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設計課程標准
A. 框架問題的設計如何才能針對課程標准和單元學習目標的要求
我的觀點與感受: 討論這個問題感覺很痛苦,如果說清楚了當然也就舒服啦。因為面對框架問題、單元學習目標與課程標准、課程目標、內容標准,我總覺得有點牽強附會,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沒有把課程標准吃透,框架問題還不好消化,最近又開展項目深化的教學應用調研和指導,應用難行非常突出,偶爾竟懷疑自己數年來的努力。這里我想把問題一分為三來反思,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即: 3、框架問題與課程標准、與單元學習目標的關系。 1:框架問題與現實問題 我喜歡夏學會老師的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即:內容問題圍繞是單元問題提出來的,而單元問題是以基本問題為前提而提出的問題,基本問題是具有開放性,有爭議性,有廣度性,有穿透性,並能夠引起學生的高級思維,因為這個基本問題是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近階段在項目深化的教學應用調研的一場座談會上,我們繞著如何結合學校實際開展項目教學應用問題,廣泛聽取了一線教師的意見,初步了解老師們對項目深化的認識、進程和實踐情況,特別是在項目教學應用中的困惑。陳英老師首先提到幾個問題:一是這個項目正處於消化吸收當中,完成上交了作品後是有了點放鬆的感覺,但時間短,大家大都在教畢業班,如何完整的把項目應用到教學實際是最大的困難;二是目前限於在網路上下載一般的教學資源,自己製作的少,技術問題有待提高;三是希望主講教師給以點撥,在全過程給予理論指導和技術幫助。而胡教導談到,項目作品的單元問題設計是五年級的,現在教六年級,很難應用,應用了會也佔大量時間,影響學生升中考試;通過項目學習,收獲較大的是對諸如PPT技術的掌握,而動畫製作、音像技術處理等技術很不夠,課件製作水平低,建議省市項目主講教師專門研究,開個課件制班以提高大家的技術問題。胡教導還提到在項目系列作品中,是整體應用還是可以部分應用、完成時限等問題。有些老師在發言中也提到如何把理論上的項目設計落實到實踐上的課堂教學是最大的困難;如何有效應用更是難中難,都是要繼續探索的;不知道怎麼應用也不敢放開應用,技術落後仍然是個問題,拓展學生學習空間需要經驗引導。針對大家所提出的問題,有些主講教師結合自己的經驗和體會談到,2007年該項目學習的時候認為,英特爾®未來教育就是電腦,就是電腦技術;其實不是的,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學模式主要核心是採用問題設計。它跟我們的教育新理念是一致的;如果不是完整應用,最起碼評價量規和研究性學習,還有支持材料,都是經常應用的,個環節與常規教學可以緊密聯系,不一定要完整應用項目的設計,可以用框架問題備課;有時候教師講不清的學生反而講得很清楚,原因是我們創設了個好平台 也有主講教師認為1、項目教學應用的困惑根源,主要在於對項目教學模式的理解和運用習慣。因為,作為採用問題設計為主要主要核心的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學模式,目標是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能力,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盡快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那麼,這比如與今天的應試體制、落後的教學模式和習慣有矛盾;解決這個矛盾就會痛苦,而人常說,今天的孩子特別幸福,但幸福指數也最低,所以,我們努力並有所突破了,將是我們的幸福來臨。2、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意義建構自己的新教育,該項目就是很好的機遇。因為,知識不見得都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只有當一個活動的每一個參與者都有收獲和啟發,這個活動才有意義,才能延續下去,才能推動我們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所以就是別人不理解,我行我素也是自有收獲的。3、我們不輕易崇拜模式但不能沒有模式。認為這個項目符合教改是先進的教學模式,省骨教師不把它應用好還有誰?海口不把它應用好還等誰?所以我們必須帶頭把項目做出成績,搞出成果;按照省市項目要求,完整、認真、深入把項目深化,快樂將伴隨痛苦而至。4、課堂教學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體,以往的教師基本功、學科基本功都主要課題教學藝術,就是缺少先進的理念,今天我們有先進的理念可不能忽略了教學藝術,就新課改以來的有效教學、學科整合等等系列教訓研究,大都強調教學的科學高效讓人容易忽略藝術性;其實作為採用問題設計為主要主要核心的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學模式,在各個環節中都飽含有教學的藝術性內涵,也很容易展現教師的教學魅力。所以規范交流展示提高反思再提升將是師生創造性前進的腳印。 常修澤教授在十一五改革:目標與任務中改院改革形勢分析會上的發言中說,現在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已經確立,基本格局已經形成,主要矛盾是不夠完善的問題;據此提出十一五期間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就是在已經確立的體制基本框架內,進一步充實和完善的問題。