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2011年高中語文課程標准

2011年高中語文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 2021-02-26 16:25:45

❶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的介紹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是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該書是面向大眾的、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的基礎教育。

❷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

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獲得發展。
積累·整合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感受·鑒賞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思考·領悟
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應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發現·創新
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慣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一、必修課程
閱讀與鑒賞
1.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
2.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根據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
3.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閱讀理論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5.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
6.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
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於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9.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可參考附錄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
10.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可參考附錄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
11.注重合作學習,養成互相切磋的習慣。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
12.學會靈活使用常用語文工具書,能利用多種媒體搜集和處理信息。
表達與交流
1.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
3.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在表達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展創造性思維。
4.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
5.進一步提高記敘述、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並努力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准確、鮮明、生動。
6.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鍾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於2萬字。
7.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大方,善於傾聽。敏捷應對。
8.注意口語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藉助語調、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口語交際的效果。
9.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言,恰當地應對和辯駁。朗誦文學作品,能准確把握作品內容,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二、選修課程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詩歌與散文
1.培養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
2.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的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
3.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我國古代詩文(與附錄一所建議的古詩文程度相當),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4.學習鑒賞詩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5.嘗試進行詩歌、散文的創作,組織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
小說與戲劇
1.培養閱讀古今中外各類小說、戲劇作品(包括影視劇本)的興趣,從優秀的小說、戲劇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藝術的營養,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提高文學修養。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態,學會尊重、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風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恰當的評價。
3.學習鑒賞小說、戲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說、戲劇各自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解讀小說、戲劇作品,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學寫小說、戲劇評論,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
4.朗誦小說或表演劇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內涵,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5.嘗試對感興趣的古今中外小說、戲劇進行比較研究或專題研究。
6.留心觀察社會生活,豐富人生體驗,有意識地積累創作素材,嘗試創作小說、劇本,相互交流。
新聞與傳記
1.養成閱讀新聞的習慣,關心國內外大事及社會生活,能迅速、准確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作出自己的評判。
2.閱讀新聞、通訊(包括特寫、報告文學等)作品,了解其社會功用、體裁特點和構成要素,把握語言特色。
3.廣泛搜集資料,根據表達需要和體裁要求,對資料進行核實、篩選、提煉,嘗試新聞、通訊的寫作。
4.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實,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從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並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5.認識傳記作品的基本特性。嘗試人物傳記的寫作。
語言文字應用
1.注意在生活和跨學科的學習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學習和運用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2.能綜合運用在語文與其他學科中獲得的知識、能力和方法,讀懂與自己學識程度相當的著作,運用多種方式展開交流和討論。
3.閱讀應用文,能把握主要內容和關鍵信息。能根據需要,按照相關格式和要求,寫作應用文,力求准確、簡明、得體。在學寫應用文的過程中,培養對事負責、與人合作的精神和嚴謹細致的作風。
4.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口頭應用的能力,能根據交際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合,提出話題,敏捷應對,注意表達效果。參加演講與辯論,學習主持集會、演出等活動。
5.聯系語言文字應用中的現象和問題,閱讀有關著作,嘗試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作出解釋;了解語言文字法規的有關內容,增強規范意識,學會辨析和糾正錯誤,提高語言文字應用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6.觀察語言文字應用中的新現象,思考語言文字發展中的新問題,努力在語言文字應用過程中有所創新。
7.拓展運用語言文字交流的途徑,學會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交流,如使用計算機進行編輯、版面設計,製作個人網頁和演示文稿。
文化論著選讀與專題研討
1.選讀古今中外文化論著,拓寬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文化修養。以發展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能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文化專題研討。思考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
2.藉助工具書、圖書館和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了解論著作者情況、相關背景和論著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排除閱讀中遇到的障礙。在整體了解論著內容的基礎上,選讀其中的重點章節,有側重地進行探究學習,把握論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了解用以支撐觀點的關鍵材料。
3.學習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論著中的疑點和難點,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樂於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參考有關論著,學習對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和中外文化現象作出分析和解釋,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認識水平。

❸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2015 與2011有哪些變化

新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正在研製中,還沒有正式發布。建議您先仔細研讀2011版的課程標准,等正式出版後再買來對比。

