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小學地理活動課程設計

小學地理活動課程設計

發布時間: 2021-02-25 19:16:32

A. 新課改地理教學設計從哪些方面入手

1.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新課程標准首先強調面向全體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對課堂教學才有一種安全感和愉悅感,才敢於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當然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不僅要看廣度,還要看深度。倘若一味追求活躍課堂氣氛,動不動就讓學生討論,很膚淺的問題也要讓許多學生發表見解,課堂上看上去熱熱鬧鬧,事實上只停留在表面,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為此,要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深度,教師必須切實做好學生的引導者:①適時設計知識或問題情景,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前台,使學生充分體驗在自己努力下完成學習任務的樂趣;②對於那些學習基礎差、參與意識不強的學生,應熱情鼓勵,並幫助他們改正思維方式和學習策略,使他們及時走出學習和發展的困境,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③要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主動參與能力。
2.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探索
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教師還需把課本中由因到果的教學內容設計成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探索和研究。例如:在講授新課程標准人教版實驗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中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知識時,教材是按照先介紹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然後進行成因分析,再說明其影響的順序進行編排的。我在這一節教學中則大膽進行嘗試、創新,打破教材這種既定的由因導果的常規教學思路,新課導入時別出心裁地出示以下材料分析題:
吐瓦魯是太平洋上面積僅為26平方千米的彈丸之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島上的居民在這里安居樂業、世代相傳。但近年來卻發現這裏海平面不斷上升,島上一些低凹地區房屋差不多已跟海面持平,海水漲潮時隨時都可能淹到居民的家門口。2003年,吐瓦魯國家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宣告失敗,將要放棄自己的家園,舉國移民紐西蘭。請問:造成這裏海平面上升、迫使該國集體移民可能有那些原因?
該材料一呈現,學生就活躍起來,有的說可能是這個原因,有的說可能是那個原因,最後經過仔細分析和積極討論,學生找出了海平面上升的根源在於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和海水熱膨脹從而引起海水上漲,而人類活動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又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雖然最終得出的結論與課本一樣,但教學過程和效果卻大不相同,前者是簡單的接受性學習,當教師由原因分析得出每一種結果,學生都會順理成章地認為「那是當然」。而後者則帶有一種發現學習的特點,通過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一個「可能有哪些原因」給予了學生充分想像的空間,而學生得出的每一個結果最終得到了課本的證實,其情感體驗就與前者截然不同。
3.重視演示操作,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
地理是一門空間概念很強的學科,許多知識需要學生展開想像才能理解和掌握,如地球的運動及其意義,時區、區時、地方時的計算,冷鋒和暖鋒,氣旋和反氣旋等等,這些知識均需要學生具備空間想像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總發現有的學生無論老師怎麼講也弄不懂,歸根到底還是學生缺乏足夠的空間想像能力,阻礙了對這些抽象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呢?實地考察當然是最好的辦法,但由於受現實各種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經常作實地考察,這就需要教師勤動手動腦,精心設計課內演示操作。
例如:在新課程標准人教版實驗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中,「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是一個難點,雖然這部分內容在教材中所佔的篇幅並不多,但直射點的位置直接關乎到接下來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的教學,而實際上光憑教材中給出的那兩段課文和插圖根本就無法理解過來,本人在教學就曾遇到許多學生常問起:「地球是怎樣一邊自轉一邊公轉的?太陽直射點又是怎樣隨之而移動的?」於是,本人就在課堂中做以下的模擬演示:以講檯面代表黃道平面,在其中央放置一電燈泡代表太陽,取一地球儀代表地球,將地球儀上赤道的某一點正對講台中心的燈泡,然後手持地球儀按照自轉方向緊貼講台邊框水平地慢慢滾動並逆時針繞講台一周,在演示過程中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地球儀滾動(即地球自轉)的同時繞講台一周(即地球公轉)時,地球儀上緊貼講台邊且正對電燈泡的點(即太陽直射點)變化。同學們懷著好奇而興奮的心情觀看整個演示過程,當他們看到地球儀繞講台滾動時地球儀上緊貼講台邊且正對電燈泡的點在不斷變化,心中的疑問和困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了。

