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與課程設計
㈠ 核心素養體系將會對課程教學產生什麼影響
核素養
——培養全面發展
《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根本任務意見》(簡稱《意見》)於3月30式印發份文件詞引關註:核素養體系―― 研究提各段發展核素養體系明確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社發展需要必備品格關鍵能力突強調修養、社關、家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核素養體系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目標基礎位步深化工作關鍵素核素養底放重要位置究竟起具體作用
提升才培養質量關鍵環節
核素養體系提並非我單獨聲音種世界趨勢
本世紀初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率先提核素養結構模型要解決問題:21世紀培養應該具備哪些核知識、能力與情態度才能功融入未社才能滿足自我實現需要同推社發展
同家或區都做類似探索比美核素養關注起源於注重知識創新高新企業團隊些企業用所遇問題反饋教育指基礎教育要注重培養哪些能力素質稱技能些技能簡單、具體21世紀必需存技能今社每都應該掌握內容再比2009起本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啟期5教育課程編制基礎研究關注社變化主要向及何效培養適應今社素質與能力課程發與編制提供參考基礎性依據2005始我台灣區啟核素養研究確立專題研究計劃――《界定與選擇核素養:概念參考架構與理論基礎研究》(簡稱DeSeCo計劃)
析核素養提背景我啟示:論由政府主導由民間組織推全世界范圍內核素養研究興起發展與代發展、社變革密切聯系起面向教育體系外社需求教育變革與發展際趨勢
我例外隨著代發展際競爭趨激烈社綜合素養創新能力提更高要求教育面臨著更挑戰 同經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效顯著與立德樹要求存定差距主要表現重智輕德單純追求數升率社責任、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較薄弱
具體課程領域體現高校、課程目標機銜接夠部科內容交叉重復課程教材系統性、適應性強;與課程改革相適應考試招、評價制度配套制約著教改革全面推進;教師育意識能力待加強課程資源發利用足支撐保障課程改革機制健全
教育要應發展難題挑戰必須新應措施 構建核素養體系便試圖頂層設計解決些難題構建使發展素養要求更加系統、更加連貫重點要解決兩問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總體要求社主義核價值觀關內容具體化、細化轉化具體品格能力要求進貫穿各段融合各科體現身深入答『培養、培養』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問題二衡量全面發展狀況提供評判依據引導教育教評價單純考查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轉向考查綜合素質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鄭富芝介紹 核素養體系構建順應際教育改革趨勢增強家核競爭力提升我才培養質量關鍵環節
強調跨科更重視綜合素養
何核素養與我所強調知識、技能等關系 核素養關鍵、必要共同素養杭州師范教育科研究院院張華教授認核素養適用於特定情境、特定科或特定群特殊素養適用於切情境所普遍素養核含義 體終身發展程每都需要許素養應各種情況所都需要共同素養核素養及由核素養延伸素養其關鍵、必要、居於核位素養稱核素養
義務教育物課程修訂組負責、北京師范命科院劉恩山教授認核素養種跨科素養強調各科都發展、用東西比核素養語言素養概念已經語文科概念外語概念使用『技能』概念定位能低點特點說非清楚特點效表達交流其實種廣義語言概念作效表達交流遠超語文范疇
核素養知識、技能態度等綜合表現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面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 並且素養詞含義比知識技能更廣『技能』更能力角度講我所提『素養』僅僅包括能力更考慮綜合素養特別品德要求符合我情落實起更些劉恩山說我強調知識家都重視知識強調能力窩蜂候提題兼顧知識能力具導向性 用核素養梳理培養目標矯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態度價值觀教育偏失
核素養獲、教具發展連續性存發展階段敏性福建師范教師教育院院、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主任余文森教授認核素養基礎、具性關鍵素養像房屋基決定房屋高度核素養形具關鍵期特點錯關鍵期難彌補 核素養作用整合式發揮盡管核素養指標內涵同發揮著同作用彼作用並非孤立實踐表現定整合性
例OECD指核素養總框架包含系列具體指標整合起同情境各指標表現程度同 澳利亞梅爾委員提任何核素養指標本身構套獨立體系完某目標素養應通整合式發揮作用
核素養習與養必須具整體性、綜合性系統性決定測量與評價必須具綜合性發展性於課程設計與發、教育質量評價技術等提新挑戰張華認
核素養體系課程、教產影響
線教師關核素養與課程標准關系具體言核素養體系課程、教產影響
據《意見》介紹核素養體系課標修訂依據 張華看核素養研究我課程目標進步科化產影響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期我確定課程目標及各級各類教育目標候習慣於家政策文件相關語直接移植既導致課程目標或教育目標缺乏科性且檢測淪於空泛與抽象能效指導教育實踐;導致課程目標或教育目標缺乏針性適應同齡階段發展需求期待適引入核素養體系課程目標能夠進步實現科化
劉恩山則認核素養提目標更明確些要素提更鮮明家教育針突表現核素養我框架內更明確定位科教育每科件事情做更發揮科課程價值進步解釋清晰提示物或者其理科科素養外能做比物沒語言素養或數素養問題沒考慮今作種核素養提語言素養、表達交流能力要落實物習所我要組織合作習探究自主習程伴隨著語言、際交往目標
原科任務仍課程標准同課程框架框架比喻棟四層樓每層代表同段我裝入新設備讓樓變更加現代化或者功能更加完善原辦公系統、水系統都加入電傳系統讓樓信息溝通、間利用率變更高些東西能我原東西核素養 同套系統加入物科加入歷史科各科都具功能整功能合起核素養所僅僅單科要些輔助材料支撐彼都撐起變更我覺科素養核素養相輔相核素養落實強化科素養科素養核素養習提供平台劉恩山說 核素養指標體系總框架完何基於指標體系確定各段核素養及其表現特點發展角度做同段核素養縱向銜接核素養終落實培養重要環節
