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校園電視台校本課程

校園電視台校本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3-02 02:07:12

1. 高中研究性課題報告

運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研究(研究報告) 一、
課題的提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突飛猛進,人類步入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社會。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也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這股強有力的信息技術之風,對傳統教育也起著革命性的變革:過去是教師+教材+學生,現在是教師+教材+信息技術+學生;過去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課堂教學死板、僵化、滿堂灌,學生處於被動學習,氣氛沉悶,效率底下;現在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積極提倡創新教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特別是新課標的提出,要打破舊的學習模式,建立新型學習方式,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樹立教師學生雙主體的教育思想。而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與學的策略與手段,它反對被動地接受、繼承、記憶知識,主張學生主動地理解、應用、探索、創新知識,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那麼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如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有必要開展相應的研究。
我校是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有著開展課題研究的物質基礎,近幾年來,先後投入1200萬元用於硬體和軟環境的建設,電教設施堪稱省內領先,全國一流,400台方正品牌電腦,100套多媒體演示系統,價值百萬的專業級演播系統,千兆乙太網百兆交換到桌面。同時我們還具備扎實的科研能力,在「九五」期間,「利用校園電視台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研究」,獲江蘇省電教館「九五」優秀電教課題成果獎。「學習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獲常州市「九五」課題成果一等獎,並已被推薦參評江蘇省優秀課題成果獎。我們還有著較為廣泛的學生基礎,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學習信息技術,連續3次在區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競賽中獲一等獎,獲獎人數及名次均列前茅。基於以上優勢,我們選擇「運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作為研究課題。
二、
三、
研究目標
1、形成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模式。
2、促使學生全面提高信息素養,學會主動學習,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
3、培養鍛煉一批素質過硬、具有科研能力,能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優秀師資隊伍。
四、研究的措施
(一)作好研究准備
1、學生層面:課堂教學改革+課外活動輔助
開展本課題研究,我們始終立足於把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放在前列,因為學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與保障。我們首先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在充分保證師資力量的情況下,我們首先優選教材,因為好的教材不僅充分體現了大綱的精神,更考慮到學生的學;第二,我們加強學生的基礎實踐操作,特別是漢字輸入、文字編排、電腦繪畫、演示文稿製作、上網瀏覽搜索下載信息、電子郵件收發、留言板論壇的應用等。第三,我們重視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合,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充分滲透學科內容、思想,比如學習powerpoint製作演示文稿,我們要求學生設計學科封面為內容,要學生充分考慮到學科特點以及美術效果、合理性;第四,注重軟硬體的相互應用,同時滲透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是以硬體和軟體為載體的,在利用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和故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故障和分析故障、解決故障的能力。如《電腦的研究》基於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從軟體和硬體兩方面根據平時實踐應用的體會,研究分析總結常見問題。第五,課外拓展延伸,分兩方面:一、信息技術興趣小組,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特長;二、開放網路教室。開展本課題研究以來我們堅持開放網路教師,給學生提供課後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場所與環境。目前我校學生非常自覺而且主動課余來上網搜集信息查找資料,我們剛剛畢業的學生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撰寫了一本《畢業小論文集》,題材來源於INTERNET網路,通過電腦輸入,word編排,最後列印裝訂全過程都是學生親手實踐出來的。
2、師資層面:自學+輔導
學者可以幫助我們明確研究的方向,從理論上指導我們的研究工作;而校內的精英人物或團隊可以更貼近我們的教學,我們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具體的研究工作。
為此,我們在首先加強了相關教育理論的學習:支撐信息技術教育的建構主義理論,現代教育理論包括主體教育論、多元智能和研究性學習理論等。與此同時我們還開展了教學設計方法培訓、「INTEL未來教育」培訓和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的培訓。
每學期堅持邀請至少兩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座,從理論上幫助我們提高理論素養,規范我們的研究行為。同時我們還積極利用校內的精英資源,如在電教課題研究方面,陸一平校長一直是我們的領路人和開拓者,他本身具備扎實的課題研究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是全國科研型教師,還有嚴曉東校長、韓玉宇主任、何江燕主任等校內專家都是我們學習的資源,每一次研究活動,我們都邀請他們參加我們的的活動,對我們的研究過程給予指導和幫助,這一點也是我們覺得做的比較成功的方面之一。
我們學校為教師創設了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環境,而且從制度層面上做出了公開課必須利用信息技術的規定,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課件製作、網站製作評比活動,評比結果直接與教師「五自」考核掛鉤,這些內外在因素促使教師非常自覺地學習信息技術;同時我們一系列的培訓活動,比如:課件製作培訓、網站製作培訓、省教育技術考核培訓等, 大大提高了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
3、研究者層面:改進研究活動方式,推進人的動態發展。
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本身就是各個方面的骨幹教師,同時也是多個課題爭搶的對象,同時還有繁重的本職工作。如何協調課題之間的關系,在保證課題研究質量的同時,盡量減輕課題組教師的工作量,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為此我們從兩個方面解決這一矛盾:
整合課題研究活動,在教科室的協調下,對於不同課題的活動進行整合,對於同一個研究活動,不同課題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這樣即降低了活動的頻繁程度,還可以借鑒其它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開拓自己的思路。
我們原來的主要研究活動方式,就是開研究課,之後評課,對照研究目標進行分析,研究活動就告一段落,這樣出現的問題就是研究不能深入,缺乏系統性,對於研究課的問題不能再次研究。針對這一矛盾,從2005年開始,我們改進了開展研究活動的方式,提出了「基於教師行為跟進的校本研修模式」。 每學期每個學科組或課題組提出一個研究的目標,確定上研究課的教師,確定課題,針對同一教學內容。分三步開展研究活動:第一步,教師備課,拿出第一教案,課題組教師圍繞研究目標進行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第二步,上課教師拿出第二教案,同時第一次上課,課題組教師再次圍繞研究目標進行分析、討論,提出修改意見;第三步,上課教師拿出第二課堂,課題組教師再次進行討論、分析;整個循環用2~3周的時間,促進教師在整個活動中進行深入有序的研究和思考。
(二)開展實踐研究
課題的開始階段,我們從語文、科學和史地生及物理等學科嘗試開展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研究工作。這些學科相對而言易於操作,適合研究性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內容較多一些,通過實踐研究,我們對本模式有了以下幾方面的共識,並將以下共識推廣到其他學科:
1、研究性學習目標的確立
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主要是體驗性目標 ,它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直接參與和親身體驗。
(1)通過開展對「真實問題」的學習 ,提高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主要是圍繞解決問題而展開的。要求學生從書本中 ,從社會實際生活中發現和提出許多實實在在而又復雜紛繁的各類現實問題 ,如地理學科中各種資源短缺問題、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等 ,科學學科中恐龍到底是什麼原因而滅絕,我們每個人的指紋是否真的都不相同,以及基因問題、人類營養素問題等,語文學科中的麋鹿為什麼失而復得,作家為什麼能成為作家等,物理學科中的力學問題,物體的沉浮條件等,藉助信息技術通過主動探究去解決問題。這樣 ,既打破了傳統的「千人一面」的固有模式 ,又有助於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大膽質疑的思維品質。
(2)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創造興趣。傳統的教學以傳授書本知識為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壓抑。在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 ,為了解決問題 ,學生通過網路、電子閱覽室、光碟資料等多種途徑主動獲取課本以及課外的知識,而且不受時空的限制,在教室內可以體驗天馬行空遨遊世界的感覺,這樣 ,更有利於提高學習的興趣 ,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同時 ,由學生自行設計的研究目標與課題 ,形成一個指向不同的個體目標群 ,使每個學生都有發現和體驗、創造的自由空間 ,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比如,在學《恐龍時代》一課,我們學生遠離恐龍的生活時代幾千萬年,但他們對恐龍了解的知識是廣泛的,興趣盎然,主要得益於資料來源網路有數百個恐龍網站、電影有《侏羅紀公園》等,還有恐龍模型,以及學生參觀了常州恐龍園後帶回的攝制錄像,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體驗、探究發展的空間。
(3)培養科學精神 ,增強社會責任感。研究性學習是本著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開展學習的,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客觀公正,以事實為依據開展研究性學習。如地理環境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等都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開展研究性學習 ,有利於學生了解和體驗地理學習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電視采訪、錄像、數碼相機等社會調查、網上查閱資料等 ,再通過excel統計分析,形成數據統計圖,從強烈的數據對比中、鮮活的現實生活中激活了原有的知識儲蓄 ,在不斷的發現中發掘了創造的潛能,在試圖解決這些真實問題的過程中 ,逐步形成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
(4)提高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現代社會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和學習夥伴交流、可以和老師交流、可以和專業人士交流,這樣增強了對社會的了解與關注。在學習活動中 ,學生要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同時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 ,學會分享與交流研究成果 ,加強人際之間的合作。
(5)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研究性學習密切了師生關系 ,對我們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這里,教師的職能從傳授知識向激勵思考轉移。教師的著眼點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教師的角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 ,教師成為學生自主活動的「領路人」 ;②有效地推動活動的進展 ,教師成為學生實踐探索的「指路人」;③善於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教師成為學生集體研討的「組織者」。
2、研究性學習內容與方法的選擇
(1)內容。我們選擇部分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它具有開放性、綜合性、社會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學生感興趣的、易於學生操作的,令學生產生困惑的,有一定價值取向的。一是從教材中確定研究專題。教師可以通過課堂的研究性學習滲透 ,在每節課後設計列舉一些研究課題 ,還可以結合學生生活、社會生活 ,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二是從教材中引申並合學生實際 ,提出問題 ,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淹城遺址的開發、中國乒乓在世錦賽上的走向、我們的飲食文化、生活中的物理等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實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策略。①由於研究性學習過程依賴於學生主體的信息加工 ,因而課題選擇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且考慮到不同層次的需要;②課題設計以增進學生的創造才能為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避免把學生引向單一性的思維;③研究性學習不僅在於獲得問題解決的結果,更注重學生創造性與主體人格的培養,並以此作為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的重要目標;④教師要重視三個環節的評價與指導:選題的評價與指導、中期檢查與指導、結題時的評價。
(3)方法。研究性學習的方法一般有:①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 ,分析、比較得出結論。②調查法。通過實地調查、考察 ,運用有關的理論 ,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③實驗法。藉助有關的實驗、分析有關數據,尋找答案。
研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可以是:發現並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並修正方案———匯總成果———交流評價。
①發現並提出問題。最初可以由老師提出可行性研究專題,讓學生自由選擇,逐步發展到學生自己主動發現、提出問題 ,確定研究專題。在這一階段信息技術主要對研究專題進行價值評判分析,如《麋鹿》一課,我們可預先網上搜索一下有無關於麋鹿的資源信息,如果沒有的話,畢竟麋鹿遠離我們生活,很少見,就不能確定為研究專題。
②設計方案。問題提出後,要認真分析產生該問題的背景,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然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信息技術提供方案設的平台,可以用word工具編輯而成,並且把不同的方案發布在網上,供不同小組交流、比較,從中選擇最佳方案。計
③實施方案,匯總成果。學生依據課題要求,收集有關文章、數據、圖片等資料,並進行整理歸類,和有關的實驗等。當然實施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的微調方案,以使方案更趨完善;最後要將研究成果表現出來。收集資料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不僅可以利用網上現成的,而且可以通過網路交互功能調查采訪專業人士獲取更多信息;整理歸類、實驗可藉助現有的office辦公軟體、幾何畫板、以及各種模擬實驗室來進行操作。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圖畫形式、小論文形式、電子板報形式、也可以製作成演示文稿或網站形式等。
④成果交流,總結評價。成果交流可以採取班級匯報、辯論賽或者網路共享等多種方式。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評價時側重「四重」 :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評價結果的表示可以是定量的 (分數、等第等 ) ,還可以是定性的 (如評語 ) ,也可以是定量與定性的結合 ,以定性評價為主。評價時可借鑒多元智能理論,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 ,關注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收獲 ,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問題探討
1、「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課題研究,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提出了挑戰。在具體操作中,雖然我們從二年級開始就將計算機教學作為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來開發,力求使所有學生都能具備計算機操作能力,但實際上學生在技術上的差異較大,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一些學生由於受技術的影響而難以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因此,如何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進行有機整合,使學生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能和信息素養,是我們今後一個階段要研究的課題之一。
2、「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研究性學習模式」的課題研究,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它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還要求教師抽出更多的時間去瀏覽、去設計、去製作,在無形中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這也對學校管理提出了挑戰。因此,如何解決教學需求提高與教學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這也成為本課題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3、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師生、生生的情感交流薄弱,有待進一步研究。需要研究的主題或知識點的呈現方式還值得商榷。

