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大全 » 試述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課程的規律

試述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課程的規律

發布時間: 2021-03-02 15:05:58

A. 1. 試述思想政治學科教學設計的含義、作用和基本要求

評價是泛指對人或對事物的一種價值判斷。發展性教學評價是注意充分發揮評價的學生主體、教師主體和家長主體的作用,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最終實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體發展、自主發展和個性發展為宗旨的評價。
政治課發展性教學評價是根據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標准、任務和基本原則,利用一定的評價技術和方法(手段),對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給予教學價值與教學效益上的判斷,為被評價者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機會,鼓勵被評價者展示自己的水平和成績,並做出結論或資格證明。在很大程度上,它是檢驗教學效果及教學改革方向正確與否的重要手段,是檢驗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程度的有力措施,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激勵手段。

B. 談 談 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識(會追分)

要求:
從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看,需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相結合的途徑與方法是:通過優化人文社會科學課程體系來實現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把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實踐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文化素質教育內容結合起來;依照素質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教育模式:
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構建和諧的教學體系,構建和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以政策為依託,確保外部和內部環境的穩定。
在全社會形成重視政治理論教育的良好氛圍,是克服部分大學生對政治理論教育淡漠情緒的前提。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學生的各種思想問題無不是社會的產物。當前社會上政治淡漠主義和理論虛無主義有所抬頭,給高等學校帶來了一定的影響。要使全黨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深刻認識到:在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沒有統一的理論作指導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只有保持理論上的清醒和堅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才能保證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同時,全黨上下還要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將腐敗現象減少到最低限度,為政治理論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現實環境。
高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 是解決部分學生對政治理論教育淡漠問題的重要保證。全黨上下齊心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高校黨政領導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有利於搞好高校的政治理論教育。首先必須解決高校領導對政治理論教育的認識問題。根據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 建立必要的配套措施 (如自費生的政治理論教育), 以保證政治理論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同時, 必須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待遇,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地位, 穩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必須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施和研究的投資經費。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 使師資隊伍建設規范化、制度化, 造就一支職稱、學歷及年齡結構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 為此, 必須在人、財、物力上給予充分的保證, 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
二、以人為根本,保持師生的活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以「人本主義」為出發點和歸宿, 體現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自主選擇性、創造力。課堂教學在組織形式上也應力求多樣化: ( 1) 開辟講座課, 從廣、深兩個方面拓展教學內容, 縮小理論與現實的差距, 保持教學的時代感和生命力; ( 2) 組織討論會, 縮短師生之間心靈的距離, 准確認識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發展動態, 及時發現問題並予以理性解決; ( 3) 組織辯論賽, 在生動活潑的局面中開啟學生多維視野, 激發學生靈感, 為之提供一個思想碰撞的有利環境; ( 4) 開設興趣小組, 在此基礎上撰寫科研論文, 既可提高理論水平,又可在思想上盡快成熟。
教學應更加註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一方面通過自身力量在補充學生人文知識的基礎上, 將其提高升華為人文精神, 以使受教育者從自我表現的生命感悟出發對現實進行永無止盡的批判、否定與超越, 另一方面通過對人類自由、自覺本性的全面發展所導致的資源、生態、人口、核武器等全球性問題的審視, 指導受教育者達到由人化、世俗化、社會化至完美化的境地。從而完成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發展, 社會發展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良性循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健康心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在大學生個性風格的、較穩定的審美情趣的審美觀的培養中擔負重要角色, 已經成為這一教育在第一課堂學習途徑上的主要載體。要創造就會有挫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塑造青年學生靈魂的工程師, 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和較強的教學能力,而且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儀表等方面言行一致 ,以身作則, 為人師表。教師要使課堂有活力, 關鍵是要苦練基本功, 創新教學方法, 完善教學環節, 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應根據所授課程的特性, 廣開思路、大膽試驗, 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 筆者認為下列教學方法是值得提倡和借鑒的:演講式教學法、「問題引路」教學法、雙結合教學法、四步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調研教學法、閱讀教學法、辯論教學法、實踐式教學法、對話式教學法、直觀教學法等。
三、以創新為宗旨,促進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必須全面創新, 才能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 促進整個社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的提高, 滿足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1.方法創新是動力。2.內容創新是關鍵。
總之,各方面都應該積極配合,以創建更和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體系。
個人的看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幫助我們樹立了正確 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讓我在「人性」、「德性」、「精神」、 隋感」、「胸懷」、「理想」、「境界」有了新的認識 。

C. 應該怎樣學好《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這門課程

怎樣學好政治
一、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有的同學感覺政治課比較枯燥,所以,對政治課缺乏學習的興趣。其實,理論都是對具體問題的總結和升華,都存在著抽象、枯燥的問題。高中政治課有些內容比較生動有趣,有些內容的確比較枯燥。對政治課缺乏興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學們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學習中受實用主義的影響以及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政治學科的誤解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旦嘗到了學習政治科的甜頭,就能改變部分同學中存在的感覺政治課枯燥的問題。
首先,要充分認識政治學科特有的價值。政治學科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體現在,它是人們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思維方法,是思維的工具。這是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學習中實用主義的傾向。「需要」是同學們學習的直接和重要的動力。現實狀況是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有的同學不自覺地將學科分為三六九等,梵谷考中必須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會下大力氣去抓,哪怕不喜歡也要強迫自己去學,反之對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較低的學科,不管有用沒用,就不願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學習,而越學不進去就越感到枯燥無味,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最後,要消除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政治課的誤解。現實生活中,對政治學科的誤解大量存在。這種誤解主要是由於對政治課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課而言,他本身包括經濟常識、哲學常識和政治常識三大板塊。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課的學科體系和價值,本能地把政治課和行政工作或時事政治劃等號,和思想政治工作劃等號,認為政治課就是說教,只是憑自己的感覺想當然的評價政治課。把政治課教學看成是傳統灌輸,使政治課處在一個不利的社會氛圍中,從而影響了同學們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二、科學掌握的一般學習方法

學習就是一邊是學,一邊是習。「學」主要是指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習」主要是自我檢測和運用(練習,考試,和聯系實際分析說明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識的理解、記憶。後者重在知識的運用和能力的培養。前者是基礎,後者是目的。
1.預習: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獲得信息絕大部分是通過視覺輸入的,而且通過視覺輸入的信念比通過聽覺輸入的信息保持記憶的時間要長得多。閱讀能力是最基礎的學習能力。預習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一環。預習是無師自通的橋梁,是思維習慣形成的助推器。從近期效應看可以增加上課的目的性,提高時效性;從遠期效應看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形成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預習可以分為課前預習和階段性預習、粗預習和精預習等。
搞好預習要求做到:
(1)列預習提要:要帶著老師布置的預習思考題去預習,邊讀邊思,並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預習時可以利用標題、不同字體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識體系,以便我們有輕有重、有精有粗地閱讀教材。
(2)做好筆記: 在書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綱和寫出聽課要注意的問題,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要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哪些是語言敘述屬文法方面的內容,可以不管它。另外自己還要規定一些常用符號如△,☆,━等,可以加上框、線、點、圈、標號、點評、注釋符號,留下預習的「痕跡」。
(3)勤思善想(發現問題):預習的關鍵要善於「想」,發現和提出問題,如:新舊課之間有什麼關系,和過去的什麼知識類似。在這一過程中同時還培養了同學們的思維品質。在預習中,不僅要關注知識,還要關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恆:搞好預習還必須有決心、有恆心、有自信心。預習是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和運用檢測良性循環學習過程中的起始階段,只有堅持一個時期才能看到效果。

