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課程標准分析
① 釣魚的啟示資料
詹姆斯·勒菲斯特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了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 《釣魚的啟示》。
本文寫從一件生活小事中得到的啟示。其基本的構思方法是採用相似聯想,以小見大。其主旨是想告訴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誘惑,要依道德的標准進行抉擇,而這種抉擇的勇氣和力量需要從進行培養。
原文
釣魚的啟示(1張)十一歲的詹姆斯和他的家人住在湖心的一個小島上。這里,房前的船塢是個釣魚的好地方,父親是個釣魚高手,小詹姆斯從不願放過任何一次跟父親一起釣魚的機會。 那一天正是釣翻車魚的好時機,而從第二天凌晨起就可以釣鱸魚了。傍晚,詹姆斯和父親在魚鉤上掛上蠕蟲——翻車魚最喜歡的美食。詹姆斯熟練地將魚鉤甩向落日映照下的平靜湖面。 月亮漸漸地爬出來,銀色的水面不斷地泛起靜靜的波紋……突然,詹姆斯的魚竿猛地被拉彎了,他馬上意識到那是個大傢伙。他吸了一口氣使自己鎮靜下來,開始慢慢地遛那個大傢伙。父親一聲不響,只是時不時地扭過臉來看一眼兒子,眼光里是欣賞和贊許。 兩個小時過去了,大傢伙終於被詹姆斯遛的筋疲力盡了,詹姆斯開始慢慢地收鉤。那個大傢伙一點點的露出水面。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圓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他見到過的最大的魚。詹姆斯盡力壓抑住緊張和激動的心情,仔細地觀看自己的戰利品,他發現,這不是翻車魚,而是一條大鱸魚! 父子倆對視了一下,又低頭看著這條大魚。在暗綠色的草地上,大魚用力地翻動著閃閃發亮的身體,魚鰓不停地上下扇動。父親劃著一根火柴照了一下手錶,是晚上十點鍾,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小時! 父親看了看大魚,又看了看兒子,說:「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裡去。」 「爸爸!」詹姆斯大叫起來。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可再也釣不到這么大的魚呀!」兒子大聲抗議。 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沒有一個垂釣者,也沒有一條船,當然也就沒有一個人會知道這件事。他又一次回頭看著父親。 父親再沒有說話。詹姆斯知道沒有商量的餘地了,他使勁地閉上眼睛,腦中一片空白。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睜開了眼睛,彎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魚鉤從那大魚的嘴上摘下來,雙手捧起這條沉甸甸的、還在不停扭動著的大魚,吃力地把它放入水中。 那條大魚的身體在水中嗖地一擺就消失了。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 這是三十四年前的事了。今天的詹姆斯已經是紐約市一個成功的建築設計師,他父親的小屋還在那湖心小島上,詹姆斯時常帶著他的兒女們去那裡釣魚。 詹姆斯確實再也沒有釣到過那麼大的魚,但是那條大魚卻經常會出現在他的眼前——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 正像他的父親教誨他的那樣,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著很大的誘惑的時候。如果沒有人看見你行為的時候,你能堅持正確嗎?在時間緊急的情況上,你會不會闖紅燈或是逆行?在沒有任何人知道的情況下,你是否會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據為己有?
編輯本段教材說明
解題
本文為一篇敘事性作品。敘述了「我」11歲時隨父親去釣魚這件事給「我」的一生帶來的不可磨滅的影響。
結構分析
本文通過回憶「我」11歲時隨父親去釣鱸魚的事,說明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是人面對種種誘惑時應該把握的道德准則。全文共11個自然段,按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回憶「我」11歲時隨父親去釣魚的事。 第一層(第1~3自然段),寫11歲時,「我」隨父親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傍晚去釣魚,我釣到了一條好大的鱸魚。 第二層(第4~10自然段),寫父親讓「我」把魚放了,「我」非常不理解,心情沮喪極了。 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寫釣魚這件事對「我」的一生產生的深遠影響。
② 釣魚的啟示中心思想
《釣魚的啟示》是美國短篇小說家兼建築家詹姆斯·勒菲斯特所寫的版一篇短篇小說,本文寫從一件生權活小事中釣魚得到的啟示,其主旨是想告訴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誘惑,要依道德的標准進行抉擇。
本文選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3課、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8課、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第13課時、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3課、魯教版第5課。
其基本的構思方法是採用相似聯想,以小見大。
(2)釣魚的啟示課程標准分析擴展閱讀:
結構分析
本文通過回憶「我」11歲時跟著父親去釣鱸魚的事,說明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是人面對種種誘惑時應該把握的道德准則。全文共11個自然段,按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回憶「我」11歲時隨父親去釣魚的事。
第一層(第1~3自然段):寫11歲時,「我」跟著父親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傍晚去釣魚,我釣到了一條好大的鱸魚。
第二層(第4~10自然段):寫父親讓「我」把魚放了,「我」非常不理解,心情沮喪極了。
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寫釣魚這件事對「我」的一生產生的深遠影響。
③ 13釣魚的啟示 讀句子體會人物的內心
1、品讀「釣魚」
請用心讀課文的釣魚部分1-3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看你能讀懂些什麼?
