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重陽節校本課程

重陽節校本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3-02 09:25:51

Ⅰ 感受民俗的情趣的詩詞

誦讀節日詩詞,感受民俗之美
——淺談「傳統節日詩詞誦讀」校本課程
價值取向與教學設計

摘 要:我們開發「傳統節日詩詞誦讀」校本課程,精心進行教學設計,用以指導學生誦讀和欣賞,從中感受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理解節日習俗的文化內涵,認識傳統節日承載的優秀民族文化在當代的傳承意義。
關鍵詞:節日詩詞 傳統民俗文化 教學設計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每個傳統節日從遠古走來,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盡管形式不同、主題各異,但無不凝聚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生生不息、代代相續的傳承中歷久彌新,熠熠生輝,成為炎黃子孫心中永遠不能忘懷的文化記憶和文化符號。
傳統節日習俗展示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寄託著整個民族對生活的美好願望與憧憬。在萬民同歡、雅俗共賞的節慶活動里,歷代多少騷人雅士用自己的生花妙筆,為一個個節日譜寫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描繪出一幅幅鮮明生動、令人陶醉的節俗風情畫卷,也讓優雅的詩詞歌賦與美好的節日風俗結下了千古不解之緣。
中國傳統節日詩詞與其吟詠的傳統節日一起,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寶貴財富,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值得我們挖掘和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各種法定節日、傳統節日等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都蘊藏著寶貴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利用傳統節日,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的有效途徑,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和「洋節」的沖擊,許多青少年對於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已表現出嚴重的隔膜和無知。加強對青少年進行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守護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的文化自覺,在當今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學校是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對此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2年,我校被吸收為國家級課題《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研究》的實驗學校,承擔了《經典誦讀進校園》子課題。在開展課題研究中,我們開發了「傳統節日詩詞誦讀」校本課程,指導學生誦讀和欣賞優秀的傳統節日詩詞,感受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理解節日習俗的文化內涵,認識傳統節日承載的優秀民族文化在當代的傳承意義。我們把誦讀節日詩詞,感受民俗之美,傳承民族文化作為校本課程的核心目標。我們以生動活潑的教學設計和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充分展現古典詩詞、節日習俗和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在節日的喜慶氛圍中,學生們聲情並茂的誦讀一首首古詩詞,陶醉在詩詞的優美意境里,體味著節俗的獨特情趣,讓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淺吟低唱、耳濡目染中植根於心靈里,融化於血脈中……
我國的傳統節日數量很多,宛如一幅豐富而浪漫的歷史文化長卷,令人陶醉。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主要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詩詞誦讀」校本課程,分七個專題,按照時序對應七個節日,實施教學合計七個課時。每個專題圍繞節日習俗與文化內涵的主題,開發課程資源,進行教學設計,讓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走進課堂,形成課程,適於教學。
「傳統節日詩詞誦讀」校本課程能否有效達成課程目標,取得良好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是關鍵。我們從精選經典詩詞、活用音像製品、整合教材資源、凸顯地方特色、注重學生參與、拓展閱讀視野等方面來保證教學設計的質量。