2.專心上課,積極思考:即專心看(書,黑板,屏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和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還要考慮你預習時所確定的聽課重點。看、聽、參與等形式都必須動腦,這是衡量專心與否的重要標志。如果這點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識。
聽課要緊跟老師的講課思路,把握老師如何分析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老師提出問題,要主動思考,尋找答案。還可利用教材的"議一議"、"想一想"、"試一試"、"憶一憶"、"說一說"、"算一算"、"查一查",以及"小資料"、"語錄"等欄目促進思考,幫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只要長期堅持下去,自己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整體性和創造性就能得到鍛煉和發展。
做好課堂筆記是課堂聽講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科學地做筆記也是檢驗是否能調動多個學習器官聽講及聽課效率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准,同時筆記可以為同學們提供寶貴的學習和復習資料,對我們的學幫助很大。筆記內容不能僅限於老師的板書提綱。它還應包括:
(1)老師對課本上落後於社會現實的知識進行的更正補充。如黨在政治、經濟理論上的新突破、社會現實的新變化——銀監會設立、國家宏觀調控任務的變化、通貨緊縮到通貨膨脹的變化過程、國家五年內取消農業稅等等。
(2)自己在預習時難以理解的問題。這種問題因人而異。預習時的難點也是聽課時的重點,把預習遇到的疑難問題記在筆記中,復習時多加思考,可使知識掌握得更加鞏固。
(3)老師講課時推導知識的思路和過程。從中我們可以學到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
(4)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整理總結的知識體系和對易混淆知識進行的對比。如高一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勞動生產率對價值、使用價值和價值總量的影響;高二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高三的政體的不同形式等。當然,老師為了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大家積極思維而補充的具體實例和課本上一目瞭然的知識是沒有必要記錄的。這四個方面其實也是我們聽課的重點。
有的同學說,我也想思考,就是不知道怎麼思考。這點不能急於求成,要逐步培養.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主動思考呢?
(1)注意知識的積累;
(2)增加感性材料的儲備;
(3)學會一些思維方法: 如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具體化等等;
(4)將自己置身於教學情景之中(如高一的發展農業,怎麼發展:領導農民 科技人才 其它)。
經過以上過程,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就一定會得到提高。
3.課後及時復習
之所以要及時復習,是學習的反復性特徵的要求;愛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先快後慢規律也要求及時復習;及時復習還可以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復習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憶:回憶學習了哪些知識,重點是什麼,教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知識的,象過電影一樣。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也可以幾個人一起相互啟發,補充回憶,可以按筆記回憶,也可以按教材綱目回憶。
(2)讀:讀書、筆記,同回憶對照,這樣就不僅加深了記憶而且保證了知識的完整性。
(3)思:把新知識歸納形成一個小系統,讓知識各就各位。然後納入到所學知識的大系統中,形成一個知識網路或知識坐標。
三、牢固掌握所學概念和原理的基本要求

有些同學說,老師上課講到的概念和原理雖然聽懂了,筆記也記了,但總是記不住學過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對同類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概括和總結,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記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只靠死記硬背,不僅記起來困難,而且只能形成短時記憶,不能形成長久記憶。大家知道學習知識懂是基礎,記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礎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須做到:
(1)運用記憶技巧:
例如,將關鍵詞提煉出來著重記憶,最後將其他詞彙補充完整形成完整記憶。如價值規律的三個作用的關鍵詞是:調節……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又如聯想記憶, 做好知識的遷移,知識是有連帶性的,很多時候,我們學習的新知識是對以往所學知識的新視角、新層面的認識,這時我們不必重新記憶,只需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加工即可。如市場、市場經濟的作用。
再如協同記憶,多種感官聯動,耳聽,眼看,手寫,口念,效果可能好些。
記憶的方法很多,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和總結適合自己的記憶方式方法。
(2)要做到及時復習和定時復習。遺忘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時間與遺忘的數量成正比,因此對待遺忘最好的良葯就是及時復習,趁熱打鐵;定時復習,鞏固記憶;經過多次復習後,知識即可成為長久記憶。
(3)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說常用,隨時隨地運用我們所學知識說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價值規律說明鋼材價格的升降。改變學習形式可以使學習更有效率,而且語言要規范、運用政治術語要准確。
(4)正確區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識點。首先要仔細比較這些知識點的異同,找出它們相同和相異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把它們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區分的關鍵詞;整理出比較表,使異同一目瞭然。第三,把這些知識點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體會.如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價格,只有研究價格的背後時我們才用價值。總之要比較異同,整理異同。
(5)弄清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有的同學常有這樣的問題:對老師上的每一節課都能聽懂,但總覺得知識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學知識之間有什麼聯系。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高中政治所學的知識是科學理論的常識性知識,科學理論是系統化的真理,每一個知識都不是孤立的。知識間的聯系從不同的角度來劃分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從聯系的程度來看有顯性聯系和隱形聯系之分,即有的知識之間的聯系很明顯就能表現出來,很容易就能表達清楚,如市場經濟與國家宏觀調控、稅收與國家的財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則需要我們透過現象去抽象和提煉或者搭建橋梁、藉助其他知識去尋找。比如遵守市場交易原則與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大產業之間的關系,調整經濟結構與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之間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我國的民族政策等。從聯系的空間角度看,可分為橫向聯系和縱向聯系,橫向聯系是指平行知識間的聯系,如課與課、節與節、框與框之間的聯系;縱向聯系則是從深度上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如一課或一節中包含的知識。除此以外,由於條件的變化,還會在知識間產生其他的聯系。由此看來,知識間的聯系是非常復雜的,要想比較熟練科學地駕馭知識間的聯系,就要掌握發現知識聯系、建構知識體系的一般方法。
(1)有意識地自己動手整理知識體系。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是先從課題或節題(中心)入手,逐漸細化知識點,認真思考本課或本節為什麼包含這些知識,它們分別是從什麼角度對本課或本節知識進行闡述的,把能夠准確反映知識間關系的內容用盡可能簡短的詞句甚至用一個詞概括出來,用不同方向的箭頭將知識連接起來,這樣你就可以自己繪制一個知識體系圖,這種知識體系能夠將知識間的橫向、縱向和隱性聯系較為科學准確地挖掘出來。如果能經常進行上述工作,就會提高構建知識內在聯系的能力。擴而廣之,你可以對整冊書包含的內容進行整理和概括,對一個學科的知識形成一個宏觀的認識。
(2)重視一冊書的前言部分,前言是對本書所學內容的整體介紹。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把知識置於整體當中去認識。要注意知識的積累,自覺堅持用聯系的觀點來看待知識,能夠經常去尋找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3)理論聯系實際是政治課的教學原則和重要的學習方法,用所學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去發現和積累一些感性材料,自覺用所學知識多角度地認識和分析一個問題。在長期堅持的基礎上可以對同一類社會問題進行概括和歸納,找出解決這類問題一般使用的理論知識,以實際材料為背景構建一種新的知識聯系。如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保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活動與成果等。
(4)藉助教參中列出的知識結構來理解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但這一方法遠沒有前面的方法好,因為沒有經過自己消化,拿來主義的東西效果不會太好。
掌握知識體系不但有助於牢固的掌握概念和原理,還能提高同學們的思維能力,我們一定要在自己的腦海中有一個清晰、科學的知識網路。
四、學會知識運用,掌握解題方法,提高應試成績

