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角色怎麼轉變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角色怎麼轉變

發布時間: 2021-02-22 16:58:40

Ⅰ 在新的地理課程標准下怎樣進行教師角色轉變以適應新的教學目標

《初中復地理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制: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同時要求「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簡而言之,地理課程改革要求初中地理實施開放式教學,本文試.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

《語文課程標抄准》中有如下表述襲:"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要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注意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初步具備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Ⅲ 教育公共基礎中,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該怎樣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新課程改革中規定了教師的新角色:

1、學習者

2、研究者

3、組織者(學習)

4、引導者(學習)

5、催化者(學生)

6、促進者(學生)

7、實踐者(反思性)

8、開發者(課程)

(3)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角色怎麼轉變擴展閱讀:

1、新課程條件下老師角色的變化: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的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2、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

3、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4、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5、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Ⅳ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強調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是因為:首先,現代科學知識量多且發展快,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年學校教育時間里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傳統地位被動搖了。其次,教師作為學生惟—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
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一方面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三、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四、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Ⅳ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版發展轉變;
(2)由權「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Ⅵ 新課標下美術欣賞課中如何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許瑛(三門峽市一高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ISSN1004-1621(2010)09-048-02 一、教師成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 1、走下講台,重塑師生關系 班級授課制從西方傳入中國已一百多年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直都扮演"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表現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對知識的傳授,主觀上重視教學的結果,在教學方法上重視講授法、談話法,師生交流的方式是單向的,缺乏師生互動的交流過程。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必將引發教師角色的變化,改變教師知識傳授者的儼然形象,充當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將和學生一道打破課堂的寧靜,經常走下講台、走出教室,利用學生生活中的美術教學資源,與學生共同觀察、討論、感受和體驗。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及時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諧的、互動共生的師生關系。 2、轉換主體,促進個性發展 "有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美術課程應該是最不強調"一致性"的課程。從美術教育本體的角度來看,他更關注人的精神、個性、感受,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創造等方面的東西。其教育的公平性使我們必須格外注意"面對全體"的觀念-這個觀念的最終體現是:(1)讓所有的學生學的更好、但是有區別的美術;(2)讓每個學生都能用心去體悟和感受並主動參與美術欣賞過程。這也是美術課程新標準的重點特點。就此而言,我們的美術欣賞課程應該更多地OPEN起來: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向前走。在新課標下教師應轉變立足點,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美術不能容忍說教,審美不能依靠灌輸,學習中學生的個性差異來源於美術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興趣、愛好、感情、習慣、能力、氣質、素質等多方面的不同。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無論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還是學識和經驗上都存在差異尤其是在美術欣賞中表現得更加突出。"每個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性,這是社會充滿活力和豐富多彩的原因。