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校本課程民間美術
① 民間美術的傳承與本土文化的認知
在利益成為偶像的時代,外來思潮的傾瀉、多樣性文化生態區域的減少以及國人對本土文化的質疑、淡忘、民族心理的自卑自殘甚至民族精神的徹底失落,都在加速剝離中國民族文化的內核,充滿個性的中國文化正在遭遇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流失,恐怕到了只剩下方塊文字的最後屏障時,我們的文化被連根拔起就不是危言,何談先進與否?
無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和保護,還是民間藝術搶救工程,歸根到底是我們對中國文化根系的生死捍衛。然而,最為根本的拯救是文化血脈的代代相傳,傳承問題不該只是少數人的呼喊與大眾的空洞盲然,作為普及教育之一的中國兒童美術事業能否分擔文化傳承的憂患?兒童美術在塑造部分童年經驗的同時,能否將文化鐫刻在心靈?對此所進行的實驗性探索有可能成為美術界和教育界對當今中國文化所能做出的較大貢獻之一。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根
民族的滅絕首先是她的文化滅絕。新世紀的國際競爭所以從經濟上升到文化,就在於文化制勝帶來民族榮耀和能夠戰勝一切的威力。一個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和靈魂。
文化民族性——民族的基本特質和標識,在成就人類文化多樣性和相異性的同時,還傳達著本民族獨一無二的文化風格與氣質,是維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線。作為人類文化成就中一個真實的精神承載,民族性可以與現代性、國際性共生,卻始終對抗同化。
對民族性的關注,實際是對藝術同一性而不是單一性的深度認識。
「藝術從初始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所有民族,無論他們在何地,都有一個永恆的尋求意義的需要——銜接時間和空間、體驗和事件、身體和精神、理智和情感,人們創造藝術將它們聯在一起,表達除此而外無法表達的東西。」①藝術的基本統一性不能與單一性混淆起來,藝術也最深刻地體現出文化的民族性,顯示「不同力量之間存在的張力和摩擦、對立和沖突。他們趨向不同的方向,遵循不同的原則。」②這種多樣性和相異性並不意味著不一致或不和諧。
但是,文化無法通過物理慣性而保持其現有狀態,「它常遭受物質與精神的變化和衰微,即使它的實體存在延續,也處在喪失意義的不斷威脅中」③。在全球化背景和西方社會國家文化的戰略攻勢中,中國文化民族性的生態困境以及消解危機已顯露於包括美術在內的各種藝術表述方式中。例如已處在近乎滅絕境地的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是中國母體文化、大眾文化,具有原發性和廣泛性,作為中國文化民族性最為傳統與純粹的載體,它不再是單純的藝術形式,而成為一個意味深長的符號——濃縮歷史的記憶、質朴的民族信仰及情感,與中國文化的血脈同根同源,這個符號使我們對自己的文化、中國大眾的生活和藝術有了深度的認識。但是,中國鄉村缺乏特性的城鎮化發展導致民間藝術的自然生態與生存空間受到嚴重破壞,眾多的民間藝術圖式隨著老藝人生命的終結而消亡,即使其中屬於美術的物質性表述還依然存在,但屬於文化的那部分已缺少了原始生態的味道和神奇靈動的本性及生命力。
對文化民族性和物化成果的保護固然可以通過博物館文本記錄、民間美術圖式的原生形態挽救等多種方式來進行,但對中國民族文化的拯救,傳承則是最為根本的方式,或者說傳承本身就是拯救。傳承關繫到中國文化的生存,也必然關聯到未來的中國美術及其製造者還能否持有本民族的文化個性,並對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形成必不可少的影響,如同中國繪畫所曾經達到過的境界。
對中國文化傳承的憂患,是我們在自省後文化主動性與自主性的必然體現,也是我們對藝術本體及其賴以滋養的文化生態的本質關注,更是對本土文化所面臨巨大困境與挑戰的深刻關懷。
傳承不是單純的復制和對傳統文化臨摹者的培養,而是符合文化創新本質的不斷更新和重建——通過全新的理智綜合和復雜的重構活動使中國文化及藝術保持長久生命力的同時還不喪失產生與推動它的原動力——中國民族的內在精神和氣質。
兒童美術與文化傳承
文化的本質以及它與傳承者的關系清晰地告訴我們:兒童是文化傳承的核心。
從童年起,文化與人共生、根深蒂固。彷彿土壤、氣候對於植物,兒童所身處環境中的一切,如建築、音樂、禮儀、審美取向、生活方式等等都作為文化要素在時刻地影響著他們並形成觀念、態度與意識,內化為生命的一部分而成為難以忘懷的童年經驗。性格與本體習慣的形成過程也是將文化和基因溶於生命的過程。
如果傳承從童年開始,在兒童階段就使未來的公民開始認知認同自己的母體文化,不僅順應兒童身心的自然塑造,具有早期優勢,更符合進步社會的教育觀念:社會越發達,就越強調文化民族性的保持。日本西歐等國極其重視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本土文化教育,來培養民族情感和文化鑒別能力,通過教育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繼承者。
兒童美術是童年經驗的自由表達、兒童天性與文化環境互動的必然產物,完全植根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之中。針對兒童美術的這個重要特性,教育者有極大的可能和自由將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注入其中,如水墨畫和民間美術,使兒童美術在塑造孩子心靈的同時,將文化鐫刻於人格上。
但是,文化土壤的變異和民族文化藝術在教育中的長期短缺,已導致中國文化的生命內涵在年青一代的認知中悄悄地蒸發與淡化,作為傳承者的人在兒童時期對本土文化和民族藝術形式感到的是嚴重的生疏和隔膜,取而代之的則是孩子審美趣味甚至食品口味的西化。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只具有種族的生理特徵、習慣性情、而不具備對中華民族的深厚情感和文化的基因氣質,加上當前成人價值取向的功利化對少兒教育的負面影響,都對傳承造成了極為嚴峻的現實困難。
