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課程實施與開發教學改革

課程實施與開發教學改革

發布時間: 2021-03-02 04:58:50

① 淺談如何深化教學改革,推進課程建設

淺談如何深化教學改革,推進課程建設
作者: 張立坤韓春傑
關鍵詞:改革 理念 整合
教學改革作為課程建設的根本途徑,必須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為先導,基於這一理念,學校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等一系列措施促進課程建設。具體體現為:
一、根據高職教育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教育的理念,進行課程整合,重構課程體系
學校在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和學生的業務規格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基於這一考慮,我院組織力量,深入行業或企業一線,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對人才需求預測作了比較充分的分析,與用人單位合作共同對人才培養規格作了准確的定位。專業教學改革方案針對目前市場需要的多個職業崗位需要而定,隨著職業崗位的變動和崗位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能開發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按職業綜合能力模塊的要求,在所有教學計劃的制定過程中,組織有企業專家參加的討論會,充分聽取專業委員會的意見,按人才培養規格,確定各門課程的內容、廣度及技術熟練程度。確定課程標准,淡化傳統的學科意識,優化課程結構,將學習目標以及人才培養規格以模塊教學形式具體化,進行課程整合,重構課程體系。
二、在教學計劃中將所設課程分為職業基礎模塊、專業技術模塊、專業技能模塊
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注重強化職業基礎模塊,針對社會對人才文化層次要求的不斷提高及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開設了外語、高數、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職業基礎課,為終身教育奠定基礎;開拓專業技術模塊,對專業進行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對專業大類中的公共基礎課進行深入分析,認真梳理,剔除重復部分,重組教學內容,構建合理的專業群公共基礎課,使其覆蓋相關專業,為學生在專業群內轉崗打下基礎,如工業分析專業,針對市場需求,增加了電力用油檢驗、電力燃料分析等課程,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通過對企業需求分析,靈活設置專業技能模塊,如應用化工技術設置了無機化工模塊、有機化工模塊、精細化工模塊,各模塊既有相同的基礎知識應用,又有不同的能力側重。
三、重點專業用「整合」的觀念重新組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如化工類專業將化工原理、分離工程整合為化工基礎,並結合化工生產過程進行有目的的學習,不斷補充新知識、新技術並充分發揮我院化工模擬系統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各專業各主幹課程均增加實驗實訓的比例,並注重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
在操作過程中,從教學大綱入手按照實用型人才的要求制定了實施性實踐教學大綱,壓縮了驗證性實驗的內容,增加了演練實做項目。如機電專業電工課進行萬用表等各種儀器的拆裝、化工裝備的拆裝、化工管路的拆裝、化工類專業強化化工工藝模擬、化工原理模擬操作,同時進一步充實實踐的內涵,除實驗、實訓、實習外,加強習題課、討論課、測繪、課程設計、大型作業、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
這種教學模式將傳統教學中以書本為主,以理論知識為主轉移到以實踐為主,以實際生產為主,克服了傳統教育中學與用分離的弊端。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講解必要的理論知識,又要突出專業技能的訓練,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教學過程更具有實效性。
五、注重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先進性
採用啟發式、講座式、實習式和指導式教學方法,推行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電化教學等形式,採用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模擬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六、教材建設工作是整個高職高專教學工作的主要部分,是教學基本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
學校在專業建設中把加強教材建設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來抓,一是積極選用教育部各行業推薦的優秀教材;二是鼓勵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職高專教材;三是學院積極推薦骨幹專業教師進入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目前已有十幾種教師參編的專業課教材正式出版;四是配合專業教學改革,大力提倡教師編寫校本教材、講義,用高職特色鮮明的教材體系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學校每年投入一定的教材基金支持教材出版,並將教師編寫教材列入年度考核的內容,近幾年已編寫各類講義及自編教材近十種。
總之,通過上述做法,學校呈現了高職教育的一些特色,通過特色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實施與利用,轉化為人才培養特色和質量,深化了教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羅剛.工作坊教學方法對高職綜合實訓的啟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6)
[2]李建紅.對高校實踐教學現狀的調查
[3]李福順.淺談新時期高校實踐教學現狀與對策