「我」釣到魚時是什麼樣的心情,父親是什麼樣的心情。劃出相關的語句,並在重點詞下打上著重號。
(3)理解句子,積累詞語。
重點指導:啊,這樣大的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相機問:「我」釣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魚?我得意什麼?父親得意什麼?.
同時積累詞語: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
「語文的學習貴在理解和積累,平日里教師注重此項訓練,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4)朗讀訓練,體驗心情
「釣魚」這部分有關於月夜的描寫,寫得很美,很靜,能找出來美美地讀一讀嗎?應怎樣讀呢?
月夜的描寫:漣漪、銀光閃閃——讀得慢一些,給人以回味。
議一議,讀一讀:釣魚的過程應怎樣讀?
釣魚的過程描寫很細膩,表示動作的詞要讀的輕短、活潑
生總結怎樣讀出作者的得意?
來歸納一下這一段寫的什麼內容?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感知整體,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研讀「放魚」
過渡語:是呀,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魚,多令人高興呀!但作者為什麼又忍痛割愛放了調到的大魚呢?
(1)讀課文「放魚」部分4--9自然段,你能體會到「我」復雜的心情嗎?劃出相關詞句,好好讀一讀。
(2)採取分角色讀的方式來學。
(3)引導提問:在「我」釣到魚時,父親是得意的,而面對著到手的這條誘人的大鱸魚,父親和我沒得意多久就面臨著一個難題,什麼難題?
①生說難題。
②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師引導學生理解:從「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可以體會到兩層意思。第一,父親也很喜愛這條漂亮的大鱸魚──魚是那樣的大,「我」平時雖然經常跟父親去小島釣魚,卻「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魚是那樣的可愛,魚鱗在「銀色的月光下」閃閃發光,還「輕輕翕動著」魚腮,父親和「我」一樣喜歡並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第二,正因為大鱸魚這么漂亮可愛,所以從情感上說父親也捨不得放掉它,「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是因為父親也在經歷實踐道德的考驗:放,還是不放?
此時,爸爸和我的態度是怎樣的?爸爸的堅定,從哪兒看出?
師引導學生理解:讀「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這句話,我們需要讓學生體會到父親的堅決,「得」──一定、必須,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同時也應該讓學生體會父親的慈愛──父親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實踐道德是沒法妥協的,違背了孩子的意願,也只得孩子去做,這是做為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親必須做的,並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聲「孩子」之稱,充滿了父親溫柔和深情。
「我」依依不捨,從哪兒看出?
a「乞求的目光」擴展理解。
b放魚動作,從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麼?為什麼不想放魚?
讀文理解作者的心理變化:
(1)「得意」
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輕輕翕動著。」
(2)急切、不理解
讀句子:「爸爸!為什麼?」
(3)委屈、難受
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么大的魚了。」
(4)乞求(換個詞)
(5)無可奈何、戀戀不舍、遺憾……
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餘地。」
(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鉤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學生總結:作者不願意放鱸魚的原因:
預案:
①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江上魚者》這首詩: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鱸魚美,作者寫得也美極了,用詞恰當准確,隨機讀給大家聽。古人都愛鱸魚,作則能親眼見到這樣美,這樣大的鱸魚,怎麼能捨得放呢?
鱸魚又大又美,書中寫道:「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是呀,這么大、這么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②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因為此時只有天知,地知,和他的爸爸兩個人知道。
放掉鱸魚,因為離鱸魚開放的時間還沒有到。做人要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4)小結:誰來歸納一下這一段寫的什麼內容?
