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教學論
『壹』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有哪些要求
新課程的實施為教師的教學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台。無論文本課程、實施課程、習得課程都需要教師去體認、去再造、去落實。課程改革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即課程。
反思什麼,如何反思,是這套叢書關注的焦點。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學科的課程與教學遇到許多問題。
課程改革為我們開辟了大顯身手的創新天地,學科教學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思想活躍,舉措新穎、策略多樣。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新課程不是幻想中的空中樓閣,而是需要理論與實踐作為支撐;新課程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突擊,而是一個不斷內化積淀的長期過程;新課程的實踐不是紙上談兵的部署,它需要一批批的志願兵與生力軍去沖鋒陷陣。讓我們為新課程的崛起鳴鑼開道,重塑教師新形象,重築課程新文化,進一步煥發課程改革的勃勃生機!
編寫這本書的目的,為那些已有新課程改革經驗的一線老師提供一個探討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方法的平台,幫助一線教師在自主的探索中吸納有價值的教學方法,並建構自己的個性「教學法」。
為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貫徹了如下思想。
首先強調圖書的實用性。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有關數學課程和教學論方面的圖書越來越豐富了,但能夠恰當地處理好理論和教學現實之間的關系的圖書並不多。《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切合一線教師的教學和學習的特點,把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相結合,旨在引導教師更快捷地將教學法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這種課堂教學行動的能力是當前許多一線教師所缺乏的。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想像;數學為其他科學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展的基礎;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要採用不同的方式,以滿足多樣化得學習要求。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與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5.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6.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貳』 求美國小學數學課程標准
美國的《課程標准2000 》並非一個完全創新的工作,因為,美國數學教師全國委員會在十年前已頒布了它的第一個課程標准——《學校數學課程和評估的標准》(以下簡記為《課程標准1989》);另外,除去這一標准外,美國數學教師全國委員會曾於1991年和1995年分別發表了它的兩個姊妹篇:《數學教學的職業標准》和《學校數學的評估標准》,後者就構成了制訂這一新的課程標準的直接基礎,或者說,新的課程標准即是代表了對於《課程標准1989》的一種自覺「反思和再思考」。
美國數學教師全國委員會之所以始終堅持課程標準的制訂和修改,主要就是為了「保證質量、指明目標、促進變化」。而且,由過去十年的實踐看,盡管對《課程標准1989》存在多種不同的評價或看法,更有人提出了十分尖銳的批評(詳見另文《世紀之交的美國數學教育》,載《數學教育的現代發展》一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但是,各方面的一個共同意見又認為《課程標准1989》對於促進美國的數學教育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這不僅使得整個「數學教育共同體」(包括數學家、數學教育工作者和廣大的數學教師)集中於數學教育的各個基本問題,而且也使數學教育成為一般民眾共同關注的一個熱點。顯然,這事實上也就清楚地表明了制定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性。當然,由《課程標准1989》到《課程標准2000》的發展則又表明科學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的制訂並非是一個一勞永逸的簡單過程,而必然是一個不斷改進和發展的過程。
『叄』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樹立正確小學數學教學觀
新課改,我們遇到很多難題,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勃勃生機,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我們將採取那些相應的教學策略呢?
