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鍾課程設計電路圖
1. 跪求基於Proteus的數字時鍾的數電課程設計 電路圖!
74LVC161晶元做的要不要?
2. 數字鍾課程設計原理圖以及製作方法
數字中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報告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報告
題 目: 數字鍾的設計與製作
學 年
學 期:
專 業 班 級:
學 號: 姓 名:
指導教師及職稱:講師
時 間:
地點:
設計目的
熟悉集成電路的引腳安排.
掌握各晶元的邏輯功能及使用方法.
了解麵包板結構及其接線方法.
了解數字鍾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熟悉數字鍾的設計與製作.
設計要求
1.設計指標
時間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
顯示時,分,秒;
有校時功能,可以分別對時及分進行單獨校時,使其校正到標准時間;
計時過程具有報時功能,當時間到達整點前5秒進行蜂鳴報時;
為了保證計時的穩定及准確須由晶體振盪器提供表針時間基準信號.
2.設計要求
畫出電路原理圖(或模擬電路圖);
元器件及參數選擇;
電路模擬與調試;
PCB文件生成與列印輸出.
3.製作要求 自行裝配和調試,並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4.編寫設計報告 寫出設計與製作的全過程,附上有關資料和圖紙,
3. 設計數字時鍾電路原理圖
這個電路圖在電子系統設計(好像是第三版)這本書上有的,自己可以去查一下。
其實要是你能搞明白這個電路的所有功能,那你的數電還是OK的!
4. 多功能數字時鍾的設計(數字電路基礎的課程設計)沒有555晶元怎麼設計呢求高手解答!有全部設計過程最好!
如果是要抄得到精度為秒襲(S)級甚至毫秒(mS)級的計時的時鍾脈沖,根本就不能用555這個定時晶元,其滿足不了精度要求。
因此你不能只認識555這個東西;
一般的555晶元電路也不被視為數字電路。
多功能數字時鍾----也不知道是怎麼個多功能法?
5. 數字時鍾課程設計
分和秒的計數器都用74LS160 60進制,時用74LS16012進制,這兩種進制只是清零的時候不一樣而已,前者是吧分和秒的十位位置0110中的11也就是QB QC牽出來經過NAND給CLEAR。後者是牽出小時十位的QA(0001中的1)和個位的QB(0010中的1)。計數器輸出端接七段解碼器74LS48D,輸出後接顯示器,顯示器可用數碼管(與74LS160匹配的是共陰極的)。秒脈沖用32768晶振經過14級分頻(cd4060)加74LS74,秒脈沖提供給秒個位的CLK。 校正電路用單刀雙擲開關連接原有的計數器的CLK與校時信號(自己加的信號)。
6. 電工數字鍾課程設計 電路圖 詳細一點啊
設計太有針對性,很難找到,找到一個也是數字鍾的:
本設計採用 89C51 進行 24 小時計時並顯示。要求其顯示時
間范圍是 00:00:00~23:59:59,具備有時分秒校準功能。數字鍾上面要帶有
鬧鍾,鬧鍾與時鍾之間能隨時切換,鬧鍾具備時分秒設置功能。
設計的詳細資料在圖片上的網站搜「帶整點報時與鬧鍾功能的數字鍾設計,附設計框圖,電路圖,C語言源程序.元器件清單」,希望能對你有點用吧..一到課程設計的時候就讓人頭疼....
7. 誰有數字電子鍾的電路圖
http://www.wsjx.zjwu.net/d/class/1081035-2090206/web/zonghe/6.htm
實驗儀器、工具:
1. 5V電源(或實驗箱)4個人合用1個。
2. 四連麵包板1塊。
3. 示波器2個(每班)
4. 萬用表5個(每班)。
5. 鑷子1把。
6. 剪刀1把。
六、實驗器件
1. 網路線2米/人。
2. 共陰八段數碼管6個。
3. CD4511集成塊6塊。
4. CD4060集成塊1塊。
5. 74HC390集成塊3塊。
6. 74HC51集成塊1塊。
7. 74HC00集成塊4塊。
8. 74HC30集成塊1塊。
9. 10MΩ電阻5個。
10. 500Ω電阻14個。
11. 30p電容2個。
12. 32.768k時鍾晶體1個。
13. 蜂鳴器10個(每班)
七、設計過程的日程安排
6月28日
1. 分發儀器、工具、器件
2. 講解總體設計的過程,明確數字鍾實現的功能,由哪些相對獨立的功能模塊組成,各個模塊之間互相聯系,時鍾信號傳輸路徑、方向和頻率變化。
3. 講解麵包板的結構和使用方法,連接導線的要點,包括導線剝線頭、插線方法、要求,檢查麵包板,如麵包板中的導電銅片變形或移位,更換導電銅片。
4. 七段數碼引腳排列測試,驗證每段顯示為一個發光二極體,同時完成對每個數碼管的檢查。
6月29日~7月2日
分功能講解各個模塊功能實現原理、實現,搭建實際電路一個個驗證。在接線時注意合理布線和接線的可靠性。
6月29日
a) 數碼管的解碼驅動電路接線、測試、解碼器控制功能測試(手工輸入測試電平)。
除了進一步熟悉原理外,主要練習接線合理布局,走線整齊、美觀,用手指觸動導線時也能正常工作。可以靜態顯示學號的後幾位。然選一個可正常工作的解碼、顯示電路,分別測試解碼器的3個控制引腳的作用。
6月30日
b) 晶體震盪電路接線、測試(用示波器測量4060輸入時鍾,每一路分頻輸出的頻率)。
c) 5進制計數器接線,輸入用4060的2Hz,輸出用數碼管顯示。
7月1日
d) 10進制計數器接線、測試。
e) 6進制計數器接線、測試(在10進制基礎上改)。
7月2日
f) 60進制計數器接線、測試。
g) 24進制計數器、測試(在60進制基礎上改)。
h) 校時電路接線(用RS觸發器實現鎖定、防抖動功能),用示波器觀察電路的信號選擇功能。
7月5~7日
5. 在熟悉各個功能模塊基礎上,結合對總體框圖的理解,設計總接線圖。
6. 根據總接線圖中各種元器件數量、連線,確定所有元器件布局。
7. 按以下順序接線:晶體震盪、秒電路、分電路、時電路。
8. 如時間允許加接校時電路和報時電路(整點報時)。
7月8~9日
9. 寫課程設計報告。
a) 設計的目的、要求。
b) 總體框圖設計。
c) 功能模塊設計(對所用元器件使用作一些說明)。
d) 總電路圖設計。
e) 總結: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體會、意見、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