有的同學感到,知識背過了,但做題時卻不知如何下筆,成績提高不快。這涉及如何駕馭和運用知識的問題,對知識的掌握不能僅僅局限於「背過」,要將理解和記憶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想熟練靈活的運用知識,做到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下功夫:
首先要掌握教材基本知識,學會建構知識體系和網路,從宏觀上駕馭知識。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除了在試卷上「紙上談兵」外,應該將提高能力的工作放在平時,注意知識和感性材料的積累。實踐證明,政治學科的高分同學都具有知識廣博的共同特點;
其次要培養理解分析知識的能力。將理解和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提高放在平時,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不能僅僅滿足於知道知識是什麼,還要知道為什麼、怎麼樣。要從多層面、多角度理解知識、分析知識、運用知識;
第三要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注重建構知識體系,學會用多個知識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同一問題,培養辯證思維、發散思維能力。
最後就是學會答題的方法和應試的技巧。掌握一些審題和答題技巧,是提高我們應試能力的重要條件。要想掌握科學的審題和答題方法,就必須要了解政治試題的題型,如選擇題、簡答題、辨析題、論述題,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性試題,都有一個立意中心,審題時應先把握住這個中心,把握中心立意的簡單辦法是對材料進行提煉,找出「誰在什麼條件下做什麼?」立意中心的明確可減少答題的盲目性,提高答案的針對性。對選擇題來說,審清題干立意後,可先排除錯誤、無關或重復性題肢,將剩下的題肢與題干條件認真對應,慎重比較後做出選擇。
解答主觀題,在審清材料的同時,還須明確(1)設問的規定性和要求,共有幾問?限定在哪個范圍內等;(2)帶著設問仔細閱讀背景材料(文字),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抓住關鍵詞等;(3)結合材料設問,尋找所需知識的切入點,是考什麼知識點;(4)把理論知識及內容結合材料進行分析或歸納(怎樣體現)、或演繹(怎樣進行)。

同學們除了掌握上述基本的學習方法外,還必須努力做到:
1.努力培養學習知識的質疑精神和問題意識及創新意識。不少人常常以為創造能力很抽象,離自己很遠。作為學生,離創造性成果可能會有一大段距離,但作為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卻是常見的。充滿童趣的想像是,在學習中,最常見的提問也是。不要小看問題意識,能提問題、發現問題恰恰是創新思維的前提。古人雲:「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有了問題,才會去思考,才回去探究,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2.積極關注國際國內大事,擴大視野,啟迪思維能力。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平時關心國內外大事的同學,政治考試,特別是高考的成績往往就比較好。這是因為有了時政熱點的知識儲備,思維會更開闊,而政治考試是不迴避現實熱點的。生活是鮮活的,是不斷變化的,由於教材的穩定性以及時間上的限制,教材對此往往不能及時反映,教材內容存在滯後性的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材與現實的脫節。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政治課的過程中,關注變化的生活,及時的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補充進來。
3.充分利用網路環境,提高信息能力。信息社會需要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就是指獲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要突破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擴充教學知識量,開闊思維,學會將「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工具」。要利用搜索引擎,訪問相關網址,學會選擇相關資源。在對大量信息進行快速提取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利用,培養思維的流暢表達能力,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合作精神。
總之,學有法則,學無定法。每個同學在學習這個問題上要不斷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而不要盲目模仿別人,照搬別人的方法。萬事開頭難,但如果你能夠長期堅持做好上述工作,就會培養一種科學的思維習慣,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使你一生受益。

