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新課程標准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新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 2021-02-27 20:50:22

⑴ 教育部對中學各科每周的標准課時量的規定

中學包含初中和高中,中學教師周課時量

高中: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1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0節;政治、歷史、地理周課時不少於10節,音樂、美術、體育、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4節。

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初中:

①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②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2節。

③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周課時不少於2節(一校兩址或學生數在2000人以上的減半),副校長周課時不少於4節,中層幹部周課時不少於6節、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

④對跨年級、跨學科教學的,可在上述規定課時減少1-2節;

⑤對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的老教師,在規定課時中相應減少20%。

⑥對因病、懷孕待產及處於哺乳期的教師,可酌情減少課時量。

⑦專職教輔人員每校不超過3-4人;實驗室教師為專職教師。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新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意見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擴大改革受益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始終被列入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始終是中國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著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

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⑵ 大家有初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准

我找到了,只不過網路連接進去還需要再尋找一下,具體位置在:

您的位置:首頁>>教材與教學>>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教輔>>課程標准>>課程標准(實驗稿)>>本頁

我復制了第一頁,由於太長,全部復制比較麻煩!!

第一部分 前言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的變化發展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初中學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依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特製定本課程標准。

一、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主要有以下特點:

●思想性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情感,逐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人文性 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實踐性 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綜合性 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實際出發,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圍逐漸擴展,需要處理的各種關系日益增多。本課程正是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促進思想品德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

●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

初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並向成年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本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本課程遵循的基本原則。

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本課程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本課程標准根據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等關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課程標準的設計力求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⑶ 在哪裡可以找到新課改後的初中思想品德課課程標准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准解讀

一、解讀新《課標》

(一)基本理念解讀
1、新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點
新《思想品德課程標准》究竟要試圖去解決什麼問題,或者說相關於思想品德課程的改革究竟要面對的是什麼問題?
基本問題:當前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
針對性的缺乏是指未能從學生成長、發展與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真實的思想品德發展的現狀、問題和需要出發,而更多地是基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考慮和成人世界的品德要求出發,來設計學生思想品德課程。
與之相關,缺乏針對性必然使得這種教育遠離真實教育情景中的學生,學生的主動性自然得不到充分有效地發揮。由於這、這種課程設計從整體而言是脫離學生實際的,所以,不管教師如何去啟發誘導,從根本而言之,他們都只可能是被動的接受者。
落實到效果,就導致當前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的缺乏。

以2001年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准(修訂稿)》為例:
初一年級(七年級)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重視品格修養,培養健康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
初二年級(八年級)採用以例說法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使他們了解法律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與公民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依法同犯罪做斗爭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初三(九年級)對學生進行社會發展常識和我國基本國情、國策的教育。使學生知道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只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國家的國策、發展戰略。提高學生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里,從整體內容目標而言,已經初步具有了貼近學生思想品德發展實際的意向,注重學生個體完整的個性發展,但基本上還是從成人世界對學生品德的簡單設計,而不是從學生品德與生活發展實際的需要出發,帶有濃郁的學科化痕跡,強調內容設計中的邏輯性和內容標準的整齊劃一。
以此為準的教科書設計,一般都是將初中三年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教材分為三大板快:初一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為法律常識教育;初三為國情教育。每一塊中都是按照所涉及學科的邏輯框架,開中葯鋪似地一一展開。

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正是要著力從學生成長、發展與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現狀、問題和需要出發,打破傳統的學科似框架體例,真正使教科書的編寫發生實質的轉向,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規范設計轉而面向學生的品德與生活實際。

2、新課程標准對思想品德課程性質的規定
新《課標》明確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課課程作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思想性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情感,逐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人文性 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實踐性 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生活,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綜合性 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實際出發,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

與以前的課程標准相比,其明顯的特色在於,在強調思想品德課程的思想性,確保思想品德對學生的價值熏染與引導的同時,突出更廣泛視野之中的人文啟迪和人文滲透,即充分注重以優秀的人文精神資源來拓展、敞開學生的人文視界,以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來培養學生,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精神,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同時又「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和提升他們的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把學生置身於個體與生活世界的各種交互關系之中,讓學生在必要的認知的同時,積極自主地去發現、感受、體驗、判斷、理解,強調思想品德課程的實踐性。
思想性和綜合性是多繼承,有發展,而人文性和實踐性則是發展重於繼承。

3、新課程理念的解讀
(1)核心理念: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這就是前面說的根本轉向,即轉向對學生個體品德發展與生活實際的關照。