這樣的觀點是以完全肯定已經確立的體制框架為基本認知的。我認為已經確立的體制框架是有重大缺陷的,需要進行矯正,或者說需要新的構造。常教授說明了三個讓人非常信服的理由。所以也盼望咱們的專家對意思問題予矯正。2、框架問題如何應對教學應用進行合理設計? 肖武德老師說:框架問題設計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必須符合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並非窮究框架問題設計的所有問題,而意在教學應用中引起注意。實際上我們是圍繞教學目標來提出問題的。教學目標明確了,問題就是學生實現學習目標的導引。同時我們還要關注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意義,是不是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沒有使用學生的語言,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怎麼樣等等。感謝肖老師讓我懂得目標明確提出問題意義學習有效(或優質)教學的邏輯關系。 為了達到培養高級思維能力的目標,獲得比較、綜合、 解釋、評價等能力,我們就要使用課程框架問題。有不同類型的問題,就有不同的任務讓你去完成。我們在考慮用課程框架問題(包括基本問題和單元問題)來指導一個單元的學習的時候,不管是設計階段還是教學應用階段,經常思考自己這個課程框架問題是否反映認知規律和新課程的教學原則?是否著眼於該學科的核心? 是否提出涉及內容領域的重要問題。是否給學生足夠的答案空間? 是否能夠激勵學生的興趣? 問題設計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而在教學應用中問題設計仍然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 在一次項目調研座談會上,獲獎的老師介紹作品組織情況和指導經驗還是很能鼓勵大家的;我們請大家關注項目專門網站,填寫好學員需求狀況調查表、教學應用評價表,請大家針對各階段主要任務和學校、個人的教學實際,初步分別填寫需求輔導的具體內容以提高主講教師輔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然後告訴大家主講教師工作團隊在信息資源、教育技術和教育實踐方面所能提供的輔導內容和方法;還就項目成果最後展示的平面設計、電子視頻製作等問題做了安排;請大家規劃好個人的項目進程,多加聯系,配合實施;鼓勵骨幹教師整合自己的優勢資源,鼓勵老師的通力合作;關於單元計劃與應用不同的矛盾,可以適當放開,靈活應用;明確項目應用的模式與理念,設備與技術、方法與要求,不要過分強調硬體,注意軟體特別是人的問題。加強課件等輔助手段的提高,一定要與教學聯系起來,可以通過照片、錄象片段等技術手段展示課堂教學環節,體現教學理念。各學習實踐階段通過出版《學習簡報》起到輔助指導和廣泛交流的作用。這些都是一線老師的呼聲。盼望咱們的專家和同行對此薦言,不嗇指教。 3、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和內容問題之間的關系問題 我同感周平凡老師的觀點,就是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的優秀性和局限性(不可取代整個教師培訓),我聯想到框架問題與課程標准、框架問題與單元學習目標的一些問題。回顧一下課標問題。課程目標是指各門學科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方面共同而又各具特點的課程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太短的學段劃分(l-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有所改善)不利於教材多樣化和教師創造性地教學,太長的學段劃分又難以讓廣大教師把握和駕馭課程標准。所以專家們把過程與方法作為課程目標之一,是標準的突出特點,也是無奈之舉。而內容標准按照學習領域、主題或目標要素闡述學生在不同階段應實現的具體學習目標;課程標准中的目標主要是按結果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來描述的。結果性目標主要用於對"知識與技能"目標領域的刻畫,而體驗性目標則主要用於反映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領域的要求。無論是結果性目標,還是體驗性目標,都盡可能地以便於理解、便於操作和評估的行為動詞來刻畫。各項教學建議力圖體現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為改善教學行為。變革學習方式,提高教材編寫質量,體現評價的發展功能提供指導。 框架問題中基本問題幫助教師提出跨學科的重要問題;圍繞主要的觀點、問題、關心點、興趣點或在其他單元教學計劃中出現的主題。基本問題同時也幫助和促進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對於看來似乎是隨意的或不相關的活動項目或課程,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內容和主題;在方法上使用學生的語言,幫助學生參與,進行比較、對比、做出類推而發展學生想像力,鼓勵深層次的討論和研究,並導向將來的問題。