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 2021-02-25 19:17:10

Ⅰ 如何正確看待《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2011版)》的修訂

美術課程標准修訂時堅持並完善內容,原來的課程標准有益因素需要進行積極地傳承或者延續值得我們去堅持有對文化、對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關注,還有新的學習方式、課程資源的開發等,這些對於學生終身學習、素質的發展,是必要的。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將美術課程定性為人文性;第二,從三個緯度來表述課程目標;第三,精選課程內容;第四,拓展學習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第五,以評價來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第六,積極開發和利用美術課程資源。堅持了美術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兼備的定性: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數字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具有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還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精選課程內容是改革的要點一;美術的知識與技能多,美術課非常有限,要選對他們發展有用的和能夠學會的。還要加以組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分類,繪畫、工藝、欣賞;一種是分級,義務教育分四個學段。分類和分級完成以後就形成了美術課程。學習方式是要點二;學習方式主要是兩種相對的學習方式,即接受性學和研究性學習。過去的我們強調接受式學習。課程改革以後,強調探究式學習或探究性、研究學習,它更能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主體之間的那種相互合作。 美術課程是對視覺性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的。是美術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基本特徵。美術課程最重要的是就是視覺形象,視覺形象是基礎,我即感受、理解、創造。首先是感受。我們觀看視覺形象,要注意它的形狀、色彩、結構、材質、肌理、空間、比例、規格。這就是感受,感受是和觀看並合在一起的。也叫觀察。要整體的觀察方法,這恰是徐悲鴻講的「盡精微致廣大」,就是從大的地方著眼,看細節,然後又把細節跟這個整體進行比較。作品細節豐富、具體,但卻不失整體效果。第二就是要理解。比如面對《格爾尼卡》這一視覺形象,要理解它。告訴孩子,這是立體主義風格。再如畢加索畫《哭泣的女人》,畫的有正面、有側面,把它們結合在一塊兒了,是立體主義的一個特點。作者還把形象拆開以後重組,並運用了象徵寓意的手法。其中半牛半人是邪惡勢力的代表;馬的死亡預示著生命的死亡。因為馬是一種沖動性的力量,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釋,屬於那種內需力、力比多、生命本能。第三就是要創造。美術不僅僅是去動動嘴、動動腦,它還要去創造。用筆,然後運用技法,來改變材料的形態,創造出一種新的形象。藝術創造過程是一個愉悅的過程,藝術學習也應該是個愉悅的過程。應該跟其他課程拉開距離,應該強調它的感性、愉悅性,讓學生真正地發揮個性,大膽想像,自由表達。美術課應該是一種開放的、感性的,還有一種愉悅的課程,美術課要上出美術課的一種感覺來。首先美術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向少數有天賦的、有興趣的、有條件的孩子開放,應該向所有孩子開放,要選擇、組織課程內容、採用教學方式都要體現這點。比如,畫素描要訓練長時間,先從石膏開始,然後頭像,有一個完整的過程。中學沒有那麼長時間給你學素描。所以要從公民這個角度出發,可以學習明暗推移法,畫法比較概念,也不過分考慮光源的變化和影響力,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也容易表現。第二要激發學生興趣。興趣,其實是一個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因為沒有更多的外在誘引和壓力可以導致學生學習美術。所以,美術學習的過程,應該給學生帶來一種快樂。第三要關注文化與生活。任何一件美術作品,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它的創造主要看它的背景,而且它的背景基本上就是文化背景。所以要真的理解作品的含義,就要了解它的框架、它的環境,通過整體來觀照具體的作品。進而去了解它的文化,這是一個雙向的促進,互動的過程。當代文化在交融,要有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什麼是我們自己文化,什麼是他人的文化,什麼是我們人類需要去共同打造的文化。美術欣賞可以從形式的角度出發,也應該從文化的角度出發。比如故宮中的東六宮、西六宮,形狀就是六根短線,所謂「坤六」,它就是跟這個坤卦這個圖是一樣的。坤是女性的代表,所以這里是有講究的。還有天壇,我們教孩子欣賞天壇的時候,可以從形式的角度來說,如對稱、對稱、主次、呼應、統一等。所以講一個藝術品的時候,其實可以從兩個角度可以揭示它,即一個是比較純粹的形式角度,一個是文化角度。第四是注重創新精神。美術,它本身就是鼓勵創新的,要不斷地創新。 美術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的實施,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觀,積極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有利於營造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一些學習氛圍,多給學生感悟美術的機會,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還有就是要探索各種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教學手段,用一些現代媒體,比如說電腦、網路。還有要鼓勵學生健康樂觀的心態和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特別強調就是健康樂觀的心態。要強調體驗,在具體的環境中把自己內在的一種感覺、感受,釋放出來。體驗的方式很多。比如,化裝、模仿動作、設置情境、觀看視頻、講故事,都能喚起內在的體驗。美術課就應該讓學生換一種體驗以後來理解或者表達,這樣才有它的價值。再者評價非常重要,目標和評價構成一個完整的過程,沒有評價過程是不完整的。評價可以幫助看到優點並加以發揚,看到缺點並加以改正。評價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批評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不斷地來完善自身。依據美術課程標准進行評價,注重美術學習表現的評價,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美術作業,鼓勵運用美術檔案袋、展示、課堂討論等質性評價方法。還有要重視教材編寫,好的教材應該呈現課程目標和呈現課程內容,還應該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同時還應該具有感性、美觀大方這么個特色,還要通過要素和欄目來展現學習過程,通過一些欄目設置,像討論活動、相關鏈接、要點提示等,方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依據美術課程標准編寫的教材,實現內容組織的綜合性和合理性,妥善處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外國的關系,鼓勵教材呈現方式多樣化等。是師生對話、互動、交流思考的平台,發現和創意的一個起點,教材的編寫一定要體現出它基本的結構應該包括為什麼學,目的是什麼,學什麼,內容是什麼,怎樣學,方法是什麼,學到什麼程度,等等。教材還要有動感,要將靜態的知識和動態的過程結合在一起,這樣才會是一個好的教材。最後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可分為校內校外的,也可以分學校資源、社會資源、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網路資源,等等。應該滿足學生學習美術基本條件,其他還提出了完善學生的基本材料和設施。第三條要求豐富美術教學的圖書和影像資源,另外要拓展校外美術教學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網路美術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積極開發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網路資源也非常重要。學生可以從網路上下載資料並列印出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改造、變化,完成自己的作業。 以上觀點是對這次學習課程標準的理解,以便以後踐行到教學實踐中。

