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英語課程標准摘要

英語課程標准摘要

發布時間: 2021-02-26 02:17:45

新課程標准用英語怎麼說

課程標准
new curriculum; the new curriculum;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例句]摘要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師范類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The present basic e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has flung down new requirements to normal colleges.

Ⅱ 急求外語教研版普通課程標准

一、教學建議

(一)教學原則

1.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共同基礎

高中英語課程的必修課是為每一個高中學生奠定終身發展的共同基礎的課程。因此,高中英語課程的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高中學生應該形成的英語共同基礎是持續的學習動機和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高中英語課程要特別著重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達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打好高中英語課程的共同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要特別強調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得體地使用英語。

由於學生現有的語言能力以及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不但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還要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只有尊重學生的差異並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才能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共同基礎的目標。

2.鼓勵學生學習選修課程,加強對選修課的指導

設置選修課是高中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開設選修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的餘地和發展個性的空間。開設選修課還有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跨學科學習,也為學生規劃人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必修和選修課程共同促進學生的英語素養的形成,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因此,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的內容應該相輔相成。

(1)關於選修課的設計

選修課的設計必須以課程目標和學生的需求為依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現狀,既要有新內容、新發展,又不能超出學生的實際水平。不能把選修課開設成應試的復習課或必修課的補習課,也不能簡單照搬大學層面的選修課。要在充分調查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水平和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合理地設置選修課程,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選擇的可能。選修課的教學內容既要有多樣性,也要有目的性;既要有拓展性,也要考慮可行性;既要有地方特色,也要體現跨文化的特性。

選修課的設計與實施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要綜合考慮社會發展的需求、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學校條件,逐步開設和完善,並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2)對學生選課的指導

必修課與選修課並行的課程體制對學生自主規劃學習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有責任給予學生指導,要讓學生理解選課既是為了滿足自己當前學習的需求,又是在學習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選修課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指導學生自主選課。

(3)選修課的教學內容

選修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符合課程目標和學生的需要,不應僅憑教師的興趣和現有的知識儲備實施教學。

3.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對英語學習以及英語文化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高中學生正處於向成年轉化的特殊時期,也是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教師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4.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高中學生應該形成適合自己學習特點的學習策略,並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不斷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利用其它學習資源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要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內外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交際策略。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獨立制定具有個性的學習計劃,並根據自我評價不斷修正和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5.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優化教育教學方式

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課堂教學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幫助學生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在教學中應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合作,發展與人溝通的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設計不同的任務,使所有的學生都能進步。

英語教學中的任務指有利於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各種語言實踐活動。任務的設計一般應遵循下列原則:(1)任務應有明確的目的;(2)任務應具有真實意義,即接近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活動;(3)任務應涉及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傳遞等過程;(4)學生應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5)學生應通過做事情完成任務;(6)完成任務後一般應有一個具體的成果。

在設計任務時,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要有助於英語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發展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要積極促進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6.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聽覺和視覺手段,例如:掛圖、音像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促進學生課堂學習;要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體,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開發和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圖書館和網路等多種資源,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

教師要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開發並合理利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英語教學資源,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

7.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與新課程同步發展

(1)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言學習,而且要關注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

(2)教師要轉變在教學中的角色,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互動過程,教師需要根據課程的目標、學習活動的要求、學習過程的需要以及學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3)教師要具備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和評價的重要依據,教材是完成課程目標的途徑或媒介。教師應根據課程的要求,對教材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需求和水平進行深入了解,並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補充和調整教材的內容,創造性地完成課程標准中提出的教學目標與任務。

(4)教師要形成開放的教學和研究的工作方式,經常開展教師間的合作與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業務素質。

(5)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努力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專業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為了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提出的新挑戰,教師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善於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擴大知識面;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本地區的條件以及學生的需求,積極而有創造性地探索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

(二)語言技能教學建議

1.聽力技能的教學

教學目的:培養聽的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在聽的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基本技能:排除口音、背景音等因素的干擾;

抓住關鍵詞;

聽並執行指示語;

聽大意和主題;

確定事物的發展順序或邏輯關系;

預測下文內容;

理解說話人的意圖和態度;

評價所聽內容;

判斷語段的深層含義。

主要教學活動舉例:

