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本課程報道

校本課程報道

發布時間: 2021-03-02 01:21:13

A. 怎樣科學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上篇:課程專家指導——校本課程開發:觀念與操作

摘要: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由學校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或規定的課程科目,在分析校內外環境和資源的基礎上,針對特定學生群體自行開發和實施的課程,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殘疾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課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那麼,作為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主體,特殊教育學校和教師應當怎樣科學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近年來,隨著我國盲、聾、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出台,隨著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改革的深化,隨著人們對特殊教育對象特點和需求的認識與研究逐步加深,這一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關注,不少特殊教育學校和教師進行了積極探索,本刊曾陸續刊登了相關報道和各類研究文章。不久前,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分會在江蘇常州召開了全國聾校校本課程開發研討會,本刊派員全程參加了研討活動,並在會議交流討論的基礎上,特邀部分與會專家和基層特殊教育學校代表撰文,就如何科學地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本期「觀點」選刊其中部分文章。今後,我們還將在本刊各欄目中繼續就此話題展開進一步研討,歡迎全國盲、聾、培智等各類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校長和特殊教育研究者繼續關注,並參與特殊教育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及其研究,努力讓課程改革之光真正照亮殘疾學生的一生。

B. 寫新聞為主的作文

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小學生普遍有厭惡寫、害怕寫的心理傾向。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在某一學科上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態度。學生只有喜愛作文,才會「樂於表達」,從而走上作文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啊,作為中年段語文教師,怎樣讓學生在作文起步階段讓學生喜歡上作文呢?我一直在積極探索著。 《語文課程標准》中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同時「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想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開發寫作資源,引導學生在靈活多樣的習作實踐中自由表達,創意表達,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才能更好地凸現師生生命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學生的作文熱情,改變學生難學難寫的作文現象,讓學生樂用,勤用用自己的筆來描繪這精彩的世界。在實踐中我遇到了一次豁然開朗的機會: 一、新聞啟發,找到作文切入口 2004年9月,我校開設了「新聞文化」校本課程,本著堅持以學生發展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鍛煉學生採集、整理、傳播各種信息的能力為目標,我每周都開展一系列「新聞」主題活動,學生參與新聞活動的興趣也很濃。同時,我又參加了校「作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的子課題研究,仔細研讀了新課標中中年段習作目標及綜合性學習目標後,我覺得新聞關注的是社會(生活)現象,而作文又來源於生活,准確、真實地記錄生活,何不把新聞文化引入作文教學,讓學生有機地融入社會,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呢? 二、新聞引路,引出作文活水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家都懂得作文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怎樣讓學生的習作鮮活起來,首先要讓其生活豐富起來,其中最關鍵的是老師和學生都有一顆關注的心,有一個思考的腦。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用純凈的心靈去觸摸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用眼睛去發現大千世界的真善美,用耳朵去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用心去體驗成長道路的的點點滴滴。而「新聞」是社會的晴雨表,現實的溫度計,時代脈搏的記錄儀,有著鮮活的內容,若以此為引子,還怕引不出學生作文的活水源?於是我帶著學生用「新聞眼」探索起作文路。 記得前蘇聯教育家贊克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可見,誘導學生寫作的濃厚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只有當學生對作文話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他們才會用心去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去寫作。記得在一次《陽光三月》作文公開指導課上,我先讓學生談自己關注的新聞現象,當學生談到「雷鋒現象」時,有的說學雷鋒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有的說學雷鋒要看別人是否真的需要幫助,有的說現在的「學雷鋒」有「造假」現象,還有的說學雷鋒不能「三月里來四月里走」,不要只在3月5日才做……你看,這「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就打開了學生寫作的活水源了嗎? 三、新聞架橋,架起作文七彩虹 1、積累素材——有東西可寫 (1)給學生一個看電視、看報的機會,讓他們班事、校事、國家事,事事關心。 這是一個信息社會,我們的小課堂已滿足不了學生的信息需求。正如也像大人一般,我們的學生也需要有飯後的談資,而新聞文化課的開設既豐富了學生的精神家園,同時又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社會信息,因此,我們不妨給學生這樣一個看電視、看報的機會,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信息採集起來,找到一個感興趣的談話主題。因此,我還發動家長允許並引導學生看一些新聞類節目。 記得在一次「三月新聞回顧」中,學生感興趣的新聞話題各式各樣,有的是「常州來了新市長」;有的是「蘇丹紅事件」,有的是「我身邊的好黨員」;有的是「我們班級的小雷鋒」;有的是「關愛殘疾人」;有的是「加油——校運動隊」……這些新聞有的是他們搜集的,有的是自己編寫的,件件說得頭頭是道,談得津津樂道。正是由於這些新聞,有些是他們親眼目睹的,有些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有些是與自己家庭息息相關的,調動了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熱情,也為學生習作選材做了一定的向導作用。 (2)豐富的新聞活動,使學生多角度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作文素材庫。無論是學生在採集新聞,還是整理新聞,或是在參與小記者活動進行新聞采訪和報道的時候,豐富的實踐活動,新鮮的新聞人物和事件都會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文字稿件、圖畫、照片就是他們作文的「小倉庫」。生活中精彩的鏡頭、難忘的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典型的事例、生動的片段等無形中就組成了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徹底解決「無米下炊——沒東西寫」的尷尬。 2、學習方法——有內容會寫 (1)認認真真整理新聞現象 自從開設了新聞文化課,我們班同學都越來越喜歡看新聞類的電視節目了,每人都有一本新聞採集本。但有時他們採集到的新聞內容比較長,不利於播報,這就需要一個整理加工信息的過程。由於學生還處在中年級,這方面能力比較薄弱,因此,我引導學生抓住中心,找關鍵詞,把時間、地點、主要事件歸納一下,正如作文中的總起句一樣力求做到簡明扼要。我還在整理新聞的基礎上,在班級開設了「新聞早點」,每天有隊員把當天國內外重大事件整理出「一句話新聞」作為早點奉獻給大家。 (2)熱熱鬧鬧開展新聞播報 作文教學中,在寫之前,我們常常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新聞內容,因為只有在交流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學會寫作。因此,我引導學生模仿節目主持人及新聞記者進行新聞播報。播報時注意清楚地說清時間、地點、主要事件;還要注意播報時的舉手投足,神態語氣,儼然把自己當作一名小記者。於是,我想到了把同學們最愛看的「社會寫真」欄目搬到課堂上,以推選、自薦、開火車或擊鼓傳花或社團形式輪流讓全員參與新聞播報,並在活動中評選最佳新聞播報員,使學生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懂得如何說清新聞現象,既訓練了學生「聽、說、讀」的能力,也為寫作打好基礎。 (3)扎扎實實進行新聞練筆 對於中年級孩子來講,我主要教他們練習寫簡單的新聞稿和新聞評論稿。新聞稿要求有一定時效性,因此,要以最簡短的方式讓讀者立即明了報道的主要內容,能注意寫清五個「W」與一個「H」: Where, When, Who, What, Why, How,把新近發生的重要事情報道清楚;至於新聞評論稿是在新聞稿的基礎上發表自己一定的看法,既要有「新聞」部分,又要有「評論」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用於介紹新聞事實,這段文字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則消息,所以按新聞的一般寫法即可。另一部分是在新聞事實的基礎上發表的言論評說,這是評論的主體部分,有自己的觀點,說的有道理就行。 此外,我還在班內成立了小記者培訓社,傳授一些簡單的新聞基礎知識;新聞的基本要素;新聞的體裁;怎樣采訪及作筆記;攝影技巧;怎樣提煉和選取主題;怎樣選取材料;如何寫出簡練的文章;怎樣製作新聞標題;怎樣投稿等,可以看出,這其中的很多直接可以轉化為學生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手把手地帶他們進行新聞采訪活動,讓學生不僅知道了文章「寫什麼」,還懂得了「怎麼寫」,讓他們學會總結,幫助學生寫出新穎獨創、思想深刻的作文,進而提高寫作水平。經過培訓,這批小記者活躍在校園、社區,每周向我們的校園網投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新聞活動中學會了寫作。 上海作文教學特色學校竹園小學的校長田榮俊在《給作文捎去一篇美麗》中曾寫道:「作文,折射著生活的精彩;作文,迸發著靈感的火花;作文,洋溢著生命的激情。生活的精彩,教會了我們去觀察,去思考;靈感的火花,激發了我們去傾吐,去張揚;生命的激情,告訴了我們去揮灑,去燃燒。作文,原來是這樣的美麗。」當我讀到這段文字時,我被作者那澎湃的詩人激情打動了,我想,如果能堅持巧妙地將「新聞文化」運用在寫作中,寓教於樂,充分調動興趣,激發潛能,使學生能捕捉到生活的精彩,激起靈感的火花,發自內心地樂學愛寫,一定能寫出美麗的作文來!