一、新課標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變化
新課改已經融入到學校的各個角落。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的難題,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新變化。
新課程實施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教師的教材觀、學生觀、教學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逐漸變化;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主體性得以發揮;教師評價方式多元化;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
二、小學數學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1.教師難予適應新課改
參與實施新課程的學校和老師,對新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動表現出來很不平衡,特別是一些偏遠學校的教師的素質以及素養與新課標的新教學理念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是課堂教學中存在 「穿新鞋,走舊路」的現象。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有的小組合作學習純粹是為合作而合作,只考慮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慮合作的時機。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對於此話理解有誤差,致使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看到學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麼,學生掌握了什麼,卻無法考證,這種探究,充其量不過是一種數學游戲而已,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
2.學生學習評價缺少個性化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在課堂上,經常聽到的是「啪,啪,啪,表揚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揚聲。如果這些學生確實提出了有創見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或者有明顯的進步,這樣的表揚是適當的。但有些學生僅僅是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或者重復別人的發言,那麼這樣的表揚就有違發展性評價的初衷了。
3.課堂教學方式較陳舊
在數學學習中,有的教師,直接將一個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漫無邊際的思考,學生沒有目標,討論研究很長時間,卻得不出什麼結論,致使不少學生將數學學習與游戲等同起來,這樣的教學無疑是打著課改的幌子,走的是過去「放羊式」的教學路子。而與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師由於擔心學生思考不出結果,於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學生稍有困難馬上進行指導,看似啟發學生思考,實則是將生動活潑的探索過程變成了變相地灌輸,學生成了教師手中的木偶,新課改只是給「教案劇」增加了一個美麗的外包裝。
三、新課標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解決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學論文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如何培養學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
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首先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制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其次,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2.活躍思維、改變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所以,如果我們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學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養學生有好的學習習慣。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這些均需要我們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方式為「內化」式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2)要鼓勵學生多說。首先,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鼓勵、學生發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求異精神和發散思維能力。「定勢」的作用有積極和消極性兩種表現,我們應該利用「定勢」的積極性作用,克服「定勢」的消極性影響。在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過程中,既要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定勢」,形成知識遷移的一般性規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習慣方法難以解決的有關問題時能夠從其他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形成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
3.教學互動,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教學是使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是,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而不是長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員。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不發生教學。師生在教學中彼此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
4.充分利用傳統教學方式同時結合新的有效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創造出更生動的情境。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給傳統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師的重視。我們當前的教學模式仍不可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只能作為「輔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只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精彩紛呈,適於學生的發展。
四、結語
教學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認知活動。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肆』 談談研究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與教材對於小學生的意義
「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歷來是小學教師培養的重要課程。我國從1999年開始正式設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本科層次的小學教師。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開設需要在原來以師范學校為主的小學教師培養體系的基礎上,建構一套新的適應本科專業學生學習需要的課程體系,然而在十多年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發展的實踐中,不同院校的培養方案差異很大,就小學數學學科而言,從原有中等師范學校的「小學數學教材教法」發展為「小學數學教學論」、「小學數學課程論」、「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等不同的課程。這導致小學教師培養缺乏系統性、規范性等問題。教育部於2011年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中規定了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建議。其中明確開設「學科課程標准與教材研究」和「學科教學設計」模塊,根據這一標准,「小學數學課程與教材研究」成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
『伍』 小學數學教學論怎樣幫助學生形成與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特別是數學,因此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做到:把游戲引入課堂;充分發揮語言藝術;激情引入,使每一堂課有一個好的開始;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與生活實際有聯系的因素;要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要注意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把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巧設練習,延續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激情游戲生活語言藝術小學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枯燥乏味,只有想法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動力,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才能讓學生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感到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方面方法不多。那麼,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就需要老師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求知氛圍中邁進科學知識的殿堂。