(2)課程目標理念: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是本課程的基本追求。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
傳統的意義都是被規定的、非個體化的、與宏大主題相關聯的。
四川都江堰蒲陽中心小學校訓:「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什麼是幸福,並懂得如何追求幸福。」
我在教材的前面寫了一段給中學生朋友的話:
我們期待大家能與新教材一道,勇於思考,樂於實踐,從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我們自身的心理健康,關注自身作為公民的基本道德修養、權利意識、守法精神,以及對民族、國家的責任感,把活潑、健康的自我融入開闊的社會生活之中。
這段話表達了我們對新課程目標的基本理解。

(3)過程理念: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本課程的基本原則。本課程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這實際上是提示我們,新課程標准試圖在課程組織和實施的過程中都要突出以學生生活實際為基礎的獨立思考與積極體驗,以內在促進而不是外加強加的方式,使學生思想品德自主、健康發展。就象我在教材前面所寫:
新《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緊貼大家生活、強調學習者主動參與、積極體驗的課程。我們並不期望大家機械、被動地接受成人世界對中學生的規范和教訓,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把大家視為平等的朋友,力求把好的問題、感人的事例、優美的篇章,與大家一同分享。

4、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新《課標》要求在內容的編排上,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打破傳統的課程內容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主,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對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等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

具體結構如下:

5、新《課標》具體內容標准解讀
新《課標》的內容標准共包括3大板塊、10大要點、59個小點。其主要內容是:
1、成長中的我
(1)認識自我(包括6小點,略)
目標:能夠不斷認識自我,悅納生理變化,認識青春期心理;
學習調節情緒,增強調控自我、承受困難和挫折、適應環境能力,形成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客觀地評價自己,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品質。
(2)自尊自強(包括6小點,略)
目標:體會生命的可貴,熱愛生活;
培養自尊、自立、自強精神;
能夠分辨是非,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學會用法(包括5小點,略)
目標: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理解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維護權益;
了解我國法律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定,養成自我防範意識。
2、我與他人的關系
(1)交往與溝通(包括6小點,略)
目標: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
善於與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交往的品德(包括6小點,略)
目標:知道孝敬父母和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夠尊敬父母和長輩,做一個誠實的人;
學會關心、尊重、寬容他人,樂於助人,與人為善。
(3)權利與義務(包括7小點,略)
目標:了解憲法與法律對公民權利與義務的規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3、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
(1)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包括6小點,略)
目標:認識成長的環境,提高生活適應能力;
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關心祖國的發展和命運。
(2)承擔社會責任(包括5小點,略)
目標:知道公平有利於社會穩定,樹立公平意識;
懂得公平需要正義,激發社會正義感;
理解自己負有的社會責任,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3)法律與社會秩序(包括4小點,略)
目標:知道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增強法律意識;
認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
(4)認識國情,愛我中華(包括8小點,略)
目標: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
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及其途徑,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使命感;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認識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根據新《課標》的內容標准,我們對其進行了整合。以初一年級第一冊教材為例:
我們設計「走進中學」作為第一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在了解、正視自我身心發展問題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展現自我、提升自我,做健康活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中學生。
第二單元主題「在成長的道路上」,旨在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和逆境,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提高化解矛盾、應對挫折的能力,引導中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
我們以中學生與家長、老師、同學的交往為主要內容,設計編寫了《相處之道》,意在使學生通過了解、體驗與自己生活中最切近的人的交往,來理解、領會與人相處的道理,學習、掌握在不斷拓展的生活中與人交往的藝術。
第四單元「樹立團隊精神」,意在鼓勵中學生積極參與競爭的同時,體驗團隊生活,關注集體發展,理解合理精神,培養團隊精神。
第五單元《走近法律》是初中法律教學的一個開篇,教學內容以法律的基礎理論為主,意在讓學生在一般性地了解法律、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的基礎上,懂得法律是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理解權利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由上可以看出,我們教材的編寫理念是按照初中生的生活邏輯來展開的,通過這樣一種設計,初中思想品德課就把心理、道德、法律等有關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當然這種融合不是知識點的硬性接合與拼湊,而是從中學生生活的不同層面(我與自我、我與他人、我與社會)呈現出來的,是他們生活中所實際遇到的問題。這樣,教材與學生之間是以實際生活為聯系的媒介或橋梁,而不是以抽象的文字和成人的話語為溝通媒介。同時,這種設計也為後面教材的安排打下了基礎,因為,七年級的教材雖然較全面地涉及到了心理、道德、國情等方面的內容,但是基本上都是一種「初接觸」,隨著學生生活的擴展,這些內容在後面的教材中也都會得到擴展性的詮釋。如心理學方面,初中一年級只涉及到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如何設計成長計劃、如何關注心理健康,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風采和調節情緒,如何對待成長過程中的順境、逆境和挫折,而在八年級和九年級的教材中,我們將會根據學生身心成長和發展的實際情況,心理教育的問題將會擴展或延伸到青春期的心理調適以及如何解決和應對考試焦慮、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等更高層次的問題了;在道德方面,七年級的教材是從初中生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出發,探討中學生在與父母、老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應當養成什麼樣的品德和操守,而在八年紀和九年級的教材中則是逐漸從不斷擴展的公共生活的角度使學生逐漸認識和理解誠信、正義等道德問題;在法律方面,七年級的教材只是結合現實生活從總體上對法律的本質和作用做了介紹,而在八年級和九年級的教材中將會涉及到與中學生密切相關的法律問題,如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保護問題,而最後則引導學生從依法治國的高度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重要意義;在國情方面,七年級的教材中並沒有用專門的章節來談這一問題,只是在各單元中有所滲透,而隨著學生認識的提高、閱歷的增加,我們在八年級和九年級的教材中逐漸加重這方面內容的分量,使學生十分自然的了解和接受國情教育,而不是強硬地向他們灌輸這方面的內容。