所以框架問題的設計,不是學段目標,也不是內容標准,是教與學方法論問題。 項目學習的主要原則比如自為性(學生在學習時自覺自為,自主地實踐、體驗、總結和創新,從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教師只是給他們提供必要的條件和相關的幫助;生活化原則以及整合性原則(項目學習在學習內容上是整合的;學生在進行項目學習時,既要思,又要做,還要創,學生的感官全面參與,形或富有個性的認識和體驗,在學習方式上體現了整合;還有最優化、創新性原則,項目的內容上的主題式、行動式、問題式、自由式等等,給我在這個英特爾教育中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項目學習的收獲是多方面的,解決問題的途徑是開放的,不少問題的結果也不是唯一的,因此,在英特爾教育中,我可以大膽鼓勵學習者,大膽創新,尋找一切可能的、合適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 盡管各有各的說法,各有不同的觀點,但我感覺到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和內容問題之間的關系問題,在不同的老師和學生來說,就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基本問題和單元問題提供了學習的基本原理,幫助學生認識為什麼和如何並鼓勵學生探究、討論和研究。引導學生個性化學習並促進學生對一個話題的深入洞察。好的基本問題和單元問題讓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增強好奇心,形成對課程的質疑途徑, 內容問題幫助學生確定誰,什麼,在哪兒和何時,通過重點理解細節支持基本問題和單元問題。 這里和國家遠程教育培訓網路研討的最大不同,是大空間和小集結的區別。這里空間大,所以有點空盪,但可以讓人深思;那裡空間相對小,所以集結熱鬧,但說完沒印象。
B. 《資料庫應用基礎》課程標准和《動畫設計-flash》學科課程標准,如果哪位朋友能找到的話我再追加80分。
到我的資源庫看一下內吧容http://blog.xunlei.com/web/category.html?uin=zzzzei&category_id=1006
C. 小學計算機 課程標准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基本模塊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塊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各區縣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取拓展模塊的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不少於68學時,建議102學時; 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會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
四、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採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如錄音機、電話機、傳真機、電視機、磁碟、光碟、照相機、雷達、計算機等。 (2)從外觀上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3)比較熟練地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載信息的幾種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培養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3)學會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 用計算機畫畫 (1)學會使用基本的繪圖工具; (2)學會繪制圖形。 (3)學會給圖形著色。 (4)學會編輯修飾圖形。 模塊四 用計算機作文 (1)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 (2)學會文章編輯、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學會插入圖片、藝術字(美術字)和表格。 模塊五 網路的簡單應用 (1)了解有關網路的基本常識。 (2)學會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下載並保存有用信息。 (3)學會收發電子郵件。 模塊六 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了解多媒體素材類型。 (2)學會一種常用的多媒體製作工具製作、編輯簡單的多媒體作品。 (3)學會展示多媒體作品。 *模塊七 LOGO繪圖 (1)學會用LOGO基本繪圖命令繪制基本圖形;添加顏色;並組成組合圖形。 (2)學會用LOGO音樂命令演奏樂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機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簡單編程。
再給點懸賞!
