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校本課程訓練制度
1. 如何創建具有體育特色的優質學校
一、明確思路,彰顯特色
我校於2009年申報了「創建沈陽是體育特色學校」,並於2010年申報了省級實驗課題《創建初中體育特色學校實踐性的研究》,學校把創建特色學校作學校發展的突破口,作為學校發展新的契機,發展學校特色,不失為彰顯學校辦學價值可取之道。特色學校源自特長師資,特色出自於教師個性。有獨特辦學思想的校長是形成特色學校的基礎。校長是學校發展的規劃者、設計師,除了要不折不扣地貫徹教育方針外,還必須有明確的治校思路。
二、健全組織與制度,保障特色創建工作。
學校成立了體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負總責,行政領導、體育組、教研組、各班主任及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分工明確,職責落實。學校將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優先列入學校工作計劃,專門制定了《一七五中學體育特色學校創建規劃》。領導小組經常對規劃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監督,並做好階段性小結。學校建立體育教師及各類競比賽考核獎勵機制,建立體育特色專項發展經費,每年投入4—5萬元,保證體育工作有序、創新開展。
學校制定完善、可行、可操作性強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完備的考核、評價機制並嚴格執行,定期通報執行情況。制度為學校體育特色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機制保障作用。體育組的各項制度考評是學校的教師考評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了體育工作作為學校申報特色的重要地位。
三、加強管理,規范學校體育教學
學校領導班子,學校找准發展的突破口,以推進體育特色校為著眼點,建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的創建體育特色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和完善了體育教師上課制度、訓練制度、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工作制度等體育工作管理制度。同時,學校為把開展體育特色工作落到實處,將創建體育特色工作納入到三年發展規劃和學期工作計劃及日常學校的議事日程之中。經過一年多努力,學校體育工作內容豐富、成績突出。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我校現有體育教師6名,全部都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為了提高體育教師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學校經常專門組織他們在一起集體教研,學習體育教材的新大綱,探究國家對中小學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等等,為增強他們的業務指導,學校訂購了相關的比較前沿的體育雜志和報刊,在學校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仍依然支持和鼓勵體育教師外出拓寬視野、參觀學習並積極組織他們參加省市級以上的優秀課和論文評選。
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重視了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工作,較好地開展了教學研究活動。打造了良好的學校體育團隊,確立了備課組長和教研組長,加強體育學科的教學研究工作。在教學中,我們的體育教師能注重學習落實「課標」的教育理念,改革學習方式、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反思,努力鑽研,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恰當地選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學法,課堂教學效率穩步提升。
二是抓好教學常規的落實,規范體育教學工作。在教學中,全體專職體育教師能根據所制定的體育教學工作計劃教學進度,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認真備課,上好每節體育課,不斷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逐步讓我們體育教學工作走上良好的軌道。
三是常抓不懈,推動「2+1」工程有序開展。學校「兩操一活動」是反映學生整體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學校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窗口,抓好「兩操」也是學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項重要內容,抓好「兩操」更能促進學校的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每個學期,體育教師具體抓了以下工作:⑴認真完成七年級學生廣播操的教學和訓練工作;⑵充分利用體育課時間加強學生廣播操的復習和訓練工作;⑶主動與班主任聯系,利用大課間活動時間做好學生廣播操訓練的輔導工作;⑷組織開展全校性廣播操比賽活動。經過大家的努力,進一步規范廣播操,提升做操質量和鍛煉價值,使廣播操和大課間活動的展示在我區成為一個亮點。
五是做好《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測試工作。《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准。在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過程中,學校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確立「為每個人的成長負責」,切實做好制定計劃、宣傳教育、日常鍛煉、數據測試與上報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98.9%。
目前,我校體育教師已多次到沈陽、錦州等地參觀學習,體育組三名教師也多次獲得省市級優秀課和優秀論文獎。
五、加強體育文化建設,提升創建體育特色學校的水平
1、學校還充分利用標語、板報、廣播等宣傳媒體,可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宣傳。在此基礎上,學校還每年開展一次體育知識專題講座和體育知識競賽等。在校園體育文化節中,開展各種體育活動,是開展校園文化的又一途徑。學校每年舉行一次體育節活動,到今年已經舉行了六屆體育節,通過體育節組織開展了各種體育鍛煉、體育表演、體育比賽、體育宣傳等內容,既豐富了師生的體育文化生活,同時又吸引眾多學生參加體育文化活動。