C. 怎樣寫新聞作文

寫新聞與學校語文課的作文是很不相同的。作文只要文字通順、敘述清楚、筆調優美,就是好作文,不一定要求真實,也不是為了發表。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要面對廣大讀者,考慮他們的興趣,同時還負有宣傳黨的政策的任務;新聞的體裁也相對分明,寫作各有要求。下面談談主要的三種新聞體裁。

一、 先搭架子再寫文章
構思是一切寫作的基礎。提筆前一定要想好自己准備寫什麼,確定中心思想,通常中心思想體現在標題上。然而在來稿中,標題與內容不搭界或題大事小的情況經常可見。接著要考慮我怎樣寫,為文章搭好架子,先說什麼,後說什麼,結尾最後使用哪項素材等等。然而在來稿中,許多文章顯然缺乏對結構的思考,走題、詳略不當、套話連篇的現象十分嚴重。這兩點對新聞寫作來說應該是不言而喻的,但就是在這個方面,問題實在太多,包括一些專職通訊員,也常忽視這些最基本的寫作要求。文字倒是通順,卻不知所雲。所以,在談具體寫作時,先要求每個人自己想好:我要寫什麼、我准備怎樣寫(包括採用各種體材)
二、 消息寫作
消息是新聞體裁中,最常見的一種,它的目的是簡潔、客觀的文字,向讀者報告新近發生的事實宣傳什麼,消息的客觀性原則不允許記者在其中發議論或作出判斷。即使想報道宣傳什麼,也必須「用事實說話」,通過選擇所報道事實來表達傾向,不能由記者在消息中發表議論。

一般的事實性新聞,採用「倒金字塔結構」的教多,即整條消息根據一件事實的方方面面內容,按重要性程度來安排敘述的層次和段落,於是就形成以下「頭重腳輕」或「虎頭蛇尾」的報道結構:

1. 導語。事實中最重要或最精彩的部分,或事實的關鍵點,安排在導語中向讀者報告。導語中,又要把最重要、最精彩的話,作為第一語。

2. 進一步說明或解釋導語中談到的事實的材料。這些材料仍然按照問題的輕重緩急安排,可分為若干段落。

3. 必要的背景材料,也按照重要程度編排。

4. 次要的補充材料。
如果將這樣的消息從後面刪節,刪到只剩下導語,甚至只剩下一句話,它仍然可以獨立存在,並清楚地告訴讀者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顯然,導語在消息中的位置舉足輕重,一定要寫好。
導語主要有四種類型:事實性導語:概括性導語;描寫性導語;延緩性導語。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採用那一種。關鍵把握兩點:理解所報道事實的關鍵之點;及時找到最能夠打動讀者,引導他們繼續看下去的動詞或短語。

導語一般要涉及以下四方面內容:1,簡要告之讀者具體、明確的事實;2,事實發生的時間;3,新聞來源;4,發生的地點。

其他常見的消息結構,還有積累興趣結構、時間順序結構、提要結構等等。

三、通訊寫作
不拘一格地具體而詳盡地報道事實,便形成另一主要的新聞體裁——通訊。通訊的共同特徵,是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的方式綜合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不論報道的是事件還是人物,它一般要始終圍繞「人」做文章,通過人的活動和思想展事實,因而一般地帶有情感色彩,這正是通訊的魅力所在。通訊協作比消息靈活,允許記者表達傾向(當然,某些通訊也可採用客觀報道的方式),但寫好了不容易,因為需要更扎實的文字表達功底。

通訊要求非常明確主題,提煉好通訊的主題,通常通訊成功的關鍵。這需要深入分析事實的特點,了解發生的背景和時代精神。這方面可窺見作者的分析能力和思想水平的高低。

通訊的結構類型靈活多樣,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1,「一條龍」式,即時間上的縱向結構。
2,「破西瓜」式,即空間上的橫向結構。
3,「剝竹筍」,即從簡單、表達化向縱深發展,最後達到高潮,點破主題。詳略得當、前後呼應,是通訊寫作中需要經常考慮的問題。