D. 論文題目 演示型教學課件的動畫設計策略
論文題目 演示型教學課件的動畫設計策略:
摘要:中小學教師所要製作的輔助課堂教學的課件,是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需要,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而設計製作的輔助課堂教學的軟體。教師不是電腦公司的軟體一程師,而是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多媒體輔助化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和多媒體。四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為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必須正確處理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關鍵字: 課件;教學
隨著集圖文聲像多信息的採集、加工、交互、輸出於一體的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九十年代的迅猛發展,整個世界也隨之進入一個嶄新多媒體化、網路化、信息化的時代。一系列的新的高新技術產品的出現和信息的傳播的及時敘事,引發了教育技術史上空前的一場新的革命。電教媒體參與課堂教學進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我國教育界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鄧小平同志指出:「教學思想民和手段現代化問題,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問題,沒有教學現代化,就不可培養出具有現代素質的教學。」而支撐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主力軍——課件也一樣伴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走入了各個教學課堂中。
教改在深化,教學已經離不開多媒體課件,如何把握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時機,如何製作多媒體課件,作為一名教師又該怎樣做呢?
一、 明確課件定義
教師要把握好現代教育,首先得明確什麼是課件?①所謂課件就是在一定的學習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計算機軟體。另外,②根據國家教育部1997年頒而的多媒體課件製作規范的界定,課件是「實現和支持特定課程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及配套的教學資料。」
從上可以看出課件教學內容與教學處理策略兩大類信息的有機結合。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不公能有聲、有色的把授課內容形象直觀地表述出來,而且能達到最佳學效果。
二、 教師應該自己做課件
中小學教師所要製作的輔助課堂教學的課件,是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需要,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而設計製作的輔助課堂教學的軟體,這些課件的播放往往是安排在課堂教學的進程中,輔助教師對概念進一步解釋、說明,或是幫助學生來認識一些現象,揭示一些規律等等。教師自己製作的課件,並不是要代替教師的教學,而一般專業軟體開發公司製作的教學或學習軟體基本上是由計算機扮演講課教師的角色,向學習者傳授新知識或新技能。主些課件和電影差不多,語言、音樂、圖片、動畫都相當精美,作為一種很好的教學參考片或學生自學工具,是無可非議的,但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運用於課堂教學就差得多了。這些課件很難掌握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更不用說互動性了。而教師自製的課件,什麼時候該插入一段圖片,什麼時候該當返回重講,什麼時候該當學生討論……,應用自如,隨心所欲。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刪減或增加。
例如:在實習期間,我與另一實習生上相同的匯報課《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蘇教版第八冊)。溧城中心小學電教組曾經做過一份《平行四邊行面積的計算》的課件用來參加課件評比的。但是我倆都沒有拿他們做的課件。
同樣的教學內容,而由於我倆教學思路的不同,製作的課件也顯示了我們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我在補充習題中就增添滲透組合力形的教學內容,而她則滲透了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內容,各自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不僅體現了教師教學的自主性,而且利於在課堂上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另外,尤其對於新教師,教學經驗較缺乏,利用自己製作的課件,可以在課堂上靈活控制,課後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不同而修改,以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三、 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原則
教師自己製作課件,又當遵循哪些原則呢?多媒體輔助化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和多媒體。四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為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必須正確處理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根據③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知識意義建構地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主動施教的知識灌輸者。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知識灌輸的對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的對象,而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內容;媒體是創訥學習的情境,學生主動學習、協作、探索和完成知識建構的認知工具,而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見,多媒體輔助 化教學不能以多媒體的簡單的代替教師的傳授,仍然要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突出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功能,教師要處理好這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我認為都是首先得明確你製作的課件的目的。例如: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還是解決某一重點、難點問題;是為了幫助理解,加深印象,促進記憶,還是為了使學生正確運用已學過的知識;是為了擴大知識面,豐富教學內容,啟發想像力,還是培養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確定了課件製作的目的,然後根據新課標,以教材為基本,從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需要出發,但不為教材所束縛,充分增加課件的含金量,發揮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優勢。如果違背了教學原則而在隨意化的製作課件,就好比離開了課程標准談教學設計,終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四、 設計創作腳本