盡管如此,先行者對傳承之路的探索並未因此停止,反而加快了腳步,特別是優秀的兒童美術教育工作者。以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兒童美術純朴率真的自然狀態為前提,從兒童美術和教育為切入點來進行關於文化民族性傳承的實驗性探索有可能成為美術界和教育界共同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和持續發展所做出的重大貢獻之一。
可貴的實踐
2002年六月,在何韻蘭女士的倡議下,由國家教育部藝教委和美協藝委會共同策劃主辦、深圳南山教育協辦的「成就未來——少兒課外美術教育工程」啟動,以在汕頭開幕《中國少兒水墨畫邀請展》作為「工程」的序幕。此展覽採用傳遞方式在全國各地巡展至今,依靠各個地區的文化自主性,如同一條中國文化生命的清流,兩年的時間就穿越了十多個省市直至基層,受到廣泛歡迎。
面對中國發達城市的兒童包括部分教育者在內的盲目崇洋心理和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的現狀,筆者——兒童美術理論家胡暁佩女士策劃和主持了「中國少兒美術國際巡展暨美術教育考察」活動,並於2003年1月在德國進行了首次嘗試,活動在每年的寒暑假舉行,以國際間兒童美術作品的高層學術交流為根本點,以珍貴的人文歷史和城市風貌貫穿其中,讓孩子、家長和教育者直觀感受歐洲藝術的精華,並比較我們本民族的文化,深刻體會中國藝術的魅力和傳統的活力,從孩子、家庭和美術教育作起,使中國寶貴的文化得以鮮活的再現和真正的承傳。2003年11月初在中華世紀壇「還孩子一個率真的童年」大型綜合展示活動作為國際部分展出了該項目的生動成果,孩子們的繪畫日記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活動在展出原創兒童作品的同時採用中國水墨畫材料作為中外師生交流作畫的工具,許多孩子在交流中都成為外國師生的小老師,教他們怎樣用中國的筆墨在宣紙上揮灑、潑墨,怎樣用墨來游戲、創造。當浸潤著民族氣韻的水墨精神滲透到所有參與其中的孩子和成人心中時,也將中國文化拉近了他們的視線與心靈,這種自然的傳承形式真實地具有水的穿透力和墨的濃度。當中國師生看到德國教育者和孩子對水墨的熱烈贊嘆和由衷驚羨時,那種使他們感到驕傲的民族自豪感和對中國文化的自信成為了一生無法忘懷的記憶,並產生重新認知自己文化的強烈願望,這些感言是出自參加活動的小孩,「我只知道畢加索,沒想到德國朋友那麼喜歡水墨,我卻不知道中國水墨畫的大師是誰,回答不出他們的問題,我要學」。「德國的房子很舊,很節約,很美,每個房子都有自己的畫,我回去要讓媽媽掛自己的畫,水墨畫。」。「我能說出愛琴海的傳說,可是老師問我『山海經』,我卻不知道,其他小朋友都不知道。我回去要告訴媽媽趕快給我買書,這是中國的傳說,老師說非常美麗,可是我是中國的還不會講……」。「我家住的是歐式別墅,現在我知道了歐式的建築是歐洲很老的風格,是他們古代的藝術,我們在抄他們的,還不對,我要拍很多照片,告訴爸爸媽媽什麼是好的,亮的大理石,不美」。我們驚異孩子的感悟力,同時也驚異兒童美術及教育在中國文化傳承中所具備的特別力量。
在謝麗芳、劉宇欣等老師的倡議下,2003年7月名為「蒲公英行動」推進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專項課題項目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啟動,子課題延伸至西藏、江西九江、陝西安康、浙江無錫等地。
湘西少數民族地區農業與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背景非常適合本地兒童美術的自然狀態,特有的民間藝術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培植了兒童美術的純朴與率真。民間藝術中混沌的思維模式、架構天地時空與神靈的古老象徵、物我合一的稚拙表述、原生態的符號圖示等都與兒童美術在構型、隱喻和時空表達方式上有許多相似,特別是民間藝術中類似游戲的本能文化表現與生命個體的童年藝術存在著天然的親和力。同時,民間習俗的延續和在生活中的頻繁出現也潛意識地影響湘西兒童的認知和思維,無形中為他們構建了本民族未受侵擾的原初心態和童年經驗,為該地區民間藝術從兒童期開始的本土傳承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態環境。
「蒲公英行動」最可貴之處就在於把優秀民間美術的傳承與最富有創造生命力的兒童美術及教育融為一體,探索出一種在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美術教育中可行的、可持續推廣的民間美術的教育和傳承模式。
民間藝術中混沌的思維模式、架構天地時空與神靈的古老象徵、物我合一的稚拙表述、原生態的符號圖示等都與兒童美術在構型、隱喻和時空表達方式上有許多相似,特別是民間藝術中類似游戲的本能文化表現與生命個體的童年藝術存在著天然的親和力。同時,民間習俗的延續和在生活中的頻繁出現也潛意識地影響湘西兒童的認知和思維,無形中為他們構建了本民族未受侵擾的原初心態和童年經驗,為該地區民間藝術從兒童期開始的本土傳承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態環境。
「蒲公英行動」以民間美術為載體的初步實驗成果於2003年11月初在中華世紀壇「還孩子一個率真的童年」大型綜合展示活動中展出,各參與實驗學校的兒童美術創作,以定位的民族性和材質的民間性倍受關注。
結語
中國民族民間美術是否能以更大的比例納入中小學美術教學課堂,融進我們的兒童美術和教育,通過兒童已有的經驗,以主動、積極的建構方式來獲得對中國藝術的重新認識和對民族文化的基本信念?或者更進一步,通過對兒童的影響傳達至家庭與社會,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注入巨大的希望與動力,甚至拯救民族文化基因瀕臨喪失的命運。