D. 校園新聞詞語稿

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小學生普遍有厭惡寫、害怕寫的心理傾向。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在某一學科上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態度。學生只有喜愛作文,才會「樂於表達」,從而走上作文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啊,作為中年段語文教師,怎樣讓學生在作文起步階段讓學生喜歡上作文呢?我一直在積極探索著。《語文課程標准》中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同時「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想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開發寫作資源,引導學生在靈活多樣的習作實踐中自由表達,創意表達,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才能更好地凸現師生生命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學生的作文熱情,改變學生難學難寫的作文現象,讓學生樂用,勤用用自己的筆來描繪這精彩的世界。在實踐中我遇到了一次豁然開朗的機會:一、新聞啟發,找到作文切入口2004年9月,我校開設了「新聞文化」校本課程,本著堅持以學生發展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鍛煉學生採集、整理、傳播各種信息的能力為目標,我每周都開展一系列「新聞」主題活動,學生參與新聞活動的興趣也很濃。同時,我又參加了校「作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的子課題研究,仔細研讀了新課標中中年段習作目標及綜合性學習目標後,我覺得新聞關注的是社會(生活)現象,而作文又來源於生活,准確、真實地記錄生活,何不把新聞文化引入作文教學,讓學生有機地融入社會,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呢? 二、新聞引路,引出作文活水源「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家都懂得作文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怎樣讓學生的習作鮮活起來,首先要讓其生活豐富起來,其中最關鍵的是老師和學生都有一顆關注的心,有一個思考的腦。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用純凈的心靈去觸摸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用眼睛去發現大千世界的真善美,用耳朵去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用心去體驗成長道路的的點點滴滴。而「新聞」是社會的晴雨表,現實的溫度計,時代脈搏的記錄儀,有著鮮活的內容,若以此為引子,還怕引不出學生作文的活水源?於是我帶著學生用「新聞眼」探索起作文路。記得前蘇聯教育家贊克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可見,誘導學生寫作的濃厚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只有當學生對作文話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他們才會用心去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去寫作。記得在一次《陽光三月》作文公開指導課上,我先讓學生談自己關注的新聞現象,當學生談到「雷鋒現象」時,有的說學雷鋒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有的說學雷鋒要看別人是否真的需要幫助,有的說現在的「學雷鋒」有「造假」現象,還有的說學雷鋒不能「三月里來四月里走」,不要只在3月5日才做……你看,這「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就打開了學生寫作的活水源了嗎?三、新聞架橋,架起作文七彩虹1、積累素材——有東西可寫(1)給學生一個看電視、看報的機會,讓他們班事、校事、國家事,事事關心。這是一個信息社會,我們的小課堂已滿足不了學生的信息需求。正如也像大人一般,我們的學生也需要有飯後的談資,而新聞文化課的開設既豐富了學生的精神家園,同時又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社會信息,因此,我們不妨給學生這樣一個看電視、看報的機會,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信息採集起來,找到一個感興趣的談話主題。因此,我還發動家長允許並引導學生看一些新聞類節目。記得在一次「三月新聞回顧」中,學生感興趣的新聞話題各式各樣,有的是「常州來了新市長」;有的是「蘇丹紅事件」,有的是「我身邊的好黨員」;有的是「我們班級的小雷鋒」;有的是「關愛殘疾人」;有的是「加油——校運動隊」……這些新聞有的是他們搜集的,有的是自己編寫的,件件說得頭頭是道,談得津津樂道。正是由於這些新聞,有些是他們親眼目睹的,有些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有些是與自己家庭息息相關的,調動了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熱情,也為學生習作選材做了一定的向導作用。 (2)豐富的新聞活動,使學生多角度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作文素材庫。無論是學生在採集新聞,還是整理新聞,或是在參與小記者活動進行新聞采訪和報道的時候,豐富的實踐活動,新鮮的新聞人物和事件都會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文字稿件、圖畫、照片就是他們作文的
祝您早日找到滿意的答案!

E. 如何開發地理校本課程

從這篇文章,結合你校的情況
我校地理校本課程開發初探
摘要:新課程管理的三級體制,賦予了廣大教師更廣闊的課程開發的天地。學校可以根據學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老師的特點,通過各種方式,如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對國家地理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國家地理課程和地方地理課程校本化、個性化、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特點和需要的地理課程,即地理校本課程。本文主要是對本校地理校本課程開發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校本課程 新課程標准 教學資源 課本資源

一 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根據新課程標准,國家課程分為三個管理體制,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校本課程又稱學校本位課程,是基於學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和學生、老師的特點,通過各種方式,如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等,對國家地理課程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國家地理課程和地方地理課程校本化、個性化、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特點和需要的地理課程。
校本課程是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完善和補充,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和需要開發相關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基於這樣的條件下,我校地理也根據國家課程標准以及自身的條件設計了以下的課程:
表一 地理校本課程
地理校本課程 課程名稱 適用年級 總課時 課程類型
神秘的宇宙 高一級第一學期 16 選修
東莞市工業區位研究 高一級第二學期 8 選修
本鎮城鄉規劃 高一級第二學期 8 選修
東莞市產業轉型的思考 高二級第一學期 16 選修