實現核素養與各科課程機結合教育部組織研究、初、高四段核素養具體指標主要表現及水平特點實現核素養指標體系總框架各段垂直貫通
步需要總框架基礎進步深入各段素養發展角度提各段同核素養指標表現特點水平指標體系具體化各段確定核素養同段關鍵內涵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申繼亮介紹
㈡ 核心素養背景下,PBL 教學法在研學旅遊課程設計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的老師講到,我們對比國外和國內的教育,對比PBL教學法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其實是不謀而合的。雖然理念相同,但是,國內外環境不一樣,學生情況不相同,因此,我們在做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時,借鑒PBL教學法,要注意這些問題。
第一,問題設計要符合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與課程目標。太難與太易的問題,對於學生的探索研究都是不利的。眾所周知,難度過大的項目會挫傷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太易的問題,又會降低探究的挑戰性。如何把握這個度,需要導師認真思考。在問題的設計方面,要注意解決方案的開放性,盡量杜絕唯一性,除非是只有唯一答案的問題。同時,課程問題的設計,要與本次課程設計的目標相結合,問題的解答或解決方案的出台,有助於課程設計目標的實現。
第二,導師要對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要求瞭然於胸。只有對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要求內涵了解透徹,才能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將核心素養發展的要求貫穿於課程設計始終。
第三,導師要對相關問題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導師不僅僅是課程的設計者,還是課程實施過程中問題解答的輔助者。雖然我們鼓勵學生通過合作有創造性地去尋找解決方案,但是,作為導師,在方向及基礎問題的解答方面絕對不能跑偏。所以,PBL 教學法與核心素養的結合在研學課程設計中的運用,無疑對導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導師對現場的把控要適度。一方面是項目領域專家,提供咨詢服務;另一方面,又要鼓勵學生充分研討,各抒己見,通過頭腦風暴自己去尋找解決方案。這個度的把握,對於導師來說,決定了能否最終實現學生主動自覺尋找答案還是在那裡等專家給答案,或者受專家的影響,缺乏自主探索的勇氣。
總之,未來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必將把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融入之中,如何運用更多有效的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如STEM 教學法,對於提升研學旅行產品的檔次和質量,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詳細內容小夥伴們可以進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在線學習欄目「視頻直播」進行課程學習,或者咨詢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師。
㈢ 如何在教案中體現從三維目標過渡到核心素養謝謝。不用解釋什麼是三
「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有怎樣的關系?
張緒培(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督學):在三維目標基礎上提出核心素養,這是對三維目標的發展和深化。核心素養更直指教育的真實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養具有中國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教學下一步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指向。
崔允漷(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21世紀的到來,每一個國家、國際組織都在思考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的核心素養體系,就是希望在基礎教育階段把國家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系統地描述出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畢業形象,為進一步的課程設計提供方向或路徑。現在基本上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確定為9個素養、23個基本要點、70個關鍵表現。接下來就是根據這樣的框架,進一步設計不同階段的課程標准,老師、學校基於課程標準的來設計教學、命題、作業、考試。這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是怎樣的關系?簡單地說,我們的傳統是比較重視「雙基」,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後來覺得「雙基」不完整,提出三維目標。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這是從教書走向育人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用簡單的比喻來說,落實「雙基」是課程目標1.0版,三維目標是2.0版,核心素養就是3.0版。最近,教育部組建了260多位專家,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就是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編制課程標准,包括學業質量的標准,當然,也包括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
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如何轉化為學生的素質?