⑷ 新課程標准內容包括 、 、 、 和 五個學習領域。

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

⑸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准(2012)初中部分

水平四(7~9年級)
一、運動參與
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

學習目標:初步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自覺上好體育與健康課,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如有簡單的體育鍛煉計劃,並付諸實施等。
【評價要點】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情況。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說出過去一周內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並進行自我評價。
體驗運動樂趣與成功

學習目標:初步形成積極的體育態度。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在體驗運動樂趣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積極的體育態度。如認識體育學習和鍛煉的重要意義,對提高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效果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上好體育與健康課,積極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等。

【評價要點】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意義及價值的理解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說出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意義及價值,並相互評價課內和課外鍛煉時的表現。
二、運動技能

學習體育運動知識
學習目標1:簡要分析體育比賽中的現象與問題。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簡要分析現代體育與奧運會發展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與問題。如簡要分析奧運會、興奮劑、球場暴力等事件與問題。

【評價要點】對現代體育與奧運會發展過程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與問題的認識。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寫出關於舉辦奧運會意義的小文章。
學習目標2:提高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能力。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1)基本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如基本掌握運動強度和密度、靶心率、心率測定和運動量控制等基本知識和方法。

【評價要點】對科學鍛煉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自我測定心率,並說出心率與運動強度和密度的關系。

(2)基本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與鍛煉的能力。如根據體育學習或鍛煉要求以及實際情況設置個人學習目標,選擇學習策略等。

【評價要點】發現和解決體育與健康學習過程中有關問題的能力。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找出自製的鍛煉計劃中存在的問題,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出修改。
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

學習目標:基本掌握並運用運動技術。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1)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田徑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如基本掌握並運用短跑、中長跑、定向越野、跨欄跑、接力跑、跳遠、跳高、投實心球等項目的技術。

【評價要點】完成所學技術動作的正確性以及速度、遠度或高度。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掌握跳遠的助跑、起跳等技術的程度。

(2)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球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和簡單戰術。如基本掌握並運用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毽球、珍珠球和三門球等球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和簡單戰術。

【評價要點】在比賽中運用所學技戰術的熟練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在籃球教學比賽中運球、傳球、投籃技術的運用情況,以及對傳切配合等戰術的熟練程度。

(3)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體操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如基本掌握並運用器械體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園集體舞等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與組合動作。

【評價要點】完成所學動作的身體姿態、節奏感、協調性、柔韌性、力量和表現力。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完成健美操、以單腿擺越成騎撐和後擺轉體90°下為主的單杠組合動作、以分腿騎坐和支撐後擺挺身下為主的雙杠組合動作等的質量。

(4)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游泳或冰雪類運動項目的技術。如在基本掌握並運用蛙泳或滑冰、滑雪基本技術的基礎上,學習並掌握其他泳姿或有一定難度的滑冰、滑雪技術等。

【評價要點】對於所學不同泳姿或有一定難度的滑冰、滑雪技術的掌握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完成所學自由泳或者滑冰技術動作的質量。

(5)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武術類運動項目的1~2組技術動作組合。如基本掌握並運用9~10個動作組成的武術套路等。