二、校本課程設計的思路與建議
(一)制定目標、明確要求
校本課程的設計不能違背國家課程的要求,同時也不能隨意地開設。因此,在設計課程的時候必須要明確課程的目標以及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夠讓學生「玩玩」就算。應該明確課程應該培養學生怎樣的素質,最後要求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麼成果。
1、制定目標
每個課程的開設都應該有一具體的目標。而地理課程的開設應該滿足四個目標:
第一,要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地理是一門研究人地協調發展的科學,任何有關地理的學習都應該從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的發展觀出發,讓學生懂得只有人地系統協調發展才是我們所需要的持續發展。
第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地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通常情況下地理課程是每星期兩節課,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因此通過校本課程的實施的,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操以及作為主人翁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學生對家鄉的情感源於對家鄉的了解以及主人翁地位的認識,只有認識到本身的主人翁地位才有可能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責任心。因此我校在校本課程的設計時特別注重賦予校本課程的地方特色,圍繞家鄉的建設,讓學生出謀劃策。
第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動能力。中學生處於一個「能力發育」時期,他們對身邊發生的事有很多的想法,可是卻常常不知道如何去實施自己的想法,又或者曾受到什麼打擊而不感去實施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學生的行動能力就被扼殺了,總是「敢想不敢做」,從而他們的創新能力也慢慢變弱。通過地理校本課程的學習,我們希望能夠提高學生的行動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如通過學習「東莞產業轉型」,讓每個學生思考,並提出自己的觀點,並讓大家行動起來,把自己的觀點通過書信的形式告訴市長。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高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東莞人的責任感,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和行動能力。又例如「神秘的宇宙」,通過對有關科學知識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有關宇宙的更多東西,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發展觀;而通過觀測星座等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2、明確要求
校本課程是對現有課程的補充,通過這樣的形式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而作為一門課程,總不能學了就算,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教學要求。
首先,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到一定程度。校本課程也是一門課程,是讓學生學習的知識的課程,因此在設計的時候老師就應該明確要求學生通過對課程的學習要掌握課程的相關知識,掌握與該課程有關的一些原理,即並能口頭闡述相關內容。
其次,明確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即課程評價方式。校本課程跟我們平時的課程有所不同,不一定要通過考試來表現學習成果,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評價學習和表現成果。而只有老師明確了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學生才會有學習目標,才能更有目的地學習相關內容。如學習了東莞市產業轉型後,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並且以小論文的形式表述出來。
(二)善於利用現場課程資源
1、立足課本資源,讓課程更貼近所學內容
目前學生的知識來源離不開書本,但是書本的知識對於學生來說又是不足夠的,因為課本的知識不可能將一個問題講得太深入,或者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們應用於實踐中。也正因為這樣,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立足於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同時也是對所學內容的一個擴充。
我校開設的校本課程都是源於課本,而又有別於課本知識的;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對某一問題的深入探討。例如城鄉規劃,教科書的內容主要是講述了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城市地域類型的分布等。在學生對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深入補充一些城鄉規劃的原則和過程等,讓學生了解到該過程後再開展調查本鎮城鄉規劃的情況,最後讓學生嘗試設計自己心中理想的家鄉規劃。這樣的課程設計,既運用了學生現有的知識,又使學生對此知識點有了更深一層次的了解。
2、立足生活題材,讓學以至用
任何的知識只有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問題才是有用的知識。我們的學生往往是學了卻不會運用,不會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去解析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我們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通過校本課程的開設,可以緩解這個問題的出現。
如:很多同學都只是從書本上了解到工業布局的一般原則,但對於我們身邊的工業分布卻說不出其布局的優劣。因此我們希望學生通過對城鄉規劃的進一步學習,可以了解更工業布局的原理,引導他們思考身邊工業布局的優劣以及改進措施等。
3、藉助各方教學資源,讓課程變得生動有趣
很多學校開設校本課程的時候都會遇到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如: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激發了很多學生對探索宇宙的興趣以及對宇宙的好奇心,開設這樣的課程也是順應學生的要求的。可是很多學校卻苦於沒有望遠鏡而認為開設這課程沒有現實意義;大家都認為開設天文課程就必須要有天文望遠鏡來觀察月球、觀察太陽黑子。也因為這樣,天文的其他有趣部分(如星座、星雲以及千奇百態的恆星等等)被忽略了。但實際上在整個課程中真正用到望遠鏡的幾率並不多,使用的次數一般不會超過3次。
無疑,如果有天文望遠鏡的話,對開設這樣的課程來說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天文的范疇很廣,不一定非天文望遠鏡不可,我們也可以立足於本校的一些資源,對學生講述一些有關天文的其他部分。例如我校開設的天文課程主要是介紹一些有關宇宙的知識,比如說太陽系及其行星、美麗的星雲、銀河系、神州系列、中國的探月計劃等等。
當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月球和知道望遠鏡的原理,我們可以藉助某老師自己擁有的望遠鏡或者組織學生到東莞科技館去參觀學習,以此解決望遠鏡資源缺乏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同樣可以了解到望遠鏡的構造和作用,也能夠了解到望遠鏡使用的知識。
(三)結合時事熱點,開發校本課程
時事問題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是社會所關注的問題,同時不可否認的是時事熱點還是一個高考命題的熱點。因此作為學生群體,對時事的關心程度不比其他人群低。學生對時事熱點的了解往往是來自網路、報紙,而對於這些報道的內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礎上,要他們進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見、見解就顯得困難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學生對時事的了解不夠深入、全面。開設與時事有關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有一定的幫助。
例如,近幾年來東莞乃至整個珠江三角洲都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也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是一個值得所有東莞人思考的問題。通過開展調查研究,了解東莞的產業發展歷史、知道產業轉移的一般規律以及東莞目前產業的情況、並且引起同學的思考——東莞的出路應該如何?最後,可以通過「給市長的一封信」的形式,提出我們對東莞產業轉型的建議。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相關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以及能為家鄉出謀劃策的責任感。
(四)重視學生興趣,讓校本課程更具活力
學校是為學生而存在的,學生的興趣與需要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依據。選修該課程學生的多少則從另一方面反映該課程的成功程度。對於學生來說,對課程本身的興趣是決定其選課的重要原因。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心理學認為只有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學得輕松、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開設地理校本課程的時候,應該注意學生興趣與知識的結合,務求令到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如:對於浩瀚宇宙,大多數學生都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而我們課本的知識我遠遠不足夠的,因此符合開設地理校本課程的條件。那麼這樣的課程老師應該設計那些內容呢?我們可以先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對宇宙的那些部分有興趣,然後再根據學生的興趣、分重點地設計課程的相關內容。

三、地理校本課程設計過程中的問題
在地理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
(一)現實性問題 我們設計的課程有很大部分是需要學生動手或者是實踐的。如天文課程,我們希望能夠讓學生真正地了解夜空中的星座,需要實地觀測。但是由於我校的地理位置比較接近鎮區,光污染比較嚴重,所以一般是要在沒有雲的夜晚才能看到幾個比較明亮的星座,而外出觀測則要考慮到安全問題,因此是否能實施觀測還需要很多現實的條件配合。
(二)資料收集問題 在地理校本課程中,有很多是需要資料調查和收集的,這些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有些資料需要官方提供,不容易得到,所以資料是否能收集得完整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
(三)時間問題 校本課程跟一般的課程不同,課程的課時不多,而在特定時間里是否能完成教學內容成了一個問題;另外由於有些內容是觀測實踐和資料收集,所以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這些內容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四、結語
以上是本人對本校地理校本課程的一些見解,而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在課程的內容上還須進一步完善和充實。

附表二:課程綱要
課程名稱 神秘的宇宙 東莞工業區位研究 本鎮城鄉規劃 東莞市產業轉型的思考
適用年級 高一級 高一級 高一級 高二級
總課時 16 8 8 16
課程目標 1、讓學生了解有關宇宙的相關信息;
2、培養學生的動手和觀測能力,以及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3、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宇宙觀。 1、了解東莞工業的發展歷史、工業布局形成的因素、及其區位選擇的原因等;
2、培養學生的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增進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培養其熱愛家鄉的情操。 1、了解城鄉規劃的基本原理,調本鎮的城鄉規劃現狀;
2、從科學的角度分析本鎮城鄉規劃的優劣,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
3、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認識以及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1、讓學生了解產業轉型的原因和規律,並調查東莞目前的產業情況、存在問題等;
2、通過調查資料分析東莞產業轉型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關措施;
3、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學習主題或活動安排 1、宇宙中的天體;2、太陽系的成員;3、四季星空和旋轉星圖;4、秋季或冬季星空觀測。5、中國航空航天的歷史(神州系列和中國的探月計劃等)。 1、工業布局的一般原理以及原則;2、工業布局實例分析(以珠江三角洲為例);3、分析東莞市工業的類型及布局的特點;4、分析形成這種布局的原因,並形成論文。 1、城鄉規劃的基本原理;2、城鄉規劃案例分析;3、參觀鎮的規劃辦並收集相關資料;4、分析整理資料,形成論文。 1、產業轉型的形成的規律及其形成原因;2、產業轉型的發展史以及產業轉型成功的地區介紹;3、東莞目前的產業結構調查以及資料收集;4、東莞目前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分析;5、討論:東莞市的產業出路;6、形成學習性論文。
評價方式 觀測感想 論文總結 「給規劃辦的建議」 論文「寫給市長的一封信」