Ⅱ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頒布後,我們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不能用一本書教所有的學生,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不要把學生當成特長生,面向全體,激發大多數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從多方面衡量評價學生的能力,開發校本教材和地方教材,以彌補現有教材的缺欠。

Ⅲ 九年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與新課程標準的區別

新課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要比以前多,一節課不僅老師要講,學生還要主動地自己學習,一句話就是現在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和動腦比以前多了

Ⅳ 小學美術課程標准 下載

小學美術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前言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後,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必須通過課程改革,促進美術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公民。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的制訂,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一、課程性質與價值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需要人的豐富而高尚的情感與之平衡。因為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徵,所以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並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圖像作為一種有效而生動的信息載體,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通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有助於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並對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維能力
感知覺是思維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在學校體系中,大多數課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號的基礎上,而美術課程則更多地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從而為思維提供豐富的營養。美術課程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
(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通過美術課程培養的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美術課程向學生提供了技術性活動的基本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和善於實踐的心理品質。
(五)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對美術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到學生個性的影響,所以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美術課程在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術課程不僅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而且,美術課程本身就包含情感與理性的因素、腦力與體力的因素,所以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其作用是獨特的。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應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注意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地區學生素質的差異,使本《標准》具有普遍的適應性。應注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應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五)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標准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三、設計思路

(一)完善體例,使結構更完整,表述更明確
本《標准》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實施建議等。它們分別闡釋美術課程改革的背景、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的總目標與階段目標,內容說明和內容標准,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材編寫建議。
(二)以學生學習活動方式劃分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課程改革,要改變單純以學科知識體系構建課程的思路和方法,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來劃分學習領域。因此,本《標准》劃分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

美術學習活動大致可分為創作和欣賞兩類。盡管創作和欣賞都涉及外化和內化兩種活動特徵,但創作更傾向於外化,欣賞更偏重於內化。由於美術學習具有操作性的特點,所以創作活動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為了便於學習,本《標准》將創作活動再具體分為「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造型·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其活動方式更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設計