2. 合肥168中學是私立高中嗎 是封閉的嗎

合肥中學是私立封閉的現代化寄宿制學校。

合肥一六八中學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由合肥市教育局主管的民辦全日制完全中學,安徽省示範普通高中。學校創建於2002年,2012年1月23日,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團成立、代管經開區玫瑰園學校。2017年1月16日下午,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團正式託管合肥一六八新橋學校。

學校建有圖書館、閱覽室、信息中心;有校園電視台、廣播站以及現代化的信息網路;有400米標准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乒乓球館、羽毛球館等。

(2)校園電視台校本課程擴展閱讀:

截至2013年3月,合肥一六八中學(3個校區)佔地面積480畝,總建築面積30多萬平方米,有小學、初中、高中、國際部、復讀班共計282個教學班。

學校相關榮譽:

2005年11月10日,安徽省特色學校檢查組來合肥一六八中學檢查,批准為安徽省級體育特色示範校。

2006年5月,學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依法治校」示範校。

2009年10月13日,學校連續五年獲得合肥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綜合評價一等獎。

2016年11月19日,學校被清華大學授予「優質生源中學」榮譽。

3. 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調查報告

宣漢中學是宣漢中學最好的翻開宣中厚重的歷史,一股淳樸的文明之風撲面而來。明朝萬曆元年即公元1573年,在宣漢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誕生了「來鹿書亭」;民國5年即公元1916年,同盟會員、宣漢知縣景昌運改建「來鹿書院」為宣漢縣中學堂,高舉起新學的大纛,揭開了辦學的新篇章。從這時起直到1949年,宣中一直處於革命運動的前沿。王維舟、王波、修陶、宋更新、郭俊鐸、陳自卑……這些閃光的名字就與宣中緊緊聯系在一起。穿過彌漫硝煙,歷經時代風雨,百年學堂青春煥發,朝氣蓬勃,1958年便成為達縣地區重點中學。改革開放以來,幾代宣中人不懈努力,不負眾望,宣中終於在2000年4月跨進了省級示範高中的行列,2006年1月順利爭創為「國家級示範高中」。從來鹿書亭至今,四百餘年教化一脈相承。今天宣中早已成為一所學生嚮往、家長放心、社會矚目的川東名校,它正以矯健的步伐邁向國家級示範高中。辦學路漫漫,上下而求索。近年來,宣中以「厚德勤學,勵志篤行」為校訓,以「嚴謹篤學,求是創新」為校風,以「敬業愛生 博學求真」為教風,以「自強自律、勤學思創」為學風,始終圍繞育人這一中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確立了「以人為本,全面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思想,為了提高辦學效益,宣中大膽突破單一辦學模式,建立了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實踐課程三結合的課程結構。特別是在文科教育中,突破書本限制,變革課堂形式,探索考試模式;書籍報刊、電視網路成了學生求取真知的平台;研究性學習深入高效,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對下崗擇業、社會低保、城市環保、川劇嬗變、地質災害等社會問題作調查研究,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社會實踐能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宣中文科教育現象。學校活動豐富,形式多樣。每年定期開展元旦晚會、「五·四」藝術節、九月軍訓、金秋歌手賽、秋季運動會、中學生成人儀式等活動。不定期舉行反對邪教,篤信科學;遠離毒品,珍愛生命;拒進網吧,熱愛學習等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夏令營活動。英語、寫作、科創、電腦、田徑、舞蹈等10多個興趣小組有聲有色,校園電視台成為亮麗風景,《德育》《來鹿文學》《今日宣中》特色鮮明,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了很好發展。10餘名學生獲得大學英語四級證書,上百人次獲奧賽獎、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獎、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獎,600多篇習作在全國各類報刊發表,形成了數百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美術作品獲「中日少年兒童藝術展」特等獎,單人舞《雨花》獲省中學生藝術節一等獎,武術比賽獲省一等獎,各級各類體育比賽屆屆受矚目,次次有獎杯。宣中把握時代脈搏,搶占教育制高點,不斷改善辦學條件。1999年投資數百萬元,新建和裝備了集信息技術、實驗、圖書於一體的科教大樓。建有3個網路教室,15個多媒體演播室,6個理化生標准實驗室,5個儀器保管室,3個閱覽室;擁有圖書10餘萬冊,微機300多台;班班實現了「三機一幕」,形成了「三網合一」信息技術教育平台。2000年引資400萬元修建了設施齊全的學生公寓。極大地提高了辦學檔次。進入21世紀以來,學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有教學班91個,學生6000餘人,教職工410人。其中特、高級教師68人,中級教師122人;專科以上學歷375人,研究生課程結業64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宣中領導班子是一個團結勤政,廉潔高效,勇於探索,與時俱進,富於戰鬥力的團隊。省「百名優秀中小學校長」、市「十佳校長」鄭雄策學識淵博,德高望重,極具人格魅力。副校長王專、張武坤、章雲格學高身正,團結協作,富有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為宣中發展群策群力,傾情奉獻,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事業發展得紅紅火火。從厚重的歷史中,從競爭的現實里,宣中充分認識到: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為此,學校實施了「師表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建立了「一幫一」制度,推出了「教師校本培訓工程」,大力造就一批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教藝精湛的教師隊伍。學校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先後派出5名一線教師到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國家考察學習;2000年與西南師大聯合開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2002年選送英語教師周伶俐到英國諾丁漢大學進修。學校與中國教育研究中心、川大、西南師大、四川師大、達師專、市教科所等建立了科研協作關系,與北大附中、北京四中、黃岡中學、成都七中