參考文獻:
1、鍾啟泉 崔允漷,《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吳剛平,《校本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譚振華,《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年7-8月版;
4、常國維,《校本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學術論壇,2007年7月版;
5、宋立新,《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地理360社區網;
6、張甲敏,《高中地理校本課程設計》;
7、東莞市地理教研網;
8、中國期刊網。

F. 洋浦中學的學校概況

思想作風過硬、勇於開拓進取、教育教學業務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優秀師資隊伍是該校最寶貴的財富。自1994年面向全國公開招聘教師以來,優秀教師大量引入,匯聚了全國二十五個省、區的教育精英。至2008年,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佔93%,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者14人,省骨幹教師3人,高級教師34人。2003-2008年來,教師共有16人次獲得全國、省級賽課一等獎,出版專著12部,教研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有400多篇,獲得全國、省級一等獎有81篇。
該校是海南省省級課程改革示範學校和高中課改實驗區綜合樣板校。自2002年、2004年秋季初中、高中分別進入新課程實驗後,在新課程改革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相繼被《人民教育》、《中小學管理》、《中國教育報》、《海南日報》、《南國都市報》、《現代教育報》、海南電視台等做過采訪或報道。我們改革教學方式,開設眾多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我們實行自主學習,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我們走向社會,引導學生從實踐中煉真知。我們的校本培訓求真務實、形式多樣,有理論學習、專家報告、教師夜校、教育沙龍、案例研討、經驗交流、聽課觀摩等多種方式。從2004年,我們開始實行網路教研活動,該校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博客主頁,每周上傳聽、評課反思,每學期各教研組舉辦一次博客教育沙龍活動。在2006---2007學年度,我們共有博客會員230人,教師共發表博客教研文章6646篇,評論8486條,點擊3961094次。教師博客異彩紛呈,教學科研齊結碩果。
該校課程改革頗見成效後,多次接到省內、省外進行經驗交流的邀請,聲譽逐漸傳至全國。2006年陳光校長在北京市參加高中課改校長培訓,受邀做了關於《體驗教與學的快樂》的講座。2006年朱金龍副校長受教育部之邀,代表學校到北京、浙江、江蘇、福建、天津、遼寧、上海等地做了關於高中課改的交流講座,為這些地方即將開始的新課程實驗做經驗介紹。2007年陳光校長在上海參加教育部主辦的高中課改實驗區綜合樣板校第一期校長高級研修班學習,也做了一個關於《深化課程改革 師生共同發展》的報告。

G. 武漢大學第一附屬小學的曾獲榮譽

原武大附小先後評(定) 為「教育部基教司與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作項目實驗學校」、「全國隊報金獎學校」、「湖北省紅旗大隊」、「湖北省天文活動先進學校」、「武漢大學文明單位」、「武漢市環境教育示範學校」、「武漢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基地」、「武漢市體育衛生『兩個條例』合格學校」、「武昌區辦學水平先進學校」、「武昌區目標管理立功單位」、「武昌區文明單位」、「武昌區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武昌區科技教育立功學校」、「武昌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2005年3月,學校通過了市級示範學校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同年9月正式掛牌。
武大一附小成立至今短短的一年中,在原武大附小基礎上,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繼續快速發展,獲得「武昌區教育目標考核優秀單位」、「武昌區立功單位」、「武昌區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武昌區藝術教育先進基地」、「武昌區雛鷹大隊」、「『龍人杯』全國少兒美術、書法、攝影大賽優秀集體獎」等榮譽稱號。
武大一附小在傳承原武大附小優良傳統的同時,以「抓質量,求發展;重體驗,陶情操;創特色,樹名校」為辦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重視師生進取精神、科學精神、民主精神的培養,重視挖掘、發揮教師才華,重視發現和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努力拓展師生發展空間,逐步形成以英語、微機、圍棋、足球為主的特色教育,在科技教育、環境教育、體藝教育、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等方面均有較好的表現。學校注重校本課程開發,利用興趣班活動時間,開設有形體、舞蹈、合唱、書法、繪畫、機器人、籃球、足球、航模、環保與探索等二十餘個興趣小組,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正努力打造與武漢大學名氣相匹配、全省一流的小學。
學校新成立的年輕領導班子,教育思想先進,專業功底扎實,他們步調一致,團結一心,踏實肯干,牢固樹立「教育教學質量就是學校的生命」的觀點,以「辦讓家長滿意,讓學生滿意的學校」為宗旨,帶領全校教師,統一思想,真抓實干。學校到2006年,學生中有300人次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學校集體項目獲獎17 次,《武漢晚報》、《楚天金報》、《楚天都市報》、武漢教育電視台等媒體10餘次正面報道我校教育教學情況。學生們積極向上,努力進取,初步形成「活學、善思、勵志、求真」的學風和「健康、誠信、樂觀、睿智」的校風。在教學質量上,畢業年級合格率100%,優秀率 92%,在每年全區調考中,我校成績均名列前茅。近一年,學校重視學科競賽,通過有效地組織賽前培訓,學生競賽成績顯著提高,在武漢市讀書競賽中13人獲獎,其中一等獎4人;在武漢市英語能力大賽中41人獲獎;在武漢市英語讀書大賽中,27人獲獎,其中一等獎8人;2006年「楚才杯」作文競賽5人獲獎,其中彭惠然同學獲一等獎;全國「寫作杯」作文大賽,43人獲獎,其中一等獎10人;李博文、陳晨進入中央電視台第七屆 「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湖北賽區總決賽,其中陳晨進入北京總決賽;「希望杯」全國數學大賽23人獲獎,其中一等獎1人,二等獎7人。2005年學校機器人代表隊獲湖北省一等獎16人次,多次作為湖北省的代表隊參加全國比賽。在2006年暑期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吳真行、李卓然獲一等獎,徐思哲、吳沛沛獲三等獎;在全國創新素質競賽機器人項目中,李博文、高寒獲全國亞軍。在武昌區勞動技能大賽中47人獲獎,其中一等獎10人。2006年5月代表武昌區參加武漢市環境英語小品、演講大賽,小品、演講均獲二等獎。
在體育、藝術方面,注重學生素質提升,僅2005-2006學年度,我校就榮獲武昌區秋季田徑運動會乙組第四名;武昌區男子籃球亞軍;武昌區女子籃球季軍;湖北省少兒足球比賽u9組,我校足球隊獲冠軍;武昌區圍棋團體季軍;鄧安琪同學獲2005年市小學生田徑比賽全能冠軍。在武昌區春季田徑運動會中,我校有9人進入決賽;校田徑隊在區小學生運動會和冬季越野長跑中都能進入團體前十名,並為武昌區代表隊輸送隊員;在「武昌區小學生文藝節目比賽」中,我校舞蹈《小青蛙》榮獲一等獎;在武漢市藝術小人才比賽中,有3人獲獎;多次與武漢電視台合作,舞蹈《紅紅的燈籠紅紅的臉》,受到武漢電視台文藝頻道節目組一致好評,多家新聞媒體相繼報道。
學校努力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2004年6月,黃河清、穀子瑞、李宇晨同學和新加坡裕廊小學的同學共同製作的「中國戲劇」網頁獲國際THINK QUEST網路評價大賽一等獎,並與2004年12月赴美國舊金山領獎;我校學生劉伊科和他寫的「中國城鄉差別調查」被全國十餘家媒體(包括中國青年報、中國農民報、中央電視台、福建東南電視台、湖南衛視、上海東方衛視)采訪和報道。我校楊聖桑同學的社會調查報告《「大辮子」的苦與樂》獲武漢市創新素質實踐行活動一等獎,報告中提到的部分內容與武漢市有關部門的考慮「不謀而合」,武漢教育電視台,《武漢晚報》、新浪網等多家媒體相繼報道。在2006年武昌區中小學「創新素質實踐行」活動中,我校七名學生獲獎,其中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三名。
如今的武大一附小充滿著激情與活力,在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形勢下,學校將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在已有歷史積淀的基礎上,作為武漢市示範學校一定會有更令人矚目的發展。在老師們愛心、真心、耐心、細心的澆灌下,她不僅是學生們成才的搖籃,更是他們成長的樂園,同時也將成為名師輩出的沃土。