B. 影響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小學綜來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受自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因素有課程目標,學生經驗、興趣愛好、身心發展特點,教師觀念、習慣、知識結構、設計能力,學校教育條件等。
1.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影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的決定因素。一般而言,課程目標是近程的,可在每日運作的課程中出現和實現,它既是選擇、創造和組織學習經驗的指南,也是課程設計的基本立足點和出發點。
2.學生方面
學生已有經驗,興趣愛好,身心發展特點等是影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的重要因素。
3.教師方面
教師的觀念、習慣,知識結構,整體活動規劃和活動方案設計能力是影響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直接因素。
4.學校教育條件
條件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選擇。學校的教育條件,如地理環境,物質條件,人文條件學校氛圍,所處社區等都是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基礎條件。如果不注意利用這些基礎條件,就會極大地影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的效果。

C. 如何進行地理教學設計

過去,我們稱之為「備課」,而如今叫「教學設計」。它們之間不僅是名稱的變換,而其本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如何為初中地理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呢? 一、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地理教學設計的課程理念 過去,我們教學地理緊緊圍繞教材知識、地圖表格、地球儀等,以及幾年來電子信息、電子備課等多種手段。在地理課上,老師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奪得了輝煌的成功。這一點,人人皆知,不可否認。然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新課程.新課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大大促進了地理教育者進行地理改革的積極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中來。他們對地理的教育教學探討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全面。他們一致認為:地理的教育教學要開啟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對這些有著強烈的時代感、責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2、地理教學設計的基本特徵(1)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2)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問題的科學方法。(3)教學設計是操作和規劃教學活動的程序和過程。(4)教學設計是以反饋評價對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5)教學設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兼備的應用性學科。 3、地理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相關理論和系統方法,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所進行的一種分析和策劃的過程,是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對教學的預謀和籌劃,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一種操作方案,它先從「教什麼」入手,對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進行分析,然後從「怎麼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運用恰當的媒體,對教學績效做出評價,以確保教學和學習獲得成功。 二、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設計過程 1、地理教學的基本內容(1)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設計。 (2)設計教學策略,即教學策略設計。(3)進行教學評價,即教學評價設計。 2、地理教學的設計過程(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的分析是進行課堂教學策略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直接影響對學習水平的確定和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陳述,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後各個環節。(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目標是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活動的指南和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過程中所的依據,同時也是評價教與學活動的依據。教與學的目標是影響教學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約教學策略的關鍵。教學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為標準的。 (三)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 教學策略的設計、選擇與實施的各個階段,不可能離開理論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的背後,必然會有相應的理論或原則作為指導,有時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四)了解實際環境條件 為了使教學方案更加具有針對性,方案的制定應以一定的因素為基本依據,其中包括三個內容,學生、教師和教學條件。作為教師在這里應該深入全面地把握這三個因素。(五)教學方法的選擇 教學方法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手段而進行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相互作用的活動,教學策略解決戰略問題,而教學方法解決戰術問題,教學策略指導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六)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和確定 所謂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可以定義為教學活動中師生相互作用的結構形式,或者說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繫上的組合形式。 (七)教學媒體的選擇 教學媒體的選擇是教學傳遞策略重要的內容,是教師設計教學時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面對眾多的可供使用的媒體,我們需要回答怎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依據什麼選擇等一系列問題,媒體選擇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樹立正確、科學的媒體觀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八)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 確定課堂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將前面確定的各個教學要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以一定的結構關系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學設計方案 需要將前面各部分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落實,要充分考慮前面各項研究,匯集各種研究內容,將其綜合化、系統化和具體化,最後產生一個由一系列表格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課堂教學策略方案。 總之,我們教學的一切是為了學生。只有你設計的空間越大,學生思考的面就越廣,學生的思維更容易發展。如果你的設計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無懈可擊的真理,那麼說明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學設計的含義。