2、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我們堅持確立以學生的學習和鍛煉為中心,培養學生樹立體育意識,養成鍛煉習慣,提高鍛煉能力的指導思想。在體育課程建設上注意體育文化,衛生保健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具有全面的體育文化修養。學校體育組還開發了籃球校本課程,適當增加了籃球的教學內容,盡量使教材體現科學性、實效性和趣味性。
3、課外體育活動:校園進行的各種課外體育活動是開展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途徑。每學期學校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課外的體育活動,如全校性的籃球操、廣播操,年級組的跳繩踢毽、拔河等,還有大課間活動中的各班級活動項目等等,從而吸引更多的師生主動參加體育活動。在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中能注意處理好體育鍛煉和體育文化活動的關系,既要完成體能鍛煉的任務,又要豐富課外活動的內容,要認識到體育文化活動對提高學生鍛煉意識和積極性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4、學校學生體育運動隊有田徑、男子、女子籃球、乒乓球、長跑隊和跳繩踢毽等數個,參與人數達到200人之多。這些運動隊能堅持常年活動,做到活動有計劃有記錄有反思,活動形式多樣,活動效果顯著。
5、學生健美操隊是我校一支優秀的、很有特色的學生體育運動隊。共300人參加,在學校領導的扶植和關懷下,通過健美操隊師生得努力,多次參加區市健美操比賽並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在學校里,健美操隊已經成為學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活躍了校園文化活動,帶動了課余學生健身,並成為我校創建體育特色學校重要內容。
六、通過數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我校田徑運動隊參加區中小學田徑運動會,2010年和2011年分別獲得團體第一、二名。
女子籃球隊三年來在區比賽中獲第三名、第四名和第二名,今年代表蘇家屯區參加了沈陽市比賽,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
我校健美操隊在2010和2011年區運動會上參加表演,均獲得優秀表演獎。
七、對體育特色學校創建的冷思考
我們在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中,一定要避免走入誤區。我們要防止特色創建過程中,注重標准高,配套好的硬體投入而忽視相應的軟體建設——我們只有基本的運動條件保障,靠的是有健全的制度、先進的理念、敬業的教師;要防止注重某一局部特色建設而忽視了學校整體特色的建設——我們不能一味追求某一特色要有多大的成績,特色建設譬如是一條直線,我們就要做好直線上的每一點來搞好整體的規劃建設;要防止注重少數特長生、尖子生的培養而忽視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我們要做到「以點帶面」,把特色項目發展成學校的陽光體育運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這樣才是學校辦特色的立場。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進行體育特色學校的建設,為的是尋找學校發展的突破口,最終的落腳點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整體發展,實現教育的本質價值。
2. 課程如何設置:國家、地方與校本課程三級管理
中小學生學什麼?課程應該怎麼設置?課程建設的民主化、科學化如何實現?這牽扯到國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局、學校、家長、學生等方方面面的機構和群體。我們必須了解,當前我國的課程設置實行的是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即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我國的教育體制長期以來統的過死,地方和學校的許可權太小,伸縮餘地小。這種體制,既不利於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的差異,又不利於發揮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 1989年國家教委課題組對英國中小學課程情況進行了兩個月的專題考察後,曾向國家教委提出專門報告,建議實行三級課程、三級管理。十年後的1999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正式提出「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即三級課程、三級管理。 那麼什麼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呢? 所謂國家課程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統一課程,它體現國家意志,是專門為未來公民接受基礎教育之後所要達到的共同素質而開發的課程。它是一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計劃框架的主體部分,涵蓋的課程門類和所佔課時比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相比是最多的,它在決定一個國家基礎教育質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在初中階段所開設的數學、語文、外語、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物理、化學都屬於國家課程。 所謂地方課程是在國家規定的各個教育階段的課程計劃內,由省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或其授權的教育部門依據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發展需要而開發的課程。地方課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反映基礎教育的地域特點、增強課程的地方適應性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如信息技術教育就屬於地方課程。 所謂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的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如我校初一、初二年級開設的心理健康、語文學科的學法指導、名作賞析、閱讀寫作、英語(Q吧)學科的寫法指導、英語興趣小組、英語奧賽輔導等都屬於校本課程。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這是從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來區分 的三種類型。