張緒培:我們現在研究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要通過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轉化為學生的素質。一個人的素質是經過一門一門學科的教學去實現的,而不是簡單地增加一些「蹦蹦跳跳」的內容。因此,素質教育反映在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之中,反映在課程中、教學中、課堂中、活動中,反映在學校的顯性和隱性的文化中。有人說,什麼是素質?當你把在學校學的知識都忘掉的時候,剩下的就是素質。今天孩子在課堂里學化學,不是讓他成為化學家,因為這畢竟是極個別人的事。我們關注的是,畢業以後,作為一個公民,學過化學和沒學過化學有什麼差異?化學能留給他終身受用的東西是什麼?這就是核心素養。
這次制定課程方案的時候,學科專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思考:這門學科在孩子身上能夠產生哪些變化?對孩子的素養有哪些貢獻?後來就簡稱為「學科核心素養」。並且以此為綱,選擇教育內容,確定教學要求。教育目標一定要從追求分數轉到育人為本,轉到立德樹人。
當追求一個共同特徵核心素養的時候,怎麼樣考慮到為不同的人提供素質教育?
張緒培:這次的高中課程方案修訂有兩個主題,其一,就是核心素養,解決學什麼、怎麼學的問題。其二,就是如何實現共同基礎上的差異發展,這也是我們這次年會的主題——為孩子尋找適合的教育。因此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如何把對全體學生都做要求的必修內容減下來,同時,把選修課的內容增加上去。也就是說,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給孩子更多選擇的餘地。
在這個方案修訂之前,有一個課題是專門研究高中是干什麼的。最後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高中是一個特殊的階段,有很多國家並不把高中納入到基礎教育,而把它作為一個特殊階段。特殊在哪裡呢?第一,18歲,正好由少年向成人過渡,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第二,是開始分化逐步形成性向的階段。我們需要引導孩子發現自己適合干什麼,能夠干什麼,想干什麼,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潛能在哪裡?是什麼?因此,高中課程應具有更大的彈性。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一些努力,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彈性還顯得比較小。
崔允漷:我講兩個數字,一個是我們2003年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必修學分是116分,現在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必修學分是88分。其實高考3+3,也是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奠定的框架。後邊這個3,在上海的高考方案中就有20種組合,而原來只有文科、理科兩種組合。高中階段最核心的或主要的矛盾就是共同和分化的矛盾,這也是此次高中課程方案修訂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到底什麼是核心素養?世界各國可能用詞不一樣,如OECD用勝任力,美國用21世紀技能,日本用能力等,但回答的問題是一樣的,都是在回答「培養什麼樣的人才能讓他順利地在21世紀生存、生活與發展」的問題。我們在研究世界各國及相關國際組織關於核心素養的定義的基礎上,明確界定核心素養是個體在知識經濟、信息化時代面對復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生活情境時,運用所學的知識、觀念、思想、方法,解決真實的問題所表現出來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這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解題能力,也不是指能做某一件生活小事,而是個體在未來面對不確定的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真實問題解決能力與必備品格,它是通過系統的學習而習得的,是關鍵的、共同的素養,具有連續性與階段性。
什麼叫核心?核心是相對外圍而言的,有兩層意思:一是關鍵,是指個體在21世紀生存、生活、工作、就業最關鍵的素養。二是共同,是指課程設計所面對的某一群體所需要的共同素養。「雙基」、三維目標、核心素養都是一個整體,是育人目標、學科育人價值在不同教育階段的具體體現。但是,當我們設計課程的時候,需要將上述的育人目標進行分解,需要具體化,盡管這一過程會失去一些教育功能,但為了課程的設計、教學與評價,這種功能的喪失是不得已的事情,是課程設計、教學與評價必須付出的代價。否則,「雙基」、三維目標與核心素養就沒有落實或培養的路徑或層次,就會成為口號。
將課程目標定位在核心素養上,教師、校長、課程設計人員面臨最大的挑戰在哪裡?第一,需要我們的關注發生轉向,即如何從關注知識點的落實轉向到素養的養成?如何從關注「教什麼」轉向到關注學生學會什麼?第二,需要我們的課程觀發生轉變,重新認識課程的經典問題。我們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讓知識成為素養,讓知識變成智慧,也就是說,只有能成為素養或智慧的知識才有力量。在這樣的背景下討論核心素養,討論如何編制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老師如何開展基於素養的教學,校長如何提升自己的課程領導力,開發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
袁振國(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我有三點認識:第一,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是社會發展的要求,這種要求並不是今天開始的,進入信息化以後這種要求越來越重要,每一次教育改革都在探索怎麼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什麼是核心素養?其實,不必執著於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明確標準的答案,對核心素養理解是一個不斷加深認識的過程。事實上,現在教育課程標准中做了大量的努力,新的課程標准一定會得到新發展。第二,核心素養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教學的變革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培養能夠把知識加以綜合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知識化能力的關繫上,實現從把知識作為手段到把知識作為一種工具轉變。第三,教育工作是一個不斷收縮拓展、收縮拓展的過程,從廣義社會教學到學校教育,現在又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在一起,著力點在「育人」。
㈣ 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設計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從小學英語教學的詞彙板塊、故事板塊和語音板塊的教學實例,生動講述如何專滲透語言核心素養:英語屬教學中要做到在語境和語篇中呈現目標語言,提高語言輸入的整體性;語言運用任務設計要遵守對等原則,確保語言產出實效;關注師生話語交往的數量與質量,提高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能力。最後,潘老師還提醒老師們在英語課堂上要注意自己的課堂用語,要使自己的課堂用語真實有效。