D. 關於小學生地理課上課的課件怎麼做,如何授課.

做課件用軟體啊抄,比較簡單的就用PPT,PPT也最常用。也有用AUTHORWARE的,動畫效果比較好。也可以用FLASH。如果想要很快做好課件,就到網上下做好的模板吧,改改就可以用了。授課主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哦。簡單的課件我可以幫忙做哦

E. 如何利用小學地理題材教學案例提高學生素養

地理新課程關於教材的使用有一個理念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為我們挖掘鄉土地理提供了理論基礎。實踐證明,有些鄉土地理案例對於學生理解人文地理概念,增加人文地理素養有無可比擬的強大優勢。

F. 鄉土地理學生實踐活動設計有哪些

1 活動背景
1)《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規定,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專容,
並給出了活動建議:圍繞家屬鄉的環境與發展問題,開展地理調查,
提出合理建議。
2)學習鄉土地理,要體現新課標中的「學習生活中地理」的課改
理念,讓學生在熟悉的地理環境中,以活動課的形式,學習地理知
識,掌握地理方法,增加學習體驗,提高學習興趣。
3)荊州鄉土地理最具有區域特色的是荊州古城牆,本次活動的主
要內容就是讓學生調查古城牆的損壞情況,探究古城牆的保護策
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主動學習、
合作學習,使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體。
4)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荊州古城牆將和南京、西安、遼寧興城3
座明清城牆一起捆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荊州市政府以此為鍥機,
號召全體市民以主人翁精神,為「申遺」活動作出貢獻,宣傳荊州,
保護古城牆,爭做文明市民。
2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調查古城牆的損壞情況,探究古城牆的保護策略,使
學生進一步了解荊州古城牆的歷史知識和文物保護知識。
2)通過參加調查古城牆的損壞情況、探究古城牆保護的活動,讓
學生了解地理調查方法,培養學生收集、處理、存儲、運用信息的

G. 如何設計地理教學過程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專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屬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H. 急求一份地理課外活動計劃