4. 西航四校的西航四校發展簡史

(1984.1~2006.10) 1984年元月——1991年元月 張文章 書記:范硯池
1991年元月——1996 年元月 高淑琴
1996年元月——1997年9月 李翠萍
1997年9月——2000年元月 徐麗華
2000年元月——2002年2月 李文莉
2002年2月——2006年4月 高登發
2006年4月——2013年3月 王彥金 書記:楊 輝
2013年3月——唐玫 書記:馬宏 (一)1984年元月——1991年元月
1、領導班子成員
1984年元月,張文章任西航四校校長,范硯池擔任書記,高淑琴擔任副校長;盧琴芳任教導處主任;趙蘭英擔任大隊輔導員;李振忠、劉興年先後擔任後勤主任。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發展到1985年,學校有教學班21個,在校學生825名,教職工六十餘人。
其時的西航四校,原來的校舍條件很不完備,教學樓只有現在的教學中樓和教學北樓,師生廁所為露天旱廁,草場為土地,遇到下雨,學生不能出操。為了改善教學條件,嚴有順校長主持修建了教學北樓後一幢平房;修建了校大門以南的13間門面房,修建了學生廁所。
為了改善學校校舍面貌,從1986年後起,張文章校長帶領全校師生展開了校容校貌的整治。經過師生不計勞苦、不計報酬的努力,學校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學校綠化面積大大增加,增設了學校花壇;修設了學校草場的主席台;在校大門口北邊修建了師生自行車棚,學校整個面貌變得井然有序。
1984年學校被評為「文明禮貌月先進單位」;
1985年獲得西航公司「先進黨支部」。
1985年4月,鄭秀華老師的語文課教學,獲得未央區和西安市第一名。
1988年,學校參加首批職稱評定的老師共有31位被評為小教高級職稱。
1989年,全廠掀起了捐資助學的熱潮,廠內職工捐款,廠內學生桌椅定做,大大改善了師生學習條件。其中全校教師共捐款1110元。
1989年12月8日,省教育廳對學校進行了普九工作驗收。
1990年6月21日,學校被西安市教育委員會和西安市體育委員會聯合授予「西安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在教師培訓方面,強化基本功的訓練,教師隊伍專業素養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每年的區小學統考中名次列前;學生課余活動豐富多彩,多名學生在省市區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獎,其中王華同學獲得陝西省和全國微機競賽第一名。1985年,六年級學生參加未央區作文競賽獲得團體第一名、數學競賽全區第二名;1986年,參加未央區小學生團體操競賽,榮獲第二名。學校藝體活動逐步形成特色。
(二)1991年元月——1996 年元月
1、領導班子成員
校長高淑琴、副校長盧琴芳、李翠萍,李翠萍、李友蘭擔任教導處主任,趙蘭英先後擔任大隊輔導員,劉興年、高鳳萍擔任總務主任。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學校發展到1991年,教學班27個,在校學生達到1118名;教職工83名。
隨著公司供暖設施的建設,校園供暖建設於1990上半年完成,告別了學校自燒供暖的歷史;拆掉了學校原有的自行車棚,修建了校大門北面二層的教學樓和操場西南角的小二樓,並不斷加強和完善部室建設。
1993年3月,學校被未央區教育局授予「實施初等義務教育」先進學校;
1994年,學校在「國際家庭年」活動中,被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教委聯合授予「優秀家長學校」稱號;
在這幾年間,學校的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等各方面均上了一個台階。全區實行的年級統考,均能保持在區內前三名;德育特色逐漸形成,少先隊工作成績突出,黨支部、少先隊、工會多次被區有關部門授予「先進單位(組織)」稱號;體育工作成績突出,1990年參加未央區首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榮獲小學組團體冠軍,參加未央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獲團體第二名。此外,參加市區兩級的小學生學科競賽,多名學生人次獲獎。
西航教培中心對所轄四所小學實施了三年進行一次體育運動比賽、三年一次書畫大賽、三年一次合唱比賽活動,大大促進了學生的藝體素質,學校連年保持四所小學第一名的好成績。學校藝術教育成果顯著,特色明顯。
(三) 1996年元月——1997年9月
1、領導班子成員
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李翠萍;李友蘭擔任副校長,教導處由馬宏同志擔任主任;總務處一直由高鳳萍任主任;少先隊由趙蘭英擔任總輔導員。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學校發展到1997年時,有27個教學班,學生1200餘人。到1997年年初,學校按照西安市教育局要求,停辦了學前班。此後隨著西安市北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學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學校進入良性發展期。
1996年時,學校教職工約76人,大部分為中師或高中學歷,在此之前的教師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來源於廠內職工,經西航工學院師資班培訓後到校任教。從1996年開始,學校才逐步放開在師范學校招聘教師,豐富了教師隊伍。
繼續加大教師專業素質的培訓力度;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學校在社區內外口碑良好。
3、辦學條件和設施建設
1996年,學校對操場進行了平整和硬化,學生課間活動場地得以改善。
1997年初,學校對校大門北邊二層小樓和教學北樓進行了連接改造,學校部室基本齊全。
1997年上半年,學校拆除了石砌的東圍牆,由西航公司和學校聯合出資,購買了五龍湯二層房屋作為辦公室及教室用房,共28間。
(四)1997年9月——2000年元月
1、領導班子成員
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由原三校校長徐麗華擔任;李友蘭擔任副校長,教導處由馬宏同志擔任主任;總務處一直由高鳳萍任主任;少先隊由李琦華擔任總輔導員。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學校教學班基本穩定在22個,在校學生1200餘人。在校教職工約六十三人,大部分為中師或高中學歷;部分教師開始注重學歷進修;學校注重教師的業務學習,配發了業務學習筆記本,定期檢查,教師的主動學習已成為一種習慣;學校還為教師每人配發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教師專業素質不斷提升。
從九八年開始,學校申報了《小學生主體性發展實驗》的研究課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大大改變了固有的教學模式。
學校確定了國旗下宣誓誓詞:我是西航四校的一名學生,我愛我的學校,我愛的老師,我愛我的同學,我要做到:誠實、勇敢、勤奮、健美。
3、辦學條件和設施建設
重新平整了操場,對教學樓之間的小院進行了水泥硬化;對校舍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對教學樓內外進行了粉刷。
針對學校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嚴重缺少的現狀,學校先後投入建設了無盤工作站微機室一座、建立了電教室、教師備課室、校園電視台,為每間教室配備了29寸康佳彩電,完備了校舍的閉路系統,更換了每間教室的黑板為磁性黑板,這些電教設備的投入,在當時教培中心四所小學中處於領先。
(五)2000年元月——2002年2月
1、領導班子成員
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由原西航二中書記李文莉擔任;李友蘭、馬宏先後擔任副校長,教導處先後由馬宏、韓煒同志擔任主任;總務處一直由高鳳萍任主任;少先隊由李琦華擔任大隊輔導員。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這一階段,是學校發展相對的滯後期。學校教學班基本穩定在22個,學生卻只有900餘人,學校發展處於低谷。在校教職工約六十三人。
在教師培訓上,不斷創造教師觀摩學習的機會,強化了教師電化教學手段和計算機操作的培訓;完善學校師德考評體系,教師隊伍穩定;在學生的評價上,設立單項獎,設立了學生獎學金制度。
3、辦學條件和設施建設
2001年暑假期間,學校投入資金,對學校操場進行了水泥硬化;
按照上級環保部門的要求,拆除了學校原有的鍋爐房,師生飲用水改用電熱爐供給。
(六)2002年2月——2006年4月
1、領導班子成員
校長兼支部書記:原一中書記高登發
副 校 長:馬 宏
教 導 處 主 任:韓 煒 王曉宏
學 生 處 主 任:韓 煒
總 務 處 主 任:高鳳萍
大 隊 輔 導 員:李琦華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這一時期,是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對外加大了宣傳的力度,開始大幅度增加招生數。為了擴大招生,在校長的親自帶領下,學校沿街、沿村散發學校招生宣傳單;為了方便周邊學生上學,學校對學生實行接送、加餐、住宿等服務。到2003年,北至高陵馬家灣,南至太華路、龍首村、西至朱宏路、東至上水腰村,基本都有學生在校就讀,這基本奠定了四校招生的格局,為以後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校學生數上首次實現了借讀生人數超過廠子弟學生數。
2002年秋季,就實現了開門紅:新生招生近300名,轉入學生也大幅度增加。以後幾年,保持了較快的在校學生增長率,其中2004年新招一年級學生400餘名。每年均要增加一到兩個教學班,直到2005年,囿於課室的限制,學校的發展規模逐步穩定在35個班,學生1800餘人左右。
學校重視安全工作,設立了學生處,全面負責學生安全、學生食堂、接送車輛等。
3、辦學條件和設施建設
2002年,投資11萬元修建了由著名作家賈平凹題寫校名的校大門;修建了「小橋流水」風景角;巧借校舍走廊的優勢,10月份投入一萬余元完成了學校藝術長廊;投資1萬元建設了校園的音樂鈴聲;投資修建了藝術活動部室:美術活動室、美術展室、音樂教室、舞蹈教室等;拆除了石砌的南圍牆,設置欄桿美化。
學生飲用上了純凈水;修繕了學生的宿舍;開設了學校食堂;為中午託管學生購置了休息床和被褥。
2003年7月18日,接收了原西航一校的部分校產,順利接收了15名教師和230餘名學生;拆除了校大門以南的門面房;新建教學西樓一座;粉刷了北教學大樓;對校大門進行了重新修建;修建了近200平方米的舞蹈教室和多功能廳各一間;為所有辦公室配備了計算機;調整了辦公室,完善了部室建設,使學校部室達到一部28室;校園區域網初步建成,每間教室及辦公室都是網線到位;為新一年級教室配備了計算機;更換了學生桌椅610多套;更換了80餘套辦公桌椅,改善教師辦公條件,教學硬體基本達到市級一流水平。校園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2004年,投入30餘萬為學校操場鋪設了人工草坪;繼續增加了低年級教室的計算機配備;
2005年,投入37萬,建立了校園區域網、舊微機室的硬體升級和60座的微機室一座。
4、辦學水平和特色
從2002年起由高登發主持學校工作以來,依靠西航公司、教培中心和未央區教育局的領導和支持,充分發揮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獲得跨越式的發展:
高登發校長初到學校,感到了四校發展所面臨的嚴重形勢:周邊學校發展很快,學校硬體條件相對薄弱和落後,適時提出了學校必須迎頭趕上的發展思路。上等級、創名校成為當時師生的共同願望。
學校確定了新的辦學指導思想:以課程改革為突破,以隊伍建設為基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辦學理念:尊重個性、和諧發展。
辦學目標:依託企業、面向社會、服務社區、創建名校。
培養目標: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學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五年發展規劃。2002年,依據學校的藝術教育優勢,以創建未央區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為起點,開始了四校一年強基礎,三年固特色,五年創辦現代化學校、實現大跨越的發展目標。
2002年5月,被未央區教育局授予「素質教育特色學校」;
2003年,盡管收到突如其來的「非典」的影響,全體四校教師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利用暑假休息時間,完成了學校圖書、檔案資料、部室建設等大量的工作。
2003年12月2日,學校接收了西安市教育局授予「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驗收,專家稱四校是精品,在全市驗收的20多家學校中,學校名列第三名;
12月18日西安市教育局的督導評估和一級小學的驗收,專家組給予了四校很高的評價:歷史不悠久,但發展很快,脫穎而出,是一所不錯的學校。學校在當年被驗收的四所小學中,名列第一。2004年2月19日,在學校濃重舉行了西航四校「西安市一級小學」的受牌儀式。這樣的成績和評價,大大激發了全體師生再創新輝煌的信心。
2004年3月10日,學校順利接受了西安市「紅十字示範學校」的驗收;
2004年,學校順利通過了陝西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驗收;並在未央區教育局對學校辦學水平的評估中得分最高,獲得了未央區小學督導評估第一名。
