家課程在從高級層次推行到低級層次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弊端,能更好地完成國家課程的要求。
(2)減輕學生的壓力。目前學生從進入中學的第一天就開始為升學而競爭,每天都沉浸於各學科的習題之中,承受著巨大心理壓力,尤其是高中的分科更是限制了他們學習課程的范圍,學習的課程都是圍繞著國家考試科目而設,而關注學生興趣愛好的課程幾乎沒有。校本課程強調以人為本、趣味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能夠參與進去,這樣不但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能力,而且能給學生帶來快樂、減輕壓力,使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中得到放鬆。
(3)滿足學生不同興趣的需求。國家課程強調統一性和普適性,很難考慮到個別學校、學生的差異,難以適合不同學生的需要。而校本課程就要求開發者注意學校實際,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有選擇的機會,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得到發揮,個性化教育的目的就能得以實現。
(4)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意味著教育管理中一種權力的下放」,教師能夠根據自己對學校和學生的了解,開發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使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
因此,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自主意識和能力。
二、怎樣開發校本課程?
1、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可以到外地校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和作法。學習外地經驗只是對自己的一種提示,別校現有的資源如果我們也有,哪又何嘗不能試一試呢?比如某校校園旁邊有一座山,他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登山訓練,而我校旁邊沒有山,但是有壩堤,我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登壩堤比賽,類似爬山,登壩堤這樣的活動,就可以舉一反三,如爬高坡等等。
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多媒體教材。這是從促進學生獲取豐富的體育文化知識,高效地掌握運動技能角度開發的校本教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體育多媒體課件正在體育課中逐步推廣,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製作的多媒體體育教材,既提高了教學效果,又豐富了校本教材的種類,從長遠來看是應該加強研究的。

Ⅳ 校本課程有哪些開發類型

我們的教師已經具備了校本課程開發的能力了嗎?校本課程不就是興趣小組或活動課嗎,還需要什麼開發?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到什麼是校本課程,還涉及到校本課程到底有哪些開發類型。 如何劃分校本課程的開發類型 校本課程開發的分類有許多種,歸納起來,主要有開發主體、開發范圍與開發程序這三個維度。 如果按開發主體來劃分,則有教師個人、教師小組、教師全體以及與校外機構或個人合作等四種類型,現階段我們主要倡導教師小組、與校外合作這兩種。 如果按開發范圍來劃分,則有單門課程、一類課程和所有課程的開發,現在我們主要倡導一類課程的開發。 如果按開發程序來劃分,則因程度不同又可分為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和課程新編等類型。在這幾種方式中,課程開發主體的參與程度由低到高,開發的范圍從小到大,開發的程度也由易到難。課程選擇是參與程度最低的校本課程開發類型,只是行使了課程選擇權,是從幾種備擇的課程中選擇一種。課程改編、整合是在備擇的課程中通過增減和重組對已有的課程進行加工。課程補充、拓展是對原有課程進行補充性、拓展性的加工。課程新編是參與程度最高的校本課程開發類型,意味著按照一定的規范或技術創生一門嶄新的課程。 校本課程有哪些具體的開發形式 綜上所述,開發程序是決定校本課程開發質量的重要維度,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校本課程開發的各種具體形式。 課程選擇。主要是指在備擇的幾種課程中選出一種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課程作為校本課程。在校本課程開發剛起步時或課程開發能力比較缺乏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經常採用這種適宜的方式。如當學校確定要開一門書法課,在既沒有經驗又沒有合適的教師的情況下,看看別的學校有沒有可借鑒的或類似的課程,如有,就可以移植或選用,以後再逐步建設。當然,課程選擇至少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即教師要有選擇的權力,同時還要有可供選擇的課程。 課程改編。主要是指學校和教師對已有的課程(或自己的、或別人的)進行修改,以形成一門適合自己實際需要的課程。它也包括某些學校引進國外的課程進行翻譯和本土化改造。課程改編一般涉及五個方面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的修訂,即目標、內容選擇與組織、實施方式、評價方式與課程資源的修訂。 課程整合。主要是指按照某個重要的主題將兩門及以上學科知識體系的知識或技能組織成一門新的課程。這樣的課程可以彌補以分科為主開發的國家課程的不足,同時也可以使校本課程引進最新的主題元素,如可以以災後心理輔導、汶水新城規劃、奧運志願者、太湖水污染治理等這樣的主題開發跨學科或超學科的校本課程。 課程補充。主要是指對原有課程的不足而進行有針對性地補充,以形成一門新的校本課程。課程補充可以是對國家課程的補充,如英語會話、作文寫作指導等,也可以是對校本課程的補充;可以是矯正性的,也可以是補救性的。 課程拓展。主要是指對原有課程的優勢而進行拓展,以形成一門新的校本課程。課程拓展可以是對國家課程的拓展,如數學思想、唐詩欣賞等,也可以是對校本課程的拓展,如國際象棋Ⅰ、國際象棋Ⅱ等;可以是內容的廣度拓寬,也可以是內容的深度加深。 課程新編。主要是指按照學生課程需求的評估以及可得到資源的分析,在學校教育哲學的觀照下確定開發一門全新的校本課程。所謂新編,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只是相對個性化而言,越個性化的課程,就越能體現新編。許多學校的「特色課程」以及最具時代性的課程就屬於此類,如校史教育、「我與上海世博會」等。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校本課程的開發形式的分類本身只是為了學理上的清晰,而且局限於某一門課程的開發,而不是指校本課程整體方案的開發。事實上,學校和教師在具體的課程開發活動時無需對號入座,還是要以課程產品的品質為導向,因地制宜地選擇一種或多種開發形式。更重要的是,學校要對校本課程進行整體規劃,然後對參與的教師進行適當的培訓,讓教師有機會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