精選經典詩詞。傳統節日多彩的風俗禮儀,深厚的人文底蘊,最能觸發了詩人們無限的詩情。節日詩詞佳作迭出,燦若繁星。每個節日專題,我們精選二至四首富有代表性的詩詞佳作,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傳統節日多彩的風情畫卷。所選詩詞短小精悍、清新曉暢,易於初中學生理解和誦讀。例如,《古詩詞中的春節》專題,選擇了蔣士銓《歲暮到家》、高適《除夜作》、蘇軾《守歲》、王安石《元日》四首古詩詞,從回家團聚、異鄉思親、除夕感懷、新春祈福幾個方面,揭示了春節辭舊迎新、祝福祈願,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風俗文化。
活用音像製品。「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教學設計要有活用資源的意識。針對初中生的興趣特點,「傳統節日詩詞誦讀」的教學設計要力避單調的文字講解,而應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介紹節日知識時,我們大都採用了一些時長三分鍾左右的視頻,信息量大,直觀生動。賞析詩詞作品,若有名師講解視頻,我們也根據需要剪輯引用。學生誦讀,我們就配樂營造氛圍,如誦讀春節詩詞,配的是《春節序曲》;誦讀重陽節詩詞,配的是《秋日私語》。在《古詩詞中的中秋節》專題中,我們選用歌曲《中國的月亮》來導入;在《古詩詞中的元宵節》專題中,我們選用黃梅戲《夫妻觀燈》來展現元宵節賞燈的習俗。這些設計,極大的增強了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整合教材資源。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含有節日習俗的文學作品,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中元旦吃福橘的片段,體現了新年祈願祝福的習俗;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更是端午習俗大全;晏殊的《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中有「疑怪昨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的詩句,記錄了清明節鬥百草的習俗……還有詩詞作品本來就屬於節日詩詞,如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我們就直接將其作為誦讀的作品,但不是對語文閱讀教學的重復,而是從節俗文化的角度進行新的解讀。總之,我們把教材資源整合到「傳統節日詩詞誦讀」校本課程中,讓學生有一種「他鄉遇故知」一般的親切,更加豐富了對節俗文化的感受和理解。
凸顯鄉土特色。傳統節日固然是普天共慶,萬民同樂,但也帶有鮮明地域特色,展現不同的風俗人情。節俗文化與鄉土文化交融在一起,體現了傳統節日強大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我們在「傳統節日詩詞誦讀」校本課程中,有意識地挖掘鄉土資源,突出節俗文化的鄉土特色。例如,在講解端午節插艾草的習俗時,引入對「蘄春四寶」之一「蘄艾」的介紹;在講解重陽節飲菊花酒習俗時,我們穿插了「中國菊花之鄉」麻城自古就有釀菊花酒的歷史,還鏈接了蘇軾謫居黃州時創作的《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一詞;我們在講解中秋節賞月的習俗,我們展示了黃州古跡「月波樓」、「酹月亭」圖片……這些鄉土元素在教學中的運用,讓學生更加感受到傳統節日的親和力,增強了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
注重學生參與。有效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我們在「傳統節日詩詞誦讀」的教學設計中,安排了學生參與的環節,搭建了學生互動的平台。除了一般性的思考和回答問題,我們還安排了一些體驗性和探究性活動。例如在誦讀賞析王安石《元日》一詩時,安排了一個貼春聯的體驗性活動,讓學生學會區分春聯的上聯、下聯和橫幅及其在大門上正確的粘貼位置,並從春聯的內容中真切地感受春節祈願祝福的習俗文化。在《古詩詞中的中秋節》和《古詩詞中的重陽節》兩個專題中,分別設計了古詩詞中「月」、「菊」意象文化內涵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從大量的詠月、詠菊的名篇佳句中感受中國人愛月、愛菊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精神,使課程的文化底蘊更加豐厚。
拓展閱讀視野。為了豐富學生對傳統節日習俗的了解和認識,我們在每個專題中還鏈接了一些名篇佳作供學生自讀,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除了古詩詞,我們重點選入了現當代的名家名作,如節自沈從文代表作《邊城》的《端午日》,鄉土作家劉紹棠的散文《本命年的回想》,台灣作家子敏的散文《中國的月亮》等。有的是補充一些知識性閱讀材料,如《重陽節的傳說》、《古典詩詞中的清明踏青風俗》、《四大名著里那些元宵節》等。這些選文或者文質兼美,耐人尋味;或者旁徵博引,長人見聞;或者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學生在自讀中重溫節日的那些溫馨的節日風俗,進一步喚醒親近和熱愛傳統節日、捍衛和弘揚傳統文化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節日詩詞是古典詩歌園地的一枝奇葩,它植根於民族傳統文化的沃壤,風姿綽約,芳馨醉人。它所承載的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張揚著中華民族精神,昭示著中華民族之魂,是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好教材。「傳統節日詩詞誦讀」校本課程對此作了有益的嘗試。我們希望藉此課程,讓青少年學生在經典詩詞的琅琅誦讀聲中,加強人文素養,提高審美能力,認同、虔敬和傳承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