2004年被國防工辦系統授予「外語教學實驗學校」;「國防工辦紅旗大隊」;西安市「紅旗大隊」稱號;
2004年9月,學校與高陵縣桑家中心小學結對為幫扶學校,在此後的兩年時間內,學校本著「互學、互助、共進、共榮」的原則,不斷加強與桑家中心小學校際之間的交流與聯系,就學校管理、創建特色、教師培訓、校本教研、提高辦學效益等多方面進行了指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學校的輻射和示範作用得以發揮。
2005年被陝西省國防工辦系統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學校」;王旭莉、尤雲霞被授予優秀班主任;
2005年,學校向未央區、西安市教育局遞交了創建省級示範小學的創建申請和自查報告。由於當時未央區教育局未將學校晉升工作列入計劃而延期。
2005年,學校作為未央區新課程改革與實驗示範學校接受了省教育廳的調研。
2006年年初,學校制定了新的五年發展規劃,並於3月1日再次向上級遞交了創建省級示範小學的申請。
2003年,學校數學教研組被授予國防工辦系統先進教研組;
2004年,學校語文教研組被授予國防工辦系統先進教研組;
2005年,學校六年級教研組被授予國防工辦系統先進教研組;
學校2004、2005、2006連續三年被評為國防工辦系統先進學校;
獲得國防工辦系統先進教師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是:
楊嶸、王湘臨、劉國梅、張琳、王曉宏
2003年7月,學校先後編輯出版了《學校制度匯編》、《教師教學隨筆集》、《教師論文集》;出版了學生習作集《童心無疆》上下兩冊;出版了學校校本教材《美文賞析》;
2004年,《航空普教雜志》四個封面刊登介紹了學校的各個方面;2005年11月,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的先進經驗發表在《航空普教協會信息通訊上》;
2006年6月,關銘偉所帶班級被評為西安市先進班集體;
2003年6月,學校五年級3班被評為西安市中小學「先進班集體」,王霞斌老師被授予「優秀班主任」;周芮瑜、孫世軒被西航教培中心授予2003年度「雛鷹好少年」稱號。
(七)2006年4月——至今
1、領導班子成員
校 長:原二校校長王彥金
書 記:原三校德育校長楊輝
副 校 長:馬 宏
教導處主任:王曉宏 武衛東
學生處主任:韓煒
總務處主任:高鳳萍
大隊輔導員:雷琳
2、學校規模、發展情況
隨著北城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外來人口的急劇增多,來校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而學校校舍嚴重飽和。針對上述情況,學校對在校學生數採取了適當的控制,學生人數在2006年初的基礎上略有增加,達到1840左右;教職工人數97人(含9名外聘、返聘教師)。
3、辦學條件和設施建設
2006年暑假,學校改造了老教學樓窗戶、護欄、走廊等;繼續添置和更新了學生桌椅100餘套。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確立了以「誠信、進取、輕松、成才」為核心理念的「青松」主題校園文化,在學生當中徵集了「青松娃娃」為主題形象。
精心策劃和製作了「中華傳統美德」主題長廊,分為誠信、愛國等十大篇章,既強化了激勵和警示的教育作用,又體現了學校經典誦讀這一校本特色,營造了濃郁的書香和人文氛圍。在班級文化建設上,設立了班級名片、藝術角和「輕松書吧」。
校容校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4、辦學水平和特色
學校確立了「以校為本,創建特色」的管理理念,並確定了:「目標管理、激勵管理、情感管理、動態管理、制度管理、民主管理」等評價體系。
學校工作以2006年晉升陝西省示範小學為契機,全面提升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校本教研、素質教育等工作水平。在認真自查的基礎上,再一次明確了學校辦學理念:
辦學目標:以人為本 尊重個性 和諧發展
發展目標:近期目標是2006年晉升省級示範小學;
長遠目標是堅持內涵式發展,爭創現代名校。
校風:尊重 民主 和諧 安全
教風:篤誠 博學 摯愛 啟迪
學風:禮貌 樂學 合作 創新
校 訓:做好小事 成就大事 做好今天 成就明天
2006年學校先後被授予「國防工辦系統先進學校」;「西安市支教先進學校」;陝西省「關愛成長行動-黨史教育與民族精神宣傳教育活動先進單位」。王彥金校長被授予「關心農村教育的好校長」稱號;校長王彥金、書記楊輝、副校長馬宏均被授予「關心少先隊工作的好校長」稱號。
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2006年12月6日,學校順利通過了省示範小學的驗收。 一所學校的辦學特色,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夠形成的,經過多年來的積淀,西航四校的教育教學呈現出四個明顯的特色:
1、師資力量
在八九十年代,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注重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通過兩筆字、說課、上課、全過程評優、學科水平測試和教師基本素質的培訓,使教師的整體素養得以提高。目前,學校主要圍繞學習型組織的建立,不斷促進教師向智慧型、復合型、科研型轉變。通過多年的積淀,學校造就了一支師德修養好、理論水平高、學科造詣深、業務技能精的現代教師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89人 。平均年齡32歲 ;高級教師60人;占教師總數的67%, 教師學歷達標100%,大專以上學歷80人,其中大學本科41人;學校共有省市區級骨幹教師和學校學科帶頭人25人,占專任教師的28%,其中佔中青年教師的88%。
學校通過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改實驗、學歷進修、崗前培訓和拜師學藝等形式,幫助教師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開展教學研究、交流、分析和討論,使教師的整體水平保持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
2、德育特色
四校德育工作多年來以學生的養成教育為重點,培養了一大批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隨著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教育要求,學校圍繞『行為養成、三講兩實踐、民族精神、八榮八恥』為德育工作主線,充分發揮學校德育工作優勢,加大對德育工作的領導。我們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標,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教會學生學會做人、求知、勞動、生活、健體,為推進該校素質教育不斷向前發展而努力。
(1)、德育基礎工作,抓常規、重實效
①、加強德育工作領導,提高德育工作的認識。
堅持完善兩個隊伍建設:德育領導班子隊伍和教師隊伍
堅持健全兩個網路體系: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老師、家長、校外輔導員三位一體
堅持三項基本建設:家長學校;心理咨詢;校園文化
②、狠抓學生常規養成教育,在常規工作中創新意、抓重點,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如各中隊輪流舉行升國旗儀式,召開晨會、班隊會、主題隊會,舉行班隊會觀摩評比,開展衛生流動紅旗、雙文明班級的評比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自我教育。同時,大隊部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如低年級「生活自理能力比賽」、「早日帶上紅領巾」 ;中年級「學好交警手勢操,爭當馬路小天使」、「我給小樹做名片」、「烈士墓前憶先烈」 ;高年級「法制教育講座」、 「我為弟妹上隊課」 等;全校性的活動有:「讓教室的牆壁會說話」、「故事大王擂台賽」、「童聲誦美文古詩詞誦讀比賽」、「我能行—手工製作擂台賽」、 「捐讀新書、共同進步」等系列教育活動。
(2)、德育主題活動,有創新、樹品牌
近年來該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主題活動:紅領巾與光榮同行、長征精神伴我成長、我是創衛小先鋒、我和爺爺同升國旗、紀念抗戰振興中華、延安精神駐我心、爭做文明小公民、手拉手 走過冬天、我和盲啞同學手拉手、心系航空手拉手等。這些德育主題活動受到師生、家長、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中央以及省、市電視台、報紙、網站等新聞媒體多次對這些活動進行宣傳報道,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未央區教育局也曾多次在該校召開德育工作現場交流會,介紹我校德育工作的先進經驗。
學校德育工作在不斷創新實踐中,不僅取得了各級各類的榮譽,而且學校領導也多次被評為省、市、區級「關心、支持少先隊工作好校長」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先後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中隊輔導員和省市區各級三好學生。
3、藝體特色
我校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實踐與體驗,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旗幟下,學校積極組織第二課堂活動,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出一大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體育、藝術特長生。
合唱隊:以一曲《誰說女子不如男》作為學校藝術表演的保留曲目,多次參加省市區和公司文藝匯演,多次獲得一等獎,並參加了陝西電視台TV好時光的錄制和演出;學校合唱隊還不斷推陳出新,在各級比賽中給觀眾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管樂隊:雖然成立不久,但管樂隊高水平的演奏多次參加各類演出,並多次應邀參加敦善中小學生管樂節,在區內外教育系統頗具影響。
田徑隊:學生田徑隊多次以遙遙領先的成績穩居全區團體總分第一;1985年,未央區田徑運動會團體第二名;1987年,未央區田徑運動會團體第一名;並連續在西航教培中心小學生運動會上取得冠軍。
足球隊:連續多年的區賽冠軍;1983年,獲得西安市小學生女子足球冠軍;1984、1985連續兩年獲得未央區男子足球第二名;1986年,獲得西安市小學生足球第一名;1989年,學校男子足球獲得西安市比賽亞軍,並代表陝西省小學生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青少年萌芽杯賽」。
女子籃球隊:85年~93年,學校女子籃球隊多次參加省市區級比賽,成績優異。1985年未央區第一名;
另外,學校在乒乓球、射擊等項目上,在八十年代,代表著未央區該項目的最高水平。
4、科研特色
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從以「基礎·興趣·個性」為主線的改革實驗起步,先後擔任了《小學生主體性發展實驗》、《大成全韻語識字》、《新課程教改實驗》、《創新教育與實踐》等課題。
2004年,學校結合新課程改革,開始了以校本教研、校本課程、校本培訓為主要內容的新的探索,進行了「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三大層次的教研活動,師生受益匪淺!
2006年元月我校申報參加陝西省教育學會十一五教研課題:《小學生經典誦讀內容及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源於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通過三年的實踐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其一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經典作品五萬字左右(選自經史子集、唐詩、宋詞、蒙學讀物)。其二尋找適合小學生誦讀的科學方法。
學校在2006年6月,還申報和參加西安市教育學會」小課題」研究,目前有教師有81位參加研究,共72個專題。
扎實有效的教研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教師發表論文、獲獎論文層次高、數量多;繼2003年我校數學教師武衛東、於思靜、李宏剛成功編寫三至六年級奧數系列叢書之後,2006年9月教導主任王曉宏、數學教師於思靜、語文教師吳文敏、陳娜、趙曼等老師編撰的《精舉一點反三練》語數系列叢書在全國正式出版發行;英語教師唐惠敏還參加了陝西旅遊版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西航四校在三十餘年的孕育和積淀中,錘煉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培養了一大批品學兼優的「青松學子」,總結出了一套特色鮮明的辦學經驗。現在的四校,校園環境典雅、硬體設施先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贏得了家長的信賴、社會的認可,並多次受到省、市、區的獎勵和表彰,基礎教育示範基地的地位正在形成。全體四校人將一如既往、積極探索、開拓進取,把四校辦得更好。