D. 怎樣認識思想政治課的知識學習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搞清楚什麼是思想政治課的知識和知識學習。 認知心理學把知識定義為「主體通過與其環境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的信息及其組織」(轉引自楊心德等《教學設計中的任務分析》),強調知識是有組織的信息。在此基礎上,認知心理學把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兩大類。陳述性知識是「知什麼」的知識,即關於「一個事實或一系列事件」的知識(加涅)。程序性知識是「知如何」的知識(加涅),即關於處理事情和解決問題的程序的知識。程序性知識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對外辦事的程序性知識,稱之為智慧技能(加涅);另一種是對內調控的程序性知識,就是調控人自身的認知或學習活動的知識,稱之為認知策略(加涅)。根據這樣的理解,知識實際上包括了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三類,而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僅僅是指陳述性知識。因此,知識學習可以指狹義的陳述性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指廣義的包括三類知識的學習。 陳述性知識的學習是學習「能直接陳述的知識」,學習的結果就是能夠有序地陳述某種信息,以回答「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樣」的問題。這種學習既可能是機械學習,也可能是有意義學習,但無論何種學習,都是廣義知識學習的基礎。這是因為,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定量的陳述性知識,其他的知識學習是難以展開的。 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的學習是學習「對外辦事和對內調控的操作步驟」,學習的結果是能夠順利辦事或高效學習,以解決「怎麼辦」和「如何怎麼辦」的問題。這種學習只能是有意義學習。但是,這種學習往往也是從學習「陳述」開始的,因為「程序」必須先以「陳述」的形態呈現才能學習。也就是說,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的學習是從學習「陳述中的程序」或「對程序的陳述」開始的。 由此看來,無論狹義還是廣義的知識學習,都離不開對知識的「陳述形態」的學習。我們可以在這樣的意義上來理解思想政治課的知識學習。這就是說,思想政治課的知識學習首先是三種有所不同的「陳述學習」。 第一種「陳述學習」(陳述性知識學習)是完全的陳述學習,所習得的「陳述」無需也不能轉變為「程序」。它可以細分為三種更為具體的學習(加涅)。其一是符號學習。「符號是物體或一類物體的名稱」(加涅),因此符號學習也可以叫做名稱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符號學習是有意義學習,通常和概念學習一起進行,因為「在學習概念時,符號與概念通常是一同習得的」(加涅)。例如,在學習「商品」這一概念時,學生同時(或是首先)習得了「商品」這一名稱。可見這種符號學習不是單獨、專門進行的,而是順便「捎帶」的學習,它比較隱蔽,甚至近似於不是有意為之的潛伏學習。當然,思想政治課的符號學習也有相對獨立、不和概念學習一起進行的,例如,對「馬克思」、「孔子」、「馬克思主義」、「儒家」、「《共產黨宣言》」、「《論語》」等名稱的學習。這種學習同樣具有隱蔽性,也同樣是概念學習的必要准備。 其二是事實學習。「事實是表示兩個或多個有名稱的客體或事件之間關系的言語陳述」(加涅),「是一種非概括性的命題知識」(奧蘇伯爾),因此,事實學習實際上是對事物之間比較具體和簡單的「關系」的學習。這種關系學習是一種命題學習,但不同於原理(規則)學習,因為這是對一個事實的學習,抽象程度比較低,是「非概括性的」。思想政治課的事實知識雖然也是以「簡單的命題來表示」,例如,「馬克思誕生於1818 年」、「袁隆平被稱為『水稻雜交技術之父』」、「達爾文創立了生物進化論」等等,卻涉及自然和社會、歷史和現實、人物和事件、政治和經濟、藝術和科學等各個領域,內容非常豐富,范圍十分寬泛,而且並不單一呈現,也不分門別類。這種學習通常沒有明確的教學要求和測評標准,往往在「不知不覺」或「半知半覺」中就發生了,同樣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其三是「有組織的言語知識的學習」,或者叫整體性知識學習。這是建立在事實知識學習基礎上的成塊知識的學習,是對事物之間比較復雜的「關系」的學習。思想政治課中這類知識是大量的。諸如科學知識、歷史事件、人物生平等等都屬於此類知識。但它與事實學習一樣,並不構成思想政治課的主要學習,而是作為一種輔助性學習,通常作為例證,為原理(規則)學習服務。例如,馬克思生平的知識是和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必然性原理相聯系的。又如,生物進化論的知識是和物質統一性原理相聯系的。 第二種「陳述學習」(程序性知識學習)是不完全的陳述學習,所習得的「陳述」只是這種知識的初始(但非唯一)形態,是進一步轉變為「程序」的准備形態。它可以細分為更為具體的五種學習(加涅)。其一是辨別學習。「能對一個特定集合的不同成員作出不同的反應,這便是辨別」,也就是「指出某一特殊物體屬性上的差異」(加涅)。辨別學習導致五種媒體(物體、空間、事件、圖畫、符號)的知覺分化(吉布森),實際上是一種知覺學習。這種知覺辨別主要是通過對學習對象的特徵的觀察來進行的,因此,我們不妨把它叫做「特徵(觀察)學習」。辨別學習包括簡單辨別學習(對辨別單個對象特徵的學習)和多重辨別學習(對辨別多個對象特徵的學習)。思想政治課也存在一定量的辨別學習。例如,經濟常識中圖表的識別、符號的辨認等。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學習主要是通過「觀察」進行的,幾乎省略了「陳述形態」的學習。或者說,對於需要辨別的特徵,學生基本上不去「陳述」它,而是直接就去「辨認」。 其二是具體概念學習。具體概念是「可觀察的概念」,「能通過被指認的方式來體現」(加涅),因此,這種學習似乎也是一種「觀察學習」。但是,它與辨別學習不同之處在於,辨別學習是「區分」,具體概念學習是「歸類」。雖然歸類中也有區分,但前者僅僅是區分個體,而後者則在區分個體的同時也區分了類別。需要指出的是,思想政治課的具體概念學習往往並不止於「觀察學習」,甚至基本上不是「觀察學習」,而是通過定義的方式習得,也就是進行「陳述學習」。例如,學生學習「商品」 這一概念,基本上是通過學習定義的方式來進行,而不是通過「觀察」。這是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商品」之前已經通過日常生活觀察習得了這一概念(作為具體概念),課堂上的學習(作為定義性概念)是為了使「商品」具有「更完整更精確的意義」。 其三是定義性概念學習。定義性概念不同於具體概念,不能通過觀察,只能通過定義的方式習得。這種概念實際上「是將物體或事件加以歸類的規則」,而概念的定義則「是表達分類規則的陳述」(加涅),因此,定義性概念的學習首先是對「分類規則」「陳述」的學習。這種學習至關重要。它承上啟下,連接符號和規則學習,影響事實和辨別學習,更融合具體概念學習,是思想政治課的基本學習。從定義的角度概括地說,思想政治課的概念可以分為四類:1)「屬+種差」的經典性定義概念;2)比較具象的描述性定義概念;3)概念操作化的操作性定義概念;4)呈現同位關系的比較性定義概念。由於思想政治課的概念屬於「最為困難的」社會科學領域的概念,而定義陳述又呈現多樣化,這種概念學習就要比其他學科的同類學習復雜和困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課還存在一定數量的「模糊概念」。這類概念有的有定義,但內涵和外延不明確;有的沒有定義,或只有「類似定義」,陳述內容也不是「分類規則」,而是「地位、作用」等等。這類概念往往不是陳述「是什麼」,而是陳述「怎麼樣」。例如,「社會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社會財富增長的源泉」。這樣的陳述實際上是原理陳述,這就把概念學習變成了原理(規則)學習,是跳過了概念學習,直接進行原理(規則)學習。這種情況使思想政治課的概念學習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了。 其四是規則學習。概念是一種分類的規則,而規則則是由若干概念構成的「關系」。「規則有時也叫做步驟」,「它們是由將一些概念與另一些概念按許多不同方式聯系起來的步驟構成的」,它「必須是支配個體行為並使之演示某種關系」(加涅),因此,規則學習和事實學習有相似之處,也是對「關系」的學習,但不同的是,這是一種概括性「關系」(命題)的學習,是比較抽象和復雜、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關系」的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規則學習首先是對這種「概括性關系」陳述的學習。「雖然『知道言語陳述』並不一定意味著『理解這一規則』,但言語陳述在新規則的學習過程中常常是很關鍵的」,因為「這些陳述是學習新的定義性概念及規則的線索」(加涅)。這一「線索」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課的原理(規則)具有很高的「概括性」,沒有「線索」的學習就像在迷霧中摸索,效率很低。規則學習不僅需要「線索」,而且需要掌握構成規則的那些概念。例如,學習「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這一哲學原理(規則),就必須先掌握「物質」、「運動」和「規律」這三個概念,如果沒有掌握,這一原理的學習就難以發生;如果只掌握了其中部分概念,那麼就只能發生「不適當」(曲解)的規則學習。 其五是高級規則學習。高級規則是若干簡單規則的結合,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是更為復雜的規則,因此,高級規則學習是對更為復雜「關系」的學習。高級規則往往產生於學習者解決問題的情境中,所以這種學習也可以理解為「問題解決」學習。思想政治課的這種學習通常表現為「研究性學習」,是在模擬情境或真實情境中運用高級規則(即若干簡單規則的有機組合)的過程。由於高級規則是由簡單規則組成,簡單規則又是由概念組成,對高級規則「陳述形態」的學習已經在概念和規則學習中完成,因此這一學習往往不呈現明顯的「陳述學習」,而是先選擇和組合適用「規則」,然後直接進入練習或變式練習階段。當然,也存在另一種情況,就是學習「現成」的高級規則。例如,「世界是多樣性統一的物質世界」這一哲學原理就包含了若干下一級哲學原理,屬於「現成的高級規則」。這種學習就仍然需要先進行「陳述學習」。 第三種「陳述學習」(策略性知識學習)也是不完全的陳述學習,但不同的是,這類知識在教材中並不直接呈現(缺乏系統陳述),也沒有明確的教學時間(缺乏陳述的機會),而且一般並不加以測量(也比較難測量),因此,這是一種不充分的「陳述學習」。盡管如此,思想政治課的這種學習仍然離不開「陳述」,因為「大多數認知策略易通過言語指導加以確立或激活」,而且「通常以簡單規則的形式出現」(加涅)。它可以細分為四種更為具體的學習(楊心德等),即:1)認知策略學習;2)元認知策略學習;3)資源管理策略學習;4)學科特殊策略學習。這些學習雖然主要不在於策略的「陳述」,但是,完全撇開陳述,學習也是難以完成的。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課的知識學習內容十分豐富,結構非常復雜,功能也是很難一言以蔽之。概括地說,第一種「陳述學習」首先是知識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全部知識學習的基礎;第二種和第三種「陳述學習」分別是智慧技能形成和學習策略習得的基礎,同時又共同構成認知技能學習的起點。不僅如此,三種「陳述學習」對於態度學習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由此,知識學習在思想政治課學習中的重要性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E. 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提高效率的思維辦法有哪些