一、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有利於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創造型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才能產生創造性構想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是人的智力活動的最高形式。要具有較強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必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頑強的創造毅力,能以敏銳的感覺,從平凡事物中發現矛盾,提出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索動機,經過創造想像、推理判斷,獲得新的、獨特的認識。
鄉土地理課外活動是地理教學中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提高創造力最為有效的途徑。因為地理學科內容既涉及自然科學,也涉及社會科學,綜合性很強,而鄉土地理的教學,在綜合性的基礎上,更強調了實踐性,因而課外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從而為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鄉土地理教學要求通過具有實踐特色的教學過程,讓學生l認識家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點,了解家鄉人民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初步懂得如何注意協調好家鄉的人地關系以及家鄉經濟建設的戰略方向和美好前景,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 雄心壯志。圍繞以上教學目的而開展的課外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既可開展野外考察、環境監測、資源考察、規劃開發,又可開展社會調查、參觀旅遊等活動。錯綜復雜的自然、社會環境,促使學生在考察活動中動心、動手、動腦,不斷地去接觸、分析、思考、解決一連串的問題,這無疑會提高他們地理觀察和調查。運用地圖、分析和運用地理圖表等能力,對訓練他們的理解、判 斷、推理、歸納、綜合、評價等思維能力和發展智力有極大的好處。由於鄉土地理考察所接觸的一些問題,與鄉土地理環境、鄉土經濟發展是緊密結合的,遠較地理課本知識復雜,這就為學 生提供了進行多端性、伸縮性思維的現實地理問題,從而有利於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豐富的地理知識儲備是創造的基礎
地理創造能力是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和運用地理知識,新穎、獨特地分析、解決各種地理問題的本領,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以牢固掌握地理知識為基礎的。人們常說,「無知必無能」,這是很有道理的,不愛學習,知識和經驗貧乏的人,他的認識思維活動不可能發展得很好,當然也就談不上發展創造性思維了。因而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方法加強地理知識的傳授,精講多練,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於分析解決問題中掌握好地理知識,並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鼓勵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尋求更多的知識。
鄉土地理的考察研究工作是一件頭緒紛繁的復雜工作,而且難度很大,對地理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實的地理知識基礎,又要具有把地理知識運用於觀察鄉土地理事物的能力,因而一方面地理教師要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對參加地理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要求具備豐富的地理知識,具備良好的地理素質,才可能在實踐考察中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
三、強烈的創造意識和堅韌毅力是創造的保證
心理學告訴我們,大腦的思考必須要有動機,進行創造性思維,要有強烈的創造意識和堅韌的創造毅力,才能敏銳地發現和思考地理事物的細節問題,才能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去克服困難,最終解決地理問題。否則,創造往往一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鄉土地理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往往要爬山涉水,走街串巷,是很辛苦的,如果沒有加強思想教育,重視動機和毅力這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實踐活動要出成績是很難的。創造意識和毅力是創造的保證。
思維動機有內因和外因,如何藉助外因促進內因起作用,提高地理思維的興趣和動機,這正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之所在。教師首先要明確,並非只有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才是創造,只要是運用自己的才智所產生的獨特而有價值的產品,就是創造,地理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是創造,學生用自己的頭腦發現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也同樣是創造。在鄉土地理課外活動中,只要是通過自己積極思考後所提出的,以分析或解決地理問題的較新穎而有價值的思路、方法、見解,都是創造,它是一個從小到大,由淺入深的過程;其次,在地理課外活動中,教師要把激發學生創造意識和培養堅韌毅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納入長期教學計劃,精心設計,創設情境,培養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創造意識的自我激發和創造毅力的自我培養。例如,我校在組織地理夏令營時,選擇了地處烏山山區的革命老區水晶坪作為營地,並把學生分散到村民家裡,和村民同吃同住,在考察活動中安排了參觀革命斗爭遺址,拜訪革命老人等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烏山革命前輩在極端困難情況下,為了勝利前赴後繼、奮戰不息的斗爭精神,並親身體驗到老區人民還不富裕的生活狀況,從而產生改變老區落後經濟的強烈願望,自我激發創造意識,並使之貫穿於整個夏令營地理考察活動中.自覺克服活動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堅韌不拔的創造毅力去探索改變老區經濟面貌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敏銳的地理觀察能力是創造的基本技能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思維最重要的能源」。思維無論是反映事物之間的聯系,還是推斷和解決問題,都需要有一個觀察事物、發現事物的過程,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周密的、正確的、系統的觀察,就不可能收集到大量有價值的事實材料,並從中發現新的規律。觀察對一般的思維過程尚且如此重要,進行創造性思維就更需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了。因為只有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才能覺察到別人所忽略然而意義卻不尋常的事物或事物細節,才能獲得更多更具體的感性材料,才能形成豐富的表象儲備,否則創造性思維就成為「無米之炊」。尤其是鄉土地理野外考察,由於研究對象都活生生地存在於家鄉周圍環境之中,只有堅持實地觀察,才能獲得極為豐富的地理知識,才能進一步經過創造性思維產生出創造性的產品來。因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應成為教師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的首要教學目標。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對復雜對象的觀察效果,沒有周密安排是不行的,筆者的實踐體會是:
1、做好觀察前的組織准備工作。觀察工作開始前,教師要讓學生對所觀察的地理事物有足夠的了解,並教會學生一些野外考察技能(野外作圖、攝影等);要向學生提出觀察目的和要求,目的任務越明確、具體,觀察就越有效果。
2、注意觀察的順序,指導觀察的方法。觀察程序應由整體到部分,又由部分到整體。做好觀察記錄,在觀察實踐中,要培養學生運用種種方法,使觀察對象從背景中突出,以獲得鮮明而完整的印象。並可以根據不同情況,採用教師講,學生看;教師講解與學生獨立觀察相結合;學生獨立觀察等形式。
3、做好觀察後的總結。這是鞏固觀察收獲的有效方法,要鑒定、登記標本,整理觀察記錄材料、地圖、照片;寫野外觀察心得報告或專題小論文;教師要分析學生觀察過程出現的問題,肯定好的經驗,提出新的要求。
五、掌握創造性思維方法是提高創造力的關鍵
1、以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綜合運用,增強創造力
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是在各種地理要素共同影響下的產物,各種地理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錯綜復雜關系,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同時,一切地理事物都分布在一定的地理空間,表現為一定的「點、線、面」的結合,具有區域性的特點。這使得我們在研究它們的關系或解決地理問題時,既要運用形象思維,形成直覺的表象,經過類比、聯想、想像等活動而使其思維產品具有創造性;也要運用抽象的邏輯思維,去分析資料、形成概念、尋找問題的症結、檢驗假設。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但就創造思維產生的過程來說,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形象思 維,因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地理形象積累。由於地理教學的對象是生活經驗還不豐富的青少年,因而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創造型人才.要求教師除應盡可能利用直觀教具外,還應利用野外考察、社會調查、郊遊、參觀等機會讓學生接觸家鄉的地理環境,感知大量的感性形象,讓學生儲存盡量多的地理表象,以啟迪他們的智慧,在地理思維中發揮出創造才能。比如,我校地理興趣小組在對我縣峰頭水庫的野外考察中,一位學生提出了在庫區水域發展沿海常見的網箱養殖的大膽構想,在得到教師肯定後,他又進行了可行性探索,並拜訪了水產技術人員,最後經過積極思考,寫出了富有創新精神的小論文,這與他平常善觀察,注意積累,善於進行類比聯想是分不開的,同時也是綜合運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果。
2、重視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發散性思維是對同一問題多角度、多方向尋求答案的思維過程,地理要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決定了地理事物的形成。變化與發展具有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的特性,這就為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思維材料。教師應善於捕捉與構想克服思維定勢的問題,提高學生變通求異能力,在活動中可採用逆向、橫向、多向等思維方法,加強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比如.我縣地形結構呈三面環山,開口向東南的「馬蹄形」特點,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這使得我縣在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的影響下,降水豐沛,而且冬季由於西北山地的屏障作用,阻擋了冷空氣南侵,有利於農業生產。在野外考察活動中,教師提出,如果我縣地形「馬蹄形」開口向西北,而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那麼我縣水系分布、氣候特點會發生什麼變化,對農業生產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呢?這種結合鄉土實際的逆向思維問題,最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心理,進而提高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集思廣益,綜合提高
集中性思維是運用已有的信息,朝著一個方向,去獲得問題的正確答案的思維過程,也是創造性思維的有機組成部分。人通過發散性思維,有可能突破原有的知識圈,然而,如果只滿足於發散性思維,那麼人們思路就可能是「天馬行空」,沒有實際價值。對於創造來說,一團亂麻式的答案是無濟於事的,因而.要有所創造,必須有集中性思維的參與。在地理課外活動中,集中討論式是經常採用的好方法。學生經過積極的思考、醞釀,就同一問題展開討論,集思廣益,往往在熱烈的討論中迸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例如,我校烏山地理夏令營,教師以如何發展老區經濟為題,要求學生在地理考察中認真思考,提出切實可行方案。而後,召開小組討論會,學生經過充分准備,各抒己見,激烈爭論,互相啟發,新方案不斷被否定或被補充,最終達成共識.選擇出較滿意的答案:要想富,先修路,要先解決交通問題;利用烏山地區獨特的花崗岩地貌,發展旅遊業;利用廣大荒坡草地,植樹造林,種植水果,既提高經濟效益,又保持水土;利用當地豐富的草地資源和村民傳統的編織手藝,發展草編手工業;重視茶葉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發展老區科技教育事業等。學生在方案的討論選擇中,會提出有創造性的獨特見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途徑,同時,在討論中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對提高創造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好處。

總之.開展鄉土地理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真實地了解到家鄉的地理狀況,激發和培養創造意識和毅力,在實地考察中,學生們提高了地理觀察力,豐富了地理知識,懂得了如何注意協調家鄉的人地關系,並在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地理問題過程中,提高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