Ⅱ 安慧里中心小學的學校特色

安慧里中心小學民樂團於一九九四年五月成立。九五年十二月被北京市教育局命名為「北京市少兒銀帆藝術團民樂四團」。二零零四年被北京市教委命名為「北京市學生金帆藝術團」。目前擁有團員二百餘名,一至六年級形成梯隊,是北京市小學中實力最強的民樂團之一。
樂團指揮張列老師為國家一級指揮,現任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常任指揮。樂團擁有一支德藝雙馨的專業教師隊伍,13位專業教師多為國家一級演奏家。各位學校的管理教師愛崗敬業,多才多藝。
樂團多次在重大比賽中獲獎,在北京市第三、四、五、六、七、八屆中小學藝術節比賽中,連續七次獲得民樂合奏一等獎,九八年獲首屆全國中小學文藝匯演一等獎,九九年獲北京市「金帆藝術獎」,二零零一年獲全國蒲公英少兒器樂大賽金獎,2004年、2007年連續兩屆榮獲全國中小學文藝展演一等獎,「龍音杯」全國青少年民樂大賽獲陽光獎,第三屆全國青少年民樂大賽陽光獎、指揮獎。
樂團在人民大會堂、中山音樂堂、保利劇院、北京音樂廳、北大百年講堂、出色完成多項對外交流演出任務,在香港、新加坡、台灣基隆演藝中心劇場等地成功舉辦專場音樂會,作為國內第一支小學民族管弦樂團在世界著名的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中國國家大劇院留下了他們的身影。民樂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視野,發展了學生的智力、提高了學生的品味。學校已有十四屆畢業生,其中民樂團的學生由於文化素質高,專業水平強,受到東城、西城、海淀等區的青睞,為各金帆校輸送了600多名藝術特長生,為我市我區的藝術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為了進一步挖掘民族文化教育元素,學校在民樂團建設的同時,還開展了古詩文經典誦讀、民俗體育游戲、民族繪畫技藝、民族舞蹈等特色活動和校本課程研發,讓學生深切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學校特別重視經典誦讀對於幫助學生積淀深厚文化素養的重要作用。短短一年間,學校經典誦讀多次參加大型演出活動和比賽,參加「最美不過夕陽紅朝陽區重陽節孝親敬老」活動,百名學生誦唱《弟子規》;參加「朝陽區經典誦讀展示活動」《弟子規》獲一等獎,自編誦讀劇《勸學》獲二等獎;參加「道德的傳承大愛北京文明朝陽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參加北京市老齡委組織的春節團拜會活動,百名學生誦唱《弟子規》,同時表演了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岳母刺字等傳統道德故事……
學校與亞運村社區活動中心共建藝術園區,實現設施共享、專家共享,使社區活動成為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平台,促進學校「創新和實踐」的教學管理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真正為學生幸福成長奠基。隨後學校引進「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 在朝陽區教委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藉助心理學、醫學以及教育學的強大專業團隊力量,建成全國首家擁有常設展館的性健康教育機構。

Ⅲ 求一篇有關中國傳統禮儀禮俗的論文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唐代詩人王維如此描述自己的重陽佳節思親之情。然而,今天的小學生,卻很少有人知道重陽節不僅是尊老的一種表現,在這個節日里,還有登高、插茱萸等習俗。曾經有一所小學對100名學生進行了一項調查,問題是你能說出幾個中國傳統節日。以答對三題為及格的話,幾乎80%的學生都處在及格線以下。甚至在學生的回答中出現了聖誕節、萬聖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答案,令老師們啼笑皆非。由此在本市一些小學中,出現了一種「民俗教育」的嶄新教育,旨在讓孩子們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過洋節是時髦傳統節日沒氣氛

