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 2021-02-22 09:41:49

1.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即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課程實施建議,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

前言介紹了數學的一些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感覺是起著統帥全局的作用。課程目標分為總體目標和學段目標,分別重點和具體介紹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與態度的各個學段所要達到的要求。內容標準是前兩個部分的載體,主要從三個學段分別講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綜合實踐學習四個內容。課程實施建議則是通過具體的例題來說明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教材編寫建議的。
對第一第二學段的標准作了一點理解,主要為:
1、加強了學生對數學概念親身經歷的認識。

舉例來說,就從我正好上到二年級上冊乘法口訣來說,從1-4、5、6的乘法口訣,每個課時都安排了圖畫、問題,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問題情境中列出乘法算式的,從中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價值,進而自己編出乘法口訣,充分讓學生對親身經歷乘法口訣的形成,這就是對乘法口訣經歷的認識,使其能印象深刻的記住乘法口訣。
2、加強了估算並鼓勵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我認為在數學課程標准中比較強調的提到對估算的重視,其實,估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著很廣泛的應用,讀後感《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教材通過設計的適當情境,使學生認識到估算的重要性,例如「一本書12元,全班48人,每人買一本大約需要多少錢?」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使10×50=500,認為500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還可以是10×48=480,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師應該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多樣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設置了實踐與綜合應用,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重視對數感的發展。

根據《標准》的要求,教材逐步安排了一些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世界和其他學科的聯系,認識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對數學價值的初步認識,同時,又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解決簡單問題、合作交流等的能力。像二年級上冊快樂的隊日活動,充分讓學生自己講,自己做,自己校對,自己發現哪裡不足,哪裡要修改,怎麼樣說的更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覺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重視對數感的發展,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以上只是我對數學課程標準的一點自己的理解,我認為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們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 小學生 數學上課心得體會

學習小學數學的心得體會研究性學習是以問題為載體,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來進行學習。通過學生主動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與體驗知識產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小學數學的研究性學習正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他所未知的問題,通過數學手段來解決問題,且能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遷移到其它問題的解決上。《數學課程標准》中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時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我們的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創造能力,被教師不經意的注入式教學扼殺了。他們對數學學習越來越不感興趣,還怎麼能更深入地進行創新呢?在小學數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呢?根據對本書的學習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進行研究性學習,要做到以下幾點。1.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2.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於生活,生活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系,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3、重視再現知識過程。4、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發現。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5、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小學生來說,能夠獨立解題並有獨到見解,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縮影,也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創新的初步嘗試。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於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途徑,啟發他們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渠道進行大膽嘗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這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

3. 急求: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學習心得

內容摘要: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指出: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們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進一步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學習心得:

蘇霍姆林斯基說:「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體驗學習是在新課改理念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參與思維的形成過程、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精彩、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是每一位課改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准》給我們的第一條建議,可見體驗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驗學習能使學生的學習進入生命領域,調用各種器官去體驗、去感受,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橋梁,是知情合一的學習。這就告訴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提倡體驗學習。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