㈤ 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是怎樣的關系
張緒培:在三維目標基礎上提出核心素養,這是對三維目標的發展和深化。核心素養更直指教育的真實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養具有中國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教學下一步的發展,有了更明確的指向。
崔允漷:21世紀的到來,每一個國家、國際組織都在思考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的核心素養體系,就是希望在基礎教育階段把國家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系統地描述出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的畢業形象,為進一步的課程設計提供方向或路徑。現在基本上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確定為9個素養、23個基本要點、70個關鍵表現。接下來就是根據這樣的框架,進一步設計不同階段的課程標准,老師、學校基於課程標準的來設計教學、命題、作業、考試。這是一個很龐大的體系,也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是怎樣的關系?簡單地說,我們的傳統是比較重視「雙基」,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後來覺得「雙基」不完整,提出三維目標。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這是從教書走向育人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用簡單的比喻來說,落實「雙基」是課程目標1.0版,三維目標是2.0版,核心素養就是3.0版。最近,教育部組建了260多位專家,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就是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編制課程標准,包括學業質量的標准,當然,也包括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
㈥ 什麼是核心素養,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追根溯源,中國古代教育智慧中雖未明確提及人才培養的核心素養,但從《禮記·學記》到癸卯學制,兩千年來教育不乏素養方面的內容,如墨家的賢能、節儉、平和,儒家的仁、禮、德、教、中庸,尤其是朱熹倡導的仁民愛物、責任擔當和王陽明之「致良知」……其不同角度倡導的「交集」,都認可素養是教化、體驗的結果,素養靠訓練和實踐而習得,涉及能力和品格。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頒布之後國家關於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布局的「總開關」,也是後《綱要》時代對課程「三維目標」的發展與深化,預示著國家對教育指導思想從教書向育人方面的傾斜和邁進。
傳統課程目標的3個維度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然而,許多學校更關注對學生「知識與能力」和「過程與方法」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最容易被忽視。但是,從人的成長與發展來看,學校應注重學生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此,基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目標,是對人的成長在課程設計與實施目標方面「三位一體」的回歸。
新一輪教育改革,國家會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制定新的課程標准,並據此編制新教材、實施新課程,學校、教師再據此組織教學、實施考試與評價。可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源頭」,是中高考評價的「核心」,也是未來教育改革的關鍵和課程改革的核心。
那麼,究竟什麼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我認為,是能成全生命、成就生命、促進生命成長發展,並且可持續能深化的素養,如有責任能擔當、有判斷會選擇、有理解會反思……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學科核心素養的上位概念,是指導學科一切教學活動的按鈕,也是轉化為學生基本素質的關鍵所在。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一切教育活動使「人成為人」、使人的素養成為「人的素質」的關鍵「酵母」。我們關注學科核心素養,就是要通過教學活動有效地將其轉化為學生的基本素質。
素質是人性之本,能力之源;素養是人性之樹,能力品格之干。從素養培養到素質形成,也是過程到結果。素質強調的是人的「質」,側重的是人的質量;素養強調的是人的「養」,側重的是人的能力。這里還共同突出了一個「素」字,意為「本來的」,平時所養成的良好習慣。關於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個問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學校要加強系統研究、頂層設計和綜合改革。一是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育反映在教育的一切活動與過程中,反映在課程、教學、課堂、活動、文化中,進行系統的鏈式設計。二是增加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教育多樣化供給,用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為核心素養轉化成基本素質提速增效。三是推進各種教育資源跨界融合,提供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生成的「立交橋」和「結構模」。
基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下的基礎教育,還要解決兩個問題,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核心,就在「關鍵」和「必備」上。基礎教育重新定位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其核心也指向了素養的交集,解決「和而不同」中的「和」即「共同」問題。只要學校有效解決好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那麼在此基礎上騰出的大量課程時間和精力,必然促使多元教育需求的供給與滿足,實現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促使基礎教育百花齊放。
㈦ 核心素養與學科課程教學是什麼關系
「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
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內的適應終身發展容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本國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准則。因此從結構上看,基於中國國情的「核心素養」模型,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圓心來構建。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