上述的實踐為我們提供的不僅是一個區域范圍內關於兒童與中國文化傳承的有效模式和評價方式,或豐富了以中國地域文化為特色的兒童美術及教育形式,最為根本的是,實驗所探索驗證的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兒童美術和教育與中國文化傳承不可分割的關系,以及它在保護中國文化民族性中的力量和保持人類文化多樣性所可能做出的貢獻。
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中,保持中國文化生態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取決於文化的擁有者和傳承者將它代代相傳的能力。我們還應充分尊重民族文化中智力表現的多樣性、不同環境中兒童個體經驗的差異性,在一個寬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環境中,爭取讓多數兒童都具有能表現和發展對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認同的智力。是兒童美術和教育在人之初的血脈深處注入了本民族的精神,使可貴的傳統在生命本體上得到內在的延續,根深才能蒂固。
② 小學課程包括什麼
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思想品德、健康、社會、音樂、體育、美術、微機、禮儀等。
拓展資料
每個地方的課程都不同,課程是根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的,近年來,農村中小學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建設方面涌現出一些先進典型,他們為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開發和實施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初等教育所做的「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等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的改革實驗,是農村小學地方課程建設的範例。
③ 美術教育校本課程的成功案例有那些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校的校本課程研究和開發,在大家3年的悉心培育下也接出了豐碩的果實!2003年我校的學生參加宜賓市少兒藝術節,美術類獲得了2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10多個優秀獎;舞蹈類獲得了2個二等獎,聲樂類獲得了1個一等獎的優異成績;同年我校的節目《姥姥門前看大戲》,參加縣兩代會和春節晚會演出均獲得了很好的評價,同時我也獲得了「優秀編導」的榮譽;由於我在教學工作的突出表現和對校本課程開發所的成績,同年我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4年我們帶領學生參加宜賓是第一屆少兒藝術考級活動,我校40多名學生參加,取得全部考核通過的優異成績;同年我校又組織了一台「春天的微笑」專場文娛演出和美術書畫作品展,我們的興趣小組的同學又一次充當了生力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受到了領導們的一致好評;這一年又一因為我為學校在文藝工作方面做出的貢獻我再一次獲得 「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05年由我們的舞蹈興趣小組同學參加的快板節目《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代表學校參加縣上的文娛演出又獲得了很好的評價!介於我在藝術教學造詣方面的不斷提高,2004年我又代表縣上參加了宜賓市美術賽課活動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所設計的教案也獲得市一等獎的好成績;同時由於我在對校本課程的不斷研究和總結中我自身在藝術方面的素質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多次代表縣上到北京、成都、重慶、宜賓等地演出,獲得了很多鍛煉自己和開闊眼界的機會。
3年來,我始終堅持不渝、一如既往的開展和研究著我們的校本課程,我感到「任重而道遠」,在過去的時間里不能說已經有了多大的成功,但是小小的成績卻鼓舞了我繼續將這條路走下去的信心和決心,讓我看到了在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道路上的盞盞明燈,我有信心把我們將來的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同時我也要感謝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教育前線的工作者帶來的和煦春風,它吹暖了我的心房,讓我在我的教學崗位上尋找到了做教師的光榮和無限樂趣!
④ 農村小學美術怎樣合理利用資源進行手工教學
挖掘農村小學美術教學資源的嘗試
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實施美術課程總目標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果能大力開發、充分利用各種美術課程資源,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智能、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和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在美術教學中,依據課程標准結合地方實際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校本課程資源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怎樣根據地方特點去挖掘農村小學美術教學資源呢?我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大膽地嘗試,現把我們的做法與各位同仁交流,以期共勉。