其中,國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已往國家課程倍受關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得不到實質性的開發。新課程將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這樣既能保證國家的統一的基本要求,又能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不同辦學條件和不同辦學模式的需要。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不是互不相乾的"三套"課程,而是彼此關聯、內在整合的,因為國家、地方、學校這三類課程決策的權力主體是相互交往的,三者在交往中形成了課程變革的"共同體"。三級課程不存在說哪一級課程是高級的或重要的,哪一級課程是低級的或次要的。它們都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共同構成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整體,分別為廣大中小學生的發展和我國社會發展承擔著各自的不可替代的責任。各級課程在總體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補性,他們都服從和服務於我國基礎教育的總體目標,都要體現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各個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 三級課程的管理政策,要求課程必須與教學相整合,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作用。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著。教師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在學校,課堂實施中不斷增值,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新課程越來越需要教師具有開發本土化,鄉土化和校本化的能力。 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可以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給地方和學校開發課程留有餘地。國家和地方課程主要解決一定范圍內同一批受教育者的共同素質問題,而校本課程則是要滿足每一位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和興趣。學校除了開發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本課程外,還有權利選擇經過國家、省級審查通過了的教材。 總之,本次課程改革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妥善處理課程的統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建立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體制,實現了集權與放權的結合。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確立,有助於教材的多樣化,有利於滿足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本次課程改革重新劃分了國家,地方,學校在基礎教育課程管理中的職責分工,調整了國家課程在整個課程計劃中的比重,在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上增加了一定的彈性,讓地方和學校擁有相應的選擇餘地。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運行,為課程適應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特殊性,以及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體現學校辦學的獨特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並且對於加速我國課程建設民主化,科學化進程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3. 如何打造一所以體育特色的幼兒園
一、明確思路,彰顯特色 學校把創建特色學校作學校發展的突破口,作為學校發展新的契機,發展學校特色,不失為彰顯學校辦學價值可取之道。特色學校源自特長師資,特色出自於教師個性。有獨特辦學思想的校長是形成特色學校的基礎。校長是學校發展的規劃者、設計師,除了要不折不扣地貫徹教育方針外,還必須有明確的治校思路。 二、健全組織與制度,保障特色創建工作。 學校成立了體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負總責,行政領導、體育組、教研組、各班主任及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分工明確,職責落實。學校將特色學校創建工作優先列入學校工作計劃,專門制定了《一七五中學體育特色學校創建規劃》。領導小組經常對規劃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監督,並做好階段性小結。學校建立體育教師及各類競比賽考核獎勵機制,建立體育特色專項發展經費,每年投入4—5萬元,保證體育工作有序、創新開展。 學校制定完善、可行、可操作性強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完備的考核、評價機制並嚴格執行,定期通報執行情況。制度為學校體育特色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機制保障作用。體育組的各項制度考評是學校的教師考評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了體育工作作為學校申報特色的重要地位。 三、加強管理,規范學校體育教學 學校領導班子,學校找准發展的突破口,以推進體育特色校為著眼點,建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的創建體育特色工作領導小組,並制定和完善了體育教師上課制度、訓練制度、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工作制度等體育工作管理制度。同時,學校為把開展體育特色工作落到實處,將創建體育特色工作納入到三年發展規劃和學期工作計劃及日常學校的議事日程之中。經過一年多努力,學校體育工作內容豐富、成績突出。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為了提高體育教師的政治素養和業務水平,學校經常專門組織他們在一起集體教研,學習體育教材的新大綱,探究國家對中小學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等等,為增強他們的業務指導,學校訂購了相關的比較前沿的體育雜志和報刊,在學校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仍依然支持和鼓勵體育教師外出拓寬視野、參觀學習並積極組織他們參加省市級以上的優秀課和論文評選。 