H. 誰能給我仿寫一篇今日的新聞

「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小學生普遍有厭惡寫、害怕寫的心理傾向。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在某一學科上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態度。學生只有喜愛作文,才會「樂於表達」,從而走上作文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啊,作為中年段語文教師,怎樣讓學生在作文起步階段讓學生喜歡上作文呢?我一直在積極探索著。

《語文課程標准》中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同時「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想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開發寫作資源,引導學生在靈活多樣的習作實踐中自由表達,創意表達,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才能更好地凸現師生生命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學生的作文熱情,改變學生難學難寫的作文現象,讓學生樂用,勤用用自己的筆來描繪這精彩的世界。在實踐中我遇到了一次豁然開朗的機會:

一、新聞啟發,找到作文切入口

2004年9月,我校開設了「新聞文化」校本課程,本著堅持以學生發展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鍛煉學生採集、整理、傳播各種信息的能力為目標,我每周都開展一系列「新聞」主題活動,學生參與新聞活動的興趣也很濃。同時,我又參加了校「作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的子課題研究,仔細研讀了新課標中中年段習作目標及綜合性學習目標後,我覺得新聞關注的是社會(生活)現象,而作文又來源於生活,准確、真實地記錄生活,何不把新聞文化引入作文教學,讓學生有機地融入社會,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呢?

二、新聞引路,引出作文活水源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家都懂得作文來源於生活的道理,怎樣讓學生的習作鮮活起來,首先要讓其生活豐富起來,其中最關鍵的是老師和學生都有一顆關注的心,有一個思考的腦。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用純凈的心靈去觸摸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用眼睛去發現大千世界的真善美,用耳朵去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用心去體驗成長道路的的點點滴滴。而「新聞」是社會的晴雨表,現實的溫度計,時代脈搏的記錄儀,有著鮮活的內容,若以此為引子,還怕引不出學生作文的活水源?於是我帶著學生用「新聞眼」探索起作文路。

記得前蘇聯教育家贊克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可見,誘導學生寫作的濃厚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只有當學生對作文話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他們才會用心去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去寫作。記得在一次《陽光三月》作文公開指導課上,我先讓學生談自己關注的新聞現象,當學生談到「雷鋒現象」時,有的說學雷鋒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有的說學雷鋒要看別人是否真的需要幫助,有的說現在的「學雷鋒」有「造假」現象,還有的說學雷鋒不能「三月里來四月里走」,不要只在3月5日才做……你看,這「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就打開了學生寫作的活水源了嗎?

三、新聞架橋,架起作文七彩虹

1、積累素材——有東西可寫

(1)給學生一個看電視、看報的機會,讓他們班事、校事、國家事,事事關心。

這是一個信息社會,我們的小課堂已滿足不了學生的信息需求。正如也像大人一般,我們的學生也需要有飯後的談資,而新聞文化課的開設既豐富了學生的精神家園,同時又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社會信息,因此,我們不妨給學生這樣一個看電視、看報的機會,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信息採集起來,找到一個感興趣的談話主題。因此,我還發動家長允許並引導學生看一些新聞類節目。

記得在一次「三月新聞回顧」中,學生感興趣的新聞話題各式各樣,有的是「常州來了新市長」;有的是「蘇丹紅事件」,有的是「我身邊的好黨員」;有的是「我們班級的小雷鋒」;有的是「關愛殘疾人」;有的是「加油——校運動隊」……這些新聞有的是他們搜集的,有的是自己編寫的,件件說得頭頭是道,談得津津樂道。正是由於這些新聞,有些是他們親眼目睹的,有些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有些是與自己家庭息息相關的,調動了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熱情,也為學生習作選材做了一定的向導作用。

(2)豐富的新聞活動,使學生多角度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作文素材庫。無論是學生在採集新聞,還是整理新聞,或是在參與小記者活動進行新聞采訪和報道的時候,豐富的實踐活動,新鮮的新聞人物和事件都會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文字稿件、圖畫、照片就是他們作文的「小倉庫」。生活中精彩的鏡頭、難忘的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典型的事例、生動的片段等無形中就組成了寫作素材,幫助學生徹底解決「無米下炊——沒東西寫」的尷尬。

2、學習方法——有內容會寫

(1)認認真真整理新聞現象

自從開設了新聞文化課,我們班同學都越來越喜歡看新聞類的電視節目了,每人都有一本新聞採集本。但有時他們採集到的新聞內容比較長,不利於播報,這就需要一個整理加工信息的過程。由於學生還處在中年級,這方面能力比較薄弱,因此,我引導學生抓住中心,找關鍵詞,把時間、地點、主要事件歸納一下,正如作文中的總起句一樣力求做到簡明扼要。我還在整理新聞的基礎上,在班級開設了「新聞早點」,每天有隊員把當天國內外重大事件整理出「一句話新聞」作為早點奉獻給大家。

(2)熱熱鬧鬧開展新聞播報

作文教學中,在寫之前,我們常常引導學生充分交流新聞內容,因為只有在交流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學會寫作。因此,我引導學生模仿節目主持人及新聞記者進行新聞播報。播報時注意清楚地說清時間、地點、主要事件;還要注意播報時的舉手投足,神態語氣,儼然把自己當作一名小記者。於是,我想到了把同學們最愛看的「社會寫真」欄目搬到課堂上,以推選、自薦、開火車或擊鼓傳花或社團形式輪流讓全員參與新聞播報,並在活動中評選最佳新聞播報員,使學生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懂得如何說清新聞現象,既訓練了學生「聽、說、讀」的能力,也為寫作打好基礎。