.應用」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既強調形成創意,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為特徵是上述兩個學習領域的相同點,而區別在於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後者更注重功能性。「欣賞·評述」這一學習領域則更注重通過感受、欣賞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
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是美術課程應該具有的特徵,也是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個難點。為此,本《標准》特別設置了「綜合·探索」這一新的學習領域。「綜合·探索」
學習領域提供了上述美術學習領域之間、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等方面相綜合的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
上述四個學習領域的劃分是相對的,每一學習領域既各有側重,又互相交融,緊密相關,形成一個具有開放性的美術課程結構。
(三)在保證基本規定性的同時,給予教師更大的教學空間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應努力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保證每個學生接受美術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要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術學習,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因此,本《標准》沒有沿襲羅列具體知識點的方法,而是制訂導向性的內容標准,並提出一些具體的教學活動建議,幫助教師引導學生向內容標准要求的方向發展。不同地區的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條件,選擇和採納這些教學活動建議,甚至還可以自己創造新的教學活動方式,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注意《標准》實施的可行性
美術教師是本《標准》最重要的閱讀者和使用者。為了幫助教師領會此次美術課程改革的精神,本《標准》對新的觀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案例,以便教師能舉一反三,創造性地實施《標准》。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階段目標

本《標准》的階段目標具體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1~2年級)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已的感受。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學段(3~4年級)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第三學段(5~6年級)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第四學段(7~9年級) ▲有意圖地運用形、 色、
肌理、空間和明暗等美術語言,選擇恰當的工具、材料,以繪畫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創作方法,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了解主要的設計類別、功能,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多樣與統一等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尊重人類文化遺產,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
▲調查、了解美術與傳統文化及環境的關系,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記錄、規劃與製作;通過跨學科學習,理解共同的主題和共通的原理。
第三部分內容標准

內容標準是本《標准》中最具體、豐富的部分,為了便於閱讀,對其基本特徵和結構作如下說明:
1.本《標准》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分成四個學習領域,即「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分成四個學段,即第一學段:1—2年級;第二學段:3—4年級;第三學段:5—6年級;第四學段:7—9年級。
2.如何處理四個學習領域在課時總量中比例關系的建議。
3.對內容標准基本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的說明。
4.對四個學習領域的范圍、意義、學習目標及教學方式的說明。
5.分學段提出各學習領域的內容標准以及相關教學活動建議和評價建議。

一、內容說明

本《標准》的四個學習領域,在比例上不作具體的規定,各地可根據情況靈活安排。
各學習領域分別由標准、教學活動建議和評價建議三部分組成。標準是課程總目標的具體化,體現出與總目標的對應關系。教學活動建議針對標准提出一些更為具體的、可操作的內容和學習方式。這些具體的內容和學習方式具有可選擇性,各地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和採納其中的建議,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向目標發展。評價建議則提出檢測標准達到程度的要點。總之,目標、內容、學習方式和評價四方面構成了美術教學的完整過程。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說明

「造型·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造型是具有廣泛含義的概念,但在本學習領域中指的是運用描繪、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創作視覺形象的藝術創作活動。表現則是通過美術創作活動來傳達觀念、情感和意義的過程。造型與表現是美術創造活動的兩個方面,造型是表現的基礎,表現是通過造型的過程和結果而實現的。本學習領域在低年級階段強調感受、體驗和游戲性,看、畫、做、玩融為一體,模糊學科門類界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深入,美術學科知識的輪廓將逐漸適度地顯現。

通過「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並能運用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對比與和諧、多樣與統一等組織原理進行造型活動。激發想像力和創新意識。

第二,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製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第三,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設置「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旨在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淡化過於強調學科特色的傾向。本學習領域不是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徵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作業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說明

「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本學習領域中「設計」一詞包括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現代設計基礎和傳統工藝。
通過「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
第三,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第四,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致、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
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置「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因此,在這一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應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傾向。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慾望。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說明

「欣賞。評述」領域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
通過「欣賞·評述」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激發參與「欣賞·評述」活動的興趣,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
第二,逐步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弊端,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同時,著重培養學生掌握美術欣賞最基本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的能力,並以此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
應該說明的是,評述並非是一種高不可攀的行為,其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並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學生在一起談論藝術就是評述的一種方式),每個學生都可以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作出自己的評述。
「欣賞·評述」教學也可以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藝術與社會、藝術與歷史、藝術與文化的關系,涵養人文精神。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說明