多媒體教學擺脫了一些呆板的教學形成,依賴大量的多媒體素材把以入受時間和課堂空間限制的內容搬進課堂,體現出其特有的優勢。
素材的選取應依教材內容而決定,如講授中國畫欣賞時,可以先取中國傳統的古代樂曲,一些作者的代表作,作者的簡介與照片。這樣就組成一堂有聲有色的欣賞課,其優美的意境與和諧的旋律遠遠不是靠幾個文字右者加教師費盡口舌的講解所能代替的,使美術課里枯燥的欣賞課活起來,使學生輕松地、愉快地、學到了知識。又如:我在實習期間,曾為一名教師作了一個小課件,題目為《憶江南》,在網路上採集一些江南水鄉圖,再加上一些運用課件處理圖片的特殊效果,配上一段音樂,5分鍾不到的圖片欣賞,在課堂上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學目標的確定及腳本的設計,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製作多媒體課件類似於影視創作,我覺得需要事先確定其結構與布局,界面的表現形式,素材的先取等方面的內容。因此,對於初試嘗試課件製作的教師,可以預先准備好相應的文字稿本,在滲透文字稿本的基礎上,反復構思,進行創作。
五、 解決課件製作的困難
教師不是電腦公司的軟體一程師,而是學校的教育工作者。開發課件不是教師的主要任務,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許多中小學教師剛接觸電腦或者還不怎麼熟悉,我認為可以先採取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可以因地制宜的製作課件的軟體,現在中學提倡集體備課,教師可以各抒己見現在比較流行的Flash,Autherware,Director,方正奧思,Powerpoint,Word,幾何畫板等軟體,每一位教師沒有必要精通所有的軟體,只要略懂,發揮集體力量,便可以製作出較好的課件。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製作課件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課件用於教學的實用率與利用率。
2、可以給課件「減肥」。設計課件時,把精力集中在每堂課上的重點、難點上。做到每堂課突破一、二個難點,不要面面具到,只要真正把教師感到難以講清楚的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講清楚就可以了。例如:我特別感受的是中學時候學習物理,教師教學正弦波,餘弦波時採用水波紋做實驗。這個實驗一方面難以成功,另一方面學生很難看清楚。這時便函體現了課件的優越性,用Flash也可以做出這一類的演示型課件。對於一位普通的物理教師,可以在網上下載這方面的課件,用於教學實驗,效果必將更好。
3、多收集索材。可以通過種種途徑廣泛收集各類課件,包括買必要的軟體,到網上下載。使他人之物為己所用。教師可利用軟體截取素材中所需要的部分,重新組合與加工,親自製作或者與同事合作製作一些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課件。
六、 課件製作的注意點
多媒體課件製作可以採取名種軟體,樣式又可以多種多樣,豐富多彩。我在課件製作的過程中和教學的實際的經驗中,歸納了以下三點的就意點:
1、 華而不實,花里胡哨
多媒體課件需要藉助一定的藝術形式,但不能單純地為藝術而藝術,僅僅停留於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實的內容與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的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積極性,改善教學環境的目的。
例如:我在實習期間,用Flash製作一個課件,我將每個場景的切換都採用了動畫,背景也採用了透明度,結果課件製作出的效果是:作為一個MTV片段欣賞不錯,作為一個教學軟體教學,只會是浪費學生的時間。可見課件的製作的基礎是教學,製作者必須以達到教學目標來採用多媒體課件來完成教學任務。
2、 呆板單調,胡拼亂湊
多媒體課件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就是以文字為基礎,配合圖像、聲音、動畫等手段,從多方面刺激學生感官,引起學生的興趣,一個形式呆板的多媒體課件與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它所獲得的教學效果自然不會顯著。課件的製作講求取材合適,用材得當。比如:在講授中國畫時,如果在課件中插入一些國外的歌曲,就會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甚至破壞了整個課件的意味。
課件形式「流水課」
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常有些教師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或結構,上課時只要按next鍵,課件便按順序play下去。這樣的也的課是「流水課」,當學生按課件設計者預定的某些模式和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交互時,他們有足夠的時間用於深入思考問題嗎?在這里,教師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電腦的既定流程上來。這樣就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削弱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而已,與新課程標准相違背。不良的教學課件只會對學生思維起到削減作用。
總之,一個多媒體課件應該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重心。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是一定活動方式的構成體。教師應該不斷積累經驗,掌握好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努力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E. 課改後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落實課程標准
淺談美術新課程標准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上傳: 張琛 更新時間:2012-5-7 8:48:52
淺談美術新課程標准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摘要: 在當前美術課程改革中,「注重學生的潛能開發與個性差異,引導自主參與,培養創造能力」己成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培養學生的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親身的實踐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這樣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的各種能力、素質在主動參與、親身體驗中得到培養與提高。