【評價要點】完成所學武術套路的連貫性、力量及其運用能力。

【評價方法舉例】由教師或者體育骨幹作為進攻方,觀察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防身術的情況。

(6)基本掌握並運用一些其他較復雜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項目的技術。如基本掌握並運用竹竿舞、花樣跳繩、抖空竹、踢花毽等項目的基本技術。

【評價要點】完成所學動作的正確性、協調性、數量及運用情況。
【評價方法舉例】學生相互評價運用踢花毽技術進行課外鍛煉的情況。

增強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學習目標1:提高安全運動的能力。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具有較強的安全運動能力。如比較全面地掌握安全運動、保護他人和自我保護的方法以及常見運動損傷的緊急處理方法;基本掌握溺水的應急處理方法等。

【評價要點】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注意安全以及幫助他人安全運動的行為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互相保護或幫助他人處理運動損傷的表現。
學習目標2:將安全運動的意識遷移到日常生活中。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安全行動的意識和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騎車以及特殊天氣(如下雨、下雪、大霧等)條件下注意安全,懂得自然災害(如地震等)或突發事件(如火災等)發生時主動規避危險的知識和方法等。

【評價要點】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的行為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說出在橫穿交通擁擠的街道等情況下的安全注意事項。

三、身體健康
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
學習目標1:了解生活方式與健康的關系。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了解營養、睡眠、吸煙、飲酒等與健康的關系。如知道膳食平衡有利於促進健康,充足的睡眠有利於生長發育,不良生活方式有害健康;懂得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學會拒絕吸煙、酗酒的方法;了解毒品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拒絕毒品等。

【評價要點】對生活方式與健康關系的了解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況說明合理飲食與控制體重的關系,或說出2-3種有效拒絕吸煙、酗酒的方法。

學習目標2:基本掌握衛生防病的知識和方法。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基本掌握一些疾病的預防知識和方法。如知道乙型腦炎、肺結核、肝炎的預防方法,不歧視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識及預防方法,不歧視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不濫用鎮靜、催眠等成癮性葯物。

【評價要點】對所學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的了解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說出或寫出肺結核病或艾滋病的危害、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學習目標3:基本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識。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遵循青春期的身心變化規律,基本掌握保健知識和方法。如知道青春期心理發育的特點和變化規律,青春期常見生理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了解異性交往的原則,學會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預防網路成癮等。

【評價要點】對青春期保健知識的掌握程度。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舉例說明常見生理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
學習目標:在運動項目練習中提高靈敏性、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1)在多種運動項目練習中提高靈敏性。如在球類運動中提高靈敏性等。

【評價要點】運動項目練習中的靈敏性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在籃球運球突破時的靈敏性。

(2)在多種運動項目練習中提高速度水平。如在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項目中提高速度水平等。

【評價要點】運動項目練習中的速度水平。
【評價方法舉例】測評學生30秒快速跳繩或踢毽子的次數。

(3)在多種運動項目練習中提高力量水平。如在體操類運動中提高力量水平等。
【評價要點】運動項目練習中的力量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評價學生在完成單杠或雙杠動作過程中所表現的力量水平。

(4)在多種運動項目練習中提高心肺耐力。如在田徑類運動中提高心肺耐力等。
【評價要點】運動項目練習中的心肺耐力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測試學生800米(女)、1000米(男)跑的成績。
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學習目標:具有堅決果斷的決策能力。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積極應對各種困難,並果斷作出決策。如在籃球比賽中,根據場上的形勢變化果斷作出決策行為等。

【評價要點】在體育活動中果斷作出決策行為的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舉出自己在體育活動中果斷決策的事例。

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
學習目標:積極應對挫折和失敗並保持穩定情緒。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分析體育學習和鍛煉中遇到挫折和失敗的原因,並保持穩定和積極的情緒。如正確認識挫折的原因,保持良好的心態等。

【評價要點】應對挫折或失敗的情緒和行為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舉例分析自己在乒乓球比賽失利時的情緒變化和調控情緒的方法。
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

學習目標:樹立集體榮譽感。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在集體性體育活動中共同努力實現目標。如在比賽中為了集體的最終勝利,願意為同伴創造更好的進攻時機等。

【評價要點】在集體性體育活動中處理個人與集體關系的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舉例談談個人目標服從集體目標的重要性。

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
學習目標: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行為並遷移到日常生活中。
達到該目標時,學生將能夠:

在體育活動、比賽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良好的道德行為。如表現出公平、誠實、友愛、禮貌、尊重等行為。