「綜合·探索」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它分為三個層次:①融美術各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欣賞·評述」)為一體;②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③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三個層次之間又有著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疊。

通過「綜合·探索」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了解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差異與聯系,學習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並以各種形式發表。
第二,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發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開闊視野,拓展想像的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慾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要求教師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結點,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綜合·探索」領域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

討和探索,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跨學科學習活動。

附:課和總目標與學習領域及學習階段關系的圖示

第四學段(7~9年級)
第四學段(7~9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四學段(7~9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一學段(1~2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一學段(1~2年級) 造型·表現 第一學段(1~2年級)
欣賞·評述 課程總目標 設計·應用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1~2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四學段(7~9年級)

二、內容標准

第一學段(1—2年級)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教學活動建議
·在美術游戲中體驗各種繪畫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認識常用的顏色。
·在美術表現活動中,大膽地採用各種造型方式,並藉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嘗試使用各種線條、形狀和色彩進行繪畫表現活動。
·通過各種方式的實物拓印,產生肌理,獲得視覺和觸覺的感受。
·用黏土等可塑性材料,通過揉、搓、壓、捏、切挖和堆塑等方法進行簡單器皿和動物形象的造型。
·用單色、彩色紙材以及廢舊畫報、掛歷;採用折、剪、撕、拼貼等方法進行平面造型,表現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或想像中的事物。
評價建議
·是否對美術課感興趣。
·能否通過繪畫或拓印等形式,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能否動腦筋用可塑性材料,製作簡單的物體或動物形象。
·是否認識常用顏色。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教學活動建議以游戲的方式,觀察和觸摸各種實物,進行感官體驗,並作簡單的組合造型。
·用自然硬質媒材或人工硬質媒材,通過拼擺、粘接、堆積、組合等技法進行造型游戲。
·以游戲的方式,用單色或彩色紙材,採用折、剪、撕、拼貼等方法進行以平面造型為主的練習,感受材料特性及其與設計的關系。
·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評價建議
·是否對學習活動感興趣。
·是否在作業中表現出大膽的想像和創新。
·是否對煤材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能選擇煤材進行造型製作。
·能否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活動建議
·走出教室,觀賞校園和所在地區的景色。
·欣賞自己和同學創作的美術作品。
·了解、欣賞我國民間美術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點。
·通過觀摩錄像、畫冊,對中外優秀的卡通藝術形象進行欣賞和討論。
·欣賞描繪不同季節的中外美術作品。
·到閱覽室翻閱畫冊、學生讀物或觀看學生美術作品,找出最喜愛的一件作品,並說明理由。
·欣賞民間玩具的造型與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間玩具。
·欣賞木偶戲和皮影戲的人物造型,通過錄像或實地觀看木偶或皮影戲的表演片段。
·欣賞中外畫家描繪兒童生活的美術作品。
·欣賞大自然美麗的山川、動植物圖片。
評價建議
·是否對自然或美術作品感興趣。
·能否以積極的態度參與欣賞活動。
·能否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自己對自然和美術作品的感受。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教學活動建議
·利用各種材料特點,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想像,創作出藝術作品,並發表自己的感受。
·結合語文、音樂等學科內容進行美術創作,共同設計、布置學生美術作業展覽或美化教室。
·根據兒歌、童話設計和製作頭飾或面具等,並表演舞蹈、童話劇等。
·用各種材料製作小型商品,並布置成小小超市或集市,模擬商品交易過程。
評價建議
·是否

Ⅳ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屬於什麼載體類型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針以後,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了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還有許多不能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不足;過於強調學科中心,過於關注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影響了美術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制約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必須通過課程改革,促進美術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公民。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標准》)的制訂,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一、課程性質與價值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需要人的豐富而高尚的情感與之平衡。因為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徵,所以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並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
(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圖像作為一種有效而生動的信息載體,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通過對美術課程的學習,有助於學生熟悉美術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運用視覺語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並對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感知覺是思維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在學校體系中,大多數課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號的基礎上,而美術課程則更多地讓學生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從而向思維提供豐富的營養。美術課程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水平。
(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通過美術課程培養的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美術課程向學生提供了技術性活動的基本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和善於實踐的心理品質。
(五)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尊重和保護人的個性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對美術學習內容和方式的選擇,必然受到學生個性的影響,所以美術課程是最尊重學生個性的課程之一。美術課程在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的同時,也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術課程不僅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而且,美術課程本身就包含情感與理性的因素、腦力與體力的因素,所以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其作用是獨特的。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應選擇基礎的、有利於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注意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地區學生素質的差異,使本《標准》具有普遍的適應性。應注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應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五)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評價標准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鼓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Ⅵ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根據學生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為···四大學習領域

