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初中化學校本課程的開發思路
㈠ 「如何進行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 詳細
常州市北環中學 鄒浩芳 教育的本質是使人得到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的發展。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越來越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形成並熟練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可以使學生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發展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可以使學生在「情感與態度」(包括行為習慣、心理品質等)方面得到發展。簡單地說,教育可以使人在知識和技能、能力、人格(情感、態度、價值觀)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我們教數學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一些數學知識、掌握一些數學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方法,養成一定習慣,形成一定觀點。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頭腦分析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用數學的精神追求理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應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筆者本著對數學教育事業無比熱愛的態度,本著對當今數學教育現狀的無限擔憂,通過幾年的思考,於2005 年在《成才導報·江蘇教育周刊》發表了一篇名為《芻議數學教育的課程設置》的文章,該文主要闡述了當今數學教育以及正在實施的課程改革主要還是停留教學層面上,還未正真上升到數學教育的高度;主要還是停留在數學課堂教學方面的研究,還未正真著眼於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上。該文將數學教育課程分為科學數學、藝術數學和計算機數學三大類,並且簡要的闡述了每一類中應該包含那些數學內容以及需要通過那些途徑來實現這些目標。 正是由於新課程教材的編寫、課程的設置、課程的評價標准還沒有發生革命性的改變,因此需要我們這些從事數學教育、教學一線教師不斷的「上下求索」,對於我們來說,及時的開發出一套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文化)、完善學生的數學人格(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頭腦分析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用數學的精神追求理想)的校本課程是當務之急,也是實現從數學教學向數學教育轉變的一條必經之路。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和實施的課程。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建設肩負著真正實現數學素質教育的責任和義務,是真正實現數學教學向數學教育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它著眼於發展學生的興趣、需要和特長,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充分體現師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具有鮮明的學校特色。 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以上幾個要求,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從教師、學生的實際出發,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可持續發展考慮。因此我們為《初中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進行了基本的定位:以通俗易懂、激發興趣、拓展視野和教材補充進行研究為我們的基本要求,以挖掘數學文化中的教育功能為我們的研究方向,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完善學生的數學人格為我們的核心宗旨。 在確定了課程開發的基本要求、研究方向和核心宗旨以後,就要進行本課程基本框架的 構建工作了。陶行知先生早就說過:「在現狀下,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經過我們反復的思考和研究,同時邀請專家親臨指點,最終我們確定本課程的基本框架,本課程的設計理念就是要「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所有的過程基本上都是以學生的活動展開的,真正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變革,本課程共分為六個章節,分別是:《古老的數學》,《好玩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智慧的數學》,《先進的數學》和《美麗的數學》。 在《古老的數學》一章中,並不是把數學史作為一門研究數學的起源、發展過程和規律的學科,而是根據現代心理學發現的一個體現數學史的認知功能的「遺傳法則」。從數學一次又一次的飛躍中尋找數學發現的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體會數學家們為尋找這些知識的付出的艱辛。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從本質上更好的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作為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的教材,讓學生體會「只有付出努力才會獲得成功的人生道理」,「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數學精神」。 在《好玩的數學》一章中,利用心理學中「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的規律,以一系列數學游戲為載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並不是「枯燥」的代名詞,真正的數學其實可以是樂趣無窮的,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以這種興趣作為他以後學習數學的動力和源泉。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主動意識到自己愛玩的游戲原來與數學緊密相連,從而為學生學好數學培養內在驅動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學生玩游戲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鞏固看似乏味的知識,讓學生的學科知識在游戲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在《有用的數學》一章中,根據《數學課程標准》: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設計了很多貼近學生、符合實際、利用學生現有知識能夠解決的生活實例。這樣做可以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些在生活中經常碰到的數學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究,學生通過對這些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夠更具體更深刻的理解什麼是數學,知道學習和學好數學是很有用的,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在驅動力。 在《智慧的數學》一章中,通過穿插一些有趣的數學小故事,以改變人們認為科學研究枯燥無味的看法。本章內容主要包括有趣的數學問題、經典的數學問題、奇怪的數學問題。通過對「有趣的數學問題」的研究,使學生對數學中的存在的智慧產生強烈的好奇與追求,從而激發學生天生的求知慾;通過對「經典的數學問題」的研究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方法,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通過對「奇怪的數學問題」的研究,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先進的數學》一章中,主要學習和研究數學軟體「幾何畫板」的使用方法。通過對幾何畫板軟體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改變學生「數學枯燥論」和「數學無用論」的觀點;可以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另外,通過對幾何畫板軟體的學習,可為學生學習其他計算機軟體打下了一個結實的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電腦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數學教育上的貢獻。 在《美麗的數學》一章中,展示給大家的是數學的美麗無所不在,數學的符號、公式、演算法、圖形、表格、方程、解題思路、解題方法