5. 課程如何設置:國家、地方與校本課程三級管理

中小學生學什麼?課程應該怎麼設置?課程建設的民主化、科學化如何實現?這牽扯到國家教育部、地方教育局、學校、家長、學生等方方面面的機構和群體。我們必須了解,當前我國的課程設置實行的是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即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我國的教育體制長期以來統的過死,地方和學校的許可權太小,伸縮餘地小。這種體制,既不利於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的差異,又不利於發揮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 1989年國家教委課題組對英國中小學課程情況進行了兩個月的專題考察後,曾向國家教委提出專門報告,建議實行三級課程、三級管理。十年後的1999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正式提出「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即三級課程、三級管理。 那麼什麼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呢? 所謂國家課程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統一課程,它體現國家意志,是專門為未來公民接受基礎教育之後所要達到的共同素質而開發的課程。它是一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計劃框架的主體部分,涵蓋的課程門類和所佔課時比例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相比是最多的,它在決定一個國家基礎教育質量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在初中階段所開設的數學、語文、外語、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物理、化學都屬於國家課程。 所謂地方課程是在國家規定的各個教育階段的課程計劃內,由省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或其授權的教育部門依據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發展需要而開發的課程。地方課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反映基礎教育的地域特點、增強課程的地方適應性方面,有著重要價值。如信息技術教育就屬於地方課程。 所謂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的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如我校初一、初二年級開設的心理健康、語文學科的學法指導、名作賞析、閱讀寫作、英語(Q吧)學科的寫法指導、英語興趣小組、英語奧賽輔導等都屬於校本課程。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這是從課程設計,開發和管理來區分 的三種類型。其中,國家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體現國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滿足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已往國家課程倍受關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得不到實質性的開發。新課程將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這樣既能保證國家的統一的基本要求,又能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不同辦學條件和不同辦學模式的需要。 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不是互不相乾的"三套"課程,而是彼此關聯、內在整合的,因為國家、地方、學校這三類課程決策的權力主體是相互交往的,三者在交往中形成了課程變革的"共同體"。三級課程不存在說哪一級課程是高級的或重要的,哪一級課程是低級的或次要的。它們都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共同構成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整體,分別為廣大中小學生的發展和我國社會發展承擔著各自的不可替代的責任。各級課程在總體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補性,他們都服從和服務於我國基礎教育的總體目標,都要體現我們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各個階段的教育培養目標。 三級課程的管理政策,要求課程必須與教學相整合,教師必須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作用。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著。教師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在學校,課堂實施中不斷增值,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新課程越來越需要教師具有開發本土化,鄉土化和校本化的能力。 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可以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給地方和學校開發課程留有餘地。國家和地方課程主要解決一定范圍內同一批受教育者的共同素質問題,而校本課程則是要滿足每一位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和興趣。學校除了開發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本課程外,還有權利選擇經過國家、省級審查通過了的教材。 總之,本次課程改革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妥善處理課程的統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建立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體制,實現了集權與放權的結合。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確立,有助於教材的多樣化,有利於滿足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本次課程改革重新劃分了國家,地方,學校在基礎教育課程管理中的職責分工,調整了國家課程在整個課程計劃中的比重,在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上增加了一定的彈性,讓地方和學校擁有相應的選擇餘地。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運行,為課程適應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特殊性,以及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體現學校辦學的獨特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並且對於加速我國課程建設民主化,科學化進程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6. 大學足球體育課總結和感想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從單一的國家課程走向國家、地方、校本課程模式。校本課程的開發必將成為21世紀初期我國課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於彌補國家課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推廣周期過長,缺乏靈活,滯後於社會變革,不能及時反映科技進步和社會需求的變化等不足。同時,校本課程有利於課程理論與實踐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我校立足於課程改革要求,從學校實際出發,在****年開始對足球課程進行了開發,建立了足球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一、 足球課程開發的的宗旨與立足點:無論是家長、學校、教師,還是學生本人,都必須樹立一個觀念:人的個性潛能是無限的,如果不被喚醒就會萎縮乃至泯滅。教育的使命就在於喚醒、發掘個體的個性潛能。 其次,個體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應包括個體的"類特性"、"社會特性"、"個人特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我們把足球課程開發的宗旨定義為: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立足點之一:學校的特色 中外大量的特色學校創建的成功經驗業已證明,特色課程的構建是實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校本課程開發要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基於學校現實的特色化的道路。如果一所學校大多數學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學校教育就會形成特色各異、爭奇斗艷的可觀局面。所以說校本課程的建設是學校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特色學校建設的重點。我校在2004年成為江東區足球傳統項目學校,足球在我校教師、學生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由於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開設足球特色課程的硬體和軟體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立足點之二:教師的個性教師是校本課程的研究者、詮釋者、設計者、實施者、評價者,教師不僅決定著課程資源的選擇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是校本課程實施的首要基本的條件資源,教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與利用程度及發揮效益水平。因此教師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專業能力,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根據教師的專業特點,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足球 校本課程的研究、開發和實施建立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立足點之三:學生的個性學生也是校本課程研究開發的參與者,他們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最有發言權,學校所開發的課程內容需重視學生的特殊背景及需要,讓他(她)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動機、個性特長,對校本課程作出自己的選擇,我們通過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見表一),了解學生對足球課的興趣與需求,保證學校為學生所開發的課程能夠符合學生的性向需要。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進行知識的構建。

二、 足球校本課程開發和實踐

(一) 規劃足球校本課程學校根據現有的條件,制訂了《足球校本課程方案》,在充分挖掘各種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制訂了《校本課程實施目標》:總體目標: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體驗運動激情,分享足球快樂,感悟足球文化,從而培植學生的自信心。通過足球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讓學生走進足球文化領域,涉獵足球與歷史、足球與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融合,感受其豐富文化內涵;讓學生走向足球場地,掌握運動技能,體驗運動激情,體驗挫折,走向成功。

「足球課程」系列目標

A、大學低年級(一、二年級)目標 a.知識與技能:認識足球,了解足球的起源、發展及作用;走進足球場,了解最基本的足球動作;會觀看足球,具有積累足球信息的初步意識,從而關心足球運動。 b.方法與過程:做場外文明觀眾,觀察、感知足球(賽),會畫足球;初步體驗身體對足球的控制。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校內足球明星和代表隊,了解他們的戰績,增強榮譽感,培養自信心。