❹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

通過高中語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在以下五方面獲得發展。
1.積累·整合
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2.感受·鑒賞
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具有良好的現代漢語語感,逐步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
3.思考·領悟
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民族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養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
4.應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在語文應用中開闊視野,初步認識自己學習語文的潛能和傾向,根據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愛的方面有所發展。增強文化意識,重視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注重跨領域學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5.發現·創新
注意觀察語言、文學和中外文化現象,學習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對未知世界始終懷有強烈的興趣和激情,敢於探異求新,走進新的學習領域,嘗試新的方法,追求思維的創新、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慣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動中,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能力,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❺ 2011年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附錄內容是什麼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附錄
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

1.關於誦讀篇目的建議

關於誦讀篇目提出如下建議:

先秦散文,如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等》;

唐宋散文,如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等;

《詩經》,如《氓》等;

楚辭,如《離騷》等;

唐詩,如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等;

唐宋詞,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等;

白話詩文,由教科書編者和任課教師推薦。

2.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課外讀物包括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文化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莊子》等;

小說,如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魯迅《吶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從文《邊城》、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雨果《巴黎聖母院》、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列夫·托爾斯泰《復活》、海明威《老人與海》、莫泊桑短篇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歐·亨利短篇小說等;

詩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詩、泰戈爾詩、魯迅雜文、朱自清散文等;

劇本,如王實甫《西廂記》、曹禺《雷雨》、老舍《茶館》、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等;

語言文學理論著作,如呂叔湘《語文常談》、朱光潛《談美書簡》、愛克曼《歌德談話錄》等;

當代文學作品,建議教師從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中選擇推薦;

科學與人文方面的各類讀物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二、選修課程舉例

選修課程,要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按照課程目標,逐步加以建設。

選修課的內容和實施方式,可以是多方面內容的綜合,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讀」、「中外小說名作選讀」,這樣的課程有利於使課內的學習擴展、延伸到課外,學生在課內學到某一作者著作的選篇,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進一步了解作者全部著作的願望,課外多方搜集,系統學習;也可以選擇一本書或某一個時期、某一位作者的著作,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多角度地閱讀與探究。學生在一段時間里專注地讀好一兩本書,會終身受益。

有的選修課,其內容實踐性很強,可以到生活實踐中學習,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如「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系列課程的學習,應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和社會熱點問題,注意觀察生活中出現的各種語言文字現象,思考從現實中提取出來的文化問題,積極參與本地區文化建設。

以下所列關於選修課的設想,詳略不等,目的在於提供一些思路,供建設選修課時參考。

課程舉例一:唐詩選讀

選讀唐代不同時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重要詩歌流派和詩人的代表作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內涵,了解作品的價值取向,領略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認識唐代詩歌創作的傑出成就,培養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在鑒賞的過程中要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激發濃厚的鑒賞興趣,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對作品進行多元的開放性的解讀,對作品的意蘊力求有新的發現;學慣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就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評述。

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創意和構思、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唐詩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運用詩詞格律知識鑒賞唐詩作品。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唐詩作品。

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唐詩組編在一起,進行專題性閱讀鑒賞。從書刊、網路等渠道搜集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和作品評論資料,幫助閱讀鑒賞;組織學生詩社等業余社團,開展專題研究活動;依託本地自然、人文資源,圍繞所讀的唐詩作品組織游覽、考察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感受和理解作品。

類似課程,如宋詞選讀、杜甫詩歌選讀、東坡詞選讀等。

課程舉例二:中外戲劇選讀

選讀、觀摩若干中外戲劇(包括影視劇)的經典作品,可以是篇幅短小的獨幕劇,也可以是一部劇本的節選。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歷史現象、社會生活和人生百態,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正確理解中外戲劇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從中吸取思想和藝術的營養,提升藝術欣賞品位,豐富精神生活。

了解中外戲劇的基礎知識和相關的文化常識,了解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有關情況。學習欣賞中外戲劇的基本方法,學習解讀戲劇作品,對戲劇作品具有欣賞興趣和初步的鑒賞能力。

結合鑒賞中國古典戲劇作品,培養對傳統戲曲和地方戲曲的興趣,領略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對感興趣的中外戲劇作品進行專題研究或比較研究,開展戲劇評論。組織觀看傳統劇目的演出,請有關專家和演員作專題講座,幫助理解戲劇的內容和藝術特色。舉行閱讀報告會、作品討論會、戲曲演唱會等,以形象生動的形式提高學習戲劇的效果。