設計應用 綜合探索 造型表現 欣賞評述

Ⅶ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體現了什麼教育理念

美術課程標准修訂時堅持並完善內容,原來的課程標准有益因素需要進行積極地傳承或者延續值得我們去堅持有對文化、對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關注,還有新的學習方式、課程資源的開發等,這些對於學生終身學習、素質的發展,是必要的。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將美術課程定性為人文性;第二,從三個緯度來表述課程目標;第三,精選課程內容;第四,拓展學習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第五,以評價來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第六,積極開發和利用美術課程資源。堅持了美術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兼備的定性: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數字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具有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還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精選課程內容是改革的要點一;美術的知識與技能多,美術課非常有限,要選對他們發展有用的和能夠學會的。還要加以組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分類,繪畫、工藝、欣賞;一種是分級,義務教育分四個學段。分類和分級完成以後就形成了美術課程。學習方式是要點二;學習方式主要是兩種相對的學習方式,即接受性學和研究性學習。過去的我們強調接受式學習。課程改革以後,強調探究式學習或探究性、研究學習,它更能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主體之間的那種相互合作。
美術課程是對視覺性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的。是美術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基本特徵。美術課程最重要的是就是視覺形象,視覺形象是基礎,我即感受、理解、創造。首先是感受。我們觀看視覺形象,要注意它的形狀、色彩、結構、材質、肌理、空間、比例、規格。這就是感受,感受是和觀看並合在一起的。也叫觀察。要整體的觀察方法,這恰是徐悲鴻講的「盡精微致廣大」,就是從大的地方著眼,看細節,然後又把細節跟這個整體進行比較。作品細節豐富、具體,但卻不失整體效果。第二就是要理解。比如面對《格爾尼卡》這一視覺形象,要理解它。告訴孩子,這是立體主義風格。再如畢加索畫《哭泣的女人》,畫的有正面、有側面,把它們結合在一塊兒了,是立體主義的一個特點。作者還把形象拆開以後重組,並運用了象徵寓意的手法。其中半牛半人是邪惡勢力的代表;馬的死亡預示著生命的死亡。因為馬是一種沖動性的力量,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釋,屬於那種內需力、力比多、生命本能。第三就是要創造。美術不僅僅是去動動嘴、動動腦,它還要去創造。用筆,然後運用技法,來改變材料的形態,創造出一種新的形象。藝術創造過程是一個愉悅的過程,藝術學習也應該是個愉悅的過程。應該跟其他課程拉開距離,應該強調它的感性、愉悅性,讓學生真正地發揮個性,大膽想像,自由表達。美術課應該是一種開放的、感性的,還有一種愉悅的課程,美術課要上出美術課的一種感覺來。首先美術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向少數有天賦的、有興趣的、有條件的孩子開放,應該向所有孩子開放,要選擇、組織課程內容、採用教學方式都要體現這點。比如,畫素描要訓練長時間,先從石膏開始,然後頭像,有一個完整的過程。中學沒有那麼長時間給你學素描。所以要從公民這個角度出發,可以學習明暗推移法,畫法比較概念,也不過分考慮光源的變化和影響力,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也容易表現。第二要激發學生興趣。興趣,其實是一個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因為沒有更多的外在誘引和壓力可以導致學生學習美術。所以,美術學習的過程,應該給學生帶來一種快樂。第三要關注文化與生活。任何一件美術作品,都不是一個孤立的。它的創造主要看它的背景,而且它的背景基本上就是文化背景。所以要真的理解作品的含義,就要了解它的框架、它的環境,通過整體來觀照具體的作品。進而去了解它的文化,這是一個雙向的促進,互動的過程。當代文化在交融,要有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什麼是我們自己文化,什麼是他人的文化,什麼是我們人類需要去共同打造的文化。美術欣賞可以從形式的角度出發,也應該從文化的角度出發。比如故宮中的東六宮、西六宮,形狀就是六根短線,所謂「坤六」,它就是跟這個坤卦這個圖是一樣的。坤是女性的代表,所以這里是有講究的。還有天壇,我們教孩子欣賞天壇的時候,可以從形式的角度來說,如對稱、對稱、主次、呼應、統一等。所以講一個藝術品的時候,其實可以從兩個角度可以揭示它,即一個是比較純粹的形式角度,一個是文化角度。第四是注重創新精神。美術,它本身就是鼓勵創新的,要不斷地創新。
美術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的實施,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觀,積極探索有效教學的方法,有利於營造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一些學習氛圍,多給學生感悟美術的機會,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還有就是要探索各種生動有趣,適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教學手段,用一些現代媒體,比如說電腦、網路。還有要鼓勵學生健康樂觀的心態和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特別強調就是健康樂觀的心態。要強調體驗,在具體的環境中把自己內在的一種感覺、感受,釋放出來。體驗的方式很多。比如,化裝、模仿動作、設置情境、觀看視頻、講故事,都能喚起內在的體驗。美術課就應該讓學生換一種體驗以後來理解或者表達,這樣才有它的價值。再者評價非常重要,目標和評價構成一個完整的過程,沒有評價過程是不完整的。評價可以幫助看到優點並加以發揚,看到缺點並加以改正。評價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批評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不斷地來完善自身。依據美術課程標准進行評價,注重美術學習表現的評價,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美術作業,鼓勵運用美術檔案袋、展示、課堂討論等質性評價方法。還有要重視教材編寫,好的教材應該呈現課程目標和呈現課程內容,還應該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同時還應該具有感性、美觀大方這么個特色,還要通過要素和欄目來展現學習過程,通過一些欄目設置,像討論活動、相關鏈接、要點提示等,方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依據美術課程標准編寫的教材,實現內容組織的綜合性和合理性,妥善處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外國的關系,鼓勵教材呈現方式多樣化等。是師生對話、互動、交流思考的平台,發現和創意的一個起點,教材的編寫一定要體現出它基本的結構應該包括為什麼學,目的是什麼,學什麼,內容是什麼,怎樣學,方法是什麼,學到什麼程度,等等。教材還要有動感,要將靜態的知識和動態的過程結合在一起,這樣才會是一個好的教材。最後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可分為校內校外的,也可以分學校資源、社會資源、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網路資源,等等。應該滿足學生學習美術基本條件,其他還提出了完善學生的基本材料和設施。第三條要求豐富美術教學的圖書和影像資源,另外要拓展校外美術教學的資源,開發和利用網路美術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積極開發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網路資源也非常重要。學生可以從網路上下載資料並列印出來,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改造、變化,完成自己的作業。
以上觀點是對這次學習課程標準的理解,以便以後踐行到教學實踐中。