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目前的中小學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是:新課程改革已經勢如潮湧,老師的熱情很高,但不少老師依然是唱新課程的歌,走舊課程的調,還是「新瓶裝舊酒」,出現課堂外改革熱火朝天,課堂內卻還是「濤聲依舊」。這種現狀的根本原因在於教師的觀念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新課改成敗關鍵就是廣大教師。我們必須認識到,只有新教師才有新課堂。而我們現有的教師幾乎全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產物,是傳統教學模式長期的實踐者,對舊教學模式輕車熟路;對新教學模式沒有做過深過細的研究,導致課堂教學失去了有效性。因此,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當前課程改革中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的課題。
新課程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學業、思想、道德情操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筆者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具備以下幾個要求:
一、有效的教學理念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因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有效教學的理念,這樣才能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或技術。否則,我們即使有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准和教科書,其結果也只能是紙上談兵。筆者認為有效教學的理念應該涵蓋這些理念:
1、新課程標准觀和新教材觀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是可達到的、可評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課程標准」關照絕大多數學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要求。這些要求是具體明確的,又是有彈性的,其范圍應涉及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個領域,也隱含著教師不是教科書的消極教授者,而是教學方案積極設計者。
教材是使學生達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內容載體,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主要工具和基本藍本;教材編寫依據課程標准,同時又為教學留下較大空間,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應根據學生實際和生活實際,對教材進行再創造,正確認識新教材,理清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教材的編寫思路、內容呈現方法、策略及主要特點,在教材的引領下改進教學,轉變教學方式;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喚起教學活動的「目標」意識,反對「教總比不教好,教多總比教少好,教得越多越好」的經驗主義做法。
標準是「羅馬」,教材是「道路」(條條道路通羅馬)。所以,搞好新一輪思想政治課教學,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強烈的新課程標准意識和新教材觀,認真學習和把握好課程標准,用課程標准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認真研讀和分析教材,創造性地、與時俱進地開展教學活動。
2、以學生為本,以育人為本,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的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以人為本」與「以育人為本」是統一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本質上是德育課程,必須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力求實現學生個體生活知識、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理想目標的社會化,實現學生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與國家意志和要求的統一。為此,教學要鮮明地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觀點教育,加強思想政治方向引導,用明確的語言表達思想政治的要求,提供正確的價值標准,使學生逐步樹立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有效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倫理觀、「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發展為本,就是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學科(如英語、數學等)的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本,就是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本,就是要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獨特性,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就是要關注學生的興趣、能力發展,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切實提升教學的人文性。
3、關注教學效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參與能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教學理念。
教學效益,就是課堂教學要講效益,即在相同時間里投入相同的教學資源,教學精力而達到的效率。有效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化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核心性要求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可以說這就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達到的教學效益,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要鮮明地給學生提供基本價值標准,有力地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和軌道學習,給一些生活現象和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斷;給一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交流;給一些典型案例資料,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給一些價值沖突情境,讓學生自主去比較選擇;創造一些條件,讓學生自己去實踐、鍛煉,實現知行統一;創造較大空間,讓學生自己自由發揮、放飛智慧,以促使學生成長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3、樹立新的教師觀和學生觀,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教學理念。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和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把教學過程變成師生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交流與溝通,教學互動、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利用成功的體驗促進學生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使不同個體差異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提高,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4、進行反思性教學的教學理念。
反思性教學是指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並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從而實現自己思想觀念和行為的鞏固完善及變革。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二、有效的課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教學目標是掌握學習的依據,是目標教學模式的核心。教學目標的確立、認定和施行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起主導性作用,一切教學措施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評價的實施,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
為每一節課制定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並准確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傳統的教學把目標定位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上,視學生為接受知識的 「容器」,向學生灌輸知識。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要求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它目標的實現為前提。」它不僅強調知識與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讓學生在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中,經歷知識與技能的形成與應用過程。現代教學既重視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既培養高尚完善的人格,又發展其強健的體魄;既提高其全面素質,又努力發展其個性。沒有明確目標的教學,猶如盲人騎瞎馬,絕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於教師來講,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的」,有「的」才能放「矢」,「的」確才能「矢」准。同時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活動的「綱」,「綱」舉才能「目」張,只有抓牢「綱」,才能不偏離教學方向,准確地駕馭教材和教學活動過程。
有效教學目標的確立必須具有的原則:(1)科學性,即以《課程標准》為本,以現行教材為本,要以學生為本;以整個教學體系為基礎,以現行教材體系和課堂教學內容來制定。(2)具體性,即教學目標的表述要具體,教學目標的內容要具體,教學目標的作用要具體;(3)可測性,時效性和漸進性等
三、有效的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一種理論思維和藝術創造,包涵教師的價值追求和教育智慧。一堂成功的課,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上學生精彩的生成。而生成的關鍵則在於教師要有全面嚴密的預設,可見,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對上好一堂課的重要性。
1、有效的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設計要關注、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要考慮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盡可能地貼近學生,激發感染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趣味,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並積極地進行探究。
2、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要精心預設,促成生成。
從根本上說,課堂教學要精彩,取決於教師的素質與能力、教師的經驗和智慧。課堂上的每一件非常事件,都實實在在地考驗著教師的應變能力和教學藝術。課堂以動態存在,並不斷變化,教師和學生的心態在變,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在變……即使教師准備再充分,也難以預想到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形形色色的事件,所以教師時刻面臨著挑戰。但教師的彈性設計(即一個教學方案中的每個教學環節上有多個答案),可以為一些「可能」和「不確定性」因素留下足夠的空間,可以讓教師充分應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沉著、冷靜地解決這些「可能"和「不確定性」因素,使教師有條不紊地創造出精彩的教學情景。此時教師就要預先對一些環節設計多個方案,以便根據情況及時引導學生分析,並作出合理的解釋。
3、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要突出對學習方式的培養。
教學設計不僅要重視學生有效地獲得知識與技能,還須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方法、態度和能力以及是否構建起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學習方式的培養,一方面要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讓學生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思中學、合作學習中學、探究中學……讓學生掌握和了解更多的學習方式,讓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和全面和諧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提升學習品質。課堂教學設計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方式放在突出的地位,其目的是要使學生在學習方式實現從「倉庫式"(積累貯存式)學習 向「蜜蜂式"(采擷釀造式)學習的轉變,讓學生自我釀「蜜」;實現從知識學習向體驗學習轉變。我們要以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為突破口,不斷推進新課程向縱深發展,努力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創設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情景,使學生處於特定情境之中,獲得表象,從而自然感悟其中的情與理。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完成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的一種有效途徑,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引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背景資料、社會話題以及反映生活的照片、漫畫等,通過生活問題、實物演示、畫面再現、音樂渲染、語言描述、表演體驗等方式,恰當地設置情景,進行多元、多層面的活動設計,給學生提供多種自主思考、交流、感悟、活動的機會和空間,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材料生動化,以激發學生情感,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和實踐中自主分析思考、感悟體驗發現觀點和原理;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進行價值判斷的能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有效課堂教學需要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當教學的目標確定後,有效的教學方法便是能高效達成教學目標的方法。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方法百花齊放,如討論法、自學輔導法、探究法、問題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方法都是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和總結出來的,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對探究性學習的倡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通過合作討論與參與的各種教學方法廣泛出現在課堂教學中。但是,「每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對另一問題卻沒有效果;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於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
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在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優勢,但難以保證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而且對於陳述性的知識,也沒有探究的必要;討論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針對性強、便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於學生獨立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但只適合於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問題教學法能創設一種有助於探索研究的開放的情景和途徑,使學生圍繞某一主題主動地探索、加工處理信息並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的過程中探索、接受並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但這種教學法追求的是「題法戰術」,探究需要較多的時間,不可能將所學的知識都用探究方式來獲得。而講解法,盡管師生間的信息交流是單向的,也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卻具有信息量大,系統性、邏輯性強的優點……總之,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傳統的,也有現代的。傳統的不代表落後和低效,現代的不代表先進和高效。每一種教學方法總有它的優勢,也會有它的劣勢,關鍵在於達成什麼樣的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只有與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個性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環境相適合,才是最優的教學方法。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克服其劣勢,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化與有效組合。
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應有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當前的教學改革積極倡導學生參與,學生的參與應以思維的參與為核心標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遺憾的是,不少課堂教學看似熱鬧非凡,學生個個參與,但學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參與,思維活動也只停留在淺層次上,這樣的參與是低效或無效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也不會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課堂教學看似學生沒有太多形式上的參與,但卻是積極地在進行深層的思考,有其思維的參與,這樣的教學我們也很難否認其高效性。
五、有效的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已走進課堂,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特點是集視、聽、形、聲、色、像為一體,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這些手段可以把形式多樣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動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以及恰如其分的背景音樂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得宏觀與微觀、靜態與動態、抽象與直觀等能夠方便地實現相互轉化,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從而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先進的現代化科學技術成就運用到教學活動中,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於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給高中思想政治課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思想政治課生動有趣、形象直觀、富有時代感,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開辟了嶄新的天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現代教育技術在營造和諧課堂氛圍,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突出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師生合作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等方面有著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增強思想政治課的信度、通過人機對話即時檢驗和反饋學生學習情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製作圖表、構建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系統掌握知識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現代教育技術給我們帶來高效、科學、生動、趣味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挑戰。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並不一定就意味著課堂教學的高效,合理的使用才會促進有效課堂教學的落實。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首先需要解決怎麼用的問題。有些教師一味地追求激發學生興趣,增加課堂容量,將我們教材中已有的能用的名言、漫畫、故事、圖表、數值等全部輸入電腦,教師介紹學生觀看,課堂提供的信息過於豐富多彩,致使學生沒有時間去思考分析,結果教學手段改進了,課堂活躍了,但學生對所學知識卻理不清、弄不明,學習實踐能力得不到培養和鍛煉,教學目標得不到實現;也有些教師一味追求表面上的花俏、新穎、動感,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媒體材料,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大開眼界,但教學實效卻並不理想;還有些教師一味地追求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每課都用,用得過多過濫也不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這樣的課堂就不是高效,而是低效甚至無效了。
另外,普遍的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教師難以投入巨大的製作成本(指時間與精力),如果運用現成的課件則其運用的針對性必然要打折扣,因為課堂教學變化萬千,盡管有了預設,但是實際發生的事情是不可能按照預設走的。比如運用ppt製作的課件常常只是替代板書與掛圖,而且既定的內容出現程序,限定了教師課堂教學機智的發揮,當學生的思維與教師的設計不一致時,教師就只能強行將學生拉回到既定設計中來,否則教學就很難進行下去。鮮活的課堂教學也就因此變得機械刻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然也就難以得到落實了。
在信息化、網路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師必須具備信息技術與課程知識的整合能力應包括藉助計算機及多媒體技術進行電子備課,製作課件的能力,開發和利用網路課程資源的能力,構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堂互動式學習環境的能力等,教師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必須深入鑽研、理解教材和教學要求,深入鑽研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以及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要,綜合編排有關材料,精心設計。這樣教師能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增長才幹,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延伸自己的基本技能,提高專業化水平,把握好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合理使用時機,推進有效課堂教學。

