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三下數學校本課程案例

三下數學校本課程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2-22 10:53:40

❶ 小學三年級數學案例

不搞「事件」擴大化;不傷害師生感情;不影響當堂教學;不作當堂處理;不體罰學生;不過專多佔用屬教學時間。
用語要簡明、委婉;設置內容要符合當時情景;比喻要貼切;聯系要緊密。
要熟悉教材、教法,熟悉學生的學習情況,熟悉學生個性品質。
整體問題,當場處理。
在當眾場合下最好避免使用「點名式」的批評。
當然也可以採用注意轉移法:採取小練習、小測試的方法、或個別提問
還可以採取欲擒故縱的方法:教師可以先停一下,略等片刻,這樣的話學生會不自覺的停下來,看看老師為什麼不講了。
局部問題,個別處理。
「個性」問題,無聲處理。
課上問題,課下處理。
對於課下要處理的問題一定要做到及時到位,切不可拖延。

❷ 小學三年級數學學科德育滲透案例

估計數學課改,快要把小學的數學老師逼瘋了!

教授學生數學的內美,教授學生數學的運行應用的技巧 還尼瑪的和容德育有關,同行,我很同情你
如果有誰能把小學數學的四則運算和 四有新人聯系在一起,
麻煩 各位同仁 把這個案例發我一份

[email protected] 深表感謝

❸ 我需要<趣味數學>校本課程教案

書店裡有買的,我姐

❹ 小學三年級數學案例分析

《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
一、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科書。
二、教學目標:
1、在測量課桌的長度時引入分米,使學生明確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通過測量與觀察,發現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3、在操作與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三、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並能根據這三個單位間的進率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四、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正確表象。
五、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
六、教具准備:
米尺圖,尺子,紙條,小黑板。
七、教學過程:
(一)學前准備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劃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嗎?(學生比劃,教師評點)
2、填空。
1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7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
一根跳繩的長約2( ) 直尺的厚約(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1)學生估算課桌的長和寬,匯報估算結果。
(2)以小組為單位用學生尺測量課桌(雙人桌)的長。
(3)匯報測量方法:
①以15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5+15+15+15+15+15+7=97(厘米)
②以18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8+18+18+18+18+7=97(厘米)
③以12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④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量: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引導學生比較這四種測量方法,小結:以15厘米、18厘米、12厘米為一段連續量,這樣量的次數比較少,但計算比較麻煩;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量,這樣量的次數比較多,但計算比較簡單。
(4)引導學生認識分米。
針對學生中的以10厘米為一段連續測量的方法,師:10厘米的這一段,可以用一個比厘米較大的單位來表示,你們知道是什麼嗎?由此引出分米。(板書課題)
2、探索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師:你們能發現分米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
通過測量、交流及引導,學生找出分米與厘米、米之間的關系。
匯報時提問:1分米裡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你能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距離嗎?(出示1分米的紙條與1米長的直尺)這1米長的直尺可以分成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3、單位間的換算。
師:我們已經推導出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你能根據推導出來的進率獨自填空嗎?
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4、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①學生比劃1分米的長度,相互之間進行驗證。
②舉出生活中長、寬或厚是1分米的物品。
③在練習本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
(三)課堂練習
1、量一量:課桌的寬是( )分米( )厘米;數學作業本的長約是( )分米。
2、小組合作用作業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數一數有多少本。
3、獨立完成練習一的習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關於本節課學習的長度單位----分米,你有哪些認識?有什麼要提醒我們同學注意的?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15+15+15+15+15+15+7=97(厘米)
18+18+18+18+18+7=97(厘米)
12+12+12+12+12+12+12+12+1=97(厘米)
10+10+10+10+10+10+10+10+10+7=97(厘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分米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節課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教學分米?分米這個長度單位有什麼產生的實際意義?如何讓學生確實認識到分米產生的必要性?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思考,我終於明白了:分米作為介於米和厘米之間的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可以完善學生的長度觀念。為了讓學生確實體會到分米產生的需要,我通過讓學生自主測量課桌的長,並讓他們進行計算,再通過四種方法的比較,製造認知沖突,讓學生切實體會到10厘米、10厘米為一段的測量方法在計算過程中要簡便得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創造出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計算、體驗感受到分米產生的意義,深刻地認識了分米這一長度單位。動態生成式的教學,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為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揮良好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學生進行單位的換算問題不太,但對於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填空,仍會混淆。如:長頸鹿的高約55( ),學生想像不出具體高度,分不清要填米還是分米。而對於練習一的第6題:將2米長的木料截成同樣長的四段,要算2÷4,學生不會計算,這就需要把2米換算成20分米再計算,但有一部分學生不會從這一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可見在以後的學習中還需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
求採納~~~

❺ 小學數學校本課程講義或者教案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355/down-11758.html
小學數學校本課程開發案(2)
課題:面積是多少
適用年級:三年級
知識背景:學生已經初步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並會計算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
設計目標:1、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面積含義的理解,進一步了解面積與周長的區別與聯系,初步探索一些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操作實踐、交流討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各種不同的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設計說明:本案例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學習材料」,即學生上課使用的教材。其中「說一說」旨在引導學生對所學面積的知識進行整理和總結;「拼一拼」和「畫一畫」是書上例題和練習的拓展,旨在引導學生比較周長和面積的區別;「數一數」和「量一量」是兩種基本的求面積的方法,旨在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拓展思維;「估一估」是面積教學中一個重要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在思考和交流中,形成初步的量的概念,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本部分使用者則為學生;第二部分為「教學參考」,即教師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的主要教學過程,為教學此內容的教師提供參考,使用者為教師。第三部分為「教學反思」,即內容設計者在教學後對教學內容、教學效果等進行的綜合思考和修改建議。

第一部分 學習材料
面積是多少
......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