關鍵詞:轉變觀念、適應課改、學習方法多樣化、環境、創設
情境、拓寬。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一個決策者,而不再只是一個執行者。新課程標準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在這種課程環境下,美術教師在新課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已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繼承者和實踐者,也是專業知識的發展者;角色特徵要求美術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養,並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注意自己人格因素對學生所起的影響作用。角色其目的是促使參與者對自己以往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教師將與新課程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師課堂方式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教師將隨著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學方式,新課程中的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美術教師如何轉變角色,做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者?走出過去美術教學的傳統模式,展示全新的自我。讓每一堂美術課都有精彩的體現,激勵、喚醒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散發出燦爛的光芒!下面就談談我實施美術新課程後的幾點看法:
一、轉變觀念,適應課改要求
課改理念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任何一個不甘寂寞的教師都會對自己的課堂展開積極的探索與嘗試,於是課堂教學從灌輸中心走向對話中心,課堂便有了生機與活力。採用新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實踐證明,新課程中美術教師要轉變角色,做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者。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才能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有健全人格和創新精神。
二、學習內容的豐富,學習方法的多樣化
新課改實施後,美術教材版本多,課程內容豐富,涵蓋面廣,充分體現了教材的基礎性、趣味性與廣泛性。由於教師在知識點的處理教材的方法上,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由於學習內容的廣泛而引起的學習方法、材料使用更是豐富多彩,寫、畫、滾、印、貼、做、捏……方法應有盡有,新課程已成功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學習方法也多樣化。比如:
1、營造學習環境。
創造是人的基本潛能,而創新潛能得以開發的基本條件。只有在寬松愉悅的環境里,學生才敢於自由想像、使個性獲得發展。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去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利於師生情感交流的比較寬容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善於啟發、激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發現和理解,不要干擾和限制學生個性化的知覺方式和創造方式。必要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讓學生自由組合。有時候,這樣的課堂會給人一種亂烘烘的感覺,這就更加需要教師的理智、寬容和耐心。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應適應學生的情感、態度,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和體驗。課堂需要紀律,但課堂紀律必須要有助於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能容納學生的不同個性,因為學習氛圍更重要。
2、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參與,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特有的魅力,以種種途徑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學習樂園。
3、創設富有文化氣息的情境。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學習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並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這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例如在《家鄉的樓房》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花時間收集家鄉樓房結構特徵的信息,建立家鄉有哪些不同風格的樓房建築的信息平台;根據自己的喜好再去搜集相關樓房建築的資料,比如建築特色,歷史背景等等;然後回到課堂以記憶畫的形式畫出來;最後將畫與文字資料分期在黑板報上發表或自行分組協作設計製作一張圖文並茂的小報。這次教學活動,不但有效地完成了一次美術技能習練,而且還使學生有了許多意外的收獲。使學生得到了一次綜合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的機會。
4、創設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
當學習活動與日常生活相聯系,能為生活增添色彩時,學習就會變得歡樂有趣。在《彩粽》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找伴組合,在教室或校園的任何地方,互助學習製作彩粽飾品,准備贈送同學的禮物。這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致很高,小組里、小組間互幫互助,創造性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全班學生不但學會了彩粽的製作,而且還有許多女同學把在校外學到的一些紙工製作也教給其他同學,作出了許多富有創意的彩粽飾品,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創設激發想像、創造的情境。