② 課程實施的變革

課程實施不僅僅是教師教的過程,更是學生學的過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具體目標是「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即要轉變在一些課堂中存在的單一、被動與封閉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learning style),特別是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往我們走進課堂不難發現,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灌輸——接受,學生學習方式基本上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教師傳授的知識。學生完全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識、結論准確地給學生講清楚,學生只要全神貫注地聽,把老師講的記下來。考試時准確無誤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因此,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要求是傾聽,聽成為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調查組的調查結果表明,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前,我國義務教育的教與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學習為特點。
一般地說,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機制或途徑是同化。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機制或途徑是順應,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冷落和貶低發現和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使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反而成為學生智力發展的阻力。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態,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研討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改變以往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這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自主學習(independent learning)
自主學習關注學習者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是由學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余文森認為,自主學習的重要含義,就是主動學習。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它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我要學」是基於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表現為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在逼迫的狀態下被動的學習,學習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責任。如果學生意識不到自身應負的學習責任,不能把學習與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聯系起來,這種學習就不是自主學習。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的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自主學習。其次,自主學習也是一種元認知監控的學習。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它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即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做好學習准備;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後,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並養成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習的重要因素。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品質,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一是主動參與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師提出學習內容以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我想學會什麼?」「我應該學會什麼?」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教學目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引導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二是主動參與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定。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分析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三是主動參與教學效果的評價。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調控,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反饋、自我評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時,鼓勵他們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自主學習是相對於他主學習的,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應該是一種教師引導下的創造性的學習。越是強調自主學習就越要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
二探究學習(inquiry learning)
學習過程除了被動接受知識外,還存在大量的發現與探究等認識活動。新課程要求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是要轉變單一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余文森認為,探究學習也稱為發現學習,其本質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問題性。問題是發現學習的起點和主線,也是發現學習的歸宿。發現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問題是這種學習方式的核心,能否提出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問題並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是進行發現學習的關鍵。二是過程性。相對而言,接受學習重結論,發現學習重過程。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正因為如此,發現學習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三是開放性。接受學習是一種封閉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習目標單一化、學習過程程序化、學習評價標准化;發現學習則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習目標整體化、學習過程個性化、學習評價多元化。發現學習注重知識,更注重能力,注重認知,也注重情感體驗,其目標具有開放性;發現學習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過程,關注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過程具有開放性;發現學習的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不僅允許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鼓勵學生獨辟蹊徑,其評價具有開放性。
三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合作學習是小組或團隊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特徵是對生生互動,即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合作和相互作用的高度重視。在教學中,生生互動對於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生互動影響著學生價值觀、態度、能力和認識世界方法的社會化。在生生互動中,學生通過實驗和練習,逐漸熟悉各種社會角色,逐漸培養他們的溝通、理解和合作的技巧以及價值觀、態度、能力和觀點,促進他們社會適應性的發展。二是生生互動有利於學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長。人的心理和人格是在人的活動中,尤其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生生互動的頻度和強度與學生未來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小學階段的不良同伴關系將預示著中學乃至成年時的心理和人格變態。三是生生互動有利於學生學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和社交能力的獲得。生生互動可以使學生達到與他人溝通的目的,消除畏懼與他人交往的心理,從而得到語言、思維以及社交意識和社交能力的培養,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四是生生互動提供了更多的主動參與的機會,有利於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操作主要應做到兩點:第一,應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於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而且是個體難以完成的內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關鍵在於提出的問題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機,是否值得討論。如果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就沒有必要討論。教師還應選擇恰當的時機組織學生討論,如果學生對某一個問題的思考出現困難、意見不統一時,才適宜進行合作學習,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討論,也不是每節課都要搞小組合作學習,班級、個人學習仍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要掌握合作學習的要領。前提是要有分工,要有一個適合於討論的問題,而且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參與進來,都要獨立思考。不是每一個人做同樣的事情,而是為解決共同的問題,每一個學生做不同的事情。合作學習由以下要素構成: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所有學生能進行溝通,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以及對活動成效進行評估等。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三會」: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進一步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第三,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合作學習強調學生自主探究,不等於學生自己學習,並不是教師撒手不管。學生討論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礎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做哪些調整,哪些問題值得全班討論,哪些問題需要教師講解,教師要做出最恰當的選擇。

③ 課程改革的結構改革

強調的是課程的綜合性,也就是課程設置既要注重根據學生的經驗組織教育內容,也要注重學科內在的邏輯。同時,在課程結構的改革中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為必修課,以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發展的聯系,改變封閉辦學、脫離社會的不良傾向,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課程結構的改革還強調了課程的均衡性和選擇性,以體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並為每個學生具有個性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強調了課程管理的許可權應根據各級不同的責任與需要作科學合理的劃分,各地要在達到國家規定課程的基本要求下,規劃、開發並管理好地方課程,發展學校課程。隨著教師課程設計能力的提高,學校課程的發展將有更加多樣和廣闊的前景。
課程改革工作是一項關系重大、意義深遠的系統工程,整個改革涉及到培養目標的變化、課程結構的改革、國家課程標準的制定、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教材改革、課程資源的開發、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師資培訓以及保障支撐系統等,是一項由課程改革牽動整個基礎教育的全面改革,應該說,這些項目的改革是相輔相成和互為制約的。因此,我們在改革中應始終貫徹「先立後破,先實驗後推廣」的工作方針。建立課程改革實驗區,分層推進、發揮示範、培訓和指導的作用,為改革過渡到新課程做好准備。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