一 就地取材 變廢為寶
上好一堂美術課,除了老師精心准備教具,設計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美術活動,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准備的材料和工具。那麼,農村的哪些廢舊資源可以被我們再開發,再利用呢?在材料方面,如廢舊掛歷、年畫,既可以用於欣賞,又可以用於手工製作,背面還可以作為繪畫、剪紙等;塑料瓶,我們可以用於手工和掛飾製作,還可以做成花瓶以及筆盒等;又如雞蛋殼、豆類、瓜籽類,我們用來貼畫及造型訓練;卵鵝石也可以進行手工、雕刻製作;再如,樹葉、樹皮、雜草及藤類,也用來粘貼和手工製作;特別是粘土,我們經常用於作泥塑造型。這樣不間斷地收集、整理,既為我們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又能變廢為寶,養成從小節約的好習慣,從而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
二 發掘資源 活躍課堂
美麗的江漢平原自然環境優越,豐富的自然資源是美術學科開發與利用取之不盡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和具體條件,開發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術教學資源,是我們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要方向。
美術第十一冊第一課《中國古代建築欣賞》,教材安排了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一些建築欣賞,如故宮、長城、布達拉宮、蘇州園林等。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以正規教材為中心,安排欣賞了中國古代最經典的一些建築的藝術特色等內容。第二課時安排了《可愛的荊門》電視教學,以圖片、文字說明等形式介紹了荊門的地理位置、悠久歷史以及燦爛文化,拓展了原有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對荊門的風景名勝、古建築進行欣賞、討論、嘗試線描繪畫,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濃厚。
同時,還組織學生參加地方美協組織的小畫家聯誼活動;參觀地方美術展覽活動;利用節假日去公共場所進行尋求美的足跡……拓寬小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相互間的交流。通過學生與自然的直接對話和寫生體驗,拓展了學生的欣賞視野和思維空間,在學生幼小的心裡播下了美的種子,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樣創造性的開發美術教學資源,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生機盎然。
三 尋覓資源 拓寬視野
民間是一塊內容豐富的文化課堂,鄉土文化讓人目不暇接,美術課教學可以把課堂擴大到教室之外,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融入大自然,和實踐相結合,這樣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讓學生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從而使他們創造出優秀的作品。節日風俗鏈接著人們特有的精神與實踐活動,是美術教學寶貴的素材庫。這一年四季的節日里,民間美術作品記載著人們的生活,豐富和娛悅著老百姓的文化業餘生活。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我拍下了一組照片,有舞龍燈、敲鑼鼓、捏麵人、吹糖人……最多的是花燈,這些照片運用在《民間美術》這一課上,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校園資源 合理利用
校園環境及校園文化是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方面。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首先要著眼於校內現有的課程資源。美術教學中的透視、寫生教學,表現內容中的室外景色、花草樹木等等,都需要利用校園中的現成資源,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另外,校園特有的文化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潛在資源。我們圍繞學校舉辦的運動會、美術展覽、六一聯歡、「愛祖國」演講比賽、學生攝影作品展等活動,本著「重在參與」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去。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
以上是我們在農村美術教學中,挖掘並合理利用美術教學資源的初步嘗試。總之,美術教育的創新需要美育工作者進行不斷的探索,鄉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有熱愛美育教育的恆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來充實課堂。
六月飛雪 發表於2009-7-13 20:00:00
⑤ 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有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 !