(3)扎扎實實進行新聞練筆

對於中年級孩子來講,我主要教他們練習寫簡單的新聞稿和新聞評論稿。新聞稿要求有一定時效性,因此,要以最簡短的方式讓讀者立即明了報道的主要內容,能注意寫清五個「W」與一個「H」: Where, When, Who, What, Why, How,把新近發生的重要事情報道清楚;至於新聞評論稿是在新聞稿的基礎上發表自己一定的看法,既要有「新聞」部分,又要有「評論」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用於介紹新聞事實,這段文字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則消息,所以按新聞的一般寫法即可。另一部分是在新聞事實的基礎上發表的言論評說,這是評論的主體部分,有自己的觀點,說的有道理就行。

此外,我還在班內成立了小記者培訓社,傳授一些簡單的新聞基礎知識;新聞的基本要素;新聞的體裁;怎樣采訪及作筆記;攝影技巧;怎樣提煉和選取主題;怎樣選取材料;如何寫出簡練的文章;怎樣製作新聞標題;怎樣投稿等,可以看出,這其中的很多直接可以轉化為學生作文的方法和技巧。手把手地帶他們進行新聞采訪活動,讓學生不僅知道了文章「寫什麼」,還懂得了「怎麼寫」,讓他們學會總結,幫助學生寫出新穎獨創、思想深刻的作文,進而提高寫作水平。經過培訓,這批小記者活躍在校園、社區,每周向我們的校園網投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新聞活動中學會了寫作。

上海作文教學特色學校竹園小學的校長田榮俊在《給作文捎去一篇美麗》中曾寫道:「作文,折射著生活的精彩;作文,迸發著靈感的火花;作文,洋溢著生命的激情。生活的精彩,教會了我們去觀察,去思考;靈感的火花,激發了我們去傾吐,去張揚;生命的激情,告訴了我們去揮灑,去燃燒。作文,原來是這樣的美麗。」當我讀到這段文字時,我被作者那澎湃的詩人激情打動了,我想,如果能堅持巧妙地將「新聞文化」運用在寫作中,寓教於樂,充分調動興趣,激發潛能,使學生能捕捉到生活的精彩,激起靈感的火花,發自內心地樂學愛寫,一定能寫出美麗的作文來!