沒有想像就沒有藝術創造。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和學生談話中創設境,在美術作品、文學作品欣賞中設境,讓每個學生都展開想像的翅膀,在藝術的天空自由翱翔。在《萬能飛行器》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日常交通工具談起,讓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喜歡的交通工具,再說說它們有哪些不足,還讓學生說說理想的交通工具應該是怎樣的,有哪些功能,外形會是怎樣的……這樣通過在和學生交流中創設境,激發學生想像,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大膽表現。培養學生的想像創作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及合作能力。體驗想像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這樣的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富有情趣,學生樂學,興趣濃厚。在學生的作品裡,令人驚喜地看到了他們的奇思妙想和創造力:有入地下科學城的,有在地、水、天自由往來的,有穿梭古今往來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自主探究學習。
新課程強調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強調學會學習。自主探究學習不失為新時期先進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具有學習的潛力,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和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全面發展的理念上的大膽表現。這種學習方式需要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憑借自身的感受、觀察、體驗、思考、判斷、發現、討論、搜集、嘗試、反思等活動完成學習目標。《家鄉的樓房》一課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7、合作互動學習。
合作互動學習是學生在主動探究學習過程中,同學間進行合作、分工、交流、體驗、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同心協力、互相促進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習方式。合作互動學習需要建立在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的基礎上,是獨立學習的有益補充。合作學習應體現民主精神、科學精神和團隊精神,組員間平等相待,相互接納,合作互動共同提高。共同完成任務。
三、設計了形式多樣的作業
課堂上設計不同形式作業是學生內化的過程,同時也是知識與技能的應用過程。新課程的課堂作業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式,有的安排在課前、課中、課後的,有一人完成,小組合作完成,全班共同完成的,有完成在作業紙上,也有在其它實物上的。教師們關於作業的設計是動了一番腦筋的,真正「品種齊全」。例如《神奇的色彩》的作業設計就很有層次。第一次作業讓學生感受色彩,學生自由表達、嘗試。第二次作業在學習完後,學生打開空白物品,進行裝飾。這兩次作業具有明顯的層次性,一個是學色彩,一個是用色彩。但一節課進行兩次作業一定要有層次,要適度。
四、教學評價關注學習全過程
評價的主體有教師,也有學生,有對過程的評價,也有對結果的評價,更有對價值取向的評價。以前,在評價中教師更關注課後的評價,而不太注意課中的評價,而現在則更關注課中的評價。《美術課程標准》評價建議要求:「美術教學評價既要通過美術作業評價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更要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例如在學生又找到一種畫的方法後給予評價「你真是個愛動腦筋、善於發現的孩子,希望你還有新的發現」,在學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後給予評價「你說得真好、聲音響亮、看法獨特」,在學生合作時給予評價「你的構思很好、很有創意,但塗色還要仔細一點兒、色彩豐富一些」,給每一位同學都進行評價,不要只挑優秀作品進行展評,通過這幾種課堂習作展評,讓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動手、審美、創新等美術素質之目的。作為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說一句表揚的話,如:「你畫的畫真棒!」「你這個地方畫得好極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教師伸伸大拇指:「你比老師畫得還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學生們會因此得到鼓勵,更會為每一個學生留下成功的機會和希望,對孩子們的一生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學生在良好的成功體驗中有利於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他們都能創造出風格各異的畫面,令人耳目一新。
五、多媒體的廣泛運用
1、拓寬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在日新月異飛速變化的世界,書本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有效整合可以增多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增大課堂的信息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一方面多媒體利用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視野,充實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很輕易地創設出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 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有意識地突破傳統班級授課制教學的局限,利用網路信息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交流強等特性,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把學習美術由課內擴展到課外。
2 、豐富了教與學的手段
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使教學形象生動,學生感知鮮明,印象深刻,可以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問題情景,反映圖形運動變化,數形結合等,改變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促使學生主動探究。運用信息化手段為學生提供積極探索問題的情景,拓寬學生能力的培養。多媒體教學中不僅信息量大,而且更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靜為動,把一些教師說不清道不明,學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簡單的說就是用這種技術把語言、音樂、文字、圖像、動畫等各種信息融合在一起表達出來,它集聲、光、圖、文為一體,以其豐富、生動、形象、直觀的優勢被運用於美術當中。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使教師煥發出了新的生命。使教師走出過去美術教學的傳統模式,展示了全新的自我。讓每一堂美術課都有精彩的體現,激勵、喚醒了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散發出燦爛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新世紀美術課程改革中的新理念》、《中國中小學美術》 [2]《美術課程標准》