【評價要點】平時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的道德表現。

【評價方法舉例】讓學生討論和分析體育活動和比賽中發生的較典型的違反道德行為,並相互評價體育活動中的道德表現。
第四部分
實施建議

在實施本標準的過程中,各地、各校應依據本標準的要求分別制訂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和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計劃(參見附錄1)。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計並有效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建議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主要體現在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掌握、運動技能的習得、體能的增強和學習行為的變化等方面。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評價等問題,保證教學的有效實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一)設置學習目標的建議

1.在目標多元的基礎上有所側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目標應充分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思想,強調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目標的有機整合,充分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多種功能和價值。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在體現學習目標多元特徵的同時,還應注意有所側重。

2.細化本標准提出的課程目標。教師應結合實際,將課程目標具體化,提高目標的可操作性,有計劃、有步驟地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學習目標是由水平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組成的完整體系。教師應根據本標準的總要求制訂各層次的具體學習目標。具體學習目標一般應該包括「條件」(在什麼情境中)、「行為」(做什麼和怎麼做)和「標准」(做到什麼程度)三個部分。為了更好地表示目標的層次性,在制訂學習目標時應使用能夠體現不同層次意義的行為動詞。

3.目標難度適宜。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體能、運動技能等實際,設置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願望,經過師生共同努力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

(二)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的建議

1.體現「目標引領內容」的思想。教師應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認真分析教材,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水平,加強學生健康維護的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

2.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要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基礎、身體特徵、體能發展敏感期和心理發展特點等,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3.充分考慮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需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應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為重點,並與學生已有的體育經驗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適合教學實際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要充分考慮場地與設施條件、季節、氣候和安全等具體情況,因時、因地制宜地進行體育與健康教學。

5.重視健康教育。各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氣的上課時間,每學年保證開展一定時數的健康教育內容教學。

(三)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建議

在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等方面進行選擇與合理運用。

1.應有利於促進學生體育與健康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充分發揮體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2.應針對不同水平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遵循不同內容的教學規律與要求,進行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法與學法創新,調動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的積極性。

3.應創設民主、和諧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情境,有效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參見附錄2中的案例1、案例2、案例3)與傳授式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通過體驗、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獲得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培養應對問題、自我鍛煉、交往合作等能力,開展富有個性的學習,不斷豐富體育活動經驗,學會體育學習和鍛煉。

4. 應在運動技能教學的同時,安排一定的時間,選擇簡便有效的練習內容,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發展學生的體能。

5.應高度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做到區別對待、因材施教,特別要關注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有針對性地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提高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促進每一位學生更好地發展。

二、評價建議

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本標准倡導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以多元的內容、多樣的方法、多元的評價標准和評價主體,構成科學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體系,多方面收集評價信息,准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與發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潛力,調動他們的體育與健康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學」和教師更好地「教」。

(一)明確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目標

本標准非常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通過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有效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因此,教師在確定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的目標時,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了解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和發展情況,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為制訂下一步教學計劃做好准備。

2.判斷學生在體育與健康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進教學。

3.發現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潛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個性的機會,鼓勵和促進學生進步與發展。

4.培養與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
(二)合理選擇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內容

1.體能。主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確定體能測試的指標,評價學生的體能水平。

2.知識與技能。主要根據本標準的學習目標與要求,以及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評價指標,評價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等。

3.態度與參與。主要對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的出勤率、課堂表現、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以及課外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參與體育與健康活動的行為表現等進行評價。

4.情意與合作。主要對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的情感表現、意志品質、人際交往與合作行為等進行評價。

各地、各校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自行確定各水平學生不同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內容的權重分配。

(三)採用多樣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方法

本標准強調各校根據學習目標的基本要求,結合本校的體育與健康教學實際,運用多樣的評價方法,全面、綜合地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學習評價既要注意評價的科學、公正、准確,保證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又要注意評價的簡便、實用和可操作性,制訂出適合本校實際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標准。通過學習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

1.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對體能、知識與技能指標應主要採用定量評價的方法(如等級制評價、分數評價等),對態度與參與、情意與合作指標應主要採用定性評價的方法(如評語式評價等)。對水平一的學生應主要採用評語式評價;對水平二和水平三的學生可以採用評語和等級制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水平四的學生以等級制評價為主,結合評語式評價進行綜合評價。