I. 臨淄中學的臨淄中學新聞報道

7月7日,《科技日報》3版以《廢品製作「神舟十號飛船發射器」》為題,刊發臨淄中學圖片新聞。
7月3日,山東省淄博市臨淄中學的學生利用廢品製作「神舟十號飛船發射器」。連日來,神舟十號飛船凱旋而歸的消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科技興趣,再掀一股校園航天科技熱潮。該校學生通過觀看神十發射過程、動手製作飛船發射器、了解神十升空的科學知識等活動,親身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 編者按臨淄中學是2010年由臨淄區原五所高中合並組建的,是目前全市規模最大、設施最好的高中。立足於現代化的辦學條件,臨淄中學的決策者們審時度勢,明確提出了「一年上軌道、兩年創規范、三年出成績、五年創名校」的總體目標,確立了「發展學校、幸福師生」的辦學理念,打造成功的樂業者,培養幸福的樂學者。樂業樂學使得臨淄中學組建不足4年就實現了逆勢崛起,教育質量迅速提高,高考成績連年攀升,實現了教師、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由規模大校邁向質量強校。在臨淄中學,快樂,成為師生幸福的堅實支點。組建不足四年,教師來自臨淄區原五所高中,在校生8000多人,且每級學生在全區初中畢業生前1000名中不足100人……如此一所大高中,該怎麼管?
臨淄中學的辦法是建立四級督導機制,實行全員育人管理。「四級督導機制」:第一級是校級管理,即校領導帶隊的24小時教師值班制;第二級是級部管理,實施學校調控下的級部自主管理;第三級是班主任管理,依據前兩級管理中的學生問題落實班主任教育;第四級則是學生管理,建立了學生會和學管會兩大學生組織,實施學生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四級」管理體系的構建,實現了學校管理的無縫覆蓋。
生源素質參差不齊,教育從何入手?第一要做好的事就是德育,成才先成人。基於這一理念,臨淄中學編制了德育校本課程,確立了高一年級關注細節,培養習慣;高二年級規范養成,拓展提升;高三年級理想教育,健全人格的德育路線圖,德育活動每學期一個系列,每月一個主題,完善德育工作流程,實現了德育工作的層次化和序列化。
勵志教育是德育的「重頭戲」。晨會誦讀「勵志信」,每周精心選擇勵志影片播放,建立「勵志教育成長記錄」,激發和喚醒學生成長的內動力。學校還專門開設「德育講堂」,校領導親自為全體學生上「人生課」,為學生的身心成長營造強有力的「能量場」。
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該校投資30餘萬元建設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設心理健康網站,堅持編印心理教育報刊,不定期地邀請心理專家為學生做報告等方式,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還成立學生心理協會,每個級部建立了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站,每個班級設立了心理委員,構建了規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學校堅持每年都舉辦的校園心理劇大賽,全部由學生自主組織,成為校園最靚麗的風景。
讓德育走向生本。臨淄中學讓學生承辦德育課堂,要求承辦者課前設計好德育內容,課堂以陳述、展示、辯論、小品等多種形式展開,教師處於指導和幫扶的作用。同學們以自己的視角、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展德育課堂,且進行了深度參與,德育實效性大大增強。該校還建設了文化類、藝術類、基礎類社團100多個,)每月進行社團活動評比,每學期進行社團活動展示。學校每年組織的運動會、「學生最喜歡的老師」評選活動、教師節慶祝晚會、元旦晚會、詩歌朗誦會、體育比賽等大型活動,全部由學生投標承辦。學生以班級或者班級聯合為單位投標,甚至活動費用也全部由承辦者自籌。活動給予了同學們信心和力量,提升了擔當意識、團隊意識和組織能力。
臨淄中學建立了德育千分制考核體系,對學生在整個德育教育中的參與度和表現水平綜合考量。在這樣的考核體系下,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發現自我並找到自信,不斷修訂確立著正確的人生坐標。
王宏校長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太陽,當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燃點,就會迸發出無窮的能量。」 學生整體素質相對薄弱,優秀生比例小,怎樣抓好教學工作?
臨淄中學的辦法是以發展卷為抓手,落實低重心教學,推進生本課堂建設,給學困生以信心,讓優秀生發展得更好,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樂學者。
發展試卷比普通試卷的題量多,大約接近50%,其中基礎知識題量約佔80%,發展性的題目約佔20%。基礎差的同學以做基礎題為主,基礎好的學生在完成基礎題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去完成發展性的題目。這種梯度命題的形式,讓基礎差的同學得到較理想的成績,同時挖掘了基礎好的學生的潛能,人人學有所得,營造了積極向上、樂於學習的學風,為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奠定了基礎。
以發展試卷考核為抓手,臨淄中學實施了低重心教學戰略,因材施教,分類施教,讓每個學生從適合的低度起步,跳一跳夠得著。即使是最後一名學生,每堂課也能掌握幾個知識點、會做兩三道題,在一小步一小步的成功中,激發激情興趣,培植發展自信。
分層選課走班教學與低重心教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著眼學生個性發展、因材施教。在行政班的基礎上,將學科教學分成多個層次,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層次並實行走班上課。上一節語文課還是在一個班裡的同學,下一節數學課就有可能不在一個班了。不同層次的同學科教學,雖然內容都相同,但教師的教學策略卻因學生層次的不同而不同。
為讓教師更好地適應這種教學變化,臨淄中學不斷實施頭腦風暴。先後組織近300名教師遠赴廣東、廣西、沈陽、河南等地名校進行教學觀摩,近到濰坊、榮成、牟平等地聽課交流;邀請各地教育專家作專題報告,聘請生本教育專家到校指導教學改革,讓老師與專家面對面、釋疑解惑。在此基礎上,扎實開展教師校本研訓,全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677人,專任教師557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81人,研究生學歷220人,市區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170人,形成了以優秀教師為主、年齡結構合理、教學經驗豐富的名師團隊。
學校還成立了課堂改革實驗團隊,每個學科設立了一名教研員,全面負責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施。經過深入研究,探索出了生本課堂「三課型五環節」(學案導航——自主學習——互動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提升)課堂教學模式。制定了《「生本教育」課堂評價標准》,明確規定課堂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為主,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不得少於30分鍾,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展示自我的機會。教科室主任陳立國告訴記者,「像這樣的課已經在全校三個年級全部開起來了。教學不再是刻板和枯燥的,變得靈動而富有活力了。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這都是一種幸福的體驗。」市教育主管部門多次到該校進行教學調研,稱贊學校教學管理、課堂教學尤其是生本教育的實驗研究,值得學習和借鑒。在精心設計營造的教育教學氛圍中,同學們自主快樂地學習,老師們也在專業成長中收獲著事業的幸福,實現了「兩個快樂」的辦學宗旨,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短短幾年間,高考升學成績逐年提升,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北大等著名學府都有了臨淄中學的學子;2012年高考,尹笑然同學奪取了全市理科狀元的桂冠。很多學生從入校成績看幾乎是升學無望的,但最終還是考上了本科院校。據分析,近兩年來,該校本科上線的絕大多數學生從入校成績到高考畢業,平均提升位次達800多個。 怎樣讓學生成人又成才?
臨淄中學校長王宏的回答是:以社團和活動為學生搭建發展平台,構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學校課程體系,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提供保障。
該校副校長趙文輝告訴記者,去年學校整合了科技教育、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研究性學習師資力量,成立了學校創新發展指導中心,學校的「航模社團」「新能源技術社」「機器人愛好社」「頭腦奧林匹克(OM)」「太陽能水陸兩棲車創意社」等十多個科技創新社團的活動,交由創新發展指導中心管理、指導。該中心已形成信息和創新兩大體系的校本課程,其中《創新思維訓練》校本課程,在2013年的NOC全國決賽「校本課程評優」項目中獲一等獎。學校科技類社團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比賽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市2013年「布穀科技節」各項比賽活動中,取得了近30個一等獎;在市2013年「虛擬機器人」比賽中包攬前六名,其中4名同學代表淄博市參加NOC全國總決賽,全部獲得一等獎,2名同學斬獲恩歐希教育信息化發明創新獎,其中吳凡同學獲得了1000元的中科招商青少年發明獎現金;在今年首屆淄博市中小學生專利發明獎評選活動中,該校崔夢東、孫禕晴兩名同學獲得「學生發明獎」殊榮(全市共評出10項專利項目)。國家、省知識產權局及市領導親自為他們頒獎。
構建科技創新教育平台只不過是學校多元發展的一個縮影。據該校團委書記呂少學介紹,學校採用兩種方式組建社團,一種是學生獨立建團,聘請教師指導;二是發動老師組建社團,學生申請加入。學校建設了學科類社團、綜合類社團、體育類社團、文藝類社團、科技類社團五大類共計近百個社團,學校高一、高二的所有學生都參加了社團活動。
臨淄中學社團建設可以用「輝煌」二字來形容:科技類社團經常獲得國家級大獎,學校科技教育邁入全國先進行列;心理協會每年舉辦全校心理情景劇展演,多次代表臨淄區參加市級心理劇展演;2012年「全國第十二屆新教育年會」在學校舉辦,「零距離志願者協會」的學生以近乎專業的水準承擔了大量服務接待工作,讓千餘名參會人員大為贊賞,中國教育協會副會長、新教育改革的發起人朱永新教授感動之餘,強烈要求跟這群可愛的孩子們合影留念;模擬聯合國社團、辯論社團在省市比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
臨淄中學通過活動平台讓學生展示風采、鍛煉能力。每年2月份校園辯論賽,3月份學雷鋒系列活動,4月份校園心理劇展演,5月份「春之韻」詩歌朗誦會,6月份「學生最喜歡的老師」的評選活動,9月份慶祝教師節文藝演出暨「學生最喜歡的老師」頒獎晚會,10月份愛國教育系列活動,11月份英語風采展示大賽……這些活動都由班級或學生社團競標承辦。活動只有變成課程,才能長久化、系統化。鑒於此,學校將知識類拓展和各種有組織的活動納入課程管理,加大了校本課程開發力度。現學校已構建起了德育類、學科類、實踐類和節日類四大類校本課程,其中德育類校本課程分為德育體系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學科類校本課程已經開發校本課程50餘本,其中有多項在省市獲獎;實踐類校本課程包括學生自主管理、社團活動、活動承辦、勞動技能、校外實踐等五個單元;節日類校本課程形成了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等四大系列。
臨淄中學的課程建設促進了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參加全國NOC總決賽,連續三次在全國所有參賽高中隊中名列第一,多人憑借科技發明獎被高校免試錄取。藝體競賽成績優異。全國籃球聯賽山東賽區比賽,女籃獲第三名,創造了我市該項目在全省比賽的歷史最好成績。在山東省中學生體育聯賽中,女足獲第二名,並以該校代表隊為主組隊代表我省參加了全國比賽。健美操隊在全國健美操聯賽中,多次獲得項目冠軍,有近20名同學成為國家一級運動員,獲得高考免試資格。2014年全省美術統考,學校本科過關率達89%,超過省平均過關率11個百分點。2014年高考體育高水平運動員測試,學校85人榜上有名,連續三次列全省第一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014年,編者注)高考臨淄中學再傳捷報,一批本科和藝體特長生本科上線人數再創新高,繼續保持了高位增長的態勢。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