⑥ 民間美術對生活和藝術創造有何價值
民間美術能夠融入到教學中,滲透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為民間美術的發展提供較高的平台,從而為民間美術的傳承工作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針對民間美術教學的開展,國家教育部門也有明確的規定。「美術課程標准」中提到了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傳統的美術藝術,培養學生更加豐富的審美氣質。尤其是一些當地的民間美術形式,學校應該加大開發力度,進行校本課程的制定,讓學生了解和熱愛家鄉珍貴的美術藝術。在學生的美術教學中,將點滴的傳統文化滲入其中,利用現代的教學方法和觀念,拓展學生的創造思維。作為學校來說,應該給傳統美術資源合理的生存空間,給予民間美術課程一定的重視度,將其作為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時,要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進行教學的開展,幫助學生接觸更多關於民間美術內容與方法的知識,讓學生感受民間美術的藝術力與生命力,為民間美術的可持續發展鋪路搭橋。
民間美術教學開展的價值
民間美術即具備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又兼備了較高的審美價值。不同的藝術形式和美術作品都各具特徵,蘊含了豐富的審美情趣,在教學實踐中其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民間美術教育的實施可以提升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及品鑒的能力。民間美術不僅僅是單一的美術形態,雖然其色彩、結構與造型都具有一定的中國元素,但也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的思想。尤其是少數民族美術中的紋飾圖案,對圖騰的崇拜,對和諧的探索更充滿文化思考。農村地區民間的剪窗花,通過簡單的動植物的形象刻畫,來寄予對生活的美好期盼。可見,民間美術的意識形態蘊藏了無盡的知識,同時也傳達了無數的信息。只要為學生打開一扇藝術的窗戶,才能幫助學生挖掘美術教育中的興趣所在,才能讓學生對民間美術有更深的認識和豐富的情感體驗。
第二,民間美術教育的開展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創造力。世上任何一門藝術都離不開創造,創造是藝術生命的動力。民間美術的發展其實就是藝術創造力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它又反哺於對人才的培養。藝術創造離不開創造思維的拓展,顯然民間美術教育的優勢在於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並且指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民間美術是汲取了傳統文化精髓的產物,可以引發學生研究與探討的興趣,自主的進行觀察與認知。所以,在教育實踐中挖掘學生豐富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創作激情,鼓勵學生自信的進行藝術創作的探索,這無疑是對學生藝術創造力的開拓。
第三,民間美術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民間美術教育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口傳心授的教育方式,而是要契合現代的教學理念進行科學的教學開展。現代的美術教育理念認為實踐能力與基礎技能同等重要,實踐使學生藝術能力升華。所以,在實踐教學中不僅要鼓勵學生創新,還要幫助學生構建整合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實現全面人才的培養目的。由於民間美術形式的內涵是豐富的,藝術形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知識需要我們不斷的開發。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學實踐中不僅通過雙手來體驗了不同藝術種類的差別,而且還需要進行觀察與思考,來豐富和體驗藝術內涵,讓學生不斷的進行實踐的探索,呈現民間美術寶貴的藝術價值。
結語
民間美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重要的內容,體現了廣大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的不斷推進,學校已經成為挖掘、保護和傳承民間美術的重地。民間美術結合學校資源進行美術教育,即是對民間傳統的美術內容是一種傳承,又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開展是一次新鮮的嘗試。顯然,民間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開闊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作為美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挖掘民間美術的綜合價值,有意識的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是將來我們進行美術教育工作的內容之一,也是教學工作者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孜孜不倦追求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