一、把游戲引入課堂
小學生都喜歡玩游戲,我們就可以把一些數學知識利用游戲的方式來展示。數學教學中的游戲活動,內容和形式都非常豐富多樣、靈活多變,比如有操作性的教學游戲,競賽性教學游戲,數學智力游戲等。例如,我在教學每一單元復習內容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挑戰,應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小組出一道需要應用本單元知識的題目,出題符合要求的加一分,然後挑選一個小組來做,做對的也加一分,其他組同樣如此。這樣學生興趣濃厚,把一堂本來是沉悶的復習課,上成了一堂活躍的課,從而達到了老師的目的。
二、充分發揮語言藝術
語言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表現手段,也是師生交流、培養情感和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語言藝術功能的感染,熏陶作用,有效地調控課堂氛圍。教師要以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讓學生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教學時語速太慢,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思維,造成情緒低沉,語速太快,學生反應不及時,思維緊張。語調長時間過低,學生聽得吃力,思維難以興奮。語調長時間過高,學生會產生煩躁情緒。因此,教師的語言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節與控制,快慢要適中,高低要適宜。另外,學生學習的態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更要注意語言的藝術。
三、激情入景,從開始就讓學生產生興趣
巧設引入,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生動有趣的開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且能為上好課作好鋪墊。創造最佳的教學情境,可以通過講故事,游戲、課件等手段來設置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興趣,使學生能保持較長的最佳學習心理狀態,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四、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與生活實際有聯系的因素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的教學一定不能脫離生活。一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只要我們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就自然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先讓學生拿出准備好的一枚一元硬幣,讓學生想辦法測出它的周長,同學們很快測出了,緊接著追問,我們學校準備建一個很大的圓形游泳池,大家能用滾一周或繞一周的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吧?該怎麼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為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學習很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效果非常好。
五、要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融
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注意情感「投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注意要有良好的教態,和顏悅色,學生就會感到這位老師可親可敬,老師要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誇張滑稽的動作,讓學生要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進而對這門學科就會產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要以愛心來對待學生,特別是後進生。對有進步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肯定,對後進生了也一樣要關心他們。只有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與學得心應手。
六、要注意用現代的教學設備
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學會使用新的教學設備。從以前的幻燈片,到後來的實物投影,再到現在的電子白板、微課等一些新的教學設備,作為教師一定要及時學會使用,這樣才能跟上時代步伐,使學生能操持長久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
七、把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是受教育者,不是被動填知識的「容器」,不是接受訓話的工具,而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通過課堂改革,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會學生會自主學習,提供適宜的機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創造的實踐中,從而對學習產生深厚的興趣。我們應做到:優化課堂教學原則,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狠抓課堂教學三大環節,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應該說是基礎教育改革順應時代發展的對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更新觀念,更新知識,不斷完善自我。
八、設計練習,延續學習興趣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徑,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出發,設計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吸引學生願意學習的靈活多樣的練習。
總之,教學的成功,需要教師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技巧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奇,深深地吸引住他們,使他們的精神愉快,思維處於活躍狀態,這樣就能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
『陸』 闡述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下的學生觀,教師關,教育觀。
引用
教師觀:
新課改以來,人們對教師在基礎教育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等問題的認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體現在:(教師不再只是一個課程知識的被動傳遞者,而是一個主動地調試者、研究者和創造者;教師不再是一個真理的壟斷者和宣傳者,而是一個促進者、幫助者、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因此,積極能動的教師形象取代了消極被動的教師形象。
學生觀:
學生觀,是教育工作者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的身心特點、發展潛能、素質目標及評價標准等問題的中的看法和觀點。怎樣看待學生,把學生看成什麼樣的人,對學生採取什麼態度,一直是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問題。「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此背景下,新課改的學生觀包涵一下三點:
一、學生是發展的人
1.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出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1.學生是完整的人
2.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3.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1.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不可以由教師任意捏塑。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3.學生是權責主體。
教學觀:教學是一個信息和情感交流、溝通,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不可想像。教學是語言文化與溝通文化的創造過程,也是奠定每個學生學力成長與人格成長基礎過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觀也發生變革,具體體現在以下四點:
一、教學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1.鼓勵學生參與教學。
2.創設智力操作活動。
3.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並加強訓練
二、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1.知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過程
2.知道學生了解學科特徵,掌握學科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課程」
1.結論和過程的關系:教學相長。
2.提倡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的意義。
四、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1.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理念的局限: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
2.關注人的教學理念的表現: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觀念:(1)整合教學與課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教學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結構與過程的統一、認識與情誼的統一;(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創新探究的學習方式)
ps:這個問題的回答不是粘貼復制過來的答案,是我自己從書上搜集整理出來一個個字打上去的。有關第一個學生觀的問題,因為相關的書和資料上,基本上是沒有提及或者很少提及,所以只能給出這點答案。括弧里文字是學生觀問題的要點和標准答案。