Ⅷ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准》有什麼新的變化

美術課程標准修訂時堅持並完善內容,原來的課程標准有益因素需要進行積極地傳承或者延續值得我們去堅持有對文化、對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關注,還有新的學習方式、課程資源的開發等,這些對於學生終身學習、素質的發展,是必要的。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將美術課程定性為人文性;第二,從三個緯度來表述課程目標;第三,精選課程內容;第四,拓展學習方式,尤其是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第五,以評價來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第六,積極開發和利用美術課程資源。堅持了美術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兼備的定性: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在實施數字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具有實踐性,追求人文性,強調愉悅性。還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精選課程內容是改革的要點一;美術的知識與技能多,美術課非常有限,要選對他們發展有用的和能夠學會的。還要加以組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分類,繪畫、工藝、欣賞;一種是分級,義務教育分四個學段。分類和分級完成以後就形成了美術課程。學習方式是要點二;學習方式主要是兩種相對的學習方式,即接受性學和研究性學習。過去的我們強調接受式學習。課程改革以後,強調探究式學習或探究性、研究學習,它更能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主體之間的那種相互合作。 美術課程是對視覺性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徵的。是美術課程區別於其他課程的基本特徵。美術課程最重要的是就是視覺形象,視覺形象是基礎,我即感受、理解、創造。首先是感受。我們觀看視覺形象,要注意它的形狀、色彩、結構、材質、肌理、空間、比例、規格。這就是感受,感受是和觀看並合在一起的。也叫觀察。要整體的觀察方法,這恰是徐悲鴻講的「盡精微致廣大」,就是從大的地方著眼,看細節,然後又把細節跟這個整體進行比較。作品細節豐富、具體,但卻不失整體效果。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