課程舉例三:中外小說戲劇名著精讀

專選中外小說與戲劇的單部經典名著,用精讀的方法進行鑒賞和專題研討。中國古代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古代戲劇名著如《竇娥冤》、《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桃花扇》等,中國現代小說如魯迅、茅盾、巴金、沈從文的作品,現代戲劇名著如田漢、老舍、曹禺的作品;外國小說如塞萬提斯、雨果、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卡夫卡的作品,戲劇名著如莎士比亞、果戈理、莫里哀的作品。

課程舉例四:新聞通訊的閱讀與寫作

指導學生閱讀新聞、通訊作品,學會迅速、准確地捕捉基本信息,並能綜合其他相關知識,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文本的寫作意圖和實效,作出自己的評判。增強關注社會發展的意識,培養對時事的敏感,能及時發現相關事件、人物的社會意義和影響。

閱讀典範的新聞、通訊(含特寫、報告文學)作品,了解新聞、通訊作品的內容要素和結構特點,分析觀點與所報道的事實之間的關系,辨析其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知道搜集與處理素材的一般要求,學習寫作新聞、通訊。組織采訪小組,通過實地察訪、個別訪談、開座談會等調查方法,搜集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包括統計數據和個案),根據表現主旨的需要,對素材加以篩選,使用最具典型性的材料,進行報道和分析。

類似課程,如采訪與編輯等。

課程舉例五:傳記選讀

閱讀人物傳記,在了解時代和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分析各種因素對傳主成長歷程的影響;認識傳主對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所產生的正面作用或負面影響,評價其功過得失;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和內心感情世界,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獲得有益的啟示。

能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細節.理解作者對傳主及有關事實所作的評價,並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認識傳記的基本特性和功用,注重作品材料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分析作品在事件敘述、人物描寫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色。

可以比較閱讀不同作家關於同一傳主的傳記作品.或者同一作家對不同傳主的傳記作品;也可以將相關題材的影視片,與傳記作品進行比較,對不同作品作出評論。

在閱讀中,了解傳記作者的基本觀點,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作出評價;通過閱讀,大體掌握傳記寫作中選擇和組織材料的方法;體會傳記褒貶鮮明、文采斐然的語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語言表達方式。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傳記的同時,適當參考閱讀相關作品進行比較閱讀,並結合傳記閱讀,介紹有關的文化背景,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舉辦讀書報告會、討論會等活動。特別建議選取體現時代特點,貼近學生生活的傳記文學來讓學生閱讀,並結合教學,鼓勵學生嘗試寫小傳。

課程舉例六:語言文字專題

引導學生認識語言文字在社會溝通、信息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學習現代漢語和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練習對語言材料進行分析和歸納,梳理有關語言文字結構和運用的規則,提高理性認識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

可以設置文字、語法、修辭、邏輯、普通話與方言等方面的專題,閱讀相關論著,了解基本的知識、原理和方法,聯系實際問題進行探究。關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語言現象,嘗試運用所學的知識作出分析解釋。例如根據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對說普通話時出現的一些錯誤能夠識別並學會糾正。了解生活區域內方言的情況,分析當地人學說普通話的主要障礙和解決對策。也可以針對一兩個專門領域(如司法、商務、傳媒等領域)的語言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嘗試分析其風格和特徵。

類似課程,如漢字專題、語法專題、修辭專題、邏輯專題、普通話與方言等。

課程舉例七:演講與辯論

討論若干典型的演講、辯論案例,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其經驗和教訓,從中獲得啟示。觀摩演講、辯論活動,感受在演講、辯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機智與藝術。分析演講者、辯論者的文化修養、思想深度、應對策略、語言技巧、神態風度等,觀察聽眾的反應,了解演講者、辯論者表達的效果。

引導學生平時加強積累,擴大知識面,熟悉一些典範的演講、辯論案例;提高思想文化修養,增強觀察事物的敏銳性和思考問題的深刻性。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指導學生在每一次活動前做好充分准備,通過反復實踐,豐富臨場經驗,提高語言藝術水平和隨機應變能力。

課程舉例八:先秦諸子論著選讀

先秦時期是我國思想文化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出現了許多學派,他們的論著代表著中華文化精神,對後世發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開設《先秦諸子論著選讀》課程,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文化遺產,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好學深思的探究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課程可選擇先秦諸子各學派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進行閱讀探究。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結合有關閱讀內容,形成若干專題,如:「孔子論學」、「孟子論義與利」、「《老子》中的矛盾觀」、「《莊子》中的譬喻」等。

