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論課程教學大綱
Ⅰ 現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課程標准是同一個嗎,如果不是,又什麼區別
語文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大綱的發展
Ⅱ 我國先後頒布過哪些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
建國前有
1902年 欽定蒙學堂章程
1902年 欽定小學堂章程
1904年 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
1904年 奏定高等小學堂章程
1912年 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
1916年 國民學校令施行細則
1923年 新學制課程標准綱要小學國語課程綱要
1929年 小學課程暫行標准小學國語
1932年 小學課程標准國語
1936年 小學國語課程標准
1941年 小學國語課程標准
1948年 國語課程標准
建國以後:
1950年《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准(修正草案)》
1954年 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初步意見
1955年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初稿)》
1956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
1963年《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1980年 《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1986年《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1988年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初審稿)》
1991年中小學語文學科思想政治教育綱要(試用)
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
2000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
課程標准有
2002年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
Ⅲ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是怎樣規定寫字的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認識常用漢字三千個左右,其中要求掌握二千五百個左右。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識字任務(認識二千四百個左右,其中百分之八十要求掌握)。
在識字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學過的詞要能正確的讀、寫,懂得意思,大部分會用。
識字教學要改進方法,提高質量。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要在語言環境中教學識字,把字的音、形、義緊密的結合起來。學過的字要力求在閱讀和寫作中經常運用,使學和用結合起來。
漢語拼音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要充分發揮漢語拼音的作用。小學一二年級教學漢語拼音,以後各年級都要重視漢語拼音的復習鞏固,繼續用它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
教給學生查字典是培養語文自學能力的重要措施,必須予以重視。要教學生學會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並會用數筆畫的方法查檢難字,逐步提高查字典的速度,養成查字典的習慣。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在寫字教學中,要認真教給學生寫字的基本知識,
認識哪三千個和掌握哪二千五百個常用漢字,可根據教材和教學實際具體安排,這次大綱不作統一規定。
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各種筆畫、結構和書寫方法。要由易到難的進行寫字教學。
要教學生學會寫鉛筆字、鋼筆字。學會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把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要教學生學習寫毛筆字。學會正確的執筆、運筆的方法和寫字姿勢。字要寫得正確、勻稱、干凈。從描紅、仿影到臨帖,逐步培養學生寫毛筆字的能力。
要使學生認識寫字訓練的重要意義,自覺的下功夫練習,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
教師要起示範作用,板書和批語的字要寫得規范、工整。
在識字教學改革實驗中,要注意不能增加學生負擔。
教學大綱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學校各門學科的目的的任務、教材綱目和教學實施的指導性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規定各門學科的知識、能力的范圍和結構,體現了國家對各科教材與教學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各門學科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
教學大綱一般有說明和正文兩部分組成。每門學科的教學大綱既是本門學科的課程標准,又是本門學科教學的基本。
教學大綱有四個方面的功能即教學大綱是編寫教科書的依據,是進行教學的依據,是評定學生學習成績的依據,是評估教師教學質量的依據。
一、建國以來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建國至今,我國一共頒布了一個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五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他們是1952年《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准(修訂草案)》,1956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1963年《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1986年《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
(一)1956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
由說明和「教學大綱」兩部分組成。這部大綱是學習蘇聯的產物,它的特點:第一,專辟一部分講漢語教學,讓兒童在語言實踐中認識和運用語言規律等對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語言教學有指導意義。第二,閱讀教學採取講談法,把語文課講的詳而又詳,這對加強閱讀教學有重要作用,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導致了後來把語文課講成文學課、閱讀教學進行串講串問,繁瑣分析課文內容的弊端。但它還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教學大綱,也是迄今為止最詳盡的教學大綱。
(二)1963年《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
這部大綱的特點是:
(1)明確提出「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第一次明確了語文學科這一工具性的特點,回答了語文學科的性質問題。
(2)強調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重視「雙基」是1963年大綱的又一顯著特點。大綱規定,在小學階段「使學生認識3500個常用漢字」,「在一二年級教學生掌握半數左右」。這個識字量,是建國以來也是迄今為止幾部大綱規定的最大識字量。
(3)提出選文要體現文道統一,教學要貫徹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不可分割的原則,這部大綱把語文教學重新引向正確的軌道,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三)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學校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這部大綱包括前言、正文和各年級教學要求三大部分。它既是教育事業撥亂反正、語文教學正本清源的結果,又是對建國以來28年語文教學經驗的初步總結。其中對生字提出兩種不同要求、課文分為三類,兩三課之後安排基礎訓練的教材編排方法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學思想,體現了時代要求。
(四)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
自198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國家教委著手制訂義務教育各科教學大綱,於1992年頒布供全國試用。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共六章。第一章「前言」,第二章「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第三章「教學內容和教學提示」,第四章「課外活動」,第五章「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主要問題」,第六章「各年級的具體教學要求」。