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 抓住主要詞句體會「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之難。抓住描寫爸爸神態的細節和相關詞句,體會父親對「我」嚴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愛。
「閱讀使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帶替學生的閱讀時間,教師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為什麼放魚?從而更好的理解啟示的意義。」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裡。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啟示?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13 釣魚的啟示
一、復習引入
1.認讀詞語
2.回顧課文內容。(板書:釣魚、放魚)
3.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了作者由調到鱸魚的喜悅到放了鱸魚的無奈。同學們表現的都很積極,相信這節課同學們一定能表現得更出色。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自讀自悟,解疑。
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1、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四、理解重點,突破難點。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魚」還是指那條誘人的大鱸魚嗎?
(
2、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會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誘惑?作者會怎樣抉擇?舉例說明。
3、小結:真因為這樣,所以——(引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
4、可以說,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因為——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五、議課文,談感想
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不理解父親那嚴格的要求;34年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是充滿著對父親的崇敬之情。之所以感謝,是因為父親教會了他學做人的道理,同學們,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必將成為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作者把34年前釣魚的故事寫給我們,希望我們勇敢的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在家庭、在公共場所你曾經禁不住哪些誘惑?給你留下了什麼啟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樣真誠的與大家共享?打算怎樣寫具體? 喂!!!!!!!!!!!!!!你要查啥啊!!!!!!!!!!!!是這個嗎!!!!
④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釣魚的啟示》講的是在鱸魚捕撈開放日前兩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堅決要求「我」放掉,我從中獲得人生的啟示,懂得做人的道理的故事。講到這課時,出現了這樣的教學情景:
師:如果你們是文中的「我」,你們放這條鱸魚嗎?
生:(幾乎是異口同聲)不放!
師:(愕然)為什麼?
生:反正又沒人看見!
師:可是規定要遵守的呀!
生:那也要看在什麼情況下。
師:咱們學校也有許多規定,你們遵守嗎?
生:遵守,因為學校里有許多的「暗哨」,不遵守會給班裡扣分的。
師:那你走路過馬路時遇到紅燈時還通行嗎?
生:有車時就不通行,沒車時、沒人呀,就不影響其他人通行時就可以通行。
師: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遵守規定,「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我搬出了孟德鳩斯的名言,學生無語了,但明顯可以看出孩子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遵守規定、道德的重要性。)
案例評析:語文課程標准告訴我們「要珍視、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和感悟。」但理解出現偏差時,教師仍應及時糾正。在以上教學片斷中,當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偏差時,我能給予及時的點撥、指導,但是道德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當我告訴他們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時,他們對於道德的認識仍是膚淺的,表面的,他們並沒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必須把鱸魚放掉。為此,我又設計了以下教學:(此片斷是在深入學習文本,深入了解了「我」放魚時的不舍,無奈及成人後的深深感謝之後進行的。)
教學案例:
師:孩子們,下面咱們來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不過這次我要吃一點虧,我來表演還在,你們表演父親,好嗎?
(孩子們積極性很高,我選擇了一位舉手最積極的)
生:孩子,你必須把鱸魚放掉!
師:為什麼?這是我好不容易才釣到的!
生:因為離鱸魚捕撈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我們必須遵守這個規定!
師:反正又沒人看見,而且還有兩個小時,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要這么死腦筋嗎,爸爸!(眾笑)
生:規定就是規定,就是1分鍾也不行!
師:爸爸,在家你對我學習上嚴格要求可以,在這里,生活中,你就不必這樣了吧?
生:不管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應該嚴格要求。良好的到底素養就是在一件件小事中養成的!(眾掌聲)
師:(極不情願地)爸爸,我就不放!
生:再不放,回去我就和你斷絕父子關系!(眾笑)
師:好吧,我放,我放!(孩子們大笑)(表演結束)
師:我想了那麼多的利益,都是說服爸爸,咱們一起來讀父親是怎麼說的。
生齊讀父親的話:「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遵守規定。
需要的話到我的博客里看看:http://blog.sina.com.cn/u/1649648127
⑤ 《釣魚的啟示》三十四年後,我已是一位著名的設計建築師了。請你簡要分析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父親教我抵制誘惑的力量
⑥ 語文書十三課釣魚的啟示讓我們懂得了什麼道理
【寫作復借鑒】
本文寫從一件生活制小事中得到的啟示.其基本的構思方法是採用相似聯想,以小見大.其主旨是想告訴人們:從面對生活中的誘惑,要依道德的標准進行抉擇.