課程舉例九:《人間詞話》選讀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重要的近代文藝美學論著,也是古代詩詞曲鑒賞的典範之作。通讀全書,了解基本內容,初步領悟王國維詞學、美學理論的民族特色,以及它所接受的外來影響。

閱讀《人間詞話》,宜側重從作品鑒賞的角度領會其基本理論觀點,對書中涉及的古代詩詞曲作品有所接觸和感知.並用來幫助對王氏理論觀點的了解。根據自己對書中所涉及作品的熟悉程度,自主選擇精讀若干則詞話,或圍繞幾個專題,有重點地加以研讀,運用某一理論觀點(如「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造境」與「寫境」,「詩人之境界與「常人之境界」,以及情與景、隔與不隔、自然與雕琢、雅與俗、入與出),幫助欣賞詩詞曲作品.提高運用理論觀點鑒賞評價作品的能力。不求面面俱到,一些比較偏僻的知識和比較艱深的內容可以從略。

課程舉例十:《歌德談話錄》選讀

歌德友人愛克曼整理的《歌德談話錄》一書.記錄了德國近代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歌德的重要思想和文藝理論觀點,是世界文學的傑出成果。高中學生閱讀此書,可以接觸外國優秀文學傳統,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拓寬文化視野,提高文藝理論修養。歌德的不少見解在今天仍有重要借鑒意義,當然也有其歷史局限,要使學生對此能有初步的認識和評價。

在通讀全書、大體了解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對書中涉及的文化或文學問題進行歸類,如:文學與時代、文學與民族、文學與自然、文學與現實、文學與人生、文學與作家人格、個別與一般、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文學作品的整體性、藝術創造性、美感和藝術鑒賞力、論著名作家作品(如古希臘戲劇、莎士比亞、席勒、拜倫、莫扎特、拉斐爾)等。聯系已有的閱讀經驗和積累的相關知識,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熟悉程度,選擇若干專題進行探究,結合了解歌德和本書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解其主要觀點和內涵,擴展到對其他文化和文學問題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如有興趣和可能,可結合閱讀歌德傳記和他的代表作品(如《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以幫助對有關觀點的理解。對書中提及的重要文學藝術家的傳世作品,也可從各種途徑搜集品賞,用以印證歌德的相關觀點,或據以提出不同看法。

課程舉例十一:中華文化尋根

通過古代文化知識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輝煌多姿和源遠流長,以激發愛國情懷和文化尋根的興趣。積累歷史文化知識,增加文化底蘊,並融會貫通於語文學習的全過程。關心並學習調查自己身邊的文化現象,探求其歷史根源和演變軌跡,討論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以及社會發展的影響。

本課程可選擇的內容專題,可包括民族、氏族、宗教、婚姻、家庭、姓氏,天文、地理、歷法、紀時、風俗,藝術、文教、漢字、文獻,衣、食、住、行、用等。不追求內容上的面面俱到,可以選擇若干古代文化專題作為教學的切人點。通過若干專題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自主學習中擴大古代文化的知識面。

教學方法上既要給學生介紹古代文化知識,也要引導學生關注現今文化現象,探求其歷史源流,使學生學會搜集材料、調查分析,說明和討論傳統文化現象的社會影響。可根據本地區歷史、民俗、文物、古跡等文化資源.設計專題內容,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做調查研究。

課程舉例十二:社區文化專題

培養社會參與意識,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在城市或農村展開社區文化的調查,搜集整理材料,對社區中市民或村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思想觀念、文化演變等進行分析討論。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採用多種形式,開展文化交流和社區文化建設活動,積極傳播先進文化,提高參與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注意調查訪問與書面學習相結合,現狀調查與比較研究相結合,分析研究與參與傳播建設相結合。閱讀有關書籍,了解關於文化及社區文化的知識和資料;通過觀察、訪談、問卷調查、開座談會等方式,向社區幹部、中小學生、市民或村民等進行調查,整理分析資料,寫成調查報告、社區建設的建議書等。

類似課程,如民俗文化專題、旅遊文化專題、流行文化專題、大眾傳媒專題、網路文化專題等。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