參考資料:http://www.jxteacher.com/art123/column31287/5de55cc3-0cb0-452f-9757-a04bed025f05.html
F. 平面動畫設計與製作的內容提要
本書依據新的課程標准,以我國動畫技術發展為背景,以平面動畫設計與製作內實際業務容為主線,跟蹤平面動畫設計領域的最新發展。本書每節都由教學活動項目和體驗活動項目組成,以任務引領和鼓勵學生進行學習。本書內容涉及:體驗平面動畫設計與製作,平面動畫角色設計與製作,平面動畫的場景設計,平面演示動畫的設計與製作,平面互動式動畫的製作,網頁平面動畫的設計與製作,平面動畫的綜合運用等。 本書可作為中等專業學校或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技術應用、影視廣告製作、動畫設計與製作、會展服務等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學生實踐練習的參考用書。
G. 在小學美術《課程標准》中對課堂教學都有哪些教學建議
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推廣,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美術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美術概念的形成與發展,展示美術思維的形成過程,使美術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很好的運用多媒體課件等電化教學手段,讓學生親耳能聽、親眼目睹、親身可感,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慾,拓展學生的想像力,而且在提高課堂效果,優化課堂結構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美術課程標准解讀(實驗稿)》指出:「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理解美術、表現美術、創造美術、表現自我提供了一種充滿樂趣和信心的途徑,從而使美術教學更為生動活潑。」因此,如何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改革,如何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應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提供更為豐富的美術學習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擺在每個美術教師面前的課題。現就結合我教學實際對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信息技術應用於美術教學的意義及重要性
(一)把信息技術應用於美術課堂,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來源於好奇,好奇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更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必要條件。特別是小學生,教學中他們常常無法長時間的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來聽教師講課,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未能勾起學生的興趣。教學時,運用一些必要的電教手段,通過色、形、聲來直觀地、形象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例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先用多媒體展示浩瀚大海中奇妙生物,然後問:喜歡它們嗎?他們都是什麼形狀的?學生眾說紛壇,教師於是引導學生進行自由交流討論。在學生急欲求知時,老師出示海洋中各種生物動畫,從而使學生目睹感悟海洋生物的形狀,色彩,以及海洋的神秘,激發學生想進一步了解和表現的慾望,確實有「投石激浪」之功效。又如:在教學《我的太陽》時,我利用童話故事的短片導入,讓學生對太陽有個新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結果學生畫出的太陽有「彩色的太陽」「愛學習的太陽」「哭泣的太陽」「編小辮的太陽」各具特色,千奇百怪,讓人看了真的有賞心悅目的感覺。這樣既突出了「心中」的特點,強化了學生的視覺效果,增強了信號對學生頭腦的刺激,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能力。
(二)把信息技術應用於美術課堂,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美術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美術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思維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因此,我們把信息技術和美術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直觀,更加清晰地展示美術思維的形成過程。如:二年級學習《紙拖鞋》時我根據本課特點設計了這樣一個多媒體課件:「小王子」很愛美,每天都要換一雙拖鞋,想請你們給他設計一雙拖鞋,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他自豪的給你們展示了他穿過的拖鞋(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拖鞋,紙拖鞋)。然後問學生,這些拖鞋用什麼做的呢?它們是怎麼做的呢?做出這樣漂亮的紙拖鞋需要什麼條件呢?能把你的想法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打算給小王子做一雙什麼樣的拖鞋呢?老師給學生留下思維的「空白點」也就是老師根據需要給學生留下再創造的空間。這樣,多媒體把豐富多彩的生活帶進了課堂,拓寬了學生視野,拓展了學生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再創造能力。
(三)把信息技術應用於美術課堂,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如果只通過簡單、枯燥的講述,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認識。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通過形象化的畫面,有助於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和難點內容的突破。例如:在教學《各種各樣的線》一課時,屏幕上先出示城市夜景的激光光線圖,然後通過媒體演示,是從一個點向空中射出。然後,學生對線的概念理解這個難點就通過剛才動態的演示化解了,再用不同色彩分別在線上閃爍出第二個亮點和兩亮點間的一部分,使學生認識到這就是線段,線段有兩個端點,可通過閃爍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端點;接著通過演示一條線段向兩端無限延長,就形成了一條直線;接著同樣的方法出現曲線,波浪線,折線……再把這些線用生活中大自然中的景象展現出來。通過一系列的動態演示把抽象的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