聽前活動
聽時活動
聽後活動

●明白聽的目的;
●激發興趣和慾望;
●熟悉話題;
●預測大意;
●處理關鍵詞;
●布置任務。
●邊聽邊操作;
●邊聽邊選擇、填空、連線、畫圖、補全信息;
●邊聽邊做筆記;
●判斷真偽。
●討論;
●根據所聽內容進行口頭或筆頭轉述;
●根據筆記寫出梗概;
●利用聽到的信息,以同一題目為主題,從另一個角度寫出一個文段。

材料選擇:真實語境中的話語;

與學生水平相當;

多種口音的材料。

教師角色:提供材料、鼓勵、啟發、引導、幫助、監控、評價。

2.口語技能的教學

教學目的:提高說的准確性、得體性、流利性和連貫性,增強語感。

基本技能:引出話題;

維持交談;

插話;

轉移話題;

話題轉換;

引起注意;

澄清意思;

請求澄清;

表示傾聽和理解;

預示和結束談話;

利用語音、語調表達意思。

主要教學活動舉例:

說前活動
說話活動
說後活動

●明確目的
●激發興趣;
●熟悉話題和語境;
●語言准備;
●分配角色和任務。
●描述人物和事件;
●報告過程和結果;
●角色扮演;
●交換信息;
●討論;
●演講。
●匯報結果;
●講評;
●書面表達活動。

材料選擇:與學生水平相當;

貼近學生生活;

話題具體,目的明確;

有利於學生參與、合作;

具有趣味性和真實性;

有利於口語交際和表達。

教師角色:示範、鼓勵、引導、幫助、監控、評價。

3.閱讀技能的教學

教學目的:培養閱讀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基本技能:略讀(skimming);

找讀(scanning);

預測下文;

理解大意;

分清文章中的事實和觀點;

猜測詞義;

推理判斷;

了解重點細節;

理解文章結構;

理解圖表信息;

理解指代關系;

理解邏輯關系;

理解作者意圖;

評價閱讀內容。

主要教學活動舉例:

讀前活動
閱讀活動
讀後活動

●明確目的;
●熟悉話題;
●預測內容;
●預測詞彙;
●激發興趣和慾望;
●布置任務。
●略讀;
●找讀;
●根據所讀內容畫圖、標圖、連線、填表、排序、補全信息;
●為課文選擇或添加標題;
●根據所讀內容製作圖表;
●邊讀邊操作;
●判斷真偽。
●轉述所讀內容
●根據所讀內容進行角色扮演;
●討論;
●改寫;
●續尾;
●寫摘要。

材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和語言水平;

題材廣泛,體裁多樣;

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挑戰性和時代性。

教師角色:鼓勵、啟發、引導、幫助、監控、參與、反饋與評價。

Ⅲ 有沒有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

一、課程的定義

對課程的概念或定義,目前尚存在一些紛爭。綜觀我國對課程內涵的理解,研究者在這一問題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對概念的定義也越來越精確。有的提出課程是學校學科及其安排和進程,如吳傑認為「課程是指一定的學科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進程。這個進程有量、質方面的要求。它也泛指各級各類學校某級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和安排。」陳俠認為「課程可以理解為為了實現各級學校的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其目的、內容、范圍、分量和進程的總和。」西北師大李秉德主編的《教學論》認為:「課程就是課堂教學、課外學習以及自學活動的內容綱要和目標體系,是教學和學生各種學習活動的總體規劃及其過程。《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課程是符合課程目標要求的一系列比較系統的間接經驗與學生的某些直接經驗組成的用以構成學校課程的基本材料。課程的概念揭示了各級各類學校課程共同的本質屬性。而基礎教育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具有基礎性。

二、課程的產生與發展

課程的產生與發展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但是,從課程與許多因素之間的內部聯系來分析,課程的產生和發展主要受社會發展的要求、科學文化知識的增長和學生成長需要的制約。社會、知識、學生三因素對課程的綜合要求是課程產生和發展的客觀基礎。