㈡ 怎樣科學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上篇:課程專家指導——校本課程開發:觀念與操作
摘要: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由學校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或規定的課程科目,在分析校內外環境和資源的基礎上,針對特定學生群體自行開發和實施的課程,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殘疾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課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那麼,作為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主體,特殊教育學校和教師應當怎樣科學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近年來,隨著我國盲、聾、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出台,隨著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改革的深化,隨著人們對特殊教育對象特點和需求的認識與研究逐步加深,這一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關注,不少特殊教育學校和教師進行了積極探索,本刊曾陸續刊登了相關報道和各類研究文章。不久前,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在江蘇常州召開了全國聾校校本課程開發研討會,本刊派員全程參加了研討活動,並在會議交流討論的基礎上,特邀部分與會專家和基層特殊教育學校代表撰文,就如何科學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本期「觀點」選刊其中部分文章。今後,我們還將在本刊各欄目中繼續就此話題展開進一步研討,歡迎全國盲、聾、培智等各類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校長和特殊教育研究者繼續關注,並參與特殊教育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及其研究,努力讓課程改革之光真正照亮殘疾學生的一生。
㈢ 分析科教版初中化學教材的整體設計思路
分析復科教版初中化學教材的制整體設計思路
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一、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2、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二、教學重點: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並引入比熱容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從水和沙子的溫度改變中總結規律
四、教學方法。導學法
五、教具:燒杯(兩個)、水、沙子、酒精燈(兩個)、溫度計(兩個)。玻璃棒。
鐵架台、石棉網。
六、教學過程設計:
【實驗目的】
1.通過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2.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實驗預習】
1.燒水時,水吸收的熱量與水的質量有什麼關系?與水溫升高多少有什麼關系?要用生活中觀察的現象來支持你的觀點。
㈣ 作為校長,如何進行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採取什麼措施
為保證高中新課程方案的實施,充分挖掘並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通過自主開發、聯合開發等形式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教師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根據高中新課程方案要求及學生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前提,以加強教育科研為後盾,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突破口,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立足本校,全員參與,全面展開,切實加強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和領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校本課程的順利開發與實施。
二、課程目標
1、開發目標
①主體性:課程編制以學校為主體,充分體現本校特色。課程編制充分尊重教師意見,重視教師的主動精神。課程的編制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主導。
②基礎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運用與綜合為目的,為每個學生打好基礎服務。
③發展性:課程編制應彌補國家課程的不足,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④全面性:課程編制以全面的、互補的課程設置來促進學生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2、培養目標
①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②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⑤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可行性原則:從本校教師實際特點和學校資源現狀出發,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制定校本課程。
2、互補性原則: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重要補充,通過校本課程的設計,使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能相互協調地發揮整體的育人功能。
3、針對性原則:從學校實際和辦學特色出發,從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出發,從學校教師的特點出發。課程設置利於形成學校特色,發展學生特長和發揮教學的特點。
4、多樣性原則:課程設置從社會多樣化需要出發,培養多樣化人才,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門類供學生選擇。
四、課程結構與內容
1、課程結構設置
我校在2002年開發了《康傑人啟示錄》、《關公文化》、《燦爛的電腦文化》等13本校本課程,並以講座的形式開設了校本課程。我們計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在下列選題及方向上開發校本課程:
①學生社團類:根據學生的需要,培養其興趣愛好,提高其藝術品位,組織如書法、繪畫、器樂、健美操、跆拳道及球類等社團活動小組。
②學科競賽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與信息學奧賽輔導。
③課外延伸類:利用各學科的自編教材和選編教材,拓展學生課外知識。
④學術講座類:利用教師、專家及社會多種教育資源,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專題介紹,培養興趣,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⑤校園活動類:利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如英語周、藝術節、校運會、元旦文藝匯演等,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展示、競爭等綜合素質。
2、課時安排
年級
學期
內容
課時
學分
高一
上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18/18