B、大學中年級(三年級)目標 a.知識與技能:學生掌握足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了解足球比賽的基本規則,初步學會搜集足球信息的方法,從中體會學習足球知識的樂趣;進一步提高他們對足球的運球、控球等技能的培養。 b.方法與過程:場內外知識的講解,以及簡單的比賽模仿,鍛煉學生各身體部位的協調能力,通過錄相、上網等重要賽事的觀看,讓他們更加全面了解國內外足球現狀,更加關注、熱愛足球。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初步的團結守紀、協作一致的精神,磨煉堅韌的意志和自強不息的戰鬥力,培養集體榮譽感和個人自信心。

C、大學高年級(三,四年級)目標 a.知識與技能:全面了解國內外足球發展歷程及現狀,基本熟悉足球比賽的基本規則,自覺收集足球信息、自我體會足球知識樂趣,全面掌握運球、控球、傳球、停球等各方面技術,基本能上場比賽。 b.方法與過程:自主收集國內外足球信息,自覺投身足球運動,集體探究足球與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關系。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的心理品質養成守紀守時、團結互助的作風,培植自信心。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三位體育教師根據各自年級的要求編寫教學內容,每周設一節足球課,實施校本足球課程。

(二)建立大學足球俱樂部,形成校園足球文化:

1、 學校依託球會組織,建立學校足球俱樂部。學校建立了**大學足球俱樂部。足球活動主題:體驗足球 快樂成長 小甲A足球隊口號:用心出智慧 配合有力量 頑強能進步 小甲A啦啦隊口號:激情欣賞 文明表達 球隊口號:積極參與 其次,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在全面發動,廣泛宣傳的基礎上,通過公開招聘,電視台公開競選,由11名學生組成的俱樂部董事會。。按照「免費入會、自願參加、自由組合、定期交流、集中展示、共同進步 」 的原則,組織大學生自主組建各班 「 小甲A足球隊」 、「小甲A啦啦隊 」和「小甲A志願者服務隊」等活動隊。通過游戲性的愉悅身心的足球活動,感受足球的魅力,充分激發他們對足球活動和體育運動的興趣及積極參與的熱情,讓學生培養現代足球文化理念,在小甲A活動中領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從小培養良好體育道德和文明行為習慣。

2、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足球游戲活動:學校每周開設一節足球課,組織學生學習運球、傳球、顛球、頂球、射門等基本技術,開展三對三或模擬五人制足球比賽。每月一次足球比賽活動:三月份一趣味射門比賽;四月份五人制足球聯賽;五月份七人制友誼比賽;六月份運球比賽;暑期參加五人制足球比賽。同時還與兄弟學校開展友誼比賽。
3、積極開展足球文化活動:建立大學足球網站,開設了足球快訊、俱樂部動態、足球文化、足球規則、足球明星、教學案例等欄目,開展奧運知識宣傳、足球知識問答、小甲A徵文、演講、攝影、繪畫比賽,促進少年兒童學習和弘揚奧運精神,充分表達自己對足球活動的熱愛,激發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培養審美、想像和創造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綜合素質。

7. 東北師大附中初中部簡介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創建於年。學校現有自由、青華和明珠三個校區,包括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部,總佔地面積97900平方米。全校有一線教職工572人(含外聘教師和職員),146個教學班,8654名在校學生。學校第一任校長為我國著名教育家陳元暉先生,現任校長李楨博士,黨委書記史亮同志。

80年代末,學校以「研究型」、「實驗性」的特色,躋身於全國知名重點中學的行列,成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德育先進校」。21世紀初學校獲得「長春市模範集體」、「吉林省模範集體」、「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研究基地校」、「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全國學校對口支援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努力建設高質量、有特色、國際性、現代化,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知名中學」。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為「為學生一生奠基,為民族未來負責」;學校精神為「堅持思想,追求卓越,勇開風氣,兼容並包」;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為「努力塑造思想遠大、知行合一、勇於創造、全面發展、個性優化的創新型人才」。學校倡導「以人為本、科學規范、促進發展」的文化管理,不斷探索以「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發展」為內容的主體性德育模式,不斷探索以「效果最好,時間最少」為目標追求的「優效教學」理論與實踐模式。

2000年初,學校啟動了名師工程,為教師發展搭建平台,老一代名師手執牛耳,中青年教師崢嶸崛起。學校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擁有了一批省內外中學界有影響的專家型、學者型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學校現有教授1人,特級教師10人,高級教師178人,一級教師183人;學科首席教師16人,標兵教師32人;博士和博士生16人,碩士和碩士生221人,本科學歷176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0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6人,省級骨幹教師25人,市級骨幹教師72人。

東北師大附中首任校長 陳元暉先生

學校緊跟時代步伐,積極迎接資訊時代的到來。學校完成了兩個10兆光纖帶寬的對外internet介面和近1500個節點的寬頻校園網路升級建設,全部實現了教室的網路化和多媒體化。專任教師全部配備了筆記本電腦。

作為國家課程改革的實驗校,學校形成了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相補充、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相結合、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平衡、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相調劑、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依託的豐富完善的立體課程體系。2000年以來,學校累計開設了199門校本課程,正式出版了20多本校本教材。目前,學校正穩健推行新課程,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逐步實現科學化、系統化、成熟化。

學校實行個性化的分層次教學,探索多元的人才培養模式。設置理科實驗班、中外文化交流班、數學實驗班、外語實驗班等;校園內長期活躍著豐富多彩、新鮮活潑的學生活動團體,「青春視界」校園電視台、「蜚聲」廣播站、「BOAT」外語協會、「翰林苑」書畫協會、「青春鏈接」網路協會、「一格」文學社、「粉末青春」話劇社、「上升空間」學生航模隊、「枰涯」棋牌協會、「智能先鋒」機器人協會、「動漫元素」動漫協會等11個學生社團,在校內外形成了廣泛的影響,為學生個性特長發展提供了多層次、多形式的平台。

學校實施「重點、知名高校升學工程」。學校一直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的重要生源基地校,是北京大學外埠最大的生源校。20年來,學校共走出了18名全省文、理科狀元。歷年高考中,我校各科平均分、高分段人數、升入重點高校的人數始終居全省首位,通招生升入重點大學率為100%,本科升學率為98.6%。2008年高考有147人升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香港、美國等國內外知名大學,有795人升入國家「211工程」學校和「985項目」學校。

2004年學校成為中國科技大學在外埠設立的第一個基礎教育理科實驗基地;2005年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學生航空航天科技實驗基地、復旦大學文科基礎教育實驗基地;2006年成為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生源基地、哈爾濱工業大學優秀生源基地,2008年成為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生源基地校。

學校實施「金牌工程」。近年來,在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學校獲一等獎人數一直占吉林省賽區的1/3到1/2。2004—2008年在全國中學生數、理、化、生聯賽中,學校蟬聯四個學科吉林省賽區的個人第一名和團體第一名;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學校在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取得了13塊國際獎牌。

東北師大附中校訓鼎學校積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開發課程資源,拓寬課程領域,開展並積極參加了12項富有特色的科技教育和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科技節。2005年東北師大附中開始組建航模隊、創建高水平的航模實驗室,並由航天英雄楊利偉親自揭牌;同年創建智能機器人實驗室。2007年東北師大附中無線電測向及定向越野運動隊成立。科技創新大賽的成績在吉林省名列前茅,近年獲一等獎項數佔到全省的40%。幾年來,學校航模隊共參加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東北師大附中無線電測向運動隊先後參加亞洲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東北分區賽等賽事並表現非凡,共獲得國際銅牌2枚;國家級金牌9枚,銀牌3枚;省級金牌4枚,銀牌1枚。2008年東北師大附中有兩名同學入選無線電測向中國國家隊,將代表我國參加在韓國舉辦的世界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學校先後參加2007年WRO世界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中國區選拔賽、2008年FLL機器人世界錦標賽中國北方區公開賽等國家級競賽四次,共獲得兩塊金牌,一座冠軍獎杯,13枚銅牌;參加兩次省級競賽,合計五個項目,共獲得14個一等獎,8個二等獎。

學校積極應對全球化挑戰,不斷擴大國際交流。目前學校已同美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韓國等國家的14所學校建立了友誼校關系,學校每年都有國際間的教學和學術交流。學校與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國際IBO組織洽談了學生交流項目,與日本築波大學附中洽談了友好學校項目,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等建立了辦學合作關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以及新加坡、香港等國際國內知名大學直接面向我校招生。

學校充分發揮示範作用,積極輻射優質教育資源。堅持辦好「學校開放日」,切實做好長春市政府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名校義陪」工作,積極推進「城鄉同步教學系統」建設。學校被列為長春市中小學校長和中小學教師培訓實踐基地。這些舉措有力地推進了吉林省城鄉教育的同步發展,學校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教、研、培」復合功能得以進一步發揮。

建校五十八年來,東北師大附中培養出3萬余名優秀學子,他們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勇於創新、成就卓越,很多人成為學術專家、興業英才治國棟梁。其中有全國政協原第一副主席王忠禹、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賈志傑、中國共產黨第17屆中央委員、現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王國生中將、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鄒廣田院士、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研究員霍裕平院士、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江雷、大氣物理學家鍾青、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總設計師嚴殿啟、全國政協常委、著名作曲家王立平(電影《少林寺》、87版電視劇《紅樓夢》、《大海啊,故鄉》等曲目作者)等。

8. 太原52中在哪怎麼走

52中就是原來的太鐵二中,位於太原站以東的鐵路宿舍區內,就在火車站後面,可以看見一個足球水塔,在那水塔附近,過去問個人就知道了

坐619可以到,到 「雙塔鐵路宿舍」 這站下就行

9. 誰有社區文化建設的校本課程設計

一、我校社區服務課程提出的背景

1.國家教育政策

1.1對國家教育政策的解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高中生要有個性的全面發展」,同時還指出「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校外活動。加強中小學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加強學生社團組織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與志願服務和公益事業。」