隨著科學技術信息化和經濟活動全球化的到來,世界各國的基礎教育課程都在發生深刻的變革。縱覽整個變革趨勢,其目標指向都是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的人,其目的是提高國民素質,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和激烈的國際競爭。而原有的高中英語課程總體上還是過分注重對語言知識的系統講解,過分強調記憶的功能和機械的訓練,缺乏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不夠。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聯系還不夠緊密,與學生所學的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也需要加強。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忽視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單一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和被動的學習方式難以使學生形成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難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外語科目近年來逐步在改革,從重語言知識轉向重語言能力,加強了對學生聽力和閱讀能力培養的導向。
近年來,各地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有些地區和學校已經進行了多項教學改革實驗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有了較大的轉變。在條件較好的高中,高中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的教學條件、課程的資源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英語水平已有明顯的提高。現行的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思維能力和語用能力的需要。我國的這次基礎教育整體改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三、《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的特點。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紀的每一位高中畢業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語語言素養,也就是具備共同的語言能力基礎,使他們不論是升學還是就業,都具有終身學習所必備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這一共同的語言能力基礎應該成為普通高中教育為每個學生未來發展所創設的平台和機會。同時,高中課程還應在為每個學生打好共同語言能力的基礎上,使他們能夠按照個人的能力、潛力、特長與志趣,以及未來的職業傾向和長遠發展的目標來學習適合自己的課程,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選擇,從而使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成為具有體現基礎性學習、擴展性學習、提高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特點的課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和表現提供機會和條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的《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建立了新的評價體系,使評價有利於激勵學生學習,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和具有創造性地參與學習活動,也使評價更加公正、全面和綜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引導高中英語課程更加註重培養學生學英語和用英語的能力,學用結合,促進積極思維和有效表達。特別是在今天的信息社會,學會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能力,高中階段應該特別重視對這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終身受益,為他們今後更好地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把英語課程的設置同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聯系起來,強調了英語課程對促進對外交往和增強國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指出,「高中學生學習外語,一方面可以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門國際通用語種可以為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科學和進行國際交往創造條件。開設英語課程有利於提高民族素質,有利於我國的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Ⅳ 英文摘要怎麼寫

【Abstract】 basic e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 important goal is to change the course to receive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by rote, mechanical training of the phenomenon, initiated by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willing to explore, the hard-working hands and train students to collect and process information . Therefore, the "standard of language courses" in the concerns of students learning the language, process, change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courses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positive self-advocacy, cooperation and explore ways of learning" has become the reform of language teaching One of the basic concepts.

Ⅳ 新課程標准與課堂教學實踐的內容提要

該書共來分三篇:第一篇理論篇。收源集了基礎教育全學段、全學科的課程標准,但由於受本書篇幅的限制,課標原文大多放在附帶的光碟里。意在幫助教師原原本本研讀課標。第二篇課程標准解讀與教學研究篇。主要是一些參與課標制定的專家和教材編寫者(重點是人教版和冀教版)分學段、分學科解讀課標。意在幫助教師深入理解原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關系,區分相同點和不同點;理解和教材的關系;理解課標之下「教材多樣化」的深刻內涵。第三篇實踐篇。輯錄了全市近百名特級教師、省市級名師、學科骨幹教師的「優秀教學設計」。

Ⅵ 有高手幫幫忙翻譯一下、摘要】 依據新《英語新課程標准 》最新理念,在小學英

有高手幫幫忙?翻譯一下?、摘要】 依據新《英語新課程標准 》最新理念,在小學英
????????????
什麼意思?