這部大綱從制訂到頒布,歷時六年之久。大綱制訂的過程,集中了全國小學語文教育界的智慧,吸收了方方面面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有一些新的特點:
(1)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表現在對學科性質、語文教學的意義、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思想、方法的闡述中。如,從語文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明確提出教學目的。
(2)面向全體學生,適當降低語文教學要求,表現在把小學階段的識字量調整為「學會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適當降低作文要求等方面。
(3)各年級教學要求規定的明確、具體。每個年級按「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聽話、說話」「閱讀」「作文」五個方面提出20條教學要求。
(4)調整了大綱結構。增加「課外活動」一章。以適應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和教科書實行「一綱多本」的需要。這部大綱是我國頒布的第一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它對於在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以及推進語文課程、教材、教學方法的改革,有著重大作用和深遠意義。
Ⅳ 新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新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在網上可以搜索到。甚至還有解析版的。
Ⅳ 人教版小學教學大綱以什麼為模式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實施「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進一步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文化和科學技術素質,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我部組織制定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計算機應用基礎、物理、化學等七門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大綱(試行)和機械工程力學、機械制圖、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等十六門部分專業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大綱(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這些教學大綱是規范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和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學校組織教學活動、評價教學質量的依據,也是高等職業院校對口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進行文化基礎和相關的技術基礎課程考試的依據。各地、各行業要按照《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0]2號)的要求安排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工作,並結合制定中等職業學校相關專業的教學計劃,統籌安排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充分發揮這些課程在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中的作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學研究機構要組織好大綱的實施工作,及時開展師資培訓和教研活動,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廣大教師運用新教學大綱的能力。?各地、各行業要認真收集新大綱試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並及時將修改、完善大綱的意見和建議報我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目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試行)附件一日常交際用語簡表附件二話題附件三語法項目表附件四詞彙表
Ⅵ 總說《教學大綱》,這《大綱》是什麼啊
現在課程標准代替了多年實行的教學大綱,名稱變了內容變化也很大,以語文學科為例請參考以下內容: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50年的變遷
語文教學大綱,也叫「課程標准」或「課程綱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有關語文
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語文教師施教的重要憑借,也是編寫和使用語文教材的總綱。它
和語文學科是同時產生的,不過起初比較簡單,只能算是雛形。20世紀20年代,我國語文教
育史上出現了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語文」(當時叫國語、國文)「教學大綱」(當時稱作
「課程綱要」)。新中國成立5O多年來,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經過了7次比較大的變遷,了解
這一點,對於理解半個世紀來語文教學所走過的曲折道路,總結歷史經驗,探索語文教改的
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次,開始於1950年。新中國剛成立,還沒有來得及制訂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但在1950年
發行使用的初、高級中學兩套語文課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名義寫的兩個
《編輯大意》,實際上就起到了大綱的作用。「大意」採用了「語文」這個新的學科名稱,
提出了「聽說讀寫四項並重」的教學原則。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大意」存有明顯「思想
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實行漢語文學分科教學,教育部頒布了初高中《文學教學大綱(草案)》和
《初級中學漢語教學大觀(草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第一套嚴格意義上的中學語文教
學大綱。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頒布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50年代末6O年代初,針
對1958年「大躍進」時期語文教學質量嚴重下降的現實,語文界開展了關於語文教學目的任
務和怎樣教好語文課的大討論,在很多問題上取得了共識。這個大綱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制訂
的,它明確指出:「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並且規定:「中學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現代語文的
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具有初步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同時,大綱還針對語文教學的實際,
明確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語文課講成政治課,也不要把語文課講成文學課。」大綱富有遠
見地提出了「文質兼美」的選材標准,要求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課文,要「具有積極的思想
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形式,足為學生學習的典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應「簡明扼要,切合實
用」;在教學方法上,主張回歸傳統,提倡多讀多寫多練。這些對以後的語文教學均有深遠
的影響。不足之處是受「階級斗爭為綱」、「反修防修」的影響比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行草案)》。這個
大綱的重大貢獻,就是結束了中學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無綱可循的混亂局面。大綱提出的
「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教學」的選材標准,要求語文知識教學力求「精要、好
懂、好用」,教學要「提倡啟發式」等,在撥亂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於受時代
的限制,這個大綱比較粗糙,而且帶有明顯的「左」的餘味,如一再強調「政治標准第一」
等。1980年,就這個大綱進行了修訂,在許多方面基本上恢復了1963年大綱的面貌,並且第
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根據語文課的特點進行,必須在讀寫訓練過程中進行」的要