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提供線索,使感受力弱的學生看到看不見的東西,發現作品的價值,由此找到對作品進行評判的獨特感受。美術欣賞中必須尊重它,呵護它,應成為學生個性在整個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庇護所。"教師要尊重學生 在學習的個性差異開展教學,促進個性發展。 3、轉變標准,激勵評價貫穿始終 在美術欣賞課中學生普遍存在從眾心理和崇尚教師權威的心理,容易出現"鸚鵡學舌"式的語言,難於真正實現語言的功能表現、表達自己。課堂上的教師稍加點撥是有益處的,如果把成人的見解,把美術家的見解托盤而出,教師的解答成了學生不容置疑的永久記,那將是很危險的。學生將失去"自我"、"獨特的感受"、與眾不同的"藝術的眼光"。沒有理由認為教師的感受就是真正的、高級的、審美的、不可及的。學生在內在動力的驅使下,情不自禁的、瞬間產生的感受和語言,才是最有價值的,才是自我的,教師要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自己的感覺,允許他們意見不一,允許他們表達自己並時刻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學生一個較高級或一兩句簡單的鼓勵語"太好了"、"再大膽"、"再想想",諸如此類的語言必然會增加學生的信心。同時,課堂上的激勵的辦法很多,如分組式競賽、探討型的賞析、積分式評價等等。同時注意讓學生接觸多元文化,領略古典藝術的優雅,現代藝術的荒誕非洲原始藝術的猙獰,中國古代藝術的雄渾,使他們獲取更多的視覺信息。學生尋找到表現自己的圓心,是認識升華的過程,加深視覺感受的過程,也就是學生探究的過程。 美術新課程標准中有一個基本思想:"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應努力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保證每個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要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術學習,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引自《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第6頁)在我們的美術欣賞課程中,首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美術欣賞活動中來,然後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想方設法促進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 1、轉變立足點,培養探究式學習 "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這番話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學習的重要價值;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也曾說:"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傳統的只注重"教"的教師。"美術教師首先應該做一個積極、善意的旁觀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總讓在他的身邊,或輕輕點撥讓學生茅塞頓,或真誠鼓勵使學生充滿自信。 以前我上美術欣賞課的過程一般是導人新課、講授新課、學生活動、課堂小結幾個環節。設計了周密的教學步驟,圍繞教材安排提問,引領著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學生處於接受知識的狀態。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機會較少,在課堂中充當配角,教學效果是教師預設的。 後來我嘗試改變教學方法。課前先布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找一找生活中的建築形式。上課時改變了學生的座位編排,由單獨排座變成小組合作的形式。教師從講台上走下來,改變講台上的控制者形象,和學生共同探討問題:"怎樣理解現代建築?""你喜歡哪些建築設計作品,為什麼?""結合實際生活中所見它的特點。"教師採用分組公開記分的方式,鼓勵學生小組討論,積極探索,大膽表現。有的向大家展示自己在網上查到的現代建築的經費作品;有的具體舉例說明了現代建築設計功能性與藝術性的巧妙結合;還有學生說了自己的設計構想等等。雖然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有錯誤的答案或偏激的爭論,但是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有的學生從實際生活所見娓娓道來,有的從個人的理解評論其他同學的觀點,並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在課堂中始終追隨學生的思路,參與其中並給予提示,及時支持或肯定學生戰勝自我,參與討論。我的鼓勵態度給了學生正面的導向,教學的結果是同學們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對標志概念有了自己的認識,完成作業積極並有自己的創意,他們甚至帶著討論的問題打算在課外去尋找答案。課堂發展處於自然生發的狀態。 通過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教學方式對比我發現,教師的行為改變,可造成相異的教學效果,其內涵卻是教育理念和教學目標的不同。現在的學生往往喜歡主動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如果教師還是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身份出現,把知識講透,學生被動接受,也許從短期效果來看,學生學會了,但從發現的角度看,學生失去了自我探究的習慣。雖然美術新課程有了新的標准、新的教材,但至關重要的是新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會深深影響到教學內容,過程到頭來會比內容更起作用。這中間美術教師非常關鍵。美術教師對調整自己教學行為自覺與否,直接關繫到美術新課程能否真正有效實施。 2、設置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原動力"在個性傾向性的諸因素中,動機和興趣是最活躍、最現實和最直接的成份,是直接推動美術學習的內部動力。 學習興趣是指在美術學習中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內在心理傾向。它是美術學習中最大的情緒力量。興趣是動機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動機中最活躍的成份。興趣與動機具有同樣的動力功能。實踐證明,興趣是促進智力發展和個性形成的重要途徑。興趣可以觸發人的好奇心並引起關注,從而去探索;興趣培養了人的探求真理的慾望即求知慾;興趣激發了人的情感,使其愉快積極地達到忘我境界;興趣促進了人的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以及毅力和理想等各方面的素質發展。有的學生認為:"興趣在種族進化,個體發展,人格塑造和人格關系中非常重要,它的意義無論怎樣評估都不會過高"。