Ⅶ 請問:英語新課標對教學維度的新要求是什麼

談高中英語新課標教學目標的達成
作為教師,應該理解課程的目標,探索實現目標的方式和方法。高中英語新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新課標從五個維度對當前外語教學提出了基本目際,即語言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本文試從知識分類學說角度來談談如何達成高中英語新課標五維教學目標。
一、 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分類學說主要思想
1. 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廣義的知識可以分為兩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所謂陳述性知識是指個人有意識地提取線索,能夠直接陳述的知識。這類知識回答的是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一般通過記憶獲得。它的本質是輸入的信息在大腦中形成命題的網路,以命題、形象和線性序列的形式來表徵。程序性知識是關於如何做事的知識,是運用概念和規則解決問題的知識。它主要解決的是怎麼辦的問題。它的本質是由概念和規則構成,是運用概念和規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以產生式系統來表徵,如「如果……那麼……」。由於運用概念和規則的指向性不同,使得程序性知識又分為兩個亞類,一類是運用概念和規則對外辦事,即處理、加工信息的程序性知識,稱為智慧技能;另一類是運用概念和規則對內調控,即控制自己的信息加工過程的程序性知識,稱為認知策略。可見,認知心理學所謂的廣義上的知識包含了知識和技能,即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實際上這與我國傳統教學中所提到的知識與技能是相對應的。
2. 對知識獲得過程的解釋
認知心理學把知識獲得的過程看成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安德森用信息加工的激活論來說明陳述性知識的獲得過程:由環境(包括教師和教材)向學生呈現新知;學生把知覺到的信息符號轉換成命題的表徵;新命題通過激活的擴散,使原有命題網路中與之相關的命題被激活;新命題和被激活的原有命題同時處於工作記憶中,產生網路聯系,新的命題即被習得,或通過精加工過程而生成新命題;所有由外界提供的新命題都同被激活的原有命題形成緊密聯系而被貯存於長時記憶中。在新知識習得階段,所有知識都是陳述性的。
程序性知識中的智慧技能獲得,安德森認為分為兩個階段:首先規則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編入學習者原有知識的命題網路;然後陳述性知識在一系列練習中,通過對其適用條件的概括和分化,規則轉化為產生式表徵的程序性知識。安德森認為,在習得和運用新知識過程中,正面例子有助於概括,反例則有助於分化,這對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程序性知識中的認知策略是一種對信息加工活動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控的技能,它是通過對某類信息加工活動進行反省認知而獲得的。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對知識分類和知識獲得過程的解釋,可以看到廣義知識的學習主要經歷習得、鞏固、應用和轉化三個階段。在新知識習得階段,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學習者有選擇地接受新的信息,新知識相互間產生聯系,並與舊知識產生邏輯的、合理的相互作用,如果被原有知識結構同化,也即新知識進入了原有的命題網路。此時的知識都屬於陳述性知識。新知識習得後,有兩種發展方向。一部分知識經過適當的復習、記憶,在頭腦中進一步得到鞏固,同時使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得到改組或重建。另一部分知識通過訓練,轉化為能解決問題的技能,亦即轉化為程序性知識。變式訓練是程序性知識由陳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轉化的重要形式。
二、 知識分類學說對達成學科教學目標的指導意義
1. 在陳述性知識學習中達成五維目標
高中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陳述性知識即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彙、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認知心理學認為,對於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一般採用四類策略,即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和做小結策略。作為以陳述性知識狀態存在的新知識,有的學習難點在於保持,有的學習難點在於理解。對於前者,可以依據記憶規律,如復述、復習等方法來保持;對於後者,可以通過「精加工策略」來加深理解。
以詞彙學習為例,教師可以採取「精加工策略」來指導學生詞彙學習。根據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教師可指導學生對詞彙進行如下的策略指導:
(1)注意。知識分類學說認為,知識的學習始於學習者的注意。注意就是學習者指向目標的活動狀態,要求學生討論含有學習詞的句子的意思,要求用英語解釋。
(2)非語境化。將學習詞從原課文句子語境中脫離出來,激活原有知識,回憶出與學習詞相近的所有詞項,然後對這些詞以英語定義的方式進行解釋,並指出詞項間的語義形似點,但主要是語義差異;要求找出與學習詞構成搭配關系的片語。這樣,便能形成以學習詞的橫組合關系(搭配)和縱組合關系(近義詞)為語義結構的完整的語義場。