這邊是對聖誕節的狂熱,那邊卻是對傳統節日的冷漠。前段時間的中秋節正好是周六,伍女士早早地做好了一桌菜,希望全家可以吃個團圓飯。沒想到,兒子一個電話打回家,說和同學一起玩了。對於伍女士說的「中秋要團圓」的說法,兒子不以為然,他表示同學裡面很少有過中秋節的,老土的節日沒什麼好過。

不僅如此,像情人節之類成人味頗濃的洋節,在學生中間也成為新的追捧對象。而萬聖節、愚人節之類西方特有的節日,也成為很多學生熱衷慶祝的對象。愚人節中,往同學的書包內偷偷地塞個假蟑螂、假蛇之類的,不僅被視作時尚,更是孩子們之間一種拉近彼此間關系的手段。

一位老師告訴記者,有一名韓國留學生曾經到上海,想看看傳統的端午節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結果卻大失所望,發覺中國的端午節氣氛甚至比不上韓國國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民俗教育」應運而生。
節慶教育有助直觀了解傳統節日內涵

華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各種各樣的節日也多不勝數。如何將所有節日的內涵銘記在心,確實不是件易事。長寧區北新涇三小先將傳統節日像過沙子一樣地過一遍,挑選出值得學習的節日,然後根據傳統節日的特點不同,將這些節日劃分為親情類節日、愛心類節日、文化類節日和紀念類節日四大類,並且在日常的教學中,將這種節慶教育貫徹始終。

李凌雯校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利用節日展開節慶教育,更有利於孩子直觀地了解傳統節日的內涵。今年中秋節,學校不僅告訴孩子們中秋節的來源、習俗,還邀來了敬老院的老人家。此外,學校的60多名同學還一起扮演天空中的星象,讓人彷佛置身在茫茫宇宙之中。從各個方面對中秋的內涵作了深刻闡述,同時也讓同學們在這種氣氛中對中秋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國傳統禮儀編輯成書

而威寧小學劉天舒副校長告訴記者,該校將《中華傳統禮儀》的校本課程列為所有學生的必讀科目。從一年級開始,學校根據節日習俗、民族風俗、歷史遺跡等分類,將中國傳統禮儀分成五個不同的等級。同時,為了讓書中故事更貼近學生生活,老師們還將我國古代優秀的寓言故事、歷史故事進行歸類,按照學生的不同年齡層次分為「孝敬父母篇」、「文明禮儀篇」、「名人軼事篇」等。

學生將從一年級開始接觸「聞雞起舞、雪中送炭」等歷史典故,由淺入深逐漸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五年級的學生還將學習到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事。整個二年級的上半學期,學生將學習到包括春節、端午節、七夕節等傳統節日的來歷,習俗及特點。

如,元宵節是合家團圓的節日人所共知,可是元宵節為什麼要燃放煙花和鞭炮呢?《中華傳統禮儀》會告訴你答案。通過這一個個的故事,學生們不僅很容易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和內涵,還通過和節日密切相關的一些活動,親自感受這種種節日的不同。
民間技藝、民間游戲引進課程

長寧區北新涇二小校長陳瓊告訴記者,該校利用北新涇民俗文化底蘊,聘請了一大批民間老藝人,由他們將一大批民間技藝帶進課堂,掌畫、指畫、印畫等不用工具的無筆畫深受小朋友的歡迎。通過這種民間技藝的引進,讓孩子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而皮影戲作為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集美術、剪影、音樂、戲曲等藝術於一身,堪稱全世界最古老的「電影」,也被北新涇二小引入到學校的校本課程。

其次,學校還將上海地方特色濃郁的民間游戲―――弄堂老游戲引入到體育課上,抽「賤骨頭」成為男生最歡迎的游戲項目。這樣,不僅是傳統的體育課舊貌換新顏,也讓孩子們對民族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民間游戲中,兒童可以滿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戲夥伴關系。民間游戲有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在玩游戲時,兒童必須克制任性、獨尊、嬌慣等不良的習性,學會協調與組織、團結與分享、援助與服從、理解與寬容等,形成有益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活動得到了99%的家長的支持。