2.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觀察與記錄學生的行為表現,用口頭評價的方式,及時向學生反饋評價信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並改進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參見附錄3中的案例1)。在對學生學期或學年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時,教師應綜合學生在體能、知識與技能、態度與參與、情意與合作方面的學習情況和發展變化,以及期末測試成績,進行終結性評價,給出綜合成績,寫出評語(參見附錄3中的案例2),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並放入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最後,對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成績進行班級匯總(參見附錄3中的案例3),上交給學校教務處。

3.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相結合。本標准非常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進步幅度,建議教師將每學期結束時的測試結果、學生在該學期體育與健康學習各方面的進步幅度(即進步成績=期末成績-期初成績),以及教師的課堂教學記錄結合起來,對相應的評價指標(如體能、知識與技能指標等)進行綜合評價,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通過努力獲得進步所帶來的成功體驗,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自尊和自信。

(四)發揮多方面評價主體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習評價的作用,既要採用教師評價,也要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並努力發揮其他與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有關人員的評價作用。

1.教師評價。教師在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中起主要作用。教師的評價應具有很強的權威性,須盡力做到全面和准確。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以表揚和激勵為主,並提供盡可能多的具體反饋以及改進與提高的建議。

2.學生評價。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評價的方式有自評、互評和小組內評價等。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評價的指導,提高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其他人員評價。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需要得到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和鼓勵。建議讓班主任乃至家長等參與到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中來,上述人員的評價可以作為對學生評價的參考。

(五)合理運用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結果

教師應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與學生一起判斷體育與健康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分析體育與健康學習的進步與不足,幫助學生改進體育與健康學習,不斷取得進步,增強自尊與自信,提高體育與健康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生活方式。

教師應正確處理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和「體育中考」等的關系,避免大量的「應試課」沖擊和替代正常教學課的現象,以免影響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

三、教材編寫建議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材分為教科書、教師教學參考書和掛圖、卡片、圖片、音像資料等。教材具有幫助學生預習、學習和復習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幫助教師制訂教學計劃、規范教學等重要作用。本標準是教材編寫的重要依據。

水平一至水平四均要編寫體育與健康教師教學參考書;水平一至水平三不編寫教科書,水平四可編寫1冊教科書。根據本標准對健康教育教學的要求,相應健康教育的內容可編寫在教師教學參考書或教科書(水平四)中。

編寫體育與健康教科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性

教科書編寫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教科書要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與健康價值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利於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2.科學性

教科書編寫要以體育與健康的科學原理為基礎,符合學生認知與運動能力發展的特點,遵循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規律和具有邏輯性。教科書中的觀點、引文、文字表述和數據等要正確無誤,插圖要清晰、准確。

3.實用性

教科書編寫應精選與學生身心健康緊密相關的、對學生終身學習具有重要影響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以及科學鍛煉的方法,強調體能與運動技能的健康價值,引導學生主動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運用於體育學習和鍛煉中,使教科書的內容與實踐課教學相互聯系、互為補充,共同促進學生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提高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素養。

4.可讀性

教科書編寫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關注學生的興趣,內容新穎有趣、圖文並茂,吸引學生主動閱讀和學習,使教科書成為學生理解體育文化、健康知識和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師益友。

5.發展性

教科書編寫要充分考慮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的要求,針對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精神,注意選取對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長遠影響的內容,引導學生建構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逐步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終身體育的意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差異性

教科書編寫在貫徹本標准精神的基礎上,要充分考慮到各地經濟、文化、教育等發展的差異以及地理環境特點,體現獨特的思路,形成鮮明的特色。同時,還應滿足使用教科書地區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需求。

四、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一)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二)體育設施和器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自然地理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五)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六) 時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⑹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組織實施

12.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制定規章制度,明確責任部門和負責人,支持和指導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地和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結合教育教學實際,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時間,課時可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中安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納入學校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之中,教育督導部門應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督導檢查。教育部將適時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創建活動。
1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大力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各地各校要制訂規劃,逐步配齊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專職教師原則上須具備心理學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並逐步增大專職人員配比,其編制從學校總編制中統籌解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健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制訂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價標准,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14.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教育部將組織專家制訂教師培訓課程標准,分期分批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和骨幹教師進行國家級培訓。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納入教師培訓計劃,分期分批對區域內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輪訓,切實提高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要在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和其他學科教師等各類培訓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內容,建立分層分類的培訓體系。
15.要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從實際出發,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減輕教師的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要把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教育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面,為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供必要的條件,使他們學會心理調適,增強應對能力,有效地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16.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管理。各種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編寫、審查和選用要根據本指導綱要的統一要求進行。自2013年春季開學起,凡進入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須經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專家審定後方可使用。
17.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指導,增加經費投入,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科學研究規劃,積極組織相關課題申報和優秀成果評選。要積極引導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開展相關研究,為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要建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研製度,各級教研機構應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組織專家學者、教研人員、一線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在實踐中豐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學化水平。