1+1
下學期
《心理健康教育》/《魅力運城》
高二
下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高三
上學期
《學科競賽》/《校本課程》
36
2
3、教學形式
在教學形式上,按學生興趣選課,實行「走班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和學習狀況選擇不同的課程,讓學生學有所長。
五、課程管理體制
1、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1)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林濤、郭樹立
成 員:解良田、張世溫、潘前進、任向陽、薛馥秀、何華堂、梁元成、李春草、梁宏康、衛會民、雷佩娟、雷愛萍、連 芳、張國保、焦均龍、景曉波、王鐵鋒、牛乾太、范進成、柴天平、王 華、高清泉、陳張英、喬芙蓉
(2)校本課程實施工作組
組 長:黃孟強
副 組 長:郭樹立、郭林濤
成 員:梁元成、秦光明、李春草、朱 岩、程順剛、鄧凱、尉惠玲、
楊俊恆、雷愛萍、馮雷傑、郭六雲
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由教研處負責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導處負責校本課程的實施。
2、過程管理
①定題: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首先分析校內外教育資源;教師的素養、能力、特長、優勢;學生的需求狀況後,再確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項目及項目框 架。
②申報:由校本課程開發教師經過研究討論後提出開課申請,提交開發方案(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課程實施建議、課程評價建議等)
③審定: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對開發方案進行審核,符合要求的,可同意開發,基本符合尚有不足的提出修改意見,對不符合的指出研究方向,重新考慮課程的相關內容。
④開題:經審核通過後,可編入《學生選課指導手冊》,向學生公示校本課程開課計劃,學生自主選擇門類報名。
⑤原型評價:校本課程的原型評價通常安排在課程試驗前進行,由學科專家負責實施。原型評價的范圍包括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課程的構成要素、課程的呈現形式、課程內容組織、課時安排等諸多要素,目的是評定校本課程的質量,並及時發現和確定需要補充和修訂的內容。
⑥課程實驗:課程試驗由學生擔任被試,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及學科專家擔任評估者,試驗工作在小范圍(一個教學班)內進行。評估者利用各種手段收集有關信息,如課堂觀察、檢查學生作業、座談、提問、問卷調查等方式。
⑦課程評價:校本課程由任教老師根據課程特點自己選定考核方法(如成果展示、匯報演出、辦展板、櫥窗或作報告),校本課程對學生的評價採用學分制。
3、學生管理
①選修同一課程的學生成立新的班集體,選出班長配合老師管理班級。
②對學生的評價實行學分制管理,根據平時考勤及考核情況(成果展示、匯報表演、調查報告等)綜合計分,三年必須修滿6學分方能畢業。
③定期進行評教評學,以便及時調整及改進。
④嚴格考勤制度,規范課程管理,對學生的出勤進行公示。
4、教師管理
①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處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②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③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④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⑤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⑥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六、課程實施步驟
1、確定學校校本課程目標;
2、建構學校校本課程的框架設想;
3、形成學校校本課程方案;
4、組織實施校本課程開設:
①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領導小組對各類開發的校本課程進行討論評估,教導處確定開設的課程和開設的時間,並安排指導老師。
②組織好教師學習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知識,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任務,能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或課程實施計劃並嚴格執行。並由教研處審核備案。
③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活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和該課程的特點,制定方案;加強集體備課,製作教學用具,達到資源優化和共享。
④組織好校本課程開發,積極參省級、市級的課程研究。
⑤組織好學生學習成果展示,記錄好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比賽的獲獎名單、先進事跡、榮譽稱號等。
七、課程考核和評估
1、校本課程的日常考核與評估由教導處負責。
2、學生校本課程成績評定採用學分制,每位學生三年內修滿6個學分才能夠畢業。
3、學分制的管理採用《學分卡》,學生憑卡上課,任課教師負責學分制的執行和落實,根據學生上課的出勤和表現填寫《學分卡》,每學期期末由教導處統一登記並存檔管理。出勤率未達到規定課時的80%者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
4、教導處對學生的上課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
5、凡在國家、省級、市級各類各項競賽活動與資格考試中獲獎或獲得資格證書的學生均可獲得獎勵學分,並可免修相應類別的校本課程。
㈤ 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校本課程開發。(600字以上)
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思考
校本課程最先出現於英美等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校本課程」雖是一個外來語,但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許多中小學對活動課程的開發實際上就是校本課程開發的前奏。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展開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貫徹,我國中小學面臨著正式開發校本課程的任務。於是「校本課程」這一術語便由此而逐漸流行於我國教育領域。校本課程在我國的提出與之在英美等國的出現相比較,雖有一些相似的原因,但也有明顯不同的歷史背景和具體緣由。所以,我們探討這個概念的內涵時,須充分反映我國校本課程的特點。
一、校本課程的涵義和特點
(一)校本課程的涵義
按照現代課程分類理論〔1〕來考察,校本課程並不是一種課程類型,而是屬於課程管理方面的一個范疇,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一個組成部分,即中小學新課程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的校本課程是在學校本土生成的,既能體現各校的辦學宗旨、學生的特別需要和本校的資源優勢,又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緊密結合的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這一界定試圖反映校本課程的三種基本屬性,即關聯性、校本性和可選擇性。
校本課程的關聯性,是指課程計劃中的校本課程與同一課程計劃中的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之間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由於校本課程只是新課程計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雖有獨特的育人功能,但決不能取代國家課程及地方課程特有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必然要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密切聯系,形成一個整體。其關聯性有三方面的含義:第一,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與國家課程、一地方課程各自的總體目標具有互補性;第二,校本課程的總課時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總課時具有整體性,第三,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對國家課程的育人功能具有輔助性。