F. 簡述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的功能有哪些

根據思想政治課教學自身的特點,我們認為,一節好的思想政治課應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要求①:
(一)追求教學目標的最優實現
思想政治課教學追求的目標是什麼?這是我們教師最關心、思考最多的問題之一。能否正確回答和解決這一問題,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成敗。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受到教育。因此,判斷課堂教學好壞程度的根本標准有兩條:一是看課時教學目標實現的程度怎樣。因為實現課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歸宿點。二是看為取得這些教學成果或者說為實現課時教學目標,師生消耗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學校花費了多少經費。由此決定了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是課時教學目標的最優實現。即在現有條件下,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師生以最少的勞動消耗,獲得教學目標的實現。這里須要注意的是,所謂教學目標的最優實現,從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新課程的理念來說,它不僅指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而且包括在教學過程中生成的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指顯性的可以表述的教學目標,而且包括隱性的難以言說的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僅指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的實現,更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最優實現。
(二)體現趣味性、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
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有這樣一些看法和態度:政治課是說教,沒意思,政治課空洞,抽象乏味,無實用價值,要不是中考或高考,我真的不想學。因此,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要從學生的意見出發,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採取相應的對策。這就是在理論聯系實際上下工夫,堅持情理互動,加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科性、思想性,在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中謀求人文與科學、智力與人格的協調發展。
1. 加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愛學。趣味性是入門的向導,沒有趣味性,學生就不愛學。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如果通過我們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從不想學到想學,從不愛學到愛學,對思想政治課有一點興趣,這就是了不起的教學成果,我們也就完成了教學任務的很大部分。相反,如果我們上完了這門課,學生對這門課產生一種反感、一種抵觸情緒,那我們的教學就失敗了。因此,趣味性應當是本課程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
加強思想政治課的趣味性要做到:
(1)內容生活化,現實化,突出時代性。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常識,而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於社會生活和實踐,社會生活和實踐是最豐富多彩的,它裡面隱藏著無限的趣味性。所以,要增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趣味性,不僅要注意挖掘本課程理論本身特有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加強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理論聯系實際中,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為此,思想政治課必須關注社會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從學生的優勢發展需要出發,圍繞學生的熱門話題展開教學。
(2)觀點材料化,說理形象化。這是由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缺少豐富生活實踐經歷的特點決定的。我們在講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概念化,即用一個概念去說明另一個概念,這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感到很抽象乏味。因此,我們在說理時應當形象,特別是有些難懂的概念和原理,更應注意這一點。為此,首先要做到觀點與材料的結合,即觀點從材料中來,回到材料中去,寓理論於材料之中。其次,要注意多用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生身邊的事例形象地說明道理。再次,還要注意材料敘述和說理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情境性。
(3)形式多樣化,部分環節活動化。這里說的形式多樣化,既包括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也包括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化。它可以是集體教學,也可以是集體教學與小組教學或個別教學的結合;它可以是講授、討論,也可以是小品表演、角色模擬活動、計算機網路教學與講授、討論的結合。形式沒有一定之規,它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服務的,應當根據教學需要和實際情況,採取適當的形式和方法,並且形式和方法要盡量多樣一點,不要總是一個調。中學生注意的集中時間短,多樣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新鮮感,調節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當代中學生喜歡參與,喜歡形體語言,喜歡活動體驗,喜歡音樂、小品、故事和競賽,根據教學需要和所教學生的水平、興趣,在課中適當穿插一點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
2. 加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有用性,使學生相信它的真理性。趣味性雖然重要,但它只是入門的向導,基礎還是靠科學性,離開了科學性的趣味就是庸俗性,也談不上思想性。因此,光講趣味,不講科學不行。學生最大的意見是,物理、化學、生物是科學,有用;政治不是科學,只是騙人的空談,沒有實際用處,所以他們不想學。因此,我們一定要講出思想政治課的科學性。
加強課堂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有用性要做到:
(1)概念原理的形成、表述、解析要准確。概念原理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方法,即事例歸納法和過程歸納法。但無論何種方法,都要經歷下列過程:引導學生羅列體現概念或原理的事例或階段———引導學生對事例分類或對階段排序———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發現共同要素———引導學生根據發現的共同要素嘗試對該概念或原理下定義———運用分析、綜合、比較等方法解析該概念原理,幫助學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內涵、外延、層次結構和精神實質。
(2)要重視證據的作用,概念原理的講授要有根有據,而且根據必須科學、真實、充分。凡科學真理都是有根有據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是本課程的基本內容,是科學。所以,我們一定要講出概念原理的證據,而且要充分,既要有實例和數據證明,又要有理論論證;既要有事實論證,又要價值論證。只有講准,講充分,才能使學生信服。中學生崇尚科學,特別是自然科學,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心理特徵,引導他們用他們相信的東西來證明課本中的觀點和原理。換句話說,我們除了引導他們用其熟悉的事實來說明之外,還應該更多地引導他們用其已知的科學成果,特別是自然科學成果來證明或檢驗課本中基本原理的真理性。
(3)要講一點概念、原理的歷史發展過程,融入一點問題解決史,把邏輯的論證與歷史的敘述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感悟解決問題的方法。凡是科學真理都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原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也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因而,概念原理教學,如果能夠有一點歷史的敘述,把邏輯的論證與歷史的敘述結合起來,有許多好處:它可以通過比較,認識到現在的結論更科學;可以消除學生在這方面的一些錯誤認識,因為學生的許多想法都是在人類認識史曾經出現過的;可以滲透一點科學態度、探究精神和研究方法的培養;可以了解前人的成就,留下的問題,從而把繼承的義務和開拓的責任結合起來。總之,這樣的教學可使學生更加確信現在結論的科學性,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啟迪、教育,更有利於智力和人格的發展。
(4)要辯證,不要絕對化,要揭示真理的相對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凡是科學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統一,都是一定條件下的正確認識。例如,馬克思的勞動學說和勞動價值論,揭示的是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而我們現在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且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這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研究的情況大不相同,所以,經典作家創立的勞動學說和勞動價值論,並不能完全說明和解決我國現今的問題。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處理好絕對與相對的關系,不要把話說絕了,把話說絕了不利於學生接受本課程的原理和觀點。越是講得絕對,不允許學生提問題,學生越不相信;而且說得過分絕對,也不利於學生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可能會使人產生盲從。這與本課程的任務不符。思想政治課不僅有教給學生一點真理性結論的義務,而且有解放思想的責任。我們應當告訴學生,馬克思主義並不是結束真理,而是為認識真理開辟道路,現有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並沒有把什麼東西都說清楚了,都完善了,它正等待著我們去進一步發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把這一點告訴學生,就不會使學生在遇到一些馬克思主義原理解釋不清的問題時,就懷疑其科學性。