Ⅳ 靈璧電影宣教中心的機構活動

愛教片放映
2012年以來,根據教育部等五部委《關於進一步開展中小學生影視教育的通知》(教基[2008]15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9號)及《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意見》(皖政辦[2012]39號)等有關文件精神,按照靈宣秘[2012]1號、靈文廣新[2012]05號文件要求,縣電影宣教中心建立了覆蓋全縣6鄉13鎮近8支放映隊伍,專門從事中小學愛教影片進校園放映工作。到目前為止,縣電影宣教中心共完成全縣中小學愛教影片放映3000餘場,觀影學生近60萬人次,學生覆蓋率100%。
電影宣教中心以服務為根本,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不間斷調研學生和老師的觀影需求,及時更新片源。建立的24小時服務體系將設備維修維護作為根本任務,保證基層放映隊能按照課表准時放映。並且為更好傳達中央及省、市、縣關於影視教育的有關精神,實時報道靈璧縣影視教育相關動態,更好的推廣影視教育,電影宣教中心出版內刊《靈璧影視教育資訊》。
影評徵文活動
為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教育作用,扎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由靈璧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縣文廣新局聯合主辦縣電影文化宣教中心協辦開展全縣中小學生「心繫祖國,健康成長」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徵文大賽活動。
2012年9月8日,由中共靈璧縣委宣傳部、靈璧縣教育局、靈璧縣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主辦,縣電影宣教中心承辦的靈璧縣首屆中小學生「心繫祖國,健康成長」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徵文大賽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總計收到各校推薦的徵文作品822篇,其中小學525篇,中學297篇。經評委會2周時間的認真評審,共評選出中學組、小學組一等獎各5名,二等獎各10名,三等獎各15名,優秀獎各20名,優秀指導教師獎60名,優秀組織獎19名。
2013年9月,靈璧縣第二屆中小學生「心繫祖國,健康成長」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徵文大賽活動再次取得圓滿成功。本次影評活動共收到各校推薦的徵文作品1132篇,其中小學723篇,中學409篇。組委會辦公室邀請相關專家組成評委會,經過2周時間的認真評審,共評選出中學組、小學組一等獎各10名,二等獎各15名,三等獎各20名,優秀獎各20名,優秀指導教師獎90名,優秀組織獎24名。
夏令營活動
為了認真落實靈璧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下發的《關於舉辦全縣中小學生「心繫祖國,健康成長」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徵文大賽的通知》精神。
2012年9月13日,靈璧縣電影宣教中心成功舉辦了靈璧縣首屆「愛國主義電影進校園活動夏令營」,獲得本次影評徵文比賽一等獎的學生及指導老師赴南京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了參觀學習夏令營活動。本次夏令營活動主要參觀了中山陵園、雨花台烈士陵園、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國美好今天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應該倍加珍惜。要以他們為榜樣,以天下為己任,愛國愛民,好好學習,為國爭光。同時,也加深了同學們對愛國主義影片進校園活動的認識,增進了對電影的喜愛與感悟。
2013年8月20日,靈璧縣第二屆「愛國主義電影進校園活動夏令營」再次起航,縣委宣傳部、教體局、文廣新局組織上年度影評徵文大賽榮獲一等獎的師生40人前往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鳳陽縣小崗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參觀學習夏令營活動。師生們來到了沈浩同志生前事跡陳列館,參觀了沈浩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及實物,深刻體會到沈浩同志帶領小崗人民脫貧致富的艱辛和不易。在大包干紀念館,師生們認真聽取了工作人員的講解。深切的感受了小崗村的發展變化,對小崗人敢為人先的改革探索精神表示贊嘆。通過參觀學習,大家在思想上受到了震動,心靈上得到了洗禮,對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小崗村精神有了新的體會,紛紛承諾要學習沈浩同志對黨和國家無限忠誠的堅定信念,在自己的人生中,踏踏實實的學習與工作。 新春書畫筆會