Ⅶ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如何定位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感悟,充實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那麼,呢?概括起來為:1、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第一,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那麼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 (1)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助他們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3)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5)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我們教師就必須變課堂上的傳授者為學習上的引路人。2、教師將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是教師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就會有很多教師為學生成績提高不上去而苦惱。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就不再單單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並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質在於引導。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參與所教內容的探索過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變單一主體為雙主體,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 引導的價值是無窮的,因為「給」只是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經過教師的努力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過引導和沒有經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鍾,都是有效的。 教師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作為引導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領導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以學習者代替無所不能者。「教學相長」,學生也可能是教師成長的一面明鏡。 (3)鼓勵學生培養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 (4)以情緒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視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部應付考試的工具。 (5)以個別創造性代替團體一致性。重視個人的學習歷程與創造才能,激發個人多元智能的真實展現。3、教師將由學生的管理者變為學生進步的協助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學習的奴隸。課程改革中,就要實現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教師: (1)建立起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師生倫理關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展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並且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更要努力加強本身的師德修養,純化師生關系。 (2)創造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 要建立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首先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4、教師將由教材的忠實遵從者變為教材的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被排斥在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教師一旦離開了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麼;離開了教參,就不知道怎麼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就不知道怎麼出考卷。 而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由於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並且確立了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政策,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要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行的做法。基於這種現狀教師要成為教材的開發者需要怎樣去做呢? (1)教師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層次的課程知識,以及這些層次之間的關系。只有對教材爛熟於心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具備教材開發能力。 (2)教師要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不同層次的課程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採取有效的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使我們的學生得到最快的發展。 (3)教師要鍛煉並形成課程開發能力。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哪一個學科,如果僅僅是教那麼幾本教材,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讓學生有更快發展的,那些優秀教師都要自己去開發一部分教材,以此來彌補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我們鍛煉和提高課程開發的能力。 (4)教師要培養課程評價能力,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領。 教材的開發,是需要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作基礎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5、教師將由墨守成規的執行者變為教學創新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無法擺脫一些固定教學模式的束縛,結果是教師成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陳腐觀念和制度的忠實執行者,所以有的時候盡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結果還是教師教得痛苦,學生學得痛苦,難以出現師生都很愉悅的教學情境。而課程改革以後,不管是在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我們的教學模式如果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桎梏中,不能根據學生的變化與教學觀念的變化而創新我們的教學,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所以教師要富有創新精神就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了。教師的創新要從哪幾方面著手呢? (1)體現在教材的處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體現在編制和優化教法上——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會學習,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3)體現在教師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上——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創新。6、教師將由知識的保管者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作為一名想開創出教育教學新領域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要想成為科研型教師,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以研究者的思維方式,努力去探討教育教學的規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學生盡快成長的規律,尋找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的規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而尋找到解決的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經常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關注具體的教學情境,把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澳大利亞有一個曾經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學教師說過:「在我教學生涯的第一個10年,我認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個10年,我認識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學生如何進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個10年,我認識到我不是在教學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對自己進行探索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這位物理教師的話是他實踐經驗的升華,這種升華就是他不斷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各種問題的智慧結晶。 (3)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按教學進程進程可以把反思劃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仔細斟酌一個問題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老師的意思,這種對提問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學前反思。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地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後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從教育的角度講,反思性教學能夠改進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反思性教學可以全面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教師成長為研究型的教育者;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有利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師,才是最有發展潛力的教師。樹立反思意識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一種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永不滿足的意識,不斷喚醒自己的內驅力,這樣才會不斷地反思、不斷地進步。 (4)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出現問題後努力去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把問題作為自己不斷進步的前進動力,這樣問題就會成為你一筆寶貴的財富,就會促使你在教育教學領域內擁有更多的研究碩果。 (5)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僅僅做到以上幾方面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做一名善於總結經驗的「有心人」。其實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你的教學生涯中都會積累下若干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關鍵是你會是否把它們整理了出來,你是否把它作為自己資源庫里的寶貴資源了,如果還沒有,請你馬上行動。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求我們必須有新的教學行為方式:做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做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做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引導者,做與學生平等相處、和諧發展的知心朋友。 總之,新課程環境下教師角色的定位有助於我們盡快適應新的課程標准,同時有助於我們努力地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事業來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Ⅷ 新課改中要求教師角色應當如何轉變

課程標准來指出「學生是學源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Ⅸ 在課程標准(2011版)中,教師角色轉變應體現在哪些方面

1、在師生關抄繫上,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2、在教育觀念上,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認真鑽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路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3、在文章閱讀上,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