(5)要介紹一些不同的觀點,聽聽不同的聲音,以利於學生在對話、比較、鑒別、批評和借鑒中認識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按新課程理念,課程是一種社會的建構,是一個由國家、學生、教師、社會等方面共同參與建構,充滿矛盾和斗爭的復雜活動和過程。這種沖突和斗爭在思想政治課中,既有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各種非主流思想觀點的斗爭,也有各種思潮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既有社會不同方面和階層對知識價值認識不同的沖突,也有教師的價值觀念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之間的沖突。特別是在文化成為一種資本和權力象徵、知識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資源、教育進入一個更加民主化的時代以後,這一沖突和斗爭表現得更加激烈和尖銳。在這一斗爭和沖突中,雖然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佔有傳播的主導和法定地位,但它的實現要受到整個社會不同方面和階層的影響和制約,需要得到他們的同意和學生的認可。特別是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將學生看作課程的建構主體,其生活經驗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這種影響和制約作用將更加明顯。因而這種沖突和斗爭必然表現為一種對話、協商、討價還價、相互妥協讓步的過程。為此,我們必須解決好思想政治課堂中的規範文化和非規範文化、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和非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沖突與協調問題。同時,科學總是在比較中建立的,在斗爭中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也要遵循這一規律。所以,不介紹一些不同的觀點,聽聽不同方面的聲音是不行的,學生也有這個要求。因此,我們在課堂上適當介紹一些不同的觀點,聽聽來自不同階層、不同思潮的聲音,特別是處於社會邊緣、社會底層人群的子女的聲音。這是必要的,這有利於形成人文關懷的課堂氛圍,也有利於學生在比較鑒別、批判借鑒中認識和發展真理,更好地體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人文精神。
(6)展現或引導學生發現教材概念原理的實用價值。科學應當能夠解釋它所研究領域的各種具體的現象,解決一點其實踐領域的問題。因而,我們要使學生承認馬克思主義觀點原理和社會科學常識是科學道理,就必須展現或引導學生發現所學概念原理的實用價值。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科學常識對我國的建設和自己的成材成長有用。2003年8月26日,江蘇無錫面向海內外重金攬才,公開招聘首席城市規劃師、首席信息化設計師、首席招商代表(對日)、首席電視節目主持人,稅後年薪高達50萬。對這些高級人才的素質,無一不涉及法律、經濟、政治、管理等社會科學。這說明了什麼?其次,要使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社會科學常識對自己未來的個人生活、工作、生產和家庭有用。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高一年級《價值規律的作用》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三個農民,看到人家養蟹發了財,養雞不太賺錢,但從當時的情況看,那年養蟹的人已經很多了,而養雞的人較少,鄉政府勸他們投資養雞,不要養蟹。一個人聽了鄉政府勸導,投資養雞發了財,而另兩個沒有聽從鄉政府勸導,養蟹虧了大本。這說明學一點價值規律知識,並自覺地運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多麼重要。再次,我們的原理要能夠給學生解惑,解決一些認識問題。當代中學生在思維品質上有個重要特點,就是獨立性、批判性顯著增強,但看問題容易表面化、片面化。當我們講某個觀點和原理時,學生不是教師講什麼他們就接受什麼,他們,尤其是好學生總是有許多問題,腦子里總是在想,有沒有不是這樣的東西,他們想用相反的東西來駁倒我們。因此,我們的講課,必須善於捕捉這種心理狀態,摸清學生在聽講概念、原理時的疑問,並找出形成這一疑問的原因,然後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地點破他們的問題,並且引導他們對這些問題作些分析。
3. 增強感染力,加強教育性,突出思想性。思想政治課是思想之學,成功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不但要求趣味性、科學性,更要增強感染力,加強教育性,突出思想性。這是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決定的。中學生正處於身心、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生活於不同的家庭,成長於改革開放和信息化時代,現實生活和世界各地的各種事件和思潮都在有形或無形地影響著他們。他們的思想認識多是搖擺不定的。不同的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他們腦子里都有影響,是是非非,他們很難作出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加強本課程的思想教育功能就顯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課有責任用理論觀點武裝學生,從科學道理上幫助他們去認識這些社會政治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思想認識問題,把握正確人生的方向。為此,我們必須在深入調查研究,摸准學生思想脈搏,充分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基本原理和觀點的教學,針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和社會實際,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教育中,我們要注意如下四點:一是加強課堂教學的情境性,堅持情理互動、以情感人;二是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性和生活性,堅持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認知與體驗的結合,注意活動育人;三是分層次要求,區別對待。根據教材和初高中學生的不同特點,初中應以貫徹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進行愛國主義和道德法制教育為主,側重於基礎文明的養成教育;高中應從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判斷是非能力和提高學生思想境界入手,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理想教育。
(三)教學方法運用靈活得當,體現合規律和合個性、主導與主體的結合
首先,教學方法的運用必須符合師生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學校的現有教學條件,有利於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任務的最優實現。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它的特有功能、適用范圍,某一教學方法對於一些條件來說是適用的、有效的,但對於另一條件,則不一定適用、有效。因此,教學方法的運用必須符合師生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校的現有教學條件。從教學任務看,新知識教學,一般用閱讀、講授和談話法;解決理解上的障礙,一般用舉例說明法和講解法;解決思想認識上的疙瘩,一般用討論、說服、情感體驗和價值論證法;復習舊知識,一般用閱讀、專題討論、串講、練習和圖示法;培養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則主要靠「用」,一般採用討論、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和綜合實踐活動。從教學內容的特點看,如果是知識性、材料性的內容,則採用閱讀法和講述法;若是抽象的觀點和原理,則用啟發講解與學生思考領悟相結合的方法;從學生情況看,如果是低年級學生和差班,活動、演示、講述、講讀、講解和談話採用得多一些;而高年級學生和好班,則討論、講解、講演、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採用得多一些。
其次,教學方法的使用要力求主導與主體實現最佳結合。充分調動和發揮師生兩個積極性,使主導與主體實現最佳結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也是教學方法使用藝術的精髓和根本要求。它要求教學方法的使用,既要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激勵、啟發、引導、組織、調控作用,但又不能搞「教師中心論」。因為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為學而服務的,必須以學為依據,其作用的發揮程度和效果要受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制約。同樣的道理,我們既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但也不能搞「學生中心論」。因為本課程的教學實踐證明,離開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用,搞所謂純粹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或放任自流,教學效果也不好。為此,必須力求實現主導與主體的最佳結合,把教師的目標引領、引趣激情與學生感知教材、自主學習,教師設疑、質疑、啟發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解疑,學生質疑與師生共同討論,教師精講與學生動腦、動眼、動口、動手,教師鼓勵創新與學生積極探索有機結合起來,使師生雙方始終保持較高的積極性和密切配合的動態平衡狀態,達成目標同向、信息輸出輸入同步,思維共振、情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優的課堂教學效益。
再次,教學方法的運用必須體現合規律和合個性的統一,把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規律與自己的個性特長有機結合起來,展現自己的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有人說,講課應有相聲般的幽默、小說中人物般的形象,戲劇性的沖突和詩一般的激情。我想,我們講課雖然應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但不能也不應該完全是這樣,思想政治課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思想政治課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常識教學基礎上的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科學文化素質教育課,其德育為主、德智兼容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其教學過程具有社會性、認知性、情感性、實踐性特點。據此,我們應該以深刻的道理、生動的材料、富有感情的語言、嚴密的邏輯和有趣體驗活動而取勝。教學藝術風格是合規律和合個性的有機統一,合規律是教學的科學性,合個性是教學的靈魂和魅力。每個教師,都應該正確認識自己,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特點,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個性和獨特魅力,形成自己相應的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如趣味型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嚴謹型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情感型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活動型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或情理交融型教學特色和藝術風格。
(四)課堂教學結構科學合理,和諧優美
課堂教學如同做文章,布局結構很重要,因為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功能和結構是密切聯系的。不同的結構,可以產生不同的功能。因此,要最優地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課結構必須科學合理,和諧優美。
首先,課堂教學結構的邏輯順序即活動步驟必須符合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保證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其認知結構中有可以利用的、起固定作用的、同化新知識的舊知識或觀念。否則,就會造成無意義的機械學習,降低教學效果。
其次,課堂教學結構的各環節、各步驟的時間安排必須科學合理,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再次,課堂教學結構和諧優美,給人以藝術享受。應力求做到展與收、斷與續、動與靜、張與弛、師與生的和諧統一。
(五)注意課的體系建構,著眼於宏觀效益
不同的課型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課型之間的內在關系,也具有不同的功能。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實施不僅要研究課堂結構的優化問題,而且要注意課與課之間、不同課型之間、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之間的配合,優化課的體系結構,並努力協調好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其他各科教學、家庭教育以及社會環境的關系,以全力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宏觀效益。