1.2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的體現 :

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明確規定:每個普通高中學生在三年中都必須參加不少於10個工作日的社區服務,獲得2個學分才可以畢業。

2.當前我國人才素質現狀

新華網關於《我國人才素質面臨三大挑戰》的評論中提到:我國人才素質所面臨的三大挑戰是:「誠信度、創新力和實踐力」。

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幾年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參加論壇的48個國家中,中國「人員素質」排行第40位。由此可見,中國也許可以出現全世界頂尖的人才,但其人才金字塔的基座卻難以令人放心。

武漢大學曾進行過的「社會究竟需要什麼人才」課題研究,研究表明:近七成的用人單位認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才能力中最為重要的,其次是「獨立工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可見,用人單位最看重的是「實干」。但是「實踐力」的缺失確實是我國人才素質面臨的重要問題。比如:相當規模的學生在畢業之後,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崗位,而不得不成為「啃老族」, 究其原因,金融危機以來全國以至全球范圍的企業效益下滑,從而緊縮規模或者乾脆倒閉,使就業崗位減少是一個原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學生在學校所學專業知識,大多數停留在書面,動手能力卻被忽視,使得學生即使掌握了相當豐富的專業知識,說起來一套一套,在實際的操作技能上卻縮手縮腳,不能獨當一面。所以只給知識,不給機會的教育讓我國的在人才培養中出現高分低能的普遍現象。而以「個人意識膨脹,社會責任感缺乏」為表現的「誠信度」和「創新力」的不足同樣是制約我國人才與國際人才市場接軌的重要因素。

3.對於國際社區服務發展趨勢和我校社區服務課程開設理論基礎的幾點思考

3.1國際社區教育發展的趨勢

美國有關部門規定,中學生必須參加一定時間的社區志願服務,否則不能畢業。賓夕法尼亞州就有兩位中學生,因無法證明自己曾在社區志願服務60小時以上而不能參加中學畢業典禮。馬里蘭州教育廳則規定,全州所有中學生都要志願服務於社區或參加各類志願者活動25小時以上。達不到這一標准,任何學生不論任何理由均不能畢業。而要想進入斯坦福、柏克萊加州大學、西點軍校這樣的名牌大學,必須在申請就讀時提供為他人服務或為社區服務的證據,如果證據有力,入讀這些名校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20世紀90年代以後,美國傳統的社區服務開始走向服務學習,服務學習不同於社區服務,其特點在於重視學習因素的服務,它把社區服務和課程學習結合起來,通過有計劃的社區服務活動與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在滿足被服務者的需求的同時,並促進服務者知識、技能的獲得即能力的提高,使其在關注社會和關心他人的過程中成長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並有能力服務於社會的人。在服務學習中,社區服務和知識的學習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所以服務學習與社區服務或志願活動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服務學習是學校課程和教學的一部分,學生在服務學習中要進行有計劃的對服務體驗的思考,並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這是一種融服務與學習為一體的經驗教育方式。而根據服務學習所立足的理論基礎的不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理論模式,其中作為主導的模式為:慈善模式、公民參與模式和社群模式。

3.2我校社區服務課程實施方案的理論基礎

根據我國的國情特點和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特點,我校將社區服務課程方案的理論模式立足於社群模式的服務學習。

社群模式是以社群為思想基礎,其核心是反對新自由主義把自我和個人當做是理解和分析社會政治現象和政治制度的基本變數,而是主張個人及其自我最終是他或所在的社群決定的。社群主義認為:理解人類行為的唯一正確的方式是把個人放到其社會的、文化的和歷史的背景中去考察,社群本是政治分析的基本變數,個人及其自我最終由他或他所在的社群決定。社群既是一種善,也是一種必需。用公益政治學代替權利政治學是社群主義的根本主張。

社群模式服務學習以追求社群(社區)的進步和個人的發展統一為目的,旨在教育學生認識到個人是社群(社會)的組成部分。以及個人利益能夠通過追求集體利益而實現,進而引導學生幫助社區解決公共問題,從而推動社區的發展,同時強化學生的社群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

社群模式服務學習項目的發起和組織工作主要由學校和社區合作完成。社群模式以追求各個利益,實現共同受益為目的。並且在開展過程中以「自願」形式為主,既有課程化項目,又有非課程化項目。

學生與社區及其工作人員是一種建立在培養學生責任感和發展社區基礎上的「互動互惠」平等關系,學生通過自身知識能力或是與社區的合作完成公益項目,最終實現多方受益,從結果上看,項目的完成意味著創造了社區公共利益,學生們通過項目發揮了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優勢,做到學以致用,豐富了社區服務經驗,並且再為公共謀利的同時實現了自己的社會價值,也創造了自己的公共生活利益。社區則通過項目使公共問題得到解決,有利於整個社區的進一步發展。對於此類服務學習項目的評價,一般既關注學生參與產生的服務效果,也關注學生與社區共同的互動反思,只有實現了多方受益才能夠成為高質量的項目。

社群模式的服務學習其優點在於:有助於學生形成社群觀念,提高社會責任感;參加服務學習的學生認為他們對社會做出了貢獻,點燃了他們日後參與到社區發展和建設中的熱情。

基於以上的幾點思考,結合我校這些年來在社區服務活動實開展所總結的經驗的基礎上,我校社區服務課程方案如下:

二、我校社區服務課程總目標:

1、社區服務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他人、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

2、社區服務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能夠關心社區建設,主動參與社區公益活動,

培養公民意識、參與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3、通過社區服務課程學生能夠學會現代社會人際交往本領,提高溝通能力,增強團結協作意識。

4、通過社區服務課程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能力。

5、通過社區服務課程學生能學以致用、服務社會意識增強,並在社區服務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體驗奉獻社會的積極情感

三、我校社區服務課程內容及實施步驟:

1.校內可開發課程資源:

基於社區服務課程的要求,三年需要10個工作日,我校按每個工作日5小時的服務時間計算,高中三年需要完成50個小時的社區服務課程。

同時我校作為一所寄宿制的學校,所以具有學生在校時間較長的特點,充分的開發校內資源,將校內資源設置為給學生提供社區服務課程的項目就是一個非常現實可行的方法。它能更好的滿足課程資源開發要求:相對的穩定性,要具備較高的可預期性,滿足課程常態化實施的需要等的基本原則。所以校內社區服務的課程設置如下:

(一)社區服務課程表

學 校

姓 名

班 級
(照片)

社區服務課程地點
社區服務課程項目
社區服務課程時間
表 現(簡單評述)
部門簽字

(蓋章)
學生工作處

回訪情況

優秀
良好
合格

1、圖

書館
圖書上架

借換書服務員

分 書




植物養護

植物澆水

2、實驗室
清洗實驗用品

擔任實驗用品的准備工作

3、郵政

代辦所
派送報紙

4、心理咨詢室

接待員

5、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心

講解員

6、團委
學業指導

技能指導

培訓指導

7、網管

中心
網路維護

電腦維護

8、校辦
校史館的講解員

9、其它

(二)校園內社區服務課程設置的實施設想:

1、高一年級:

(1)課程內容:高一年級時建議學生參與《社區服務課程表》當中1~5項社區服務課程項目的社區服務學習。通過在各個部門提供的不同的社區服務的崗位為他人提供服務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

(2)課程目標:

①通過在校園各個部門的社區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熟悉學校的校園資源,能夠更好地做到對學校資源的充分利用。

②通過在校園各個部門的社區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的校園文化,培養學校歸屬感和校園主人公的意識。

③通過在校園各個部門的社區課程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認識和體驗。

(3)課程實施步驟:

①高一年級開學初始,每位新生領到《社區服務課程表》(1張×10份)。

②課前准備:學校在新生參與社區服務課程之前,會對新生進行課程表使用的培訓,以及會安排各部門負責人員為同學們進行課前培訓。

③為了給每個班級,每個同學提供參加社區服務課程學習的機會,操作步驟如下:

以班級為單位:學校每學期每周(周一~周五)安排一個班級在提供社區服務的部門參與社區服務課程的學習,內容可以自選。

以小組和個人為單位:節假日的時間學生可以自己聯系各需要提供服務的部門進行社區服務課程的學習。

2、高二、高三年級:

(1)課程內容:

《社區服務課程表》6~8項的課程內容提供的對象主要是針對在這個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和高二、高三的同學

(2)課程目標:

①在這個階段社區課程的參與中,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知識技能的運用,例如:高二(高三)學生通過對高一新生提供社區課程實施的課前培訓,提升高二、高三同學校園責任感,培養學生作為校園管理者的管理意識。進而提高作為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②在這個階段社區課程的參與中,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知識技能的運用,例如:給低年級的同學提供電腦技能等的技能指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③在這個階段社區課程的參與中,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知識技能的運用,例如:給新生進行校史講解。讓學生體驗到他們對學校作出了貢獻,點燃他們日後參與到校園發展和建設中的熱情。

④在這個階段社區課程的參與中,學生通過運用自己已有知識技能為他們人提供服務,在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的同時,提升社會資本的存量。

(3)、課程實施:

經過高一一學年的社區服務課程的學習,在進入高二以後,為了給每個班級,每個同學提供參加社區服務課程學習的機會,操作步驟如下:

以班級為單位:學校每學期每周安排一個班級在提供社區服務的部門參與社區服務課程的學習,時間可以安排在班會課時間。(例如:高二(1)班為高一年級新生提供圖書館社區服務課程課前培訓,那麼主持這周高一每個班的班會課的人就是高二(1)班的同學,以此類推)。

以小組和個人為單位:節假日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喜好自己聯系各需要提供服務的部門和低年級以及需要幫助同學提供社區服務,進而達到社區服務學習課程的目標。

2.校外可開發課程資源

對於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基於社區服務課程開發的原則:立足社區,立足周邊的原則,建立「學校是社區中的學校」的意識。

同時立足於我校社區服務課程開發的理論基礎:社群模式的服務學習。而服務學習是服務與學習融合的實踐型教學模式,要基於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透過計劃性的社區服務活動與結構化的反思過程,在服務中學習,不同程度上謀求促進學生倫理意識和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態度上的某種改變,使服務者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我校的校外社區服務課程設置如下:

課程標題:「溫暖您、成長我, 走進頤養院」

課程內容:高一年級學生走進無錫市惠山區頤養院開展社區服務課程的學習,在這個服務學習的環節,以陪老人們聊天為主要形式,重在對老人精神關心、關注。

課程目標:

1、通過走進頤養院社區服務課程的學習,達成我校的德育母題之一的——善的教育的意圖。

2、通過走進頤養院社區服務課程學生能夠學會與老年人交往的實踐能力,提高與老人溝通的能力,

3、在與老人聊天為主要形式的服務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的社會責任意識;以及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團體活動形式中培養團隊合作的品質。

4、通過走進頤養院社區服務課程學生能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意識增強,並在社區服務過程中體驗奉獻社會的積極情感。

課程實施過程:

1、課前准備工作:走進頤養院的社區服務課程主要的形式是想讓學生通過聊天的形式對老人的精神生活給予關心和關注。那麼正確的談話技巧,和對聊天對象——老人們情況的調查了解是課程實施之前的重要的准備工作。

(1)材料准備:

Ø 專職心理教師准備《與頤養院老人有效溝通的知識資料》

Ø 頤養院老人情況資料收集

(2)、學生的動員准備:各個班級在走進頤養院之前的班會動員

(3)、學生能夠與老人聊天的技能准備:

Ø 專制心理教師利用班會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談話技巧的指導

Ø 學生在班會課上分組進行情境模擬

Ø 班主任(專制心理教師)現場答疑

2、社區服務課程實施流程:

(1)選課人員:全體高一年級學生社區服務課程的必修課程

(2)時間管理:

Ø 利用節假日時間,以學生自願留校參加社區服務課程的形式開展

Ø 基於我校高一年級班級數一般為18~20個班級不等,所以原則上每2周組織1~2各班級的同學分批次到頤養院參加社區服務課程的學習。

Ø 時間長度:2~3小時

Ø 教師安排:

固定帶隊教師:

學工處主任:負責和頤養院的院長協調和統一的組織管理工作

專制心理教師、團委負責老師:負責配合班主任做好學生的安全和管理工作

新綠電視台的負責攝像老師:負責做好學生課程開展視頻資料的攝像工作

流動帶隊教師:

各班班主任:負責本班學生的安全和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理。

目前為止,經過社區服務課程開設之前充分的准備,以及社區服務課程方案的嚴密規劃和社區服務課程過程中規范的操作,「溫暖您、成長我, 走進頤養院」的社區服務課程成為了我校學生實施服務學習課程的重要載體

10. 急!!!體育課要我寫一篇對足球課的認識體會建議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從單一的國家課程走向國家、地方、校本課程模式。校本課程的開發必將成為世紀初期我國課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於彌補國家課程自上而下的研究推廣周期過長,缺乏靈活,滯後於社會變革,不能及時反映科技進步和社會需求的變化等不足。同時,校本課程有利於課程理論與實踐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我校立足於課程改革要求,從學校實際出發,在****年開始對足球課程進行了開發,建立了足球校本課程開發體系。

一、 足球課程開發的的宗旨與立足點:無論是家長、學校、教師,還是學生本人,都必須樹立一個觀念:人的個性潛能是無限的,如果不被喚醒就會萎縮乃至泯滅。教育的使命就在於喚醒、發掘個體的個性潛能。 其次,個體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應包括個體的"類特性"、"社會特性"、"個人特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我們把足球課程開發的宗旨定義為: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立足點之一:學校的特色 中外大量的特色學校創建的成功經驗業已證明,特色課程的構建是實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校本課程開發要走的就是這樣一條基於學校現實的特色化的道路。如果一所學校大多數學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學校教育就會形成特色各異、爭奇斗艷的可觀局面。所以說校本課程的建設是學校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特色學校建設的重點。我校在2004年成為江東區足球傳統項目學校,足球在我校教師、學生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由於教育局的關心和支持,開設足球特色課程的硬體和軟體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立足點之二:教師的個性教師是校本課程的研究者、詮釋者、設計者、實施者、評價者,教師不僅決定著課程資源的選擇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是校本課程實施的首要基本的條件資源,教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與利用程度及發揮效益水平。因此教師需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專業能力,需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根據教師的專業特點,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足球 校本課程的研究、開發和實施建立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立足點之三:學生的個性學生也是校本課程研究開發的參與者,他們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最有發言權,學校所開發的課程內容需重視學生的特殊背景及需要,讓他(她)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動機、個性特長,對校本課程作出自己的選擇,我們通過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見表一),了解學生對足球課的興趣與需求,保證學校為學生所開發的課程能夠符合學生的性向需要。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進行知識的構建。

二、 足球校本課程開發和實踐

(一) 規劃足球校本課程學校根據現有的條件,制訂了《足球校本課程方案》,在充分挖掘各種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制訂了《校本課程實施目標》:總體目標: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體驗運動激情,分享足球快樂,感悟足球文化,從而培植學生的自信心。通過足球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讓學生走進足球文化領域,涉獵足球與歷史、足球與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融合,感受其豐富文化內涵;讓學生走向足球場地,掌握運動技能,體驗運動激情,體驗挫折,走向成功。

「足球課程」系列目標

A、大學低年級(一、二年級)目標 a.知識與技能:認識足球,了解足球的起源、發展及作用;走進足球場,了解最基本的足球動作;會觀看足球,具有積累足球信息的初步意識,從而關心足球運動。 b.方法與過程:做場外文明觀眾,觀察、感知足球(賽),會畫足球;初步體驗身體對足球的控制。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校內足球明星和代表隊,了解他們的戰績,增強榮譽感,培養自信心。

B、大學中年級(三年級)目標 a.知識與技能:學生掌握足球運動的起源和發展,了解足球比賽的基本規則,初步學會搜集足球信息的方法,從中體會學習足球知識的樂趣;進一步提高他們對足球的運球、控球等技能的培養。 b.方法與過程:場內外知識的講解,以及簡單的比賽模仿,鍛煉學生各身體部位的協調能力,通過錄相、上網等重要賽事的觀看,讓他們更加全面了解國內外足球現狀,更加關注、熱愛足球。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初步的團結守紀、協作一致的精神,磨煉堅韌的意志和自強不息的戰鬥力,培養集體榮譽感和個人自信心。

C、大學高年級(三,四年級)目標 a.知識與技能:全面了解國內外足球發展歷程及現狀,基本熟悉足球比賽的基本規則,自覺收集足球信息、自我體會足球知識樂趣,全面掌握運球、控球、傳球、停球等各方面技術,基本能上場比賽。 b.方法與過程:自主收集國內外足球信息,自覺投身足球運動,集體探究足球與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的關系。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的心理品質養成守紀守時、團結互助的作風,培植自信心。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次,三位體育教師根據各自年級的要求編寫教學內容,每周設一節足球課,實施校本足球課程。

(二)建立大學足球俱樂部,形成校園足球文化:

1、 學校依託球會組織,建立學校足球俱樂部。學校建立了**大學足球俱樂部。足球活動主題:體驗足球 快樂成長 小甲A足球隊口號:用心出智慧 配合有力量 頑強能進步 小甲A啦啦隊口號:激情欣賞 文明表達 球隊口號:積極參與 其次,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在全面發動,廣泛宣傳的基礎上,通過公開招聘,電視台公開競選,由11名學生組成的俱樂部董事會。。按照「免費入會、自願參加、自由組合、定期交流、集中展示、共同進步 」 的原則,組織大學生自主組建各班 「 小甲A足球隊」 、「小甲A啦啦隊 」和「小甲A志願者服務隊」等活動隊。通過游戲性的愉悅身心的足球活動,感受足球的魅力,充分激發他們對足球活動和體育運動的興趣及積極參與的熱情,讓學生培養現代足球文化理念,在小甲A活動中領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從小培養良好體育道德和文明行為習慣。

2、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足球游戲活動:學校每周開設一節足球課,組織學生學習運球、傳球、顛球、頂球、射門等基本技術,開展三對三或模擬五人制足球比賽。每月一次足球比賽活動:三月份一趣味射門比賽;四月份五人制足球聯賽;五月份七人制友誼比賽;六月份運球比賽;暑期參加五人制足球比賽。同時還與兄弟學校開展友誼比賽。
3、積極開展足球文化活動:建立大學足球網站,開設了足球快訊、俱樂部動態、足球文化、足球規則、足球明星、教學案例等欄目,開展奧運知識宣傳、足球知識問答、小甲A徵文、演講、攝影、繪畫比賽,促進少年兒童學習和弘揚奧運精神,充分表達自己對足球活動的熱愛,激發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培養審美、想像和創造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綜合素質。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