求。
第五次是1986年國家教委頒布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其宗旨是「降低難度,減輕負
擔,明確要求」。大綱進一步強調了語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第一次從素質教育及培養「四
有」公民的高度來強調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滲透在教學過程
中」,在教學目的中還增加了「開拓視野、發展智力、培養健康的審美觀」的要求。為了減
輕學生負擔,大綱明確規定「不用(語文基礎知識的)名詞術語考學生,只考運用能力」;
刪去了邏輯知識部分;規定了190篇基本篇目作為考試的范圍,其他篇目各地可以相機處
理,這就為實行「一綱多本」創造了條件;為適合教材編寫「一綱多本」的需要,大綱還刪
去了關於教材編排規定。這些都是具有突破性的改革。這個大綱雖然是建國後頒布的第一個
「正式」的大綱,但是鑒於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和九年義務教育的全面實施,到1990年
國家教委就頒布了修訂本。主要修訂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根據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的精
神,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二是進一步降低了難度,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大綱把原來
「教學目的」中關於「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話移到前言之中,並第一次提出了「為
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的要求。然而,這個大綱仍然是個過渡性的,語文
教學迫切期待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和與之相適應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
第六次是1995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它反映了當
時人們對義務教育性質和任務的理;解以及對語文教學規律的新的認識。與建國以來所頒布
的幾個大綱相比,它在內容上和框架上都有一些新的特點:(l)終端性鮮明。與以往大綱
初高中合編、內容以高中畢業為「終端」不同,這個大綱以初中畢業為九年義務教育的「終
端」,因此有了初中語文獨立的、明確的教學目的,就是使學生「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
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而且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比較具
體,容易操作。(2)注重基本素質的培養。例如: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列
入了教學要求,把能力訓練列入了教學內容並作為核心部分,對漢語基礎知識教學的內容和
要求作了一些調整,還第一次把課外活動列入了教學內容等等。(3)注意了導向性和靈活
性結合。在導向性方面,一是強調了語文能力的訓練和語文行為習。慣的培養;二是重視了
語感和語境意識的培養;三是強調了思路分析和表達方式的探究。此外在加強思想教育、重
視語文課外活動、注意思維能力訓練、強調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方面,也都有鮮明的導向
性。同時,大綱還注意了靈拓性,即給予教材編寫者和語文教師必要的、靈活處理的余
地。
1996年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供試驗用),是與初中大綱配套的。
根據這個大綱編寫的教材,1997年開始在兩省一市(江西、山西、天津)普通高中試驗,
2000年秋季在全國普通高中實施。這個大綱吸收了語文教學改革和語文教育科學研究的成
果,體現了許多新的精神,如對語文學科的性質的表述是:「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
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它第一次提出了「發展個性和特長」的要求,還對語文能力的訓練
進一步提出了量化的要求。這個大綱規定,語文課程由學科類課程和活動類課程組成,學科
類課程又分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改革的力度明顯加大。
第七次是2000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和《全日制
普通 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的頒布。1999年,教育部下發了《九年義務
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徵求意見稿)》,2000年3月,「試用修訂版」出
版。這個大綱由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教學評估、教學設備5
個部分,外加2個附錄組成。對於語文學科的性質,這個大綱是這樣表述的:「語文是最重
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目的則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
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提高閱讀、寫作和口頭交際能力,發展學
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和過去的大綱相比,新大綱有很大的進步,
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並重的精神。教學要求也具體化了,有的還量化了,如要
求學生識字量為3500字,默讀速度為每分鍾5OO字左右,課外自讀每學年不少於8O萬字(其
中文學 名著2~3部)。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次,字數不少於0.7萬字等。「教學評估」
和「教學設備」兩部分是新增加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對教師的評估要「重視教師的
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不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惟一的評估依據」等。兩個「附錄」分別
是《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和《課外閱讀推薦書目(任課老師可補充推薦)》。這些都是富
有創意之舉,和歷次大綱的修訂相比,這是變動比較大的一次。
同時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是與初中大綱配套的,
所以在基本結構上是一致的,只是要求更多也更高一些了。如「教學目的」的要求是「要在
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
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頭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
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
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再如,閱讀一般的現代文的速度要求每分鍾不少
於600字,課外自讀文學名著(10部以上)、科普書刊和其他讀物,不少於300萬字,作文每
學期一般不少於5次,三年中其他各類練筆不少於3萬字,45分鍾能寫6OO字左右的文章等。3
個「附錄」分別是《重點掌握的常見文言詞》(實詞150個,虛詞18個)、《古詩文背誦篇
目》(古文22O篇、詩詞曲50首)、《課外閱讀推薦書目(任課教師可補充推薦)》。
縱觀建國以來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發展軌跡,不難看出,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逐步成熟、
逐步完善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總結語文教學的經驗教訓的過程。2OOO年3月出版的大綱,
初、高中分別標明的是「試用修訂版」和「試驗修訂版」,這就預示著,語文教學大綱在今
後相當長的時間內,還要不斷地進行修訂。世紀之交的語文教育大討論,現在還在進行著、
它已經影響了而且將繼續影響著語文教學大綱的修訂。
Ⅶ 現在小學語文教學是以 教學大綱 還是以 課程標准 為依據
教學大綱是幾年前老師教學的參照依據,課程標準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制定的現行標准,教師依據課程標准制定教學計劃等。 專門有一本小冊子來介紹小學課程標准,
Ⅷ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在哪可以找到急急急!!!各位大俠幫幫我
這種書一般挺少的,你可以去小學找語文老師復印一份。估計新華書店都不一定有的。
Ⅸ 小學語文課程綱要和教學計劃的區別
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內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容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並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