G. 思想政治學科課程標准由哪些內容構成

有學者認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范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第一,有助於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科學化進程。建構邏輯完備、表達明晰的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系,有助於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科學化進程。第二,有助於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研究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於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自身科學化,還有助於科學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第三,有助於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任何一種理論都是結構復雜的思維形態,它必須由相應的概念和范疇、原理和規律去展示其理論體系。因此,范疇是建立理論體系的基本條件,理論體系是范疇的集合體。同理,研究和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范疇及其體系,是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的基本條件。 還有學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的涵義、類型、特徵及功能進行了嘗試性探討。 2.思想政治教育規律 有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現象在其運動發展過程中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律和具體規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也叫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規律或普遍規律,它是在一切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貫穿於思想政治教育始終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有兩個,一個是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這一基本規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進行並取得成效的根本依據;另一個是服從和服務於社會發展的規律,這一基本規律既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上層建築性質所決定,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中賴以存在並發揮作用的根本依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規律,揭示的是某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某一部分、某一環節的本質聯系。基本規律與具體規律共同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體系,共同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 3.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有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問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的效用和意義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理論升華和哲學思考。由於以價值哲學為指導,放在價值主客體關系中科學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層面的價值形態、價值特徵和實現規律,使認識既有理論深度,又不感到空泛抽象。不僅能提高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的自覺性,而且能使人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與己無關」。目前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研究,主要還只涉及到價值形態上,尚不全面,因而亟待拓展和深化。 4.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有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運行過程中各構成要素由於某種機理形成的因果聯系和運轉方式。它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現象的各個側面和層次的整體性的功能及其規律,包括其運行所依據的原理和原則,運行過程的狀況即運行中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之外的其他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等等。因此,它的立論重點並不在於一般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而是力圖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動態運行過程的考察,對多因素、多變數的思想政治教育運動作一種整體的、動態的刻畫,從而達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運行的最優化控制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一個整體性課題,亟待加強研究。 5.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有學者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之間是通過一定形式、手段聯系起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很多,我們把其中承載並能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或信息的形式稱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載體包括開會、辦學習(讀書)班、黨團活動等傳統的載體,也包括近幾年為思想政治教育所運用的管理、文化活動、大眾傳媒等新載體。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發展很快,黨的「十四大」提出了社區文化、村鎮文化等。當前,互聯網發展很快,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也有許多好經驗,這些都需要我們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運用的理論研究。 此外,學者們還就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客體關系問題開展了學術爭鳴。堅持雙向互動說的學者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施教起主導作用,但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影響時,也不是消極、被動的,而具有能動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認識、相互作用,即互動形成合力,進而推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向前發展。而堅持雙主體說的學者則認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互為主客體,從施教過程方面說,教育者是施教的主體,受教育者是施教的客體。從受教過程方面看,受教育者是接受的主體,教育者是接受的客體。雙向間的作用和影響是雙向的,分別構成互為客體指向的兩個認識活動循環圈。 三、學科理論體系問題 在學科理論體系方面,學者們普遍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應包括以下四個部分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發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論研究。由於思想政治教育學創立不久,對有些問題的研究尚不充分,需要我們繼續努力,進一步深入研究,以便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體系。 有學者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發展研究中,要重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研究。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鑒別,吸收其積極有益的因素,拋棄其消極落後的部分,同時給繼承的內容賦予新時代的內涵,使之具有現代價值。

H. 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遵循哪些基本規律

(1)認識的漸進性規律。一次完整的認識,要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版。而對事物的權認識,也要經歷從淺入深的多次認識。這就是認識的漸進性規律。
(2)認識的曲折性規律。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會一成不變。很多時候,人們的思想認識會出現反復。
(3)師生互動規律。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和推動的過程。師生互動的狀態與程度是決定教學活動效果的重要因素。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