(3)語境化。將分析的結果即近義詞項及其相應搭配還原到語境中去,即自己創造有意義的合適的語境,如聯想一個與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場景,讓這些詞彙及其搭配得以恰如其分地運用。這樣,學生能學會運用詞彙,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以上學習可以分組討論進行,各組需有一個記錄員作好記錄並總結。在小組學習在規定時間內結束後,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發展其學習策略,同時,由於學習採用的是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方式,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也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 在程序性知識學習中達成五維目標
高中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程序性知識即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知識分類學說認為,在程序性知識獲得的過程中,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是手段,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則是目的。陳述性知識要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即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技能,練習是一條必經途徑。因為學生只有對學習任務進行不斷的接觸和反應,才能形成技能。而變式練習對於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英語聽說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創設變式,真正實現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
僅以寫作教學為例。《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8級(即高中畢業)的寫作技能目標要求如下: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根據課文寫摘要;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能分句用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該目標要求學生從簡單的語言輸出上升到用語言做具體的事情,並能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運用多種詞彙、語句和文體來表達各自具有個性的文章,注重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基於此,教師應在學生掌握基礎詞彙、語法基礎上,創設寫作變式,加強對學生的寫作策略的指導,以促進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在寫作訓練上,可以採取將寫作教學與聽說教學、閱讀教學相結合的策略。寫作技能與聽說技能密切相關,書面語言是從口語發展而來,口語是書面語的基礎。
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聽和說的基礎上練習寫作,可以為寫作提供一定的內容來源。具體可有以下措施:聽錄音補全句子。復述聽力材料、改寫對話。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搜集作文素材、學習詞彙句型和新穎表達方式的源泉。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擴充詞彙量,擴大知識面,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增強語感,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儲備大量的語言信息,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把課文當作練習的參照物,可以讓學生有文可依,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加他們的信心。
由以上寫作策略的訓練可以看出,在寫作過程中,能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環節,能夠加強跨文化內容的輸入,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提高,從而促進其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英語新課程標准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目標的達成可以促進其他三維目標的達成,五維目標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學習的策略指導,只有在有效的策略指導中,學生才能夠在五個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Ⅷ 要寫論文。。英語不好。。英文摘要麻煩誰能幫我翻譯下。謝謝拉。。 淺談新課程標准下的學生評價 中文摘要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student evaluation
Abstract