為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提高愛國主義影視教育工作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典型示範作用,營造影視教育活動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2014年1月19日上午,靈璧縣舉辦「迎新春·愛國主義影視教育」書畫筆會,特邀原市書協主席趙琦、鍾馗畫傳承人孫淮濱等書畫名家20餘人及縣政府、政協有關領導和各學校校長60餘人出席。此次筆會由靈璧縣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辦,縣文廣新局、縣教體局、縣直機關工委和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協辦,縣文化館和縣電影文化宣教中心承辦。
與會人員現場就愛國主義影視教育進校園活動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方面的意義進行探討交流,並圍繞文化靈璧和文明靈璧建設進行書畫作品展示、品鑒及現場創作活動,活動期間累計創作書法繪畫作品近200幅。
各中小學及教學點拓展活動
隨著影視教育活動的全面開展,全縣中小學及教學點積極開設了影視教育校本課程,成立影視教育活動領導小組,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以校為單位組織影評徵文比賽、演講比賽等已經成為常態化。
自2012年靈璧縣開展中小學愛國主義電影進校園活動以來,開辟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凈化學生的心靈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弘揚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培養了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活躍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優秀影視作品的教育功能。 靈璧縣電影宣教中心承擔高樓鎮、下樓鎮、楊疃鎮、虞姬鄉、靈璧經濟開發區等5個鄉鎮(區)的「農村公益電影工程」工作。放映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帶著黨和政府親切的關懷,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不顧村落偏遠、道路崎嶇,送電影到村莊、到社會,為農民群眾送去了科學知識,豐富了農村的文化生活。
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把黨的惠民、利民、親民的政策送到了廣大農村千家萬戶,使人民群眾真實地體會到黨的溫暖和關懷,電影成為了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 2013年,為豐富靈城廣大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和廣大市民的幸福感,從6月14日至9月28日,靈璧縣文廣新局聯合縣電影宣教中心,在龍山廣場和鍾靈文化廣場開展「歡樂靈璧·納涼電影進廣場」公益放映活動,讓廣大市民在消暑納涼的同時,感受到文化惠民政策的實惠。活動期間累計放映電影160餘部,受惠群眾達100萬人次,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共鳴,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特別是對暑期中的廣大青少年兒童產生了正面的教育意義。
2014年,「歡樂靈璧·納涼電影進廣場」公益放映活動再次啟動,時間為6月中旬至9月下旬,地點為龍山廣場和鍾靈文化廣場。
「歡樂靈璧·納涼電影進廣場」公益電影放映活動活動是靈璧縣文化惠民工程之一,靈璧縣電影宣教中心精選了一批時尚大片、紅色經典及一些國內外優秀影片,通過影片來弘揚主旋律,傳播好聲音,激發正能量,共築文明城。 2011年6月16日,在靈璧縣依法治縣辦、縣委宣傳部、人大內司工委統一組織領導下,靈璧電影宣教中心開展首屆「江淮普法行」千場法制電影進鄉村、社區展映活動。
2011、2012、2013、2014年,靈璧縣電影宣教中心連續四年承擔起「江淮普法行」千場法制電影進鄉村、社區展映工作,製作宣傳片和標語等,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果。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總結經驗,建立長效電影放映工作機制,力爭把「江淮普法行」千場法制電影工作打造成一個日常性的普法工作,從而進一步促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靈璧」的宣傳工作。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62周年華誕,進一步豐富老人的業余文化生活,2011年10月1日、重陽節期間,由靈璧縣民政局主辦,縣電影宣教中心承辦的「百場優秀國產影片」進敬老院巡演活動,旨在把紅色經典電影送進敬老院,讓五保老人生活得更充實、更快樂,真正體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9月27日晚,巡演活動的首場演出在向陽鄉王集敬老院舉行。「百場優秀國產影片」紅色電影巡演活動歷時近百天,將在全縣20多所敬老院巡迴演出。全縣的五保老人們將在慶祝「國慶」「重陽」雙節的喜慶日子裡,盡情享受紅色電影和傳統戲曲等一道道文化大餐,在歡聲笑語中歡度晚年。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