⑺ 根據新的課程標准,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理念和內容設計思路是怎樣的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和特點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 單曉紅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准經過近一年來各方專家的研製,現已正式頒發。新課標在設計思路、基本理念、目標以及結構、體例、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改進。新課標以橫、縱坐標的設計方式來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完全改變了以往學科體系的邏輯,並在學科知識和方法上作了跨學科的整合。與以往課標相比,新課標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課程目標的表述上更為准確和科學;以全新的設計形式呈現課程內容;對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評價建議」具有更強的操作性。「教材編寫建議」為教材的編寫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創造的空間。

【關鍵詞】思想品德 課程標准 設計思路 特點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准經過各方專家近一年的努力,現已正式頒發。新的課程標准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准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事實上,課程標准研製組的專家們在研製過程中最為苦惱,也最費思量的問題就是如何既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又能夠把黨和國家的要求與學生的身心需要有機地統一起來,素質教育理念能夠浸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間。現在看來,專家們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本文試就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和特點做一初步分析。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坐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基本框架結構如下表所示。

心理健康
道德
法律
國情教育

成長中的我
認識自我
自尊自強
學法用法

我與他人的關系
交往與溝通
交往的品德
權利與義務

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
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承擔社會責任
法律與社會秩序
認識國情 愛我中華

作為對現行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的重大改進,使之既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又能體現學科建設與時俱進的思想,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在設計思路上統籌考慮了幾大難點和重點。

(一)編排上如何取捨

初中的德育課程由思想政治改為思想品德後,主要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在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並經過廣泛的討論後,國內思想政治教育界目前已經取得了共識,即認為課程應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

但如何編排這幾塊內容,目前大致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基本沿襲現行思想政治課標的思路,即每塊內容集中在一個年級進行;另一種是打破年級界限,把幾塊內容有機綜合,融會貫穿在三年中進行,根據學生知識經驗的增長和心理的發展過程,按螺旋式由淺入深地安排教育內容,使思想品德教育隨學生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深化。

現在採用的正是後一種意見。課程標准中的教學內容不是按照學科體系的邏輯加以展開的,而是在學科知識和方法基礎上進行了跨學科的整合,內容標準的許多要求是開放的和過程性的。對教學內容的前後順序,不做硬性規定,從而為教材的多樣性和教師教學的創造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體現並滿足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創造了比較好的環境。在呈現方式上,課程標准也力求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貼近現實生活,強調學生自身的觀察、感受和體驗。

這樣編排,是基於如下考慮。

1. 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要求體現教育的層次性。初中三年,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劇變期,學生對教育內容的需求也表現出層次性,將某一教學內容集中在一個年級,此後就不再進行該內容的教學,無法體現教育的層次性。

2. 淡化學科體系,體現思想品德課程結構的均衡性、開放性和綜合性。

3. 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在課程標準的研製過程中,曾對北京、重慶、廣東等地的43所中學的1600多名初三、高一年級學生和150多名政治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座談,都很希望能抓住這次課改契機,重建新的德育課程結構。

(二)思想性如何體現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思想品德課程的開設,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標志。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20世紀80年代以來頒發了一系列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和德育課程建設的文件,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怎樣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怎樣進行這種教育,提出了具體和明確的要求。黨和國家對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表達了國家和民族核心的價值觀,貫徹這種價值觀,是課程思想性的主要體現。所以,思想品德課程把其課程性質表述為:「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國家的要求與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關系如何處理

全面落實黨和國家對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的實效性,這就要求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把黨和國家對學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要求與學生的身心需要有機地統一起來。

初中學生正處於少年期。少年期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身心發展與其他年齡段有著許多不同的特徵。由於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既需要正確的價值引導,又需要經由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將深刻的理論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體驗,通過學生的道德踐行和生活實踐,促進思想品德的知行統一。因此,正確的價值引導與尊重學生的思考、實踐相統一就成為思想品德課程所遵循的原則。

(四)人生觀如何引導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加入WTO後,進一步全方位向世界開放,與世界融為一體,各種文化、思想、觀念的沖撞、交融將更加突出。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並向成年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大大增強,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因此,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就成為思想品德課程的追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特點分析