解題
本文為一篇敘事性文章.敘述了「我」11歲時跟著父親去釣魚這件事給「我」的一生帶來的不可磨滅的影響.
【結構分析】
本文通過回憶「我」11歲時跟著父親去釣鱸魚的事,說明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是人面對種種誘惑時應該把握的道德准則.全文共11個自然段,按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回憶「我」11歲時隨父親去釣魚的事.
第一層(第1~3自然段):寫11歲時,「我」跟著父親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傍晚去釣魚,我釣到了一條好大的鱸魚.
第二層(第4~10自然段):寫父親讓「我」把魚放了,「我」非常不理解,心情沮喪極了.
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寫釣魚這件事對「我」的一生產生的深遠影響.
⑦ 作文釣魚的啟示(是課文)中得到的啟示
前幾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做《釣魚的啟示》。文中講述了作者小時候專曾經釣過一條大鱸屬魚,卻被父親強令放生。
剛開始接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也很不理解這位父親的意圖,經過老師的詳細分析,加上我自己反復多次地認真閱讀,我終於悟出了文章揭示的道理:人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禁不住誘惑。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能殺人犯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殺人放火,而可能是小時候拿同學的東西,膽子就逐漸大起來了,壞事越做越多,成為無惡不作的凶徒。
當年,在非捕撈時間,如果作者的父親縱容了他,拿走了那條魚,那麼,今天的作者有可能是坐在牢房裡寫悔過書了。
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⑧ 釣魚的啟示
參考:
《釣魚的啟示》啟示
「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與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著很大的誘惑的時候。」這是課文《釣魚的啟示》中最吸引我的一句話。
《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語,也沒有精彩的情節,但是它用簡朴的語句和簡練的故事情節講述出了一個不深奧但卻非常有意義的道理。
課文的主要內容講的是小詹姆斯與爸爸出去釣魚,他們在不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里釣到了一條大得簡直令人難以相信的鱸魚,經過爸爸的教誨,原先不肯放生鱸魚的小詹姆斯終於把鱸魚又放回到湖裡了,這次釣魚的經歷讓小詹姆斯懂得了不論在什麼時候,不論有沒有人監督,都要遵守規則。因為這是一個道德問題。
誰都知道要自覺地遵守規則,可是在很多時候,很多人為了自己一時的很小的便利而去違反規則,也許,他們並不是故意要這樣做,但是面對誘惑的時候,總是心存僥幸,不能管住自己。其實,規則的制定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秩序、更安全、更方便,但是,要想真正達到制定規則的目的,需要靠每個人的自覺遵守和執行。好多人在違反規則的時候,總是想:「就這一次,沒關系。」、「下次注意就行了」、「反正沒人知道」……如果大家都這樣想,都這樣做,那規則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遵守規則,要靠每個人的自覺性,怎樣才能有這種自覺性呢,這就是一個道德問題、一個品質問題。這種道德和品質的培養要從小時候、從小事情上做起。
我在北歐的那段日子裡,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在過馬路時,行人在紅燈前一律不走,即使沒有任何車輛來往,他們也要等到綠燈亮時才從斑馬線上橫穿馬路。可是,在北京,行人橫穿馬路時從來不看燈,想走就走。我們班有些同學也是這樣,上課發言時講的很好:「我們一定要遵守規則,紅燈停,綠燈行。」可在實際生活中,做的卻又是一套。
為什麼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們卻做不到呢?
這是偶復制的(誠實嘛~)
⑨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的資料,越詳細越好
主要講了:本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述了一個從釣魚到放魚最後獲得啟示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作者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⑩ 《釣魚的啟示》中心思想是什麼
《釣魚的啟示》中心思想是:本文表現了「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專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
本文屬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和父親在鱸魚開放日前的一個傍晚去釣魚,「我」釣到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魚。
第二段(第4~9自然段):父親看到捕撈鱸魚的時間還不到,讓「我」把魚放回湖裡,「我」企求父親,可是父親態度很堅決,「我」只好放回鱸魚。
第三段(第10~11段):34年後,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