㈧ 如何理解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
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
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1.在目標上,核心素養的概念指向的是對「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這一問題的回答
由於它的范疇超越了行為主義層面的能力,涵蓋態度、知識與能力等方面,因此體現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國傳統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學」的特色育人觀,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 的教育質量根本標准一致,有利於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完成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務。
2.在性質上,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共同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
每個人在終生發展中都需要許多素養,以應對各種生活的需要,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養可以分為核心素養,以及由核心素養延伸出來的其他素養,其中,最關鍵、最必要且居於核心地位的素養就稱之為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代表了個體普遍應達到的共同必要素養,代表應該達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個個體都必須學會獲得的不可或缺的素養。
正因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世界教育發達國家都十分強調核心素養的教育價值,把以核心素養為核心的未來課程作為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議題,通過核心素養的建構來優化教育改革的質量。
3.在內容上,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加寬廣。
「知識」與「技能」主要涉及具體學科領域的知識,或者具有「聽」「說」「讀」「寫」「算」等基本技能,而素養指向的則並不是某一學科知識,它既包括傳統的教育領域的知識、能力,又包括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因此,核心素養是一個復雜的結構,其所涉及的內涵並非單一維度,而是多元維度的。
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綜合表現。
這一超越知識和技能的內涵,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統地反映教育目標和素質教育理念。
4.在功能上,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素養」一詞的功能超出了「職業」和「學校」的范疇,核心素養的獲得可以使學生升學或更好地進行未來的工作,但是素養的功能不僅僅包括升學和就業,素養的獲得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為終生學習、終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且能夠達到促進社會良好運行的目的。
因此,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是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的重要素養。
5.在培養上,核心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綜合後天環境的影響而獲得的,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來形成和發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盟等把教育過程中的素養界定為通過學習而來,即使某些素養存在先天潛能的發展,這些素養也必須是可教、可學的,需要通過有意識的教育過程進行培養,經過學生的學習積累獲得。
因此,核心素養主要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可以通過各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加以培養。
培養的過程側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自體驗,更多地依靠學生自身在實踐中的摸索、積累和體悟,是個體認知與元認知建構的過程,是在外界引導下的自發展、自超越、自升華的過程。
6.在評估上,核心素養需結合定性與定量的測評指標進行綜合評價
核心素養具有可教、可學的外顯部分,同時也存在無聲、無形但可感、可知的內隱部分。
前者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下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能夠有效地對其進行定量的測評;
而後者則偏向於一種潛移默化的隱性滲透過程,需以定性、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進行評估,強調對核心素養形成過程的高度關注,關注個體在此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悟。
7.在架構上,核心素養應兼顧個體與文化學習、社會參與和自發展的關系
各國在核心素養選取時都涉及文化學習領域、個體自發展領域和社會參與互動領域。
這三大領域具有較大的普遍性與概括性,基本能夠涵蓋多個發達國家所提出的核心素養內容,反映了個體與自、社會和文化的關系。
8.在發展上,核心素養具有終生發展性,也具有階段性
核心素養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發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終生的連續性。
最初在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發展完善。
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發展的連續性並不否認其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
核心素養在個體不同人生階段中的著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對某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養在特定的教育階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這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
9.在作用發揮上,核心素養的作用發揮具有整合性
核心素養的整體特性不僅決定了其學習獲得具有系統性,也決定了它們可以在實踐應用中相互交叉與整合,共同發揮價值。
這對於教育教學的啟示是,核心素養的功能是整合性的,每個核心素養都具有獨特的重要價值,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需要基於情境進行整合性的作用發揮,不能單獨地進行價值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