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重視了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工作,較好地開展了教學研究活動。打造了良好的學校體育團隊,確立了備課組長和教研組長,加強體育學科的教學研究工作。在教學中,我們的體育教師能注重學習落實「課標」的教育理念,改革學習方式、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反思,努力鑽研,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恰當地選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學法,課堂教學效率穩步提升。 二是抓好教學常規的落實,規范體育教學工作。在教學中,全體專職體育教師能根據所制定的體育教學工作計劃教學進度,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認真備課,上好每節體育課,不斷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逐步讓我們體育教學工作走上良好的軌道。 三是常抓不懈,推動「2+1」工程有序開展。學校「兩操一活動」是反映學生整體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學校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窗口,抓好「兩操」也是學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項重要內容,抓好「兩操」更能促進學校的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每個學期,體育教師具體抓了以下工作:⑴認真完成七年級學生廣播操的教學和訓練工作;⑵充分利用體育課時間加強學生廣播操的復習和訓練工作;⑶主動與班主任聯系,利用大課間活動時間做好學生廣播操訓練的輔導工作;⑷組織開展全校性廣播操比賽活動。經過大家的努力,進一步規范廣播操,提升做操質量和鍛煉價值,使廣播操和大課間活動的展示在我區成為一個亮點。 五是做好《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測試工作。《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准。在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過程中,學校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確立「為每個人的成長負責」,切實做好制定計劃、宣傳教育、日常鍛煉、數據測試與上報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98.9%。 目前,我校體育教師已多次到沈陽、錦州等地參觀學習,體育組三名教師也多次獲得省市級優秀課和優秀論文獎。 五、加強體育文化建設,提升創建體育特色學校的水平 1、學校還充分利用標語、板報、廣播等宣傳媒體,可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宣傳。在此基礎上,學校還每年開展一次體育知識專題講座和體育知識競賽等。在校園體育文化節中,開展各種體育活動,是開展校園文化的又一途徑。學校每年舉行一次體育節活動,到今年已經舉行了六屆體育節,通過體育節組織開展了各種體育鍛煉、體育表演、體育比賽、體育宣傳等內容,既豐富了師生的體育文化生活,同時又吸引眾多學生參加體育文化活動。 2、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我們堅持確立以學生的學習和鍛煉為中心,培養學生樹立體育意識,養成鍛煉習慣,提高鍛煉能力的指導思想。在體育課程建設上注意體育文化,衛生保健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具有全面的體育文化修養。學校體育組還開發了籃球校本課程,適當增加了籃球的教學內容,盡量使教材體現科學性、實效性和趣味性。 3、課外體育活動:校園進行的各種課外體育活動是開展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途徑。每學期學校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課外的體育活動,如全校性的籃球操、廣播操,年級組的跳繩踢毽、拔河等,還有大課間活動中的各班級活動項目等等,從而吸引更多的師生主動參加體育活動。在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中能注意處理好體育鍛煉和體育文化活動的關系,既要完成體能鍛煉的任務,又要豐富課外活動的內容,要認識到體育文化活動對提高學生鍛煉意識和積極性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4、學校學生體育運動隊有田徑、男子、女子籃球、乒乓球、長跑隊和跳繩踢毽等數個,參與人數達到200人之多。這些運動隊能堅持常年活動,做到活動有計劃有記錄有反思,活動形式多樣,活動效果顯著。 5、學生健美操隊是我校一支優秀的、很有特色的學生體育運動隊。共300人參加,在學校領導的扶植和關懷下,通過健美操隊師生得努力,多次參加區市健美操比賽並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在學校里,健美操隊已經成為學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活躍了校園文化活動,帶動了課余學生健身,並成為我校創建體育特色學校重要內容。 六、通過數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七、對體育特色學校創建的冷思考 我們在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中,一定要避免走入誤區。我們要防止特色創建過程中,注重標准高,配套好的硬體投入而忽視相應的軟體建設——我們只有基本的運動條件保障,靠的是有健全的制度、先進的理念、敬業的教師;要防止注重某一局部特色建設而忽視了學校整體特色的建設——我們不能一味追求某一特色要有多大的成績,特色建設譬如是一條直線,我們就要做好直線上的每一點來搞好整體的規劃建設;要防止注重少數特長生、尖子生的培養而忽視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我們要做到「以點帶面」,把特色項目發展成學校的陽光體育運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這樣才是學校辦特色的立場。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進行體育特色學校的建設,為的是尋找學校發展的突破口,最終的落腳點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整體發展,實現教育的本質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