(一)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新的課程標准完全改變了現行課標「識記」「理解」「運用」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雖然一般而言,學生的品德心理結構包括知、情、行三個環節,學生的品德和心理發展相應地也應該是以認知、情感、行為三者為主體的綜合發展。但是,在這三者之中,認知是「導向」而非「主導」,更應注重情感與行為的發展。這一點,已為我國學校道德教育多年來的經驗與教訓所印證。

因而,新的課程標准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准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與現行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准相比較,在課程目標的表述上更為明確和科學。

(二)以全新的設計形式呈現課程內容

現行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是按照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來限定課程內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完全改換了這種方式,而採用以內容標准和活動建議的形式來構架,這樣,就給教學實施者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更大的空間。

內容標准部分由學習領域(如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而至學習主題(如認識自我、自尊自強、學法用法等)再至目標要素(如悅納自己的生理變化、理解情緒的多樣性、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等),闡述學生在不同階段應實現的具體學習目標。對於學生的學習結果,用盡可能清晰的、便於理解和可操作的行為動詞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描述。如前所述,由於課程標准最終要檢驗的是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某一任務或者是否達到了某一目標,因此,內容標準的陳述以學生為出發點,目標的行為主體定位於學生,而不是教師。內容標准沒有採用「使學生……」「提高學生……」「培養學生……」等陳述方式,而是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統一起來表述,如「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

(三)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對改善學習方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本著「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例如:

「從『我心目中的我』『同學心目中的我』『老師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給自己畫像,分析評價的差異,找出前進的方向。」

「嘗試分析自己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責任。就『怎樣做一個公民』進行一次主題討論。」

「調查本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並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設計一個保護環境或珍惜資源的公益廣告。」

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尊重學生個性和獨特發展需要的基礎上,著眼於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開發學生的潛能,幫助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在教學設計中,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鼓勵大膽合理的想像,提倡探索精神,適時地提出一些目標比較明確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通過討論、調查、查閱資料、訪談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因而,新的思想道德課程標准要求「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例如:

「開展向同學推薦一本好書的活動。」

「以我是如何化解與父母的沖突』為題,交流各自解決矛盾的方法,討論分享成功解決矛盾的經驗。」

「以『家長是否可以拆閱子女信件和日記』為題,開展一次學生與家長的對話活動。」

(四)體現了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功能,「評價建議」具有更強的操作性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力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體的評價手段,引導學校的日常評價活動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課程標准中建議採取多種方式、方法進行評價。例如,評價「要客觀記錄和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思想品德狀況及發展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意識」。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法有:觀察、描述性評價、項目評價、談話、成長記錄、考試等。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成長記錄」,建立學生的成長足跡袋,記錄學生在學習思想品德課過程中的各種表現,主要是進步和成就。此項記錄以學生的自我記錄為主,老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讓學生以評價對象和評價者的雙重身份參與評價過程,這是從來未有的。通過這種評價,一方面,讓學生可以以自我記錄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又發展了學生評價自己作品的技能和獨立學習的能力,為全面而客觀地評價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識奠定了基礎。

(五)「教材編寫建議」為教材編寫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為指導教材的編寫提出了一些指導性的意見,這是專門針對當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編寫多樣化的教材而設計的。這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往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往往對教材編寫的內容有比較具體的規定,教材編寫包括課題內容的設置、課題名稱與前後順序等都必須完全依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而新的課程標准,由於其設計上的靈活性,為教材的創造性編寫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依據新的課程標准,完全可以編寫出各具特色的多樣化教材,這為真正實現「一綱多本」、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提供了保證。

新的課程標准在「教材編寫建議」中,除了要求教材要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外,對教材編寫提出「應有足夠的開放性」,還應「考慮地區和城鄉的不同特點」,呈現方式要「有利於學生自學」,還倡導以生活主題模塊的方式呈現標准內容等。這些建議,既反映了新的課程教材理念,又為編寫教材提出了一定之規。也為編寫出各具特色的教材提供了基礎和保證。

參考文獻:

1. 鍾啟泉、吳鐸、羅國振:《道德教育展望》,華東師大出版社200年6月第1版。

2. 〔美〕Robert L.linn等著:《教學中的測驗與評價》,董奇等譯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3. 陳會昌:《德育憂思——轉型期學生個性心理研究》,華文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開創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文件匯編》,團結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學思想政治課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指導意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6. 鍾啟泉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 魏曼華等:《初中思想政治課教材調查報告》(內部資料)2002年。

⑻ 江蘇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標準是什麼教案如何設計呢

1.案例是一個復實際情境的制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