校本課程的校本性,是指校本課程具有服務學校、依靠學校、植根於學校的特性。這是校本課程不同於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根本特徵。首先,校本課程以適應學校和學生的特別需要為主旨。一方面,校本課程的生成要以學校的辦學宗旨為依據,要為學校辦出特色而服務;另一方面,它又以本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別需要為依據,即為滿足本校學生在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未能得到滿足的種種合理需要而設置。所以,校本課程不是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重復,而是對它們的有力補充。其次,校本課程須依靠學校而生成。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力量是以校長為首的本校教師。第三,校本課程深深植根於學校。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由師生對它的感情和智慧、本校的優良傳統、校園文化資源以及經過師生加工處理了的網路信息資源有機構成的一片沃土。它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它的根深深扎在這片沃土裡。
校本課程的可選擇性,是指校本課程的多樣性具有滿足學生自主選擇課程的可能性。學生要想充分發展自已的個性,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作為育人藍圖和育人媒體的學校課程應適當滿足學生的這一要求。然而,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只提供學生極有限的自主選擇課程的權利;校本課程則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在這一方面的不足。當一所學校的校本課程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時,它能較充分地反映學生的種種特別需要,提供多種多樣的課程門類,讓學生自由選擇。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校本課程的可選擇性是逐步增強、分層推進的。
㈥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概念原理教學的有效性主題研修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認識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採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這要求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完成,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 有一句格言很恰當地表達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本文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三化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實驗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慾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初中學生年齡孝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並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並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三點。
(一)強化演示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人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5個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於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對這些演示實驗,我全部安排在45分鍾課堂教學中完成,並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准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
學生剛接觸化學,用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來吸引學生。例如在第一節化學科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實驗。如:(1)「燒不壞的手帕」;( 2)「魔棒點燈」;(3)自製「飲料」:「礦泉水」 「牛奶」 「果凍」 「七喜汽水」(4)「水點香煙」(5)「巧洗燒杯壁的白色固體」,先加入水,後加稀鹽酸,使學生覺得新奇,隨著向學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實例的設問,使學生覺得現有的知識不夠,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化學科的決心。又如,在§2-1分子這一節教學中,補充了濃氨水的揮發、碘在酒精中擴散的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分子運動的感性認識,在§1-4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高錳酸鉀製取O2再用尖嘴導管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O2,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O2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出現了「水火相容的場面」。演示結束後,我請學生思考3個問題:1.為什麼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麼條件才能燃燒?3.紅磷能不能燃燒?接著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請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最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學生反映這樣學既能理解,又記得牢。
再如,在講述氫氧化鈉化學性質時,我補充了氫氧化鈉與CO2、CO2與水反應的兩個對比演示實驗(用兩個礦泉水瓶分別裝滿CO2氣體,再分別倒入氫氧化鈉溶液和水,再同時充分振盪),然後提出兩個問題:1.為什麼加入氫氧化鈉的礦泉水瓶癟得比裝水的礦泉水瓶厲害?2.說明了氫氧化鈉與CO2有沒有發生反應?由於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既使學生認識氫氧化鈉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的性質,又與所學的物理知識聯系起來,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
(二)開發家庭小實驗
新教材配合教學內容,共設置了13個家庭小實驗。教學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它對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能力、開發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緒言課的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色態、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並與課本第5頁習題3配合作為家庭作業時,學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實驗——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第7頁演示實驗1-1的改進),學生開始產生興趣,大多數學生在家裡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課堂上七嘴八舌詢問老師,經過簡要解釋和指導後,有的同學回家又重復做了這個實驗,一旦做成功了,其興奮之情自不必說,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隨之激發出來。後來,每逢做演示實驗時,學生往往會問老師:「我自己在家裡能不能做?」配合課堂教學內容,我們除了布置學生完成新教材中設計的13個家庭小實驗外,還另外補充了十 幾個既有濃厚生活氣息,又與所學化學知識密切相關,同時學生在家庭中又能夠找到材料,獨立完成的小實驗,作為家庭作業。這些實驗按教學進度陸續布置給學生完成。並要求每一位學生准備一個家庭小實驗記錄本,把所完成的實驗項目、日期、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的結論與所學知識的聯系等詳細記錄下來,半學期檢查一次。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老師提出的要求。二十幾個家庭小實驗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學生課餘生活,使學生擴大了視野,培養了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而且由於它們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促進作用。