From the traditional mass-based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ve to the absolute target-based assessment and student evaluation within personal reference, is currently the basic trend of student evaluation standards. From a practical leve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sciplines, students in the academic year evaluation criteria, not onl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asic academic ability of students has important value, but also for teachers to guid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he absolute evaluation of Student Assessment Evaluation of relative evaluation within personal

Ⅸ 課標中提到的英語學科必備知識指的是哪些

一、 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分類學說主要思想
1. 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廣義的知識可以分為兩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所謂陳述性知識是指個人有意識地提取線索,能夠直接陳述的知識。這類知識回答的是世界是什麼的問題,一般通過記憶獲得。它的本質是輸入的信息在大腦中形成命題的網路,以命題、形象和線性序列的形式來表徵。程序性知識是關於如何做事的知識,是運用概念和規則解決問題的知識。它主要解決的是怎麼辦的問題。它的本質是由概念和規則構成,是運用概念和規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以產生式系統來表徵,如「如果……那麼……」。由於運用概念和規則的指向性不同,使得程序性知識又分為兩個亞類,一類是運用概念和規則對外辦事,即處理、加工信息的程序性知識,稱為智慧技能;另一類是運用概念和規則對內調控,即控制自己的信息加工過程的程序性知識,稱為認知策略。可見,認知心理學所謂的廣義上的知識包含了知識和技能,即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實際上這與我國傳統教學中所提到的知識與技能是相對應的。
2. 對知識獲得過程的解釋
認知心理學把知識獲得的過程看成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安德森用信息加工的激活論來說明陳述性知識的獲得過程:由環境(包括教師和教材)向學生呈現新知;學生把知覺到的信息符號轉換成命題的表徵;新命題通過激活的擴散,使原有命題網路中與之相關的命題被激活;新命題和被激活的原有命題同時處於工作記憶中,產生網路聯系,新的命題即被習得,或通過精加工過程而生成新命題;所有由外界提供的新命題都同被激活的原有命題形成緊密聯系而被貯存於長時記憶中。在新知識習得階段,所有知識都是陳述性的。
程序性知識中的智慧技能獲得,安德森認為分為兩個階段:首先規則以陳述性知識的形式編入學習者原有知識的命題網路;然後陳述性知識在一系列練習中,通過對其適用條件的概括和分化,規則轉化為產生式表徵的程序性知識。安德森認為,在習得和運用新知識過程中,正面例子有助於概括,反例則有助於分化,這對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程序性知識中的認知策略是一種對信息加工活動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控的技能,它是通過對某類信息加工活動進行反省認知而獲得的。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對知識分類和知識獲得過程的解釋,可以看到廣義知識的學習主要經歷習得、鞏固、應用和轉化三個階段。在新知識習得階段,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學習者有選擇地接受新的信息,新知識相互間產生聯系,並與舊知識產生邏輯的、合理的相互作用,如果被原有知識結構同化,也即新知識進入了原有的命題網路。此時的知識都屬於陳述性知識。新知識習得後,有兩種發展方向。一部分知識經過適當的復習、記憶,在頭腦中進一步得到鞏固,同時使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得到改組或重建。另一部分知識通過訓練,轉化為能解決問題的技能,亦即轉化為程序性知識。變式訓練是程序性知識由陳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轉化的重要形式。
二、 知識分類學說對達成學科教學目標的指導意義
1. 在陳述性知識學習中達成五維目標
高中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陳述性知識即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彙、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認知心理學認為,對於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一般採用四類策略,即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和做小結策略。作為以陳述性知識狀態存在的新知識,有的學習難點在於保持,有的學習難點在於理解。對於前者,可以依據記憶規律,如復述、復習等方法來保持;對於後者,可以通過「精加工策略」來加深理解。
以詞彙學習為例,教師可以採取「精加工策略」來指導學生詞彙學習。根據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教師可指導學生對詞彙進行如下的策略指導:
(1)注意。知識分類學說認為,知識的學習始於學習者的注意。注意就是學習者指向目標的活動狀態,要求學生討論含有學習詞的句子的意思,要求用英語解釋。
(2)非語境化。將學習詞從原課文句子語境中脫離出來,激活原有知識,回憶出與學習詞相近的所有詞項,然後對這些詞以英語定義的方式進行解釋,並指出詞項間的語義形似點,但主要是語義差異;要求找出與學習詞構成搭配關系的片語。這樣,便能形成以學習詞的橫組合關系(搭配)和縱組合關系(近義詞)為語義結構的完整的語義場。
(3)語境化。將分析的結果即近義詞項及其相應搭配還原到語境中去,即自己創造有意義的合適的語境,如聯想一個與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場景,讓這些詞彙及其搭配得以恰如其分地運用。這樣,學生能學會運用詞彙,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
以上學習可以分組討論進行,各組需有一個記錄員作好記錄並總結。在小組學習在規定時間內結束後,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發展其學習策略,同時,由於學習採用的是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方式,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使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也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 在程序性知識學習中達成五維目標
高中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程序性知識即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知識分類學說認為,在程序性知識獲得的過程中,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是手段,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則是目的。陳述性知識要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即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技能,練習是一條必經途徑。因為學生只有對學習任務進行不斷的接觸和反應,才能形成技能。而變式練習對於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英語聽說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創設變式,真正實現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
僅以寫作教學為例。《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8級(即高中畢業)的寫作技能目標要求如下: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根據課文寫摘要;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能分句用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該目標要求學生從簡單的語言輸出上升到用語言做具體的事情,並能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運用多種詞彙、語句和文體來表達各自具有個性的文章,注重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基於此,教師應在學生掌握基礎詞彙、語法基礎上,創設寫作變式,加強對學生的寫作策略的指導,以促進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在寫作訓練上,可以採取將寫作教學與聽說教學、閱讀教學相結合的策略。寫作技能與聽說技能密切相關,書面語言是從口語發展而來,口語是書面語的基礎。
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聽和說的基礎上練習寫作,可以為寫作提供一定的內容來源。具體可有以下措施:聽錄音補全句子。復述聽力材料、改寫對話。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搜集作文素材、學習詞彙句型和新穎表達方式的源泉。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擴充詞彙量,擴大知識面,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增強語感,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從而儲備大量的語言信息,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把課文當作練習的參照物,可以讓學生有文可依,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增加他們的信心。
由以上寫作策略的訓練可以看出,在寫作過程中,能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在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環節,能夠加強跨文化內容的輸入,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提高,從而促進其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英語新課程標准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目標的達成可以促進其他三維目標的達成,五維目標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學習的策略指導,只有在有效的策略指導中,學生才能夠在五個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