Ⅳ 校本課程開發有哪些

校本課程開發有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新編,具體內容如下:

1、課程選擇:課程選擇是校本課程開發中最普遍的活動,是指從眾多可能的課程項目中決定學校付諸實施的課程計劃的過程。

2、課程改編:課程改編是指針對與原有課程准備對象不同的群體進行的課程上的修改。

3、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指超越不同知識體系而以關注共同要素的方式來安排學習的課程開發活動。

4、課程補充:課程補充是指以提高國家課程的教學成效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材料開發活動。

5、課程拓展:課程拓展是指以拓寬課程的范圍為目的而進行的課程開發活動。

6、課程新編:課程新編是指全新的課程單元開發。例如,突出學校特點的「特色課程」、地方性專題課程即我們所說的「鄉土教材」以及時事專題課程,就可以歸為這一類型。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學校基於本校實際,推進校本課程建設,值得鼓勵,但要科學地完善課程結構,規范有序地開發相關的校本教材,努力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

Ⅵ 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是什麼

新課程計劃與過抄去的課程計劃的主要區別在於:課程管理由原來的國家統一管理變為國家、地區、學校三級管理;課程設置以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其鮮明標志,而綜合實踐活動課又在過去已經開設的勞動技術教育,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新設並強調了「研究性學習」課程。姑妄言之,如何在學生中有效開設好研究性學習課程,如何成功地開發好校本課程,成為學校能否落實好2000年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的關鍵點和突破口。
面對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兩個嶄新而艱巨的任務作深度思考,結合近三年多學校在這兩方面所作的種種努力和實踐探索,不難發現,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和校本課程的開發這兩者之間本身就有著相互關聯的關系。
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中的表述是: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Ⅶ 校本課程開發的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一)涉及課程開發的所有要素
校本課程開發作為一種課程開發活動,它涉及課程目標的制訂、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而以往的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僅僅是課堂的補充或延伸,不是一種課程開發活動,缺乏課程開發的基本要素。
(二)以校為本
校本課程開發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屬於學校的課程開發活動,即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為基礎、以學校為主體的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發重視學校及社區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調學校辦學特色與理念的凸顯,關注教師作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自發、自願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以其特色需求為目標的自發性課程發展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兼顧地區性或校際間的個別差異,有利於教師根據本地區、本校的特點在課堂上靈活地運用。
(四)一種持續、動態的過程
校本課程開發能依照社會變遷與學生需求隨時作出調整與改變,課程更富機動性、多樣性與彈性。它不提倡編寫固定的、正規的教材,而是強調活動、過程,以保持較大的開放性、靈活性與適應性。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不能等同於學校課程(即學校內所實施的一切課程),它更強調行動與過程,不要求自編教材,可以是活動方案或活頁資料。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比,校本課程開發屬於兒童中心、興趣中心、問題中心的課程,屬於「教師本位」的課程開發。在學術性課程與非學術性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諸關系網路中,校本課程開發更定位於非學術性、選修類、活動類課程。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