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頁鐵釘生銹演示實驗中的(1)當作家庭小實驗,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在家裡做。到了上鐵的性質這節課時,將實驗室預先做好的鐵釘生銹實驗(第118頁實驗6-1)的三支試管展示給學生看,並請他們與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實驗結果對照,學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跟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鐵銹」這一事實。進而再請學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麼?」啟迪學生對教材第119頁討論題「你認為鐵在什麼條件下最容易生銹?」進行探究,從而對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較深的認識。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有做化學趣味實驗,製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我們學校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科技節,學生都有製作簡易的教具參與展覽:如水的凈化簡易裝置,實驗室製取O2、CO2的簡易裝置等;帶學生參觀污水處理廠;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習§3-1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要求學生調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學習§1-4燃燒和緩慢氧化時,課後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裡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乾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鹼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二、養成良好實驗習慣,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葯品和實驗安全等。我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度、規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範,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例如,學生在做「實驗八:酸的性質」分組實驗時,對鹽酸與帶銹鐵釘的反應,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看到鐵釘表面的銹斑被鹽酸所溶解,鐵釘表面變得光亮,而且由於使用的鹽酸過量,過量的鹽酸和鐵會繼續發生反應,還可以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冒出的現象。因此,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我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並對所產生的現象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每次實驗結束,我都要留出3-5分鍾,讓學生清洗實驗儀器、整理葯品,保持桌面整潔,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和培養,對初中學生來說,需要有教師的指導。學生初學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時,我除了在課堂上演示規范的實驗操作讓學生模仿外,還將操作要點以「口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如往試管里裝入粉末狀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裝塊狀葯品要「一橫、二放、三慢豎」;液體葯品取用的要點是「瓶塞倒放、兩口緊挨、緩慢傾倒、加蓋放回」;使用膠頭滴管應「捏頭趕空氣、?放手吸試劑、懸空滴液體、管口勿觸壁」;以及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兩查、兩不、兩禁止」。
在學習氣體實驗室製法時,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從學習氧氣實驗室製法開始,就向學生提出四點學習要求:1.掌握製取氣體的實驗原理;2.了解實驗儀器、裝置;3.學會正確操作方法;4.掌握氣體的檢驗方法,在學習氫氣實驗室製法時加以鞏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教學時,則側重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教材,回憶對比O2、H2實驗室製法,歸納出「學習氣體實驗室製法的思路和方法」,並以此指導對二氧化碳實驗室製法的研討,使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了解了掌握知識的方法並能加以應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不僅知道「是什麼」,能夠提出「為什麼」,繼續追問「還有什麼」,進而解決「做什麼」和探索「怎麼做」。當然,限於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點,學習方法的指導應當緊密結合實驗教學實際,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這是義務教育新大綱提出的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
就實驗教學而言,主要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對實驗問題的思維分析能力。強化課堂演示實驗、落實學生分組實驗、開發家庭小實驗,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的重要途徑。
通過不斷的改進加強實驗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創設出一種民主開放靈活的教學氛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明顯的提高,他們在課前積極預習和我一起准備實驗,收集資料,課上主動參與實踐,分析現象,解釋數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探討交流,克服原先獨立思考的局限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加強,在實驗教學中我既是組織者又是合作者、促進者,對學生由扶到放,引導他們自己去想,去探究物質世界的真諦,使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不再是一個單純地接受現成知識結論的過程而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學會科學方法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㈦ 談談你是如何理解「校本課程開發」的
額 。。這個我們原來也搞過這個東西。。
這不是誰理解不理解的問題
這個是每個學版校根據每個學校自權己各自的特色所開展的一項活動。
所以如果你要開發一項校本課程的話,你要想了解這所學校和其他學校不同的地方。根據其特色去開發。
如果你只是要評價校本課程的話,你可以去求助你的老師,他們會把更具體的事項告訴你,
還有疑問去找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